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寿阳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项目
2018年度寿阳县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项目
申 报 指 南
根据市政发〔2016〕2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晋中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及寿阳县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现就组织实施2018年度寿阳县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项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领域和方向
(一)一般创新平台项目。包括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实验条件装备建设项目。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重点在我县传统优势产业(煤炭主导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型材料、信息技术、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现代农业等领域,以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创新为目标,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影响作用的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实验条件装备建设项目重点支持能够为我县重点行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供服务的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中心、产学研协作联盟等创新基地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支持专业优势明显、行业覆盖面广、技术力量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检测等机构充实完善科学仪器设备,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的公共开放实验室。
(二)重点创新平台项目。依托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各类创新平台进行建设,旨在围绕全县转型发展需求、传统优势和新兴产业领域,聚焦共性关键研发方 向,采取产学研协同、全链条一体化组织模式,通过优化集成创新链各环节的创新资源,提升创新全链条支撑引领能力。
二、申报要求
(一)凡符合上述平台建设范围,在寿阳县域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均可以单独或联合申报。承担项目负责人须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两年以上与项目相关的工作经历。
(二)重点创新平台具体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一般创新平台的申报条件;重点创新平台由牵头依托单位组织申请,项目申报可采取一家为主、多家合作和依托联盟三种组建模式。
2、平台建设应从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应统筹高水平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研发实力雄厚、产学研紧密联结的全链条一体化协同研发体系;应合理布局研发方向,合理配置研发单元和支撑平台,优化整合人才队伍,明确方向带头人和团队骨干成员。
3、平台建设应凝练提出重大研发和工程化任务,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运行管理机制,由各成员单位共同组建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设立日常管理执行机构,明确对外承担责任主体,建立有效的决策、咨询与运行管理机制。
4、平台建设应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重点创新平台各成员单位应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分工与职责,并在平台建 设、研发投入、资源共享、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许可及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予以约定,切实保护合作成员的权益。
5、重点创新平台以2-3年为周期编制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并附合作协议、专家评审论证意见及其他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6、重点创新平台依托单位应按不低于1:1给予配套支持经费。重点创新平台支持经费主要用于联合研发、条件建设、队伍建设、日常运行维护、对外开放共享、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及相关科技创新活动。经费使用应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三、申报材料
(一)一般创新平台
1、《寿阳县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
4、相关附件:
(1)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申报单位财务情况证明材料(企业提供上年度审计报告复印件;落实自筹资金证明)。
(3)项目负责人技术职称证明,曾获专利、成果、奖励等证明材料;外单位项目参加人员的证明。
(4)技术转让合同、合作协议书等合作关系证明材料(写明技术来源及归属、出资比例、任务分工、利益分享等事项)。(5)项目相关证明材料(成果鉴定证书,科技奖励证书,专利证书及专利登记簿副本、品种审定证书等,软件著作权证书,产品检测报告,用户试用报告等)。
(6)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二)重点创新平台
1、《寿阳县科技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计划(重点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申报书》。
2、《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
3、合作协议、专家评审论证意见及其他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四、申报方式
(一)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将项目申报纸质材料一式两份直接报送县教科局。联系人:
工业、软科学:赵君飞(116房间)0354-4600203 *** 农业、社会发展:许月玲(306房间)0354-4606168 ***
(二)申报时间
2018年4月1日起至2018年4月30日止
(三)申报要求
同一个项目只能在一个组织部门进行申报,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不得重复、多头申报。
第二篇:“十三五”重点项目-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申请报告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资金申请报告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市场研究报告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商业计划书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总论
第一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概况
1.1.1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1.1.2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 1.1.3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性质
1.1.6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编辑依据 1.2.2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编制原则 1.3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背景
2.1.1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产品背景 2.1.2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必要性
2.2.1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与预测 第三章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市场分析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选址 5.1.1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地点 5.1.2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结论
第二节 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工程项目建议
第三篇: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管理办法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福建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规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根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
