教学论文:教育最有效的手段是爱

时间:2019-05-14 10:2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论文:教育最有效的手段是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论文:教育最有效的手段是爱》。

第一篇:教学论文:教育最有效的手段是爱

爱,是教育的底色

泉口小学

内容提要: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爱,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根植于爱的土壤。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从而自信、自强地健康成长。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教育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它是一种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关键字:爱的教育、爱在细微处

正文:

爱,是教育的底色!就像乍暖还寒时的春天,就算刮风下雨甚至四月飞雪,温暖是她的底色。只要有爱,只要有越来越多爱学生、爱读书、爱思考的好教师努力给孩子们带来幸福,那么,中国教育的春天就不会遥远!因为每个孩子都配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用爱唤起每一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被认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的教育》不仅能教育孩子,而且能教育那些正在教育别人的人。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并以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优秀班主任老师任小艾说:“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李镇西老师说:“爱的教育是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教育的目的是爱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知识还是为了爱?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学识教育无可厚非,试问文盲能有多大贡献?学识低下的社会根本不能发展,这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是一种鼓励上进的价值取向,我们不可否定它,但它其中的确有功利主义的成分,如果全盘肯定,社会上到处是功成名就的呼声,那么我们的教育将是一种绝对的失败,因为它是一种爱的缺失。把爱心、善良等美德转化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是成功教育应该达到的方面。教育不能提升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它就偏离了教育的宗旨。爱的教育与学识教育两者都是教育的重要内涵,在偏重学识教育的今天,爱的教育显得尤为可贵!

年近八旬、经历文革之苦的李吉林老师也曾说过:“一个好教师,首先要有个‘爱’字,没有爱,做不好教师。要真爱教育,爱孩子的心,爱自己的学科。”为了“让孩子们从封闭的传统教育的捆绑中蹦跳出来”,李吉林主动要求从一年级教起。“一年级的孩子多么可爱,他们对小学生活向往已久。他们又非常弱小、单纯,需要老师的呵护„„”读至此,作为一名低年级的年轻教师,我的心都要融化了: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能遇上李吉林这样爱孩子、呵护孩子而不嫌他们烦的好教师!爱心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爱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所以只要在教育中用爱心去感化和教育孩子,孩子的未来是美好的。

教育本意就是要用爱感染人、激励人。师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室,也是学生学习与成长、师生交往与情感交流的重要地方。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可以分享学习的激情,分享新发现的过程。这种“分享”,至少体现了三层含义:第一,要关切到对方的需要、感受、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第二,要享受彼此双向的平等给予,它不是单向的居高临下的施舍。如果存在着施舍关系,那么被施舍的一方在自信心和主动性上就会受到挫伤。第三,分享意味着彼此心灵的真诚相对。教师要让学生享受课堂的温暖.有时候,当我们教育者在一起探讨时,谈得较多的话题是:什么样的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教学状态才称得上完美呢?不同的课堂,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其实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指标体系。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提炼出3个关键词,那就是:真诚、深刻、丰富。

二、教育根植于爱

鲁迅先生说:“教育根植于爱。”其实,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是当好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这种爱,完完全全只包含情感,不包含任何目的。从教以来我都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好的老师,身上都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呢?哪些品德呢?经过这么多年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我心里有了这样一个答案,一颗心,一颗爱心。一颗爱学生的心。

35岁就获评特级教师的戴曙光,对孩子和课堂永葆一颗“初恋的心”,每次上课如赴约,有莫名的甜蜜与期待。“是什么支撑我?很简单,就是喜欢,就是爱。”戴曙光讲的一个小故事很感人:“走读生的我,有一次回家的路被洪水阻隔。班主任拉我到他家里,煮了一碗米粉,我含泪吃完。就是这碗米粉,让我开始喜欢上班主任,喜欢上班主任的数学课。”他说:“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往往从喜欢老师开始,从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开始。”读至此,我又想起那句话“好老师就是学科的化身”——老师对孩子的爱,多么重要!

