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北教师招聘备考:幼儿游戏的指导与介入

时间:2019-05-14 11:5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河北教师招聘备考:幼儿游戏的指导与介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河北教师招聘备考:幼儿游戏的指导与介入》。

第一篇:2018河北教师招聘备考:幼儿游戏的指导与介入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它的价值在于能够促进幼儿身体、智力、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家庭、社区、幼儿园都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主的去探索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那么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就是游戏,利用游戏的基本特征,在幼儿游戏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介入。

教师可以从游戏开始前、游戏进行中、游戏结束后三个方面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介入,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游戏开始前

1.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游戏的源泉,所以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多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更多地认识社会角色等。

2.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空间、心理环境。其中游戏场地大小要适宜、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也要和谐。

(二)游戏进行中 1.以观察为依据。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观察去发现幼儿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适当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与介入,可以观察幼儿游戏的主题、环境、内容、材料,幼儿的需求和行为。

2.适当指导与介入。

(1)确定指导与介入的时机。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对游戏失去兴趣准备放弃时以及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教师适当的介入,帮助幼儿发展其游戏。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教师可以以自身、材料或者儿童伙伴为媒介。在指导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言语或者动作手势、眼神等以教师的身份干预儿童游戏。在材料方面,教师多提供有转换性的、自然性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探索游戏的兴趣,并且保持愉快的心情。

3.注意事项

(1)把握好指导与介入的对象范围。做到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结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分层次指导。

(2)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体验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并且在与幼儿进行互动提问时,教师避免提现实性的问题去打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及时退出。幼儿所预期的游戏行为发生时,教师应该从游戏中退出,让幼儿重新自己控制游戏,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三)游戏结束后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多多鼓励,使幼儿保持对游戏的高度热爱。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做出反思,反思自己的游戏指导行为是否合适,幼儿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游戏行为。

在往年教师资格、招聘的考试中,通常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去考察这部分内容。例如客观题中考查教师观察的内容包括哪些;教师以什么样的角色去指导等,在做题时,首先要对知识点有明确的把握,然后利用题干中的关键词去调动知识。材料分析题中去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去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做这类题首先根据问题去找准理论,然后分析材料并找到对应的理论,最后可评价教师的做法也可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下题:

【材料】李老师发现大班“理发店”的顾客很少,“顾客”对理发店不感兴趣。于是李老师带幼儿到理发店参观,看理发店的设施,鼓励幼儿向理发师咨询问题,记录幼儿的问题还拍下照片,幼儿在理发店看到顾客躺着洗头,梳理发型。回到幼儿园,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开好理发店”,并把照片给孩子回顾,有的幼儿反应没有躺椅,有的反应没有梳发型,李老师则启发幼儿自己用积木做躺椅,自己画发型,之后,“理发店”生意又红火起来。

请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答案要点】1.教师指导与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或作用。

2.理论+材料(采用外部干预的介入方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交流讨论为媒介)3.评价教师做法或提出其他指导策略。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只有合理的掌握好自己的角色对幼儿进行指导,才能凸显出幼儿的主体性,帮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

第二篇: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探讨

摘 要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很有趣的活动,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幼儿园里游戏是最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幼儿很快就可以进入到游戏过程之中。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水平等多方面有限,就会在游戏中遇到不同的问题而难以解决,使游戏进行不下去,这时教师适宜的介入 既延续了幼儿的游戏,又发挥了游戏的教育功能。

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在 T 市选取了一所幼儿园,分别对 3个年龄班的 6 个班级幼儿和 12 名带班教师进行了为期 40 天的观察。在论文中,作者首先从教师介入的重要性入手,解释说明教师在此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在介入必要性的支持下,确定教师介入的适宜时机。从游戏的各个方面、环节确定介入时机;最后,在确定了介入时机后,提出相应的方式去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从而把游戏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教师;幼儿游戏;介入时机 Abstract Game is the nature of young children, for young children, the game is a very interesting activity, young children have a great attraction.Therefore, in kindergarten games is the easiest to be accepted by young children, young children can quickly enter the process of the game.Due to the younger age,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other limited, it will encounter different problems in the game and difficult to solve, so that the game can not go on, when the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for teachers both the continuation of children“s game, and play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game.This paper adopts the literature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selects a kindergarten in T city, and carries on a 40-day observation to 6 classes of 3 aged children and 12 toolpusher

teachers respectively.In the theory, the author begins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 intervention, explaining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eachers in this problem, and secondly,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necessity of intervening, the appropriate timing of the teacher”s intervention is determined.From all aspects of the game, the link to determine the timing of intervention;Finally, after deciding the timing of interventio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way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eachers, thus playing the game“s education function to the ACME.Key words: teachers;children”s Games;time 一、前言(一)选题缘由 在幼儿园里,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能完全适应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因此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里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达到的教育的目的。在 2016 年 3 月 1 日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和“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这些教育准则的提出,体现了对幼儿游戏权利的保障。

基于对教育目的和幼儿的自身因素的认识,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被迫中断游戏,这时候教师适宜的介入就会使幼儿的游戏继续下来,既提高了幼儿的游戏质量,同时也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向更高一级去发展,最大程度发挥幼儿游戏的作用。只是教师掌握了介入的有效时机,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才能更近一步。而教师在介入时的重中之重就是能在同一游戏的不同环节、不同游戏的情境下抓住时机,准确介入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第一,观察幼儿园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真实状况,更好的了解教师在介入时对准确时机选择,从而认识和了解当今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是否考虑对时机问题的把握。第二,对一些相关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总结出教师会在游戏的那一个环节和情景下选择介入,分析介入方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提高幼儿的多方能力和游戏水平。同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的平台。

2、研究意义 本论文中,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可以从教师和幼儿两个角度出发,观察和总结在这个问题中他们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才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的介入能力和幼儿的游戏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教师可以 在不同情景的介入下总结幼儿的回应和需求,总结经验,不断的改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

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通过长时间对观察对象的观察,找出教师在介入时存在的根本问题,加以解决,就可以更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丰富教师在介入时机这方面的经验和理论,使他人在以后选择正确的介入时机方面有更好的参考意见,同时还可以为一些教师和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这样不仅有利于师幼之间的互动,还有利于提高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确定研究基础及内容,通过查阅馆藏图书、期刊论文以及网络上的一些文章,界定相关概念,收集、整理有关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策略等方面的相关资料。通过整理分析材料,进行课题研究前的可行性讨论与理性分析,为撰写论文提供论据支持。

2、观察法:观察记录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案例,总结出在不同的游戏中教师是如何抓住正确时机的,以及教师采取什么方式去帮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的。

3、访谈法:对教师自身介入行为的动机追问,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更多的获取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所考虑的一系列问题

(四)概念界定 1、介入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介入是指“插入事件之中进行干预”。从该定义中看出,在介入这一行为中,动作的发起者是主动的。郭秀泉认为,只有教师主动发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介入行为。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幼儿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进而向教师求助,教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和面对幼儿的求助等教师给予的反映不能称之为介入,但是教师在回应了幼儿求助的那一系列的问题基础上,教师继续对幼儿的游戏加以其他方面的指导,就称之为介入,也叫做介入行为。在本论文中,作者认为介入是指教师对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进行了合理化的指导,并对幼儿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介入时机 “时机”是指客观存在的主观判断。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之前,首先要从“如果我介入了,幼儿会怎么样?”和“如果不介入,幼儿又会怎么样?”这两个角度出发思考,在什么时候介入幼儿的游戏是合适的,因此在本研究中,介入时机就是指教师在细致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游戏发展的情况,仔细分析出一个可以介入幼儿游戏的合理时间,从而给予幼儿适时、适当、适度的参与和指导,帮助幼儿发展并延续游戏。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必要性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思考,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环境下,教育对象就是幼儿,他们两者间是发生相互作用的,那教师介入其游戏就是合理的,符合教师职责范围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受自身发展的限制,是需要教师在游戏中给予其合理指导的,游戏这一活动,幼儿是单独完成不了的。他们缺乏相应的条件和能力。从游戏的发展来看,不确定因素过多,是需要教师抓住正确时机,在合适的时候介入。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之前,教师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介入了,幼儿会怎么

样?”“如果我不介入,幼儿又会怎么样?” 教师在介入中,要尽量保证积极的介入行为要大于消极的介入行为。

(一)教师在游戏中的重要作用 1、游戏前:准备者 游戏是否能顺利的进行完,这与游戏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喜好和熟悉该阶段教育目标的情况下下,选择恰当的游戏主题,准备相应的游戏材料,创设相应的游戏环境,保证幼儿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效开展游戏。

