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析小学英语高年级学困生的单词学习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析小学英语高年级学困生的单词学习
策略
内容提要:单词学习策略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复杂的系统,小学单词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科学进行。本文就小学英语高年级单词教学过程中学困生单词学习策略形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学困生单词学习策略培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困生 单词 学习策略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学习能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尽相同。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因为基础差,不勤奋,不专心而成为学困生。但这类解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小学高年级的英语学困生听了老师上述批评之后,仍不知道该如何去努力。笔者任教小学英语五、六年级十年,经验表明,很多学困生都曾尝试过努力学习,但最终没有成功,由此可见,在“基础差”、“不勤奋”、“不专心”一类解释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即学困生学习策略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很多人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其实与学习方法相比,学习策略涵盖的内容更加全面。学习策略是指有目的地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设计、组织、监控、反馈而选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手段,它包括学生为了有效学习采取的各种学习步骤。从抽象意义上讲,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在操作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的统一体;从结构意义上讲,学习策略是由学习方法和学习调控等方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策略是学习执行的监控系统,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愿望是为了用较少的“消耗”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英语课程标准》中把英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在数量上相对少些,多数是较为简单和具体的策略。所以《英语课程标准》中没有对这些策略分类,而是把这些策略统称为“基本学习策略”。主要包括: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对所学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尝试阅读英语故事以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
二、学困生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和纠正
某些老师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的事,他们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老师改变不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形成有效学习的策略虽然主要责任在于学生,但并不表示教师就没有责任。相反,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策略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策略不是自发形成的,尤其是小学生,没有教师的指导,只凭自己的努力,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那么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师究竟该如何在单词教学中对学困生实施学习策略的指导?下面我就从学习策略形成的特点,以广州市小学五、六年级学困生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以及变化发展过程为例,来进行分析。
1、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是行动和实践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时实际上都有自已的策略。有些学生喜欢多听、多讲却不喜欢动手去写,有些学生能记住单词却不能流利对话。所以,当教师想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时,需要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来逐步代替他们现有有的学习策略。
比如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单词时,有可能会采用给单词标注有相似发音的汉字,这就是他在执行单词认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他的发音,实际上他已经通过行动来执行自己的学习策略。当老师的教导他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培养自己的正确发音时,他也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因为他需要新的行动来代替原来的行动。在他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记忆单词时,这种学习策略会持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英语老师抱怨学生在英语书上写满汉字而屡教不改的原因。
2、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是体验和反省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使教给学生发音规则,很多学困生还是喜欢走标汉语的老路。这里就要提到学习策略的体验特征。有了学习行动,也就有了学习体验。学困生进行学习活动时,必定产生某种体验。比如,一个五年级学困生现在想改变自己给英语单词标中文的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根据字母的发音规则去记忆单词的语音。这显然是一种新的学习行动,伴随着这种行动而发生的是他内心的崭新体验。这种体验可能让他觉得新奇、愉悦和富有成就感;也可能让他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无效,短时间内出现学习滑坡现象。这时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他就会放弃新的尝试,重新使用以前的学习策略。
3、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是矫正和适应的过程
过去学困生不懂得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自觉地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尽管他已经知道这样做的弊病,但是,他仍然需要用一段时间的训练来矫正这个习惯,否则他就会依旧执行原来的学习策略。新的行动带来新的体验。学困生曾经很适应用汉字注音的方式去记忆英语单词的发音,他已经习惯于给每个单词都标上自己认为合适的汉字,而且这种方法曾让他有过成功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对按字母的发音规则认读单词有一种不适之感,于是他还要经历一段适应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耐心细致,不能急于求成。宽容地看待学生在认读单词过程中出现的“卡壳”现象,教师的爱心能尽量帮助他们缩短适应期,让他们坚持训练正确的学习策略。
4、单词学习策略的形成是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学习策略的发展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实现个性化学习(individualized learning)。个性化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潜力来规划学习内容、方式、目标等。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方式目标都是不同的,这样他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困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自己认读单词的学习策略,但是这单一的学习策略并不能解决他英语学习中所有的认读问题。在他从四年级升上五年级时,发现很多英语单词的发音是不规则的,而他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不规则发音的单词。这时候,他就需要对原来的认读学习策略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调整。所以学习策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此刻,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就不仅局限于自身指导,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的平台:天河部落、小组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电视英语学习节目等,把资源策略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中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自己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三、教师如何引导高年级学困生发展自己的单词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高年级学困生最初的单词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而且这种形成最初是无意识的。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初步形成的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让他们自主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中反思就是指学生对自身学习加工过程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也就让他们学会了调控学习的重要能力。教师可通过问卷来了解学生思考哪些是他们认为对学英语有用的方法,如怎样通过听、说、读、写来交流,怎样更好地利用各种材料来学习,怎样区别英语学习与其他科目(例如语文拼音)的学习,并将其他科目学习中有用的方法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例如: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经常主动回答吗?你积极参加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与别人合作吗?你上课能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吗?你现在的作业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吗?你能总是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吗?你经常对所学的课文主动复习吗?你会通过观看英语节目,阅读书刊,上网等途径丰富英语知识吗?看见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你会想用英语应该怎么来说吗?遇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你会查字典吗?
