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小学生卫生习惯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策略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起步阶段,也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接受系统的卫生知识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组织活动,树立意识。
通过对学生讲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乱丢纸屑,随地吐痰;乱吃零食;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看书做作业不注意用眼卫生;环保意识薄弱等等。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
我们学校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行能力,将健康教育和思品教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突破口,开展系列创绿色学校、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做“好孩子”的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学 生的文明素质。班主任还充分发挥晨会课及班队课的作用,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带领学生参加保洁护路活动、上街宣传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开展讲卫生小故事比赛,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值日生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卫生习惯。此外还利用学校多媒体的有利条件,班主任除了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还组织学生观看了一系列卫生知识节目,如爱牙、护牙专题片,用眼卫生专题片等等。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低年级学生教育时,根据他们认识水平低、识字不多的特点,可以采取看漫画、放幻灯,讲故事、唱歌、朗读儿歌演节目等方式进行形象教育,使健康知识真正的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二、循序渐进 形成训练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低年级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三、制定制度,培养习惯。为了让学生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和好处,自觉做到“我要讲卫生”。学校要求各班制定出卫生清洁制度、学生个人卫生制度和每天晨检制度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如开学第一周,我班就制定了《班级卫生公约》,让公约成为班级同学共同努力的方向;《值日班长工作职责》、《教室卫生工作》等条例,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实行了合理分工,如教室里的讲台、书柜、桌椅的摆放、电器等都分配到个人,细化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这样人员到位、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的卫生管理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一人一岗”、“争当值日班长”等活动。让学生知道,我是班级的一员,就有责任把班级的卫生搞好;我是学校的一员,就有义务为学校的美丽出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而且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树立榜样,带动整体。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孩子习惯的典范,对孩子有说服力、感染力。而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首先教师要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
班主任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及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之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我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比如,教室清扫后用拖把拖地,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拖地应该“先扫后拖,半干湿退步拖,拖竖不拖横。”“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平时还是在大扫除,我都与学生一起投入到卫生打扫工作中。我经常边说边做“弯弯腰拣张纸,动动手摆桌凳。”天长日久,老师的举动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树立学生榜样,带动班级整体。
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女同学打扫卫生比较积极、比较负责,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不忘督促本组的同学认真打扫。因此,我常常表扬这部分学生,“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孩子们身边的同学作为典型,以典型引路,抑制不良行为,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五、家校联系,提高效果。
讲究卫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我们学校这一阵地外,家庭,社会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仅在学校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家里也请家长积极配合,对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进行纠正。家校联动,共同培养。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携手家长共同制定卫生习惯 的落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定期召开组织家校活动,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学校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习惯,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易行难,改正坏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熏陶。只要我们找对了方法,并常抓不懈,使之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
第二篇: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策略
家校合作 共同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贾汪区江庄镇高村幼儿园 周从喜
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模仿力强,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幼儿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将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与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幼儿园小班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中出现的一些不讲卫生的问题,教师要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润物细无声”的进行,要重在养成。
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要充分转变卫生习惯教育观念,变“无所谓”为“非抓不可”,使自身的行为习惯素养不断提高,处处以自己的良好行为规范影响着幼儿。
榜样是习惯的基础,而习惯是人格的基础。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并创设良好典型的榜样,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正面榜样,激励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天性好模仿的幼儿来说,不管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只要是直观形象的,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首先成为他们最易跟从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为此,我们首先从教师自身的生活习惯抓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做幼儿的表率。在个人卫生方面,杜绝留长指甲、饭前不洗手、用脏手抓东西吃、吃东西后不漱口等陋习;在保持外部环境卫生方面,也要注意乱丢果皮纸屑及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牢记把垃圾扔入箱、吐痰入盂,剩菜剩饭及时倒掉,操场上带班活动后乱丢的器械也能及时整理好。
如果教师能够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表率影响着幼儿,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要提高家长的意识,共同构建家园共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目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包办代替”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家长有这样的观念:等你做不如我去做省事,因此,即使上了大班,在家里吃饭时家长喂饭、喝水时家长给端着水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家园热线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经常督促孩子。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我们可以请家长在家中做好幼儿的榜样,同时,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生活习惯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第三,借助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提高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纲要》的实施原则,为了培养幼儿的叠放衣物,我们可以通过区域活动的“角色区”,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可以通过诵读诗文、讨论、绘画的形式,使大家指导人们不喜欢脏孩子,在帮助“脏孩子”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关经验,知道不讲个人卫生,对自己身体不利,也会影响他人。在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常规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其常规习惯的培养尤应渗透在一日社会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我们应十分注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在盥洗之前,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进餐时提醒他们不挑食,桌面、地面不掉饭菜,保持清洁;饭后记着漱口,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注意动作轻、说话轻,按时睡觉、起床,不要影响到他人,游戏手工时,把碎纸屑扔入纸篓,活动结束后自己整理教、玩具,锻炼后不猛喝开水等。