2、游戏中:观察、指导者 教师在游戏中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细致观察幼儿的行为,仔细聆听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准确把握每个幼儿的表现,如同伴之间的关系,游戏材料的正确使用,幼儿的态度等问题,尽量满足幼儿在游戏中合理的需求。

3、游戏后:评价者 在游戏结束后,及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对的行为,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在下次游戏时继续保持;有问题的行为,杜绝在下次的游戏中再出现这种行为。在不断的积累经验中,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

在这三个阶段教师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教师对于介入幼儿游戏更是必要的。教师就要做到:认真观察,判断需要、适度指导。

(二)幼儿自身的需求 在幼儿园阶段,每天和幼儿朝夕相处、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老师,可以说在这个时间段里,幼儿和教师的相处时间甚至多过于父母。在生活和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教师的经验都非常丰富,幼儿认为教师就像超人一样是万能的,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教师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综合多种因素,幼儿是非常听老师的话的,也是最依赖教师的。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阻断游戏的进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不了,就需要教师介入帮助幼儿解决难题,使游戏顺利下去例如:在幼儿进行娃娃家游戏时,角色分配问题是幼儿最爱发生争议的一个环节,有些角色幼儿不喜欢的或是角色和他性别不符,幼儿本身就不想要在继续游戏了。这个问题能否合理解决,是与游戏是否如期进行有直接的关系的。

教师既要考虑游戏的实际需要,又要兼顾考虑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感受,在平衡这两者关系中,介入幼儿游戏,加以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为幼儿扫清游戏中的障碍,使幼儿可以更好的完成游戏;再比如:幼儿在游戏中总是觉得自己的游戏材料不够用,喜欢把其他小朋友的材料据为己有,谁都不愿意让出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材料,基于这种思想的认识,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矛盾,谁都不让谁最终导致游戏中断进行不下去,这时候教师如果不及时出现阻止,幼儿之间就有可能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情,教师介入指导幼儿游戏,可以避免一些安全问题的滋生。

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不管是处在哪个年龄班的幼儿,在遇到问题都会找老师去解决,只是教师提供的帮助成分多少不同而已。受幼儿社会经验少,处理问题能力弱的主观因素影响,教师的介入是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须的。

(三)受游戏环境的影响 游戏的过程是动态多变的,一方面,教师不能保证游戏的每个环节都在把握之中,所以在游戏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影响游戏的开展。另一方面,幼儿游戏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幼儿在游戏中玩的不亦乐乎时,有时会把游戏现象中的与现实生活混淆,以假乱真。受这两方面的影响,游戏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游戏内容不健康、在游戏中出现安全问题以及影响其他幼儿的开展等等。在与被观察教师的交流中得知,在开展的游戏中会有绝大一部分游戏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有衍生出其他的游戏活动。这些不确定事件的出现,就会影响幼儿的游戏难以继续下去,这

时就需要教师介入到幼儿游戏中,阻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引导幼儿积极地进行游戏活动。受这些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是有必要介入幼儿游戏的。

三、介入时机的确定 维果斯基说过“为了使孩子掌握游戏的方法,成年人的干预是必要的,必须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上教儿童学习怎样做游戏。”因此在幼儿园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游戏被迫中断,这是教师适时的介入幼儿游戏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游戏水平,而且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

(一)幼儿游戏被阻断时 1、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由于幼儿自身的原因,在他们游戏的时候,一旦出现的问题是他们所解决不了的,幼儿一般就会选择放弃或使游戏停滞不前。这样游戏就没有办法正常进行。

大班的“美食房”游戏又开始了,但是生意却不好,员工们都垂头丧气的坐在那里,这时候教师以顾客身份进来要了一份饭,吃完饭给他们说:“你们这儿的饭太好吃了,我会介绍朋友过来的。”“美食房”的生意越来越好,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忙不过来,这时候教师以“经理”的身份出现,让他们再招聘几个服务员,这样就不忙了,“美食房”的生意越来越好。

教师在幼儿的“美食房”生意惨淡的时候,以顾客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以介绍朋友来增加“美食房”的客源,使其惨淡的生意变好了。这时教师又以经理的身份向其他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丰富了游戏的情节,老师和幼儿的共同游戏,抓住了介入的最好时机,并引导幼儿把进行了一半的游戏进行下去。

2、在幼儿对游戏不投入时 幼儿年龄较小,难以在游戏中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难以保持游戏开始时的热情和兴趣,导致在后半段游戏中幼儿难以投入到游戏中。

在中班的“医院里的小故事”游戏中,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的小朋友都很享受这个游戏,唯独扮演前台的贝贝不知道在那里干什么,一直玩手边的笔,教师发现这个情况后,扮演成一位病人说:“你好,我想去取药你能告诉我怎么走吗?”接下来,扮演病人的小朋友会向贝贝问一些问题,贝贝会耐心的回答。这是教师又扮演医院的主人给贝贝说:“你看医生那些忙,你可以帮他收拾下桌子上杂乱的药盒、病例吗?”贝贝很乐意的做了,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贝贝很认真的投入到游戏中。

贝贝在这个游戏中,由于对生活经验的缺乏,对自己扮演前台的具体工作不熟悉而导致不知所措,从而不能投入接下来的游戏。教师得知在游戏时幼儿并不投入游戏是,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以及想幼儿提出一些要求,更好的让幼儿理解她角色的具体要求,幼儿才能更好的投入该游戏。

3、在幼儿无所事事、缺乏兴趣时 兴趣对幼儿游戏的选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游戏,一旦当前游戏的某一环节他们没有了兴趣,有些幼儿会直接选择放弃,有的会选择开始新的游戏项目,还有一部分幼儿会选择什么都不做,看其他幼儿游戏。

在玩“理发店”游戏时,扮演理发师的妞妞总是不专心,理发店里没有顾客,她就坐在那里玩着剪刀,也不想任何办法。在这个时候在一旁的老师看见了走过去扮成理发店老板和妞妞进行合作,她们去别的区域做宣传吸引顾客,在理发时推出了好几套套餐供顾客选择,还和其他区域达成了合作的关系,妞妞这时干劲十足,也吸引了其他孩子们来理发店游戏。

妞妞在玩游戏时,由于店里没有迟迟没有来顾客,她就对“理发店”这个游戏失去兴趣,什么都不做,教师注意到幼儿对自己所在游戏区域活动不感兴趣时,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介入到妞妞的游戏中,给妞妞提出怎么做宣传吸引顾客来理发店,使妞妞重新找到这个游戏的有趣之处,妞妞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和实现了自我价值,升华了游戏的主题。

4、当幼儿不清楚自己游戏的意图 幼儿在游戏时,只能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去进行游戏,但是幼儿的经验有时过于贫乏,就导致不能更好的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

区域活动时间一到,小朋友都到新开的小小照相馆去照相,我发现孩子们要不就是抢着拿照相机给别人照相,要不就是摆弄照相馆里的其他物品,照相馆里毫无秩序,幼儿不知道自己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没有了解到游戏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教师投放的材料多种多样,然而并没有发挥到游戏材料的功能。这时候教师走到照相馆门口问,“这里可以照相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答道:“可以啊,欢迎光临!”教师说:“请问照相前可以给我设计一个造型吗?”这时,孩子们有的拿的头饰,有的拿的小熊,有的背着化妆包都向老师走来,一番收拾后准备工作结束,开始了照相,照完相片后,教师提出想要一个漂亮的相框,经过一系列的选择,照片拿到手了,教师说:“你们的服务态度很好,下次还会来的。”小孩们们非常高兴,每个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照相馆有序的运作起来。

在这个游戏里,幼儿都对照相机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只知道拿着照相机给其他人拍照,不知道充分利用该区角的游戏材料丰富其游戏内容,导致幼儿不清楚自己的游戏内容,教师观察后以一个顾客的身份去引导幼儿合理使用游戏材料,推动游戏的进程。

5、当幼儿在游戏中总是重复简单而相同的动作 有时受幼儿年龄、游戏材料、认知水平的影响,幼儿在拿到游戏材料后只会做一些简单的东西,游戏创新能力不足,就会使幼儿在游戏中反复一些简单而相同的行为。

在小厨房里,美美想要做面条,她手里拿着一块白色的橡皮泥,在手心里搓成一个个长条,放在盘子里,一盘满了就换另一盘,老师也坐到美美旁边说:“我们一起来做面条吧,我想吃蔬菜面条。” 美美就和老师开始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各种面条,胡萝卜面条用橙色做,芹菜面条用绿色做,最后还做出来了水果面条和彩色面条,美美在这其中玩的不亦乐乎。

