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整理分析主动参与。
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新:
课前故事导入:“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乌鸦和曹冲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策略,从而初步揭示课题;接着一组练习复习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通过一组为教学例题作铺垫的练习唤起学生画图的经验和意识,初步让学生感受到画图策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变化与它的长、宽变化有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初步分析,我让学生自主阅读例题。
提问: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设疑:你觉得刚才这样介绍题目后,别人能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弄清楚吗?例题所呈现的新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当只有文字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会产生画图的需要。从而完善课题。
(2)讨论画图,完成画图,“如何画图”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先示范画出示意图的一部分,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将示意图补充完整,进而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由学生合作讨论修正自己所画的草图,共同完善画图。接着教师用课件示范画图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比较总结,教师需强调“画图看清楚条件和问题”、“边画图边标数据”,“注意长短”。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有“范式”可仿,又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3)看图解答,交流反馈,结合示意图复述例题,利用要求原来的花圃的面积,先要求什么呢?利用分析法分析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或提问已知增加花圃的面积和增加的长,可以求什么呢?综合法启发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突破难点,并列式解答。
(4)回顾反思,提升策略,交流解法时,让学生对着图讲解,说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同时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还可以求出些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解答完成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经历,并明确基本过程:读题、画图、分析、解答、检验。
【设计意图:例题的关键是处理好让学生想到画图、画好图、用好图和感受画图的好处。充分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积极心向。】
2、教学试一试
(1)此题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为宽的减少。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熟悉画示意图的方法,体验策略的运用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共同之处,进一步明确解决有关图形问题时,可以用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画图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巩固练习,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此题与例题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根据假定的变化情况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要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基于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体验,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此题不再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而是求长、宽变化后增加的面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示意图。为了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将此题与刚才一题进行比较:同样是长方形的长、宽变化,它与刚才一题有什么不同?这里突出此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在变,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画图就容易多了。同时这题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一题多解。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画好的图仔细观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结合示意图详细说明是如何计算的。在完成上述几道题目后,让学生对整个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再次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策略的价值。
3、最后安排了对比练习。既是对有关面积问题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学的画图法的延伸。同时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将会出现的问题都预想到,避免到时出现意外。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各位批评指正!
第二篇: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说课稿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说课稿
环峰三小教师:任立龙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本48-49页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表示倍数关系,用列表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画线段图”来呈现条件和问题,并借助线段图直观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已知两个量的和和差求这两个量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来描述条件和问题,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画线段图描述和分析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画线段图来描述条件和问题,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增强运用策略的意识。难点: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的意识,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二、说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只是作为知识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我确立了以学生自主性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理解题意——寻求策略——画图分析——列式解答——检验反思”的教学五步骤进行教学。我认为这样有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便提高教学效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交流,得出画线段图来描述条件和问题,并借助线段图直观分析数量关系,能有效地解决已知两个量的和和差求这两个量实际问题。
三、说学法指导
本课学生学习的活动是“寻求策略——思考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课件出示练习题。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和小宁的邮票枚数同样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学生口头列算是解答。
(设计意图:简要的练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撑,并能引出例题。)改变练习题的条件(把“小春和小宁的邮票枚数同样多”改成“小春比小宁多12枚”。)变成例题1。题目中的条件变复杂了,能不能寻求一种好的策略把这复杂的条件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我们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改变练习题中的条件所呈现的问题具一定的挑战性,而画线段图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直观的展示出来,凸显了画图的优点,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2、探究新知
任务一: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读题并理清题意,试着画线段图。学生齐读题目。
你能用线段图来描述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吗?试着动手画一画。学生试着画,然后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
通过让学生比较,总结出最能描述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的线段图。
任务二:根据线段图复述题目。
任务三: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任务四:探讨、交流怎样列出算式解答,如何检验。学生试着解答,然后指名回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学生解答的方法有“去多法”、“补少法”,还有可能有“移多给少法”。
最后提出如何检验。可以把所求的答案代入题目中检验,看是否符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3、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过程。
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容易找到解题方法;把的得数代入原题检验,要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4、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中的。
学生先根据线段图说出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试着解题,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5、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又什么体会和收获?
五、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讨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苏教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50-51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画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教学难点:学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准备:三角尺、铅笔、作业纸等。教学过程:
一、唤醒旧知,孕伏策略
同学们,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
1、小军站在操场的中央,先向前直走100米,然后左拐直走70米,再向左拐直走100米,请问现在小军离出发点多远?
(1)(一致认为是270米)真的是270米吗?有不同意见吗?
(2)生:70米
(3)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的,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4)要让题目的文字描述变得更直观,我们可以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
(课件出示图)画了图之后,是不是简单明了啊,由此可见———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
2、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长方形。
师:在自己本子上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并写出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
面积÷长=宽
面积÷宽=长)师:下面我们做几个复习题,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1)长8米,宽4米,求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长8米,面积32平方米,求宽是多少米。(3)面积是32平方米,宽4米,求长是多少米
3、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1 师:刚才我们画的是一个面积确定的长方形。如果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或减少),可以有哪些办法?
