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超星平台使用与改进
浅谈超星平台使用与改进
前言
图书馆是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最佳场所。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不是以往人们脑海里的样子。读者可以通过超星数字图书馆在寻找书目上省去很多时间,可以毫不费力的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甚至可以获得更多在表面上没有的信息。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生存时代的重要文化基础设施。一场图书馆的数字化变革正在进行,它将改写信息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版图。
利用超星平台能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方法,检索结果能通过文献传递的方法到达读者眼前。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往往坐落于文化中心,这使得偏远地区的人们想要享受图书馆的便利就不容易实现。即使是能够方便的使用图书馆,实体图书馆的资源也往往有限,想借的书可能被人借走了。再者,偌大的图书馆里想要找一本书也非常困难。上述的这些困难时读者在求知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使用超星平台,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超星数字图书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知识宝库,超星平台包括FULink、读秀、超星发现、超星移动图书馆。许多珍贵的档案文献资料都可以在鼠标点动的瞬间出现在读者的眼前,除了纸质书,借助超星平台的丰富功能,读者足不出户就能读到想要的书。1超星平台的使用 1.1 FULink平台
我们常说的FULink平台是指“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其建设是在福建省教育厅组织领导下推进的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项目。该项目由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闽江学院等8所高校和厦门大学共同参与建设。以文献信息的联合保障体系建设和资源共享为主要任务,整合各馆资源、发挥联合优势,为大学城共享域内的广大师生提供校际间的文献提供、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借阅等高水平便捷的信息资源“一站式”服务。
“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心设立在福州大学图书馆,是一个配备齐全,硬件设施强硬的图书馆。同时,整合了福州地区大学城8所高校资源依托百链平台建成了集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视频等内容为一体的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统一检索平台,实现了与图书馆现有各个资源进行调度链接,并且是在保持原有数据库权限的基础上,在检索结果中直接提供给读者图书馆现有的各种原文获取途径,实现了各馆多种资源的统一揭示,并且利用电子邮件可以实现各馆间资源的文献传递。1.2读秀学术搜素
读秀是由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其以430多万种中文图书、10亿页全文资料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深入内容的章节和全文检索,部分文献的原文试读,以及高效查找、获取各种类型学术文献资料的一站式检索,周到的参考咨询服务,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搜索引擎及文献资料服务平台。读秀的目标是一站式检索实现了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学术文章等各种异构资源在同一平台的统一检索,通过优质的文献传递服务,实现了为读者学习、研究、写论文、做课题提供最全面准确的学术资料和获取知识资源的捷径。让更多人读更多书。
读秀的基本服务包括:(1)图书目录的查询,这是读秀服务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读者最常用到的功能。(2)文献传递服务,这是读秀服务的另一个特点,读秀可以为读者提供最多50页的原文,读者先根据显示的目录页,选定所需的页数,提交需求信息,原文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读者的信箱中,每次发送的原文可以有20天的有效期,这一期间内,读者可以随时浏览,但不得超过20次。(3)浏览指定图书的目录页、版权页、前言页、正文的前17页,并提供基于全文的检索。(4)显示方式,支持IE浏览器的显示,但是必须安装相应的插件,显示的页面不能打印,如需要可进行图象的拷贝,或者是采用OCR文字识别的方式,转换成文本方式打印。(5)书目查询,提供按照书名、作者、所有字段(书名、作者,主题词,ISBN,年代)三大途径进行检索
相较于文献传递方式的不同,读秀平台提供“自动传递”与“人工传递”两种方式,目前加入文献传递、参考咨询服务的全国图书馆已经超过723家,中文资源传递满足率达96%以上。通过“一站式检索”平台实现检索到所有资源的服务;通过“文献传递”功能得到所有资源的服务。图书馆有的资源,直接阅读,没有的资源通过“文献传递”获取资源。
读秀学术搜索可以理解为是“中文资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也可以理解为是一本“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中文大百科全书。1.3 超星移动图书馆
超星移动图书馆是专门为各图书馆制作的专业移动阅读平台,用户可在手机、pad等移动设备上自助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阅、图书馆最新咨询浏览,同时拥有超过百万册电子图书,海量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元数据供用户自由选择,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阅读服务。
超星移动图书馆的特点是依托集成的海量信息资源与云服务共享体系,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了资源搜索与获取、自助借阅管理和信息服务定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检索,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了资源的一站式搜索、导航和全文获取服务,是适合手机的信息资源。超星移动图书馆也是个性化服务体验,通过设置个人空间与图书馆OPAC系统的对接,实现了馆藏查询、续借、预约、挂失、到期提醒、热门书排行榜、咨询等自助式移动服务。并可以自由选择咨询问答、新闻发布、公告(通知)、新书推荐、借书到期提醒、热门书推荐、预约取书通知等信息交流功能。1.4超星发现
超星发现以近十亿海量元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仓储、资源整合、知识挖掘、数据分析、文献计量学模型等相关技术,能够解决复杂异构数据库群的集成整合、完成高效、精准、统一的学术资源搜索,进而通过分面聚类、引文分析、知识关联分析等实现高价值学术文献发现、纵横结合的深度知识挖掘、可视化的全方位知识关联。
超星发现对各类文献资源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得文献的揭示由表面信息深入到各类文献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继而帮助用户发现潜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软件环境指导学术原始数据的采集、抽取和分析处理过程以及查看分析结果,并应用可视化技术动态直观地展现海量信息资源中潜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2 超星平台改进