美美拿着橡皮泥想要做面条,但只会做简单的长条面条,就一直在重复当前行为,教师选择和美美一起做蔬菜面条,美美在教师的启发下做出了水果、彩色面条,全情投入到游戏之中。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总是在不断重复着那些简单而相同的动作,这时教师适时的介入,丰富游戏内容,补充或者更新一些游戏材料,使被阻断的游戏重新继续下去。

6、当幼儿总是在没有目的的打闹 幼儿的本性就是爱玩,有时在面对丰富多样游戏材料时,幼儿把注意力会放在游戏材料上,会导致幼儿拿着游戏材料玩耍,忘了游戏的真正目的。

今天的建构游戏内容是搭建城堡,小美和杏子两位小朋友先冲过来,被琳琅满目的插塑、积塑、雪花片所吸引,在老师的范例启发下,幼儿都开始搭建自己的城堡,可是幼儿搭建的城堡总是会倒塌,在这时小美和杏子放弃了游戏,用雪花片制作出了别的东西,就开始互相打闹,以至于其他的幼儿都跟着玩闹起来,教师在这时介入阻止他们的这种行为,在范例的基础上,重新讲解了在搭建城堡时所注意的问题,幼儿的问题解决后,重新投入到游戏中去。

幼儿年龄小,好奇,注意力分散,在游戏中有时会不知道该怎么办,遇到问题就放弃,时间一长,孩子们就会在一起没有目的的打闹,没有达到游戏的教育功能,通过教师的介入幼儿会产生兴趣,对该游戏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激发他们进一步游戏的欲望。

(二)游戏中出现不良因素时 在与被观察教师分别沟通了解后,总结出教师在幼儿发生以下四个方面行为时,会立即介入幼儿的游戏。

1、产生冲突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冲突行为,比如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幼儿都会产生分歧,导致游戏被迫暂停,这时候

教师的介入延续了游戏的进行,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还可以让幼儿在解决冲突中学会谦让、合作等解决策略,也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攻击性行为 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当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时候,矛盾就有可能会上升成为攻击性行为,它可能是表现在言语上的是在身体上的。人的攻击性行为有多种类型,但在幼儿阶段,主要表现为敌意性和工具性攻击。如:一个小男孩故意欺负一个小女孩子,惹她哭,这就是敌意攻击;但如果男孩子只是为了争夺女孩子手中的玩具而打她,这则属于工具性攻击。在观察中发现,在本文的观察对象里,工具性攻击表现更为明显。

3、危险、不安全因素 游戏的过程是动态多变的,有时幼儿会在游戏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不安全的事情,比如说在常见的游戏材料的操作方面,在建构游戏中的建筑物搭建上就可能出现一些安全问题,这是教师就要提醒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及时介入可以保护幼儿避免受伤,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注重安全,使幼儿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进行游戏,再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教会幼儿注重自我保护和安全类的知识。、游戏主题不积极健康 现今社会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尤其是科技的发展,电视网络的普及,幼儿接触到的信息多种多样,游戏的内容大多来自于生活,由于他们对信息的辨别和区分能力比较弱,因此他们容易把生活中消极信息和负面影响带到游戏中,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幼儿的行为,比如:消极词汇、话题、行为等。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及时制止并予以正确引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幼儿提出邀请、求助、告状时

在幼儿园里,和幼儿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是老师了,不管在什么时候有问题,都可以找老师去解决,何况是游戏呢!这时候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引导,而不能敷衍了事,或者是直接给出答案,要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用恰当的方式把幼儿“抛过来的球”在抛回他们自己手中。幼儿在游戏时会将在游戏中体验到的趣味性和愉悦性,分享给他们最爱的老师,并邀请老师一起参加他的游戏,在幼儿发出邀请后,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不要忽视幼儿的行为,形成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会因为争夺游戏材料或其他同伴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等问题向老师告状,老师一方面不要听了幼儿的一面之词就去批评那个学生,另一方面不要嫌麻烦直接忽略幼儿的问题,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这时应该合理解决,化解幼儿间的矛盾,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和其他同伴和平相处,学会合作。

(四)游戏内容偏离了教育目标时 在进行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控制每一个游戏环节的发展节奏,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就会在此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小问题和小摩擦,这种问题和摩擦是他们所不能解决的,教师要提前观察,使这种情况尽量不要发生。教师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增强幼儿处理与同伴间的矛盾能力,学会在游戏中和同伴共同游戏,以便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四、适时介入的对策 确定了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以游戏情景的需要采取最为合适的方式去介入,使游戏的教育功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自己的游戏功能,使自己的游戏认知向更高一级的去发展,而且在教师介入中还可以促进幼儿健康的个性发展(一)明确已制定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进行游戏活动之前,都会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并且把幼儿可能发生的事情预估出来,提前想出解决方法,只有对自

己制定的教育目标了然于心,一旦幼儿的游戏行为脱离了教育目标,教师要及时介入,使游戏活动回到正轨,引导幼儿继续完成游戏活动。

(二)明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幼儿的游戏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年龄太小,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会不自觉模仿他人的行为,例如在玩建构游戏时一旦有一个幼儿搭出了房子,他周围的幼儿就会和他差不多的房子,他们在游戏中的创造能力差,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多提供一些范例来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思路,保证其游戏顺利进行。对于中班和大班幼儿来说,有了一定游戏经验的积累。他们在游戏中有自己的想法,在遇到问题会向老师主动寻求帮助。教师则需要以不同的身份灵活地去指导幼儿的游戏。

(三)细心观察,等待时机 细心观察是适时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介入幼儿游戏,不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果断的打断,而是在量的观察上,达到质的飞跃。只有对游戏的前因后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最合适的时候介入不会影响幼儿对游戏的热情,才能对幼儿的整个游戏过程有一个充分而全面的了解,只有在把握了幼儿游戏中的所有问题,才可以有个完整的指导。

(四)选择介入方式 教师确定了介入幼儿的,选择时机后,成功的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介入。只有选择了对的方式,才能把游戏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高水平。

1、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1)教师采取平行式介入就是为了让幼儿模仿自己的行为来更好的完成游戏。前面美美做面条的案例中,教师就是用的平行式的介入,教师在美美的旁边用不同的颜色的橡皮泥做出蔬菜面条,美美在受到教师的启发后做出了水果和彩色面条,并且在其中玩的不亦乐乎。教师用这种方式介入,一方面可以吸

引幼儿的注意力,先让幼儿对这个游戏感兴趣,另一方面边说边做就直接告诉了幼儿这种游戏材料的使用方法,开阔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作品。

(2)交叉式介入是教师以不同的身份来参与幼儿游戏。在大班的“美食房”游戏中教师就是采用的此方法,教师在这个游戏里用到了顾客、经理等不同的身份来给出幼儿游戏思路,对接下去的游戏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3)垂直介入就是教师为维持秩序而打断幼儿游戏。在观察中发现,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在开展游戏时会容易破坏游戏规则和秩序,按照自己的意愿游戏。教师为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标,只能中断游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要求继续游戏。

2、借助游戏材料介入 在与被观察教师的交流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是借助游戏材料介入幼儿游戏。在搭建“十字路口”游戏中,幼儿把当前的游戏材料都用完了,每个幼儿都把十字路口的一些常规事情都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了,由于这些幼儿的动手能力强,轻松的完成游戏,教师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建构的难度,就为幼儿重新提供了一些新的积木等材料,幼儿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现有的游戏中去。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下,提供不同的类型的游戏材料,拓展幼儿游戏的情节,提高幼儿的游戏技巧,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向更高一级去发展。

3、借助语言介入 在教师介入过程中,语言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其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询问、描述和肢体语言等。在娃娃家游戏中,家中的成员都陆续走了,有的去了医院,有的去了超市,有的去了公园……好久好久都没有回来,家中就剩下小溪在娃娃家里给其他家人做饭,可以等了很久都没有回来,小溪觉得没意思,就准备去其它地方去玩。这时教师认为如果不立即介入的话,娃娃家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这是教师去敲门,“叮咚,叮咚,有人在家吗?”小溪听到了说:“是谁啊?”“我是姑姑,小溪快开门。”教师以姑姑的身份和小溪在闲聊后,开始打扫卫生。小溪非常的开心。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语言作为媒介来介入幼儿游戏,使得游戏得以顺利进行。教师针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不同情况,灵活地使用多种语言形式,促进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

(五)观察幼儿反馈,及时退出游戏 幼儿在教师介入后持有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是接受了教师的意见继续完成其游戏,还是对教师的介入忽略,拒绝教师给出的意见,继续进行他未完成的游戏。如果在幼儿接受了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后,继续他们自己的游戏,这时,教师应该及时的、不留痕迹的或者是利用角色的身份退出其游戏,让幼儿自己完成游戏。锻炼幼儿自己的游戏能力。如果幼儿不接受教师的建议,执意要开展他所喜欢的游戏时,只要该游戏内容符合教育目的,没有其他的安全隐患,教师可以给其提供相应的材料的场地,引导幼儿更好的完成游戏,促进幼儿多方能力的发展。