高尚纯洁的师爱,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结果,有了热爱学生的思想,老师就会自觉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爱心教育是一种享受,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更是精神世界的享受,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不断启迪。爱心教育更是老师人格魅力的不断提升,精神世界的不断升华。

三、爱在细微处

教师只有在宽容、尊重、赏识、平等的基础上,唤醒、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学生才能抛弃胆怯和害羞,从而自信、自强地健康成长。我把师爱与尊重紧紧相连。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前提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次,爱是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是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最后,爱是尊重孩子的自我实现,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应是爱的最佳境界。

我的班上有一位学生叫强强,他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但是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并不努力。更让人头疼的是他在平时的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他的家庭条件在本地是非常贫困的、父母也是极老实巴交的农民,这让他的心里很自卑。越是这样,他越表现的冷漠、高傲,甚至经常顶撞老师。他毕竟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的很多思想观念来自我们成人,就他来说,父母的“成功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是他的行事准则。那么我们可以分析:在他内心深处,他是渴望成功的,只是表现形式有些极端罢了。换言之,他也想有“伟大”之举吧!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知识好比是修剪移栽。”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可以造就的生命,我们要用艺术家的眼光对待,即使就是荒野的树根,我们也能否把它变成如根雕一样的艺术品呢?所以教育者应该拥有一种心态,对待学生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哪怕是成绩最差的,在某些方面也可能

是金子,是可以造就的人才,教育者不能总是把眼光放到几个优生身上,而是应该运用赏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拥有成功。

差生的心理最脆弱,他们更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尊重和爱护。这种师爱往往是医治差生心灵创伤的最好良方,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金钥匙。“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这份爱,才会在转化差生的实践中转变观念,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耐心;有了这份爱,才会在转化差生的工作中多一份细心,用博爱和宽容代替粗暴和训斥,用博识和娴技去吸引学生;有了这份爱,才会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主动地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条件和让他们走出尴尬的台阶,才会耐心地去辅导和帮助,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四、教育应无痕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一个眼神、一次手势、一份表情、一声语调,向学生传达着各种正确的观点、情感和立场;广大学生在这绵绵“春雨”里健康成长,也是最具成效的。

有人说,热爱是最高的禀赋。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事业。做一名拥有自我成就感、社会赞誉的好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童心,眷恋讲台,甘于寂寞。为师之道的真正含义,其实就是摒弃了功利心,满怀热爱之情,以匡世济民的情怀,去浸润一个个心灵,培育千万颗种子。

教育无痕,宛如纷纷扬扬的雪,丝丝缕缕的雨,融进了地里,滋润了禾苗,却不见其痕,不闻其声,受益的却是禾苗!教育孩子亦应如此,在融洽的氛围中,师生交流、亲子沟通,孩子心中“不设防”,教师和家长也不是“进攻”态势,最终才有可能达成共识。“润物细无声”、“身教胜言教” 的教导方式,才是刻骨铭心的。

教育需要无痕,这不仅仅是一种向往,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原则,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技巧。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对我启发很大,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游客自动脱下斗篷,冷风呼啸而来,使劲吹。游客反而拼命抱紧斗篷不松。太阳出来了。暖洋洋的用爱心关照游客,不一会游客“感动”的自动脱下斗篷到树荫下乘凉。这则寓言就告诉我们:用爱心来感化比教育惩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质是要有一颗爱心。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它在现实中具体渗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可见爱的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真正有个性的老师,一定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一个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之人;一个爱教育、爱学生的人;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人;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互动。虽然教师是一种职业,但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爱的艺术。从事教育,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去爱?因为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所谓教育,也许就是这样,爱与耐心,加上孩子能明白的方式!

