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区农业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4 10:4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区农业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区农业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

第一篇:对我区农业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

编者按:我区作为紧靠武汉特大城市的国有农场群,农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既不同于农村,也不同于偏远农场,在多年来实践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随着国家级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规划和战略储备土地,追求更高的土地经营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既能让农民有序退出土地,又能让农民在经营现代都市农业中获益,确保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本文就建立农业土地经营管理新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区四大家领导参考。

对我区农业土地经营模式的思考

区农业局局长 戴方超

土地既是国有农场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料,也是农工赖以生存的基础。经营和管理好国有农场农业土地,不仅关系到农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进城乡融合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农业经营体制还不够完善,土地流转缓慢,制

约了农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土地产出率不高,农工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认真分析我区国有农场土地经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探索一条具有东西湖特色的土地经营管理新模式。

一、我区农业土地经营历史及现状

我区农业土地为国有性质。现有耕地面积201492亩,农业户数37756户,农业人口94418人,农业劳动力40632人。从1984年开始,我区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国有农场实行了分户承包的双层经营体制,农业土地实行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当时为稳定职工家庭农场经营,区政府还向农工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承包期15年)。但在实践中,为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蔬菜生产,解决农场提留和资金回收难等问题,农场对职工承包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进行了多次土地调整。政策上扶持、项目上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合同实行一年一签,以利于农场掌握土地调控权。1999年国家实行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我区参照外地农场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没有象农村那样确权确地到农民,土地承包合同仍然实行一年一签。2005年湖北省农垦系统实行“两田制”政策,我区一方面因东西部农场人均占有资源不平衡和土地价值差别很大,另一方面我区农业劳动力类型很多,主要有职工、自然增长的劳动力、外来的劳动力、退二还一的(退出二产业从事一产业)劳动力、买断工龄的农

业职工、户口在农场而外出务工的人员等类型,两田制的分配对象难以界定,因此,当时没有实行两田制。目前,我区农业土地经营方式按合同及年限,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农工承包经营型,即农场大队与本地职工每年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二是外来农民租赁经营型。在过去菜篮子建设中,部分农场引进了一批外来劳力,农场每年与外来农民签土地租赁合同。三是龙头企业经营型。如湖北中烟、如意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农场租赁土地长期经营,合同一签多年不变,一般为20-30年。四是畜牧水产业、林果业承包主要有自费开发承包和国家项目扶持开发承包两种情况。

二、主要问题

(一)现代都市农业规模经营与农工分散承包经营的矛盾。一是由于我区没有实行二轮延包和“两田制”,没有确权确地,现行土地承包制使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在一家一户,农场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时难度很大,影响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进程,同时,不利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生产的形成。二是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自然增长的农工要求承包土地的愿望很强烈。三是土地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要求改变土地零碎、分割的状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没有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效率就很难提高。

(二)农工占有耕地资源不均衡。一是东西部农场之间

农工占有耕地资源不均衡。东部农场劳平耕地约1.7亩,西部农场劳平耕地约7亩。二是农工之间占有耕地资源不均衡。如某办事处劳平7亩以上的有2969人,劳平7亩以下的有1980人,最大的承包户水面有900亩,最少的只有2亩。三是从事各业别的农工占有耕地资源不均衡。种植业、水产、林果、畜牧业承包方式千差万别。

(三)农工退休不退地和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问题。一是有的农场农工60岁退休后,所承包的国有土地没有退出来,以子女的名义签订承包合同,继续耕种或者高价租赁给他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农工退休不退地的面积至少有6800亩。如某大队耕地面积5488亩,农工退休不退地的有461亩。二是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全区5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约有8000人,占全区总农业劳动力近三分之一。如某大队总共有劳动力579人,50-60岁的有292人,占总劳动力数的50.4%。

(四)新增的劳动力要求承包土地。1992年全区停止职工登记后,新增的劳动力没有农工身份,新增的劳力要求种地而难以调济。虽然承包合同一年一签,实际上一年合同到期后,又续签一年,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拿出来进行重新分配。

(五)退地农工的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一是农工退地后农场对农工的直接补偿与农村征地对农民补偿有差异,农工攀比。二是农场对退地农工安置难以满足农工的愿望,农