图书馆是的重要传播地,在文化建设、教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图书馆事业比国外一直有比较大的差距。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有了数字图书馆,偏僻山区、中国的西部等都可以和大城市的市民享有同样的阅读条件和教育机会,而且是24小时、没有等候的服务。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同时克服了传统图书印数的限制,为更大范围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数字图书馆重新发现了图书的价值。
第二篇:平台使用管理规定
平台使用管理规定
一、平台租车原则
(一)公车要公用、公务要保障;
(二)厉行节约、集中管理、务实高效、监督问责;
(三)先约再用,不足部分社会化保障。
二、平台租车保障范围
平台租车保障范围为经济开发区参加车改并领取车改补贴的在职在编工作人员参加重要公务、机要应急公务和补贴区域外赴交通不便区域公务出行。
三、使用平台租车情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申请平台租车公务出行:
1、因时间或公共交通条件等所限,无法及时参加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组织的重要会议。
2、因时间或公共交通条件等所限,无法及时参加县领导临时召集的紧急会议。
3、县领导组织的调研视察活动。
4、执行重大抢险救灾、事故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不可预测的紧急任务。
5、接待中央、省级、市级和外省(市、区)组织的来常重要公务活动。
6、重大招商引资活动。
7、参加外事活动。
8、跨部门联合督查、检查、考核等集体公务出行。
9、单位统一组织的全体或___人以上集体教育活动。
10、在社会化交通方式提供不足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经县领导同意的集体基层调研、专项检查等公务出行。
11、运送机要文件和涉密载体。
12、干部职工上班期间因伤因病紧急送医等。
13、经单位主要领导批准的其他特殊情况用车。
四、平台租车审批流程
(一)单位内部审批流程
由相关科室填写《单位公务用车审批单》,报分管领导审核,由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后,经办公室备案,由办公室指定专人与平台调度部门联系。
(二)各类情况具体审批流程
1、重要会议及大型活动。若本单位为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由相关责任科室或办公室拟定交通单项费用预算和用车要求,填写《单位公务用车审批单》,并完成单位内部审批流程后,由办公室安排专人在公车信息管理平台填写《单位公务用车申请单》预约用车,报请平台调度部门拟定用车计划,用车计划报本单位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后实施。若本单位为参与单位,由办公室与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对接后,如需自行安排车辆,由办公室按程序办理。
2、应急用车。如遇突发情况,由相关责任科室与办公室负责人联系后,由办公室安排专人与平台调度部门联系,并及时将平台调度部门信息反馈至相关人员,由办公室安排专人补办相关用车手续。
3、重要公务和交通补贴区域外用车。交通补贴区域内重要公务用车(随县领导参加的调研和接待):由相关责任科室填写《单位公务用车审批单》,完成单位内部审批流程后,由办公室安排专人在公车信息管理平台填写《单位公务用车申请单》预约用车,并将平台调度部门信息反馈至用车人。交通补贴区域外公务用车:用车方法同上。
4、副厅级(含副厅)以上领导来常用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与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接后,若需本单位负责相关车辆安排,由办公室填写《单位公务用车审批单》,完成单位内部审批流程后,安排专人在公车信息管理平台填写《单位公务用车申请单》预约用车,并将平台调度部门信息反馈至用车人。
5、机要用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由相关责任科室提出要求,填写《单位公务用车审批单》,并完成单位内部审批流程后,由办公室安排专人在公车信息管理平台填写《单位公务用车申请单》预约用车,并将平台调度部门信息反馈至用车人。
五、工作要求
1、严守纪律、加强监督。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要严格按照公车改革有关规定,加强红线意识、纪律意识,不准以任何理由,违规在补贴区域内使用公务用车或用公款租用社会车辆从事普通公务活动,不准将公务用车用于上下班接送、参加私人聚会、婚丧嫁娶等非公务活动,或搭乘家属、亲友等非公务相关人员。第十七纪检组将不定期开展公车使用检查工作。
2、规范用车、合法合规。全体参改同志要严格遵守公车使用有关规定,不准在酒店、宾馆、娱乐场所、景区、居民小区等非定点停车场所停放非执行公务的公车,不准故意损坏卫星定位装置或遮挡、毁坏公务用车标识等逃避监督管理。
2、忠于岗位、全心全意。全体参改同志要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宗旨,适应公车改革新常态,全力克服因公车改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准以
没有公务用车或公务交通补贴不足为由,消极怠工、延误工作。
第三篇:会议室使用改进方案
会议室使用改进方案
一、改进目的
开会似乎是冗长枯燥的代名词,大多数人一听到开会的消息,不是欢欣鼓舞,相反更多的是愁眉苦脸。有人曾这样描述单位开大会的场景,“开会二十分钟了,10%睡了,20%翻阅宣传材料和看手机,20%左看看右看看,20%目光呆滞,其余在上述状态中徘徊。”数据未必准确,但开会时上班族开小差、干杂事是常有的事。开会时参会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不起来,发言人阐述的会议要点也没有被有效执行,会议效率和结果转化率一直都不理想。
因此,为了改变现有的不良状况,公司决定对现行的会议室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以优化会议流程,提高会议效率,同时也期望所有的同事积极密切地配合。
二、改进对象
会议室指1号会议室、2号会议室和3号会议室。其中: 1号会议室:
可容纳20人左右,空间较大,有投影仪,视频电话,适合公司会议、集体培训或部门内集体会议等; 2号会议室: 可容纳8—10人,空间适中,有投影仪,适合部门内部会议、员工培训和招聘面试等; 3号会议室: 可容纳4—6人,空间较小,适合员工工作面谈、招聘面试等。
三、实施方法
1)布置装饰会议室内部环境
1.在会议室的墙上张贴关键词海报,例如:高效、简洁、快速、精简……;2.每个会议室至少放置一盆绿植,净化空气,舒缓紧张气氛; 3.不在桌上放置太多杂乱的东西。2)制定会议室使用规范 1.每次使用会议室之前必须至少提前3小时和前台预订,并明确注明使用时间; 2.严格控制会议时间,禁止拖堂,可使用闹钟来提醒会议时间,若有超时,则减少一次会议申请机会(各部门每周有三次会议申请机会); 3.3号会议室不设置椅子,不允许携带电脑和投影仪,所有与会人员都必须站立发言、讨论,只能携带笔和纸用以记录,以提高所有人的注意力,提升会议效率; 4.所有开会的人不允许携带杯子和零食进入会议室,违者全公司通报批评,并记录到该员工的当月绩效考核中; 5.会议力求快捷简练,不拖沓,不讲废话,尽量不在会议期间讨论话题; 6.对于违反规定的部门或个人都要惩罚,违反一次,打扫一天所有会议室;对于有好的想法或做法可以提升会议室使用效率的部门或个人要提出奖励,形式可以分为物质奖励,精神奖励。3)设定会议制度,要求所有人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时间观念 1.申请流程
(1)部门或个人到前台处查询会议室的使用状况;
(2)部门或个人向前台申请并提出使用会议室的大小的要求;(3)前台根据部门或个人的申请需求作出安排,并记录在《会议室使用登记表》;
(4)前台将《会议室使用登记表》张贴在会议室指定位置处;(5)部门或个人按时间使用会议室。2.交还流程
部门或个人使用完毕后,前台检查会议室,发现不按规定使用的,及时要求部门或个人改正,如部门或个人不改正,前台应及时上报人事行政部经理,做出处罚通告,对部门或个人作出处罚。
三、方案评估
第四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水平,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高效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广东省测绘条例》、《**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理信息的建设维护、共享应用、安全保障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市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市政府各部门都必须在该平台下开展本部门的专业应用,不得重复建设。
