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年两岸关系新进展相向而行,良性互动(精)
今年两岸关系新进展:相向而行,良性互动
8月中旬,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接连审议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及相关配套规定修订案,修正通过“陆生三法”,将承认大陆部分顶尖高校学历,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学。这为今年前8个月的“两岸关系进行曲”画上一个美丽的休止符,也为两岸关系谱写更加辉煌的乐章奠定了更加厚实的基础。回顾今年以来两岸关系的进展,可以用“相向而行、良性互动”来概括。但与经济合作和人员往来的突飞猛进相比,两岸政治、军事、文教、新闻领域互动相对滞后的“短板”日益彰显,两岸双方如何巩固互信、累积共识、创造条件、破解难题,已经越来越迫切。(《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9期)
政治关系:两岸政党交流再扮舵手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0年来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谈,达成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揭开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的大幕。今年以来,两岸主要政党特别是国共两党之间的高层沟通与对话,继续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着舵手领航的作用,确保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
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西郊宾馆会见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应邀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台湾各界人士。在谈到今后两岸关系发展时,胡锦涛强调,要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要继续扩大两岸各界交流,不断激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命力;要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后,7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这是两党高层交往在加强两岸双方沟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的再次体现。
作为两岸双方授权的协商团体,海协会与海基会6月29日在重庆举行第五次领导人会谈,并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其中,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尤受瞩目,它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堪称今年两岸关系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为贯彻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6年4月,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今年7月,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时机,集中讨论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这一重要议题,并就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加强文教交流合作达成了22条共同建议。和前五届论坛一样,这一国共对话平台继续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上发挥先导作用。今年以来,两岸双方还在一系列政治性议题上进行了良性互动,包括:台湾顺利参加上海世博会,时隔40年后再度参与世博会;台湾卫生机构负责人再次受邀参加世界卫生大会;两岸司法界积极落实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迄今已侦破14件重大电信欺诈案,逮捕犯罪嫌疑人400余名,遣返涉嫌杀人、绑架、诈骗等重大刑事犯、刑事嫌疑犯54人;对新加坡与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将探讨商签经济协议的可行性,大陆方面没有表示反对。
经济关系:ECFA开启新时代
1月16日,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正式生效,标志着两岸金融开放“鸣枪起跑”。MOU包括两岸银行、证券及期货、保险业等多个层面的监管合作,规定了双方金融市场准入及优惠措施,为两岸业者酝酿已久的相互设立分行、认购股权、并购等业务打开了大门。在这一利好的刺激下,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大陆银行积极筹划在台设立分行,台湾金融机构更是大举“登陆”。
截至6月20日,经大陆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大陆资本赴台投资项目共46个,投资金额合计1.22亿美元。虽然陆资入台仍是“活水微澜”,但两岸经贸和台商对大陆投资依然热络。据商务部统计,1至6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693.7亿美元,同比上升61.2%。尽管金融危机了犹未了,但台商投资大陆并未裹足不前。今年上半年大陆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1.6亿美元,同比上升33.5%。
今年以来两岸经济关系最重要的成果,当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及其通过台湾立法机构的审议。虽然ECFA只是一份框架性协议,许多具体问题还有待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争端解决程序及建立投资保护机制等后续磋商,但它基本涵盖了两岸间的主要经济活动,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上取得重大进展,正如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所言,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大进展,也是两岸关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行将生效,加上明年元旦开始实施的早期收获清单,将使两岸经贸和相互投资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两岸经济一体化与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打开一扇大门。
交流交往:高官与草根络绎不绝
今年以来,两岸高官大团与草根阶层交流齐头并进,真正进入全方位、大规模、广参与的大交流时代。
春节过后,大地回春,大陆省区市“高官大团”赴台大潮开始涌动。上海市市长韩正、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等先后率团访台,极大地推动了他们所在省市与台湾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
