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小学生卫生习惯》研究月总结
针对小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我校二年级班主任在三个月的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具体措施如下:
一、向管理要质量,培养习惯。一个班集体是一个组织,只有科学管理才能保证各方面都有条不紊。有好的管理才能有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有的老师采取了分工到人,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追究责任的方法。班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班务各项工作,同时在师生间上传下达具体事情;卫生委员具体负责班级环境、教室及学生个人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并向班主任汇报情况;小组长抓落实,亲自带领小组值日生打扫卫生,负责卫生的保持。如果卫生出现问题,班主任层层追究责任。
二、向方法要质量,培养习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学会打扫卫生,是学生一生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能力。教师培养学生打扫卫生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多数不会打扫卫生:扫地会出现一绺净一绺脏的不干净现象,暖气片底下、墙角等边角不清扫,窗台不擦,桌仓不清理等。老师就要一边亲自打扫一边讲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多次反复指导,常抓不懈,才能有收获。
三、向细心要质量,培养习惯。做好低年级班主任细心是关键。排值日表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项常规工作,但二年级老师的排法的确细致到家。他们采取一是定人定任务,如一周值日,谁扫地,谁捡垃圾,谁擦黑板,等都要具体到人,一周一轮换;二是擦玻璃有几个专人负责,老师教方法:先用湿布擦一边,再用干布擦一边,一月一轮换。
个人卫生。定时定点查和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一周两次,时间是星期一、三。谁查头,谁查脚,谁查手,谁查脖子,谁查衣服等分工负责长期坚持,不能松懈。抽查时,组长查和老师查相结合。效果很明显。
四、向保持要质量,培养习惯。一般打扫比较干净,然而保持是关键。教室卫生的保持采取:统一吃早点的的时间,统一吃就能集中把食品垃圾扔到指定垃圾箱,防止扔到地面,也防止走出教室;禁止带零食,减少垃圾;养成削铅笔用废纸或小袋,或直接到垃圾桶前削;天天课外活动时间统一清理桌仓,以防桌仓碎杂物掉到地面;夏天,要求每节课后洒一遍水。环境卫生的保持:卫生委员负责,一天四查;老师以身作则主动捡,学生跟着捡培养管护好自己环境区域的卫生习惯。
五、向环保意识要质量,培养习惯。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主动捡垃圾为荣,随地乱扔垃圾为耻》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教学生养成变费为宝,保护环境。学生在校园里主动捡饮料瓶,放到班里,积攒起来卖废品,为班级增加收入,给学生进行奖励。
六、向家庭教育要质量,培养习惯。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效果很好。
通过这些周密细致的工作,二年级学生的班级、环境和个人卫生在本学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愿各位老师能一如既往坚持研究,取得更大的成绩。
建议:教师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富裕的物质。但有一点别人都没有的东西:用您的心血打磨出的一颗璀璨的宝石——一本厚厚的教育案例,这就是您作为一个教师一辈子的成就和财富。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小学阶段,关键之关键又是小学一、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融化了的铁水,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疙瘩,再想改变可就困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比较容易见效。现在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起来的。一开始,我就比较重视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与卫生习惯等四大方面。其中,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我坚持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净化心灵,形成共识。
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做一个啰嗦的班主任。为了让学生明白清洁卫生的重要,了解到乱扔乱吃、污染环境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懂得讲究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道理。我用班队课就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了多次专门的教育,教育中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主人。我们的小家都装修得非常漂亮,有的人家甚至请了保姆,把地擦得一尘不染,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那我们的班级这个家庭纸屑杂物随便乱抛,我们看了舒服吗?要把纸屑杂物当作眼睛里的沙子,是容不得半点的。再说,我们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也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从而让学生从心底对班级、对他人有了一份责任感。另外,我还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把其中对卫生要求的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熟背。“小学生,要记清,从小就要讲卫生。清早起,出房门,对着镜子看全身: 内外衣服理得体,头梳整齐脸洗净。刷牙天天要坚持,口气清新无牙病。出门之前再留步,千万莫忘戴领巾。平日里,要四勤: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衣洗净,每月理发显精神。走进教室先开窗,通风换气身体棒。再看地面和桌凳,洒水扫净摆齐整。讲台门窗天花板,收拾干净爽人眼。室内干净精神爽,学习活动才顺当。美好环境靠大家!靠大家!”
