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早恋的成因与对策[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0:0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早恋的成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早恋的成因与对策》。

第一篇:小学生早恋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是孩子们的第二次生长,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心智趋于成熟而又未真正的成熟,早恋现象也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有着这样的情感反而是正常的表现,只是要有一位“良师”给予最佳的引导和疏通,那么孩子就能顺利的通过这第二次生长,从而健康快乐的进入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关键词】: 早恋 分析 青春期 性格 欣赏

“早恋”是一个让教师和家长都为之恐忧的词语,正处于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们,从生理上和心智上慢慢的萌生了一些与少儿时期不太一样的微妙情感,这种微妙的情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引导的好,就能让孩子们以此来激励自己发奋读书,并且能用较好的方式、独立的处理这份情感。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朦胧的爱慕之心,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此时如果得不到关爱与正确的引导,那么不仅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期这一困境呢?

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成了小学教师的必修课。我尝试了以

下几种疏导方式,收效甚好。

一、正视问题,不回避

在上课的时候,只要教师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班里的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上课的时候提到某些敏感的字眼,学生们就会发出吃吃的笑声;提到某学生名字的时候,其他学生会齐刷刷的看着另一学生,并低头暗笑,别奇怪,这些就是青春期特有的问题。这种时候,教师就不应该遮遮掩掩,或者是避重就轻,而是应该随机应变地进行青春期教育,通过学科渗透,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以信任和严肃为基础的风气,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

二、倾听心声,正确引导,不激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让学生每个周末都写一篇周记,到了后来,却发现周记成了我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很好桥梁。很多平时学生们羞于说出口的心里话,建议或者是意见,他们都能大胆地在周记里畅所欲言。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每周一次的批阅机会,并且非常注意保密,以获得学生们充分的信任。

例如有位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有段时间感觉他情绪比较波动,我私下找他谈心,他却什么都不肯说,还一脸羞涩。却在几天后的周记里,道出了所有的原委,原来他暗恋班上的一位班干部,这位班干部长得很漂亮,人也很优秀。而他是个后进生,所以感到特别自卑,导致了他上课经常分神,作业总写错,课后也只是一个人坐在课室,好像总有什么难言之隐。

知道了这个原因后,我首先和这位学生沟通,和他谈心,告诉他

这种爱慕之心并不可耻,但是没有社会基础,没有经济基础,谈恋爱是不实际的。另外,还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我还联系他的父母,告诉他们孩子最近的心理变化,希望父母知道以后,不要过分责备,并且这段时间要多留意、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

其实,处理学生早恋问题,一味生硬地堵是没有效果的。教师如果将学生的这种感情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利用,就像疏导洪水用来发电,让学生明白理性思考、权衡利弊,才是最明智的处理方式。

第二篇: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新沂市八一实验学校徐亚兰邮编:221400

摘要:中学时代是一个人长知识、长身体、学文化打基础的黄金时代,处在生理、心理、思想尚未成熟时期的中学生不宜早恋。因为早恋必然分散精力,消磨大量宝贵时间,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中学生早恋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探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正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理智把握情感走出早恋的误区。更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以学业为重,致力于学习,珍惜青春,顺利度过多梦的花季。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问题早恋问题的原因早恋问题的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八年级新教材上册(人教版)中的“男生.女生”讲的是异性同学交往问题,当我在课堂上讲这节内容的时候,发现有个别同学发出怪叫声,而提到“早恋”这个词时,发现全班同学又鸦雀无声了。我知道这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好奇又敏感的话题。初中生的早恋问题也是一个让家长和学校头疼的问题。尽管人们一再命令孩子不许谈恋爱,但谈恋爱的孩子却职野火春风,屡禁不止,甚至有愈禁愈烈之势。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一谈本人的肤浅认识。