结 语 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是个矛盾体,就是到底要不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一方面不想让幼儿出现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想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想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它的愉悦性。但是教师只有在这两者间取舍得当,才能使教师的介入发挥它本来的价值,在这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确定合适的介入时机,教师合理的介入可以促进游戏的发展,解答幼儿的疑惑。教师的介入行为是促进幼儿游戏的,教师应当介入;如果教师预期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起到消极作用,教师应当避免介入,在耐心等待和细心观察后,在恰当的时机介入。在不断的反思后,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介入效果。

就目前现状来看,社会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以游戏来促进幼儿发展的大力支持,园所对于教师对介入时机的把握要求也越发严格,引发了大部分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由于作者自身的理论知识的欠缺,有些方面研究不够深入,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片面性。作者会在今后的学习

中,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到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力求更加全面的研究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常璐.浅议教师主动介入游戏的两种干预倾向[J].幼儿教育,2005(12):8.[2]陈美菊.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支持性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8).[3]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幼儿教育,2003,(3).[4]陈琦.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7(2).[5]谢琴.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探讨[J].才智.2015(30).[6]陈盈慧.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J].华夏教师,2014(6).[7]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8]黄玲燕.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方式[J.]新课程(小学),2012(4).[9]包红英.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探讨[J].教育导刊,2012,(7).[10]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1]张哲.教师介入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1.[12]许政涛,陈宪.幼儿游戏观察指导[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1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4]董旭花.科学出版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华爱华.介入和不介入都是教育干预的手段[J].幼儿教育,2004,9.附录 1 访谈提纲 1、请简要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

2、您认为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 3、您所在班级目前开展的游戏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 4、您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有要求吗?若有,则都有哪些要求? 5、当幼儿在游戏时,教师需要做哪些工作? 6、您会积极的介入幼儿游戏吗?为什么? 7、您认为自己的介入能给幼儿带来怎样的影响? 8、您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还是受幼儿的邀请才对游戏发起介入的? 9、您认为怎样的介入是有效的? 10、您如何评价自身介入行为的有效性? 11、您选择介入时机的依据有哪些? 12、您通常都在幼儿的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 13、您认为教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的介入行为应当不同吗?为什么? 14、您在介入中哪一种情绪表现的最多?

第三篇: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探究

摘 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可以给幼儿带来乐趣,也会教会幼儿知识。由于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有限性,游戏中会出现情节停滞不前等诸多突发因素,幼儿不能独立解决,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完成游戏,使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既感受到快乐,又可以得到发展。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介入方式进行认识和分析介入的原因,教师介入幼儿游戏主要是因为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没达到游戏预期目标及游戏中出现危险因素和违反游戏规则等现象。其次探究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游戏中的期待及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对教师选择哪种介入方式的影响作用。最后针对影响因素找出优化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策略,主要有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教师明确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地位,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帮助教师用正确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提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为我国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师;游戏;介入方式 Abstract Game is the main way in children“s learning, life, how to make the game in the process of the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 entertainment, look carefully and actively guide and intervene in children”s game in the right wa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in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game is the way how to intervene, to produce the phenomenon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s.The right way to get involved in early childhood games is a parallel intervention, vertical intervention and intersections.The

necessity of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s mainly because of stagnant in the process of game, Affect teachers involved gameplay mainly has the original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achers“ role in the game, the teacher”s education goal and the game scene, aimed at influencing factors find out the optimized way of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 of strategy, mainly include strengthen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make teachers the role position in children”s games, improve the teachers“ reflection ability.Therefore, it helps the teachers to step in the right way, enhance the value of the game in infant education,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our country”s basic education.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The game;interventions 一、前言(一)选题缘由 随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的家长一味地要求教师只抓幼儿的学习,而不在乎幼儿的兴趣和幼儿的各个领域平衡发展。教师也为了完成幼儿园的任务和达到家长的要求,不在意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将幼儿游戏与幼儿教育完全分离。对于游戏,他们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教会幼儿基本科学知识,所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只保证幼儿的安全而对游戏情节放任不管。也有教师过于注重自身在游戏中的地位,频繁介入幼儿游戏,从而对游戏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影响幼儿兴趣,对游戏效果起到消极的作用。为了提升介入的效果,研究教师应如何介入游戏是应得到重视。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活动方式,游戏可以使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伴随着欢乐的心情。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的不同,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介入方式也是不同的。部分教师会根据游戏情境及幼儿身心发展选择正确的方式介入游戏中,也不乏有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随意介入,导致游戏效果变差。所以,教师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会使游戏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怎样避免教师不正确的介入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是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和探究的。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及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对教师如何介入游戏进行观察,对教师为何介入的原因和影响介入方式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并对优化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提出策略,促使教师用适宜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游戏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到积极地作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对教师怎样更好的介入游戏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其中曹中平的观点是:教师在准备介入游戏时具有两个任务,即游戏的准备工作和游戏的指导,其中游戏的指导包括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指导游戏法和“真实发言人”。华爱华学者认为,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方式是外在干预和内在干预两种形态,其中包括平行游戏,共同游戏和现实比照。邱学青学者则以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影响效果将介入方式分为平行式介入,垂直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本研究主要根据邱学青学者观点对平行式介入,垂直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进行探究。

1.平行式介入 (1)平行式介入的概念平行式介入是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在幼儿四周进行和幼儿游戏相同或不同材料和情景的游戏,其目的在于引导和暗示指导幼儿模仿。当幼儿对新游戏材料不感兴趣、不喜欢玩某种游戏或者只喜欢玩单一固定的某种游戏时,教师可以用平行式介入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教师一般以平行介入的角色和教师的角色介入游戏。

(2)平行式介入的情景 幼儿园老师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幼儿对于废旧物利用的兴趣,搜集到废旧的挂历和纸箱让幼儿动手改造,结果幼儿却毫无兴趣。这时,教师用这些废旧物制造出了非常漂亮的手工,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纷纷拿起工具,进行制造,制造的手工多种多样。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木棍搭建游戏,部分幼儿只能进行简单搭建,教师在旁边用木棍搭建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时,幼儿茅塞顿开,搭建游戏快乐进行。

2.交叉式介入 (1)交叉式介入的概念 交叉式介入是指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教师的参与与教师认为有指导必要的时候,通过幼儿的邀请教师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进入游戏情景中通过角色的互动和教师与幼儿的对游戏进行隐形指导。当幼儿在游戏中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在游戏中则扮演配合的角色,根据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反应,并给与指导。当教师认为游戏过程中需要进行直接指导时,可以在游戏情节发展的情况下对幼儿提出问题,促使幼儿的思考,推动游戏质量的提高,教师以游戏角色和教师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

(2)交叉式介入的情景 娃娃家餐厅正在营业,可是作为老板的幼儿使劲儿吆喝也没有顾客,这时,教师用扮演的顾客角色介入游戏,与幼儿扮演的老板进行交流,询问餐厅老板关于餐厅的特色菜及价格,引导幼儿在餐厅添加特色菜及定价,从而吸引更多顾客的光临,教师的介入使幼儿明白一个餐馆的基本要素,促进幼儿在娃娃家餐厅游戏中的发展。

3.垂直式介入 (1)垂直式介入的概念

垂直式介入是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违反游戏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和不安全因素等原因时,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的干预。

(2)垂直式介入的情景 几名幼儿在组织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小明和小刚自告奋勇扮演警察的角色,小强和小勇扮演小偷的角色,小红则扮演被抢的路人,当小偷奋力抢劫时,遭到路人反抗时,小强大声喊道:“我要杀死你!”警察追上来喊道:“枪毙小偷!”,当教师听到关于“死、打”等暴力词时,教师以垂直式介入直接介入游戏,阻止幼儿继续使用暴力词语。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必要性 (一)游戏情景发展停滞不前 游戏情景的发展和幼儿的兴趣影响着游戏的效果。由于幼儿的原有经验、知识的有限性,当幼儿在进行某种游戏时,容易在其解决不了的某种情景下使游戏情景停滞不前,一直在低水平循环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以正确的方式介入游戏,引导游戏向高质量发展。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极具个性的,所以,幼儿对不同游戏的兴趣也是不同的,当幼儿对进行的游戏毫无兴趣时,游戏情景将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对幼儿的发展毫无用处,所以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时刻关注游戏的发展,当游戏环节停止发展时,及时介入,进行指导。

