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实验小班加试历史试卷(精选)
四川省射洪县高2016级小班加试
历史试题
23.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4.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25.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这说明()
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冲突 B儒学统治地位的开始确立 C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 D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26.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将来若花姊妹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
A.反对专制统治 B.主张男女平等 C.彻底批判儒学 D.赞同女子参政 27.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
A公民自由的体现B社会环境的产物C法律至上的结果D社会矛盾的反映
28.一位佛罗伦萨诗人的歌咏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有利于()A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B淡化权力的神学色彩 C开辟非宗教的理性时代 D自由主义改革的兴起
29.“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30.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
A.批判了严复“中体西用”观点 B.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西学源头 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正确性 D.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
31.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32.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B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反对民主科学,厉行文化专制
33.如图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四个阶段:从工业1.0到工业4.0,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市场的全球化依存度正日益加深B.西方发达国家正逐步放弃重工业 C.知识经济推动了工业化版本升级D.工业化版本的升级速度不断加快
34.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B.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題材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但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贵族财产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人们靠从做学徒开始进入中间阶层,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事商业和法学、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迅速增强,他们由此获得较多的财产、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中间阶层的人数迅速增加,重要性日益增强,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英国社会的流动机制使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前进。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材料二
晚清时期科举制出现严重弊端:一方面,科举制下培养的大多教人思想僵化,往往成为早期现代化阻碍力量。另一方面,科举制虽难以容纳向上流动的庞大社会群体,却吸引了广大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成员的参与,这就导致社会实业领域人才缺乏。科举制废除后,社会流动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由于新式教育制度的勃兴和科举考试束缚的消失,向上流动的社会成员以新式教育为中介,获得了新的政治、经济、教育、工商、科技等适应社会结构变动需求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他们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具有一种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救世意识。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功名”身份不再是判断人们社会地位的唯一重要标志,社会各界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由此也得到了提高。于是,不仅是入仕,包括经商、从军等也成为人们谋求向上流动的选择。社会流动的改善,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多样的人才,加强了社会活力。
——摘编自伍茂春《科举制的废除及社会垂直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的特征,并简析英国社会流动加剧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显著变化。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合理的社会流动的认识。(11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其中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A、B、C、D 分别为西方的理论、实验、技
(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术和总和赶上中国的交叉点)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西方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比较上面两幅图片,提取两项关于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适在五四之后,就呼吁“死心塌地”学习西方,不要怕“模仿”,也不必担心“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敢于承认我们文化的落后,正视我们“百事不如人”。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的走世界化的路”。1930年又提出:“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充分吸收。”1933年,他说:中国文化的出路“不完全是师法国外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采用世界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一步一步地自觉改革。”……有人说“胡适是主张自己向着西化的怀抱猛扑,让中国固有的文化自然而然地从西化怀里找回到中国本位。”这是一种“矫枉必须过正”的宣传手法,也是他最崇拜的梁启超惯用的宣传方式。
——摘编自王东等《关于“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的讨论》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早期,以福泽谕吉为首的启蒙学者,将西方现代国家为参照系,对日本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批利,他们很少提及日本人的优点,而是偏重于自我批判。在席卷日本人的文明开化浪湖中,确实出现了盲目崇拜欧美人,完全否定自已的民族虚无主义,首担任外务省的井上馨甚至主张:“化我帝国和人民,恰如欧洲郑国、恰如欧洲人民”的全盘西化的主张。后来,欧化主义一度使日本人迷失了自我,引起了人民反感。先进的日本学者主张国粹主义,致力于克服前段自我认识的偏差,重折挖掘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优点,尝试全面地对日本人加以评价。但他们并不是顽固的倒退到复古主义,并不反对学习西方,立足于扬长补短,在挖握日本人的优点时,也毫不留情的揭露日本人的弱点。
——摘编自杨宁一《了解日本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和日本学者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共同之处,并简要分析胡适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四川省射洪县高2016级小班加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
23—34 A B D D B
A D D
B
D C 材料题
40题 参考答案
(1)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各个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前进。(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原因: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的推动;思想解放的影响。(8分)
(2)变化:社会流动渠道拓宽,社会流动由一元转向多元;向上流动社会成员素质高、思想新;受西方影响较大。(每点2分,共6分)
认识: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流动,合理的社会流动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5分)41题 参考答案
信息一:
差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西方科学技术在公元4—6世纪遭到严重挫折。(每点1分,共2分)
原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持续发展,封建大一统王朝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回答农耕经济、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科技人员的主观因素等,也可酌情给分);中世纪早期,欧洲宗教思想占据支配地位,科学发展受到抑制。(每点2分,共4分)信息二:
差异: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始终领先于科学理论的发展;西方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则交替领先。(每点1分,共2分)
原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以中世纪后期起西方科学技术注重实践和实验,把系统的观察、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起来,推动了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