一、初中生早恋的原因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他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之情。这些都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但要把男女生正常交往和谈恋爱区别开来,也就是如何把握这个“度”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就很容易滑向早恋的边缘,初中生早恋的原因复杂,多见于单亲家庭。产生早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现在社会上的影视、书刊过多地反映社会的阴暗面和情爱的东西,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原因。

2、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早熟,而相应的性教育又跟不上。

3、现在的少数青少年缺乏责任心,他们把恋爱甚至两性关系当作好玩,从没想过为对方负责。某中学一名男生就直言不讳地说:“我从初一开始谈对象,已经一年多了,我是谈着玩,没想过将来要娶她过一辈子。”

4、虚荣心作怪。有的学生看别人谈恋爱,怕自己不谈被人看不起。有的甚至以谈恋爱为荣。作为炫耀的资本。

5、现行教育制度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随着极大的压力,因此想找个自己爱慕的异性朋友倾诉心中的苦闷。

6、一些孩子的我父母离异或工作繁忙,使得孩子缺乏感情寄托。因此到异性那儿寻找安慰。

7、本业是男女生正常交往,但被别人说三道四,时间长了,连他们自己都认为是谈恋爱,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此外,教育方式不当也成为早恋的“催化剂”。

二、初中生对早恋的看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所任教的六个班进行问卷调查(不记名),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为早恋有利有弊(这样的观点占大多数)。“利”是有助于学生加强结异性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等等;“弊”是影响学习,带来一些心理负担,处理的好,利大于弊;处理的不好,弊大于利。绝大多数学生呼吁老师和家长理解他们,不要满口大道理,强行禁止。

2、高呼早恋无罪(只有少数几个人)。他们写道:“想爱就去爱吧,只要不影响伟大的理想就行”。

3、完全反对的也有一些人。有的学生说:“我建议中学生最好不要早恋,尽可能地控制自己,把心思全部放在学习上,这样对你的将来是有很大帮助的。当你到了恋爱的年龄,那时不会有任何的约束,那时的恋爱是最幸福的”。

看着学生的肺腑之言,我的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些学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颓废,也不是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成熟,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引导,而不是训斥和强硬的制约,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一个很好的社会风气、善解人意的父母和一个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而这些是老师无能为力的,但他们可以在理性和情感上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针对一些学生的混乱思想,我讲了英国和美国等一些比较开放国家存在的“少女妈妈”问题,指出早恋和过早的两性接触不仅是个人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最后我说:“大家都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家庭的和睦,组成家庭和维

系家庭的是爱情,爱情并不仅是两情相悦,爱情的真蒂是责任、信任、理解和忠诚,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为他的一生幸福负责。那么,你就可掂量掂量,你有没有能力给他幸福,如果没有而奢谈爱情,那就是游戏,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学生们陷入了深思。

我知道一次讲话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从那以后,我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男孩和女孩受人欢迎”,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现时也按照这个标准来塑造自己。从学生的讨论结果看,他们普遍看重的还是正直、勇敢、开朗、真诚等传统美德。实践证明,这种自我教育的方式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对待学生早恋的策略

1、早发现早关注早解决,让中学生的早恋止步于萌芽,避免早恋的危害。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性早熟。作为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接触,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一旦发现学生有早恋的苗头,就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从真诚关爱帮助角度耐心劝说,使学生转变思想,认识早恋危害,理智把握情感,把握青春,告别早恋,致力于学习。对学生早恋真正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例如:我所教的八(二)班上有位女生是政治课代表,长的高挑漂亮,最近,上课总是心神不定,并且爱好打扮,仔细观察并了解同学,发现她和班上高大帅气体育委员谈恋爱。我主动找他们谈心,使他们转变思想,以学业为重,对自己情感做出理智负责选择,避免早恋危害。