国民党中央负责对大陆交流事务的副秘书长张荣恭评价说,大陆省区市一把手来台人数大增,这一方面表示两岸交流的层级拉高;另一方面,一把手带来工商、文化艺术、旅游等各行各业组成的庞大访问团,从高层、中层到基层全面交流,对两岸民众和谐相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很大的正面意义。
与此同时,国家部委负责人纷纷以民间身份赴台交流,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等纷纷入台参加相关交流活动。这一热潮会在9月达到高潮——文化部部长蔡武预定于9月初以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身份入岛,参加两岸文化界高层交流活动。这将是多年来首位大陆在任正部长赴台访问。台湾方面的高层人士也纷纷前来大陆参访,除上文已经提到的连战、吴伯雄和宋楚瑜三位蓝营“大佬”,还有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等重量级人士。
“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沟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这句话,表明大陆方面对基层交流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上的根本性地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本届论坛上,贾庆林还明确提出:“两岸交流,没有党派之分,没有地域之别。”王毅也表示:“两岸交流应不断扩大参与,跨越地域和界别,跨越党派和意识形态。” 大陆方面的积极态度,极大地推动了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领域的交流。6月19日至25日,第二届海峡论坛“声情并茂”地在福建9个设区市举行,超过1万名的台湾同胞共襄盛举,与大陆各界同胞、乡亲欢聚在海西,共同营造了两岸基层民众大联欢、大沟通、大交流的嘉年华,充分展现了两岸民间交流的蓬勃活力。
目前,大陆所有省区市均已开放赴台旅游。据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消息,今年前7个月大陆赴台游客人数达70.7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9.19%;上半年台湾同胞到大陆旅游人数达到247.43万人次,同比增长17.13%。今年全年大陆游客赴台人数有望达到120万人次。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最近预计,大陆居民赴台旅游3年内很可能达到每年300万人次。
台湾同胞来大陆人次,向来远多于大陆赴台人次。据预计,今年两岸相互人员往来将超过600万人次。两岸交流已经名副其实地由“精英时代”走到“全民时代”。两岸关系的变化与发展,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老百姓之间多来往、常交流,相向而行、善意沟通,有助于彼此之间消除误会、增进感情、凝聚共识,为两岸之间“结束过去、共创未来”奠定越来越雄厚的民意基础。
续创新局:强化政治互信 与民族认同是关键
今天,两岸往来之便捷,交流之活跃,合作之深入,可以说是6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但也应该看到,两岸关系中还存在一些固有的分歧和矛盾,以及政治、军事、台湾对外交往等敏感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瓶颈,甚至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
从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首次会谈,特别是2008年5月国民党在台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转折性、突破性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具备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有利条件。两岸双方应抓住机遇,为逐步破解上述难题累积共识,创造条件。
两岸之事,经纬万端。如何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12•31”重要讲话和今年两度会见国民党高层人士中,都做了系统、全面、科学的阐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可行的路径。可以说,不断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凝聚和增进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是其中关键所在。
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宣示的:“两岸中国人之间,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只要台湾方面、当局领导人能坚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立场始终如一,不摇摆、不反复,两岸之间难题的破解就有了牢固的基础,就能够减少猜疑、求同化异,台湾同胞的合理诉求就能够通过协商得到妥善解决。今年以来两岸关系的一系列良性互动,堪为佐证。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敌对状态犹存、民众之间的敌意与误会尚未完全消除。终结两岸敌对历史,抚平历史创伤,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是两岸双方、国共领导和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责任,需要在实现文教交流机制化、缩小近代史观差异、加强青年一代交流等方面早求突破、多做实事。
而台湾当局也应善用“执政”优势,在增强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上坚持正确道路,为所当为。如此,国民党在岛内的政治基础将更加稳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在岛内才能确保“不可逆”,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才有确实的保障。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衷心希望两岸双方珍惜难得机遇,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坚定信心、不懈努力,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9期)
第二篇:试析当前两岸关系的新进展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荆蓉蓉
***
试析当前两岸关系的新进展
摘要: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边缘,自古即属于中国,古称夷洲、琉球。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是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关系一直是我们国家以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自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两岸关系面临一些新形势,但也正在稳步发展!