信息三:
差异:十六世纪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每点1分,共2分)
原因: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和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政府厉行文化专制。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形成了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氛围。(每点2分,中外各答一点即可,共4分)
(以上信息任答两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同等得分)45题 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从主张全盘西化到充分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改造本国传统文化。(3分)原因:借鉴梁启超的宣传手段;西方文化遭到传统势力的顽强抵抗;后期学习西方文化的阻力减弱;胡适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8分)
(2)关系:应合理地继承发扬自身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以促进本民族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绝对的全盘西化和格守传统文化都是不恰当的,应是二者的结合。后来中、日两国的实践,表明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的重要性。(4分)
第二篇: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实验小班加试政治试卷
射洪县高二年级小班测试政治试题
12.2017年11月1日,西南联大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大召开。西南联大校友潘际銮认为,当时条件艰苦,具备的师资条件,与学生的成材率,却是空前绝后的,“无法复制”。西南联大“无法复制”反映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近代以来,许多进步人士都曾受传统文化中“汤武革命、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等思想的影响。孙中山把“天下为公”作为革命的目标,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把“共产主义”和“大同世界”作为类似的概念来解读。由此可见 ①传统思想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影响 ②中国近现代革命思想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 ③中国传统文化催生出中国近现代的革命思想 ④中国近现代的革命思想是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85后男生张雪认为,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绣,大有发展前景,毅然当起了绣郎。爱好文艺的张雪长于设计,总能琢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些作品颠覆了传统刺绣的内容、绣法,融合了男性理性、开阔的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雪的技艺越来越出色,作品屡获大奖并远赴国外展出。张雪的行为告诉我们
①创新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继承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人民群众才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马云参演电影《功守道》,这部电影意在阐释中国传统武学。马云认为他们这代人有责任将中国优秀的文化推广出去,和世界分享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的理念和力量。马云的做法
①是基于对中华文化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彤响
③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④体现了马云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17年12月3日至5日,以“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如图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会徽,取材于中文“互”字,中心8个圆圈叠加形成的星格,则体现了浙江省水乡乌镇窗格的特点。这一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
A.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7.2017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提出,我们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
④彰显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揽月的壮思----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东方审美意境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渐趋一致 ②东方审美意境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③中华传统文化阐述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 ④生命中的一切体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政府应该
①将文化发展放在首位
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③督促企业发展文化事业
④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到 2020 年,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投入多元、动态调整、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又重“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在2017年央视“中国谜语大会”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猜灯谜来实现。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2008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正通过多种形式弘扬包括谜语在内的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谜语等传统文化()①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增强文化自信
②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营造环境氛围
③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体现时代进步要求 ④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发展共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选择将880万元积蓄全部捐出,无偿献给教育事业,作为“最后的贡献”,此事刷爆了朋友圈。其实有很多院士像卢永根一样,精湛专业,崇尚吃苦,强调奉献,不追求生活上的奢华,不攀比物质上的享受。也因此,即便他们朴实无华,也能光芒四射,并带给人灵魂的震撼。通过院士们的言行,我们知道了
①要努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我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③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④要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材料一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是对“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己及人,建设一个更加太平、繁荣的世界,将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1)结合材料,说明在今天我们应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为解决世界问题更好地发挥作用。(12分)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战狼2》之所以成功,它突破了传统中国华语电影中的英雄故事的叙事方式;塑造的“超级英雄”映照着中国在全球化下的新地位,折射出中国主流价值和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代表着中国的大众文化超越了过去,开启了一个新的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故事;制作精良,空中、吊臂、水下各种镜头的运用纯熟,枪战、打斗、爆炸等场景设计出自好莱坞著名执导萨姆-哈梅雷夫斯和中国同行之手,非常精彩。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电影《战狼2》成功的原因。(12分)39.材料一
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12分)
材料二 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该法指出,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数字资源等)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
(2)“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国家层面立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公共图书馆立法的文化意义。(12分)
(3)中国人有热爱读书的传统。请写出两个中国人热爱读书的典故或两句古诗。(4分)
射洪县高二年级小班测试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12----16BAACD
17----21CCDCD 22----23CB 38.(1)①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要对中囯传统文化继承创新,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与现实相结合,更好地应对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要推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更多地在国际事务中体现中国担当。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交流借鉴,更好地解决世界问题。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造的主体。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为解决世界问题更好地发挥作用