通过对我校高年级的学困生的调查,表明当前他们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基本素养: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学习情绪的调控、信心的保持、合作精神、自主学习方法。通过调查评价,学生可以清楚自己在哪方面的学习策略比较欠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及时反思,并依次设立短期学习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学习策略。
2、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策略
单词教学策略和单词学习策略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运用最佳教学策略的教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养成寻求最佳策略来帮助自己获得发展,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从教学策略的选择入手,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阶段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教师应该走的第一步。而后对症下药,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困生寻求并运用“目标学习策略”。如五、六年级学生面临的最大学习困难是单词的认读,那么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认读策略的培养,如经常复习最基本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采用整体感知方式呈现、教读生词;渗透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规则的教学;经常对比、类比相似的单词;以及一些趣味性的联想认读教学等。这样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自主寻求最佳词汇认读策略的习惯。
3、通过单词学习策略的培养促进学困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要通过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有目标地联系策略。这种实践活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发生。在学习策略课堂教学之始,教师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教学活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更多地、更具体地示范目标策略的使用。而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便更多地引导学生来使用这些策略。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逐渐提高要求,直到他们能独立地运用这些策略。例如,在五、六年级的词汇教学中,除了根据发音规则去记忆单词以外,我还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趣味型词汇联想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先示范对例词做出一些趣味性联想:shelf——She likes fun.Family——Father and—mother。然后逐步让学生在接触生词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方法使音、形、义结合,词句结合。让学生回顾了已学的词汇,而且找出新旧词之间的联系,效果良好。学习任务结束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展示自己。这样学生能对他们自己觉得有效的策略进行学习的迁移,把这些策略运用到其他情景的学习中去,设计出有利于他们自身的策略。如在交流活动中,学生说出各自词汇记忆方法,往往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如:engineer——English in beer. Actress——Act in a dress.这两个单词的记忆方法与教师在上文中所提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创新的地方。如果学生能达到这个阶段,那么这种学习策略指导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因为学生已经成为这种学习策略的独立运用者,并能通过这种策略调控自己的词汇学习。同时,通过实践,部分学生甚至改进了原先教师所传授的学习策略,并发展了自身个性化的学习策略。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迁移,从而提高他们对这种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
四、指导高年级学困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习策略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短时间内只重点训练一种学习策略
心理学家Moely(1969)通过图片记忆的任务来研究不同年龄儿童的组织策略能力。结果发现,5—7岁儿童中自发使用组织策略的倾向不明显,8—9岁儿童开始出现自发使用组织策略,10—11岁儿童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策略。Flavell(1970)也通过一项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儿童学习策略运用的实验发现,学习策略的自发使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年龄越晚的学习者越容易掌握。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短时间内同时接受几种不同的学习策略的训练是不科学的。
1、教师有重点地向学困生做说明,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学困生做个别辅导
学习策略的形成有共性,但包含了更多个性化的成分。同一种学习策略也许对某些学生很有效,但对另一些学生却帮助不大。教师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对大部分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关注学困生这一收效不大的“弱势群体”。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难和想法,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做个别辅导,引导他们找到原策略中适合自己的部分,改进不合适的部分,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3、教给学困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的方法
教师一开始就要教给学生如何掌握运用策略的时机,并让他们在广泛的情景中练习使用。并和学生约定,要将所学的策略尽量运用到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每次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小组交流,说一说:这堂课里,我学到了什么?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这些方法里,我认为哪些是最有效的?而哪些效果不好?我还可以从老师或同学那里得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吗?合作学习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向别人学习,并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那么,离他们真正掌握学习策略这把钥匙的时间还会远吗?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单词学习策略的培养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已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从“授之以鱼”(教授语言知识)转变为“授之以渔”(指导学习策略),从而真正掌握英语学习的钥匙。在英语新课标准的实施中,帮助学困生有效地使用单词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掌握采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_小学语文论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更有效
诸暨市赵家镇刚林完小 宣成灿