学生明白了道理后,我注重榜样导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一个好的典型确实可是带动一大片。我对班级中的卫生习惯好的同学大力表扬,让同学们向他学习。有上进心的在这榜样的带动下,都开始注意起了自己的行为。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在班上是个比较讲卫生的孩子,于是我就经常把穿着干净的他请到讲台前面,并把他的书包 1
拿给学生看,让其他学生看一看他是怎么讲卫生的,有的学生看后,他们觉得自己不讲卫生,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第二天我发现穿着干净的孩子又多了几个,我马上表扬这些同学进步了,讲卫生了。有时,在楼梯间或是校园里,只要发现哪个孩子穿得干净,我都会说:“你今天穿得真漂亮”;“你的衣服真干净”等之类的话。就这样我们班注意自己衣着干净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另外,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如:整理书包大赛,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可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些卫生习惯差但屡教不改的学生,我适度惩罚。像班上的有一个小男孩,他几乎不整理书包,东西乱七八糟地往书包里塞。书包塞得太鼓了,课桌里塞也塞不下,只好放在地上。他还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有一天下课,他在整理书包时随手就把垃圾扔在地上。发现这情况后我让他负责检查课间的卫生检查工作,发现地上的垃圾及时捡起。从那以后,他随手扔垃圾的事情再也没发生过。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受到洁净之美,才能对脏丑现象产生强烈的恶,才能产生不清除脏丑现象心里就不舒服的情感。就这样宣传规范,动之以情,使学生从内心自觉接受。
二、身先士卒,讲求效果。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做到言传身教,用细节教育学生;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比较差,在平时我们就多了很多零碎的杂事:扫地、擦桌子、擦黑板„„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小事,但我一点也没有马虎对待。相反,我充分利用了这些小事,让学生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天早上一来到学校,我就开始搞班级的卫生。刚开始学生只是看着我做,慢慢地有几个学生跟着我做,渐渐地在我的带领下,很多学生都能加入到做值日的行列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小事学生们都能自己完成了。我发现我们班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看到校园里,教室里有垃圾,认为不是自己丢的,都不愿意把它捡起来。虽然这是一个小现象,但也可以看出问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德育还有待加强。针对此种情况,我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育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并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通过这样无声的行动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倍受呵护的他们有了劳动观念,却不会劳动方法:有的学生拿扫把都不会,有的扫地从前向后扫;有的拿着撮箕,扫到哪儿撮箕就跟到哪儿。要讲卫生,必须从方法入手。于是,每项劳动我都要亲力亲为,再让感兴趣的同学试一试,先使一部分人学会用工具,其他的同学模仿着学。例如,我教给学生扫地、拖地的程序,要避免做
重复、无效的劳动。在与老师一起讲卫生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当我拉过几个满头大汗的同学,告诉全体同学劳动是快乐的也是辛苦的时候,也告诉他们要保持好自己劳动的成果。说到这儿有件小事令我感动:每次大扫除同学都见我擦窗擦得很辛苦,他们又帮不上忙。于是,不自觉中形成了,他们在推拉窗时,从不用手碰玻璃,有谁不小心碰了,会马上糟到众多人的白眼和训斥,这里不仅包含着同学对劳动成果的保持,更多的是对老师的关心。另外在劳动中坚持树立榜样,注重培养干部,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努力便有了方向。现在我们班的同学不但能讲好卫生,而且也讲求劳动效率,不用安排,会自己找事干,每天放学铃响后,四个值日生,10分钟内就能干完。
三、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一、二年级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三四年级进行集体行为习惯的培养,五六年级进行在集体、家庭、社会中的习惯的培养。整个行为指标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分布的。又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的习惯。就这样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对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以培养。
四、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为了让教室地面卫生能一直保持干净,我给每个学生安排了自己的温馨小屋,也就是自己的课桌和凳子下的一块地,让学生起名,有了这样好听的名字,学生有了积极性,都不愿做懒惰的小猪!但我发现只有要求,没有奖励,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几天功夫。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个人卫生检查和评比,每次课前预备,小干部便下去检查卫生保持情况,检查组员个人卫生。评出个人卫生最好的个人与小组,通过评比,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家里,要求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班级里也进行评比活动,评出做家务的小能手。在学校里,班级工作进行承包管理制度,窗、地、桌、教学用具都有专人管理,比如教室的讲台、教室的卫生角、教学用具、教室里的作业本,每周都有一人专门负责管理,都是学生自愿报名管理的。每天的值日工作都有值日班长负责分工合作完成,完成后再有劳动委
员检查,要求他们及时把值日情况汇总给我,每周总结一次。认真完成卫生保洁工作的学生都会有相应的加分,优秀的评为本月的劳动之星;否则要被扣掉部分积分,还会被要求他为班里服务一天---做值日生。当然,惩罚不是目的,最终是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评比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
五、家校互动,形成合力。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对于孩子影响非常大。如果孩子刚入学校就有了一些不良卫生习惯,就是从家庭里带来的。那么作为老师就需要运用巧妙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当我了解到孩子在家里表现特别好时,我就会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某某同学的妈妈说,他或她在家里很讲卫生,主动帮爸爸妈妈拖地,还自己清扫房间,整理书包,清洗红领巾等,使学生明白他或她这样做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我以后要做的更好。有时侯我也提醒家长,当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做的好或者是那些行为习惯有进步时一定要及时的给予夸奖。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之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聘目格。”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也明确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指出:“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因此,良好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形成的阶段。是儿童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宾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大脑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卫生知识的兴趣浓厚。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种良好的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方面起到相辅相成的迁移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守社会公德、讲究精神文明的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从小养成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辱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卫生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卫生管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是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个人来讲,使你终生受益。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许多好习惯都尚未成型,好象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如果教育者没有用好的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内容就会趁虚而入。到那时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了。正因为如此,养成教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小学养成教育的重点之一。
