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11:5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保山市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保山市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

第一篇:云南省保山市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理科综合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6.0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 B. 在完成a粒子散射实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 C. 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

D. 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

2.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B静止;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A,但A,B仍保持静止。施加推力F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B.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C.B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D. 弹簧弹力一定变化

3.2013年6月13日,搭载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圆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第5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率都应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 “神舟十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必须在同一轨道上点火加速

C. 对接完成后,当王亚平站在“天宫一号”内讲课“不动”时,她处于平衡状态 D. 对接完成后,当王亚平站在“天宫一号”内讲课“不动”时,她处于失重状态

4.如图所示,平行长直导线1,2通过相反方向的电流,电流大小相等.a,b两点关于导线1对称,b,c两点关于导线2对称,且ab=bc,则关于a,b,法中正确的是(). A. 三点的磁感应强度相同 B.b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C.a,c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D.a点的磁感应强度最大

5.如图所示,一个匝数为N=100匝的线圈以固定转速50转/秒在匀强磁场中旋转,其产生的交流电通过一匝数比为n1∶n2=10∶1的变压器给阻值R=20 Ω的电阻供电,已知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

c三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说20 V,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为10 W B. 穿过线圈平面的最大磁通量为C.t=0时刻流过线圈的电流不为零 D.t=0.002 5 s时刻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为

Wb

Wb

二、多选题(共3小题,每小题6.0分,共18分)

6.(多选)如图甲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甲球沿倾角为300的光滑足够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乙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甲,乙两球的动能与路程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球机械能不守恒,乙球机械能守恒 B. 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C. 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D. 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

=4:1

时,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时,两球高度相同

7.(多选)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0s平均速度大于10m/s B. 15s末开始运动员静止 C. 10s末速度方向改变

D. 10s-15s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

8.如图所示,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为MN的中点,∠M=30°=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A. 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 B. 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C. 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 D.φP大于φM

分卷II

三、实验题(共2小题, 共15分)

9.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R0为保护电阻,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闭合电键S.①用电压表测量A,B两端的电压:将电压表调零,选择0~3 V挡,示数如图(b),电压值为________ V.②在接通外电路之前,为了保证外电路的安全,滑片P应先置于________端. ③要使输出电压U变大,滑片P应向________端滑动.

④若电源电路中不接入R0,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______的风险(填“断路”或“短路”).

10.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可测量重力加速度。有两组同学分别利用下面甲,乙两种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其中乙图中的M为可恢复簧片,M与触头接触,开始实验时需要手动敲击M断开电路,使电磁铁失去磁性释放第一个小球,当前一个小球撞击M时后一个小球被释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 A.两种实验都必须使用交流电源

B.甲实验利用的是公式△x=gT2;乙实验利用的是公式h=直尺测量距离

C.甲实验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乙实验应在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D.这两个实验装置均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图是用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后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可以计算出

gt2,所以都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用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③用乙实验装置做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1.200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5.0s。可求出2重力加速度g=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

11.光滑圆轨道和两倾斜直轨道组成如图所示装置,其中直轨道bc粗糙,直轨道cd光滑,两轨道相接处为一很小的圆弧。质量为m=0.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到达轨道最高点a时的速度大小为v=4m/s,当滑块运动到圆轨道与直轨道bc的相切处b时,脱离圆轨道开始沿倾斜直轨道bc滑行,到达轨道cd上的d点时速度为零。若滑块变换轨道瞬间的能量损失可忽略

o不计,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R=0.25m,直轨道bc的倾角=37,其长度为L=26.25m,d点与水平2o地面间的高度差为h=0.2m,取重力加速度g=10m/s,sin37=0.6。求:

(1)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滑块与直轨道bc问的动摩擦因数;(3)滑块在直轨道bc上能够运动的时间。

12.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平行挡板A1,A2竖直放置,间距为6L.两板间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以水平面yN为理想分界面.Ⅰ区的磁感应强度为B0,方向垂直纸面向外,A1,A2上各有位置正对的小孔S1,S2,两孔与分界面yN的距离为L.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经宽度为d的匀强电场由静止加速后,沿水平方向从S1进入Ⅰ区,并直接偏转到yN上的P点,再进入Ⅱ区.P点与A1板的距离是L的k倍.不计重力,碰到挡板的粒子不予考虑.

(1)若k=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2)若2

【物理选修3-3】

1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晶体和多晶体在物理性质上均表现为各向异性 B.墨水滴入水中出现扩散现象,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C.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 D.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2)如图所示,有一光滑的导热性能良好的活塞C将容器分成A,B两室,A室体积为V0,B室的体积是A室的两倍,A,B两室分别放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A室上连有一U形管(U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当两边水银柱高度差为19cm时,两室气体的温度均为T1=300K。若气体的温度缓慢变化,当U形管两边水银柱等高时,求:(外界大气压等于76cm汞柱)

①此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

②在这个过程中B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做功情况如何?从外界吸热还是放热?(不需说明理由)

【物理选修3-4】

14.(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红外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

C.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D.两列波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稳定不变的

(2)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 2m/s,则x= 1.5m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y=cm,x= 2.0m处质点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为cm。

(3)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10cm,折射率n=,直径AB与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i=60°射向玻璃砖圆心O,结果在屏幕MN上出现两光斑,求两光斑之间的距离L。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选项A 正确;在完成a粒子散射实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B错误;首先发现了放射现象的是贝克勒尔,选项C 错误;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选项D 错误。2.【答案】A

【解析】对A受力分析,开始受重力,B对A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当施加F后,仍然处于静止,开始A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若,则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故A正确,B错误.对整体分析,由于A,B不动,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A,B的总重力,施加F后,弹簧的弹力不变,总重力不变,根据平衡知,则B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故C错误,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据题意,由于环绕速度随半径增加而减小,而“天宫一号”高度大于地球半径,故“天宫一号”环绕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错误;“神舟十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必须在低于“天宫一号”高度的轨道上加速,故选项B错误;王亚平随“天宫一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于引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则王亚平受力并不平衡,故选项C错误而选项D正确。4.【答案】B

【解析】直接画出导线1,2在a,b,c三点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同向相加,反向相减,易知B正确.a,c两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但要小于b点,故A,C,D均错. 5.【答案】D

【解析】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为P=

W=20 W,故A错误;根据公式Em=NBSω=NΦmω,穿过线圈平面的最大磁通量为Φm=

=Wb=Wb,故B错误;图示时刻为中性面位置,故感应电动势为零,感应电流为零,故C错误;t=0.002 5 s=T,磁通量为Φ=Φmcosωt=6.【答案】BC ×Wb=Wb,故D正确.