关键字:两岸关系 新进展 和平统一
一、何谓两岸关系、“九二共识”、“ECFA”协议?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简称两岸关系)是指位于台湾海峡西侧的中国大陆(简称大陆)与海峡东侧的台湾,两个政治实体间的互动关系。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遣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关系艰难地前行着。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两岸关系在经历了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分子的破坏,海协会海基会得重新建立,台湾“蓝营”高官的破冰访华之后,两岸关系又出现了新的转机。
“九二共识” 1992年12月3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进行事务性商谈后,双方对“一个中国”之原则达致了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内涵,双方存在分歧,当时没有讨论,是把分歧搁置下来,即求同存异。
当时,大陆海协会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台湾海基会的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虽均坚持一个中国 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台湾称之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简称“一中各表”。
“ECFA”协议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台湾方面的繁体版本称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原称为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或称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英文简称CECA,即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在北京举行。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框架协议具有鲜明的两岸特色,是开放、渐进、全面、综合的经济合作协议。
二、两岸关系的新进展
从1949年国民党叛逃台湾开始,台湾变成了大陆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后来两岸的关系就一直处于僵持状态,在金门和厦门一直是炮火不断。这样一直到了1979年1月1日叶剑英代表中央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开始谋求和平的发展方式。后来李登辉,陈水扁执政,大肆鼓吹台独,两岸的关系变一直僵持着。再到2005年 3月 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重要讲话中.围绕反对和遏制“台独 ”.提 出了一系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新举措。同年 4 月 29日,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达成国共两党 5项“共同愿景”,正式提出了两岸和平发展的论述。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开始奠定基础。2006年 4月 16日,胡锦涛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人士时,提出两岸应“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主题”.“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正式将“和平发展”作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2007年 l0月 15日,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正式将和平发展主题纳入,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2008年马英九上台也申明了不独地主张。开始了和缓的契机!2008年 12月 31日,在纪念 《告 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全面深刻地阐述 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从那时起,两岸不断地开展“三通”,以及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在北京举行。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从此两岸的关系越来越和缓。
2009年,首届两岸退役将领高尔夫球赛在厦门举办,两岸退役将领近40
位参加。公开资料显示,当时大陆方面由前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上将领队,台湾方面由原陆军总司令黄幸强上将领队,这是两岸退役将领60年来首次较大规模、公开正式的联谊活动。2010年,退役将领“登陆”更是达到高潮,据岛内媒体报道,一年中共有60多个退役将军的团组到大陆各地参访。随着两岸关系的升温,两岸退役将领间的往来也逐渐由“昔日悄然来去”成为“今日高调互动”。民进党当政时期,两岸退役将领多以联谊会的形式交流,双方的共同语言是“反独”,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抗日”。而如今,促进两岸军事互信已成为共同的呼声。ECFA签署后,国民党高层曾表示,两岸的交流合作已经越来越密切,两岸只有协商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增强政治互信,才能真正实现和平、永续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才能真正让两岸民众安心。
今年是大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大陆方面将锁定区域发展及产业升级两大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面对明年即将到来的中共“十八大”政治换届与接班,此次大陆的十二五更加着重大陆与邻近发展国家的经济关系。换言之,大陆对全球经济更具有影响力,台湾经济也会越来越依靠大陆。
第五届两岸发展研讨会10月28日上午在杭州开幕。本次研讨会以“台湾问题与21世纪中华复兴”为主题,近百名两岸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王在希在开幕上致辞讲到,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统一中国”这两项历史使命,已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前景也越来越光明,但仍然还没有完成。所以,这次的研讨会主要就是讨论,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和平发展。当前两岸同胞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就是“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两岸同胞应该携起手来,抓住机遇,彼此合作,累积互信,共创双赢。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刚结束的两会第七次会谈所发表的关于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的共同意见里讲到,双方同意将定期举行产业合作论坛,协作推动产业合作,以达到凝聚共识、加强交流、深化合作的成效。两岸产业合作工作小组于10月28日至29日在江苏昆山举行第一届两岸产业合作论坛,这就是落实两会上述共识的重要举措。本届论坛将以“落实共识、展望未来、开创两岸合作新局面”为主题,围绕“未来两岸产业合作潜力领域及模式研究”、“如何透过产业合作带动双向投资”、“如何落实两岸产业合作”等3项议题展开讨论。我们现在推动两岸协商的思路仍然是“先经后政、先易后难、把握节奏、循序渐进”。
三、两岸关系新进展所遇到的障碍
美国一直是阻碍两岸关系的绊脚石,最近美国政府不顾中方的坚决反对,又宣布了58.8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对台军售已成美国政治魔咒,但军售“魔咒”肯定会是短命的,因为有三股力量正在形成合力。一是中国的努力,这一点十分重要。正如新加坡的著名政治家李光耀所言,台湾无论得到美国援助与否,都将无法抗拒大陆的拉力,这就是硬道理。二是国际大局的变化。金元帝国美国被债务压得不知所措,美国的战略收缩可能形成对我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三就是美国本身的进化。这个国家虽然十分强大,可惜被它自己透支,也被全世界给宠坏了,在许多方面开始碰壁。
