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2017学年第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分析(模版)
2016年-2017学年第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白官屯镇中学 郭立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白官屯镇中学郭立辉,很荣幸能够在此发言,今天我主要是本着虚心向在座各位老师学习的心态,来分析一下这次期末历史试卷我校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一、试卷整体评价
(一)本次期末试卷,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读图知史题、阅读材料题。试卷以冀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为依据,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提升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引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不断实践,是一份既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又突出历史学科特点的试卷。考试形式为闭卷,时间60分钟,共60分。试题知识覆盖面宽,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分值分配上,选择题1-9题,(占9分),第三大题阅读材料1(1)(占6分),阅读材料2(1)前两问(占2分)为期中考试前的内容,共占17分;选择题10-20题,(占11分),第二题读图知史(占9分)考查的是15课、17课内容,第三大题阅读材料1(2)、(3)问(占6分)考查的是15课内容,阅读材料2(1)第三小问、(2)、(3)问(占7分)考查的是14课内容,阅读材料3(1)、(2)(占8分)考查的是18课内容,(3)问(占2分)考查的是 19课、20课的内容,期中考试后内容共占43分。试卷难易程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
期学习的效果。
(二)试题特点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许多道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对学生准确记忆的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对基本知识有深刻的记忆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准确答出。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对我校学生卷面答题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2)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我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特别是4、7、18、19错误率高,均超过了60%,就连第一题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战争是鸦片战争,还有8%的同学答错。(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的也不到位,只有36.7%的同学得了满分,大部分学生对图片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第三大题1第二问,材料二中孙中山宣言中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是什么?很多同学不理解,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另外把革命运动写成辛亥革命,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得分率仅为30%。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考试,我校历史老师认真分析思考,总结了我们在教学
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牢固。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过的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性的复习指导,而且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2、学生没有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学习,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因为我校是政史两科一个老师教,所以有时上课老师转课堂的时候,学生不知道这节课到底是在上哪科,胡乱翻开一本书比划上,有时就算是蒙对了在上哪科,也不知道你在讲哪一课,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缺乏好的方法和技巧,导致课上有时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放低了对一部分学困生和问题生的要求标准。
3、教师对于教材和课标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没能很好地把握。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我校所有历史老师经过研讨后,认为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打好教材基础,夯实双基。打好教材基础,扎牢基础 知识,是考试取胜的关键环节。毋庸置疑,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作为载体,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全面理解和强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丝毫不能放松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2、要提高成绩,基础知识与解题方法、应用能力提高皆 不可偏废,而且关键在于落实。针对材料分析题失分较严重的现象,平时教师就要有意识进行探究与实践题的训练,老师应首先树立此意识,其次精心研究落实方法,勤于钻研,善于总结一些科学规律,提高落实效率,提高教学的自信实力和自信心,用自信心感染学生。
3、要积极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积极性的方法。没有积极性,再好的方法,总结再多的规律也无济于事。但自从历史学科开卷考试以来,的确存在一些学生不重视本学科的平时学习积累的现象,认为考试时翻书就可以,还有一部分学生经过上一届的耳濡目染,知道七年级历史中考时不做要求,因此自从升入中学以来就把历史学科等同于所谓的副科对待,导致到八年级的时候,学生不能及时地调整好心态,作为历史老师我们应正视这一问题,迎接挑战,切实做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工作。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学习标兵”,以此为榜样,带动学生学习态度的扭转,避免少数学生的消极情绪感染全体学生。
4、在课余期间加强学习教材与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另外也希望这学期能够多多参加区里组织的听课教研活动,主要目的是多向优秀教师学习。
5、平时多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苗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情感、知识需求。积极转化学困生和问题
生,对部分学困生注意因材施教,基础实在不好的学生就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和检查基础的落实学习。
以上是我们通过这次试卷分析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理解和看法,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二篇: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试卷分析
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中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王口镇中学 张学敏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份试卷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第二部拆料分析题,共4小题35分;第三部分是活动探究题,共1题15分;及格率61.4%,优秀率4.5%,平均分59.4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选择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如对长城、九章算术、华佗、祖冲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考试学生分数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最终导致整体分数的下降。现在就对在考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
1、选择题部分:最高的满分,最低的只有14分,这现象说明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差悬殊,而且选择题所考的基本上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这说明学生对课本知识重视不够,得分率偏低。
2、组合列举题部分:学生能基本上取得这部分的分数,个别出错的学生,主要出错在记忆的不够清晰或者做题时过于粗心,导致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等现象。