【解析】由知,甲乙两球在运动的过程中都是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甲乙两球机械能都守恒,故A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动能与位移的图像斜率表示合外力,甲的合外力为,乙球的合外力正确;根据,由图知,所以:=4:1,故B,知,动能相等时,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

时,两球高度不相同,所以D错误。所以C正确;由乙图知,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7.【答案】AD

【解析】0-10s的位移大于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则平均速度大于10m/s,选项A正确;15s后速度大小恒定,做匀速运动,选项B错误; 10s末速度最大,方向未改变,选项C错误;10s-15s速度图线斜率减小,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选项D 正确。8.【答案】AD

【解析】电场是由正点电荷产生的,所以电场线由正点电荷指向无穷远处,并且跟点电荷距离相等的点,电势相等,场强大小相等.由于

φM=φN,φP=φF,所以点电荷

Q到M和N的距离相等,到P和F的距离相等,即过F作MN的中垂线,然后作FP的中垂线,两中垂线的交点为点电荷Q所在的位置,由几何知识得Q在MP上,如图所示,故选项A正确;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等势面是球面,故选项B错误;正试探电荷与Q同号,所以受斥力作用,故将其从P点搬运到N点时,电场力做正功,故选项C错误;由几何关系知点电荷Q距M的距离大,距P的距离小,所以φM<φP,故选项D正确. 9.【答案】 ①1.30 ②A ③B ④断路

【解析】 ①读数为1.30 V;②接通电路前,应该使滑片置于A端,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0,这样才能保证外电路安全;③要增大外电路电压,需要使滑片滑向B端;④如果电路中不接入保护电阻,可能造成电流过大,可调电源内电路出现断路现象,无法对外输出电压. 10.【答案】①CD; ②9.5;③9.6.

【解析】①乙方案的电源目的使线圈产生磁性,因此使用的是直流电源,故A错误.甲实验中打出的纸带上的点之间的时间不需要秒表测量,故B错误.甲实验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乙实验应在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故C正确;这两个实验装置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故均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D正确. 应选CD.

②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故根据△x=gT2得g=9.5m/s2.

③一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 0.5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gt2可得:g=9.6m/s2

11.【答案】(1)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5.4N;

(2)滑块与直轨道bc问的动摩擦因数是0.8;(3)滑块在直轨道bc上能够运动的时间是7.66s. 【解析】⑴在圆轨道最高点a处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5.4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a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5.4N ⑵从a点到d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0.8

⑶设滑块在bc上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为a1,时间为t1,向上滑动的加速度为a2,时间为t2;在c点时的速度为vc。由c到d:=2m/s

a点到b点的过程:

=5m/s

在轨道bc上: 下滑:

=7.5s

上滑:=12.4m/s2

=0.16s

,滑块在轨道bc上停止后不再下滑

滑块在两个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

=7.66s

12.【答案】(1)(2)v=

B=

【解析】(1)若k=1,则有yP=L,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几何关系,该情况粒子的轨迹半径为 R=L

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有:qvB0=m

2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加速,根据动能定理有:qEd=mv

综合上式解得:E=

(2)因为2

则整理解得:v=又因为:6L-2kL=2x 根据几何关系有:又qvB=m =

则Ⅱ区的磁感应强度B与k的关系:B=.13.【答案】⑴BD(2)①240K ②在这个过程中B气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气体不做功,气体对外界放热.

【解析】(1)多晶体是多个单晶体的结合体,在热传导中不具有各向异性;故A错误;墨水在水中会扩散,这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要使单一热源全部对外做功时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但并不是不能进行的;故C错误;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BD

(2)①由题意知,气体的状态参量为:

初状态对A气体:VA=V0,TA=T1=300K,Pa=P0+h=95cmHg,对B气体:VB=2V0,TB=T1=300K,PB=P0+h=95cmHg,末状态,对A气体:VA′=V,Pa′=P0=76cmHg,对B气体:PB′=P0=76cmHg,VB′=3V0-V,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对A气体:对B气体:,代入数据解得:T=240K,V=V0; ②气体B末状态的体积:VB′=3V0-V=2V0=VB,由于气体体积不变,外界对气体不做功,气体温度由300K降低到240K,温度降低,内能减小△U<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Q=△U-W=△U<0,则气体对外放出热量; 14.【答案】(1)CD(2),30(3)

cm(或

m)

【解析】(1)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红外线热效应显著,而穿透本领较弱,不能用来安检,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x射线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故B错误.根据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得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故C正确.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相互间隔,是稳定不变的.故D正确。(2)由图读出波长λ=2m,由波速公式,得该波的周期T=λ/v=2/2 s=1s;该波的振幅为A=5cm.

t=0时刻,x=1.5m处质点处于负向最大位移处,它将余弦规律振动,则其振动函数表达式y=-Acos2π/Tt=-5cos2πt(cm)

时间t=1.5s=1.5T,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四个振幅,则在1.5s时间内x=2m处质点通过的4A=6×5cm=30cm 路程为S=1.5×(3)画出如图光路图,设折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得解得r;,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角β=60º;

由几何知识得,两个光斑PQ之间的距离

cm(或m)

