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建议应和行政权力形成良性互动

时间:2019-05-13 04: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司法建议应和行政权力形成良性互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司法建议应和行政权力形成良性互动》。

第一篇:司法建议应和行政权力形成良性互动

司法建议应和行政权力形成良性互动

周东飞

2008年09月19日09:11来源:《法制日报》

交强险自实施以来,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这次质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来自法院并以司法建议的方式反馈给监管部门。然而,司法建议尽管来自司法机关,但仅仅是建议而已,它并不具备法定的强制效力。交强险的瑕疵似乎已经不再让人意外,保监会将怎样面对来自法院的司法建议,倒是更加令人瞩目。

尽管司法建议并没有强制力作保证,但是行政机关积极回应司法建议的正面范例并不是没有先例。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就“全国牙防组”违反《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并获得了有力支持。此举被舆论普遍认为是行政机关积极回应司法建议的典范之作。

典范之作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在现实中行政权力与司法机关在司法建议方面的良性互动不多。2005年,同样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曾就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收费问题,向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发改委以及首发公司发出三份司法建议函。三单位却未见回应,似乎证明了司法建议的无力。有媒体调查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等4家法院2006年发送的172份司法建议,发现反馈率不足三成;而司法建议涉及问题最多的集中在行政机关,占三成左右。也可以这么说,不少行政机关对于司法建议拒不接受,这已成为司法建议所面临的窘迫常态。

在如此尴尬的背景之下,保监会到底会不会对事关交强险缺陷的司法建议做出反应,很多人都不敢奢望。尽管早有专家建言,要通过完善立法建立对司法建议的回复制度,使司法建议具备一定的强制效力。不过,且不说这一建议尚在争论之中,即便达成了共识,也难免远水不解近渴。事实上,强制固然是一种可靠的力量,但强制也是一种最消极的力量。行政机关对于司法建议的态度,原本不必如此忸怩和抗拒。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是宪法赋予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权力。司法建议在这一层意义之外,还体现了司法权力对于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

交强险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探索,不可能一出世就完美无缺,关键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和完善。司法机关由于独特的中立裁判地位,比一般组织和个人甚至监管机关本身更能发现其中存在的瑕疵,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及时提出高质量的司法建议,是司法机关不辱使命的体现,也是监管部门避免工作失误的良机。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司法建议,则不必再去计较是否具备强制力。强制力可以作为一种震慑,却不能看成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

对交强险而言,问题的真假与改进措施仍可探讨。在这之前,对于司法建议的积极回应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此,则“全国牙防组”的案例有望不成为孤证,行政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必将再续佳话。

第二篇:传媒监督与司法关系的良性互动

传媒监督与司法权的良性互动

——以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为视角

传媒监督监督,是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社会现象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由于传媒自身的“广泛的、自由的”的特点与我国现行的独立审判体制在“司法公正”上结合并不够紧密,表现出明显的冲突和不相协调,导致“公平正义”在二者之间时常发生“歧义”。解决二者之冲突并建立规范的传媒监督机制,对于促进法治社会的进程十分重要。

《马德里规则》指出:“法官应当接受有关处理媒体事务的规定。应当鼓励法官提供牵涉到公共事务的案件的判决书的简写本或者以其他形式向媒体提供信息。尽管对于法官回答媒体的问题可以通过立法作出合理的规定,但法官不应当被禁止回答公众提出的与司法有关的问题。”各国司法机关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来实现《马德里规则》的这一规定。这是司法机关对媒体监督“主动出击”的最好例证。当前,有的学者提出司法机关应该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走出去”的战略探索,在司法机关抽出部分人员搞外宣工作,将本单位的司法、行政等活动形成宣传材料,在相关的报纸、网站和电视台进行刊载和播放,大力宣传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现在这一做法在全国司法机关中相当普遍,从最高法院的机关刊物《人民法院报》的刊载的部分法院宣传文章来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对“走出去”的战略在各地各级司法机关已达成共识。

