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3岁宝宝的奥尔夫音乐游戏
奥尔夫音乐游戏,从出生就可以玩了!快给你的宝宝找到最适合的游戏吧!0 ~ 6 个月
● 宝宝这时候还只能躺着,可以跟着歌谣节奏,轻轻地用手抚摸宝宝的手臂和腿。
● 用有节奏的语言刺激宝宝的听觉。比如“小红-小小红-小红-小红-小小红”“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同时微笑着看着宝宝。
● 和着儿歌轻摇宝宝,比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毛驴》等。6 ~ 12 个月
● 现在,宝宝可以坐起来了。除了上面这些活动可以继续做以外,还可以把他放在腿上,配合歌谣轻轻抚摸他的身体。
● 配合歌谣玩手指游戏。比如,大门开开,二门开开„„五门全开(五指攥拳头,再配合歌谣一个一个打开)。
● 抱着宝宝跳舞。按节奏走、跑、跳、停、把孩子举起来等。1 ~ 2 岁
● 给宝宝一些小打击乐器,比如沙锤、沙蛋、手铃(串)、三角铁、碰钟、单响筒、梆子等,让他自己试试可以怎么玩。
● 把宝宝放在大腿上,面对面, 手拉手, 随节奏颠弹,并在乐曲结尾时把宝宝高高举起或让他轻轻躺倒。
例:童谣《小猴子玩滑梯》
小猴子,(在你的膝上有节奏地颠宝宝)清早起,(继续颠宝宝)跑到公园玩滑梯,(继续颠宝宝)悠——滑到底!(把腿伸直,让孩子滑下去)2 ~ 3 岁
● 让孩子续编歌谣。比如,“伊比丫丫,伊比什么?”宝宝可以说握握、拉拉、扭扭、拍拍„„同时配合着动作。
● 请孩子找出同一类的乐器来(音色配对)。
● 试着和孩子分声部唱歌谣。
● 教儿歌的时候,请孩子用动作来表现。
第二篇:奥尔夫音乐游戏
奥尔夫音乐游戏
游戏名称:我的小手会跳舞 奥尔夫曲目:《捏拢放开》
学习目的:手指律动游戏,培养宝宝的手指灵活性,认识身体的手、腿、肩、头。音乐器械:腕铃 适合月龄:12个月龄以上 游戏步骤:
第一步:家长给宝宝指认和讲解手的结构,如,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等)、关节、掌心„„让宝宝对自己的小手有初步认知。
第二步:坐在地板上,听音乐,和着节拍,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手握拳和伸展手掌的动作。活动时注意力度和节奏,不要用力过猛。
第三步:在奥尔夫曲目《捏拢放开》游戏中有晃动手腕的动作,这一步中家长可以增加“难度”,让宝宝佩戴腕铃,和着音乐律动有节奏地摆动手腕关节。第四步:家长和宝宝站立,和着音乐随性地摆动身体,重复音乐游戏。
第三篇:奥尔夫音乐游戏
奥尔夫音乐游戏——七式进阶传球游戏
一、活动名称:七式进阶传球游戏
二、活动准备:音乐、小球
三、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动作与音乐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反应能力
4.为幼儿提供愉快的情绪体验
四、基本要领
1.时间:15-20分钟 2.步骤:
(1)10人围坐成圆形,每人一球,音乐响起(2)随音乐传球,嗡嗡声时做拍蚊状(3)嗡嗡声结束,立刻恢复传球(4)如此反复 五、七式进阶其他游戏:
1.握手舞蹈:普通旋律随意走动,嗡嗡声时找人握手不动,嗡声结束恢复随意走动
2.摆造型:普通——随意走,嗡——摆造型,结束——恢复随意走 3.撕报纸:普通——玩报纸,嗡——撕报纸,结束——恢复玩报纸
奥尔夫音乐游戏——乌龟爬爬
一、活动名称:乌龟爬爬
二、活动准备:音乐、教具娃娃
三、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促进幼儿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3.让幼儿与父母亲密接触
四、基本要领
1.时间:15-20分钟 2.步骤:
(1)学生屈膝坐在地板上,将教具娃娃放在腿上(2)播放音乐,随音乐节奏双手拄地,屈膝移动身体
(3)随音乐做不同的动作(爬、半起身、站立,前后移动身体)(3)如此反复
五、乌龟爬爬音乐其他游戏: 1.2.3.奥尔夫音乐游戏——库乞乞
一、活动名称:库乞乞
二、活动准备:音乐
三、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动作与音乐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反应能力
4.为幼儿提供愉快的情绪体验
四、基本要领
1.时间:15-20分钟 2.步骤:
(1)全体在蒙氏线上一个方向站好(2)音乐响起,顺时针向前进
(3)当出现库乞乞时,左右手交替出拳(4)库乞乞结束时恢复前进(5)如此反复
五、库乞乞其他游戏: 1.2.3.