第二篇:云南省龙陵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历史

云南省龙陵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文综 历史

命题教师: 组卷教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2.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

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3.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4.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主要()A.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 B.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 C.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 D.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5.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6.楚辞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国风,代表作为《诗经》,充满着①精神;骚指《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充满着②气息。上述两序号处应填充()

A.①浪漫主义②现实主义 B.①现实主义②浪漫主义 C.①浪漫主义②浪漫主义 D.①现实主义②现实主义

7.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兰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8.据载,1545年在西班牙的殖民地——秘鲁的波托西找到了蕴藏量丰富的银矿。此后,西班牙很快从美洲殖民地获得了大量白银,这直接导致了()A.西班牙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B.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西欧物价的不断上涨

9.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10.下面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 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 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11.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广泛传播

B.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

12.2013年,世界风云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中东动荡余波难平,涟漪四起,冲击叠重的暗礁;日本右翼势力在领土问题上不断逞强,与邻国关系紧张;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A.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 B.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动荡的主因 C.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

D.国际局限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0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14.(17分)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官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休耕轮作)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商,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民“殷富”采取了哪些措施。(3)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面材料:

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在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计划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战争爆发前,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此计划充满信心,他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也十分乐观地认为德军会稳操胜券。请回答:

(1)为何战前德皇威廉二世和总参谋长小毛奇都对胜利充满信心?(2)“施里芬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缺陷?

(3)针对“施里芬计划”,法俄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情况怎样?(4)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役是哪一次?之后战事呈何特点?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都是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把它看作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逻辑思维的重点在于后者。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2)材料二为什么认为逻辑学是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3)材料二中“这种思维方式”具体是指哪种方式?试举一例进行说明。历史答案 1.【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该战役涉及华北的山西等地。平津战役涉及张家口、北平、天津,与山西无关,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以上海为中心,与山西无关,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解放长江以南地区,与山西无关,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涉及山西,故D项正确。2.【答案】B

【解析】表中银行数量变化最大的是北京,1927年全国政治中心由北京迁往南京,加上30年代日本局部侵华,局势动荡,银行数量减少,故B项正确。经济重心在宋代移至南方后,没有发生转移,A项错;C错在“全面侵华”上;经济危机对整个中国的影响是一样的,D项错。故选B 3.【答案】A

【解析】此题数据表格题。此类试题的解题关键是阅读表格,获取表格信息。从表格数据看出1957年~1960年我国工业产值,尤其重工业产值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1960年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国民经济建设,A选项符合题意,D项的说法错误。B选项的我国的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 4.【答案】C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说明作者认为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利于工业化的进程,而不是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故A项错误;“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虽有体现,但不是作者的核心观点,作者的核心观点在于后半部分,强调用协商手段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和社会的稳定,故B项错误;作者不是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因为革命的目的之一也是建立民主政治,但是革命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这是作者批判的,故C项正确,D项错误。5.【答案】C

【解析】1961年经济衰退异常严重,公有制经济根本不可能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建国以来,国家政治制度始终没有发生变革,故B项错误;1961年出现衰退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重大失误,1979年经济发展速度变化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93年是因为党中央决定我们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次变化的共同原因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项正确;1961年经济出现衰退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诗经》的诗,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楚辞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7.【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有关秋瑾的文字达兰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题干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报刊具有教化功能,但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并没有反映这一点,故A项排除;题干并没有反映报纸事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可能因“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而误选D项,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毕竟最后刊发了相关报道。8.【答案】D

【解析】单纯获得白银并不能确立西班牙霸主地位,故A项错误;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与材料信息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C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欧洲发生了价格革命,其表现为白银贬值,物价上涨,故D项正确。9.【答案】D

【解析】分权之下各部门形成程序化分工,必然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中国唐代分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以限权为目的,故B项错误;中国唐代的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但最终集权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有权力的平衡,故C项错误;唐朝的三省体制基本为宋元所沿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论和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为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10.【答案】B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37年)照片……《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可知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上海……1937年”可知这应为国民党领导的淞沪会战,未体现国共合作,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美日矛盾的激化,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通过“科举”判断时间为隋唐以后,通过条件二中“父子有亲”等推知重视三纲五常,由此C项正确。12.【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中东局势紧张,日本与邻国关系紧张,反映国际局势存在动荡局面;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反映国际局势存在和平局面,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部分地区局部动荡,不是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故A项错误;世界动荡的主因是强权国家,霸权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故C项错误。

13.【答案】(1)经济: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政治:近代民主政治确立并逐渐完善。(2)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美国企图称霸全球。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需要注意理论必须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解析】第(1)问,关键是抓住时间18~19世纪,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阶段经济领域主要是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是西欧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并逐渐完善了民主政治。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以及现代化理论内容的发展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需要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得出需要注意结合本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14.【答案】示例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了世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示例二: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本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三: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解析】从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分析近代中国三种救国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它们都出现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借鉴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指导了辛亥革命和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推动了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三种救国论都无法从根本上拯救中国。

15.【答案】(1)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国家控制大量的土地。

(2)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都移风易俗;都确立了新的土地制度。

【解析】(1)(2)问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第(3)问考查学生综合比较能力。16.【答案】(1)都对“施里芬计划”深信不疑,认为根据该计划,德国就一定能赢得战争。

(2)思想:避免东西两线作战,各个击破,速战速决。缺陷:具有一厢情愿的主观色彩。①低估了对手,特别是低估了俄军的行动及战斗力。②幻想英国不会参战。

(3)法俄相约同时对德国展开行动,迫使德国两线分兵作战。战争一爆发,俄军出人意料地在1914年8月攻入东普鲁士、奥地利等地,迫使德国调兵到东线,减轻了西线法军的压力。(4)“马恩河战役”。之后,战事进入相持阶段,双方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

【解析】第(1)、(2)问结合“施里芬计划”的特点和内容并联系历史上德法两国战争胜负情况进行分析。第(3)、(4)问结合一战进程中战争的概况作答。

17.【答案】(1)借鉴:注重对材料的收集;注重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注重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推理;注重进行科学分类。

(2)原因: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3)具体方式: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推理。举例:大前提——所有动物都会死;小前提——所有人都是动物;结论——所有人都会死。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大量收集材料”等信息,从材料收集、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实质考查逻辑学的作用和地位,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3)问中的“具体方式”应依据材料中“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进行判断,“举例”应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等构成要素。

第三篇:2018年云南省文山州高三毕业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物理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文山州高三毕业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理科综合 物理

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6.0分,共48分)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A.U+n→Ba+Kr+3n B.I→Xe+e C.He+N→O+H D.U→Th+He

2.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A. B. C. D.