第二篇:大众化教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学校教育

大众化教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学校教育

今天是

2020

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都开展了近两个月的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有许多优点,也快步跟上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步伐。是青少年追捧的新鲜事物。一时间出现家家都装宽带,人人都拥有一部手机的景象。网络最繁忙的时代出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优质的各级教育。这让人们感受到了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网络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可以集中优势的教学资源,对各地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统一了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时间。也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因为教师水平、教师要求、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等不同,而带来的差异。择师择班择校问题自然消失。还减少了学校管理的风险。什么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学生打架斗殴,学生间的矛盾,师生间的矛盾,学生间打伤,摔伤,溺水,跳楼,校园欺凌,逃学,偷窃等等问题都统统消失。同时也减少了国家很多公共财产的损失。没有因学生使用学校财产带来的损坏及故意破坏,及不必要的公共资源的浪费。学校不用担心课桌凳损坏,水电浪费,实验设备的损失,运动器材的耗损。学校还不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来购买及建设学校教学设施:电脑、投影、网络、实验室,音乐美术设施,体育器材,跑道,学校绿化,课桌凳,各种宣传横幅,教学楼建设等等。

也减少了很多家庭因为接送孩子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更

不存在家庭与学校、老师之间的矛盾。学校管理,学校财产

损失立即变成零风险,零损失。这是以前实际中,无论学校及班级如何管理,都做不到的。如果这种教学可以长期下去,大大减少了老师数量,大大减少了财政支出。国家在教育的巨大投入就几乎变成零。

但是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真的可以取代学校教育教学吗?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衡量。

一、从硬件看。

有的家庭有几个孩子,又在不同的年级,要同时上课,手机电脑电视全用上还不够,所以造成很多学生没法及时听课。不少家庭仅一部手机,且是老年机,即使有智能机,家长还要自己用于接打电话,无法腾出给孩子用。

有的家庭虽然给孩子特意配置了手机,但有的家庭经济较为拮据,舍不得给孩子购买性能较好的手机,有的家庭虽然条件较好,但考虑孩子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等,不愿给孩子配性能较好的手机。造成上课收看视频时常常不能顺畅观看。有人说,不用手机看,用电视可以看啊。但是一台电视只能满足一个年级的一个孩子收看,有两个甚至三个孩子且不在同一年级怎么办,加上各科老师发作业及通知,只能通过网络微信发到手机上,离开手机是不行的。

根据同学反映,没有独立拥有一部手机的同学还不少。很多学生要做作业,都要等到父母下班后才告诉他。这样耽误了不少学生做作业时间。

父母双亡单亡或者离异,吃低保及国家精准扶贫对象,生活由七八十岁的老人照顾,没有上网的设备,家中甚至什么网络都没有,电视都是老式的黑白电视,用智能手机上网,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根据统计,这个群体还不少。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以我班为例,我班有

个吃低保或国家精准扶贫家庭。对他们家,整个家庭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宽带、闭路电视网是非常奢望的事,孩子独立拥有一

部智能手机更是难上加难。我班一个叫曾平的学生,父母双亡,留下两个孩子,姐弟俩都才十几岁,都是读书年龄,靠原本是农村的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抚养,一家人的吃住都难以维继,更谈不上其他。姐姐被托付给姑姑家,弟弟曾平跟爷爷奶奶生活。住在政府免费提供的九十年代建造的破旧十几平米的办公房内。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救济。疫情开始听说要上网课,他奶奶就问我咋办。其他同学,虽然情况没有曾平这么糟,但我的一个班就有不少无法上网课的家庭。根据家长反映,有的没有网,有的没有智能手机,有的手机可以上网,但配置低,难满足网课要求。疫情开始正遇上春节,在城里上学的孩子,不少随家庭已经回到农村过春节;

以及本来就是农村的学生,他们在农村,许多家庭没有网络,网课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网上也报道过,一个女学生在农村,家里没有网,为了能收看视频,每天顶着寒风准时跑到村外一个小ft上去蹭网上课。