第三条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激励共享、分期实施、滚动支持的管理方式。根据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探索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运行机制,促进科技项目、人才和基地的集成。
第四条 省科技厅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第五条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由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处室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 分类与重点
第六条 科技创新平台包括:技术研发协作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第七条 技术研发协作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开发为目标的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第八条 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技术服务、科技评估、管理咨询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交易服务机构、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科技投资服务机构等。
第九条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含:各类分析测试机构)、自然科技资源库(含:各类种质资源库、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基地)、科技信息服务网(含:科学数据、图书文献、科技成果与专利信息)等。
第十条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以专利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目标的产学研对接项目、成果示范基地、产业化基地和科技园区,营造科技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十一条 省科技厅采取定向申报和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项目申报。
定向申报是指省科技厅通过调研、专家研讨等方式,凝炼提出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目标,并组织相关单位申报。
公开征集是指省科技厅通过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明确支持方向和范围,确定申报时间、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征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
第十二条 申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建设内容应符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的申报要求,项目实施时限不超过三年。
(二)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或科技服务能力,科研仪器设备具备开放使用的条件。
(三)申报单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具有较好的信贷资信。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交《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申请书》及有关证明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申报,并对申报材料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四章 项目评审与立项
第十四条 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有关机构,对初审合格的申报项目,以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形式进行评审。
第十五条 省科技厅和项目主管(推荐)部门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
(一)申报单位是否具备申报资格;
(二)申报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指南的要求;
(三)提交的相关文件是否齐备、真实、有效;
(四)申报单位的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等基础条件;
(五)是否符合必需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评审专家或咨询机构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审:
(一)申报项目必要性及对相关行业带动作用;
(二)申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是否具备主要建设条件;
(四)申报项目建设方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五)经费预算合理性和可行性;
(六)其他要求。
第十七条 省科技厅根据建设重点和项目评审意见择优立项。列入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的项目,省科技厅与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主管(推荐)部门签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合同书》,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中实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在每年12月中旬提交项目执行情况报表,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九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对项目的建设内容、计划进度、完成期限、项目负责人等进行变更调整时,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合同变更申请书》,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省科技厅同意后变更合同调整计划。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合同规定的验收时间内,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材料,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省科技厅。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验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工作总结(包括项目实施过程、合同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等);
(三)项目创新成果或新增科技服务情况;
(四)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清单及共享使用情况;
(五)项目经费总决算表;
(六)建设期内取得业务和管理资质证书复印件;
(七)佐证合同任务完成情况的其它附件。
第二十二条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组通过审阅资料、现场考察和质询评议等方式,对项目是否完成合同目标、实施效果、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作出验收结论。验收组一般由技术、管理同行专家5--7人组成。
第二十三条 通过验收的项目,省科技厅审核后批复《项目验收意见书》。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经整改完善,可在6个月内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未通过验收的,三年内不受理项目主要负责人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
第二十四条 对于不按合同执行或无故中止合同,不按计划使用或挪用项目经费的承担单位,省科技厅将中止拨款,追回经费,三年内不受理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第二十五条 使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和建设的设施应在明显位置贴挂统一标识牌,登记造册,并纳入全省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应实行专人管理,并加入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第六章 实施机构管理
第二十六条 对纳入省科技创新平台机构管理的实施机构,其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省科技厅负责有关业务指导。
第二十七条 省科技厅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组织制定各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专家或委托有关机构,定期开展业务评估。
第二十八条 业务评估程序:
(一)材料提交。申请单位将评估申请材料(一式三份)报相关主管部门。评估申请材料包括:《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评估申请表》、《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业绩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