再者,便是来自于民进党的阻碍。10月12日上午举行的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称,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日前首度表示说,“‘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对此,发言人杨毅指出,这种说法混淆概念,是一种“借壳上市”的“台独”主张。即使以台湾现行的相关规定来衡量,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杨毅强调说,两岸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国与国”的关系。针对黄金十年提出洽签“两岸和平协议”,民进党批评其是统一协议,甚至是投降协议。
平
其次,台湾部分民众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绊脚石。岛内选情复杂,绿营“逢中必反”,虽然主流民意对两岸互信的建立已有共识,可少数深绿选票的走向有时也会成为牵制台当局政策走向的因素。
四、对当前两岸关系的一些思考
马英九强调,“中华民国”和台湾不能分开,希望不要有任何人再制造对立。两岸和平是大家所希望的,为了和平,我们必须要努力做好努力准备。但与此同时,他也说,中共到现在还没有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台湾早在八二三炮战后,就表态解决两岸问题不是靠武力,而是靠三民主义。马英九呼吁,台湾在20年前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不再使用武力,也希望大陆能同意,不再使用武力。他强调,台湾要在国际上得到尊严与尊重,就必需处理两岸关系,处理两岸关系,就必需得到国际支持。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马英九当选的话,未来四年两岸关系会进一步变好,会建立一个互信的、和平的机制,但我们依旧有很多问题去思考,譬如我在开头提到的“两岸关系的定义”,“九二共识”中一个中国的内涵。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是我们多年来的主张,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前景。对于我们新一代大学生,90后,我们也要时刻关注两岸关系的新动态。
第三篇:良性互动汇报材料
良性互动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在省局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稽查工作,全面落实全省地税稽查工作会议和全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地税中心工作,按照年初工作安排,狠抓以税收日常稽查、税收专项检查和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的稽查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地方税收秩序,着力提升稽查规范化管理水平,案件查办质量和效率、稽查案件震慑力度和稽查队伍整体素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做好以查促收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坚持“依法、科学、文明、廉洁”的执法理念,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切实树立服务税收工作大局的意识,紧紧围绕全市地税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挖掘工作潜力,充分发挥稽查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尽职尽责地做好“促收、促管、促改、促查”四个方面的工作,为完成全市地税组织收入目标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截止目前,全市地税稽查部门共检查纳税户218 户,通过查前预告方式组织企业自查40户,结案189户,查补税款 3806 万元,罚款161万元,滞纳金22 万元,查补总额 3989 万元,入库总额3446 万元,其中市局稽查局检查纳税人 86 户,自查12户,审理完结77户,查补税款2969 万元,罚款51.8 万元,滞纳金40.5 万元、基金 87.74万元,教育费附加23.7万元,查补总计 3172.74 万
元,入库总额 2664万元。
二、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做好稽查日常检查及专项检查工作
1、加强选案,提高选案准确率及稽查计划的考核跟踪
年初通过对全市纳税户的了解排查,结合各县局的意见及建议确定了 21户全市重点检查户企业名单;通过待查纳税人底册详细了解城区纳税户经营纳税情况,同时采取多方了解,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拟查户的纳税、经营等情况进行核实并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后最终确定为月度稽查对象,确保了日常选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截止目前,共下达稽查计划94户,完成89户,有问题户88户,选案准确率达到93.6%。
2、组织做好企业自查工作。
按照《全省地方税务稽查预告暂行规定》,严格落实企业自查相关制度,确定了我市11户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企业及1户电力企业为自查企业,针对其行业特点,专门将其法人和财务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次税务稽查预告座谈会,并对自查政策、自查内容、自查时限及自查资料的填写进行了专门辅导。目前这12户企业的自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共入库税款1126 万元
3、全面部署税收专项稽检查工作成效显著
在全省地税稽查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全市地税稽查工作会议,确定了2011年全市地税稽查“一个中心”、“三个重点”、“四个提升”的总体思路。依据省局指令性、指导性专项检查工作要求,结合了以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矿产资源业、广告业、邮电通信业、电力、重点项目建设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等8个行业的纳税人为专项检查重点。通过系统初选、人工比对、严格筛选、集中审议、集体讨论等方式,最终全市确定了专项检查对象149户,其中市局稽查局选定35户。全市地税稽查系统按照“选案要准、查案要透、审理要严、执行要硬、归档要全”的工作要求,采取分级分类、企业自查与重点稽查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得力措施,改进检查方式,夯实工作责任,分时分段稳步推进。截止10月底,全市完成专项检查户123户(其中广告业15户、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业54户、矿产业及其他行业44户、重点项目专项检查9户、资本交易项目1户),已结案101户,查补入库总额1743.06万元。
4、规范纳税秩序,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和重点排查。我们针对重点项目建设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现状,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联合工程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以及公安经侦部门对“十堰-天水”高速公路、“陕川界”高速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和重点排查。5月份,在白河县局的大力配合下,市局稽查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检小组,深入我市白河县境内对“十天”高速公路白河标段进行了检查,本次重点项目专项检查工作涉及工程标段14个,目前已经完成9个标段的检查工作,查补地税各税298万元。
5、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
一是将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将总局、省局提出的“查案必查票、查账必查票、查税必查票”作为检查工作的一项硬性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筑安装企业、房地产企业、餐饮
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易发生的行业,切实加大对企业使用发票情况的检查以及外来涉税发票的甄别力度。