基于对司法公开、公正的基本目标需求,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省级法院设立了法院新闻发言人。人民法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可通过主动发布人民法院的重要审判信息,表达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营造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审判的舆论环境。前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同志曾提出“具备条件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均应当设立新闻发言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同志强调“各级人民法院都要切实树立媒体意识和传播意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科学合理地设置适应新时期媒体环境发展变化需要的司法新闻宣传机构,配好配强能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司法新闻宣传队伍。切实加强地方人民法院的新闻宣传建设,各地法院要将新闻宣传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培养一批基层法院新闻宣传骨干。”基层人民法院承担着全国绝大部分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工作,但由于法院行政管理体制、编制、财政资源等问题的限制,全国已经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仍然很少。通行的做法仍然是由新闻媒体自发采访案件当事人及案件承办法官,由新闻媒介自我选择采访对象、决定信息传播的内容以及信息发布的时间,基层法院缺乏统一的法院司法信息定时、定地点的主动传播机制。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保证传媒与司法机关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新闻发布范围明确

司法透明是司法现代化和司法民主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司法公l卜的有效保障机制。它具有多项功能,体现在法院和法官依法审判保障当事人权利;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保证司法行为健康和廉洁;保障司法公正和权威;培育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文化,增长法律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通过对审判力一式、诉讼制度、执行体制及审判组织等的改革,从不同侧面落实司法透明原则。然j(lJ,在促进司法透明一L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解决,法院新闻发布制度在促进司法透明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各高级人民法院以上都设立了新闻发布制度。法院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向社会公布法院的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业务决策;汇报阶段性成果及典型性工作经验;宣传出台的新举措、新机制;公布查办的职务犯罪和刑事犯罪重大典型案件,及时澄清社会上有关法院的不实一言论和消息等。然而,目前许多信息内容还处于应否公开的朦胧状态,信息控制者的义务和民众索取信息的权利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法院新闻发布范围所作出过公开表态,他表示:“法律,是法院发布信息的惟一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一切都可以公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法院也要向这个方向走。司法公正应该是看得见公正,法律底线之上,一切都可公开。”但是,目前我国法院新闻发布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2006年《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制度》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关于审判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部署;重要的司法解释和其他司法文件;重要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实施情况;重要审判成果或重大案件的审判情况;与审判工作有关的重大突发事件;人民法院举办的重大活动;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或澄清;其他需要发布的事项。上述规定中确定的新闻发布内容,我们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层面加以分析,一方面,关于审判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部署;重要的司法解释和其他司法文件:重要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实施情况;与审判工作有关的重大突发事件;人民法院举办的重大活动,上述几项由于其性质是制度或法律法规等抽象性文件层面的内容,我国的法律、法规生效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世界通行的惯例是必须经过公开向社会发布,重大方针、政策的部署也是我党领导工作的一贯作风,所以关于制度或法律法规层面内容的发布的范围是明确、清晰的。另一方面,《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制度》第三条中关于重要审判成果或重大案件的审判情况;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或澄清;其他需要发布的事项的规定,相对于本条其它内容而言,其公布的范围、界限就非常模糊、不确定。首先,重大案件的审判情况,重大案件指的是哪些案件,审判情况指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审判阶段的审判情况,审判情况中具体哪些内容需要发布,规定的都很宽泛。另外,本条中的最后一项“其他需要发布的事项”,明显是一个兜底条款,这种表述在追求公开、确定的法律文件中出现,直是饱受争议的。所以,排除政策、法律法规层面的内容,其它关于法院新闻发布的范围缺乏明确、具体的界限,操作过程极易被人为因素所左右,造成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的局而。针对“有关领导指示不得发布的其他信息”这一规定,有学者引用肖扬院长的一次讲话:“在中国媒体对案件审判的报道与日俱增,媒体对司法审判的影响越来越大,媒体对司法审判的关注也使得司法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指出这是在为法院垄断信息奠定了基础,一个案件相关信息的发布与否掌握在各级法院院长手中,潜在的话语权转移到法院手中,并认为在此种情况下,法院对于扩张话语权的渴求是直接的、强烈的,然而,只要存在舆论监督体制,媒体就不可能不发表观点,多多少少会对司法有所影响,当然,正面、负面的影响都会有,我们不可能要求舆论和法院的观点一致,如果一致,那么媒体的舆论监督带能发 挥作用吗?另外,对于肖扬院长的“对于媒体的正确引导和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观点”,认为这是与舆论监督背道而驰的。对于上述质疑以及目前法院新闻发布制度中一些不明确、不规范的部分,需要有进一步细化的实施细则,来明确各级法院新闻发布的具体范围,改进目前工作中的缺陷。