第四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市政府统一建设,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市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根据权限共享使用。
第五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应当遵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筹建设、资源共享原则。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理信息共享
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水平。
第七条 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平台的总体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其中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是平台建设的牵头单位,负责平台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维护和推广应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综合协调,并在政策措施、共建共享、应用服务等方面做好支撑工作。
第八条 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具体负责**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和更新、维护工作,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服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
(二)负责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的更新、建库、管理、维护工作,并提供社会化服务。
(三)负责全市地理信息资源目录的更新、管理、维护与发布。
(四)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及各部门开展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在线地图服务及相关技术支持。
第九条
市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房管、公用事业、统计、经信、科技、环保、人口计生、农业、林业、民政、财政、旅游、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体育、外经、物价、海洋渔业、公路、人防、消防、水利、工商、税务、质监、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应急管理、供电、电信、— 2—
移动、联通等使用或拥有地理信息资源的单位共同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单位专题地理信息数据集的编目、管理与更新维护。
(二)负责本单位专题地理信息数据集使用申请的授权、审核。
(三)按规定及时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本单位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目录或副本。
(四)主动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条
市国家保密主管部门、国家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安全保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监督检查,确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符合国家安全保密相关规定与要求。
第三章 建设与管理
第十一条
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市人民政府主导,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政府各部门共同参与建设。
县(区)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按全市一体化建设的原则,由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并与市级平台对接,成果在全市范围内共享使用。
第十二条 市、县(区)各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共享应用和维护更新等经费,由同级财政统筹安排。
—3—
第十三条 各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当遵守全市统一的标准规范,并与国家、省相关标准兼容。
第十四条 各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由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建设与管理维护,政府各部门根据权限进行共享使用。
专题地理信息数据集由政府各相关部门负责建设、更新和管理维护,并对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现势性负责。
第四章 共享与应用
第十五条 **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分为政务版和公众版,政务版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及其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公众版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第十六条
市直各部门经授权后,可通过政务网登录**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在线共享交换。
第十七条
各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共享交换。如需使用其他部门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拥有数据所有权的单位提出使用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共享使用。
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不再提供离线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确实无法实现联网的应用系统,另行商定。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和行政机关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4—
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地理信息,应当纳入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共享范围。共享数据内容目录按照本市相关标准执行。
共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地理信息,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九条
市政府各部门在进行政务信息系统和公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时,涉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应用服务的,应在**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采用平台提供的资源和应用支撑服务进行开发建设,避免重复投入。
