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8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所解读的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不仅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养成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对本课所要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会中,已经产生了初步的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今天的学习,有助于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学好本课知识为后面学习求两积之和与两积之差等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信息这一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以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充分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乐于和同学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体会列表这一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并能运用该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国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法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生活和数学中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智慧人生奠基。
在课前交流时,教者安排了看动画片《乌鸦喝水》以及与学生交流有关策略的故事这两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策略的涵义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课一开始,教者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通过课程表和乘法口诀表这两张表格,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表格整理信息的优势,为在自由整理例题信息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表格整理信息提供了可能。在出示乘法口诀表后,教者又用去掉表格线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有没有表格线,都是表格的形式,都具有表格的优势,用表格整理信息,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它的形式。在例题教学中,教者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把小明、小华、小军三个人的信息全部呈现在情景图上,让学生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让解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时,教者让学生自由选择整理信息的方法,一方面是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对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教者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可能出现的表格上,要根据学生列出的表格提出列表的建议,帮助学生完善表格,为下面学生自己独立制表提供方法上的保证,如果学生不能想到表格法,教者就在分析完其它方法后,引导学生用表格来整理信息;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小军买了多少本”时,教者则要求所有学生都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这样就突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列表法”这一解题策略。
在这两张表格都完成后,教者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共同之处并合并表格,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指出“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就是求5本多少元”,“求小军买了多少本,就是求42元可以买多少本”,“解决这两个问题都需要3本18元这个条件”,从而将表格简化为箭头图,接着教者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大家觉得这张箭头图和这张表格整理的主要信息一样吗?但箭头图看起来更加怎样?它省略了表格中的什么?那你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表格线和人名重不重要?”,从而得出了“箭头图省略了表格中的次要信息,所以看起来更加简洁明了”这一结论,目的是让学生形成“重本质而不拘泥于形式”的思想。在得到箭头图后,教师又让学生填出?号所对应的答案,然后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从图中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从而渗透“笔记本单价不变,所付钱数随着本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思想。
国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业设计
在学生初步形成解题策略的基础上,教师先让学生完成教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但对教材的作业要求作了调整,通过作业纸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格”和“箭头图”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方法来整理信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箭头图整理信息的简洁和方便,提高学生用箭头图这一简化形式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然后再把“想想做做”的第二题设计成给学生大量的商品信息,其中有对解题有用的,也有与解题无关的,让学生从大量信息中收集有用信息,帮助学校体育室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生活的需要,从而形成在生活中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根据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后的小结过程中,教者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表格图片,再次让学生感受表格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又和课一开始出现的表格形成呼应。
本节课,教者主要着力于学生解题策略的形成和策略意识的养成,而淡化列式的指导,所以例题和反馈练习题教者安排的数字都比较小,并且大部分题目只要求学生口头列式。在课上,教者还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索过程,真正体会到“做数学的乐趣”。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借助生动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还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cn-teacher.com)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对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二、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设计如下四部分展开教学。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教学一开始,通过班内学生比赛,发现课程用列表的方法呈现更加清晰、整齐,从而出示本课课题,并说明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是我们解决较复杂数学问题时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比赛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学生现有对信息的搜集和观察能力,让学生感知列表呈现信息的优点和便利。】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初步感知列表
例1主要教学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用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组数据,分别是小芳家栽桃树、杏树和梨树的行数,以及三种果树每行栽的棵树,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由于题目中的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由于之前的引导,学生们很快联想到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整理这些条件。潜移默化中,学生经历了从现实情境中选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构完整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充分感受列表整理条件的优点。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
2、分析数量关系
本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这样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容易理解: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树”;根据题中的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先算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这里让学生自主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其意义不只在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在于这一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到:分析数量关系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同时留出空白,以便于课堂上的反馈与评讲。接下来,提出第二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放手让学生按照解答第一题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解题。
3、回顾和反思
在解决完两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并通过交流,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以进一步提炼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体验分析数量关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这样,已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形成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实际问题的教学走出教师教题型、学生记解法的困境。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设计意图: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1、“练一练”第一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际问题,同时提出“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整理题中信息的方法,感受列表整理对理解数量关系的作用,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2、第2题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更深刻体验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最后,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学会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第三篇: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修强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p56-58,例1,练一练1、2,练习九1、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学习解答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 教学设计: 课前三分钟:
一、填空,感知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2*10=20(元)
导入:闯关游戏
(一)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师:可以提什么问题?