场安置上岗的农工,其年收入比原来种地收入减少,已退地的农工及自然增长劳力要求继续种田又无田可种。三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第一轮菜蓝子工程建设,我区引进了一批外来劳力,有的已落户我区。虽然户口已转入,但不是职工,其承包土地退出后,没有享受到农垦职工社保政策。四是农工退地后,不能象农村土地流转后在承包期内长期受益。农民在土地转用中既不能享受下岗工人的待遇,又不能享受农民被征地一样的待遇,农工权益边缘化,没有稳定收入。

三、探索土地经营管理新模式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促进城乡融合式发展和现代都市农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让“多数人种少数地,少数人种多数地”。将农场投资的设施农田分配给多数人种,多数人退出的土地租赁给企业经营,实现土地向规模集中。

(一)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建社会保障田的经营管理模式(保障田模式)。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和优质、安全、高效的标准化示范园(基地)建设,提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进钢架大棚、智能温室、网箱养殖、生态养殖建设。

一是将政府补贴建成的设施农田作为保障田分配范畴。比如种植业,蔬菜标准化基地和钢架大棚就是农工保障田的

分配范围。根据我区“十二五”菜篮子规划,将相对集中连片高标准建设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快生菜基地等;2011年围绕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区将新建蔬菜钢架大棚3000亩,蔬菜钢架大棚在符合农业规划的前提下,10户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建设。

二是保障田的承包面积。在标准化基地种植蔬菜的农户,每个农工限承包4亩标准化基地,或在钢架大棚种植蔬菜的农户,每个农工限承包2亩大棚,一个农工不能同时承包蔬菜标准化基地和钢架大棚。每个农工的4亩标准化蔬菜基地或2亩蔬菜钢架大棚就是这个农工的保障田。保障田是农工的生活保障主要来源。分到保障田的农工必须退出原有承包和租赁的全部土地,农工退出的土地由农场或大队经营管理。

三是农场对除保障田以外的土地按市场化运作,公开竞价。采取“先交费,后种地”的办法,通过交纳租赁费取得经营权,同等条件,农场职工优先,经营范围原则上服从农场统一规划和管理。

四是明确保障田权限。把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分离开,农工拥有保障田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土地所有权是国有。农工的保障田可参入土地流转,并在承包期限内享有收益(承包期以固定至职工退休为限)。职工退休后土地交给农场或大队经营管理。

五是加强对保障田的政策扶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加大投入,落实好蔬菜钢架大棚财政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特色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进一步完善农工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困难职工的长效扶贫帮困机制,做到“农工能接受,政府能承受”。

(二)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模式)。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土地综合效率的重要举措。以土地为纽带实行农工与龙头企业的对接。通过产业化经营形成的规模和集聚效益,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区域联营,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形成“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公司(企业)+基地+农户”的土地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场效益,增加农工收入,还可以发挥影响带动、辐射周边的示范效果。如武汉如意农业公司、吉农沃尔特公司和中百集团将公司基地的农户作为主要成员加入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牵头组建合作社总社或联社,按照自愿的原则,采取兼

并、重组等市场化的办法,将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成农民专业合作总社,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经营成本,防止行业内恶性竞争。如武汉如意公司计划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武汉市如意果蔬合作社”,引导农民由单纯的低附加值的农业生产转向以农副产品流通型和深加工型并举发展,通过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可以将我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卖出好价格,有助于把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市场有机对接,为我区的农产品销售提供有力支撑,突出品牌形象,打造特色优势,放大品牌效益,促进了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共同增收。

(三)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社模式)。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在对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提升改造和重组壮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蔬菜、水产、乡村游、林果、畜牧、农机、农产品销售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规避个体经营缺陷,发挥互助优势,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特色产业、科技兴农、农产品流通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武汉市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比例返还,依法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有关技术、信息等服务。除了进行菜

地的集中订单生产外,还与武商量、中百、大学食堂等消费大户对接,同时还打开了国外市场,将社员及周边农户生产的快生菜直接运送到需求单位,减少中间流通环接,实现了合作社、农民和消费者共赢的目的。建议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服务,如统一采购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产品营销(品牌、包装、标识)、统一产品认证和统一技术培训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连接,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从而改变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之,农场土地承载着经济发展、农工增收、社会稳定等多项功能,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密切关系着农场职工的利益和保障,建议周密设计,深入调研,选择一个办事处或一个大队进行试点,再依法、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推行新模式。