1)等。首次申请评估还应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2)
(二)材料初审。由相关主管部门对评估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三)材料核查。省科技厅对评估申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召开核查会和实地核查等。
(四)评估报告。按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评估指标体系,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五)审定公告。省科技厅审定并在福建科技网等媒体公告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第二十九条 优秀、合格者由省科技厅授予规格统一的匾牌。评估优秀者可优先获得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的支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条 对于一次评估不合格者,限期6个月整改,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的,撤销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称号,不再纳入管理体系。逾期不报送评估材料者视为自动退出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体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
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根据本办法修订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管理细则和评估指标体系。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福建省科技厅负责解释,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业绩报告》编写提纲
一、评估期工作概述
二、主要创新成果与人才培养
三、科技创新与服务的典型事例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五、附件:
1、经审计的上财务报告
2、承担科技项目/开发任务名录
3、获得知识产权、成果推广名录
4、服务合同/协议名录
附件2:
《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机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概述
二、建设意义
三、国内外同行现状分析
四、主要建设内容
五、机构组建方案(包括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运行机制、组建经费概算及来源等)
六、机构运营管理制度
七、机构负责人技术与管理能力
八、依托/合作单位优势与投入
九、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扶持政策与措施
十、附件:(根据各类创新平台申报要求选择提供)
1、机构成立的批文/机构章程
2、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
3、机构负责人身份证、学历/职称证书
4、专职人员名单及其学历、岗位情况表
5、银行帐户及资信证明
6、办公及服务场所使用权证明
7、可共享的仪器设备清单(按价值大小顺序列出)
8、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扶持政策文件及投资证明
9、有关资质证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
第四篇:000创新平台和载体
创新平台和载体 大力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
近年来,我们根据省纪委监察厅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努力实现‚十个全覆盖‛为抓手,以电子信息、网络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着力构建‚1+3‛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平台和载体(‚1‛即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管理平台,‚3‛即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电子教育、电子反馈、电子惩处系统),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风险、拒风险、担风险、化风险,初步实现腐败风险教育、排查、预警、化解全覆盖。我们的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起点推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
我们结合随州实际,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目标任务分解体系,加大分类指导工作力度,推动了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全市推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探索建立了‚六个一‛(一套方案管理、一个市级领导负责、一个专班督办、一个责任单位牵头、一个纪委领导联系、一套细则考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了‚六个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联系抓,督办专班经常抓,牵头单位具体抓,责任单位协作抓,配合单位联动抓)工作格局,为深入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二是目标任务明确。市委、市政府结合随州实际,制定出台了《随州市全面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随 办文“2010”28号),明确了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主要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各地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出台工作方案,把各项工作任务分项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承办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监督检查有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工作专班力量,加强政策措施研究和经常性指导,对重点工作建立工作台账,把‚日安排、周计划、月督办、季通报、年底结硬账‛的要求落到实处。针对有些地方和部门对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不太熟悉的实际情况,组织各地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到省内外多个地方学习考察,同时,还采取召开座谈研讨会的形式,邀请市工商局、市地税局等单位负责人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对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进行专题交流研讨,为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着力构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平台和载体
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构建‚1+3‛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平台和载体,探索形成了具有随州特色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模式。
(一)围绕流程再造,构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管理平台。各地各部门按照‚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的思路,对工作事权进行梳理,划分不同岗位,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任务、职责和具体运行环节,编制了1569个工作流程并分别制作流程图,逐项标明具体承办岗位、办理时限、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形成了纵向授权制约、横向流程控制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到下一道程序对上一道程序进行控制,每道程序之间互相制衡,将权力行使过程公开化,确保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程序规范、运转有序。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专门力量,联合有关职能部门,设计开发了以B/S结构设计、ASP系统开发语言和Access后台数据库为支撑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系统。系统总体分为系统管理员模块和用户操作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员模块分为‚用户管理、部门管理、岗位管理、职责管理、风险管理、用户岗位管理‛等6个部分;用户操作模块分为‚用户基本信息、岗位信息、工作完成情况、重点风险警示、系统操作情况提示、内控管理考核情况、功能查询、个人管理‛等8个部分。该系统以‚月‛作为单个时间段进行信息统计,将电子监察对象纳入系统进行管理考核。每个电子监察对象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登录系统进行操作,每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查看岗位职责、查看岗位风险、查看工作流程、查看制度规定、进行风险自查、本月工作小结‛等6项任务,向系统提交工作状态,并作为考核依据,增强了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可操作性和不可逆转性。