1、生:一共有多少行树? 师:怎么解答? 生:3+8=11(行)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
3行
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2、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
3行
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师:为什么?
生:……..清楚简单。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
(二)师:老师再加一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现在条件变多了,想看起来清楚点,你们会对这些条件进行整理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交流,比较学生的作业。师:哪一种整理方法更清楚?
师: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对于学生的合理问题给予肯定,两三个问题即可)
(三)师:现在老师再加两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这下信息更多了,你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吗? 师:你是怎么整理的? 交流展示。(生:在刚才整理的基础上加上梨树的信息)师:其实刚才我们整理的信息都是根据题目中果树的种类来整理的,整理过后看起来更清楚些,你们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简单交流。
二、体验策略
1、师:刚才的题目,我们都是有了条件提问题,(板书:从条件入手→提问题)小结:从条件入手→提问题、从问题入手→找条件都是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两种方法继续闯关。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提的问题也很好。现在轮到老师来给你们提问题了。(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对于这个问题,刚才我们整理好的这些条件行吗? 生:不行。(或行)师:为什么?
生:…….杏树的条件多余,我们可以选择有用的。师:哪个条件用不到? 生:…….师:是呀,根据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整理有用的条件。
对于这些整理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加上几条线,使它成为表格,同学们觉得这样看起来怎么样呀? 生:……更清楚一些。
师:导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列表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2、利用列表,解决数学问题
谈话:在这张表格里为什么要把每行7棵填在第一行列?为什么要对应排列? 生:……对应(板书)
师:表格可以有两种形式,横着或者竖着列都可以。
提问:你能根据整理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可以怎样想,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的想法。
师: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们会计算吗?(让学生独立完成)师:你们是怎样算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7=21(棵)
4×5=20(棵)21+20=41(棵)
【师: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刚才计算好了,也没有检验一下。同学们,你们检验了吗?现在请你们检验一下刚才的计算。
师:你们是怎么检验的?
生:…….(把得数代入原题)师:现在这道题目做完了吧? 生:没有答语。
师:哦,老师真粗心,答语还没有写,同学们都写了吗?
师:刚才,我们做这条题目的时候第一步先干嘛?(小结,并完善板书)(完善板书: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语)
三、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不错,下面第三关的问题也来了,你们有信心继续闯关成功吗?
提问: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刚才那个表格还可以用吗?
你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这些信息吗?让学生尝试列表,教师适时指导。交流:刚才你们是怎么想的?(着重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突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师:你们会计算吗?列式计算。学生口述。
板书:8×6=48(棵)3×7=21(棵)48-21=27(棵)
讨论: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每一步答案是否正确?你是如何检验的? 谈话: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信息,你体会到了什么?
揭示:利用表格很方便,便于我们分析数量关系。
(完善板书: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语)
四、巩固内化,灵活运用列表的策略。
1、第三关丝毫没有难住同学们,下面我就进入第四关。根据刚才这个表格,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桃树、杏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师:是呀,之前这个表格只有两种树木的信息,要求三种,我们可以多加一列。同学们能看懂这个新表格吗? 师:你们能快速的列式计算吗? 快速地交流学生的作业。
2、出示练一练1 谈话: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第四关最后呀,来了一个火眼金睛,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同学们可要看仔细咯。
集体读题,问:根据这个题目,下面哪个表格正确?符合题目的问题。问:每一种表格存在什么问题?
(第一张表格三年级的数据不对,第二张表格信息没有对应,第三张整理信息整理的不准确,第四张正确。)问:你们会计算吗?
让学生快速计算,简单交流。
3、出示练一练2(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2)一件长袖衬衫多少元怎么求?一件短袖衬衫多少元怎么算?(揭示数量关系)
(3)让学生列表并计算
(4)交流讨论,每一道算式是什么意思?(5)如何检验的?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列表中要注意些什么?计算时注意什么?如何检验?