3.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 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的大小为(g取10 N/kg)()A. 50 N B. 20 N C. 100 N D. 100N

4.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C. 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

D.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5.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 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 B. 球A的线速度大于球B的线速度 C. 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 D. 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6.(多选)如图,匀强电场水平向右,虚线为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从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此过程粒子克服重力做功为5 J,静电力做功为3 J,则下列说法中国正确的是()

A. 粒子带负电

B. 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少2 J C. 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3 J D. 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3 J

7.(多选)如图所示,用等长绝缘线分别悬挂两个质量、电量都相同的带电小球A和B,两线上端固定于O点,B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当A球静止时,两悬线夹角为θ.能保持夹角θ不变的方法是()

A. 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减半

B. 同时使A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 C. 同时使两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 D. 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和两球的电量都减半

8.(多选)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人地球同步轨道Ⅱ,则()A. 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2 km/s B. 卫星在同步轨道II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C. 在轨道I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 D. 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I进人轨道II

分卷II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9.(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每次拉橡皮条时都应该把橡皮条与结绳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 B.橡皮条、细绳、弹簧秤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且与板面平行; C.拉动弹簧时弹簧秤的外壳与纸面间的摩擦会对实验产生误差;

D.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适当长些,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线下的纸上用笔点出两个顶点的位置,并使这两个点的距离要尽量远些;

E.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越大越好 F.作图时要用细铅笔,同一实验中选定的比例标度要相同,所取的比例标度要适当大些

1图2

(2)在完成相关记录后,选得如图2所示一张白纸痕迹图和一张实验数据表格: ①请你用表格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按照力的图示标准完成图2(标度已给出); ②继续填写实验数据表格的相关内容,完成实验.10.(1)如图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的刻度从上至下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49 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mm,____mm,________mm.(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mm.(3)①图所示的电表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是________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②图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 V.(4)旋钮式电阻箱如图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_Ω.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 0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_______.

四、计算题

11(12分).质量为m=4 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 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 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求:(1)物块在力F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1的大小;(2)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12(18分).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磁场方向与转轴垂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匝数为n,电阻为r,长为l1,宽为l2,转动角速度为ω.线圈两端外接阻值为R的电阻和一个理想交流电流表.求:

(1)线圈转至图示位置时的感应电动势;(2)电流表的读数;

(3)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选修3-3】

1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若某种实际气体分子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则一定质量的该气体内能的大小与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如果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B.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一定增大 C.如果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内能不一定增大(II)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D.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

(2)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容器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摄氏温度为t1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1。现通过电热丝给气体加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上升到(摄氏)t2,若这段时间内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①气体的压强.

②这段时间内活塞上升的距离是多少?

③这段时间内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选修3-4】 14.(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红外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

C.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D.两列波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稳定不变的

(2)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 2m/s,则x= 1.5m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y=cm,x= 2.0m处质点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为cm。

(3)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10cm,折射率n=,直径AB与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i=60°射向玻璃砖圆心O,结果在屏幕MN上出现两光斑,求两光斑之间的距离L。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 2.【答案】B

【解析】设小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为,去程时过河的时间为,回程的时间,由题意知,解得,故选项B正确。

3.【答案】C

【解析】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应等效为两段绳中拉力F1和F2的合力,因同一根绳张力处处相等,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1=F2=G=mg=100 N.可考虑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合成. 方法一: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图甲所示,可知合力F=100 N,所以滑轮受绳的作用力为10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下,正确选项为C.方法二:用三角形定则作图,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解出F=F1=F2=100 N.甲

乙 4.【答案】C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受力情况和地理位置均无关,C正确. 5.【答案】B 【解析】两球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支持力方向相同,根据力的合成,知两支持力大小、合力大小相等.根据F合=m得,合力、质量相等,r大线速度大,所以球A的线速度大于球B的线速度.故A正确,D错误.根据F合=mrω2,得,r大角速度小.所以球A的角速度小于球B的角速度.故B正确.根据F合=mA,知向心加速度相等.故C错误. 6.【答案】AD

【解析】由图看出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应水平向左,与场强方向相反,所以该粒子带负电,故A正确.粒子克服重力做功为5 J,电场力做功为3 J,则合外力对粒子所做的总功为 W总=-5 J+3 J=-2 J,根据动能定理得知:动能减少了2 J,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多2 J,故B错误.静电力做功3 J,则电势能减少3 J,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多3 J,故C错误.静电力做功使粒子机械能增加,静电力做功3 J,则粒子机械能增加3 J,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3 J,故D正确. 7.【答案】BD

【解析】设两球距离为d,分析A球的受力如图示,图中F=k,由平衡条件得T=mg,=F=k,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减半,则d减半,不能满足上式,A错;同时使A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上式仍然能满足,B正确;同时使两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不能满足上式,C错;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和两球的电量都减半,则d、q1、q2减半,D正确.故选B、D.8.【答案】CD