(2)①影片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②影片是一次文化创新,它制作精良,运用了高科技,面向世界,吸取了国外著名导演的先进理念;③影片是优秀文化,丰富了精神世界,强化了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反映时代,贴近群众,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⑤影片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综合国力和对实现中国梦的期盼,能引起人们的共鸣。39.(1)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教育能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育是国之计。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获得文化知识,增强劳动技能,因而教育是民之生,影响当下。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能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因而教育关乎未来。(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2)①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②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③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④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⑤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答案示例1:李密挂书牛角,丘濬百里借书,孔子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偷光。答案示例2: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唐·颜真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正觉寺示弟儒祖》·明·汤显祖
第三篇:四川省遂宁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遂宁市高中2019级第三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寻求文明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青花瓷展开的契机和过程,与16世纪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时空巨变有着紧密联系。16世纪,明代一边是白银货币化,货币经济需求日益增长,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另一边是市场经济加速萌发,使得瓷业生产达到一个高峰,青花瓷由此得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嘉靖朝以后,伴随晚明社会变迁急剧发展,人们的主流审美取向发生了由单色釉向彩色釉主体转化的趋向。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大量生产和流行,逐步取代了单色釉瓷市场的份额,占据了瓷器的主流地位。而至万历时大批量生产,由海外市场所激发,东南沿海新的青花瓷窑址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青花瓷遍及全国的实态。青花瓷的空间发展轨迹说明,在文明成长过程中,青花瓷完成了从地方向大一统国家的扩展,其成长不仅是自身的纵向繁衍,还在对域外的横向传播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得到了域外的认识和交融发展。在内外市场环境的互动作用下,青花瓷的展开,见证了世界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从传播范围来说吧,青花瓷达于亚、非、欧、美各地;就从事贸易的商船而言,包括中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船只。若从时间上看,16世纪是中西开始直接交往的世纪。随中西直接交往发生的是西传欧洲的享誉世界的瓷器交流。迄今为止,学者普遍熟知青花瓷在日本、安南的大量仿制活动,也了解青花瓷传入欧洲后,促使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区大量仿造青花陶器的历程,更清楚的知道欧洲直至1710年德国迈森成功研制出瓷器。但是,对于率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开启了中国风的葡萄牙于17世纪初已产生了青花彩陶规模生产的事实,却鲜为了解——青花瓷出现在欧洲和美洲乃至世界各地人们的家庭与餐桌上,替代了以往的银器、陶器和木器,这种事实本身就是史无前例的文明交流的革命。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与技术的传递与融通汇聚于其中。梳理青花瓷的时空巨变轨迹,无疑可清晰的看出,青花瓷在当时代表了一种全球化语境下的文明流播,不仅向全球展现了中国辉煌的制瓷技术,还展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独步世界的中国青花瓷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文明是怎样成长的,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具有血与火的洗礼和文明的冲突,也有着文明的融通与交织成长,从而构成了一部新的全球史。(万明《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青花瓷生产达到一个高峰的两条原因:白银货币化和市场经济加速萌发。B.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主流审美取向的改变,直接促使青花瓷占据主流。C.17世纪,率先将青花瓷传入欧洲的葡萄牙已形成青花彩陶规模的生产。D.青花瓷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西文明的融通与交织,成为文明流播的方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通过阐述青花瓷的发展历程,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窑址兴起、商业化和域外传播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文明交流的媒介。C.文章论述青花瓷时空巨变的轨迹,为中华文明在域外的交融、发展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观点后,接着分析青花瓷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了它的发展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把目光放大到人类文明的宏大背景,可能发现不了青花瓷的巨大作用。B.青花瓷远销海外,促进中西文化交融,可见明代市场经济和制瓷技术远超世界。C.青花瓷传入欧洲,开启了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D.独步世界的青花瓷带来的启示是,中西文明的相遇不只是血与火的洗礼和冲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新 鲜 空 气 陈树茂 天空灰蒙蒙的,人的心情也灰蒙蒙的。一大早,几声清脆的电话声,唤起了百分之百满意公司员工的热情。接线小姐彬彬有礼地说,您好,百分之百满意公司,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一个男声有气无力地问,我需要白云山的新鲜空气,你们可以提供吗? 新鲜空气?接线小姐听过顾客不少奇怪的要求,但这样的要求还是第一次听说,她马上反应过来,说,请您将要求再说一下,留下电话号码,10分钟后回复您。老板看着这个顾客的要求,喃喃自语道,每天早上7点,准时送一袋白云山的新鲜空气,要求是早上5点的,价格不限。真是怪事,现在白云山的空气这么值钱么?老板有些怀疑,但有钱就得赚,这是他的信条。他马上回复,每袋500元,明天开始送。对方竟然一口答应。老板安排了新员工小林跟单。第一天,小林4点多就到白云山顶,5点钟一到,他立即拿出保鲜袋装好空气,再用纸盒子装好。按顾客提供的地址,小林来到市中心的一个高级小区。小林看看时间,刚好7点,他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是一位老人,还拄着拐杖。老人接过保鲜袋,打开袋子对着脸,空气哧一声散开,他痴痴地笑,就是这个空气,就是这个感觉。他回身掏出500元说,以后每天准时送来。第二天,小林依然4点多就来到白云山顶,他暗暗发笑,一袋空气值500元,我在这里站一天不就成百万富翁了?他照旧5点钟装好一袋空气,7点准时送给老人。老人闻着空气,依然很享受,不问什么就给钱。连续几天,小林都在想,白云山的空气真的这么值钱?他也模仿老人的神态,深吸一口气,眯着双眼,感受一下山顶的空气。他很失望,无法感受其中的乐趣。一天,小林睡过头了,赶到白云山顶刚过5点,人有些多了。他赶紧拿出袋子装空气,心想,我就不信迟几分钟你会知道。当老人打开袋子时,脸色马上变了,这不是5点钟的空气!小林吓了一跳,神了,差几分钟都知道?老人继续发脾气,年轻人做人要老实,是就是,非就非,你再不老实,我让你老板炒你鱿鱼!小林一想到被炒鱿鱼,有些害怕,几乎要哭出来,哀求着说,老伯,请您原谅我一次吧,我找份工作不容易啊。老人看小林快哭的样子,摆摆手说,好吧,今天不给钱,明天继续送。小林说了很多句谢谢才离开。一路上,小林还是无法相信老人那么神奇,才过几分钟,怎么可能知道?小林叹了口气,这500块只能自己垫付了。之后,他再也不敢骗那老人了。老人每次验货成功后,照样二话不说就给钱。小林送了一个月,他一直很纳闷,真想找机会问清楚,但公司规定,不得向顾客询问原因。小林整理了一下,得出结论:单身老人,有钱人,行为怪异。有一天,小林准时送货上门,按了好久的门铃不见老人开门。他想,暂停服务要提前取消的,这是公司的规矩。老人是不是外出了?他侧耳听听屋内好像有些声响。他打不开门,马上打电话报警。警察来了,原来老人晕倒在里面,幸好小林及时发现。小林一直跟着去医院将老人安顿好才离开。一个多月习惯了早起,小林这几天早上也睡不着,心里想着那老人的事,也想到了乡下年迈的父母。周末,小林买了水果,早早去医院看望老人。老人看到小林,很惊喜,招呼他进来,还颤抖着说,谢谢你来看我。小林说,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小林看看周边,忍不住问,老伯,您家人呢?怎么没人来陪你啊?老人听完,默默掉下眼泪,断断续续地讲着,两个孩子都出国了,几年也不回来一次,去年老伴走后就成一个人了。小林好奇地问,那新鲜空气又是怎么回事?老人听完破涕为笑,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单身老人病死家中没人理,我就想到这法子,让你每天给我送空气,白云山是我和老伴相识的地方,每天可带来一些回忆,你每天还可以定时来看我。小林又问,你怎么不去老人院?老人摇摇头说,我不喜欢去老人院,家里多少有些温暖和回忆,去那里没有家的感觉。小林追问,那天我迟到取的空气,您怎么知道的?老人开心地笑起来了,你那天在外面给你女朋友打电话的声音那么大,我刚好打开窗户,就听到了。小林也忍不住笑了,我还以为真的那么神奇呢!小林从身后拿出一袋空气,说,我今早特意跑去装的,保证是5点钟的,免费赠送。老人接过袋子,脸上露出孩子般天真灿烂的笑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老人不限价格预定白云山的新鲜空气,为后文的情节作了铺垫。B.