六、完成作业 练习九1、2.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2013-204学财神镇中心小学
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3)班:陈孟2013年11 27日
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财神镇中心小学:陈孟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p65—6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
-1-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解。解决问题
1.学会列表。
谈话:自我校开展“读书活动”兴趣以来,各班都积极参与了“读书活动”的各项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
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从问题出发,找到有关联的信息。
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回顾: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买的本数和钱数是对应的,3本用的钱数是18元)
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
2.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价钱)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条件?(1本的价钱)
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列式:18 ÷ 3 = 6(元)
× 5 = 30(元)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尝试从问题想起,列式解答。
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表格从条件想起的。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提问:这样想该怎样列式?
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1)从条件想起: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2)从问题想起: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三、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
1.列表解决问题。
出示:如果“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吗?(学生自己填表)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别从条件和问题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问: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
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如果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军()本 42元
我们把这张表格再简化:
本 → 18 元
本 →()元
()本 → 42 元
学生在书上第66页填出括号里的数。
观察: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本数与钱数对应,每本价钱不变)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买几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观察:从上往下看,又发现什么?(本数增加,要付的总数增加)如果买10本,要付的钱跟42元比会怎样?
四、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2.“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重点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投篮比赛。
五、课后小结
讲述: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形成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013年11月27日
-5-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以往上课及听课的经历中,发现很多老师不明白这一单元该如何去教,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解决问题上,没能分清策略与方法的本质区别。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中感悟获得。本人在所带两个班级的教学中,第一次教学按照书中例题原样呈现,发现因为信息量少,看图即能一目了然地解决问题,学生产生不了列表整理信息的需求,反而是在学生已经得出答案后再让学生去整理信息,教学变得没有实效,不但没让学生形成策略,感觉策略的价值,反而让学生感觉到似乎“多此一举”,于是在所带的第二个班级中调整了方式,首先通过生活中一件学生熟悉的事(整理分数)逼出学生的“策略”,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策略,再通过一道改编的例题让学生产生整理信息的需要,初步体验列表整理信息简单、明了,在解决题中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再次让学生体验列表整理信息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还易于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感受到列表策略的价值。学生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提炼,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篇: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的价值,并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能应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2、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生2:“学习了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入手,也可以从条件出发。”
师:“我们用昨天学习过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出示题目: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师:“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根据3小时织布84米,先求出一小时织布28米,在用28乘8,可以求一共织布多少米。”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生2:“要求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必须先根据3小时织布84米求出一小时织布的米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策略,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插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白菜老师:“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你知道题目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吗?”
生1:“分别知道桃树、苹果树和梨树的行数和每行的棵数。”
生2:“求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师:“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你们能用上节课学习的画图或列表的方法将题中的信息整理出来吗?”
(同学们整理信息,并全班交流)(相应板书)
生1:“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先分别求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在把它们加起来。”
师:“说说你选择了那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展示学生填写好的表格。再列式解答。
桃树3行每行7棵
(梨)树(4)行每行(5)`棵转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060s.com)3×7+4×5=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有41棵。
(3)与复习题比较:
师:“今天的例题在整理信息时也用到了列表法,这里的列表与复习题的列表有什么不同?”
生1:“这里的条件更加多,不是每一个条件都有用,我们要根据题目的问题来选择需要的条件来列表。”
生2:“上一节课是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或者一共有多少,这里是先分别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列表不仅起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能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甚至有时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师:“用列表的方法,我们再来算一算,桃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出示列表:
桃树3行每行7棵
()树()行每行()`棵
学生独立完成,对照答案。
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列表得到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呢?师:“若问所有果树一共多少棵?应当如何列表?如何列式?”
生:“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要把三种果树的棵数分别算出来,在加起来。”
2.教学习题
(1)出示题目。“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师:“要求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讲解答案)
三、练习
(一)、完成习题第1、2题。
1.第一题。(出示第1题。指名读题。)
师:“根据题目中同学们的对话,你可以了解到什么?列表表示出来。
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独立完成。”
2、第2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第(3)道小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题出不同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四、全课小结
师:“用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