生:(先讨论,并进行比画和想象。)师:请同学们汇报讨论结果。生1:可以把长增加。生2:可以把宽增加。
生3:可以把长和宽同时增加。师生共同小结: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长方形的长和宽增加或减少,面积也会随着变化。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积变化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出示例题的文字部分,指名读题。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画图分析。
师:这道题和我们刚才做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想比更难了。
师:这道题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光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 生1:不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生2: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办法。师: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同学们觉得可以用什么策略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呢? 生:可用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
师:画图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画图)画图能够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板书:复杂—→简单)师:我们该根据什么来画呢? 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来画。师:都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师:那我们先画什么呢?(教师引导先画一个长方形,标示出长8米,后面的留着让学生自己画)
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画示意图时,要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全在示意图上表示出来,以便帮助我们分析题意。生:(独立尝试画图)师:(可以指名几位学生到数码展台上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可选择画的好的和差的各1人到台上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说说画图的过程,并要求结合示意图说明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师: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图画得好?哪些图需要改进?
师:画得好的示意图有什么标准?
引导得出:(1)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2)所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师:课件展示画示意图。师:画图之后再来解决问题,你愿意看着原来的文字思考还是看着图形思考?为什么?
生:看图形思考,比较方便。
师:画图后,你发现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生:两条长边都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宽没有改变。师:比较原来花圃和增加部分,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联系? 生:增加部分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花圃的宽。
师:从图上看,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增加的18平方米正好是原长方形的宽与3米相乘的积。
师:现在你能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吗? 生:(自主列式计算)
3、列式解题。
师: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18÷3=6(米)6×8=48(平方米)师:18÷3求的是什么? 生:求的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4、回顾反思。
师:刚才我们为什么需要画图呢?
生1:没有画图时,光看文字,看不出花圃是怎样变化的。
生2:画图之后,可以看出长增加了,但是宽没有改变,就可以先求出宽。师:看来,画图确实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画示意图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生:(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所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变换情景,灵活画图。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还不错,下面老师要考你们一下,有信心接受吗?(1)出示“练一练”:
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这道题目中,长方形面积鱼池的面积为什么会减少? 生:因为宽减少了5米。
师:你打算运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师:你能在图上画宽减少的过程和面积减少的部分吗? 生:(学生在书上图中画出减少部分)师:(展示学生画图的过程)
师:宽减少,是往图形的哪里画图? 生:是往长方形里面画图。
师:画图之后,再和文字叙述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3 生:文字很长,画图比较清楚。
师:通过画图,你发现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化? 生:宽变化了,长没有变。
师:根据画出的示意图,你认为要求现在鱼池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现在鱼池的长? 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师:(展示学生列式解答和思考的过程)生1:150÷5=30(米)
(20-5)=15(米)30×15=450(平方米)生2:150÷5=30(米)
30×20=600(平方米)600-150=450(平方米)(2)拓展练习,综合应用。
师:这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们,老师出个更难的?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请看题。
李镇小学的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师:这道题长和宽都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办呢? 生:(画图、讨论、合作、交流。)师:经过画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根据长增加6米,面积增加48平方米,可以求出宽,因为长增加时宽没有变。48÷6=8(米)
生2:根据宽增加4米,面积增加48平方米,可以求出长,因为宽增加时长没有变。48÷4=12(米)
生3:再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原来的面积:8×12=96(平方米)
师:表面上看,这道题似乎无法求解,但通过画图,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或宽增加与增加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分别求出长和宽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学习的知识如果不画图,那会怎样呢?(生:很难)画了图之后呢?(生:好多了)是的,数学在我们眼里,有时就像带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显得高深莫测,其实当我们走近它,可以借助一些方法,比如画图、列表等方法揭开那层面纱,你就会发现:原来数学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这就是画图的好处,其实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早就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周王仁教授也曾经说过:画图是一把金钥匙,希望大家用好这把金钥匙,去打开数学的大门,发现更多的奥秘,好吗?
寸石镇安义学校
刘战胜
2015年3月31日
第四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画图策略第一课时,例l是一道典型的和差问题。教材在呈现例题后,出示线段图,并要求学生尝试根据题意把例题中的有关信息在线段图中填写完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依据所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从引导画图到引导用图,逐步让学生体验画图的策略,并且在体验曲过程感受策略的价值。接着教材安排让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解答,并且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教材还安排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对画图策略的运用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回顾过去对画图策略的运用,将过去对画图策略的零散印象集中起来,形成策略。材在接下来的“练一练”中安排了一道与例题基本相应的练习。练习八中也配有相应练习,稍有变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这节课我设置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学会画线段图,懂得如何利用画线段图的办法整理题目的信息。
并利用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懂得如何检验。
数学思考: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式和能力,感受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画图的作用,提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线段图策略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利用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突破
本课教学重点,一是如何画图整理信息,二是如何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何画图整理信息,要引导学生弄清所用线段与题目中的信息的对应关系。如何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用图。同时要注重变式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策略,感悟策略。
二、学情分析: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尝试过用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因此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运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学中直接呈现两根不一样长的线段,让学生标注问题中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说一说从图中所能看到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让学生对着线段图说一说自己这样解答的理由。在整个解答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画图、用图、看图,并及时回顾与总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策略。
三、学法指导: 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整合
例1文字信息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思维比较困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动态演示数量关系的推理过程,呈现两种思路的对比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推理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价值。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让学生画一画、圈一圈,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台,让学生展示汇报。以上借助信息技术把数学思维过程变成动态的、直观的、易于理解的,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设计:
一、唤醒经验,孕伏策略
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列表和画图整理的策略,引入到本课学习的内容。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创设情境,感知策略需要。
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通过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设疑怎么才能直观地、很清楚地看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学生想到通过整理条件用画线段图来表示两个数量。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表示两个数量要画几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应该是怎样的?