1、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
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每学期制定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班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宣传教育,并定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此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
①仪表示范:老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②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③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2、循序渐进 形成训练
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以后要逐步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的习惯。
低年级: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中年级:勤换衣服洗澡,红领巾整洁,学具整齐,保持教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不留长发,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手巾或卫生纸控制鼻涕。
高年级: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教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不留长发,勤剪指甲,服装整洁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学具整齐,学会整理房间。
3、严格约束 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之前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经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阵地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展一系列讲卫生的主题宣传、体验活动,增加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习惯。
1、通过宣讲 提高认识
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师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校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利用晨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宣讲、督促活动。如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设立监督岗监督学生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进行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等。每周进行一次卫生专题广播,内容含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讲究卫生,预防各种传染病,防近视、防龋齿等。利用广播站闭路电视在校会时间播放专题录像片《保护视力》、《做好眼保健操》、《预防龋齿》、《刷牙的正确方法》,并组织五、六年级的女同学观看《青春期卫生教育》录像片。
2、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①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主题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学校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自己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②学校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③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会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之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是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在教育中,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也明确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为人家长 身正为范
家长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家长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例如每天的刷碗,家长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一边指导孩子如何做,并适当让孩子自己做。在家里,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二、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孩子上一年级时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三、严格约束 规范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四、充分发挥在作用,增加在公共场合和外出游玩时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家长应充分发挥在公共场合和外出游玩时,增加孩子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介绍卫生、保护环境等的知识,使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坚持正面教育,进行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当他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努力,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孩子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
第五篇:浅淡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
浅淡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
由于入学学习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时期、孩子是被动地接受家长的照顾,卫生行为习惯尚不稳定。入学后会遇到一系列适应问题,因不他们必须从幼儿时期的个体的、无系统的活动、开始过渡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活动,并且学校生集体活动为主,必须形成较强的时间观念和集体观念。我们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行能力,将健康教育和美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突破口,开展系列创绿色学校、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做“好孩子”的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做到行为美、环境美、语言美、创造美和感受美,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去创造一个整洁、美丽的校园,给学生一个优美的学习生活的环境,让校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行能力,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情况,我校将健康教育和美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为突破口,开展了争创绿色学校的活动,意在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思路和具体作法。