第二篇:对我区下一步农业发展的思考(精选)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坚持“稳定面积增粮,调整结构增收,打造亮点示范,做强品牌增效”的总体思路,制定工作方案、硬化发展举措、整合项目资源、增加财政投入、狠抓目标督查,打造了三大亮点(凤垭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大树桂花园畜牧园和重庆天生集团河西种猪养殖场),培育了四大产业(薯业、畜牧业、蔬菜业、劳务业),建成了五大基地(玉米、水稻、花生、高粱和大豆基地),嘉白粉丝、天冠冬菜等地方特色品牌的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效益进一步彰显,农民收入大幅攀升,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增收183元。虽然我区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龙头企业不强、部分工作欠进度、增收链条不紧密等问题,我以为下一步农业产业发展应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举措。

二、突出工作重点。主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二)千方百计抓好畜牧亮点打造。把畜牧产业作为全区的重点产业来抓,力争全年出栏生猪75万头、肉牛0.75万头、山羊53万只、肉兔150万只、家禽1300万羽,畜牧产值10.5亿元。

二是推进大树桂花园养殖园区建设。在保住现有业主大户的同时,加大桂花园养殖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再引进5户业主,完成投资800-1000万元;配套优质肉猪产业项目,完善园区业主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年底园区出栏肉猪1万头、肉牛500头、肉鸡30万只以上,产值超过1500万元。

三是在桥龙等基地乡镇大力发展山羊养殖,建立优质牧草基地300亩以上,完成“南充黑山羊”品种认证工作;在龙蟠等基地乡镇大力发展肉兔养殖,确保全年出栏肉兔100万只;在金宝等基地乡镇大力发展小家禽养殖,抓好积善乡鹅、鸭等水禽养殖。

(三)突出文明新村抓好基础建设。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种养产业,11月底前将大观弋家堰村、大树大树垭村、吉安镇吉安村三个重点文明新村打造成全市文明新村样板村;启动其它13个文明新村建设,发挥文明新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河西乡三村、五村新村建设为基础,启动河西示范乡镇建设。

二是寻找施工队伍,增加施工机具(保证每天有100台打井机器作业)抓紧施工,11月底全面完成红层找水打井工程11850口的打井任务。

三是采取“以地建堤”的方式筹集资金,9月13日发布招投标公告,10月18日启动建设,明年4月底前竣工验收。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四是在项目资金到位后尽快实施凤垭山土地整理项目。

(四)积极推动我区劳务产业发展。一是利用“川妹子”培训基地这一品牌,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吸引东部对口帮扶县区来我区开展劳务定单培训、定向培训,建立稳定劳务输出基地和畅通劳务输出渠道;扩大成建制劳务输出规模,增强政府在劳务输出中的组织、带动作用。

二是继续实施扶贫劳务培训工程,开设扶贫劳务培训班10班次,增加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机遇。

三是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回引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面完成全年劳务收入9亿元,回引企业50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目标。

(六)加快专合组织建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推行“基地+协会+农户”、“企业+大户+农户”等方式,大力发展生猪、果蔬等专合经济组织,健全再分配和市场联接机制,增强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年培育覆盖范围广、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活、助农增收效果好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经营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

三、强化工作举措。一是增加农业投入。坚持“集中资金办大事”原则,实行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农业项目实施继续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要求由分管领导把关后,报主要领导审定实施;同时,建议区委、区政府增加财政农业预算,力争将每年农业预算增加到100万元。

二是兑现各项政策。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减免种养殖业专业大户在建设、经营过程中的税费,增加农业招商引资的资本;认真兑现农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降低税率等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是细化落实责任。农业产业建设工作由区委、区政府分管农业领导牵头汇总,对各项重点工作落实主管部门“一把手”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实施,实行工作进度周报。

四是严格督查。由于农副产品的鲜活性、积极性,因此对农民增收工程应分项采取定期督查、种养产业季度督查、重点工作随时抽查的方式,强化督查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五是逗硬奖惩。严格实行各项工作保证金制度,增强各级领导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凡按期或提前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区委、区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明确了任务没有按时按质完成的,扣除全部保证金。