二、新闻发布及时

对于新闻信息的及时发布,是法院新闻发布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特别是在网络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有时即便是一个小问题,也可能迅速传播、放大,成为影响人民法院工作、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件。新闻发布度是最有效的回应办法,因此,必须要强调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问题。实践中,需要澄清的事实和负面新闻产生后,信息会通过各种途径迅速传播,如不在第时间对其进行澄清,负面新闻就会造成有损于法院形象的既定事实,然而,当响形成之后,再对其进行补救,就需要做数倍于原来的工作,甚至要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努力,刁‘能够挽回既成事实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我国现今本十分脆弱的司法环境来说非常不利,会招致更多的质疑与反对,甚至会损害新发布制度建立的基础。可以说如何回应社会舆论、妥善协调外部关系已成为当前人民法院迫切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我国的各级法院要有足够的认识,对各种涉及人民法的消息,尤其是负面信息要进行积极的回应、及时的回应,这需要新闻发布制的不断完善,用具体、细化的规范作为常规新闻发布工作的准则,强化其可操性,尤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法院的新闻发布机制应在第一时间迅速起动,通法院这一权威发布渠道,而不是只有媒体或其它非官方渠道信息的散布,把真实全面的新闻信息向社会进行权威发布,把握住宣传的主动权,也只有这样才能好地实现建立法院新闻发布制度的目的。

三、制度化、常态化的发布制度有效增强法院公信力

司法公信力是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是人民法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能力代表着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为实现司法活动目的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司法能力不仅体现为实现司法正的能力,还体现为司法公正被社会接受的程度,即司法权威。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活动中正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得出公平的审判结果;司法权威则指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并自觉接受、服从裁决,司法权威也可以称为司法公信力。司法公信力是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社 会公众对法院司法能力的评价与认可。因此,人民法院司法能力提高的外在表现就是法院司法公信力的增强,司法权威的提升。

我国法院在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裁决时,法院公信力屡遭质疑,这种情况在全国的各级法院中都曾发生过,尤其对于大案、要案,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和判决结果存在争议时更是如此,使得法院裁决的公正性被社会广泛质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遭到极大的破坏,这是目前我国司法改革中一个亚待解决的问题。在危机事件发生,法院面对社会质疑时,司法部门需要运用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发出法院作为审判权行使者的权威声音,引导媒体对案件的报道角度,在最短时间消除公众对审判公正性的怀疑,使得审判权的行使产生最优化的社会效果,以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法制环境。

2007年轰动全国的许霆案,从案件第一次被披露出来就开始有大量媒体对案件进行跟踪式报道,随着案件一审判决的作出到被告人不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12月的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直至广一州市高级人民法院将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再到重审判决作出,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是在媒体的全程“陪同”下进行的,期间,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媒体,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许霆案的报道,各利,舆论包括媒体的意见、专家学者的意见,甚至最高法院法官的意见充斥报端,引发了全国范围“热议”。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此案的定性属于)rl]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许霆盗窃的柜员机的性质是否属于金融机构以及银行是否须在此案中承担责任等问题土,随后的判决结果再一次地掀起了公众的关注热情,一审判处许霆无期刑,许霆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广州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法院重审后改判,从原来的无期徒刑改判为5年有期徒刑。许霆案从始至终都面对着媒体及公众的极高关注,案件审理中多处事实的认定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尤其是案件原审和重审判决结果一前后的巨大反差,使公众对法院的判决产生了一定的质疑。这个案件中许霆的律师及家人充分运用了媒体的力量,在案件审理的各个阶段,都通过媒体发表了自己的态度,但反观一下我们的法院,在这个轰动全国的案件中,面对巨大的质疑声却采取了沉默的态度,没有及时地通过法院新闻发布制度,适时地做出应有的反应,导致“媒体声音大,法院声音小”。

四、媒体监督有效促进司法公正

罗尔斯曾经说过:“公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价值和目标,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 值。”无论是媒体监督还是司法活动,二者在形式上都追求公正,但之所以会出现媒体监 督对司法公正是柄双刃剑的说法,是由于二者所追求的公正内涵不同。