另一方面,这么多学生同时上网,且上同一个平台,网

速慢,卡网,平台瘫痪是必然的。特别是网课开始这段时间,很多问题始料未及,卡网,平台瘫痪时有发生。

二、从管理看。

离开了学校,许多家庭无法正常管理孩子学习。根据家长反映,有许多学生没有天天坚持按时上课,更

没有认真听,做笔记,写作业。有的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

孩子学习。根据电话访问调查,就是在学校时认真完成学习

任务的学生都常有漏听课,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平

时纪律散漫的,更是如此。从各科老师反映看,一个班有的不到

50%的同学会及时完成作业,有的老师反复催问,也是抗拒不写不上传。我班肖伟同学,白天父母都有工作,每天

他一个人在家,是否听了课,父母无法知道;每次晚上要他

写作业,就跟父母吵或者故意乱写欺骗父母。根据平时表现

及作业情况,可以推测,他白天基本上是上网聊天,或者玩

游戏。

离开了学校,失去了一个来自同学相互竞争及老师管理的压力,独自一人在家,完全依靠直觉,每天简单的重复枯

燥的学习作业,又要坚持这么久,加上同学聊天,网络游戏

等诱惑,学习动力会大大减弱。

此外,家庭环境本来就不是一个像学校一样是用来学习的环境。对全体学生学习来说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环境,会因为各种家庭事件的发生而干扰学生专心听课、思考、写作业。

家庭中的事件无论大小,对学生专心学习都可能产生影响。

尤其本来就不安心学习的同学影响更大。他会由此找各种借口放弃听课写作业。

三、从教学方式及效果看。

网络教学无法做到互动。互动是

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中小学生,互动可以调动

他的听课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调动更多器官参与学习,这有

利于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也不易造成学习疲劳。

网络教学还无法做到让学生对现在学习的知识当堂反馈。老师一味的讲,学生听懂了吗?老师一概不知,加上基

础、习惯、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等都是千差万别。统一的教

学模式,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要

求,统一的教学风格不是对所有学生都适应。有的学生可能轻松学懂了,而有些学生,一点没有学到。这些上课老师都

无法及时掌握,也就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进度

来适应学生的需要。更无法通过面对面的针对性辅导,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这样必然造成教与学脱钩。从近段时间学生及家长反映看,多数家长及学生要求复课后,学校老师要

重上全部内容。

课堂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老师会通过激情讲课,诙谐语言,实时监督,提问,实物表演,实验,表扬,奖励,惩罚等等手段来驾驭课堂,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奋点,让学生保持听课的热情,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而

网络教学永远做不到这一点。就像听著名歌手唱歌一样,通

过酷我k

歌来听,永远比不上现场听,不然,人们就不会花几百元买票去现场听歌了。

网上教学由于时间及进度早已安排好了,一成不变。且要求每节课把课本上内容讲完,讲全,不遗漏。这就造成许多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等无法展开。对于理科,大部分学生会感觉听课时似乎听懂了,可是写作业时无法下笔。

因为他们还停留在问题表面,无法掌握一些解题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深入问题的本质,无法将知识正确迁移和转化。不少学生不写作业,有一大部分是想写,可是无法写,特别是理科作业。一直以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及习惯,缺乏自学和钻研能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完全依靠上网课,是很难学好学懂的。这也是不少家长反映,返校后老师要重上一遍全部内容的原因。

坐在教室里比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看似更加吵杂,更不利于安静下来思考、听课。实际上,没有坐在一起的全班同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监督,时间久了,难免打瞌睡,玩手机聊天,打游戏。同时,有其他同学的相互探讨,相互帮助,会给不少同学实时解决课堂中遇到的困难。

四、从身心健康看。

每天长时间盯住小小的手机屏电视屏,极度疲劳,特别是眼眼睛,以至爱玩手机的小孩,每当要上课时都有点厌倦了。

长期一个人独自在家,没有一个可以交换心声的环境,心理很难承受。天天只有听到家长的唠叨,没有任何让他舒

缓的心理压力的地方,没有同学的相互追逐嬉闹,无法释放心理的变故,也是极不符合一个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的和

心理渴望。

可能有人会说,爱迪生不是依靠母亲在家把他教育成发明家的吗?首先,任何事物都有特例。网课也不是每个学生都等于没有学到知识。此外,爱迪生有一个懂教育的母亲,爱迪生又是一个好思考爱动手的人。他不是不热爱学习而不去学校,是他的好学及智力超出了学校教学能力。他有极强的自学能力。所以他在家学习是不会感到寂寞,有懂教育的母亲正确引导,他不会像我们今天这些只会玩,对知识科学没有一点渴望的学生。