老板有钱就得赚,不问缘由一袋空气售卖500元,揭示了当下生活中人们金钱第一、忙于赚钱,因而缺少对身边人关怀的现象。C.小说最后“小林也忍不住笑了”,写出了小林的不好意思,也体现了小林对老人的理解,让小说的结尾有了一丝温情。D.小说从小处入手,将如今老年人生存的许多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令人唏嘘。5.“老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老人“露出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容”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勋初先生的魏晋风度 学术界的朋友都知道,周先生治学范围广阔,涉及先秦诸子、楚辞、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近现代学术史等,涉及辞书编纂和古籍整理,涉及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和古代诗歌史以及笔记小说史,在《韩非子》、《文选》学、《文心雕龙》学、唐诗学及文献学等领域,都卓然成家。实在要概括,也许用“传统文史之学”来指称周先生的治学范围比较合适一些。所谓“传统文史之学”,按周先生的理解,并不专指文学和历史两门学科,而是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门类,如哲学、宗教、思想等等,内容广泛,而且彼此不可分割。周先生倡导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对“文史不分”的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的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很多时候,我甚至不假思索地将周先生与魏晋风度联系起来。他在这一研究领域建树甚多,在他较早的那本论文集《文史探微》中,就有好几篇论文堪称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经典名篇,比如《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阮籍〈咏怀〉诗其二十新解》、《梁代文论三派述要》、《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等,皆独辟蹊径,思新论闳,启示学界良多。细思起来,这都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周先生身姿玉树临风,为人洒脱自然,文章简洁明快,清峻通脱,处处透着魏晋风度。1950年,周先生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在他早年所接触的老辈学者中,还颇有一些存魏晋风度之流风馀韵者,周先生深受濡染。在其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政治出身不好的他始终面临着危险,处境与魏晋文士颇为相似。与此同时,由于学有专长,做事认真负责,他又常作为使用对象,被分配承担重要的具体任务。他总是随遇而安,干一行爱一行,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写作。《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和《高适年谱》等书,都是在完全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日子里撰写的。新时期以后,学术环境大有改善,周先生焕发精神,开始快乐地工作着。学术任务和社会活动与日俱增,但周先生毫无怨言,而是随顺世缘,广有撰作,直到耄耋之年,犹然笔耕不辍。“以不变应万变”、“无为而无不为”,是周先生爱说的两句话。记得1980年代中期,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席卷中国大地,也冲击着本该宁静的大学校园,“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句俗语便是对当时脑体收入严重倒挂的社会现象的生动描述。刚开始读博士的我,心里也不免有烦躁。有一天,在南园橱窗里,见到研究生院正在展出“名家寄语”,有周先生题写的六个字:“以不变应万变”,当下真如醍醐灌顶,感觉周身顿时清凉了起来。后来,我又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周先生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更加深了理解:“如果你热爱专业,深信自己在这领域中可以作出应有的贡献,那就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应该抓住目前的青春时期,努力攀登,而不要左顾右盼。”如今,时过境迁,学界的浮躁早已花样翻新,但对天下有志向学的年青人来说,周先生的这句寄语仍是针对性很强的智慧箴言。2000年9月,《周勋初文集》七卷本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周先生将第七卷题为《无为集》,亦有深意存焉。“无为”二字,可以用他另一句话来解释:“顺其自然地登攀”,“若用传统文化中的哲理来说,这或许也可以说是道家的处世态度和儒家的进取精神相结合吧。”在我看来,“以不变应万变”和“无为而无不为”,两句正好可以凑成一对,互文见义,阐释了周先生魏晋风度的具体内涵。平日侍坐,听周先生闲谈学林掌故,娓娓道来,是一大乐事。众所周知,陈寅恪和陈垣是近代史学两大家,成就巨大,而学术风格各不相同,周先生曾把二陈分别比作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简短妙喻,意味玄远,大似魏晋人之清言。有一次周先生在外地出差,出租车司机见老先生银发纹丝不乱,身躯伟岸,腰板挺直,猜想他是一位将军。周先生笑笑,不置可否。我想,如果把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比作攻坚战,那么,称周先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是当之无愧的。今天,这位已经82岁的白发将军依然活跃在战场上,精神矍铄,像一棵挺拔的不老松。相关链接: ①周勋初的学术研究涵盖诸多领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评法批儒”运动中,有不少学者被迫参加了“法家著作”的注释评论工作,出版了不少书籍。但事过境迁,未见有多少书成为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周勋初参加了由南京大学承担的编写《韩非子》的新注的任务,他把那个儿戏式的政治任务变成了严肃的学术活动,不但趁机熟读了《韩非子》,而且对先秦诸子也广泛的涉猎了一番,并对《韩非子》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写出了《韩非子札记》一书。7.下列不属于周勋初“以不变应万变”或“无为而无不为”表现的一项是(3分)A.周勋初静心做自己的学术研究,在根本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时期深入研究,撰写了《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高适年谱》等书。B.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出版时,周勋初将第七卷题为《无为集》,“无为”二字用它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顺其自然的登攀”。C.周勋初闲谈学林掌故,娓娓道来,他曾把陈寅格和陈垣这两位近代史学大家分别比作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简短妙喻,意味玄远。D.周勋初文革时期参加编写《韩非子》新注的任务,不但熟读了《韩非子》,而且对先秦诸子广泛涉猎了,对《韩非子》中的某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最终写出了《韩非子札记》。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史不分”是中国的学术传统,周勋初先生遵循前人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的做法,在学术研究中自觉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各门类融合起来进行研究。B.周勋初倡导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对“文史不分”的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他本身做得非常出色。C.周勋初学术任务与社会活动与日俱增,但他毫无怨言,而是随顺世缘,广有撰作,作者在对周先生的赞美、崇敬中,含蓄的批判不体恤周先生的官僚作风。D.《文史探微》《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和《高适年谱》等书是在完全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文革时期撰写的,体现出周勋初先生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也是天道酬勤的生动诠释。E.周勋初先生在研究生院的南园橱窗里题写“以不变应万变”,意在寄语青年学生不要受学界的浮躁风气、社会上的拜金潮流的影响,惜时勤学,静心登攀。9.作者深情礼赞周勋初先生的魏晋风度,其“魏晋风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福进,历事后唐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节度。继筠幼时与群戏,必分行伍为战阵之象。晋初,补殿直。周祖讨三叛,表继筠从行。贼平,改供奉官。广顺初,福进镇真定,署衙内都校,尝领偏师出土门,与并人战,斩首数千级,以功领钦州刺史。契丹将高模翰率二千骑扰深、冀,以苇筏度胡卢河。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兵拒之,至武强,获老稚千余人,模翰遁去。俄随福进入朝,为内殿直都知。福进卒,起复,为濮州刺史,领兵戍静安军。契丹内侵,继筠逆击败之,改棣州刺史。世宗征瓦桥关,命继筠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数千众。恭帝即位,以为西北面行营都监。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以继筠充使。三年,命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昭义节度李继勋等征太原,以继筠为先锋部署。至涡河,与并人遇,击走之,夺汾河桥,败其众于城下,获马五百匹,擒其将张环、石赟以献。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翌日亭午,俟卿来奏捷也。”至期,帝御北台以俟。见一骑自北来,亟遣逆问之,乃继筠子承睿来献捷。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初,并人恃契丹为声援,及捷奏,太祖命以所获首级、铠甲示城下,并人丧气。继筠以功拜建武军节度、判棣州。三年,来朝,诏赐鞍马、戎杖,令戍边。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未几,卒,年五十一。帝亲临之,为之流涕,从容谓侍臣曰:“继筠捍边有功,朕不早授方镇者,虑其数奇耳。今才领节制,果至沦没,良可惜也。”赠侍中,赙绢五百匹,中使护丧,令以生平所佩剑及介胄同葬。继筠深沉有智略,前后备边二十年,与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善揣边情,边人畏伏,多画像祠之。(节选自《宋史·何继筠传》)10.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B.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C.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D.