(二)围绕前期预防,构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电子教育系统。针对目前宣传教育方法单
一、效果不佳等问题,结合全市党员干部思想实际,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因人施教,分层施教,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建设廉政教育远程网络平台。依托远程教育中心,开展市、县、乡、村五级廉政课堂活动,直播‚廉政周末大舞台‛、‚‘廉内助’茶话会‛、‚清风杯•廉政文化进家庭风采展示大赛‛等活动,将教育对 象从以党员干部为主拓宽到社会全体成员,受教育对象覆盖到70%以上的人群。二是建设廉政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开设网上廉政校园、廉政党校、廉政书屋、廉政文化馆1300多个,与我市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百村廉政书屋‛工程优势互补,扩大了廉政教育的影响力。三是建设反腐倡廉网络交流平台。借助网络(QQ、MSN、BBS、博客、播客)、电台、电视台、电子杂志等现代传播手段,开辟廉政之窗、党风政风监督台、政风行风热线、勤廉先进典型、党纪教育、案例剖析、警示教育、反腐理论研讨专栏1800多个。四是建设反腐倡廉教育网络创作平台。近年来,播放廉政影视作品、廉政人物纪录片、反面典型廉政警示教育片、廉政歌曲、廉政动画、廉政公益广告等作品5000余次。特别是今年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中国方正出版社、湖北省纪委宣教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办了 ‚全国廉政短信大赛活动‛,目前已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征集廉政短信3000余条,进一步增强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围绕中期监控,构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电子反馈系统。积极搭建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平台,广泛收集各类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类风险信息科学分析,一旦发现苗头,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反馈,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及时化解廉政风险。一是建立网页防控。建立内控机制建设链接网页,设立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内控建设、工作调研、督查督办、综合频道等功能模块,全面反映内控机制管理工作,形成内控管理内容的全覆盖。二是督导检查防控。构建集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电子廉政档案、政风行风热线于一体的信息采集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地采集和捕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中容易滋生腐败风险的薄弱环节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特色制度防控。建立部门内控机制运行管理办法,要求干部职工每月登录内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开展‚网上警示风险、网上自查风险、网上监控风险、网上提示风险‛活动,引导党员干部重点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化解潜在的风险。四是互看互查防控。在内控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查询模块,放置法律法规、管理规定、规章制度等内容,方便党员干部查找岗位职责、制度机制、思想道德、业务流程、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点,引导干部重视风险防控,开展相互监督,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全市各地各部门共查找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点3892个,建立预警反馈制度960项。
(四)围绕后期处置,构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电子惩处系统。针对中期监控发现的问题,实行‚绿色、红色、黄色、蓝色‛的预警信号提示和信息回馈,‚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表示处于安全状态、不太安全状态、较危险状态、非常危险状态。然后视情节严重程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责任追究等措施,避免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一是警示提醒。对接近风险临界点的现象与行为,及时作出预警告知。二是诫勉纠错。对于警示提醒后仍未纠正的,通过诫勉谈话,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责令终止错误行为。三是责令整改。对已经超越风险警戒线的,责令限期整改,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整改结果,督促落实到位。四是责任追究。对于风险点排查不准确、防控措施不到位、不落实、疏于监管和发现风险信息隐瞒不报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今年以 来,先后下发预警通报23期,纠正不规范行政管理和执纪执法行为1031起,诫勉谈话137人次,追究过错责任263人次。
三、求真务实,统筹推进,全市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不断提高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一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我们针对涉及法律法规的风险、自由裁量权的风险和日常管理风险,先后建立健全绝对不能触碰的‚高压线‛类制度175项、不能逾越的‚警戒线‛类制度214项、需要共同遵守的‚斑马线‛类制度320项,探索解决制度执行难、监督难的盲区和断层的方式方法,推动了制度设计由‚注重实体‛向‚实体与程序并重‛转变;权力制约由‚人管人‛向‚电脑管人‛转变;制度执行由‚因人而异‛向‚人人平等‛转变,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规范、科学运行。
二是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不断上升。我们依法梳理权力事项、实施流程再造、完善权力网上管理运行,紧紧围绕‚人、财、物‛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开展预警防控工作,坚决查处权力运行过程中‚暗箱操作‛、‚权力寻租‛、行政效能低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及时进行预警纠错,在最大限度地使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我们集中力量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先后给予118人党政纪处分,同比增长63.89%;查处县处级干部5人,同比增长5倍;查处乡科级干部8人,同比增长3倍;全市首次消除了‚零办案‛乡镇;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同比上升10倍,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空前提高。
三是各地各部门整体工作效能不断提高。群众通过干部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风行风评议网页,直接上网对测评对象进行监督、打分、投诉。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收集网络舆情,受理网络举报,先后查处损害发展环境、损害政府形象的典型案件10余起,纠正行政审批、费用减免、行政处罚、涉企检查等违纪违规问题20余个,查处‚不在状态‛党员干部123人次,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对60余人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调离岗位等处理。同时,大力优化政务环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及环节252项,强化程序制约、风险点控制和网上监察等措施,把以前的‚软制度‛变成了现在的‚铁规矩‛,使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行政效能。
第五篇: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