第三篇:对我区下一步农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坚持“稳定面积增粮,调整结构增收,打造亮点示范,做强品牌增效”的总体思路,制定工作方案、硬化发展举措、整合项目资源、增加财政投入、狠抓目标督查,打造了三大亮点(凤垭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大树桂花园畜牧园和重庆天生集团河西种猪养殖场),培育了四大产业(薯业、畜牧业、蔬菜业、劳务业),建成了五大基地(玉米、水稻、花生、高粱和大豆基地),嘉白粉丝、天冠冬菜等地方特色品牌的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效益进一步彰显,农民收入大幅攀升,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增收183元。虽然我区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龙头企业不强、部分工作欠进度、增收链条不紧密等问题,我以为下一步农业产业发展应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举措。

一、理清思路目标。仔细思量排位全市倒数第一的尴尬,形势逼迫我们今年必须在农村经济上实现新突破。要保证我区农村经济工作年底有亮点、增长点和兴奋点,下一步我们应坚持重拳出击、打造亮点的工作策略,努力实施“433”工程,即:坚持“抓好四大产业(畜牧、薯业、果蔬和劳务)、突出三大亮点(凤垭山、天生集团和桂花园区、大观弋家堰村等文明新村)、做强三大品牌(嘉白粉丝、天冠冬菜、桥龙黑山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1元,人均增收200元;到2010年我区农业总产值达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8元,天生集团年产值超过5亿元,国基公司年产值达3亿元,新发展1—2户产值过亿元的加工龙头企业,畜禽、薯业、果蔬产值分别达到农业总产值的60%、11.6%、14.8%,其中生猪年出栏超过100万头,成为川东北最大的良繁优质肉猪养殖加工基地;“大凤垭”成为南充市的农业生态旅游胜地。

二、突出工作重点。主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攻坚破难抓好凤垭山建设。一是采取“排好进度表,倒计时推动工作”、部门工作周报、业主建设进度周报的方法,全面完成两个小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9月底完成凤垭山山门建设,再引进2户业主参加凤垭山小区建设。其中重点抓好两个小区18户落户业主的建设,保证国庆第一批建设的11户开始营业。要求相关部门近段时间双休日上凤垭山游玩,为“凤垭山国庆旅游节”预热;抓好凤垭山国庆旅游节的筹备工作,争取凤垭山国庆节“一炮打响”,全年力争吸引观光游客2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

二是启动土地整形、新村建设等项目,加快“大凤垭”基础设施、水果产业建设。年内沿凤木线新引进大户业主10户,新发展优质梨园、枇杷园1000亩;今冬明春改良木老、大树桃园3000亩以上;推广“公司+农户”、“大户+农户”模式,发展凤垭山獭兔养殖项目,“大凤垭”区域年出栏獭兔10万只;启动“大凤垭”内道路、渠道等配套设施建设,绿化凤木路沿线山头,~年底实现真正意义的凤木产业联姻。

三是多方面征求意见,出台涵盖南至香江游乐园、西至木老,覆盖火花、文峰、木老、大树四个乡镇20个村200个社共33平方公里,集生态绿化、旅游观光、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完善的“大凤垭”发展规划。到2010年,打造出南接猪山、西至木老,覆盖火花、文峰、木老、大树四个乡镇20个村200个社共33平方公里,集生态绿化、旅游观光、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大凤垭”格局。

(二)千方百计抓好畜牧亮点打造。把畜牧产业作为全区的重点产业来抓,力争全年出栏生猪75万头、肉牛0.75万头、山羊53万只、肉兔150万只、家禽1300万羽,畜牧产值10.5亿元。

一是把天生集团作为发展生猪产业的重要抓手。增派3名干部入驻天生集团全程服务,促使天生集团河西原种猪场9月份引种,确保年底圈存生猪1500头以上;10月启动天生集团大通农科所场建设,力争年底初步建成;全力实施好省财政安排的优质肉猪产业项目,推广“天生模式”(即:天生公司自养祖代和父代种猪,向农户签约提供商品仔猪,育肥后由公司按市场价回收的模式。公司实行售前、售中、售后全程一体化服务,在圈舍规划设计、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提供免费优质服务,保证签约饲养农户98%以上获利)带动周边农户养殖优质肉猪,带动全区~年底肉猪改良30%,2010年对全区肉猪全面改良。