2:开展以“中学生早恋利与弊”为主题课堂研讨活动,让学生学会理智地把握情感、把握青春。

在讲到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男生.女生”这课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早恋利与弊”研讨活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达成共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看法,并谈感悟、体会。在学生讨论、争辩活动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学生不宜谈恋爱,早恋弊多利少。因为,中学时代是一个人长知识、长身体、学文化打基础的黄金时代,处在生理、心理、思想尚未成熟时期的中学生不宜早恋。因为早恋必然分散精力,消磨大量宝贵时间,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认识早恋的危害,适时引导学生应以学业为重,让学生学会理智地把握情感、把握青春。顺利度过青春期。

3、举办“青春期卫生知识”讲座,并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中学生是性觉醒和成熟期,对异性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和好奇心,少数青少年出现早恋现象。作为教师应当把青春期的卫生知识交给男女青少年,以消除他们对异性好奇和神秘感。并适时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并通过文体小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等有益的活动来分散他们对性的注意力,鼓励男女生进行正常、健康交往,建立纯洁友谊,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好少年。

4、如果早恋现象已不可避免,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该耐心加以疏导,一定要注意只能疏,就像大禹治水,也是这个道理。

我还记得大约三十年前我上初二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化名小A)与外地转来的一名男生产生了恋情,他们单独交往,亲密接触的事情被人发现后,迅速在学校传开,并且有好事者给他们起了个不雅的绰号。女生们(当然也包括我)知道后,对小A唯恐避之不及,不管是原来和她要好的,还是和她不要好的,统统像躲瘟神一样躲着她,就连下课上厕所也不愿与小A同行。当时的我们把早恋看成了洪水猛兽,现在想起来她那乞求的眼神,还历历在目。可想而知,在那样的环境中,小A是多么的孤单和无助,这时家长和老师也没能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件事对小A的打击很大。听别的同学说,后来,小A干脆破罐破摔了。每想起这件事,我就感到很内疚,当时的我们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如果说当时作为孩子的我们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就不要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了。

家长和老师都要认识到,早恋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早恋的学生也不是坏学生。早恋是一种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不好。

5、在发现了学生异性交往的反常现象后,一定要冷静对待,摸情事实真相,以免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一般来说,初中生早恋行为目的并不明确,他们的相恋只是真实感情的体现,不带有任何功利思想。他们的行为方式比较隐蔽,具有共同话题的语言很多,很少有超常的性行为。教师、家长们不必谈虎色变,中学生的早恋过程本身往往就充满了矛盾,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既愉快又痛苦。中学生的早恋过程比较短促,少则两天,多则也不超过两年。中学生早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往往是,女生喜欢比自己大的男生。如果早恋发生在同龄的同一个班级之间,往往也是女生起的作用较大。因为同龄的男生只是同龄女生的“心理小弟弟”,因此,做好女生的工作是解决初中生早恋问题的重点。

我在担任初二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一名叫小强的男生,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特别爱帮助人,而女生小菲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都喜欢问小强,小强也很乐意帮她解答,时间长了,小菲对小强产生了好感,并且给小强写了一封情书,信中表达了对小强的爱慕之情,小强为之心动,从此两个人沉迷于“爱河”,不能自拔。他们几乎形影不离,班上活动也很少参加,学习也静不下心来,特别是发生了误会时,彼此更是心绪不宁,两个人的成绩直线下降。我发现这种情况后,特别着急,怎么办呢?是告诉家长,还是硬性拆散,这些方法都不可取。那样的话,势必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事情很有可能朝与我们愿望的相反方向发展,要想解决这件事,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要冷静、要注意引导。

我先找小菲谈话,不是单刀直入,而是旁敲侧击,问小菲:“我想向你了解一下班上的情况,我们班上最近发生了哪些事?有没有哪位同学有异常表现?”小菲也和我说了一些班上的事,但就不触及敏感话题。我又问:“班上有没有谈恋爱的现象?”小菲佯装平静的说:“不知道,可能没有吧。”我叫小菲回去注意观察一下,如果有,就告诉老师。