二是主动加强与公安、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商讨研定具体行动措施,联合拟定了《市2011年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发票专项整治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协同方式和整治方案,进一步完善税警联手、紧密配合、统一行动的长效合作机制。10月份,在我市开展了以“打击发票犯罪、整顿纳税秩序”为主题的发票专项突击检查行动,全市抽调公安干警和稽查干部近百人参与本次行动。行动小组对城区部分规模、影响较大的宾馆、酒店、茶艺、足疗、歌城夜总会等纳税人的普通定额发票、服务业机制发票、网络在线填开发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累计查验各类发票43000份,收缴纳税人违规重复使用发票69份、转借他人发票90余份、自制非法定票据100余份、收缴疑似假票1100余份,查获从外地市流入我市境内的假票250份,涉及金额4.5万元。通过本次突击检查,发现了我市境内部分纳税人存在定额发票违规重复使用、非主管税务机关领用、转借他人发票使用、使用其它地市定额发票等问题,有力地震慑了发票违法犯罪行为,整顿规范了纳税秩序和税收环境。
三是加大重点区域和行业专项整治力度,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针对重点建设项目流动性强、日常税务管理难度大、发票管理使用容易出现漏洞的特点,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公安经侦部门的紧密配合下,集中开展发票重点区域整治。截止10月底,全市地税稽查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5人次,检查重点企业及行业172户,查处违
法企业43户(查处违法受票企业13户),查获疑似假发票2140份,发现非法发票2768份,涉及开票金额共计534万元,查补税款28万元,罚款12万元。其中市局稽查局查处违法案件10起,查处违法受票企业9户,查处企业接收假发票250份,查补税款22.46万元,罚款3万元。
6、严格执行稽查案件审理程序,不断提高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执行力度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稽查案件程序合法、证据确凿、处理依据充分、处罚合理合法,同类案件处理标准统一的原则,对每户案件检查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等都能做到认真审理,严格把关,对审理中发现的证据不足、取证不全、文书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都及时提出并退回检查科补充完善,努力提高稽查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效率;二是严格执行税务稽查案件三级审理管理办法,完成日常审理 68 户,提交本局审理委员会审理 23 户,提交市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案件 4户。
三、拓展举报案源,涉税案件管理日趋规范
全市各级地税稽查部门通过狠抓《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的落实,不断提高举报案件的受理、处理、转办和督办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完善举报渠道畅通、案件查处迅速、结果及时回复的长效机制,始终把涉税违法案件举报作为一个有效案件来源,切实维护举报双方的合法权益,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截至10月底,全市设立的10个税收违法案件
举报中心累计受理各类涉税违法举报案件24起,已核查处理16起,转交国税等部门办理3起,查证并当即回复3起,存查2起,查补入库税款220余万元,加收滞纳金5万元,罚款10万元。市局稽查局举报中心共受理书信举报、网络举报、电话投诉以及上级督办、交办的各类涉税举报案件共计19件,查处10起,督办交办下级查处7起,存查2起,查补税款105.92万元,罚款2.8万元。
四、强化制度落实,大力推进税务稽查规范管理
一是市局稽查局紧紧依托稽查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运行,建立健全制度完备、流程规范、责任明晰、监督到位的稽查内控机制,全力做到选案规范化、检查规范化、审理规范化、执行规范化、案卷规范化。同时,全市地税稽查部门积极发挥稽查在税源管理中的联动作用,及时发现税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稽查建议和针对性管理措施,从根本上堵塞征管漏洞,防范税收流失。通过认真落实《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办法》和《税务稽查建议制度》,促进规范征管单位、税收管理员的管理行为,充分了发挥“以查促管”职能作用。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自今年起,扎实开展了稽查业务季度培训活动。先后举办了春季稽查业务集中培训班和电子查账系统业务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交流探讨、实战演练、模拟测试等多种方式,使全体稽查干部牢固掌握稽查工作规程,提高稽查案件查办技能和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能力,在选案、实施、审理、执行环节严格执行规程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规范、阳光高效,确保《稽查工作规程》在执法实践中的正确运用。
三是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与制约,认真抓好《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办法》的落实,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追究制和首查负责制,重点抓好《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行廉政公约制度、廉政回执制度、廉政公告制度,强化对稽查执法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时期的监督制约,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透明化,围绕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和稽查执法权,实施事前警示、过程监控和事后监督,有效地避免了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执法随意性大和办人情案等现象的发生,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确保稽查队伍不出事、稽查干部不掉队,有效地规避了稽查执法风险。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加强对中小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
一是大部分建筑企业在申报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税种时,都能按时申报,但对于建筑合同印花税、借款合同印花税等申报不重视;
二是房产开发企业,在申报印花税时只对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进行申报,对建筑安装合同、借款合同、保险合同、租赁合同等不予申报或申报不全。房产开发企业在申报土地使用税时,只对正在建设中的土地申报土地使用税,而对已征用未开发的土地和已开发完而未销售完的土地未申报土地使用税。
2、应加强税收管理员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如某企业2010年连续一年都是零申报,通过检查发现其每个月均有应纳税款。
3、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税收管理。通过对十天高速路建设项目的检查发现,各项目部2009年、2010年应缴纳的印花、资源税、个人所得税大部分未缴纳。4、2010年各征收机关均有要求企业缓缴税款的行为,造成稽查处理中难以按征管法要求加收罚款和滞纳金。
5、现行稽查工作运行机制使得稽查工作的四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当前稽查局实际只负责三个环节的工作,在案件审理完结后,稽查查补税款交由主管地税机关入库,然后将完税凭证的复印件反馈稽查部门,导致稽查部门的执行环节形同虚设,《征管法》赋予税务稽查部门的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无法实施,直接影响稽查查补税款入库和执法力度,致使对困难企业和处罚较重的纳税人执行难度加大,部分案件难以执行到位。
6、与征管部门的有效协作机制还有待提高,稽查“以查促管”职能作用尚需进一步发挥;与国税、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部门协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涉税案件的移送、资料传递、情报交换不够及时,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还有欠缺。