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在立项前应当征求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应当报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市直各部门需要使用**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专业应用系统的,应向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即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与**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签订使用协议,由**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根据协议内容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并按规定收取相关技术服务费。
第二十三条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应当在符合安全、保密等规定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服务。
第六章 安全与保密
第二十一条
涉密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只限于在涉密网上共享使用,或以文件交换方式提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确保使用
—5—
环境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市政府各部门需要使用涉密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目的和范围必须符合国家保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并严格按照国家涉密基础测绘成果资料提供使用的法定审批程序执行。
第二十二条
政务版地理信息数据,须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或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保密技术进行处理后,才能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使用。
第二十二条
公众版地理信息数据,须经保密技术进行处理并取得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审图号后,才能在互联网上发布使用。
第二十三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定期组织本行政区域或本部门负责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的人员开展业务和安全知识培训。
第二十四条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技术服务机构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章 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五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和共享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对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第二十六条 技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 6—
列情形之一的,由测绘地理信息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地理信息数据丢失、损坏的;
(二)未按规定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处理、集成并更新的;
(三)未按规定公布信息、提供服务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应用系统建设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暂停向其提供共享服务;情节严重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全市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无法共享的;
(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立项前未征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
(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应用系统建设方案未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四)未按规定按时汇交并组织更新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的。
第二十八条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失密泄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则
—7—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5年
月
日起施行,各县(区)参照执行。本办法有效期5年。
— 8—
第五篇: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手术管理
(一)标准学习和文件准备
《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确定分级分程序》 《手术/高风险操作授权流程》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确定分级程序图》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 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评估管理制度》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手术工作流程》
《医师进行手术/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 《医师完成手术/高风险操作授权流程》 《病历书写管理规定》
《高危险性、高难度操作项目》 《医师告知、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急诊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医院统计分析报告、评价与管理制度》 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重大手术并发症的安全分析报告 《医院质量改进与安全管理要点》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
(二)管理重点
1、医院手术分级覆盖全院各手术科室
2、施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和手术分级授权动态管理
3、管理制度完善、手术流程合理,各项安全措施最大限度规避手术风险
4、与手术相关人员遵从安全宗旨,落实规范
5、监管文件完整
麻醉管理
(一)标准学习与文件准备
《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确定分级程序》 《手术/高风险操作授权流程》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医师执业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 麻醉医师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制度 《评估管理制度》 《评估重点项目表》
《麻醉前评估记录,麻醉后随访管理》 《麻醉诱导前评估》 《术前病历讨论制度》
《中-深度镇静前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医师告知、患者知情同意制度》