这样过了几天,小菲也没有主动找我。我又一次把小菲叫到跟前,这次我单刀直入地问:“小菲,有人说你和小强在谈恋爱,你怎么看?”小菲头一低,说:“老师,这怎么可能!”看来她不会轻易说出事实的真相,沉默了一下,我真诚地对小菲说:“老师在这里以人格向你保证,绝不会告诉任何人,当然也包括你的家长。你已经看到了,你的成绩在开始下滑。老师也是过来人,对这些事情很明白,也很理解,但不能让这种感情进一步发展下去。”这样一说,小菲打消了顾虑,也可能被老师的诚心感动,就把和小强相处的前前后后,甚至包括一些细节都告诉了我,我也给她讲了一些早恋的危害,如心理不够成熟,影响学业,给双方带来心灵伤害等等。

第二次谈话后,发现小菲有了一些变化,但还是不明显,我又找了一个办公室没有其他老师的机会,又一次把小菲叫到了跟前,对她说:“有人作过跟踪调查,发现早恋者婚姻的成功率极低,为了这种没有未来的爱去耗费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不是太可惜了。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小强现在的成绩虽然下降了,但小强很聪明,基础特别好,只要使使劲,考重点高中肯定没问题,而你如果把心思用在这上面,荒废了学业,连高中都考不上,想一想,你们的感情还会有结果吗?”小菲觉得我讲得很在理,信服地点了点头。抽时间我又找小强谈了两次

话,从那以后,他们两人有了较大的变化,上课时注意力也集中了,他们也不像原来那样形影不离了。发现他们有进步,我又及时给予鼓励,最后他们都顺利地考上重点高中。

总之,初中生的早恋问题是个体学生与家庭、学校生活、社会风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特定时期(青春期—第二性特征发育及逐渐成熟的时期)的普遍性,只要本着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用爱心呵护,热情而又耐心的引导,再加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就能较好地解决初中

第三篇:《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方案

《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方案

一、课题界定:

厌学是指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认为学习是不快乐的。小学生厌学是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要消除厌学情绪,就的研究学生厌学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找出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出现厌学情绪的研究,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以及找出相应的对策,消除学生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学生厌学原因与对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学习效果决定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被动地学习。学习兴趣的提高,就必须先消除学生厌学的情绪。

2、研究学生厌学原因与对策,为学生快乐学习奠基。学习是快乐的,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消除厌学情绪,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

3、研究学生厌学原因与对策,为教师快乐教学提供基础。学生有学习兴趣,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时才会更轻松,更快乐。

三、课题研究对象:

本班中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

四、研究目标:

1、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2、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查找学生厌学的原因。

3、根据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找解决对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五、指导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3、新课程关于提高学生 素养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的理论。

六、研究内容:

1、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在校表现以及在家的学习情况。

2、学生的心理状况,主要是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3、学生的作业本等能反映学习情况的书面材料。

七、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法: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解决学生有哪些厌学的表现。

2、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作品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厌学原因。

3、教育实验法:选定个别研究对象为实验对象,针对其厌学原因,改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八、研究过程:

(一)研究时间:本课题研究时间为 2009年9月——2011年6月)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10月)深入调查,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本校的“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方案”子课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探讨

2、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

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2、收集事实材料,分析整理材料,提炼出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对策。

3、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整合,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4、推广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而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儿童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给家庭、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认真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处理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体针对他人提出的对自己的要求、愿望,采取一种负向的,与他人所期望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行动的心理。通过多年的工作,我现在就逆反心理进行一下分析。

一、原因分析

对于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众多的原因:

(一)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

1、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每门功课都考第一,每次竞赛都得名次,这与孩子自身的实际水平不相适应,与孩子的发展潜能不相一致,因此,随着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当孩子发现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便会采取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办法,对抗父母日趋升高的期望值。