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度,就是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B.行伍,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行,二十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C.团练,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唐代宋代都设有团练使一职,如北宋苏轼曾任黄州团练使。D.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继筠被周祖上表推荐随行讨伐三叛。平定叛乱后,他就由原先增补的殿直,改任为供奉官。B.何继筠在衙内都校任上曾率领偏师出土门,与并军作战,斩首数千级。因为有功,后来担任钦州刺史。C.开宝二年,正驻兵阳曲的何继筠,被太祖急速召到了太祖所在地,并授以计谋策略,以抵御契丹。契丹大败后,何继筠因为立功被升为建武军节度使。D.建隆三年,何继筠来朝,皇帝下召赏赐鞍马、戎杖,命令戍守边疆。死后,皇帝亲自前去吊唁,为他流泪,并表达对他功劳的肯定和逝世的惋惜之情。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2)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便因台臣王蔺的弹劾,免掉了他的职务,迫使他不得不回到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14.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两句,上句写景,下句言情,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基调。B.“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本词所说的应是春社分肉。C.饮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辛弃疾也喜爱饮酒,以致连睡觉的床头都摆上了刚刚酿成的酒。D.“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了词人对儿童的保护、欣赏的态度。E.这首词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不雕琢,明白如家常语。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第II卷(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②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③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④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⑤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公安干警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⑥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物种和种群的消失及栖息地丧失与过度开采、生物入侵等多重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人口过量增长和过度消费导致的,人类应对此加以控制。B.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饮料。C.我们要教育引导企业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维护企业的崇高社会声誉和良好社会形象。D.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位87岁的老人依旧笔耕不辍,作为首席《儒藏》项目的专家,他把这个浩大的典籍编辑计划延续到2025年。19.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 ① 最高的实现,② 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③,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 ④ 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⑤ 是这样,⑥ 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以至于 即 / 是 即使 倘若 B./ 因为 然而 却是 即使 要是 C.尤其 / 可是 只是 正因 就算 D.乃至 因此 但是 却是 即使 只要 20.请根据下面画线句子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连贯准确。(6分)那些诗句链接着山川名胜,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写了大名湖,昭示我们灵动的水成就沉稳的山;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每享受一种便利必然带来风险的增加。目前已有微信、淘宝等十款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了隐私条款的文本修改,这样就能有效管控网络风险;同时进一步增强用户控制权,将强迫用户同意等现象转变成让用户拥有注销权、更改权等,这样就能保护用户免受伤害。①每享受一种便利不一定带来风险的增加。② ▲。③ ▲。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前段时间,一则小女孩上大学的新闻在社会上引发了热议。张易文今年10岁,从未接受学校教育,4岁起在父亲张亚东开办的私塾里读书。2016年,9岁首次参加高考,总分172分;复读一年后,2017年以352分的成绩,被商丘工学院专科录取,按照父亲的规划,孩子要争取20岁博士毕业。“神童”美誉与“炒作”质疑相伴。张亚东则称,自己的教育观是“早快好省”,通过“跳级”节省下时间,能够为女儿的未来赢得更多机会。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遂宁市高中2019级第三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3分)D.(A文中是“瓷业”生产,并不是单指“青花瓷”;B“直接”有误。文本中促使青花瓷占据主流的原因有三点:晚明社会变迁急剧发展;人们的主流审美取向发生变化;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大量生产和流行。并没有指出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即使分辨直接或间接的原因,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主流审美取向的改变应属于间接原因。C文本中是17世纪初。)
2.(3分)A(“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更新的关系”错误。)
3.(3分)B(“明代市场经济和制瓷技术远超世界”有误。于文中无据,而且“青花瓷远销海外,促进中西文化交融”也得不出“明代市场经济和制瓷技术远超世界”的结论。)
4.(3分)B不问缘由是因为公司有规定,“金钱第一、忙于赚钱,因而缺少对身边人关怀”强加因果。
5.(5分)①年迈体弱:预约电话时有气无力的声音;开门时住着拐杖。②孤居有钱:妻子几年前去世、孩子不在身边,不限价格预定服务,住在高档小区。③口硬心软:发脾气教训小林,吓唬小林让老板开除他,最后于心不忍。④孤独寂寞:害怕孤身病死在家没人理,预订服务是为了有人看他。⑤渴望温暖、关怀:留恋家里的温暖和回忆。(形象特点1分,分析0.5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6.(6分)①效果上:娓娓道来,水到渠成。这样温馨的结尾,符合大多数人美好的心理期望,留下回味的空间。②凸显人物:老人因为小林的关怀笑得这么灿烂,凸显老人的孤独寂寞、渴望关怀。③升华主旨:以笑显心酸,揭示现今老年人生存的问题,呼吁我们关爱老人。
7.(3分)C(这是表现周勋初有魏晋风度,喜清言的特点。)
8.(5分)BE(A“遵循前人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的做法”应是他倡导,率先提议,首倡。C“含蓄的批判不体恤周先生的官僚作风”无中生有。D《文史探微》是他的早期论文集,不是文革时期写的。)
9.(4分)①他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领域里建树甚多。写了很多经典论文,这些论文思新论閎,简洁明快,清俊通脱。②他的学术研究涵盖诸多领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他的研究挥洒自如。③他身姿玉树临风,为人洒脱自然。④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冲击宁静的大学校园时,他“以不变应万变”告诫青年学生,远离浮躁,静心攀登。⑤他主张“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的登攀”,很好地结合了道家的处世态度和儒家的进取精神。⑥闲谈学林掌故,分别以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来比陈寅格和陈垣两位近代史学大家,简短妙喻,意味玄远,大似魏晋人之清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10.(3分)C 11.(3分)B(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12.(3分)D(不是“建隆三年”,是“开宝三年”。)
13.(1)活捉了二个刺史,俘虏了一百多人,斩首了一千余级,缴获了七百多匹马和很多的兵器铠甲。(关键词“生”“禽”“获”“器甲”,一词1分,句意1分)
(2)四年秋,来朝,背上生了毒疮。皇上亲自到他的住宅看望,还赏赐了很多。(关键词“发”“车驾”“幸”“锡赍”一词1分,句意1分)14.BC(B本词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西风”点明时间是在秋天。C床,酿酒的糟床。)15.闲居带湖的满足,表现了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的愉悦之情;闲适之情,丰收的喜悦之情;对儿童的喜爱。(感情1分,分析1分。答对1点得2分)
16.(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7.C(①【错误】“筚路蓝缕 ”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误解词义。②【正确】伐功矜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③【错误】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④【正确】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⑤【错误】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当⑥【正确】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18.C(A.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B.搭配不当。“种子”不能“传授”D.语序不当。“首席”应放在“专家”前。)
19.D(①处有进一层的关系 ②处前后句是因果关系 ⑥注意后面的句子中有个“仍”。)20.答案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泰山,让我们明白登高才能望远;“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吟唱了黄河,告诉我们要珍惜当前。(每句3分,正确引用诗句并点出山川名胜2分,表达对心灵的影响1分)
21.②隐私条款文本的修改不一定能有效管控网络风险。③增强用户控制权不一定能保护用户免受伤害。