五、从中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看。

大部分学生心理及不稳定,兴奋点易转移,没有外力的前提下,很难长时间做好做完一件事,特别是没有兴趣的事。学校上学时,来自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干部、甚至其他同学的严厉监管,学生必须在学校制度,班级制度,班主任要求,科任老师的要求下进行学习活动及其他活动。学校、班级、老师也会通过各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等手段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心态,始终不懈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一个人坐在家里听一天的课,他很有可能疲劳

时坚持不了而打瞌睡,由于没人监管,他很可能睡过一两节

课。如果在学校,当他也感觉疲倦时,一是他担心老师同学发现,二是他在一个集体环境中,由于有老师的提醒,以及老师的讲课声,同学的回答问题声,同学的朗读声这些变化的声音,都可能打断他的美梦。实际上,在学校上课时,打

瞌睡的只有个别现象,除非是特别厌学,生病才会出现上课打瞌睡现象,正常情况是很少出现打瞌睡的。尤其睡几节课这种现象更是少见。

在学校中,同学相互竞争,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这会使很多同学不断提醒自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拼搏,赶超别人。这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这与一个人闷在家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坐井观天老子天下为王,学习动力大大减弱。一边是枯燥的学习,一边是诱惑极大的手机聊天手机游戏,对一个没有极强控制能力,没有渴望知识的思想极易摆动的学生,他会选择什么?

根据部分家长反映,有的学生在校时表现很不错,可是这段时间,一个人在家学习,作业都不做了,是否听了课也不知道,因为父不在家,就是在家时他也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让父母看见。很多老师反映,网课进行到现在,不少学生都不愿写作业了,而把老师发的答案抄了,或者要同学发答案给自己抄了再发给老师。这种监管的缺失,对于一个中小学生来说,不可能不让人担忧他是否每天自觉地坚持学习。

六、从实际结果看。

初三高三都已经返校。返校后,大部分学校测试了前一段时间上网课的效果,大部分学校反映很糟糕,有的同学几乎是个零。即使是成绩较好的,也退步很多。

更可怕的是,不少学生养成了懒惰无组织无纪律的坏习惯。七、从世界发展看。无论这个国家历史多么悠久,经济多么发达,包括美国、欧洲在内,大众化教育,还是采用学校教育这种模式。没有哪个国家用网络替代了学校教学这种模式。

实际上无论今后经济如何发达,网络如何发达,都不可

能完全替代现在这种学校教学模式。至今也没有哪个预言家提出过今后学校教学可能被网络教学替代。除非哪天网络可以控制人的行为。

疫情对国家的经济、工农业生产、商业等带来了极大冲

击,对教育也不例外。

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有其特有的特点及规律,是不可能简单被其他手段代替的。特别是教学中,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面对面实时管理,课堂师生互动及当面反馈,群体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相互促进,这些特点都决定网络教学是无法替代的。缺乏管理的教育,怎么可能健康成长,怎么可能培养优秀人才,怎么可能普及推广,怎么可能让全民受益?

第三篇: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 读后感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花园中学 郑琳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这本书,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认真备好的课在课堂上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平时花了很多精力却收效甚微,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发现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反思是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并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感知学生的学,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已有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新课程需要这样的教学,如何最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呢?就必须掌握问课、品课的艺术。

所谓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

问课有多问:一问自己,首先课前多问自己问题,明确一堂课的目的,重点,难点,推敲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其次还要坚持课后问,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二是问学生,这点我们平时做得还不够多,要了解学生,备课其实也就是备学生,课后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学生的疑难、困惑、收获便是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意见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去伪存真。

三是问同行,如有同行听课,课后更要多问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问他们,更能看到自己教学的失误,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更能改进以后的教学工作。

通过问课,教师可以深度反思课堂教学,抓住教学中的成功与教训的痕迹,充分感受教学设计的变化,及时捕捉到瞬间闪现的生成因素,从而探讨、发现自我教学上的一些规律。而且通过问课,能有效转变教师角色,确立服务意识,努力发挥教师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所以:“问课”应成为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

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教师在听、观、评、议课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有效提 1