(二)游戏发展目标与教师预设目标不同 作为游戏的设计者,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游戏的材料、需要的时间和游戏预设的教育目标,为了使幼儿更好的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要将游戏目标与幼儿的发展特点所结合,由于幼儿的兴趣及发展的差异性,在游戏过程中,游戏的发展目标难免会背离教师的设计,当游戏实际发展目标与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相背离时,游戏便没有了相应的教育价值,只有纯粹的愉悦性。所以,在介入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保证游戏的预想目标实现,还要保证幼儿受到教育,得到发展。发现问题,正确的介入,实现本来预设的游戏目标,为幼儿能够积极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游戏过程中易出现不安全因素和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处于一中最真实、自然的状态,所以会将现实与假想混为一谈。比如将游戏中的仿真材料当成真实的食物而导致误食,将游戏中出现的情景与现实混淆,发生暴力事件等,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全程观察,发现安全隐患时应该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事故。

由于自控能力较弱,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时有发生违反规则的行为,教师不能任其发展,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保证游戏井然有序的进行。

幼儿交往过程中由于想法不同,在游戏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导致游戏不能顺利发展,这时就要教师积极介入,引导幼儿互相协调自身的需求,学会团结、谦让,正确的引导能对幼儿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

三、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现状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 根据对幼儿园 10 名幼儿教师在 30 分钟内介入次数进行记录分析。

1.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较高 教师编号 第一次介入次数 第二次介入次数平均介入次数 1 14 18 16 2 18 16 17 3 22 20 21 4 26 25 25.5 5 21 19 20 6 25 27 26 7 26 30 28 8 26 28 27 28 31 29.5 10 19 22 20.5 合计 461 23.05 30 分钟的观察统计显示,教师的共介入游戏 461 次,30 分钟内平均介入次数为 23 次,平均 1.3 分钟就会介入一次游戏。

教师 4 说:“我们每天都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我们希望幼儿在在快乐的游戏环境中成长,但是幼儿自己完成游戏的可能性较小,必然需要我们的帮助,但不是完全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要适时、适当的介入,保证他们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职能。” 教师 9 说:“要想不丢失任何教育机会,就要频繁介入幼儿游戏,不错过任何一个环节。” 教师 1 说:“游戏就是为了幼儿快乐,教师的介入会影响游戏的发展,所以,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的玩耍。教师就不要介入打扰了”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会较高频率的介入游戏。多次的介入对幼儿发展未必是有益的,所以,教师应避免盲目介入,时刻关注游戏发展,用适宜的方式介入。

2.不同的教师的介入频率不同 观察数据得出,教师介入游戏最多次者共介入 30 次,最少的介入 16 次。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分析得出影响教师介入频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1)影响介入次数的因素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原有经验影响,教师 5 是在幼儿园任职八年的幼儿教师,她认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观察游戏,发现问题时及时介入,正确介入。错误的介入会影响游戏教育价值的发挥。教师 9 是教龄一年的年轻教师,她认为,只有频繁介入游戏,才能把握每个教育机会。而没有正确定位教师自身的地位,忽略了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

(2)家长的期望对教师介入频率的影响有关,部分家长更关心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学习与数字,汉字等有关的知识性的东西,而忽略了幼儿的社会认知和情感,为了达到家长的要求,教师会进行频繁介入游戏达到家长教育目标。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选择 访谈结果显示,教师介入游戏时主要考虑幼儿认知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1.主要倾向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分析我们得知,有 70%的教师介入游戏是为了幼儿的认知发展,只有 30%的教师觉得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至关重要。随着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部分家长和教师只注重于幼儿的学科发展,而社会性发展存在于游戏的方方面面,教师容易忽视。

2.不同介入方式具有不同的倾向性 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当教师更注重幼儿的认知发展时,教师会选择平行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的方式对游戏进行指导,引导游戏情景继续发展,提升游戏的质量。当教师更注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时,教师会选择垂直式介入的方式进入游戏,调节游戏中的同伴关系,保证游戏安全顺利进行。

(三)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效果 本研究根据教师在介入游戏后所产生的效果分为正效介入,无效介入和负效介入。

1.教师介入游戏效果的现状 有图表得出,有 60%的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属于正效介入,这些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游戏中的地位,正确把握游戏过程中的教育机会,选择适合游戏场景,促进游戏质量的正确的介入方式,从而达到正确介入。

有 30%的教师介入后对游戏没有产生效果,他们的介入既没有使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没有吸引幼儿的兴趣和影响游戏向高质量发展。教师应根据游戏情景适宜介入,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 10%的教师介入游戏后对游戏效果产生了副作用,主要是因为教师没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的角色,把自身的想法和目标强加于幼儿,对幼儿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加以控制,导致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不到愉悦的情绪,从而对游戏失去兴趣,对游戏产生排斥。

2.不同的介入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 根据数据得出,当教师用平行介入和交叉介入进入游戏时,会产生较大比例的积极的介入效果,只有少部分会产生无效和负面效果,当游戏中出现幼儿失去兴趣和游戏情节无法继续发展时,教师会在幼儿旁边进行隐性引导或者直接介入,对游戏情节进行指导,使幼儿在做游戏的环节中得到教育,促进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当教师选择垂直式介入直接进入游戏指导时,对幼儿游戏价值的发挥没有效果或者产生负效,当游戏中出现不遵守规则或者发生危险情况等问题时,教师在进行制止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处理幼儿问题和制止幼儿时的语言表达,容易对幼儿造成心理影响,阻碍幼儿的发展,从而达不到理想的介入效果。

四、教师选择介入方式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原有经验对教师介入方式的影响 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每个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所受教育的不同和教师所具有的原有知识经验影响着他们对于为何介入游戏和怎样介入游戏的认识。调查中有 60%的教师是普通中专、大专院校毕业和 30%的本科学前教育毕业的教师。其中 40%的中、大专毕业的幼儿教师觉得,只要保证游戏的安全进行和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就好,担心教师的介入会影响幼儿的兴趣,所以觉得教师介入是无关紧要的。60%的本科毕业教师认为,教师作为幼儿前行的引领者,应该抓住每个时机促进幼儿的发展,不能一味的关注幼儿的情绪而忽略教育。

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经验也影响着教师选择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教师访谈中有 40%是初入幼儿教育领域的教师,他们觉得,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实际教育中运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反应往往是直接进行介入和指导,容易忽略专业知识,游戏过程中幼儿的问题太奇怪有时无法用专业解答在专业与实际结合过程中会措手不及。有 40%教师在幼儿园任职五年以上,其中 20%具有十年以上的教育经验,他们认为虽然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根据年龄特点和游戏目标的不同,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是具有规律的,所以,教师在多次介入游戏后,总结经验对以后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非常有用的。

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对幼儿是否在游戏中同时享受愉悦和接受教育是比较关注的,为了达到游戏的预设目标,幼儿教师会在介入游戏过程中选择正确的介入方式进行指导。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的教师对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比较熟悉,对应该何时介入,怎样的介入方式是有效的比较了解。丰富的经验是教师正确介入的基础,所以,年轻的教师应多积累经验。

(二)游戏的预设教育目标对介入方式的影响 为了保障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设计游戏目标、准备游戏材料和组织游戏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游戏的教育性。游戏的教育目标并不是教师凭空想象的,而是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又要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保障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

教师为了使幼儿了解到购物的基本顺序,为幼儿设计了关于服装店的游戏,使幼儿 1 和幼儿 2 以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进入游戏,当顾客进入服装店时,售货员热情招待,试衣服后,顾客对衣服比较满意,并没有询问价格,这时,教师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询问价格,幼儿得到启发,也跟着询问,对衣服比较满意后,顾客拿着衣服准备出门,售货员却并没有意识到顾客没有付账,这时,教师以另一名售货员的角色介入游戏,提醒售货员需要付款才是完整的买衣服的过程,并且告诉顾客,需要买单才可以获得衣服,引导顾客进行买单。教师为了使幼儿明白购物的基本顺序,特意设计了关于购物的游戏,而在游戏发展过程中,幼儿只注意到买衣服需要试装,去忘记了要询问价格,到最后直

接拿衣服离开,忽略了购物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当教师发现其设计的教育目标并没有实现时,先后以顾客和售货员的身份进入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问价、付款,使幼儿明白购物的完整顺序。

为了使幼儿独自完成母亲节礼物,老师让小朋友自己给妈妈做礼物,许多幼儿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表达自己的感情,无从下手,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独立完成的能力,并没有直接进行指导,而是坐在一旁说道:“我给妈妈送朵花。”幼儿受到老师的启发,有的给妈妈画画,有的给妈妈折漂亮小花。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独自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旁边对幼儿隐性指导,使游戏在快乐中进行。