【参考译文】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亲何福进,历官后唐到后周,多次升官至忠武、成德、天平三节度使。何继筠幼时与儿童们游戏,必定把儿童们分成两军作战列阵的样子。晋初年,被增补为殿直。周祖讨伐三叛,上表推荐何继筠随行。叛贼平定后,何继筠改任供奉官。
广顺初年,何福进镇守真定,安排何继筠做了衙内都校,曾经率领偏师出土门,与并军作战,斩首数千级,因为有功担任了钦州刺史。契丹将领高模翰率领二千骑兵侵扰深州、冀州,用芦苇做成筏渡过胡卢河。何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领军队抵御他们,到了武强,俘获契丹老幼一千多人,高模翰逃走。不久,随何福进入朝,担任了内殿直都知。何福进死了,何继筠服丧未满便被起用,担任了濮洲刺史,领兵戍守静安军。契丹入侵内地,何继筠迎击并打败了他们,后改任棣州刺史。世宗征伐瓦桥关,命令何继筠统领军队从百井路出击,打败并军数千人。恭帝即位,任命他为西北面行营都监。
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州,命何继筠担任团练使。三年,任命何继筠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官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令昭义节度使李继勋等征伐太原,任命何继筠为先锋部署。到了涡河,与并军相遇,打跑了他们,夺取了汾河桥,在城下打败他们的军队,缴获马五百匹,捉住他们的将领张环、石贷来进献。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增援。何继筠当时驻兵阳曲县,急召他到太祖所在地,授以计谋策略,命令率领精锐骑兵几千人赶赴石岭关抵御契丹,对他说:“明天正午,等你来送捷报。”到了期限,太祖到北台等侯。见一个骑马的人从北边奔来,急忙派人迎上去询问,原来是何继筠的儿子何承睿来献捷报。活捉刺史二人,俘虏一百多人,斩首一千余级,缴获马七百多匹和很多的兵器铠甲。起初,并军依靠契丹作为自己的声援,捷报上奏后,太祖命令用所获得的首级、铠甲在城下示众,并军(于是)丧失士气。何继筠因为立功升为建武军节度使、判棣州。开宝三年,何继筠来朝,皇帝下诏赏赐鞍马、戎杖,命令戍守边疆。四年秋,来朝,背上生了毒疮。皇帝亲自到他的住宅看望,还赏赐了很多。不久,何继筠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皇帝亲自吊唁,为他流泪,并从容地对侍臣说:“何继筠捍卫边疆有功,我不早授以藩镇之职的原因,就是担心他会遭遇一些奇特不幸的事情啊。如今刚刚担任节度使,果然就遭遇死亡,实在可惜啊。”于是赠官侍中,助丧绢五百匹,由中使(宦官)护丧,命令把他生平所佩带的剑以及铠甲、帽盔一同埋葬。
何继筠深沉有智谋,前后守边二十年,与士兵同甘共苦,得到他们以死效力。他善于揣度边境的情势,边境人民很是敬畏佩服,很多人还画下他的像来供奉他。
第四篇:山东济宁任城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统考历史试卷
高中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共2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图一
图二
A.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墨家、法家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B.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3.《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
A.儒家的忠孝思想 C.墨家的“兼爱”“非攻”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④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B.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D.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守仁
7.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格物致知
即是理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虫篆刻,亦何益哉!”在此,顾炎武明确提出了
A.治学的目的是要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B.为学著述的重要意义在于事必躬亲之 C.“亡国”与“亡天下”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D.人格不立,便讲一切学问都成废话
9.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10.明清时期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的根源在于 A.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专制制度的迫害 D.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8.《亭林文集》指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
B.心外无物,心1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1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指南针与印刷术
C.火药与指南针
B.造纸术与火药 D.印刷术与造纸术
13.法国作家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 2
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可得出雨果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 B.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认为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14.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A
B
C
D 15.“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16.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17.“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这说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C.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D.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1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C.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9.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2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 C.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21.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22.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23.1998年,政论家马立诚、凌志军在其合著的《交锋》结束语中总结到: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思想束缚,下列各项中的会议分别正确对应冲破这三个崇拜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2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25.“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 4
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共50分)
26.(20分)201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
孔
林
孔
庙
孔
府
康熙帝手书的“万世
师表”牌匾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官便殿奏札》
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4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8分)
(3)据材料四、五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4)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27.(14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在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也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波在《同光时期郑观应民本思想初探》中,认为郑观应不仅自觉地运用儒家民本思想去解读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学说,而且有意地借用民本思想的话语来为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民主政制在中国的推行,保驾护航,指出议院、立宪、君民一体,是西方各国富强之本,主张在中国设议院、行立宪、伸民权、实行君民共主。
材料二 康有为对欧美各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应“于宪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且“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不乱耳。”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郑观应的思想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6分)
(3)请用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媾通”?(4分)
28.(16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什么重要主张?(1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高中模块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BDCAA 6—10 DCACC 11—15 DBDAA 16—20 DBCDD 21—25 BCBDA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4分,28题16分,共50分)26.(20分)(1)历史信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倍受后代推崇;儒家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全球华人祭孔,传承民族文化;“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8分)