2、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限制过多,他们对孩子都有自己的设想,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设想出发,给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做出了详尽的规划,并提出种种“注意事项。”这样孩子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生活在父母和教师为他们划定的条条框框里,自由活动的空间十分小,行动的自主权被剥夺。他们对于加在自己身上的过多限定深为反感,有的孩子不惜屡屡犯“戒”、犯“禁”,以换回本该属于自己的自由。

(二)自身个性

1、小学生好奇心强烈,探究欲望旺盛,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探个究竟,对于家长和教师 的明令禁止的事情更是如此,非要看看违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他们想解除自己的好奇点。

2、随着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不断完善,他们活动范围扩大了,活动能力增强了,于是,自主意识萌发了。他们要求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他们会挣脱师长的管制,竭力自行其是。

3、有些小学生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走向极端。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但有时又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当他们屡遭挫折、失败后可能一顾不振,自暴自弃,显得意志薄弱;对老师、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把教育者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吹毛求疵,是嘲弄自己,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三)教育因素

1、老师和家长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在处理问题时不从实际出发,坚持统一标准,碰到问题只凭主观思维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这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敌对情绪。

3、家长对子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大心理压力,出现逆反心理。比如,家庭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产生自卑的逆反心理。

二、对策探究

我们具体分析了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通过适当手段来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效。

1.充分利用“期待效应”。

“期待”是师生双向体验的反应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或教学艺术,更反应了老师的责

任心和事业心。“皮格马利翁”效应证实了教师真挚、热情的期待可以成为信息的媒介传递给学生潜在的力量,调动起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对一个心灵纯洁的孩子也是大有鼓舞作用的。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心理要强,应用期待艺术要高,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奋发向上的主动性增强。随着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教师的期待心理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逐步沿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去努力,自然而然,逆反心理就消除了。

2.充分利用“暗示”效应。

“暗示”是指权威者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人的心理上的影响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教育的意图,他就越能消除他们学习过程的逆反心理”在应用时,教师对学生要坚持“三多三少:即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进行暗示,可以有步骤地向学生提供有关新知识,启发学生思考,设置悬念,展现情景,激发情感,通过表情进行暗示。可以对学生行为用微笑、赞许、微怒、沉默、欣赏等神态动作补充和加强言语情感,这既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还能照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善于通过环境进行暗示,把教育教学内容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和各类环境布置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赏心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

3.充分利用“爱心”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集中到一点,就是爱心。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平日要多与学生多接触、谈心、辅导,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鼓励、多表扬,多吸收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诚心心实意的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促使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另外,教师还要不断修炼自身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尊重学生、治学严谨、精通专业、教学得法的“德高望重”的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服,以利减少师生间的矛盾,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

4、充分利用要发挥班集体效应。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班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

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5、要充分发挥家长配合教育的效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特别是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学校更应与家长密切配合进行教育。如果家长缺乏教育的常识和方法,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请教老师或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等。只有家庭与学校齐抓共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进行,才能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条件,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对学生给予殷切的期望,同时要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花朵,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学生成为有用人才。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与学生在理解信任的前提下沟通思想,让学生信任你,信服你,再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他,俗话说,谈心容易动心难,不动其心也枉然。因此,当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的时候,真诚相待,沟通思想,树立信心,这样,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得以矫正,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可观,学生的内心世界将会闪烁无限的光芒。

第五篇: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 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这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本文就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 自卑心理 消除自卑

引言 自卑,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心理学上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自卑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常常表现为抑郁、胆怯、失望、忧伤、害羞、不安和内疚的心理,是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一系列日益显著的影响,如智力水平逐渐下降,思维与应变能力的减退,形成孤僻、懦弱、虚伪的性格,甚至走向悲观厌世,自我毁灭的危险道路。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因此,童年经历过不幸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自卑是当前危害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它既影响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的发展受到障碍。这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则会片面地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自卑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由于经常处于落后的地位,在无力改变现状(如生理方面),或虽经努力,仍无法赶上(如学习方面)而累积起来的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我们就先看看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1、生理方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外貌会越来越重视,五官、容貌、身材、体质等任何方面有明显缺陷,都会引起学生“自惭形秽”的心理。若受嘲弄、冷遇,更会觉得无地自容。如有一位五年级女生因自己个子特别矮,班里几个调皮学生经常喊她“矮冬瓜”,因此非常自卑,怕与人交往,形成了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