司法所追求的公正,是一个法律上的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其中 各个方面的实现都以法律职业训练和法治精神养成为基础,需要严格的司法运作程序和证 据规则,具有专业性,有时甚至会出现与社会道德相不符的情况,这也是一个亘古的法哲 学问题。而媒体所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公正观,即符合人们普遍观念和道德要求的 公正,更多的是一种认知,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辛普森案件,在法律 角度看维护了程序正义、符合疑罪从无的刑法原则,但是作为媒体和公众的角度则很难接 受犯罪人没有受到处罚的现实。这种区别使得媒体的监督行为和司法活动从开始就可能走 上完全相反的道路,此时若媒体通过舆论施压给法官造成了心理压力,影响了案件的定罪 量刑,则往往就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媒介审判”,造成对司法公正的伤害。

但是如果司法本身存在腐败,媒体通过揭露促使司法机关做出了正确合理的判决,是

否是媒体监督对司法有利的表现?许多人包括笔者都相信,邓玉娇案中若没有媒体的关注、网友的呼喊,在当时司法机关语焉不详的解释下,邓玉娇的命运可能会很悲惨。当媒体扮 演了拯救司法判决正确性的角色,其实是由于缺乏合法性的司法判决本身引起了舆论不满,从而将寻求正义的力量投放在媒体上,公正性的判断从法律转向了媒体,从法转向了情,从个案上或许是得到了公正,但是这种公正在法律意义上仍然是不合法的,这也是学者即 使在邓玉娇免予形式处罚的情况下仍旧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应当宣判无罪的原因。因为我 们要的不是一个妥协的在执行上不受处罚的朴素的正义结果,我们要的是具有合法性和正 当性的判决。在司法腐败没有断绝的现实情况下,有时公正的诉求要靠媒体来实现,这时 媒体发挥的对司法公正的监督鞭策作用是笔者也认可的,并且认可其在现阶段具有很强的 社会效果。但是这种公正始终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公正,司法天然的使命之一便是保证公正,一个完善的法治国家仍应由司法机关执掌正义的天平。

五、新闻发言人制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新闻发言人在进行信息披露时,要注意把握“法院想说的”与“媒体想要的”之间的差 异。首先,新闻发言人与媒体相处要注意两点:一是真实与及时必不可少“。真实是新闻发言制度的生命”,新闻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经过核实的。发言人还必须及时的把新闻媒体需要的信息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集中向媒体发布、公布。二是与媒体保持良好的互 动关系。新闻发言人要时刻保持一种昂扬的竞技态度,学会把记者当成自己的挑战者,而不是自己的学生、部下、朋友或者敌人。一个合格的新闻发言人还要了解媒体的需求,提供媒体需要的材料、新闻背景,为了充实他们的报道所需,让他们顺利地完成报道任务,或者给 他们提供独家报道或深度报道的条件,这样才能达到媒体和记者的良性互动。其次,新闻发言人在工作中还要注意与法院各庭室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涉及到全院各个庭室,新闻发布的信息来源于全院各庭室,新闻发言人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各个庭室提供情况、予以协助。因此新闻发言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协作精神。此外,对于发布的具体内容,还需要由发布内容的主管部门和宣传主管部门事前共同筛选确定。

2、把握好披露内容的尺度。正如任何国家的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公布都是有选择的一样,对于一些人民法院决策、工作、案件的披露报道也应该把握一定的 “火候”。人民法院的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应始终与法院党组的决议保持一致。一个法院的发言人代表的是整个法院的立场,他的发言必须要走过一个程序:准备、报告、批准和最终走上前台,这是一个规范的集体工作。也就是说,人民法院的新闻发言人说什么,说到 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说,都需要讨论决定。对人民法院的新闻发言人而言,可以公布的是已经确立的政策和规定、已经审结的重大案件、已经取得成效的各项举措等。而对于尚在制定中或修正过程中的政策、尚未审结的各类案件、尚未取得阶段性成果或典型经验的各种审判、调研工作,则不宜作为新闻发布的内容。

第三篇:良性互动汇报材料

良性互动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在省局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稽查工作,全面落实全省地税稽查工作会议和全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地税中心工作,按照年初工作安排,狠抓以税收日常稽查、税收专项检查和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的稽查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地方税收秩序,着力提升稽查规范化管理水平,案件查办质量和效率、稽查案件震慑力度和稽查队伍整体素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做好以查促收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始终坚持“依法、科学、文明、廉洁”的执法理念,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切实树立服务税收工作大局的意识,紧紧围绕全市地税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挖掘工作潜力,充分发挥稽查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尽职尽责地做好“促收、促管、促改、促查”四个方面的工作,为完成全市地税组织收入目标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截止目前,全市地税稽查部门共检查纳税户218 户,通过查前预告方式组织企业自查40户,结案189户,查补税款 3806 万元,罚款161万元,滞纳金22 万元,查补总额 3989 万元,入库总额3446 万元,其中市局稽查局检查纳税人 86 户,自查12户,审理完结77户,查补税款2969 万元,罚款51.8 万元,滞纳金40.5 万元、基金 87.74万元,教育费附加23.7万元,查补总计 3172.74 万