(3)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6分)
(4)学生可选择儒家思想的精华举例说明,如“仁”“德”“和”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7.(14分)
(1)郑观应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2分)但他用民本思想解释民主制度,混淆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区别。(2分)
(2)主张:在渐进中建立君主立宪制度(2分,未体现出渐进性得1分)。
因素:中国长期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中国当时的社会阻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功实践;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和政治学说传入中国。(4分,任答两点即可)
(3)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深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
28.(16分)
(1)①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1分)②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③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4分)(2)①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分)②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1分)③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2分)(3)①改革开放。(1分)②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分)
第五篇:四川省资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资阳市2015—2016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政
治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6页,共10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向外界表达获奖感言
②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建成通车
③2015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
④2015年9月19日,电视剧《琅琊榜》登陆北京、东方两大卫视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文化与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也无声地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之中,孕育出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随着文化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学者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这说明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重要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抓住文化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4.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前半生自发倾向于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加上自己的勤奋钻研,在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广有建树。后四十年却沉迷于宗教和神的世界,用许多“科学现象”
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性质的世界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2015年“壮族三月三”放假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总结去年欢度“壮族三月三”节日的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引导区内各族人民开展好今年节日的相关活动。积极组织区内各族人民欢度“壮族三月三”,是因为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B.庆祝民族节日是为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6.2015年4月至7月,“中法文化之春”在30多个城市组织了400场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旨在通过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等表现形式全面推进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假如请你为该活动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B.和睦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C.消除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7.如今,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人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①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大众传媒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智慧城市是指在目前钢筋水泥城市的基础上,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字的、网络的、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形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二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繁文缛节、锱铢必较、歃血为盟……这些字,你会念、会写吗?提笔忘字,已成为国人的通病。近两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经播出,便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个活动旨在
①不断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②说明传统文化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
③向全社会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④说明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台海关系再次引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马英九先生在讲话中倡议: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传统思想对于今天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③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④团结统一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本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海峡两岸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如两岸各族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相互交流、借鉴、渐趋融合③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个性,又有各民族的共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5月23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据此回答第12~13题。
12.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因为教育
①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就要
①把教育作为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
②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③发挥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性作用
④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4.在我国,孝文化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说明 A.继承传统文化应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B.孝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15.2015年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5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活动的隆重举行有利于
①增强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政府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④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自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后,总书记先后八次在演讲、会议或调研考察中强调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因为它
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是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当前我国在文艺创作和传播方面,有的作品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作品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作品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据此回答第17~18题。
17.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传媒的商业性