2、个性差异:

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个性的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小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不同,因而在体力、智力、兴趣、气质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其实个性的差异也算是客观条件,但学生经过后天的努力,也能够改变。)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智力和一些才能不及其他同学就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偶尔一两次的失败便完全气馁了,认为自己天生就这样,无法再改变。

3、智能方面:

有些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语言、操作等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虽经努力,无法赶上,于是自怨自艾,灰心失望,以致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

4、学生认识能力的限制: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

①认知水平方面: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尚浅,缺乏自我意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根据成人或伙伴的态度来确定的。因此,一旦遭受失败或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冷漠时,往往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而失去信心,产生否定自我的消极情绪。

②承受能力方面: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草,已经形成了任性、孤僻、依赖的性格。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有些学生常常不能面对。而且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他们无法承受更为严峻的考验,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失败在所难免。为寻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只能做出“己不如人”的消极自我评价。如果那位自杀的小学生认识能力稍微提高一点,那么悲剧便不会发生了。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这也就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评价标准,正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才导致了自卑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5、家庭方面:

社会地位低下的、经济境况困窘或残缺畸形的家庭,会让小学生有低人一头的心理,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能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急剧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很多人家庭观念淡薄,离婚率上升,不少单亲子女无法正视现实。一位六年级男生因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卑心理加剧,最终离家出走。

6、教育方面: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因此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评上“三好生”、考试得100分等。但由于在全体学生中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永远只能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中间或落后状态,家长自然是千方百计施加种种压力,不少家长在失望之余常用的是责备、惩罚和嘲讽的方式,这很容易诱发和强化学生自我否定意识,不适当的对比,也容易强化儿童的自卑心理。

另一方面,学生的压力则来自学校,由于考试中的优秀率、及格率仍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挥棒,教师必然会偏爱“优秀生”,而对“差生”则表现冷淡,甚至有厌弃态度。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在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不良的教育也能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①在教育要求上,对学生要求过高是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往往以成人或者班中优秀生为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这“高标准、严要求”之下,使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承受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焦虑和苦闷,从而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

②在教育态度上。每个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是否能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我们遗憾地看到:教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明显偏爱,这无疑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等,使得多数属于中等状态和落后状态的学生,在潜意识中感到“低人一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一句话很可能造成一个学生一辈子的跌落。前几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教师在看见一名学生老教不会时,和蔼可亲的形象立即被粗鲁的辱骂声所代替: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活在世上还有什么用,不如死了算。这名小学生仅有的一点自尊心也在教师的辱骂声中撕裂,当晚,他便自杀了。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学生是抱着不负责的态度,动不动就以打击、谩骂来抵制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由极度的自尊变为自卑。这样看来,我们教师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消除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1、以情感人,以爱育人,唤醒自卑学生的自爱心

一视同仁,平等待人,不仅是取得学生信任的条件,也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处于烦恼、紧张、苦闷甚至绝望之中,这时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学生,而不能漠然处之,无动于衷,更不可讥讽嘲笑,严加指责,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则永远不可能使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吐露心中的积怨和秘密,更谈不上解除心理负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只有施以更多的爱心,用老师的爱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净化他们的心灵,才能唤起他们对进步的渴望和向上的追求。另外,创造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也可以使自卑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教师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在帮助自卑生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信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2、提供经验,树立榜样,增强自卑学生的自信心