《重要评估后告知、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明细表》 麻醉知情同意制度
《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规程》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中深度镇静检查/治疗管理规定》 《常用镇静药物使用及注意事项》 《患儿检查前使用水合氯醛管理规定》 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和流程
麻醉复苏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 《疼痛管理规定》
慢性疼痛镇痛治疗管理规范 《输血管理规定》 《临床用血工作流程》 自体输血管理规定 手术中用血制度与流程
《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二)管理重点
1、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动态管理
2、麻醉评估、方案制订
3、麻醉安全核查与知情同意
4、实施麻醉的观察、记录与风险、并发症的防范
5、安全输血
6、监管文件完整
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标准学习与文件建立
《医院药物治疗学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度》 《药物管理和使用制度》 《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目录〉制定和修订制度》 《病区备药管理制度》 血液制剂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生物制剂及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新药采购申请制度》 《急救药品采购制度》 《断药管理》
《药品质量监控制度》
《药品购进、储存和养护制度》 《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急救车管理制度》
《合理用药审核监测制度》 《处方管理制度》 《调剂工作管理制度》
《静脉用药调配质量管理制度》 《静脉配置人员管理制度》 《全静脉营养液管理》 《药品召回制度》
《非临床科室储备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报损制度》 《退药管理制度》
《药物存入安全管理制度》
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等静脉用药调配规定 《医嘱管理制度》 《处方权限管理制度》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 《给药人员权限管理规定》 《查对制度》
《住院病人自查药品制度》 《门、急衣西药处方调配流程》 《PRN医嘱管理》 《儿科用药管理制度》 《出院带药管理规定》
《重点药物观察制度及程序》 《胰岛素使用规定》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控管理 《非临床科室备药管理制度》 药事管理应急预案
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制度》 《不良反应重点监测情况表》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 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药品目录
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培训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大规模调集应急药品的保障方案 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制度
科室开展药事质量与安全评价活动制度
科室季度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分析、评价与改进
(二)管理重点
1、药事组织管理 有药事管理组织及组织的制度和职责;有制度和操作规范指导全院药物管理和使用的各个环节;有每年药事工作(药物管理和使用的系统)的工作审查和总结;有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药品遴选制度、“一品两规”的规定、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蕴育供应目录”及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规定。
2、药物管理的系统追踪 以药物为追踪对象。药物管理是医院为病人提供药物治疗的系统和流程。这涉及药物的选择、供应、储存、医嘱处方、配制、分发、配方、给药、记录和监测药物治疗都应使用有效的流程设计、实施和改的原则。
(1)药物管理: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麻醉药、精神药、毒性药、药物样品、易制毒药、试验用药、诊断用药、放射性药、肠外营养剂、血液制品等。
要有临床常规应用药物、抗菌药物、高危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相似药品等药品目录及管理制度;有抗肿瘤药物、肠外营养剂、血液制剂、药物样品、试验用药、儿科用药、患者自备药、医疗用毒性药品及易制毒化学药品的临床使用管理办法。追踪重点是高危药品。
(2)药物选择、采购与质量管理:有“医院药品目录”制定和修订制度、新药采购申请制度、急救药品采购制度、断药管理规定;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与流程,有药品储备情况的定期评估、分析;有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
(3)药物储存管理:有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有高危药品、相似药品储存管理规定(有统一标识);药品贮存设施、设备与质量要符合规定;有麻醉药“五专”和三级基数管理的规定,有麻醉药、精神药、毒性药等“特殊管理药品”安全管理(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规定;有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与处置流程;有短缺药品管理制度;有患者自备药管理制度;有临床科室急救药品及常规备药管理制度。
3、药物使用管理的系统追踪
(1)医嘱和处方权限管理:有处方权限(普通药、麻醉药、抗菌药物及小儿用药等)管理制度;有医师处方权、药物处方调剂权授予的文件;信息系统中有处方权限与用药时限的管理控制。
(2)医嘱和处方的开立:要有医院处方管理制度;有PRN医嘱管理要求;儿童用药管理制度。
(3)医嘱和处方的审核:有合理用药审核监测制度和流程;有适宜的合理合理用药监控软件系统,能为处方审核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更新;有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
(4)医嘱和处方用药的调配:有调剂工作管理制度;有门、急诊西药处方调剂流程;住院医嘱调配流程;有药师“四查十对”的医嘱和处方调剂的操作规范;有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医嘱和处方进行干预当然措施及记录;有肠外营养液、危险药品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制度。
(5)医嘱和处方用药的配发:有给药人员权限管理规定;有护士给药查对制度,(6)医嘱和处方的点评:有完善的药品查询、管理信息系统(药品知识库),并与医院整体信息联网运行;有信息系统支持处方点评的数据收集、分析、上报和反馈;有实时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测与管理;有优先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规定。
4、临床药师工作