元,入库总额 2664万元。

二、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做好稽查日常检查及专项检查工作

1、加强选案,提高选案准确率及稽查计划的考核跟踪

年初通过对全市纳税户的了解排查,结合各县局的意见及建议确定了 21户全市重点检查户企业名单;通过待查纳税人底册详细了解城区纳税户经营纳税情况,同时采取多方了解,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拟查户的纳税、经营等情况进行核实并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后最终确定为月度稽查对象,确保了日常选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截止目前,共下达稽查计划94户,完成89户,有问题户88户,选案准确率达到93.6%。

2、组织做好企业自查工作。

按照《全省地方税务稽查预告暂行规定》,严格落实企业自查相关制度,确定了我市11户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企业及1户电力企业为自查企业,针对其行业特点,专门将其法人和财务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次税务稽查预告座谈会,并对自查政策、自查内容、自查时限及自查资料的填写进行了专门辅导。目前这12户企业的自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共入库税款1126 万元

3、全面部署税收专项稽检查工作成效显著

在全省地税稽查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全市地税稽查工作会议,确定了2011年全市地税稽查“一个中心”、“三个重点”、“四个提升”的总体思路。依据省局指令性、指导性专项检查工作要求,结合了以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矿产资源业、广告业、邮电通信业、电力、重点项目建设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等8个行业的纳税人为专项检查重点。通过系统初选、人工比对、严格筛选、集中审议、集体讨论等方式,最终全市确定了专项检查对象149户,其中市局稽查局选定35户。全市地税稽查系统按照“选案要准、查案要透、审理要严、执行要硬、归档要全”的工作要求,采取分级分类、企业自查与重点稽查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得力措施,改进检查方式,夯实工作责任,分时分段稳步推进。截止10月底,全市完成专项检查户123户(其中广告业15户、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业54户、矿产业及其他行业44户、重点项目专项检查9户、资本交易项目1户),已结案101户,查补入库总额1743.06万元。

4、规范纳税秩序,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和重点排查。我们针对重点项目建设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现状,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联合工程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以及公安经侦部门对“十堰-天水”高速公路、“陕川界”高速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和重点排查。5月份,在白河县局的大力配合下,市局稽查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检小组,深入我市白河县境内对“十天”高速公路白河标段进行了检查,本次重点项目专项检查工作涉及工程标段14个,目前已经完成9个标段的检查工作,查补地税各税298万元。

5、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

一是将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将总局、省局提出的“查案必查票、查账必查票、查税必查票”作为检查工作的一项硬性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筑安装企业、房地产企业、餐饮

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易发生的行业,切实加大对企业使用发票情况的检查以及外来涉税发票的甄别力度。

二是主动加强与公安、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商讨研定具体行动措施,联合拟定了《市2011年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发票专项整治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协同方式和整治方案,进一步完善税警联手、紧密配合、统一行动的长效合作机制。10月份,在我市开展了以“打击发票犯罪、整顿纳税秩序”为主题的发票专项突击检查行动,全市抽调公安干警和稽查干部近百人参与本次行动。行动小组对城区部分规模、影响较大的宾馆、酒店、茶艺、足疗、歌城夜总会等纳税人的普通定额发票、服务业机制发票、网络在线填开发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累计查验各类发票43000份,收缴纳税人违规重复使用发票69份、转借他人发票90余份、自制非法定票据100余份、收缴疑似假票1100余份,查获从外地市流入我市境内的假票250份,涉及金额4.5万元。通过本次突击检查,发现了我市境内部分纳税人存在定额发票违规重复使用、非主管税务机关领用、转借他人发票使用、使用其它地市定额发票等问题,有力地震慑了发票违法犯罪行为,整顿规范了纳税秩序和税收环境。