二是推进大树桂花园养殖园区建设。在保住现有业主大户的同时,加大桂花园养殖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再引进5户业主,完成投资800-1000万元;配套优质肉猪产业项目,完善园区业主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年底园区出栏肉猪1万头、肉牛500头、肉鸡30万只以上,产值超过1500万元。

三是在桥龙等基地乡镇大力发展山羊养殖,建立优质牧草基地300亩以上,完成“南充黑山羊”品种认证工作;在龙蟠等基地乡镇大力发展肉兔养殖,确保全年出栏肉兔100万只;在金宝等基地乡镇大力发展小家禽养殖,抓好积善乡鹅、鸭等水禽养殖。

(三)突出文明新村抓好基础建设。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种养产业,11月底前将大观弋家堰村、大树大树垭村、吉安镇吉安村三个重点文明新村打造成全市文明新村样板村;启动其它13个文明新村建设,发挥文明新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河西乡三村、五村新村建设为基础,启动河西示范乡镇建设。

二是寻找施工队伍,增加施工机具(保证每天有100台打井机器作业)抓紧施工,11月底全面完成红层找水打井工程11850口的打井任务。

三是采取“以地建堤”的方式筹集资金,9月13日发布招投标公告,10月18日启动建设,明年4月底前竣工验收。

四是在项目资金到位后尽快实施凤垭山土地整理项目。

五是本着“政府出题目、社会做文章,投资多元化”的原则,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外出打工能人和本地干部群众参与村道路、山坪塘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村通工程等项目,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户办工程3000户、节水灌溉2000亩,新增有效灌面1000亩,新建渠道12公里,整治病险水库6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完成造林37400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4000亩,新改建乡村公路160公里、通乡公路9公里。

(四)积极

推动我区劳务产业发展。一是利用“川妹子”培训基地这一品牌,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吸引东部对口帮扶县区来我区开展劳务定单培训、定向培训,建立稳定劳务输出基地和畅通劳务输出渠道;扩大成建制劳务输出规模,增强政府在劳务输出中的组织、带动作用。

二是继续实施扶贫劳务培训工程,开设扶贫劳务培训班10班次,增加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机遇。

三是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回引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面完成全年劳务收入9亿元,回引企业50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目标。

(五)认真抓好果蔬粮油生产。一是抓好薯业经济。组织力量加大红薯加工,全区红薯加工量提高10%以上,淀粉加工量提高20%以上;使“嘉白粉丝”进超市;继续招商引资力争盘活国基公司。

二是抓好果蔬产业建设。建成以河西胡萝卜为主的1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文峰和李渡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冬菜基地,力争上马王仁果2000万元的冬菜加工项目,整合文峰天冠冬菜厂和世阳、羊口冬菜加工厂的资源优势和技术力量,提高冬菜生产加工能力,冬菜基地乡镇新培育冬菜加工大户1-2户。今冬明春对全区7000亩劣质中华寿桃进行高换,实现全区中华寿桃高换100%。

三是抓好小春粮食生产。坚持“稳定面积打基础,完善改制求规范,优化品种攻单产,合理利用增效益”的思路,突出抓好小麦、油菜等小春粮油作物的种植,沿八角、龙蟠、大通、天星、安平、龙岭、李渡、曲水打造1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环线;以李渡、龙岭、吉安为重点,建设1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基地,全区粮油播面比去年增加2万亩;同时抓好小春病虫害防治工作。

(六)加快专合组织建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推行“基地+协会+农户”、“企业+大户+农户”等方式,大力发展生猪、果蔬等专合经济组织,健全再分配和市场联接机制,增强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年培育覆盖范围广、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活、助农增收效果好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经营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

三、强化工作举措。一是增加农业投入。坚持“集中资金办大事”原则,实行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农业项目实施继续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要求由分管领导把关后,报主要领导审定实施;同时,建议区委、区政府增加财政农业预算,力争将每年农业预算增加到100万元。