内容提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能够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更有效,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从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教学情景等方面提出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焕发学生学习活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 提高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来,如何让学生学得更有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了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扮演着导演与策划的角色。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
方法
课堂教学 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语文教师只有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所要学习的除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希望。
在三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教海中摸索,在书本中遨游,在课堂中锻炼,在实践中反思,在尝试中提高,把童心、爱心、热心、恒心倾注给学生,努力建设 “轻松、和谐、有效”的课堂。然而,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注重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原则。那么,我们该如何遵循这个原则呢?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效?以下就我的一些对于语文教学初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小学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方法的领路人,使学生在学海中取得收获,具体可以在预习、听课、做作业等多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使其取得应有的效果。
一、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为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我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就向全体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写在书本前面的空白处,使学生明确要求,预习起来便于操作和检查,又帮助学生主动了解新课的内容,增强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以更好地激发课堂上的求知欲。为了强化预习的效果,教师需每天提早来到教室,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鼓励做得好得同学,督促一些不认真的同学,逐渐让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听课习惯的养成,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我时时关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有时用讲课突然停顿的方法,暗示个别学生做小动作,有时轻轻地走到学生那边,摸摸他的头,更多的是用表扬他人的方法鼓励学生们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我们同时要学会倾听,这对于现代浮躁社会下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在互相交流中,教育学生在倾听中学会尊重他人,在倾听中学会等待,在倾听中学会冷静思考。这个方法经实践后,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每天按时认真完成作业是学生的职责,是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的必要的环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布置每天的语文作业最主要是阅读书籍,尽量少布置一些机械性的作业,让学生有时间去接触社会,走进家庭,在活动、劳动中锻炼自我。对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能做到及时反馈,表扬优胜者,督促拖拉、懒散的个别学生,并要与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家校合作,培养学生每天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其次,教师要作为做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主要途径。我也深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家长的文化偏低,工作繁忙,只有在课堂中稳扎稳打,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才是重中之重。
一、语文的根本在文本,文本的灵魂在字里行间。因此,语文课上老师要带领学生不断地品味、咀嚼、消化乃至吸收文本,要教会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引领学生潜入文本,与课文的作者进行对话、与课文的主人公实现共鸣的过程。而在有些语文课上,学生几乎没有真正的读书时间,教师打着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旗号,使课堂呈现出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学生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本,思考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沉静的,该激动的时候可以激动,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沉静的,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应该让他们有一个安静的心理和学习环境。这份沉静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解读文本。
二、如今的语文课堂,“自主探究”的影子随处可见,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但热闹过后却很难让学生心有所悟。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思维是教学、是语文的灵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大的迷失是思维的迷失。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注重联想和想象、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训练。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学是一种互动。说起来明白,操作起来却很难。学生为主体,就得放手让他质疑,让他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大组交流。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任何思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深入的思考中,学生又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达到“演出”课本,身临其境,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比如笔者在教学《詹天佑》一文课的时候,课中有关于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的篇幅。我们的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只浮于表面文字了解,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批文入情。让学生一是当小画家;二是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把“小火车”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地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从中领悟到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由衷地佩服。