3探究题部分:材料题第26题的材料主要摘自课本小字资料。学生在平时看书的过程中重视不够,导致对材料出自哪里,讲述什么事情不够了解,使得总体得分不高。材料题第30题,这题是学生得分比较高的一题,这题在平时练习中多次出现过,所以学生对这题有比较深的了解,所以得分较高,但也出现个别同学记忆混乱现象。
4、材料分析题部分:第28题,这道题的难度比较小,但由于试题联系现实的部分较多,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失误,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答题,从而影响了学生得分。第29题,这是考试中出现的开放性题型,能充分依据热点,对学生进行考核与教育,即符合今后的方向,又能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这也给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四、应对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不是老话套话,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我现在才深刻领会到其重要意义。我校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当差,有的孩子的智力还在混沌状态,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孩子普遍基础知识差,还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能力。不谈生源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只能放平心态,降低教学难度,重视基础知识的过手。
2、知识与能力并重。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只要强调基础知识就是守旧,就是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课堂过于求新,过于追求学生的所谓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显得花哨热闹,而学生的收获甚少。其实,教学的内涵依然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能割裂的统一体,能力的获得总是伴随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必然带来能力的飞跃。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其他的培养目标只能是空谈。
3、关注现实热点,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近年来,各种考试总也免不了用现实问题切入,考察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关注现实,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注国家统一与发展,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思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4、扩大学生阅读面,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5、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
第三篇: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2007-2008学第一学期七年级
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桑镇二中
彭保卫 2008年元月23日
2007-2008学第一学期七年级
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现实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试卷。
一、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6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6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3、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共计20分;第三题为简答题,共计20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二、七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的生源来自各个乡镇,他们都生活在农村,家庭教育不够完善,造就他们上课好动、爱讲话,影响整体班级纪律,教师上课吃力,效果不好,学生不爱读。
2、家长对历史科也不够重视,询问的往往是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从不过问孩子史地生成绩,这样使孩子认为这些都是“副科”,再加上今年中考是开卷考试,学生认为找书就行了,不爱去背。
3、社会风气不好,网吧管理不严,家上学生自主能力差,在网络上耗费大量的精力,语数英会勉强听听,素质科就想睡觉了。
4、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能力差,分析材料无从下手,答非所问。
今后努力方向:对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和大体方法和要点。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试卷分析
唐县长古城乡白沙中学 刘玉妙
一、试题结构及特点:
此次考试为开卷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8页,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填空)和主观题(材料分析)构成,其中客观题占60分,侧重对基本知识的考察,主观题占40分。试题侧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的考察,从难度上看,有的选择题可以直接把书翻到某一页就能够找到答案,更多的选择题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分析题干,与选项。有的选择题,四个选项,可能涉及到三,四个知识点,翻书的话要翻好几页书,甚至翻好几课。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不熟悉,每一个选项都去翻书,就很难得到分。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看来比较简单,但它却注重了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以及知识熟练程度的考查。实际上这一个题的得分并不高,我想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本试题主要特点在于
1、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2、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此套题特别注重问题的情境设置,很多选择题都是以睿智的语言温暖的语调引领学生走进问题情境,既缓解了考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顺利答题,又道出了该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二、试卷情况:
此次考试优秀率为20%,及格率为48%,结果让人较为担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牢靠,这与我们的学生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教学的负担仍然较重。虽然七年级是开卷考试,但在教学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去记忆书本上重要知识点的习惯。这对于今后的历史学习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三、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如“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或倒退”一题学生有不少是将三国形成的过程作为答案。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主要考察第一、二单元的内容,所以,试卷题型总体比较灵活性,下面,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4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2、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共计60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21、(2、3、4)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时,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稍微差些。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现象,为指导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今后要注意的有:
1.进一步抓好双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3.教师要强化自身素质。在全面掌握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相关学科知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其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我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