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8.面对上述文化现象,文化从业人员应该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②加强对文艺创作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引导
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我们只有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保持独立,否则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有被西方侵蚀的危险。这说明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有利于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我国主导世界文化的发展
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D.维护我国文化发展的安全
20.针对右边漫画中涉及到的文化现象,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C.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D.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2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向“户户通”升级,这有利于
①保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③促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之所以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因为
①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②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④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有才有德,提拔重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有德无才,培养再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是新世纪人才观的一个突出表现。下列观点与此相一致的有
①“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
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②“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陈毅)
③“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④“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4.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良好道德风尚显得尤为重要。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
②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能直接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国人的精神史诗——感动中国、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一次次震撼我们的心灵:这些模范人物不仅带给我们感动,更传递给我们友爱、互助、善良、和谐等浓浓正能量。当今之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正能量:恪尽职守的好司机吴斌,舍身救学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女童的“托举哥”周冲„„种种感动人物,为我们树立了道德标杆和价值方向。提升个人素质、建筑精神高地,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学习我们身边的好人一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的理由。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中医药,妙手济苍生”。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和思维的更新,再加上中药疗效较慢、服用不便、口味苦怪等,部分人不愿意使用,中医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已走入了“瓶颈”。为此,S省决定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支持和促进本省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为了做到“开门立法”和“民主立法”,S省人大常委会在其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网友甲:“我省医药事业的发展应该全面回归到传统中医药上来。”
网友乙:“我省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应该从中医临床工作中广泛收集验方。”
网友丙:“我省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应该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网友丁:“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该抵制西医。”
网友戊:“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作为推进我省中医药工作新发展的出发点。” 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上述网友的观点。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饶,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 5
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如何体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4分)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民族精神?(8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国家的“成长性”注定了中国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中国人、中国元素、中国制造、中国符号、中国风等等,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全球媒介信息中,共同建构了“中国形象”,为人们提供了对于中国历史、现状、自然、人文、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综合印象”。可中国也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阵痛、蜕变、剥离时的污秽,将不可避免地呈现给全世界。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不仅要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更要展示文化成就。而每个行为主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不同层级的行为主体都是适用的。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做些什么?
资阳市2015—2016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CBBDC 16—20:DCADB
6—10: DBCAC 21—24:DBCB
11—15:BDCCB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2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3分)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习惯,促进社会和谐;(3分)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④社会正能量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26.(14分)①网友甲主张全面继承传统中医药,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看到传统中医药中的糟粕和不足,应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2分)②网友乙的观点是正确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应该广泛收集临床验方;(3分)③网友丙的观点是正确的,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推陈出新。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要做到中医药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④网友丁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要善于吸收西医的长处,做到中西医结合;(3分)⑤网友戊的观点是正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
27.(12分)(1)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1分)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1分)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团结 7
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1分)④百折不饶、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1分)(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播者。(2分)
28.(14分)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担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使命,对国家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充满自信;(3分)②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国家形象的宣传者;(3分)③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国家形象维护者;(3分)④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做文明中国人,维护好国家形象;(3分)⑤公民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的塑造和维护国家形象。(2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