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化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说明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级化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考查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是否达到国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考试内容要求的合格标准为目的的水平性测试,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为参照,面向绝大多数学生,按照“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适度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命题原则。努力做到既有利于有效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业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
二、考试范围及基本要求
1.必修1第四章第三、四节及必修2全册。
2.各章所占百分比与它们在教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3.考查基本要求如下: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毒性)②了解二氧化硫与水、氧气反应,能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工业上用二氧化硫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
③了解亚硫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
④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区别
⑤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并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⑥了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2)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硫酸 硝酸
① 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与Cu、C的反应)
② 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硝酸的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与Cu、C、常见金属的反应)
③ 学会SO42-的检验 ④ 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知道氨水呈弱碱性
⑤ 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⑥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共热、与酸反应)⑦ 知道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与铁、铝的钝化作用 ⑧ 知道硝酸的保存方法
⑨ 能化学方程式列举出工业上用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①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 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④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①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② 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③ 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④ 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3)第三节 化学键
①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② 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够判断常见化合物的类别。③ 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①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
② 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③ 通过生产、生活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④ 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2)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① 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②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③ 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① 通过试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温度、浓度、反应物状态、催化剂等因素对一个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 通过试验认识到任何化学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③ 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① 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② 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③ 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④ 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和通式,类推烷烃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⑤ 知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能根据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判断它们是否为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2)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① 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
② 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及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加成反应。③ 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化学方程式。
④ 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⑤ 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① 会写乙醇和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官能团的概念,知道乙醇的官能团是—OH,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知道乙醇是由—CH3和—OH组成;乙酸是由—CH3和—COOH组成。
② 知道乙醇中的—OH上的氢可以被金属置换,会写化学方程式。
③ 知道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以及反应中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 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的金属、与碱性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发生反应,并知道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会写乙酸与Na、NaOH、Na2CO3、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 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会写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⑥ 知道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是乙酸脱去—OH、乙醇脱去—OH上的H而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乙酸乙酯。
⑦ 知道酯化反应这一实验中试剂的加入顺序,加热及浓硫酸的作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第四章
(1)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① 知道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分别采用加热、电解、还原剂还原等方法冶炼金属。并能从能量的角度选择金属的冶炼方法。能够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 知道海水淡化的几种方法;掌握海水蒸馏的原理。③ 知道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了解非金属置换反应。④ 能参照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化学原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⑤ 初步学会梳理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如镁及其化合物的关系)
⑥ 能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对一些化工生产流程的原理步骤进行简单的解释或分析。
(2)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① 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能书写简单代表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 了解煤的成分;知道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知道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③ 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馏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用途。④ 通过乙烯的聚合反应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⑤ 知道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认识含氮、磷的水体污染问题;知道一些污染的来源及控制方法。
⑥ 了解原子“原子经济”的概念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2.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全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
四、试题难度
全卷难度约为0.60-0.65,易、中、难题比例:6:3:1
第二篇:(高一化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说明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化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考查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是否达到国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考试内
容要求的合格标准为目的的水平性测试,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为参照,面向绝大多数学生,按照“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适度考查能力”的命题原则。努力做到既有利于有效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业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考试范围及基本要求
1.考试范围为:必修1第四章、必修2第一、二章及第四章第一节。
2.各章所占百分比与它们在教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
3.考查基本要求如下:
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① 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② 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说出它的主要用途