(三)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期望值对介入方式的影响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存在,所以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要求是不同的,有的幼儿比较腼腆、内向,几乎和同伴没有交流,所以教师应注重创造这类幼儿与同伴的交流机会,培养幼儿社交能力;有的幼儿比较霸道、暴躁,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应教会幼儿与同伴分享,和睦相处。性别、个性及各领域的发展不同,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应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

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老师发现比较胆小的幼儿 1 速度比较慢,旁边的与幼儿 2 手工速度较快,老师问幼儿 2: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你做的比较快吗?”老师的问题吸引了幼儿 1,他看到同伴给老师进行示范,仔细观察,老师夸奖了幼儿 2,便离开位置,然后,幼儿 1 按照同伴的示范,提升了速度,美工活动结束后,顺利完成作品。对于比较敏感的幼儿,为了不使幼儿感受到压力,应避免正面的直接的指导,让同伴进行示范,教师进行隐性指导,不仅给幼儿留有足够的空间,也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效果。

小明一直是班里比较暴力的幼儿,和同伴一起玩游戏的过程中总是会发生冲突,老师为了让他懂得团结友爱,组织了小组比赛的游戏,一开始,小明并不配合其他幼儿,总是独自行动,害的小组总是输,其他小朋友都对他抱怨不

断,老师大声表扬了其他团结的小组,并奖励了小红花,小明也喜欢奖品,为了得到奖品,他终于开始听其他小朋友的话,认真配合,团结友爱,最后也获得了奖品。老师希望小明友爱同伴,以教师的身份介入游戏,对他的改变实施奖励。

(四)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对介入方式的影响 教师在游戏中有设计、观察、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当幼儿在进行游戏时,会向老师表现自己的成果,作为游戏观察者的教师会对幼儿进行动作或语言的奖励,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更加有信心,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支持作用。

幼儿如果没有发现隐藏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将问题提出来并抛给幼儿进行解决,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使幼儿进行不断地探索,成功解决问题,教师与幼儿交流过程中,想法得到碰撞,幼儿的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释放,促进幼儿发展,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经验。

作为游戏发展的支持者,当幼儿在游戏发展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时,教师都要提供帮助并且进入游戏对幼儿进行直接的指导,保证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完整的解决。

教师设计了游戏的规则,但是不代表教师可以控制游戏的发展,控制幼儿怎样玩游戏,所有的关于游戏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着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所进行,当教师试图控制游戏发展时,游戏对于幼儿将没有意义,而游戏也是仅供娱乐的活动。游戏介入绝不是控制游戏。

(五)游戏情景对教师介入方式的影响 游戏情景时有变换,有的幼儿在前一个环节兴趣百倍,当游戏继续发展时,则会对游戏毫无兴趣,游离于游戏情景之外,这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游戏,培养幼儿兴趣,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继续游戏,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时幼儿很容易选择逃避和跳过困难,使游戏情景停止发展,最后导致游戏达不到教师预期结果,教师应注

意观察幼儿的言行,积极介入,对幼儿进行语言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认知思考,与幼儿一起面对问题,努力解决,使幼儿在这过程中自然积极地获得成功。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明确分析游戏的具体情境,选择适宜的方式介入游戏,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求游戏的发展,给与幼儿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有效性。

五、优化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策略 (一)增强对正确介入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积极态度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幼儿园的主要方法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刺进幼儿道德、智力、审美、体力的发展。扩大儿童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敏捷性。”热爱游戏是每个幼儿与身俱来的本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得到知识和发展。由于幼儿年龄、性格的差异性,幼儿游戏遇到问题时,教师积极介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引导对游戏价值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幼儿教师对介入游戏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促使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保障游戏顺利开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提升和发展。

在介入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姿态,以积极地态度介入幼儿游戏,从游戏准备到游戏结束环节,尊重幼儿选择,分析游戏现状及存在问题。及时判断是否介入、选择怎样的介入方式。如果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放任发展,不闻不问,势必影响游戏的效果。增强教师对正确介入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用积极地态度介入游戏,适应时代的发展规律,因人施教,介入到幼儿游戏中,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二)关注幼儿整体发展,选择适当介入方式 在同一个游戏中,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小班的幼儿自主能力较差,游戏时容易出现不知道应该玩什么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积极介入,帮助幼儿对游戏材料进行认识,使幼儿选择适合的、感兴趣的游戏材料。中班的幼儿没有小班幼儿的依赖性强,但也没有大班幼儿的自主能力,需要教师根据突发情况选择介入方式。大班的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教师对其发展的要求较高,幼儿自主意识较强,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需要教师积极介入,语言引导,制定合理的游戏目标,实现预设目标。

要想培养健康的幼儿,就要保证幼儿各领域的平衡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幼儿的某一领域。观察幼儿发展和游戏情况,敏锐感受幼儿的心里想法和需求,分析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判断适宜的介入方式,达到游戏效果。教师介入最重要的是保证幼儿的主要地位,不能剥夺幼儿的自主性,是为了幼儿发展而介入,并不是为了介入而介入。

(三)使教师明确其在幼儿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幼儿发展的中不可或缺的是教师的指导,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的认识比较全面。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既不允许毫不关心游戏发展,也不能随意介入频繁介入,所以,教师怎样定位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地位决定着教师是否能正确介入。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蒙台梭利主张的儿童的主体性,明确指出儿童在游戏中的重要性是每个幼儿教师时刻谨记的。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容易出现不关注游戏发展和意图控制幼儿和游戏情景的两种极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教师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为了使幼儿更好的发展,教师能否正确定位是关键。

角色定位准确,教师正确介入,幼儿的主人翁地位才有保障,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发展,在游戏中获得成功和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给幼儿创造更大的探索平台,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四)关注过程评价,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育是具有目的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也是具有教育目的的。游戏是具有目标性和计划性的,并不是教师设计的仅仅为了愉悦情绪和学习而设计的活动。关注游戏的过程评价,对游戏的本质和教师介入进行的深刻理解;关注游戏过程评价,教师才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选择正确的介入方式;关

注游戏的过程评价,教师能更好的观察游戏,深入分析发生情况,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发展,提升介入价值。

反思促使教师的成长,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在反思中发展,争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结 语 随着学前教育在改革中的不断发展,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幼儿在愉快的学习、发展,又要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引导支持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能仔细观察,并且及时的用正确的方式介入,使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体验,不断创造,健康发展,是每个幼儿教师的追求方向和努力目标。

由于访谈观察对象的数量的有限性、不完整性,和本人研究水平的有限性,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对 10 名教师的访谈和观察不足以说明当前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现状,在分析数据和制作图表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进行划分,比较笼统。

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恳请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育者,本人将认真研究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

参考文献 [1]金圣悠.浅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1(07):47 [2]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河南大学,2006 [3]周欣.试论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1990(04)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吕秀英.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J].山东教育,2004(04)

[6]徐慧麟.我们应该怎样介入[J].早期教育,2005(04)

[7]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4(11)

[8]孙丽丽.游戏中幼儿的自主与成人的介入—-个幼儿园教师的困惑[J].幼教园地,2003(11)

[9]常璐.浅议教师主动介入介入游戏的两种干预倾向[J].幼儿教育,2005(12)

[10]邱学青.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指导[J].早期教育,2002(12)

[11]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2003(03)

[12]尚红艳.从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看教师角色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04(10)

[1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4]张哲.教师介入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J].河北大学,2011.01(06):67 [15]陈建林.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

附 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访谈提纲 访谈日期 访谈对象 访谈内容 1.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2.请简要说明一下您现在的工作环境。

3.您觉得幼儿学习应以游戏为主还是学习活动为主? 4.您是怎样理解游戏在幼儿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 5.您认为游戏对幼儿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6.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您认为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或者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7.在您看来,幼儿教师有介入幼儿游戏的必要性吗?为什么? 8.幼儿游戏中,您通常会做哪些准备或者工作? 9.幼儿游戏过程中您是全程观察还是放任自由?观察过程中主要观察什么? 10.您会主动介入幼儿游戏吗?通常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幼儿游戏? 11.您介入游戏会对游戏有什么效果?对幼儿有什么影响? 12.您认为介入游戏方式的不同,影响也不同吗? 13.您觉得影响您的介入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14.您介入幼儿游戏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吗? 15.您如何评价自己介入幼儿游戏的效果?