【解析】11.2km/s是卫星脱离地球束缚的发射速度,而同步卫星仍然绕地球运动,故A错误;7.9km/s即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最大的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要大于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根据v的表达式可以发现,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在轨道I上,P点是近地点,Q点是远地点,则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故C正确;从椭圆轨道Ⅰ到同步轨道Ⅱ,卫星在Q点是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要实现这个运动必须卫星所需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所以应给卫星加速,增加所需的向心力.所以在轨道Ⅱ上Q点的速度大于轨道Ⅰ上Q点的速度,故D正确. 9.【答案】(1)ABCDF(2)①

②3.90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

【解析】(1)每次拉橡皮条时都应该把橡皮条与结绳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故A正确;橡皮条,细绳,弹簧秤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且与板面平行,故B正确;为了使所测量的力更准确,弹簧秤的外壳不能与纸面接触,以免产生摩擦,影响拉力大小,故C正确;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适当长些,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线下的纸上用笔定出尽量远的两个点,故D正确;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可以适当大一些,有利于减小误差,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不是越大越好,故E错误;作图时要用细铅笔,同一实验中选定的比例标度要相同,所取的比例标度要适当大些,故F正确;(2)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按力的图示方法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

F′=3.90 N

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

10.【答案】(1)17.7 23.85 3.18(2)2.150(3)①0.02 0.44 0.1 2.20 ②0.1 1.70 0.5 8.5(4)1 987 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 0~19 998 Ω

0.1 mm=0.7 mm,最后结果是17 【解析】(1)最上面图读数:整毫米数是17,不足1毫米数是7×mm+0.7 mm=17.7 mm.0.05 mm=0.85 mm,最后结果是23 mm+0.85 中间图读数:整毫米数是23,不足1毫米数是17×mm=23.85 mm.0.02 mm=0.18 mm,最后结果是3 mm+0.18 最下面图读数:整毫米数是3,不足1毫米数是9×mm=3.18 mm.(2)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其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2.0 mm0.01 mm=2.150 mm.+15.0×(3)①电流表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表示0.02 A,表针示数为0.44 A;当使用3 A量程时,每一小格表示0.1 A,表针示数为2.20 A.②电压表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表针示数为1.7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5 V,表针示数为8.5 V.(4)电阻为1 9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 999 Ω,用这样的两个电阻箱串联可得到的最大电阻是2×9 999 Ω=19 998 Ω.故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0~19 998 Ω.11.【答案】(1)16 m(2)2 s

【解析】(1)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f,则 Ff=μmg

根据动能定理,对物块由A到B整个过程,有 Fx1-Ffx=0

代入数据,解得x1=16 m

(2)设刚撤去力F时物块的速度为v,此后物块的加速度为a,滑动的位移为x2,则x2=x-x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v=2ax2

由v=v0+at得v=at 代入数据,解得t=2 s

12.【答案】(1)nBωl1l2(2)(3)e=nBωl1l2cos ωt

n×B×l1×ω×=nBωl1l2; 【解析】(1)图示位置的感应电动势最大,为E=2×(2)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有效值为U=,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为I=

(3)从图示位置记时,感应电动势最大,则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Ecosωt=nBωl1l2cosωt.13.【答案】(1)ABE(2)①P=P0+mg/S② Δh=h2-h1=

② ΔU=Q-W=Q-(P0S+mg)

【解析】(1)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体积不变时,外界对气体做功为零,温度升高一定从外界吸收能量,所以分子内能增加,故选项A正确;当温度不变时,分子动能不变,体积增大,分子克服引力做功,从外界吸收能量,所以内能增加,故选项B正确;如果气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故选项C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可以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选项D错误;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即有一部分热量转化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故选项E正确. ⑵①活塞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得P=P0+mg/S

②设温度为t2时活塞与容器底部相距h2.因为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由此得:h2=

活塞上升了Δh=h2-h1=

.③ 气体对外做功为W=PS·Δh=·S·

=(P0S+mg)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ΔU=Q-W=Q-(P0S+mg)

14.【答案】(1)CD(2),30(3)cm(或m)

【解析】(1)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红外线热效应显著,而穿透本领较弱,不能用来安检,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x射线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故B错误.根据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得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故C正确.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相互间隔,是稳定不变的.故D正确。

(2)由图读出波长λ=2m,由波速公式,得该波的周期T=λ/v=2/2 s=1s;该波的振幅为A=5cm.

t=0时刻,x=1.5m处质点处于负向最大位移处,它将余弦规律振动,则其振动函数表达式y=-Acos2π/Tt=-5cos2πt(cm)

时间t=1.5s=1.5T,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四个振幅,则在1.5s时间内x=2m处质点通过的4A=6×5cm=30cm 路程为S=1.5×(3)画出如图光路图,设折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得,解得r;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角β=60º;

由几何知识得,两个光斑PQ之间的距离

cm(或m)

第四篇: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 ②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 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实行对外开放 D.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3.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0.48%上升到19.9%。这说明()A. 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 B. 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 C. 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 D.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4.发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史实是()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

A. 汉代的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 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C. 汉代的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 中国传统步犁的形状基本定型

6.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保护本国封建经济

D. 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7.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8.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 为完成“一五”计划 B. 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 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9.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 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 D.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10.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872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1962年—1963年又减少职工1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600万左右。其直接原因是()

A. 粮食供应紧张 B. 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左”倾错误的扩大

11.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 “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 “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 “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 “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12.对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 D.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14.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促成这一时期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5.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A. “文革”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B. 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C. 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D. “文革”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16.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A. 商业讹诈 B. 组建商业公司 C. 炮舰政策 D. 以武力为后盾

17.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五个基本保障项目是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盲人补助、老年补助、未成年人补助。这项法律旨在()A. 恢复国家信誉 B. 鼓励建立工会 C. 扶助弱势阶层 D. 调整劳资关系