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原本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事物,他们才能在熟知中凝炼感性认识,从而上升成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好教材自身特点,揣摩好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衔接,让学生在学文中融入生活情感,同时也把课堂中的知识带入课外生活中去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为应用的具体目的。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几幅图片,几个送别的场景:(1)涕泪交加;(2)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3)潇洒拱手、饮酒告别;(4)送完就走。让学生体悟,根据自己生活体验,你喜欢哪种送别方式?如果送的是朋友,你选哪种?为什么?如果是两个大男人应是哪一种?选完后,让我们来看书,学文。其次,与学生交流,你们与朋友送别时会说什么,心情如何?再与文中诗人与朋友的送别场景对比:体悟豪情。你还想起了几种送别或有关送别的诗?积累一下。最后,你是即将毕业六年级同学如何与好朋友、好同学告别?具体有什么想法和做法?这几个环节目的只有一个,把送别诗和生活中送别情景融为一体,学文更是应用,拓展更是熏陶。学生在学文中理解男人之间送别的豪情与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睦”相思送别的区别,更会把这其中送别诗应用到生活中,达到物我两相合的境界。运用生活中的经验与文本交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把学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
五、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更有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其中除了强调要注重圈点勾画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动笔写。读能陶冶性情,写方能抒其心态,光读不写,学生往往犹如蜻蜓点水,只能获得浮光掠影的粗浅认识。只有读写结合,学生才能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和独特感受,从而享受读书和审美乐趣。笔者在参加一次教学研讨观摩会中,对于一位教师的课印象非常深刻。这位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首先领导学生对于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直接与课文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当学生沉痛而悲伤地结束最后一句“她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后,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溢于言表。而那位教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用电脑投影一首,刘倩倩小女孩写的诗《你别问这是什么》。让学生在配乐的情景中聆听诵读,再轻声跟读,读着读着,有的泪流满面,有的轻轻抽泣,教师没有劝阻,没有评价,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呢?拿出笔写写,让在天堂的小女孩知道你的心意”。学生“情到深处自然浓”,有不少学生仿写出一首首送给小女孩的诗,也有不少学生议论热烈,也有的想像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的欢乐情景等,每个人都写得真挚动人!紧接着,他又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给学生们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学生读得动情,写得高兴,议得热烈。这位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抓住了这个读训练点又达到了写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还告诉了学生学语文,写作文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读书就是要有自己的经验等等。这种读写自然结合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又调动了其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再次,教师要组织好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会用知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拓展,使其达到既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兴趣的目的。我鼓励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才能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协调能力、拼博精神都得到更好的培养。每年的春天和秋季,我总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田野。学校地处农村,比较容易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我带领学生步行到学校不远处的田野里去寻找春天,在春天里放飞心情。秋天,我也会和他们一起到庄稼地里认识杭白菊、桑苗、榨菜,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既辛苦又光荣。在西瓜成熟的季节,我还会带领学生到西瓜暖棚中去采访,了解西瓜的种植收成,过一回小记者的瘾,组织学生到甘蔗地里散步,品尝甘蔗,放松心情,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使童年的乐事和趣事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学生在描写与童年有关或者与生活有关的作文时,也有了丰富和生动的素材,完全不同于单纯从书本上或者从作文材料中所获取的信息。生活中鲜活的影像对于学生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同时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常能放下学业的负担,在一张一弛的生活中健康地成长。在活动中,使身心得到了愉悦,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增进了学生、老师之间的友谊。在活动中,学到了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摘要:“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和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喜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广阔的农村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语文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11 2.《教育论探讨》(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布鲁纳(Jermoe Bruner),2006 3.《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都大学学报》,王小飞,2004/4 4.《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美)Robert Delisle著 方彤译,2004/4 5.《小学生学习方法丛书(01-03)(全三册)》,贾宇轩,2009/8
第三篇: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诗歌
二十世纪的车轮正在驶向尽头
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歌唱
我们——90后的种子开始生长
太阳当空照,我们沐浴阳光
花儿对我笑,我们感受馨香
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美好
改革开放春风吹过
我们享受着它的温暖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
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幼小的我们
在花园般的祖国茁壮成长
踏进新世纪
我们最年轻
我们立志要创造中华民族的辉煌
我们是不平凡的一代
我们有自己的理想
自信,乐观,开创