第四篇:《幼儿游戏与指导》复习资料

幼儿游戏与指导

单选

问:提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自我表现活动,游戏水平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同步的是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游戏是儿童的自我表现活动)

问:提出游戏是对儿童心理机能的调节,能调节幼儿心理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的是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补偿说 宣泄说;提出游戏调节幼儿心理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提出游戏室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活动)问:划分游戏与非游戏的依据是看活动的活动者的心理体验

问:最大的自制力产生于游戏,是因为游戏有什么?游戏者认同的规则

问:由两个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游戏,是哪个类型的游戏?平行游戏

问:对角色原型典型动作的模仿,其角色纯由动作或对物的操作来表示,这是一种什么角色? 机能性角色

问:进行构造之前就先有构造意图,凭借对实物的表象进行操作,以实现构造目的,这是什么阶段的构造?想象构造

问: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这是属于角色扮演游戏心理结构中的哪个环节?角色意识

能够分辨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正是假装的别人,也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问:模仿结构实例或图纸进行构造的活动,这是?模拟构造

问:幼儿角色的选择和行为出于一种模仿的冲动属于角色扮演的哪种动机?模仿动机

• 角色的选择和角色的动作表演都有一种内部推动力,即动机。

• 模仿动机(角色的选择和行为出于一种模仿的冲动,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儿童,其角色扮演就越出于这样一种动机。机能性角色的模仿动机较为明显。)

• 情感动机(角色扮演是出于一种情感的需要。儿童选择角色是出于对角色原型的爱戴、羡慕、恐惧、憎恨等情感因素,通过动作扮演,得到情感补偿和情绪宣泄,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 认知动机(出于对已获得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进行实践、体验和再认识的需要,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实现儿童情感的发展?

在游戏中得到情感满足、宣泄情绪、最大的自控力产生,体验成功感、审美情感。问:儿童的自控能力在游戏中强于现实中

游戏使儿童放弃直接冲动,延迟满足。游戏规则是被儿童自己认同和乐于执行的

填空

问:游戏具有的功能有哪些?

愉悦功能(本体功能 ;放松 消遣 表现)、发展功能(内在功能;自发探索 自发练习)、教育功能(附加功能;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问:80年代后期课程改革以来的游戏教学观中,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各项活动之中” 改革前期:重视游戏变成对游戏的控制

改革中期:对幼儿游戏主体性的探讨;解读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 问:二期课改中游戏学观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本活动的内涵是指什么? 最经常、最适宜、最必须

问: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把游戏划分为相继发展的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作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学前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在整个学前期占的时间最长,高峰期在3-5岁。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仿真实生活的游戏,如玩“过家家”、“医院”、“商店”等。)第三阶段:规划性游戏(学前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在整个学前期占的时间最长,高峰期在3-5岁。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仿真实生活的游戏,如玩“过家家”、“医院”、“商店”等)

问:游戏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于为哪两个方面的练习提供机会? 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问: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结成了哪两种关系? 现实的伙伴关系和游戏中的角色关系 问: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包括了什么?

角色行为、角色动机、角色意识和角色认知(指的是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对一种社会生活现实逻辑的理解和认识,与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关。

问: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包括哪三种?

情景迁移(将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迁移到一个假想的情景中,使行为脱离原来的真实情景。既不是幻想的情景,也不是真实的情景。)

物的替代(以一个当前的物体代替一个不在眼前的另一个物体,并以被替代物的名称来命名替代物,称之为“以物代物”)

角色扮演(游戏者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模仿真实情景中各种任务角色的行为,将所要扮演的人物原型的意义迁移到自己身上,并以人物原型的称呼命名自己,从而装扮成各种角色。“以人代人”)

问:规则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规则性、对抗性(竞赛性)

问:游戏能促进幼儿哪四个方面?(幼儿与儿童发展 动作能力、认知能力、社会性、情感 问:装扮动作大约平均发生在什么时候? 12----13个月

问室内游戏环境的空间要素包括什么? 空间大小、空间结构、空间功能

问游戏场地可分为哪三类?

传统游戏场地、创造性游戏场地、冒险性游戏场地

问:教师干预幼儿游戏的方法有哪两种? 内在干预(间接指导;平行游戏 合作游戏)、外在干预(直接指导;现实比照)问:角色游戏前的准备和协商包括什么? 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和材料的选择

问:结构游戏需要的机能是什么?(结构游戏指导的重点)

• 识别材料技能(认识大小、形状、槽枢、凹凸、颜色等特征);

• 结构操作技能(掌握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连接、穿套编织、粘合造型等方式); • 结构分析技能(学会看平面图纸、分析结构范例)。

问: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保持怎样的观察态度? 欣赏的态度、宽容的态度、研究的态度 问:平行游戏的特征是什么?

意识到同伴的存在、属于模仿行为

问:材料丰富化的指标是什么?

数量:材料数量同样多的两个班级材料丰富化的程度一样吗?

种类:材料数量、种类同样多的两个班级材料丰富化的程度一样吗? 种类搭配:预设搭配与生成搭配 问:角色的基本类型?

技能性角色、对应性角色、关联性角色、同一性角色 问:用于装扮的替代物

实物、模拟物、形状相似、功能不同的物品 问:装扮动作发生时间

平均发生时间:12-13个月

装扮动作发生的早晚,也可以作为游戏发展的一个早期指标

判断题

问:幼儿游戏就是幼儿园游戏×

问:平行游戏与独自游戏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两人以上,后者是独自一人× 问:游戏中的情景都是幼儿幼想出来的情景×

问:当儿童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介入指导× 问:教师对游戏的干预不是都有积极意义的√

问:古人在游戏干预上关于“严教”与“乐学”的依据是矛盾的×

问:游戏中的重复行为不能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因而对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问:游戏是艺术的初级形式√

问:幼儿一开始不会现有构造意图,所以首先出现的是模拟构造× 问:教师对游戏的任何干预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问:任何动作都是从幼稚动作到熟练动作再到完善的动作技巧

名词解释

问:什么是“精力过剩说”?

游戏是消耗多余精力的一种活动

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当生存需求满足之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就是多余的精力,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

问:什么是“复演说”

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历史,使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做准备。

问:什么是“松弛消遣说”?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一种活动

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有机体放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

问:什么是“材料丰富化”?(两个维度)

一方面材料要丰富到能涉及发展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每个领域的材料要能刺激幼儿多个领域经验的整合

问:什么是“正效介入”?

教师的介入支持了幼儿的游戏意思,使幼儿顺利地实现并推进了游戏的进展,在不影响幼儿游戏兴趣的前提下提升了经验 问:什么是无效介入?

幼儿对教师的介入不予理会

问:什么是“对应性角色”?

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即角色动作指向另一个角色,两个角色之间产生互补关系

问:什么是“关联性角色”?

在同一个游戏中,一人承担多重角色,角色动作指向不同角色。

问:什么是“合作游戏”?

儿童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的,游戏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有1——2个游戏的领导者 问:什么是“多功能物品”?

这是一种低结构材料,替代物没有明显特征可以对应于某个特定的被替代物,可以由游戏者根据需要任意取舍,一物可以有多种对应。当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替代对象时,则可列为多功能物品。如:积木、纸张、橡皮泥、废旧品及自然物。

问:什么是“材料特征”?

真实性:形象性玩具与非形象性玩具,指材料与实物之间的逼真性程度 结构性:结构性材料和非结构性材料,指材料使用方法的规定性程度

简答题

问:为什么说游戏起到“去中心化”的作用(去“自我中心”化作用)(1)在游戏的矛盾冲突中不断调整自己(2)游戏规则具有公正互惠的作用

(3)角色扮演使儿童得到了换位思考的机会 问:试述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1)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3)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纠纷,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问:观察幼儿要点?

• 幼儿正在干什么;

• 原有经验是什么; • 是否获得新经验; • 需要怎样的支持;

问:如何简述游戏材料与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的双向关系?

(1)材料的外在特征决定着材料对幼儿行为及发展的显性功能。

教师通过在活动区投放就不同的形象性材料和结构化材料,用材料来刺激幼儿特定的行为,以实现材料对幼儿发展的显性功能。

(2)幼儿的个体特征激活材料对幼儿行为发展的潜在功能。幼儿在游戏中自创“反常规玩法”,也实现了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但这些价值不确定,因此材料对幼儿行为及发展具有因人而异的潜在功能。

问:结构游戏的发展趋势?