18.“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战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这是一个,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诗中的“岛国”是指()A. 澳大利亚 B. 葡萄牙 C. 日本 D. 英国 19.“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A.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 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C. 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0.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从非洲几内亚购买了400个奴隶,连同英国制造品一块运到海地出售。返程时,霍金斯运回了海地出产的食糖、金银等,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最初的“三角贸易”。材料反映的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有()①推行不平等贸易 ②贩运黑人奴隶 ③野蛮的掠夺 ④开展圈地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A. 知识经济 B. 混合经济 C. 市场经济 D. 福利制度

22.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3.表格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万能蒸汽机的推广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D. 航天工业的发展

24.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A. 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 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5.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 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 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 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 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26.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A. 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要转移贸易对象

C. 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 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27.1828年,一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为一块“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性进入生活”的土地。当时英国的“新创造”来自()

A. 颁布《航海条例》 B. 提出经典力学 C. 创立责任内阁制 D. 开展工业革命

28.下表记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29.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A. 煤炭、石油 B. 电能、核能 C. 煤炭、核能 D. 电能、石油 30.17—18世纪荷、英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府志》卷三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提炼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两则材料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加以论证。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1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现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二 “百日维新”的最后一项立法,是1933年6月16日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可以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并将作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使劳工获得了某种保护。……

材料三 新的改革的头一个立法,是1935年元月17日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1)对失业者、老人、病人和无丈夫的母子户,每年发给最低救济金;(2)由联邦雇主支出工资额征税,所得款项作为失业保险基金;(3)同意建立保险制度的州,可抽取这笔税款的90%供其支配;(4)由工人和雇主各付工人工资的1%,构成工人的老年保险金,到65岁以后可以领取退休金。——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1)材料一中胡佛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佛的竞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亚当·斯密所称的两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产生于哪次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4项)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商帮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在明清时期,故①错误;由三个诗人的诗句可以看出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故②正确;三个诗人的诗句都体现出了夜市繁荣,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③正确;李绅、司马光的诗句都体现了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2.【答案】B

【解析】据材料“改革开放……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B选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主要目的就是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A选项错误;实行对外开放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故C选项错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样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故D选项错误。3.【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工业的产业化结构,不是工业投资的主题多元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乡镇企业的信息,故B项错误。国有控股企业得到下降,属于调整不是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显示国有企业下降、集体工业和城乡个体工业比重上升,说明工业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故D项正确。4.【答案】D

【解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1980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D项正确。5.【答案】C

【解析】A不对,因为我国农用动力的根本变化是指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B和D是对唐朝出现的曲辕犁的描述。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汉代进一步推广,说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6.【答案】B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不是保护本国封建经济,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是带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工业企业,民用工业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其根本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时间为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贩运等措施,可以活跃商品市场,便利商品运输,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故D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绝对不会改变,故A项错误。B项是在1992年之后的事情。C项是1984年之后的事情,而此题的时间很明确:1983年4月。8.【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阶段“Ⅲ”指的是1960—1963年,此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曲线呈下降的趋势,“一五”计划于1957年超额完成,故A项错误;1960年,为了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中央实施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特别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于1956年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针对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有益补充”地位,带动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是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繁荣经济,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92年之后,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中国舞台,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确立,故C项错误;1992年开始提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正处于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尤其是因为农业领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农业实际产量严重减少,难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所以中共中央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恢复经济,这一举动是为了缓解粮食紧张状况,排除C,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疏散人口准备战争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的做法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左”倾错误,排除D。11.【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可以看出是在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1963年”,而公私合营是在建国初的三大改造时期,故B项错误;困难的根源是“左”倾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故C项错误;农业经营方式并没有遭到否定,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运动。A选项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就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正确;B选项是三大改造完成的影响,正确。C选项中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应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1953年,错误。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即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正确。13.【答案】D 【解析】题中“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揭示当时已经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而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14.【答案】C

【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被称为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在这个间隙中民族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战”后,列强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衰落下来。故选C。15.【答案】D

【解析】“文革”时期群众纷纷停工停产闹革命,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故A项错误;钢、原煤、原油等生产资料的增长幅度较大不代表军事工业被重点扶持,重工业并非只有军事工业一种,故B项错误;C项“出现”一词错误,工业发展比例失调的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期间就已经初露端倪,并非“文革”时期才出现,故C项错误;图表显示,从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文革”期间,我国的各项生产资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说明这一时期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D项正确。16.【答案】B

【解析】荷兰在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并非商业讹诈,故A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知道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其途径是组建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炮舰政策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奉行的政策,故C项错误;各国殖民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故不是荷兰竞争的重要手段,故D项错误。17.【答案】C

【解析】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分析可知,其目的是扶助弱势阶层,故C项正确;A项是金融方面措施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项是工业方面措施,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劳资关系,D项排除。故选C。18.【答案】D

【解析】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对外殖民不断扩张,由于殖民地众多,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但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均下降,再也无力统治世界;同时,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是近代政治文明民主化开始的地方,故这首诗就是描写英国的,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19.【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侧重强调新航路开辟对“科学的发展和宇宙观念更新”的重要意义,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正确;“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不是重点所要强调的,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远航前(14、15世纪)已经产生,材料中更无体现,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A。20.【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的情况,依据材料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表述都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B项正确;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国的圈地运动13世纪就已出现,与题干信息无关,所有带④的选项都不正确,ACD三项均排除。故选B。2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梯子和安全网”是象征性的说法,梯子含义是指社会存在一定的财富高低差别以驱使人们更加努力的向上奋斗,安全网是指建立社会保障的福利项目,减少因贫富悬殊过大而引发的社会动荡,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与上述材料“安全网”含义不符。22.【答案】C

【解析】结合英国工业革命这一大背景分析,即可排除②,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④;符合题意的是①③,故选C。23.【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870—1900年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的产量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C项正确。万能蒸汽机的推广与石油的使用无关,排除A。电力的广泛应用、航天工业的发展,与石油的使用无关,排除B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24.【答案】D