是我们个性的张扬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花朵般的我们
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我们有自己的主张——
是的,我们是90后
未来的我们一定会
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第四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最常用的方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让学生爱读乐读。关键词:阅读能力质疑自主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我们语文教师总是用尽心思地讲解,也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讲,可每一次语文测试后,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所以一张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的简单与否,决定了测试结果质量的好坏。望着试卷上的红叉叉,无不令我们语文老师头疼,心急;无不使我们的学生烦恼,恐惧,从而造成了“阅读难,难阅读”的局面。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呢?我想过很多办法也尝试过很多方法,始终还是收效甚微,课该如何上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地小结,最终我明白,学生阅读能力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题做得如此差,全因我们语文教师放不开,总是担心学生不理解,学生听不懂,所以每节课都讲得很详细很认真。学生已经养成了等老师或成绩好的同学给出答案的习惯,自己根本不会主动思考,也不会加入到学习当中来,于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得不到有效的锻练,所以一到考 1
试就全都懵了。现代文的阅读题并不考教材里的课文,学生课堂上听得再懂也没有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呀,让学生掌握方法才是真道理。领悟过来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果然已经开始初见成效。以下是我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质疑作为起点
不会问问题的人也不会回答问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质疑可分三步走:
1、课题质疑
课题质疑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如教学《山米与白鹤》一课,课前先让学生就课题进行质疑,学生都很踊跃,提出了如下问题:山米和白鹤有什么关系?山米和白鹤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山米是一个什么人?等等。如此质疑让学生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希望从课文中找出答案,于是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课文感兴趣了才有阅读课文的热情,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课中质疑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第二轮质疑。这次的质疑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如何质疑,如何才能根据不同的文体提出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小说,就应该从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作品的主题,作者的语言特点等方面去质疑。而对于议论文则可从中心论点,论证方法,论据等方面去质疑。对于散文则可从事物或景物或人物的特点,语言特点,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质疑。总之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
西》一文,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质疑,“课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鲁提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课文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他是怎样拳打镇关西的?课文或小说《水浒传》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自主提问比教师枯燥的提问的效果要好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质疑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动脑的过程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次锻练。
3、课后质疑
分析完课文再进行第三轮的质疑,此次质疑的目的是小结,是拓展,也是复习检查。学生还有什么疑难点的可在此时提出来,让知道的同学帮其解答。
二、以合作探究学习为方式
仅仅是质疑还不够的,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最常用的方法。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什么新名词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该如何去实施?实施得好了,就能让学生自主的参加学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如果实施得不好,就会变成是部分优生的课堂,中下生只要旁观或玩闹的份。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1、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处于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应是民主愉快、和谐的,这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不应该是盛气凌人的、生硬粗暴的、冷
嘲热讽的态度。著名教育艺术家魏书生老师尊重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会学习。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而他是成功的,他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强。
2、让学生有成就感
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是因为对自己特别没有信心,所以有很多同学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怕答错会引人笑,会没面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陈述自己的意见、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人人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经过锻炼,逐步做到正确流利地说,愉快动情地说。师生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要让学生主动发言,淡化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与否的评价,关注学生回答行为的评价。要及时给予鼓励,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学生。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优点、长处、闪光点,用这一亮点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学。
3、生生互动互助学习
把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为一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短文,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每一位学生读完一篇短文后都说说读懂了什么,然后再由优秀的学生来总结内容,因为学生的语言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易于被学生听懂。这样,优秀的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由此提高,其他学生的思维也由此被熏陶,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解答题。