第四篇:奥尔夫音乐游戏
奥尔夫音乐游戏:鼓的故事
教学准备
腰鼓、小军鼓、大鼓等,少数民族地区或不同地域最好选本民族、本地域的特色鼓,人手一个。有关鼓的图片。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每人拿一个鼓,尝试它可以发出什么声音。选几个同学怎样发出不同的声音。——讨论用什么样的符号耒记录这些不同的声响: ——由学生指挥带领大家看图击鼓(自由节奏),先是一个声部,并用手势指挥音量、速度的变化,(可多几人试试不同的处理)还可全班分成两组,进行两声部的演奏。——四人一组,(1—4报数)每人四拍,即兴演奏,用不同的音色、节奏、奏法,(注意保持拍率,不要断)。用迥旋曲式,每组由教师临时叫一个号,该号即为主部,其他三人依号序做三个插部,如2为主部,即2 1 2 3 2 4 2。(班级人数多,可采用分小组进行。)——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鼓乐,讨论:两段音乐比较,(从总体到要素),那些一样?那些不一样?进行探索。——选一种鼓,如腰鼓、太平鼓,鼓不够其码每人一副槌,(以腰鼓为例),设计一个动作,大家模仿到大部份掌握,再继续设计新的动作。——看两段鼓午、鼓乐(如山西安塞锣鼓)录像。讨论:是乐、还是舞?音乐舞蹈各自特点及互相融合的地方。除敲鼓外,还涉及那些艺术种类? ——讨论:鼓的名称及属地、构造及材料。——全班分两组,设计并排炼一个鼓的音乐,要求一组用外国鼓,一组用中国鼓,编曲要有两个乐段以上,音乐、动作风格须和乐器一致。——讨论:鼓的用途,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中作用的比较。
第五篇:奥尔夫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五只猴子》
第二幼儿园 小(1)班 张晓燕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五只猴子》是根据外国乐曲创编的一首幼儿歌曲。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设计小猴子爬树摘香蕉和从树上掉下来的游戏情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猴,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猴、做小猴,一直到唱小猴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猴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合拍的表现猴子、爬树的动作。2.能和老师、同伴一起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3.体验参加音乐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猴子的头饰、音乐《五只猴子》、香蕉树图片、香蕉图片、五只猴子图片。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侓动《小猴爬》。1.提醒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做动作。2.提问: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二、出示出示图片:香蕉树,引导幼儿拍出猴子的数目。
三、玩游戏
1.听A、B段音乐,熟悉音乐节奏。
2.请幼儿随音乐做拍手、拍腿、拍头的动作,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3.随音乐做猴子、爬树的动作,提醒幼儿一下一下的做动作。4.完整游戏2—3遍,丰富游戏内容。分析与反思:
结合秋天的到来,果实的丰收,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猴子摘香蕉作为此次音乐活动的内容。幼儿年龄小,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游戏情境的创设对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活动中我扮演猴妈妈,幼儿扮演猴宝宝,从活动开始就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小组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学习的内容不易太多,因此在此次活动中主要学习听音乐做表现猴子、爬树的动作。在欣赏音乐后我用拍手、拍腿、拍头的动作,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并在练习中用语言提示幼儿我们是在爬树摘香蕉,看谁拍的好。幼儿很快就掌握了一下一下的随音乐做动作。在游戏过程中,一遍一遍改变游戏方法,使幼儿始终保持参与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