三是加大重点区域和行业专项整治力度,整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针对重点建设项目流动性强、日常税务管理难度大、发票管理使用容易出现漏洞的特点,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公安经侦部门的紧密配合下,集中开展发票重点区域整治。截止10月底,全市地税稽查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5人次,检查重点企业及行业172户,查处违

法企业43户(查处违法受票企业13户),查获疑似假发票2140份,发现非法发票2768份,涉及开票金额共计534万元,查补税款28万元,罚款12万元。其中市局稽查局查处违法案件10起,查处违法受票企业9户,查处企业接收假发票250份,查补税款22.46万元,罚款3万元。

6、严格执行稽查案件审理程序,不断提高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执行力度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稽查案件程序合法、证据确凿、处理依据充分、处罚合理合法,同类案件处理标准统一的原则,对每户案件检查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等都能做到认真审理,严格把关,对审理中发现的证据不足、取证不全、文书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都及时提出并退回检查科补充完善,努力提高稽查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效率;二是严格执行税务稽查案件三级审理管理办法,完成日常审理 68 户,提交本局审理委员会审理 23 户,提交市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案件 4户。

三、拓展举报案源,涉税案件管理日趋规范

全市各级地税稽查部门通过狠抓《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的落实,不断提高举报案件的受理、处理、转办和督办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完善举报渠道畅通、案件查处迅速、结果及时回复的长效机制,始终把涉税违法案件举报作为一个有效案件来源,切实维护举报双方的合法权益,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截至10月底,全市设立的10个税收违法案件

举报中心累计受理各类涉税违法举报案件24起,已核查处理16起,转交国税等部门办理3起,查证并当即回复3起,存查2起,查补入库税款220余万元,加收滞纳金5万元,罚款10万元。市局稽查局举报中心共受理书信举报、网络举报、电话投诉以及上级督办、交办的各类涉税举报案件共计19件,查处10起,督办交办下级查处7起,存查2起,查补税款105.92万元,罚款2.8万元。

四、强化制度落实,大力推进税务稽查规范管理

一是市局稽查局紧紧依托稽查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运行,建立健全制度完备、流程规范、责任明晰、监督到位的稽查内控机制,全力做到选案规范化、检查规范化、审理规范化、执行规范化、案卷规范化。同时,全市地税稽查部门积极发挥稽查在税源管理中的联动作用,及时发现税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稽查建议和针对性管理措施,从根本上堵塞征管漏洞,防范税收流失。通过认真落实《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办法》和《税务稽查建议制度》,促进规范征管单位、税收管理员的管理行为,充分了发挥“以查促管”职能作用。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自今年起,扎实开展了稽查业务季度培训活动。先后举办了春季稽查业务集中培训班和电子查账系统业务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交流探讨、实战演练、模拟测试等多种方式,使全体稽查干部牢固掌握稽查工作规程,提高稽查案件查办技能和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能力,在选案、实施、审理、执行环节严格执行规程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规范、阳光高效,确保《稽查工作规程》在执法实践中的正确运用。

三是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与制约,认真抓好《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办法》的落实,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追究制和首查负责制,重点抓好《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行廉政公约制度、廉政回执制度、廉政公告制度,强化对稽查执法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时期的监督制约,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透明化,围绕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和稽查执法权,实施事前警示、过程监控和事后监督,有效地避免了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执法随意性大和办人情案等现象的发生,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确保稽查队伍不出事、稽查干部不掉队,有效地规避了稽查执法风险。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加强对中小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

一是大部分建筑企业在申报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税种时,都能按时申报,但对于建筑合同印花税、借款合同印花税等申报不重视;

二是房产开发企业,在申报印花税时只对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进行申报,对建筑安装合同、借款合同、保险合同、租赁合同等不予申报或申报不全。房产开发企业在申报土地使用税时,只对正在建设中的土地申报土地使用税,而对已征用未开发的土地和已开发完而未销售完的土地未申报土地使用税。

2、应加强税收管理员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如某企业2010年连续一年都是零申报,通过检查发现其每个月均有应纳税款。

3、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税收管理。通过对十天高速路建设项目的检查发现,各项目部2009年、2010年应缴纳的印花、资源税、个人所得税大部分未缴纳。4、2010年各征收机关均有要求企业缓缴税款的行为,造成稽查处理中难以按征管法要求加收罚款和滞纳金。