③ 知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
④ 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碱性氧化物、强碱反应
⑤ 能列举二氧化硅制品的主要用途
⑥ 了解硅酸的性质(弱酸性、水溶性、硅胶的吸水性)及制备方法
⑦了解硅酸钠(Na2SiO3)的性质、用途,知道常用的水玻璃、陶瓷、水泥、玻璃是硅酸盐制品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①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毒性)
② 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氯气与氢气、钠、铁、铜、水、氢氧化钠溶液、某些盐(Fe2+、I-)的反应,并能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③ 理解漂白粉的生产原理,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④ 了解氯水的消毒和漂白作用
⑤学会Cl-检验的方法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毒性)
②了解二氧化硫与水、氧气反应,能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工业上用二氧化硫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
③了解亚硫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
④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区别
⑤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并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⑥了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
第四节 氨 硫酸 硝酸
① 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与Cu、C的反应)
② 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硝酸的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与Cu、C、常
见金属的反应)
③ 学会SO42-的检验
④ 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知道氨水呈弱碱性
⑤ 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⑥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共热、与酸反应)
⑦ 知道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与铁、铝的钝化作用
⑧ 知道硝酸的保存方法
⑨ 能化学方程式列举出工业上用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②了解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③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④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知道C、H、O常见的同位素及其应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①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②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③知道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④知道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对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第三节 化学键
①知道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以及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化学键的形成。
②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够判断常见化合物的类别。③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④知道化学键的概念,能够从化学键的变化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①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
②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
③通过生产、生活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④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①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②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③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①通过试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温度、浓度、反应物状态、催化剂等因素对一个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通过试验认识到任何化学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③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①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2.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全卷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分值共60分。其中单选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双选题4题,每题3分,共12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初定4题,分值共40分。
四、试题难度
全卷难度约为0.65~0.70,其中容易题约占70%,中等题约占20%,难题约占10%左右.
第三篇:(高二历史)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说明(最终版)
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二文科历史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2013年第二学期高二文科历史教学质量监测是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的阶段性测试,主要考查文科班学生达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面向绝大多数文科学生,按照“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的命题原则,努力做到既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考试内容:
1.必修:考查内容为必修一整本,分值约为80%-85%。考查分数的百分比与各章在教学中所占课时的百分比大致相同。
2.选修:考查内容为选修一和选修二(以《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指定的考试范围为准,包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英国的大抗议书及内战、《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分值约为15%-20%。其中选择题单独命题,非选择题与必修内容相结合,不单独命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结构:全卷包括选择题(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其中选择题24题,每题2分,满分48分;非选择题2题,满分52分。
3.试题难度:全卷难度约为0.6,其中容易题约占30%,中等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左右。
第四篇:(高二历史)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说明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文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是高二文科年级历史学科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考试面向是全体文科高考学生。试题按照高考一轮复习的要求,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命题基本原则,努力做到既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本次参与联考的五区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
三、命题原则:
1.内容选择体现主干性和基础性。以课标要求为准则,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题量适中,分布合理,不出难题、怪题和偏题。
2.能力要求体现学科性和发展性。落实新课改理念,适度考查学科能力,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联系现实选编材料情景型题目,着重考察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试题指标体现科学性和目标性。语言表述要规范准确,结构简明,目标有效,答案与评分标准合理,确保考试具有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四、能力与目标要求:
1.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重大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过程)。
2.材料的阅读与运用(阅读、理解、整理历史材料,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3.历史阐释(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及其本质)。
4.探究学习(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鼓励创新)。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人文主义、世界意识等)。
五、命题范围:
考查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本书和选修1。
六、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2.试卷结构:全卷包括选择题(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其中选择题24题,每题2分,满分48分;非选择题3题,满分52分。(非选择题25、26、27题的形式和分值将模仿全国Ⅰ卷命制)。
3.试题难度:容易题约占30%,中等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左右。全卷难度:0.55-0.65。
第五篇:(高二政治)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政治科考试说明
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政治文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考查学生对所学经济和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国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考试内容的要求,并希望对下阶段的高考备考教学有促进意义。考试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和2012年高考考纲为参照,面向文科学生,按照“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适度结合高考考查要求”的命题原则进行命题。
二、考试范围
1.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一、二单元:约占50%,考点见附件。2.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约占50%,考点见附件。
三、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纸笔测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卷结构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非选择题3题,共52分。
五、试卷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附件:考试内容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3)融资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