二是兑现各项政策。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减免种养殖业专业大户在建设、经营过程中的税费,增加农业招商引资的资本;认真兑现农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降低税率等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是细化落实责任。农业产业建设工作由区委、区政府分管农业领导牵头汇总,对各项重点工作落实主管部门“一把手”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实施,实行工作进度周报。

四是严格督查。由于农副产品的鲜活性、积极性,因此对农民增收工程应分项采取定期督查、种养产业季度督查、重点工作随时抽查的方式,强化督查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五是逗硬奖惩。严格实行各项工作保证金制度,增强各级领导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凡按期或提前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区委、区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明确了任务没有按时按质完成的,扣除全部保证金。

第四篇:关于经营城市土地的思考

××中心城区土地开发课题组的调研报告《以土地换人气,以空间换时间》一文,具有详实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读后使人很受启迪。现谈几点思考。

一、思路决定出路

经营城市土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增强和提高城市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载体的承载能力,也就是说,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经营城市土地的终极

目标。从这点出发,文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是正确的,特别是路易维尔成功案例,对我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目前,××中心城区有8000多亩现量土地可开发利用。经营城市土地是经营城市的核心和关键,如果简单地“以地生财”,单纯追求土地资产价值,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会导致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继而使城市功能退化。比如,过度实施房地产开发,必然受到人气指数、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的严重制约,也就会导致城市做不大,经济上不去,人气旺不起。因此,经营城市土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推进。文中提出“以土地换人气”,就是一条很好的思路。土地怎么换人气,我认为将城市土地划分若干功能区,对不同的功能区实行不同的开发政策。对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区,实行最大的优惠政策供应土地,有的甚至可以零收益或零价供应,以吸引投资者投资,做大做强城市功能项目;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则应按市场价格供地,保证政府经营城市土地、建设市政工程有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就像卖蛋与孵鸡的关系。卖蛋,政府可以得到收益;孵鸡,政府没有即期收益,但城市有了下蛋的鸡。也就是说蛋要卖,鸡也要孵,但必须优先孵鸡,这样才能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壮大。

二、努力创造留住人的条件

城市人口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外来人口的进入;三是流动人员的增加。这里重点谈谈外来人口的进入。外来人口进入主要是依托经济载体从异地进入城市就业的人口,从××中心城区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这些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要把他们留住,归根结底要让他们安居乐业。安居,建议给这些人提供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政府出台政策,科学规划,让这些人买得起,住得起,留得住,这叫做用住房留人。用住房留人运作方式,可考虑政府规划、市场动作、中介公司管理,也可以让企业享有住房建设和管理权。当然,这种模式虽可以解决从业人员住房问题,但这些人尚未实现从企业人向城市人的转变,企业状况直接决定这些从业人员的去留。因此,由市政功能解决他们的住房,他们就可以在本地相关企业中流动,也形成企业劳动力的竞争态势,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有志自主创业的人员有了居住保证。安居是乐业的基本条件,有了基本的居住条件以后,一般不会轻易离开居住地。还有一种是乐业留人。乐业,这就要求一方面千方百计做好安商、亲商工作,轻赋薄徭,优化创业、乐业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家把企业做大做强,以提供更多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为这些从业人员提供城市配套服务,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包括教育、医疗、水电、燃气、户籍管理等服务项目。

三、产业、品牌带动是推动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经营城市土地不是简单地着眼于城市地价的高低,而更多地要着眼于城市化进程的快慢,经济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因此,经营城市土地根本的是要坚持产业、品牌带动,以加快经济的发展,从而推进城市化。文中提出,制定切实可行的供地计划,重点向总部经济、现代物流、大文化产业等大项目倾斜……在用地政策上向大项目、大产业大胆倾斜。我认为,着眼产业、品牌带动,是经营城市土地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深圳的崛起,还是义乌的繁荣,说到底都是产业带动的结果。物质利益是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人们是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获得社会财富的。实施产业带动,是城市化进程中人们获得物质利益的基本途径。所以,我们说产业带动,实质是以产业承载人气,以人气推动产业,在人气与产业的互动中加快城市化进程,最终做大城市,做旺人气。(

第五篇:金融危机对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金融危机对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影响的