战胜自卑心理最好的办法是自信。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每天对自己说“我很漂亮”,这个人就会真的慢慢地变得漂亮起来,这就是“自我暗示”的魔力,因为人如果有了某种自我评价,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行动上向心目中的那个自己靠拢,因此教师要善于帮助自卑的学生树立自信心。

小学生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饱尝家庭的不幸,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科学家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抵制自卑。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

3、提供机会,创造成功,强化自卑学生的自尊心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知之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学生战胜自己的弱点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学生,经常处于灰心失望之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为有自卑感的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现实的奋斗目标,用“心理折算法”把大目标化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尽可能减少他们失败和受挫的机会,给孩子提供“行动”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把成功作为自我激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成功——自励——自信之间的良好循环,进而破坏他们原来的自卑感。如开展辩论比赛、智力竞赛、歌咏比赛、学科单项竞赛、成语编故事比赛、体育比赛、猜谜比赛、朗读比赛,给一批在学习上没有名气的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出人头地”。并且要抓住他们获得成功的契机,使他们在成功的兴奋和快乐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温馨的气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彻底消除自卑心理。

4、创设逆境,磨练意志,增强自卑学生的耐挫力

自卑的学生大都意志薄弱,无法面对挫折、失败。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重视学生的意志锻炼,让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使他们能够不怕挫折和失败,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才能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英国有一位学者,将独生子女送到我国河北某地农村过两年艰苦生活,目的是为了让她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意志,接受考验。斯巴达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市,在这里的孩子,生下以后,斯巴达人就教他们忍受饥饿、寒冷的侵袭,使他们经历种种的磨难与艰苦,而正是这种教育使得斯巴达成为勇敢善战的民族。近几年来,“吃苦夏令营”也在我国各小学火爆起来。让孩子知道吃苦的滋味,这是一笔送给孩子的财富,可以使他们变得自立、自信、自强。

有自卑感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时缩手缩脚。因此,要想方设法让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胆的表现自己,有了第一次的成就感,就会激励下一此的欲望,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在克服困难中自然地摆脱自卑感的困扰。

我们还可以开放心理教育课,使学生知道经受挫折是正常现象。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要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应对自己的不幸。鼓励学生在挫折面前作一个强者,遇到困难不悲观,不灰心。

把自卑看作“潮湿的火柴”,“潮湿的火柴”是不会燃烧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克服自卑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张民生、金宝成.《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冯维.《小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李清臣.《教育学》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心理健康驿站《消除后进生自卑心理,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 阿德勒.《超越自卑》 网络文献: 《中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及自我调控》 《小学特殊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下载小学生早恋的成因与对策[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早恋的成因与对策[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早恋

    浅谈小学生早恋 小学生早恋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由于现在社会的开放,以及小学生自身的早熟现象,使得很多小学生在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童年的时刻却过早的开始涉及到男女......

    浅谈小学生早恋

    浅谈小学生早恋 协成中心小学任晓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孩子普遍早熟,现在小学生也敢大胆地表达“恋爱”。高年级的学生中男女同学互相......

    中学生早恋对策

    中学生“早恋”心理分析及对策全医网http://localhost/2008-4-3 中小学教育网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是一件令教师、家长深......

    学生早恋及对策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早恋,从字面上看就是过早的恋爱。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人们习惯上把早恋界定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关于“恋爱年龄”国家并无具体明确的规定,人......

    中学生早恋对策

    中学生早恋对策从理论上讲,早恋只不过是中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发育和发展并逐渐成熟的情况下,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一种心理现象,然而,这样的现象 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推荐五篇)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衢江区廿里小学:吴红梅 摘要 [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这必须引起教......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合集五篇)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恋爱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恋爱的权力,但是 ,没有到恋爱年龄出现的恋爱就叫作早恋。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预防 内容提要:早恋对于教育者来说,并不陌生。西方许......

    高职犯罪成因与对策

    高校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摘 要: 所谓高校职务犯罪是指高等院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高校职务犯罪既具有我国整个职务犯罪生成的共性,但更具自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