今年的稽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省局稽查局与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进一步改进稽查工作方法,完善稽查工作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稽查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维护税收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四篇:语文课堂良性互动阶段性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良性互动的探究与实验》阶段性小结
楼坊坪中心小学蔺彦生 《语文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下面是我对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的探究。
一、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动态反应,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一种不断作用的状态过程。主要包括3方面。
1.言说互动。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师生沟通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话语交流。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课堂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质,这就是教学对话的原理,言说互动就是通过对话这一形式体现出来的。言说互动的基础是了解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境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除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讲究与学生对话的技巧,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的交谈氛围,并且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这才是我们新课程中所需要的平等、和谐的言说互动。
2.信息互动。信息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也发生变革。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不再是教师根据教材和自己掌握的信息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的信息走向教材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信息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外,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媒体来主动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媒体、学生等多方面获取信息,不断充实自己。把握住课程目标的精髓,有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会学习。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现代的课堂教学内容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这几种要素形成了立体交互式的信息传递网络。此网络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认知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认知的同时,学生对所学习和理解的知识要紧密相结合,主动从各方面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
3.情感互动。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达到师生间开放、支持、反馈、愉悦的目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很少顾及学生接受时的状况,于是师生间情感上产生距离,影响教学效果。情感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要和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师生之间要相互包容,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确立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教学交往,形成双方的心智交流。
二、生生互动
它是指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一种互动行为,是学生之间在课堂上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它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竞争等方面。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就是在这种生生互动中产生的。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方式主要有3种。1.小组互动。是指由3—4名学生组成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各小组总体表现作为教师奖励的依据。小组互动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在这个集体中不同智慧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习风格的组员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思想的交流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讨论的实质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助长式互动,参与讨论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得出结论,以获得新的知识,实现素质与价值观的转变。2. 角色互动。也可以称作模拟法。指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分别扮演特定情境中的具体角色,展示这一背景下学生的不同观点,这种方法的操作方式是介绍背景—分配角色—进入角色—评出最佳演员—总结优缺点,特别是在朗读教学中多采用这种方法。角色互动一般是由教师根
据教材内容分配角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收集、分析思考、明确自己角色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3.质疑互动。有疑才有思,要想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可选取教材中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整体感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互相解答疑问,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讨论来解决,最后,将小组中认为最有思考讨论价值的问题写下来,提问其他小组学生,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相互质疑,往往使学生能更自觉地从教材中发掘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并且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质疑互动是生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方式。首先,在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其次,在互动中,每一个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这对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再次,在互动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交流的权利,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可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就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