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说:品课是听课、观课、评课、议课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是一种更高的教学境界,是一次深加工的过程。品课能让新教师虚心品味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品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同时让教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并有更多的教学收获。品课要站在听课者角度、上课者角度和学生角度品课。

通过品课,我们每一位品课人都会有很多收获和长进,成为课堂资源的间接受益人,教师之间也可以优势互补,最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都希望能教得生动有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那么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引下,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反思,这一目标就能实现。

第四篇: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读后感《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我们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点知识和我的一点感受,谢谢大家

第五篇:最有效教学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看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这本书后,读着这些一线教师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实效谈着关于如何问课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都在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前我一直都在采用反思性教学,但是到底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呢?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问课。其实,我每次的教学过后也有过“问课”,但更多的是问自己上课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满意,问问同事对自己上课的意见,想要通过这样的问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求精益求精。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问问学生,问问学生上课的感受,从学生口中寻找自己上课的成功与失败,并且我们可以在与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接着用书面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处理和把握教学。只有从学会从多层次多方面的去问课,才能做到真正的“知情”。

首先“问自己”。以前我的理解就是“课后问自己”,上的是否成功,或者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课前问”和“课中问”。“课前问”就是教师在课前反复琢磨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机调整,充分预计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前问要明确教学目标,自己要带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要知道如何研究使用教材。

其次是“课中问”。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就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实现教学目标了吗?我控制教学节奏了吗?我处理好突发事件了吗?并且在课堂上,要关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要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要多给他们“开口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扪心自问”,“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才能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游刃有余的调节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后是“课后问”,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也就是为了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这节课的效果如何。语言精彩生动吗?让知识走近课堂了吗?教学效果达成如何?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吗?多关心爱护顽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了吗?然后要反思: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接着要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在哪里。对于成功之举,我们要及时捕捉瞬间的灵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

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败笔之处,我们要认真思考,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寻找补救和改进措施,引以为戒,“亡羊补牢”。

问完自己之后我们还要去“问学生”。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如何教学的愿望等等。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我们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询问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老师准备的是否充分,课堂的感觉如何,还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希望老师以后怎么上课。通过向学生求教,下一步该怎么做,教师的心里就应该有谱,问题也就不那么令人烦恼了。因此,我们适当的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的建议,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还要“问同行”,虚心求教。要倾听同行和领导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询问别人自己在教学重点把握上是否存在问题,课堂的调控是否有效,情境的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一个人的想法是单一的,大家集体的智慧才是强大的,所以我们要多向别人求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时每刻注意积累,锤炼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朱燕

下载教学论文:教育最有效的手段是爱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论文:教育最有效的手段是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改革论文教学手段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教学手段论文: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从内容上看难度不大,但作为系列专业课程的入门课程,却担当......

    爱是最美的教育幼儿演讲稿

    篇一:幼儿教师演讲稿:爱是教师最美的奉献 幼儿教师演讲稿:爱是教师最美的奉献爱是教师最美的奉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别人就问我:“长大了你干什么呢?”我......

    模仿文章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模仿文章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背景 学生对于作文感觉相当困难,即使他有某种生活经历,要把这种经历撰写成文,也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下笔。很多学生因此买了许多......

    二胡教学是开发人脑潜能的有效手段

    二胡教学是开发人脑潜能的有效手段 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都想自已的孩子更聪明些。笔者认为,所谓更聪明,无非就是反......

    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

    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 在暑假休息之余,本人认真拜读了宋运来先生的作品《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对于第二篇品课部分,我是感触颇多。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听课我总认......

    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有感

    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有感 江苏省启东职业教育中心校 黄晓宇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时间的80%都是在课堂教......

    标准化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统计有效手段

    标准化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统计有效手段 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最终是要建立“全面、统一、敏锐、协调”的金融统计,对此应如何理解? 对建立“全面、统一、协调、敏锐”的金融统计体......

    社会损害有效控制金融手段论文

    内容摘要:企业的产品及生产活动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害。由于有限责任制,这些损害可能因企业破产等原因无法得到赔偿。本文重点分析了保障社会损害得到赔偿的金融手段,认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