5、现行稽查工作运行机制使得稽查工作的四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当前稽查局实际只负责三个环节的工作,在案件审理完结后,稽查查补税款交由主管地税机关入库,然后将完税凭证的复印件反馈稽查部门,导致稽查部门的执行环节形同虚设,《征管法》赋予税务稽查部门的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无法实施,直接影响稽查查补税款入库和执法力度,致使对困难企业和处罚较重的纳税人执行难度加大,部分案件难以执行到位。

6、与征管部门的有效协作机制还有待提高,稽查“以查促管”职能作用尚需进一步发挥;与国税、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部门协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涉税案件的移送、资料传递、情报交换不够及时,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还有欠缺。

今年的稽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省局稽查局与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进一步改进稽查工作方法,完善稽查工作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稽查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维护税收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四篇:语文课堂良性互动阶段性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良性互动的探究与实验》阶段性小结

楼坊坪中心小学蔺彦生 《语文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下面是我对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的探究。

一、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动态反应,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一种不断作用的状态过程。主要包括3方面。

1.言说互动。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师生沟通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话语交流。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课堂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质,这就是教学对话的原理,言说互动就是通过对话这一形式体现出来的。言说互动的基础是了解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境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除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讲究与学生对话的技巧,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的交谈氛围,并且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这才是我们新课程中所需要的平等、和谐的言说互动。

2.信息互动。信息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也发生变革。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不再是教师根据教材和自己掌握的信息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的信息走向教材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信息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外,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媒体来主动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媒体、学生等多方面获取信息,不断充实自己。把握住课程目标的精髓,有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会学习。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现代的课堂教学内容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这几种要素形成了立体交互式的信息传递网络。此网络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认知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认知的同时,学生对所学习和理解的知识要紧密相结合,主动从各方面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

3.情感互动。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达到师生间开放、支持、反馈、愉悦的目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很少顾及学生接受时的状况,于是师生间情感上产生距离,影响教学效果。情感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要和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师生之间要相互包容,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确立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教学交往,形成双方的心智交流。

二、生生互动

它是指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一种互动行为,是学生之间在课堂上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它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竞争等方面。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就是在这种生生互动中产生的。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方式主要有3种。1.小组互动。是指由3—4名学生组成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各小组总体表现作为教师奖励的依据。小组互动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在这个集体中不同智慧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习风格的组员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思想的交流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讨论的实质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助长式互动,参与讨论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得出结论,以获得新的知识,实现素质与价值观的转变。2. 角色互动。也可以称作模拟法。指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分别扮演特定情境中的具体角色,展示这一背景下学生的不同观点,这种方法的操作方式是介绍背景—分配角色—进入角色—评出最佳演员—总结优缺点,特别是在朗读教学中多采用这种方法。角色互动一般是由教师根

据教材内容分配角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收集、分析思考、明确自己角色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3.质疑互动。有疑才有思,要想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可选取教材中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整体感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互相解答疑问,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讨论来解决,最后,将小组中认为最有思考讨论价值的问题写下来,提问其他小组学生,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相互质疑,往往使学生能更自觉地从教材中发掘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并且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质疑互动是生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方式。首先,在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其次,在互动中,每一个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这对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再次,在互动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交流的权利,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可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就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

因此,老师可以跟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生生问、师生问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在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多于对各种教学要素作思辨性的分析。但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人际间等多向维度的立体系统,其问充满了即时兴的、不确定的、无法预料的成份。

第五篇:青年关员与海关文化建设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青年关员与海关文化建设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在海关文化建设与青年关员价值观念完善之间建立如下模型(如图所示):海关文化对青年关员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青年关员将海关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提升个人价值追求;青年关员在价值观念更新过程中形成新的需求,通过反馈进一步促进海关文化建设。在这样一种良性互动中,海关文化建设不断加强,青年关员价值观念不断完善,两者与海关事业的整体发展相互协调、有机融合。

根据上述模型,我们提出四点对策建议。

(一)针对青年关员利益取向,旗帜鲜明地弘扬海关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调查显示,青年关员总体上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但在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有针对性的价值导向教育仍需长抓不懈。我们应通过海关文化建设,把青年关员塑造成适应现代化海关发展要求,具有健康的价值取向、昂扬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新一代海关人。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文化的引导,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宣传、渗透、感化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海关精神实质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海关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科学民主、团结友爱、公正廉洁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进而使这些思想和精神成为联系广大青年关员超越具体利益关系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纽带,成为鼓舞海关青年精诚团结、无私奉献、迸发无尽创造活力的旗帜。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文化的约束,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海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工作制度等,使之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不断扩大海关制度文化的影响力、约束力,增强青年关员的法治意识和制度意识。