针对小班幼儿吃手、“吃”玩具的现象较多,为了防止“病从口入”,我们可以把洗手环节作为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切入点对幼儿实施教育。在培养幼儿洗手的习惯时,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最后去找自己的手巾擦干手。
例如,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盥洗方面的卫生习惯培养时,发现幼儿洗脸后不及时把水关掉或不关紧,结果一任水白白流掉。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生成了“不让自来水流泪”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整可以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不断生成新内容,从水的形成、水的作用到缺水的现状,层层深入,使幼儿明白到“不浪费一滴水”的道理。活动结束后,大多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自己不浪费一滴水,还会提醒同伴及时关水、提醒家人节约用水。教师在活动中既面向全体幼儿提出统一要求,又根据幼儿行为的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引导,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在各种活动中,使幼儿通过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和坏习惯造成的坏处进行对比,亲身体验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只要家长和幼儿园重视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加强合作,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就一定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小学阶段,关键之关键又是小学一、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融化了的铁水,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疙瘩,再想改变可就困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比较容易见效。现在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起来的。一开始,我就比较重视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与卫生习惯等四大方面。其中,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我坚持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净化心灵,形成共识。
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做一个啰嗦的班主任。为了让学生明白清洁卫生的重要,了解到乱扔乱吃、污染环境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懂得讲究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道理。我用班队课就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了多次专门的教育,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主人。我们的小家都装修得非常漂亮,有的人家甚至请了保姆,把地擦得一尘不染,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那我们的班级这个家庭纸屑杂物随便乱抛,我们看了舒服吗?要把纸屑杂物当作眼睛里的沙子,是容不得半点的。再说,我们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也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从而让学生从心底对班级、对他人有了一份责任感。另外,我还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把其中对卫生要求的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熟背。“小学生,要记清,从小就要讲卫生。清早起,出房门,对着镜子看全身: 内外衣服理得体,头梳整齐脸洗净。刷牙天天要坚持,口气清新无牙病。出门之前再留步,千万莫忘戴领巾。平日里,要四勤: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衣洗净,每月理发显精神。走进教室先开窗,通风换气身体棒。再看地面和桌凳,洒水扫净摆齐整。讲台门窗天花板,收拾干净爽人眼。室内干净精神爽,学习活动才顺当。美好环境靠大家!靠大家!”
学生明白了道理后,我注重榜样导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一个好的典型确实可是带动一大片。我对班级中的卫生习惯好的同学大力表扬,让同学们向他学习。有上进心的在这榜样的带动下,都开始注意起了自己的行为。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在班上是个比较讲卫生的孩子,于是我就经常把穿着干净的他请到讲台前面,并把他的书包 1
拿给学生看,让其他学生看一看他是怎么讲卫生的,有的学生看后,他们觉得自己不讲卫生,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第二天我发现穿着干净的孩子又多了几个,我马上表扬这些同学进步了,讲卫生了。有时,在楼梯间或是校园里,只要发现哪个孩子穿得干净,我都会说:“你今天穿得真漂亮”;“你的衣服真干净”等之类的话。就这样我们班注意自己衣着干净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另外,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如:整理书包大赛,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可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些卫生习惯差但屡教不改的学生,我适度惩罚。像班上的有一个小男孩,他几乎不整理书包,东西乱七八糟地往书包里塞。书包塞得太鼓了,课桌里塞也塞不下,只好放在地上。他还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有一天下课,他在整理书包时随手就把垃圾扔在地上。发现这情况后我让他负责检查课间的卫生检查工作,发现地上的垃圾及时捡起。从那以后,他随手扔垃圾的事情再也没发生过。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受到洁净之美,才能对脏丑现象产生强烈的恶,才能产生不清除脏丑现象心里就不舒服的情感。就这样宣传规范,动之以情,使学生从内心自觉接受。
二、身先士卒,讲求效果。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做到言传身教,用细节教育学生;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比较差,在平时我们就多了很多零碎的杂事:扫地、擦桌子、擦黑板„„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小事,但我一点也没有马虎对待。相反,我充分利用了这些小事,让学生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天早上一来到学校,我就开始搞班级的卫生。刚开始学生只是看着我做,慢慢地有几个学生跟着我做,渐渐地在我的带领下,很多学生都能加入到做值日的行列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小事学生们都能自己完成了。我发现我们班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看到校园里,教室里有垃圾,认为不是自己丢的,都不愿意把它捡起来。虽然这是一个小现象,但也可以看出问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德育还有待加强。针对此种情况,我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育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并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通过这样无声的行动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倍受呵护的他们有了劳动观念,却不会劳动方法:有的学生拿扫把都不会,有的扫地从前向后扫;有的拿着撮箕,扫到哪儿撮箕就跟到哪儿。要讲卫生,必须从方法入手。于是,每项劳动我都要亲力亲为,再让感兴趣的同学试一试,先使一部分人学会用工具,其他的同学模仿着学。例如,我教给学生扫地、拖地的程序,要避免做
重复、无效的劳动。在与老师一起讲卫生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当我拉过几个满头大汗的同学,告诉全体同学劳动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时候,也告诉他们要保持好自己劳动的成果。说到这儿有件小事令我感动:每次大扫除同学都见我擦窗擦得很辛苦,他们又帮不上忙。于是,不自觉中形成了,他们在推拉窗时,从不用手碰玻璃,有谁不小心碰了,会马上糟到众多人的白眼和训斥,这里不仅包含着同学对劳动成果的保持,更多的是对老师的关心。另外在劳动中坚持树立榜样,注重培养干部,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努力便有了方向。现在我们班的同学不但能讲好卫生,而且也讲求劳动效率,不用安排,会自己找事干,每天放学铃响后,四个值日生,10分钟内就能干完。
三、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一、二年级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三四年级进行集体行为习惯的培养,五六年级进行在集体、家庭、社会中的习惯的培养。整个行为指标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分布的。又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的习惯。就这样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对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以培养。