结合交流,通过课件呈现画出的两条线段,让学生表示出线段图里的数量,并在课本上把线段图填写完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题分析,发现对题目条件抽象难理解,怎样才能很清楚的表示题中的条件呢?有什么方法?学生在引导中思维积极被调动起来,通过画线段图的策略,能很清楚的表示出题中的条件,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了基础。] 2.分析关系,体验策略。
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小宁和小春邮票枚数这两个数量的和是72枚,这两个数量的差是12枚。那从图上看,可以怎样求出两人各有多少枚呢?
看线段图同桌互相商量,准备怎样解决。
然后交流:你想怎样求出两人各有多少枚?
结合交流,课件演示线段图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和思路:(1)用总枚数减12枚,就是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可以先求小宁的枚数,再求小春的枚数;
(2)用总枚数加12枚,就是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可以先求小春的枚数,再求小宁的枚数。
学生回答完后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觉得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板书:直观 清楚 方便分析)
[设计说明:例题是和差问题,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抽象地思考、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数量间的联系,因此它适合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启发怎样“直观、清楚”地看清数量关系,意图在于激活学生过去有过的画直观图的经验,引导学生进入画图。通过课件画出的图引导学生“从图上看”,思考可以怎样解决问题,再通过课件与学生思考的互动性,一方面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体会线段图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几何直观和推理的能力。在交流思路的基础上,追问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画线段图“有什么好处”,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线段图使数量关系直观、清楚,便于分析和解答,体会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以便感受策略、认识策略。] 3.解答检验,培养习惯。
从图上直观、清楚地看清了数量间的联系,使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让学生选择一种思路,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用哪种方法解答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可以联系线段图观察、说明)
我们做的到底对不对呢?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检验解答,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要想检验上面的解答对不对,有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并让学生说说要分几步检验?
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写出检验过程,并完成答句。交流的时候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4.回顾反思,丰富策略。
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交流学习体会。让学生相互说一说。
[设计说明:学习策略不是事先的交代,而是解题过程中的体验和概括。因此,设计着重让学生经历画图、分析和解题过程,并适时引导体验。解决问题之后,再回顾解题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获得比较深切的体验,这就便于学生提炼、概括策略。然后交流体会,联系学生体会揭示学习的新策略是画图的策略,学生就能比较深刻地感悟策略的内涵,把握策略的实质,初步认识画图的策略。]
三、练习巩固,综合运用。
1.完成“练一练”。能根据线段图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解答后,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2.完成练习八第1题。
读题后,补充线段图。独立解答,并根据线段图说一说解题的方法,说一说数量关系。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完成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说说每一步求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体验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方便,并通过线段图说一说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通过两个问题来总结本课: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什么策略?怎样应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借助生动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内容,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还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cn-teacher.com)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对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二、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设计如下四部分展开教学。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教学一开始,通过班内学生比赛,发现课程用列表的方法呈现更加清晰、整齐,从而出示本课课题,并说明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是我们解决较复杂数学问题时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比赛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针对学生现有对信息的搜集和观察能力,让学生感知列表呈现信息的优点和便利。】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初步感知列表
例1主要教学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用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组数据,分别是小芳家栽桃树、杏树和梨树的行数,以及三种果树每行栽的棵树,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由于题目中的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由于之前的引导,学生们很快联想到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整理这些条件。潜移默化中,学生经历了从现实情境中选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构完整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充分感受列表整理条件的优点。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
2、分析数量关系
本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这样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容易理解: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树”;根据题中的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先算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这里让学生自主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其意义不只在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在于这一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到:分析数量关系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同时留出空白,以便于课堂上的反馈与评讲。接下来,提出第二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放手让学生按照解答第一题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解题。
3、回顾和反思
在解决完两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并通过交流,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以进一步提炼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体验分析数量关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这样,已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形成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实际问题的教学走出教师教题型、学生记解法的困境。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设计意图: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1、“练一练”第一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际问题,同时提出“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整理题中信息的方法,感受列表整理对理解数量关系的作用,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2、第2题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更深刻体验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最后,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学会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