三、以品读感悟为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
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语文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篇文章多读,读熟,我们也就理解,明白了它的内容。学生读书的方式虽有多种,但我们要多训练学生“眼到心到”的默读,因为默读只能用眼睛看,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考,而且还要有比较快的速度。所以学生读文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把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读通,读懂。读完课文后,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大意。在教学时应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悟,不同的看法,大胆地说出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悟,多说,多交流自己的个人感悟。
四.以课外阅读为辅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处于网络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课余时间都被网络占据了,已经很少有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来看书了,即使是看书不过是些漫画书或流行小说。且不说阅读中要考核的名著阅读题,多读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让学生爱读乐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怎样怎样阅读,授以学生阅读理解的技巧,让我们的学生有效的打好阅读基础,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不久,“阅读难,难阅读”将会离我们而去。
第五篇:教学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我的高中英语教学故事
我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3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摸索,我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原原本本地把知识教给学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的方法、思维。其实这一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关键在于要用正确、科学的英语学习思维去引导学生。当然,刻苦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科学的英语学习思维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如果说学习思维是船舵,那么刻苦学习就是船的发动机,只有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船舶才能扬帆远航,抵达绚烂多彩的新大陆。
首先,在我的教学中,我会给学生明确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沟通的工具。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把学习的内容读出来、说出来,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才能在使用英语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英语语感。如英语语音中的短元音、辅音连缀,以摩擦音、破擦音收尾音节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包括某些单词的重音位置。例如interesting,读 ['ɪnt(ə)rɪstɪŋ]而不是[ɪn't(ə)rɪstɪŋ],mistake读 [mɪ'steɪk]而不是['mɪsteɪk];这些单词只有通过不断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若是一味地在心里默读,最终只会事倍功半。所以要给学生明确: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记住了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项目就是把它学好了,关键在于使用语言,所以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其次,我在教学中常引导学生如何独立自主地学习,如何分配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只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他们的问题意识,才能打破“授之以鱼”的教学思想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学到知识,而且知道如何获取知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今后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才会做出独立的判断和个性化的见解。针对英语学习来说,它具有繁、杂、碎的特点,所以要告诉学生的不是机械性地去记去背繁杂的知识,而是告诉他们如何有针对性地去总结归纳这些知识,去寻找发现一些规律,去分析反思一些问题。比如在词汇的学习上,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方法,如词缀法:—osity表示“动作、状态”:curiosity、generosity;—que表示 “„„式的,„„风格的”:antique、picturesque、oblique。针对英语学习的特点,在学习时间的管理上,可以告诉学生用零散的时间去记单词、背短文,不断重复,长此以往,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授之以渔”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针对英语学习的特点,独立地、自主地、个性化地去摸索出英语学习的方法,况且兴趣有时就是在云里雾里的体验与探索中产生的,有了兴趣,英语学习就不再困难了。
最后,我在教学中时常教导学生要制定目标和计划,这也是“授之以渔”的两个核心方面,只有设定了目标,学生们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才会在学习实践中去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的学习计划科学合理,这是“渔”的关键。比如在出阅读题时,就要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泛读时要设置一些有关文章主旨的题型,如选择题和判断题;精读时可以设置一些关于文章细节及推断的题型,如填空题和问答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确不同阅读方法的目的,从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当中。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英语思维,Paraphrase(释义)就是培养英语思维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指的是用英语解释英语,这样会使表达更加准确,而且会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单词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学到相近的单词,这是一个学习英语递进的过程,用低级词汇学习理解高级词汇,从而得到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培养出了一定的思维就是质变了。那么如何制定对释义的学习计划呢?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要集中一部分时间对此进行专项练习,而且要限时限量,平时要具备时刻进行释义的意识,逐渐地学生就会掌握释义这种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会将其作为教学的座右铭,教学的路上没有坦途,我会告诉学生不要惧怕失败,什么事都要尝试地去做一做,哪怕不成功又有何妨,只要做出一点改变,就会发现新的、更好的自己。让行动引领语言,让付出占据当夏,让结果证明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使学生学到英语,而且能让其懂得如何面对挑战。挫折是相对的,成功是绝对的,只有持之以恒者,才能沐浴胜利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