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不新风尚。班主任每天督促学生打扫教室和保清区,检查教室内外的境卫生和卫生的卫生。每天打开教职工育窗门,加强大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外空气清新。教育学生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四勤(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勤通气)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用流通渠道动水洗手。加强检查,督促,每天卫生检查员进行检查登记周周有有评比。通过2003年非典疾病的预防活动后同学们对卫生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让学生有效获得卫生知识,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是独生子女教育。小城镇居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教育思想,家庭教育观念还相对落后,家长们普遍忽视劳动教育和好习惯的培养,学龄前儿童过着众星捧月般养尊处优的生活,由于许多本该由他们自己动手的事被家长代劳,他们只模模糊糊了解到一些卫生知识。孩子进入小学,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我们必须让孩子掌握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健康知识,在集体生活中,教育学生爱清洁、讲卫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除了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怎么做对,怎么做错,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只有明辨了是非,树立了正气,才更有利于由知到行的转化。利用学校电视的有利条件,我们除了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还组织学生观看了一系列卫生知识节目,如爱牙、护牙专题片,用眼卫生专题片等等。我们还组织了班级键康知识抢答赛,使健康知识真正的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一、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整洁之美,激发爱美之心,恶丑之情。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受到洁净之美,才能对脏丑现象产生强烈的恶,才能产生不清除脏丑现象心里就不舒服的情感。
1、重视家庭教育及家长的表率作用。在班上开展“卫生之家”评选活动,家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家长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学校卫生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鼎立支持,一个从邋遢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对脏丑现象就会熟视无睹。为此,我们重视家教指导,要求家长重视孩子们卫生习惯的培养,并率先示范,为孩子营造整洁、清爽的家庭环境。
2、让孩子们看录相,去欣赏文明之国、文明城市、文明校园的美,举行“我爱整洁之美” 剪贴报制作比赛。
3、让学生实地参观,开展最美街道、最美商场、最美教室评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就是永恒的美。
二、让学生去创造美,并逐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1、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做清洁。在班级工作中,力争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给学生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2.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并定期检查,在低年级,检查的频率应高一些,可开展“靓娃娃”评选活动。
3、和家长道,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教会孩子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
4、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家庭形象、班级形象、学校形象),约束自我,做到不乱扔、随手捡,做文明人,创洁净校。现在,我校的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个人卫生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校园消灭了卫生死角,窗明几净,清爽整洁,呈现出一派赏心悦目的景象。
5、老师们在此基础上,将美延伸,号召孩子们清除语言垃圾,不但做到行为美、环境美,还要做到语言美,全校各班都开展了'文明班级"争创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易行难,改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
如何抓好学生的卫生习惯
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因为小学生是孩子打基础的时期,是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影响人一生的关键时期。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培养小学生卫生习惯的一点做法:
一张废纸,一片果皮,随手就扔,毫无约束之意,这是小学生生活习惯中的一个不良反映。别看一张废纸,一片果皮,累积多了,影响就大了,使得室内环境变得一团糟。如何抓好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我决定从学生的心灵净化到室内外地面净化入手,用班队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白清洁卫生的重要,了解到乱扔乱吃、污染环境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懂得讲究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道理。我班就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了两次专门的教育,加以知识渗透。这样做,使得学生从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讲清洁、爱卫生的烙印。有了心灵的觉醒,便带来了行为的变化,我班学生便主动提倡一人一抹布、一人一袋子、一天一打扫、一天一检查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强化手段。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因此,必须经过反复训练、示范、矫正才能得以巩固,这种行为训练或者行为矫正实际上是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内化和强化的过程。因此,必须运用强化手段,加强检查、督促、评比、竞赛等。好的表扬、奖励,差的批评,不断加以强化。此外,还要注意发动学生自我管理,自己教育自己,使养成教育不断深入。经过一周的严格操作,全班基本消除了乱吃乱扔的现象,再经过一个月的调控观测,学生的卫生习惯已达到了学校规定的要求,真正体现了桌面无字印,地面无纸屑,墙面无劣迹的现象,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动作创设了一种舒适、清新、美丽、和谐的环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包括诸多方面,教育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环境,不同人可采取不同方法,面临我班实际,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工作。有一点,我深有感触,那就是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抓起,将会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提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要求
1、个人卫生:早晚要刷牙,勤洗手脸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经常清洗书包,不乱扔果皮纸屑。
2、公共卫生:认真做好卫生值日工作;主动拾起地上的纸屑、杂物;集会后带走地面上的任何垃圾。平时无论何时何地如果发现有纸屑要立即捡起。坐在窗户旁边的同学负责开关窗户,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卫生要求后,利用班队会进行宣传动员。
二、合理分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为督促学生更好地做好清洁卫生,按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结合学生自愿制定了班级学生卫生分工表,由负责人签字后张贴在教室前面。要求每天的负责人认真监督检查当天的卫生打扫以及保持情况。
三、建立激励制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周利用班队会时间总结一周的卫生工作,评选出优秀值日生,并给他们一个“特权”:可以优先选择自己想担任的卫生管理工作。
四、教师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平时还是在大扫除,老师都与学生一起投入到卫生打扫工作中。我经常边说边做“弯弯腰拣张纸,动动手摆桌凳。”天长日久,老师的举动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取得家长的配合。
讲究卫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学校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家里也请家长积极配合,给学生提供打扫卫生的工具,对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进行纠正。只有学校、家庭紧密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