(二)针对青年关员个性特点,深化海关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是增强海关文化建设的层次性。根据青年关员的个性特点、能力素质和心理状态,实施多元化、针对性、有实效的引导和教化,让活跃的人更富热情,让内向的人积极参与,让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让工作踏实的影响工作浮躁的,形成融洽友爱的内部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海关文化的凝聚功能。

二是增强海关文化建设的现实性。结合青年关员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在充分尊重合理物质需求的同时,倡导更高的精神追求,避免空谈理想、空喊口号,使青年关员在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感同身受,这将大大加深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持久力。

三是增强海关文化建设的开放性。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年发展,加强与系统内外各行业各单位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海关文化建设与社会大环境的“友好”互动,使海关文化体现行业特色、融入多样“音符”、符合青年实际。

四是增强海关文化建设的延伸性。海关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向青年关员的家庭环境延伸影响,通过联谊活动等形式,与青年关员的家庭加强交流,促进其家庭对海关文化的认同,深化海关文化对青年关员的促进作用。

(三)针对青年关员内在需求,丰富海关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手段

调查显示,海关文化对部分青年关员吸引力不强、影响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建设的载体比较单一,多停留在一些表面化的活动上。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拓宽思路,建立健全海关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参与机制、保障机制,大力挖掘贴近海关中心工作、满足青年内在需求的文化建设新载体,注重将思想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海关文化对青年关员的吸引力,促进海关文化教育引导功能的实现。例如,进一步推进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广受欢迎的文化活动的长效化、品牌化运作,打造海关文化活动精品;成立青年文学创作

室,创办青年文化刊物,促进青年关员题材文化作品的创作;推动基层各类青年文化社团的发育和运作,支持开展适合一线青年特点的文化活动,为青年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选择;充分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扩大文化建设的宣传、辐射功能;在海关办公场所建立墙报、板报或宣传橱窗,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针对青年关员主体意识,完善海关文化建设的组织运作方式

调查中发现,目前海关许多文化活动都是自上而下推进,青年关员往往是被动配合活动开展,积极性并未得到充分调动。因此,我们应在海关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充分开发蕴藏在青年群体中的创造潜力,使青年关员在文化建设中感受到主人翁地位、感受到自身价值、感受到成长收获,从而更好地融入海关文化、投入海关事业,推动海关文化建设与青年发展互动共进。要建立文化建设“金点子”奖励机制,畅通青年关员为海关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的表达渠道,鼓励、支持青年关员参与到海关文化建设的筹划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要重视海关文化建设的信息收集反馈,及时了解青年关员对文化建设的需求、对文化活动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加强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办法,使海关文化建设贴近实际、充满生机。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Article/xslwxzgl/68463.htm

下载司法建议应和行政权力形成良性互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司法建议应和行政权力形成良性互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

    企业文化是一种由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等构成的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企业的灵魂。在新世纪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完成由传统......

    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定稿)

    关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 企业文化是一种由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企业宗旨、企业理念等构成的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企业的灵魂。在新世纪新时代,思想政......

    浅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良性互动

    内容提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上两个基本的救济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在保护行政相......

    如何实现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共5篇)

    企业领导如何实现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 当今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并不像上世纪那样保守和封闭,80后的年轻人,大都追求所谓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在企业的现实管理中,领导......

    促进警民良性互动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警民关系是指通过警务活动所形成的,并直接反映在警务活动中的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联系。警民关系的融洽与疏离,不仅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而......

    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党校)

    对“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的尝试 (学习、工作心得体会) 通江县朱元乡 刘汉明 2011年11月25日 (2011年11月11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巴中市“两化”互动发展专题研讨班学......

    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精选)

    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律师感到法院诉讼环境越来越好座谈会上,对人民法院2009年的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司法改革等工作,律师代表给予了高度肯定。大家普遍认为,最高人民法......

    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良性互动的思考(最终定稿)

    [摘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两种不同的行政救济手段,两者应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化解行政争议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行政复议的必要性、性质定位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