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豫发〔2015〕1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豫政〔2015〕2号),推进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与发展,提升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平台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四类。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省内某一行业或领域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组建的研发中心,其任务是针对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发和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结合应用开发研究,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和科技实验研究体系,是全省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指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技术 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的创新型实体机构。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指具备一定场地、设施、专业服务人员等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为核心业务的服务载体,主要分为综合平台和专业平台两类,以开展科技金融信息服务为主。
第三条
平台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凝聚创新资源,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统筹安排平台的规划布局,组织开展相关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加强对主管部门、建设(依托)单位的分类指导。
第五条
各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县(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郑州经开区管委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协助省科技厅做好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事项。
第六条
平台建设(依托)单位负责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平台建设和运行所必须的资金、物资、人才和政策保障。
第三章
申报与建设
第七条
省科技厅根据全省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及技术创新需 要,发布平台建设的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流程、支持领域和方向。从指南发布到平台申报受理截止原则上不少于50天,并对受理确认后的平台申报情况进行公示。
第八条 主管部门指导本地区或本部门申请单位填报申请材料,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后,按要求统一集中报省科技厅。省科技厅不直接受理平台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
第九条
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组织专家开展平台建设论证工作。论证工作采取专家综合评议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综合评议的基础上,必要时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核实。
第十条 省科技厅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确定拟同意建设的平台并向社会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发文确认。从受理申请到反馈结果原则上不超过120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 建设方式分为直接认定、组建验收和审核备案等,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直接认定的方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采用审核备案的方式,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采用组建验收的方式,建设期不超过两年,两年建设期满,有合理理由未能完成建设任务的,经省科技厅批准后,可以延长一年。
第十二条 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独或联合建设,特别是引进省外优势科研力量联合建设。联合建设的平台必须有联合建设协议书,明确主要依托单位,以及各个建设单位在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三条
平台应采取独立的管理体制,建成独立法人或独立核算的科研实体,成立管理委员会,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组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计划和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平台需设立技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国内同行业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以及依托单位主要工程技术骨干组成,为平台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第十五条
平台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日常运行中的重大事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以及对外科技合作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平台撤销、更名,以及依托单位更名等重大事项须由主管部门报请省科技厅批准。
第十六条
鼓励平台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采用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科技成果折股等激励方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奖励。
第五章
验收与考核
第十七条
采取组建验收方式建设的平台建设期满后,建设(依托)单位应提出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科技厅。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相关专业机构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批准运行。
第十八条
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绩效考核。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主管部门、具备相应资格的相关单位开展考核工作。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4个等级,考核结 果为不合格的,限期1年进行整改。整改期间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给予撤销;被撤销的平台及其依托单位2年内不得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
第十九条
平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科技厅有权要求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撤销:
(一)建设(依托)单位发生重大事项,致使平台不能正常运行的。
(二)因客观原因或其他不可抗拒原因不能继续实施正常运行的。
(三)无故不接受省科技厅或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审计和考核,逾期不按要求上报考核材料的。
(四)主管部门、建设(依托)单位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行为的。
(五)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涉嫌违法犯罪被立案侦查的。
第六章
支持措施
第二十条
考核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平台,以后补助方式给予经费资助。具备创建国家平台条件的平台,作为重点扶持的科技创新平台,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平台和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省级实验室三年为一个评估周期,对优秀、良好的省级实验室连续支持三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或后 补助。
第二十一条
平台作为独立法人的,可视为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产业化导向明确的省级重点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应建有省级及以上的平台。
第二十二条
鼓励平台将可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及成套试验装备加入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平台优先、优惠使用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入网仪器设备。
第二十三条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相关服务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管理办法》(豫科计〔2006〕23号)、《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豫科计〔2006〕24号)、《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豫科〔2013〕147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四条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建设管理工作中,可参照本办法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