情 况 汇 报

当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在波及我国,孝南也不例外。针对金融危机,12月6-12日,我们组织专班,深入到13个乡镇场,采取与养殖能人座谈、访问一般农户和到集市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全区农村劳务经济、市场动态、农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从沿海发达地区传导到中部,对我区的滞后影响逐渐显现,8月份开始露头,9-11月份较为明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跌。据调查,全区自9月份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逐步下滑。在种植业上,棉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籽棉由每斤2.5元降到1.5元,下降40%。在畜牧业上,活猪由每斤8元跌到5元,下跌38%;20斤左右的仔猪由每头700元跌到200元,下跌71%;禽蛋由每斤3.8元跌到2.6元,下跌32%。造成畜禽产品价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近几年畜禽产品市场价格较高,政策扶持力度较大,促进了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产品产量增加,价格出现回落。二是金融危机造成对肉类产品的消费减少,促使价格 下跌。同时三聚氰胺事件,也造成禽蛋价格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渔业生产上,水产品平均每斤下降0.2-0.5元,其中草鱼降到4-4.5元,白鲢降到2元,花鲢降到3元。水产品价格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其价格下降主要是淡旺季市场调节性变化,平均鱼价每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3元。

2、非正常返乡农民工增多。自9月份以来,全区农民工出现提前返乡现象,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经济不景气或企业不景气,使农民工失业回流。据统计,全区非正常返乡人数达15773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24%,占全区常年外出打工总人数的11%。如劳务大镇杨店镇,全镇返乡农民工18112人,其中非正常返乡农民工达到5986人,占全区非正常返乡农民工总数的38%,占全镇常年外出打工农民工总人数的29%。

3、农民增收步伐有所缓慢。我区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家庭经营收入、务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这些收入都与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关系。前三季度,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5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87元。但自9月份以来,农民收入增加的步伐趋缓。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主要取决于农产品出售的价格收入。自金融危机以来,全区农资价格基本维持稳定,但主要农产品价格却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直接减少了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收入。二是务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来源于农民外出务工的数量及其工资 所得。金融危机对农民务工收入影响较大。在我区农民收入结构中,约40%以上为外出务工的非农业收入,农民新增收入中,又有60-70%来自于非农业务工增收。而目前大多数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由于受资金和技术限制,提前返乡后创业艰难,也难以在短期内找到增收门路。据统计,全区非正常返乡农民工共减少务工收入2300余万元,全区农民人均减少收入41元。三是转移性收入。应该说这些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这块收入应该是稳定的,但当前国家为了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很多,农民在近期内获得的各种补贴总量有限。四是财产性收入,主要取决于农民出租土地使用权,包括房屋出租等收入。据调查,金融危机对全区农民这部分收入的影响不是很大。

二、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尽管金融危机和水灾给我区农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基础,全年农业农村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预计一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2.31亿元,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80元,增长18.6%。2009年,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