• 基本操作前提是手眼协调、空间想象;

• 各个造型形式的发展有先后顺序,但并非相继,而是发生有先后,发展有重合。

结构游戏的萌芽(1-1.5岁)能在数量有限的材料之间排列叠合,基本上仍属于摆弄,且无构造意识。

无意结构(1.5-3岁)只注意材料的连接合并,并不关心操作的结果;随心所欲地赋予“作品”以意义;以作品的某一明显的外部特征与类似实物想联系来赋予意义 想象结构(3-5岁)进行构造之前就先有构造意图,凭借对实物的表象进行操作,以实现构造目的。

模拟构造(四岁以后)根据结构范例,形状、大小、颜色的对应进行模拟;学习照图模拟;模拟实物进行构造活动。

自由构造(6岁以后)在想象构造和模拟构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加工,即自由创作。

问:儿童用以协调角色游戏过程中两种的规划分别是什么?(游戏过程中的协作)

(1)儿童结成两种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另一种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处理这两种关系即体现了合作精神,支撑这种合作的基础是游戏规则。(2)支配角色关系的规则是角色行为规则,这种规则是幼儿对现实生活逻辑的遵循,体现了幼儿的角色认知水平。(3)支配同伴关系的规则是同伴交往规则,这种规则是幼儿对人际关系准则的遵循,体现了幼儿的道德认识水平。(4)角色游戏规则是内隐的,但确实是这些规则构成合作游戏的基础。

问:比较规则在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中的区别是什么?

• 区别就在于规则是为不同的行为需要而存在的

• 在象征性游戏中,规则是为协商角色和保持装扮世界的情景而存在的,因此它是隐含于角色中的,规则指向游戏过程,个人随意性较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 在规则游戏中,规则是为维持游戏结构、限定游戏行为、实现预定目的而存在的,因此它是每个游戏者共同遵守的,规则指向游戏结果,具有一定的形式化、规范化。问:规则游戏的发展趋势? 竞赛与胜负的关系

3岁前:不理解竞赛与胜负的关系

3岁开始:重竞赛过程,忽略胜负结果 •

4岁开始:重胜负结果,不理会竞赛规则 •

5岁后: 关注竞赛规则与胜负结果的联系

问:简述结构游戏的特征是什么?(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

结构材料是由各种无形象意义的结构元件组成;(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

是通过积搭、接插、螺旋、编织、捏造等多种操作形式的造型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

结构游戏不仅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还需要空间知觉发展的一定水平,以及想象力为基础的象征能力。

问:简述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1)游戏环境的创设者:创设能让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会解释环境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2)游戏行为的观察者:评估游戏行为反映的发展水平(3)游戏过程的支持者:在游戏中推进幼儿发展

问:为什么说游戏有助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水平的体现。研究证明:游戏有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1)游戏的不确定性经常给孩子带来问题

(2)游戏降低了儿童对成功的期望和失败担忧的压力(3)游戏使儿童获得大量在各种情况下尝试不同物体的机会(4)游戏中代替品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问:不同年龄的自发性语言游戏?

2-3岁重复问句,一问一答的语言沟通方式 3-4岁语言竞赛游戏,练习词汇的组合 4-5岁充满暴力、幻想,夸张的语言游戏 5-6岁荒诞的语言游戏,练习语法规则

问:幼儿园游戏场地设计的原则? • 场地特征:变化性 • 设施安置:连结性 • 运动材料:移动性 • 自然环境:野趣

论述题

试述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挑战性与安全性的关系

• 幼儿的生命安全与体能发展往往以一对矛盾的因素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工作。• 运动保障健康,运动促进体能,同时运动潜藏着危险;幼儿喜欢运动性游戏,但幼儿运动能力差,缺乏对危险的估计,没有应付运动障碍的经验,容易在运动中出事故。

• 但是运动经验有助于减少危险,儿童能从中获得处理危险的知识。

• 孩子们活动得越多,就对自己的把握越大,也就越安全鼓励参与多种形式的运动不仅不是引发事故的根源,反而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 要注意保证幼儿户外安全的措施,但并不意味着就要使游戏场地变得毫无挑战性。请从游戏的特征出发分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无外在目的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轻松感)2)游戏是游戏者自主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活动。游戏者对游戏有极大的自由度,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与谁一起玩,均由自己选择。(控制感)3)游戏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摆脱了用手段——目的的形式来考虑问题的来源。(满足感)

4)游戏是表现已有经验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胜任感)

5)游戏是假象的非正式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活动充满了想象,游戏是脱离了真实情景通过想象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的性质是非正式的,如玩踢球和正式的踢球比赛 游戏的装扮性情景,特指幼儿特有的角色游戏(自由感)

6)游戏是体验积极情感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具有心里安全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没有心理负担,没有精神压力,有安全感,体现儿童主宰地位。(愉悦感)教师如何给幼儿游戏提供保障?

1)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让孩子控制游戏时间,即有可能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活动,有机会完成他们从事的活动;随幼儿的年龄增长,逐渐提供长时段的游戏时间。

2)提供丰富夫人游戏材料,让幼儿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避免无所事事,提供低结构材料,让幼儿有机会按游戏意愿组合材料。

3)提供清晰的游戏背景,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去选择并改变,不断地从混乱中重建秩序。老师建立的秩序是为孩子的创造性活动呈现可用的素材,是孩子有机会了解各种可能性,以便构思自己的作品,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了作品的创造而弄乱了老师建立的秩序,则说明老师建立的秩序成功的支持了孩子的游戏。

案例分析

1、规则游戏

问: 规则游戏的定义

由两人以上参加,以游戏规则裁判胜负,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包括智力、动作技巧、运动能力一类的竞赛。问:规则游戏的特点 规则性

象征性游戏的规则——内隐规则——个体化

规则游戏中的规则——外显规则——集体认同 对抗性(竞赛性)

对抗各方以相同的规则指向胜负的结果

规则的公正性和游戏各方水平的均衡性 问:规则游戏编制的要求

对抗的双方——游戏是否形成对抗

思维的挑战——游戏需要思考玩的策略 输赢的判断——游戏者能够自己判断错误 全程的参与——所有的成员都能主动参与

2、游戏材料

问:游戏材料与儿童 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 材料的外在特征决定着材料对幼儿行为及发展的显性功能 ② 幼儿的个体特征激活材料对幼儿行为及发展的潜在功能 问:什么是“材料特征”(材料特征的分析指标)

真实性:形象性玩具与非形象性玩具,指材料与实物之间的逼真性程度。常称之为模拟物与替代物

结构性:结构性材料和非结构性材料,指材料使用方法的规定性程度。常称之为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结构性材料——玩法限制;非结构性材料——玩法不限制;高结构性材料——一种玩法;低结构性材料——多种玩法

结构性材料包括形象材料,还指教师为某特定发展目标而预先设计玩法的材料。

问:如果你班级里的学生对于老师精心布置的材料不感兴趣,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处理?

① 造成这个情况可能原因:

以高结构材料为主

是由低结构材料转化为高结构材料的

材料所限定的玩法高于幼儿实际水平材料所限定的玩法已经完全掌握。

② 教师可以将材料改为低结构材料,玩法相对于幼儿实际水平。猜数字

幼儿坐在绒布板前面,教师把一个数字板放上,交一个幼儿念出正确名称,如果说对了,就可以拿到那个数字板,游戏结束时,拥有最多数字板的幼儿就赢了。分析:这是教学,不是游戏。

1)教师和幼儿之间不形成对立,因为教师并不想赢这个游戏 2)幼儿之间形成对立关系(争高分),但没有对立行为,因为幼儿无法争取自己回答问题的机会,权力在老师那里。

3)没有思考游戏策略的含义,因为幼儿无法阻止别人得到一个数字板。

第五篇:河北教师招聘之夸美纽斯知识点备考指导

河北教师招聘之夸美纽斯知识点备考指导

夸美纽斯是世界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对教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历年来的教招、教资的高频考点,对于这部分知识吗,如何进行备考呢?其实,对于夸美纽斯这一块的知识点,主要是以选择题出现,偶尔出现简答题。因此,重点在于掌握其人物与著作、地位、主要教育观点相对应,掌握的基础上与其他教育阶段的重要人物相联系就可以了。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发表《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其名言“教师是天底下最神圣光辉的职业”也是常考点,也被翻译成“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其次,是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少数情况下会以简答题出现,主要有5点。一是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二是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三是泛智教育思想,这里常考到他的名言“教育是一门把一切知识教给全部类的艺术。”四是其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观;五是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量力性、系统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其实,关于夸美纽斯的知识点,考题形式并不复杂,主要就是上述内容的记忆,这里推荐编记忆口诀的形式。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循自然(教育独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班级授课、百科全书式课程、自然教育原则)。

另外,是对其知识点的前后连贯,因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贡献,使得教育学进入独立的状态,其对班级授课制的论述,标志着班级授课制正式诞生,开启了大面积培养人才的序幕,另外,他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他是传统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掌握了上述知识,备考就算是达标了。

中公讲师解析

下载2018河北教师招聘备考:幼儿游戏的指导与介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河北教师招聘备考:幼儿游戏的指导与介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