(1)处方点评工作: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组工作职责落实和执行记录;有每月门急诊处方和出院病例点评记录,总结报告、反馈和整改记录;有特定药物或特定疾病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的专项点评(专项点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2)用药咨询与教育工作:有为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药物相关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信息资料、宣传资料及用药教育记录等;有为临床医师、护士做合理用药培训的文字或影音资料。(3)个体化用药监测工作:可有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和监测工作的原始数据、详细计划及检查和总结;参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列出几类重点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记录。
(4)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有重症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和药历记录、分析;有审核医嘱,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的记录,以及干预后的结果反馈;有对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指导记录;可有参与“疑难、高危、重症”患者的联合诊疗救治的记录。
(5)用药相关的科研工作:每年有2项以上专项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每年每项评价不少于4次;有结合临床开展的药学研究工作及课题名称及明确的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
5、药物质量与安全管理
有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组织及监控制度;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有临床科室和患者对对药剂科的满意度调查。
(三)核心条款实施要点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及制度:有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制度、会议制度;有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度、工作开展纪记录;有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有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师、药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体系的具体落实办法;有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调剂资格授予的正式文件及落实管理的相应措施;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抗生素分级管理处分授权情况的原始记录;有全院医护技人员培训抗菌药物考核的资料及记录;有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公示、报告、诫勉谈话和奖惩制度。
(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预防和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监测报告;有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情况报告,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通报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全院及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量、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示和报告的材料;有可操作性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会诊人员资格认定规范,会诊流程及会诊情况记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执行、实施情况;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监测要求:使用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监测要求:使用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不低于50%和80%;医院信息系统要支持抗菌药物情况监测和管理;上报卫生局、卫生监测网的数据。
(3)抗菌药物遴选和购入情况:有抗菌药物品种遴选和数量限定规定;有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包括可操作性的新引进、清退、更换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的流程);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有抗菌药物购进管理规定。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参加国家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保障工作运行良好;数据收集、上报、统计、分析准确及时;能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干预和改进措施。
(5)医院信息系统支持:抗菌药物医嘱(处方)信息化管理:包括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实现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网上会诊;实现电子化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以及各种指标的网上统计。2.药物安全性检测管理
(1)检测药品:有用药安全监控项目表,监控抗菌药物、高危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儿科用药等合理使用情况;有重点药物观擦制度及程序(或药品不良反应重点检测情况报告表)。
(2)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有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检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有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信息平台;有完善的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有鼓励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措施。
(3)用药差错管理:有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管理制度和报告流程;有纠正药品差错的应急预案。
(四)持续改进与特别关注问题
1.对严重用药错误报告有分析,有整改措施。
2.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与检测,有计划、检查和总结,有临床药学工作记录和持续改进措施。
3.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检查、干预和改进措施。4.结合医院药物安全性检测的结果,提出整改措施。5.根据处方点评结果,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合理用药。6.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监测,要有持续改进的措施和成效。7.“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各环节措施得当,有持续改进措施。
8.有药事管理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能够体现药事管理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