因此,老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生生问、师生问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在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多于对各种教学要素作思辨性的分析。但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人际间等多向维度的立体系统,其问充满了即时兴的、不确定的、无法预料的成份。
第五篇: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
企业文化是一种由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等构成的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企业的灵魂。在新世纪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完成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也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成长的航向坐标,企业因文化而繁荣,因思想政治工作而充满活力,企
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如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焕发青春活力、进而实现二者间良性互动与融合呢?
一、科学分析和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
1、企业文化着眼于突出塑造企业个性,它所关注的是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主要特点,它所培育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持久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一种有目的活动,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谈心、疏导、激励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解决员工的现实思想问题,培养职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员工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激发员工搞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针对具体对象,具体层次开展工作,更多地着眼于社会共性,它所关注的是企业工作与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战略目标的直接统一,使企业的工作服从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的一致性在于: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职工的思想观念,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为了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服务的。还有,就是二者都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思想和精神作用来引导员工行为,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强调人的因素,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做人的工作树立和建设企业员工共同遵从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凝聚人的力量,使之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发展。
3、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确立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前提下的一致性、相容性,有着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企业文化的个性,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契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载入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内容的企业文化这条大船上,与管理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自己的保证作用。
二、找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点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点,决定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达到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必须有效地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互为动力、互为纽带、互为对方服务。一是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基层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完善制度,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思想动态,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各个职能部门,使政工工作贯穿生产一线,政工主管领导除了主管本单位的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应兼管各单位的现场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生产现场,直接在生产一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根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职工群众的思想与精神状况,选择工作载体,发挥好“领唱”作用。三是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注重挖掘和整合传统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育人,以典型引路,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化在企业活动之中,变为具体的实践。四是开展大量的企业文化活动,即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又促进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坚持办好企业报纸,宣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党的工作,表彰好人好事,发表职工意见以及职工写的散文等;实行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制度,并纳入支部月度考核目标中,便于群众监督。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格局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选择。企业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空间。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只有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产生互动效应,才能焕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三、创立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点
1、建设企业文化,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的创立。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