【解析】注意示意图的出发点是英国,反映了英国在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与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无关,故A项错误;由于是贸易图,不能反映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故B项错误;示意图不能反映“三角贸易”,故C项错误;示意图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产品运销世界各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正确。25.【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未体现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和 “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可知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故D项错误。26.【答案】A

【解析】由“用他们的土地产物”即原料“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即商品,可以理解英国贸易的实质。A项正确,B、C两项是对材料的误解,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27.【答案】D

【解析】题干时间“1828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所以D项正确。《航海条例》颁布于1651年,经典力学提出于1687年,责任内阁制于18世纪中叶开始,所以ABC三项排除。28.【答案】A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材料中提到黑奴贸易、野蛮掠夺和商业战争,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源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开放性,所以选A;弗朗西斯·德雷克是协助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舰队,排除B;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排除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排除D。29.【答案】D

【解析】材料中涉及到的是能源问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因此电能是新能源;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并不是新能源。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能源,主要是供给内燃机的使用。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3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扩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①②③正确,故B正确。

31.【答案】(1)丝织业最发达;是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从业人数多;有一定分工;技术水平高;出现雇佣关系;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2)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材料二:“匠有赏主,计日受值”。这里的机户(主)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匠)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之间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部门、地区和市场等;第二问主要是从材料中找相关材料验证即可。

32.【答案】(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由材料可知,1953至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原因为苏联进行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是由于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1957至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出现起伏,中国出现下降,原因为赫鲁晓夫改革不能完全摆脱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和垦荒种植玉米脱离实际,导致粮食产量起伏,中国为由于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及其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33.【答案】(1)看法:反对变革和新政,认为对市场的干预会产生专制。说明:规定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重申工人权利,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举办公共工程帮助人民就业;进行大规模救济。

(2)关系: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约束。

【解析】(1)胡佛的“自由放任”与其对手罗斯福的新政成对比。解答本题需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2)言之有理即可。

34.【答案】(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第一次、第二次。,影响: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石油等。(写出其中任意四条即可得满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反映的贸易往来是世界性,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时间上看,原因的分析应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相联系。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图一“蒸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材料中“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石油等。

第五篇: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C.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D. 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

A. 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 B. 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 C. 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 D. 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

3.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A. 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 有利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C. 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D. 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

4.《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 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D.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5.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特点不包括()

A. 路德把德意志君主和贵族当作教会的天然保护者 B. 提出教会和国家政权分离

C. 引发了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6.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这反映出彼得一世()A. 强迫农民服役 B. 强制农奴劳动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推进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7.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A. 社会经济凋敝 B. 政治四分五裂 C. 教会神权统治 D. 王权极度衰弱

8.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9.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 农耕经济 B. 法家思想 C. 中央集权 D. 轻罪重罚

10.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 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有促进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12.在纪念梭伦的邮票上面有他的名言“避免极端”。其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 颁布“解负令” B. 鼓励发展工商业 C. 建立“五百人会议” D.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3.梭伦改革规定,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这主要是为了()A. 满足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B. 实现雅典社会的稳定 C. 彻底解决平民面临的问题 D. 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4.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是为了()A. 提高自身的素质 B. 减少与汉族地主大冲突 C. 适应农耕文化需要 D.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

15.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 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6.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A. 日本门户打开了 B. 改革时代到来了 C. 民主政治建立了 D. 扩张战争开始了

17.在工业革命大潮直接有力地冲击之下,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行彻底改造,能体现这一改造的措施是()A. 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B. 消灭盗匪

C. 坚决打击马木路克割据势力 D. 创办第一批近代工厂

18.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A. 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 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 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 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19.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从16世纪开始,埃及就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进行政治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 ②彻底消除了马木路克的势力 ③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 ④实行包税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1.1868年,日本睦仁天皇取《易经》中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为年号“明治”,其改革统称“维新”,则来自《诗经·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表明他决心()A. 振兴国家 B. 加强皇权 C. 学习中国 D. 学习西方

22.从1811年开始,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持续近三十年的对外扩张战争,关于战争结果及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埃及在事实上获得了独立 B. 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 巩固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D.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3.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因为()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得到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广大农奴不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④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4.当日本幕府统治陷入危机,而又出现了西方侵略的时候,尊王论和排外论相结合,形成了“尊王攘夷”的思潮。“尊王攘夷”运动在政治上主张()A. 协助幕府抵制外国侵略 B. 推翻幕府统治,还政天皇 C. 尊崇天皇,抵御外国侵略

D. 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25.虽然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使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其决定性的原因是()

A. 穆罕默德·阿里只进行了局部性的变革,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的结构变革 B.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缺乏群众基础,没得到社会成员的有力支持 C. 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对现代化的改革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 D.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26.“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日本武士对此做出的反应不包括()A. 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B. 改革幕府,实现富国强兵 C. 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D. 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27.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其中“外部因素”指()

A. 中下级武士破产 B. 西南大名强大 C. 民族危机加剧 D. 倒幕运动胜利

28.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0周年,2011年2月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A. 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 1861年改革并不完美 C. 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 D. 农民对改革并不满意

29.在发展近代工业的过程中,埃及举措,其中不包括()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积极发展军事工业

阿里王朝和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一些相似的C.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D. 开办学校培养人才

30.下图反映的是明治维新的哪一项改革的成果()

A. 实行“四民平等” B. 倡导“文明开化” C. 推行“殖产兴业” D. 改革教育体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兵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8分)(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2)对材料四应怎样认识?

(3)以上材料在表明天主教会面临怎样的形势?