一方面是区位优势带来的机遇。我区位于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区域,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推进,沿海发达地区及城市圈内的农业产业转移 步伐将不断加快,这对于具有区位和交通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科技力量和产业化经营条件较好的我区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不仅可以承接更多的农业产业项目,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我国新一轮农村改革方向,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对农业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还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战略决定,重点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如在农业收入方面,针对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对中晚籼稻、油菜子以及棉花等农产品适时加大临时收储力度;在已出台小麦明年最低收购价格基础上,适时出台明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加大涉农补贴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完善补贴方式;加强农产品储备,完善进出口调控;加强猪肉价格监控,制定相应应急预案,适时增加冷藏储备;适时理顺化肥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农资价格上涨与对农民补贴挂钩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非农收入方面,对回流农民工创业、就业出台支持政策,并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国家新一轮投资中对中西部农村的倾斜政策,扩展就业渠 道;加大农民工维权力度。所有这些措施,对于我区作为农业大区、产粮大区来说,将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将努力从“危”中寻“机”,转“危”为“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体系。一是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区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农业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认真落实各项奖励、补贴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和完善各项支农补贴政策,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办法。三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深化“银农合作”,积极落实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放大投入总量。四是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对工商企业投资农业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立足我区城郊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基础,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壮大基地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充分高效利用我区生产要素,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做大做专“四大产业”。即以水稻香型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为契机,大力发展香稻种植;围绕城市居民需求,发展壮大小香葱、莲藕等蔬菜板块;按照“东抓万亩早蜜桃、南抓万亩速生丰产林、北抓万亩黄栀子、中抓环城生态林”的思路,巩固和发展林果板块;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畜牧、水产大县的机遇,大力发展养殖业,保持“水产大区”地位,挤入创建全省“畜牧大区”行列。二是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围绕工业抓农业,通过壮大龙头企业来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瞄准全国和武汉城市圈内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宣传我区农业资源优势,努力让他们来我区投资兴业,争取在早蜜桃、黄栀子、莲藕、小香葱特色农产品加工上有新突破。在财政、金融、技术等方面给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支持,提高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创新产业模式,促进一体化经营。结合我区实际,适宜推行三种产业化经营模式。“纵向一体化”经营,即由一个企业来完成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如伟业春晖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计划租赁3-4万亩土地,建立香稻生产基地,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横向一体化”经营,即通过合同方式,将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的不同主体联结起来,形成“市场+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如万丰米业、楚丰米业与农户实行的“订单农业”就是这种模式。逐步把单个企业的订单生产发展成为整个行业的订单生产,避免出现由于单个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产业链的断裂;“市场一体化”经营,即通过市场中介组织将市场与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机制,如肖港小香葱生产就是这种模式。通过以上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建成香稻、小龙虾、黄栀子、水禽、生猪、蔬菜等六大产业链。四是发展专业组织,建立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分工分业的要求,引导各种类型的农村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边发展、边规范、边完善”的原则,引导农民围绕优势产业,兴办各类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产业化经营、流通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平台作用,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加快发展劳务经济。一是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再培训。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孝南区返乡农民工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区返乡农民工再培训工作。落实培训资金,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对接受“劳动力再就业技能培训计划”的学员除数控模具专业技能适当减收培训费外,其它专业培训费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对接受“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继续实行培训代金券和降低收费标准两种补贴形式。参加“劳动力再就业技能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的学员结业后,办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劳动保障部门推荐就业。对结业学员有创业意愿,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并扶持创业,开展专家点评,实行跟踪服务。农业局、畜牧局、水产局、农机局、林业局进行的农业技术培训全部免费,对有意创办农业基地的学员,提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二是积极引导返乡务工农民就近转移。通过各种形式组织返乡人员与本地企业开展劳务对接,提供就业信息,引导他们再就业。三是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回归创业。鼓励返村人员再创业,建设家乡,美化家园。采取土地租赁、合理流转、综合开发等形式,发展种养经济。开发荒山荒土,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依山靠山富于山,依水靠水富于水,开拓农村经济增长的新财源。引导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拓宽路子,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村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内部转移。

四、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在农业产业转移上给予我区倾斜。在承接“武汉城市圈”内产业转移,特别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 转移上,我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条件。请求省委、省政府在协调相关产业转移上,多给我区安排一些发展前景较好、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

二是建议在香稻种植推广上给予我区项目支持。我区香稻育种和生产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由于科研和推广经费不足,极大制约着香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请求省委、省政府继续给予项目支持,着力打造香稻板块。

三是建议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为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孝南区农办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下载对我区农业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区农业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材料(五篇材料)

    加强领导 重点突破 努力开创昭阳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更高......

    对企业5s管理模式的思考

    【摘要】“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本文作者试从现场管理的角度来解析企业“5S”管理模式的概念、执行步骤、推行要领及配合“5S”活动......

    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招商引资是开发区一切工作的基础,如果招商引资工作长期滞后,项目进不来,那所有的工作将无法有效推进,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公室的......

    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精选合集)

    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现就我区经济建设和发展,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对我区经济现状的认识。对于我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来进行一下分析和说......

    对我区农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对我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建议农业科技园区的不断涌现,是我国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阶段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作为新生事物,它在许多方面还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改进。为此,根据我区农......

    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胡贵松〔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市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简述,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

    关于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

    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思考论文

    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管护工作的思考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是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核心内容,就工程的整体性而言,包括“规划、建设、管护”三方面。规划是前提,建设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