四、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为了让教室地面卫生能一直保持干净,我给每个学生安排了自己的温馨小屋,也就是自己的课桌和凳子下的一块地,让学生起名,有了这样好听的名字,学生有了积极性,都不愿做懒惰的小猪!但我发现只有要求,没有奖励,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几天功夫。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个人卫生检查和评比,每次课前预备,小干部便下去检查卫生保持情况,检查组员个人卫生。评出个人卫生最好的个人与小组,通过评比,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家里,要求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班级里也进行评比活动,评出做家务的小能手。在学校里,班级工作进行承包管理制度,窗、地、桌、教学用具都有专人管理,比如教室的讲台、教室的卫生角、教学用具、教室里的作业本,每周都有一人专门负责管理,都是学生自愿报名管理的。每天的值日工作都有值日班长负责分工合作完成,完成后再有劳动委
员检查,要求他们及时把值日情况汇总给我,每周总结一次。认真完成卫生保洁工作的学生都会有相应的加分,优秀的评为本月的劳动之星;否则要被扣掉部分积分,还会被要求他为班里服务一天---做值日生。当然,惩罚不是目的,最终是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评比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
五、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对于孩子影响非常大。如果孩子刚入学校就有了一些不良卫生习惯,就是从家庭里带来的。那么作为老师就需要运用巧妙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当我了解到孩子在家里表现特别好时,我就会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某某同学的妈妈说,他或她在家里很讲卫生,主动帮爸爸妈妈拖地,还自己清扫房间,整理书包,清洗红领巾等,使学生明白他或她这样做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我以后要做的更好。有时侯我也提醒家长,当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做的好或者是那些行为习惯有进步时一定要及时的给予夸奖。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之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聘目格。”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也明确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指出:“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因此,良好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形成的阶段。是儿童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宾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大脑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卫生知识的兴趣浓厚。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种良好的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方面起到相辅相成的迁移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守社会公德、讲究精神文明的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从小养成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辱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卫生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卫生管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是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个人来讲,使你终生受益。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许多好习惯都尚未成型,好象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如果教育者没有用好的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内容就会趁虚而入。到那时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了。正因为如此,养成教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小学养成教育的重点之一。
1、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每学期制定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班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宣传教育,并定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此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
①仪表示范:老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②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③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循序渐进 形成训练
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的习惯。
低年级: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中年级:勤换衣服洗澡,红领巾整洁,学具整齐,保持教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不留长发,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手巾或卫生纸控制鼻涕。
高年级: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教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不留长发,勤剪指甲,服装整洁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学具整齐,学会整理房间。
3、严格约束 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之前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经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阵地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展一系列讲卫生的主题宣传、体验活动,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习惯。
1、通过宣讲 提高认识
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师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校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利用晨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宣讲、督促活动。如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设立监督岗监督学生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进行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等。每周进行一次卫生专题广播,内容含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讲究卫生,预防各种传染病,防近视、防龋齿等。利用广播站闭路电视在校会时间播放专题录像片《保护视力》、《做好眼保健操》、《预防龋齿》、《刷牙的正确方法》,并组织五、六年级的女同学观看《青春期卫生教育》录像片。
2、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①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主题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学校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自己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②学校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③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会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之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是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在教育中,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也明确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为人家长 身正为范
家长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家长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例如每天的刷碗,家长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一边指导孩子如何做,并适当让孩子自己做。在家里,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二、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孩子上一年级时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三、严格约束 规范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四、充分发挥在作用,增加在公共场合和外出游玩时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家长应充分发挥在公共场合和外出游玩时,增加孩子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介绍卫生、保护环境等的知识,使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坚持正面教育,进行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当他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努力,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孩子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