33.有学者认为:历史上强国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虽特征不同、手法各异,但其兴盛颇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寻:①鼎新革故,变法图强;②发展经济,壮大国力;③创新科技,崇文重教;④对外拓展,取长补短;⑤发展军事,富国强兵等等。

(1)针对上述说法,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日本各有什么措施使其走上近代化道路? 材料:

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田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

(日本)福泽谕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所著的《劝学篇》总机销售了340册,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

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材料二

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商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国家高度集权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可以采用,美国联邦制度就是借鉴了的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朝代所采用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一个有一个的高度,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B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度虽然有集权趋势,但是过于松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权力并不是很大,所以才会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战乱故应该排除D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2.【答案】C

【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3.【答案】D

【解析】本题可结合时代特点即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4.【答案】D

【解析】宋朝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应该选D。转运使的主要作用是将地方财税运送到中央,不是去管理地方财政和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5.【答案】B

【解析】马丁·路德的主张迎合了一些封建统治者摆脱罗马教廷束缚的要求,得到了当地诸侯的支持,其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人民应当服从政府的主张体现了他的教权服从于政权并受政权保护的思想,但并没有提出教权和国家政权相分离。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题干的核心是指沙皇的专制,D项与材料不符;A、B两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C项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专制,符合题意。7.【答案】C

【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实行神权大一统的统治,它垄断文化教育,控制社会生活,欧洲社会处于黑暗和蒙昧的状态。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考查宗教改革的实质。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本题选D项。宗教改革表面上看是反教皇的宗教斗争,实质上是在反天主教教皇名义下的反封建斗争,所以A项不对,B项反君主说法不对。这场运动主要是反对天主教教会,主张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教会的政治运动,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9.【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提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为本,工商为末。因此这里的“本”应是指农业。10.【答案】D

【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11.【答案】B

【解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试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本题选B项。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梭伦改革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反映了梭伦“避免极端”的主张。13.【答案】A

【解析】首先可用排除法,③④在时间上均与题干要求不符,故可排除。其次可用理论分析法,可从“国家”这一概念入手分析得出结论。14.【答案】C

【解析】中原地区发达的农业文化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调整政策的动因,故正确选项是C。15.【答案】C

【解析】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虽反对正统的基督教,但对神依然显示出无比的尊敬,他们判定事物均以神为绝对权威。“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说明马丁·路德仍从神学角度论证问题。“人人都可以”体现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C。16.【答案】B

【解析】从引文“长洲”“萨摩”这两处地名可知所述是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倒幕派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长洲、萨摩、土佐、肥前等地。在倒幕成功后开始了明治维新。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门户,不符合提干19世纪后期的时间。日本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引进、制定、改造的。引文中没有反映日本对外战争开始的线索。17.【答案】D

【解析】创办近代工厂,引进机器生产,改变了传统的、落后的手工生产,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18.【答案】C

【解析】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借深圳的发展来带动内地的发展。19.【答案】选项中涉及的四种状况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新变化。【解析】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仔细审题的能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借助马木路克实现对埃及统治的,包税制属于经济统治方面的内容,故排除②④。2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向明而治”和“其命维新”可知,明治天皇把振兴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故A符合题意。2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战争持续了近三十年,长年的穷兵黩武最终动摇了其政权的根基,故C说法错误。23.【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原来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因此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尊王攘夷”,即要求尊奉天皇,进行改革,以抵御外国侵略,实现富国强兵,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25.【答案】A

【解析】上述表述都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并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统治基础,而是对封建统治加以修缮和维护,继续加强封建统治,这在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是世界潮流的形势下,是违背潮流的。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背景。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末期,列强开始入侵,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根据所学,A,B,C正确,当时推翻的是幕府将军,不包括D。2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A,B,C,D中属于外部原因的只有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加剧了日本的民族危机,促成了日本的明治维新。28.【答案】C

【解析】农奴制是套在农奴身上的“锁链”,也是束缚俄国进一步发展的锁链。砸断“锁链”,象征着农奴从此获得解放。2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在阿里改革时,并没有大力扶植私人企业,A,B,D都是它们的相同点。故选C。30.【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在“脱亚入欧”理论下,日本达官显贵学习西方生活方式,举行化装舞会,彻夜狂欢的情景,是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影响的产物。

31.【答案】(1)由于宗主督护制和“纵富督贫”的赋税制度,阶级矛盾尖锐,由于鲜卑族实行压迫和歧视的不平等民族政策,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不断。

(2)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汉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造诣。孝文帝较好地掌握了汉族先进文化,深刻地认识了汉族文化深邃丰富的内涵,对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和政策进行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第(1)题能从两则材料中知道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所致,然后结合教材去分析这两个矛盾产生的原因。第(2)题主要是孝文帝接受汉文化的经历以及对他以后推行汉化政策所起的作用。

32.【答案】(1)原因: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天主教会的腐败。③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认识:①教会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②教会采取的手段卑劣野蛮。③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已经开始。

(3)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遭遇各方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解析】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阻碍社会发展。

33.【答案】(1)俄国废除农奴制,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由劳动力,开辟了国内市场;日本政治上“废藩置县”和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改革币制、土地制度和“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和大力推进西化),军事上建立现代军队。两国的上述措施促进了他们走上近代化道路。

(2)改革与思想宣传、思想解放息息相关,思想解放的广泛性和力度强能促使改革成功,否则影响改革进程、甚至使改革夭折;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和维新之时,国人所接受新思想具有广泛性和一定深度,而中国虽然有西学渐进,但不够广也不够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俄国农奴制改制、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能力要求是从特定的角度探讨、论证相关历史问题。第一问主要从题干给定的五个角度论证俄国和日本是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第二问首先要概述思想解放和改革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差异来论证这种关系。试题设计蕴含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34.【答案】(1)①西方列强采取经济和宗教形式开始渗透到日本社会;②幕府统治者害怕西方势力危及自身统治。(2)西方商船把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在日本大量倾销商品,实质上反映了日本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影响: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破产;国内市场物价暴涨,导致经济混乱;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从经济和宗教两方面说明了西方对日本的影响,但闭关锁国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第(2)问图片反映了西方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反映的实质是日本成为与西方相联系的市场,其影响则是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下载云南省保山市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保山市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