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党校)

时间:2019-05-14 21: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党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党校)》。

第一篇: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党校)

对“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的尝试

(学习、工作心得体会)通江县朱元乡 刘汉明 2011年11月25日

(2011年11月11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巴中市“两化”互动发展专题研讨班学习,带着“渴望获得新知识、借鉴学习新管理、主观总结思考、更新发展观念”的目的,在中国海洋大学学术交流中学静听了教授、专家的授课,现场参观学习了青岛、大连、威海、蓬莱、旅顺等地的城镇建设、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受益非浅。巴中提出“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两化’互动,奠定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 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乡镇党委、政府面对决策、面对落实、面对基层、面对群众,是决策与目标、执行与落实、上级与群众的纽带,通过培训学习,现结合自身工作尝试和岗位特点,对乡镇党委、政府如何“构建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谈点个人学习、工作心得。)

朱元乡地处通江县东北边陲,距县城103公里,海拨620米,与万源市竹峪镇接壤,位于通江县东部,是通江的东大门,东与万源市竹峪镇相邻,北与铁溪镇接壤,西与松溪、胜利毗邻;省道302线贯穿境内,幅员面积75.6平方公里。辖4个村,22个农业合作社,1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200余人。耕地2902亩,其中田1843亩、地1059亩。有山林、荒坡面积6万余亩,耳菇、中药材、干果资源丰富,发源于朱元的银杏珍品“璧山马铃”被省林科院认定,现有银杏资源10000余亩,有板栗、核桃资源20000余亩。朱元的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境内煤、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原中和碗厂的产品远近闻名,现有年产10

万吨水泥厂1个,探矿企业2个,30万吨的精选煤正开工建设,110万吨的焦化厂意向选址朱元。

自2010年3月以来,朱元乡党委、政府坚持以“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为前提,以决策的落实程度为目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和谐、稳定、平安的朱元乡。

治乡策略问计于群众。2010年3月至9月,县委对朱元乡党委、纪委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对朱元乡不胜了解,怎么工作、怎么建设与发展,怎么确定奋斗目标等都心中无数。怎么办?党委提出干部与群众、各界人士互动学习和广纳谏言问计措施。于是党委“一班人”深入各村召开党员、各级代表、老干部座谈会31(场)次,走访了4个村、22个社和18个企事业单位,听取了160余位干部群众的情况介绍、工作建议,共征求意见、建议和批评51条。肖家河村老党员肖映太说,退耕还林近10年了,黑子(熊)和野猪都要进农屋了,生态好了,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发展食用菌创造了条件,大包梁4000多亩土地还没有人经营,那是一笔财富。木关坝村群众刘在学介绍,木关坝村上世纪1932年有20多名群众参加了红军,出了三名军级以上干部,巴中市可能也仅此一村,全省也少有!程福章还是个将军(少将),我们要打好红色牌,建设“将军村”。凌翔公司董事长周光林说:“朱元乡三分之二的地下有丰富的煤、铁、耐火粘土、陶瓷砂岩、方解石、水泥用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开发价值特别大。”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朱元乡距县城97公里,与万源市接壤,是通江的边远乡;全乡3900余亩耕地,曾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乡;农户住居分散、农村面貌差,基础建设刚起步,产业规模小、结构层次低,、二、三产业落后,资源优势转化慢,集镇公共设施差,工业经济原始是发展滞后的贫困乡;50余平方公里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山林、荒坡面积6万余亩,银杏、板栗资源在30000亩以上,耳菇、中药材、干果发展后劲足,大面积的生态资源、肥沃的土地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富足的人力资源为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资源乡。由此,我们得

出结论:要小乡发展高定位,喊出、喊响“将军村”和“将军故里”,确立构建“特色产业新乡、资源开发大乡”的发展思路,以农业为基础,以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交通为纽带,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新村(聚居点)建设途径,把小乡的产业做大、经济做强,改善民生、富民裕乡。

干部作风口碑于群众。2010年3月,街道居民向刚到位的党委刘书记反映,今年春耕生产朱元乡被县委、政府批评通报了,实现了开门“红”。乡政府办公楼重建什么时间能建?干部满街居住、遍街打牌,群众办事找不着地点和人。一些乡村干部和职工说,乡上一年里很少开会,年头年尾都不开。刘书记去到唐家湾村群众反映,村里有半年没乡干部来过。通过干群的对话互动,党委认识到,必须把转变干部作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朱元乡干部作风存在的诸多问题,党委“一班人”认真分析找症结,建章立制强管理。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乡村干部会、单位职工会,讨论出台了二十三个有关干部学习生活、作风纪律、工作调研、考核问责等规章制度和党务、政务、财务、村务公开规定。建起了便民服务大厅,党委领导带头执行,乡纪委斗硬问责。一年来,问责干部3人,扣发工作、缺勤补贴4人,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斗硬落实,杜绝了干部打牌、酗酒风,纠正了干部走读风、衙门风、浮夸风等不良风气。

乡村领导公推于群众。2010年9月,县委决定在朱元乡进行乡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换届“公推直选”试点。对此,党员觉得新奇,干部感到意外,班子成员犹豫、思想斗争激烈,同志们私下议论:“如果不搞公推直选,班子成员个个都有把握选上,如果实行公推直选,那就很难说了。”70余岁的老党员郭浩林说:“我入党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听说党员直接选举乡上当“官”的,我倒要看看这新鲜玩意是咋块整的,是不是正宗的,能不能选出我们信赖的好领导班子。”木关坝村一群众代表说:“我不是共产党员也参加党委、纪委班子的公推,真是世道变了,共产党真是在走群众路线了。”面对组织、面对民主、面对群众,竞选者个个面

对“赶考”,但要考试合格和考出优异的成绩,考“官”是群众,关键是自己。在“赶考”的三个月里,班子成员个个走出机关、深入农村、讨教于群众,与党员、干部、群众沟通思想、拉近距离,道说公推直选的目的意义,宣传承诺党委、政府届期的奋斗目标、要办的实事及工作措施。“你们只要把街道环境治理好了,我们就推选你们”,一些居民如是说。木关坝的老支书魏书记说:“你们一来就把我们村就规划建设村民聚居点,短时间就把办公和活动阵地建得这么漂亮,我信你们,投你们的票。”小学困难党员教师陈旭说:“你们一来两个月就研究学生的膳食中心,学生、家长双满意,我家的困难得到了乡党委的关心和帮助,是真情啊!我一定宣传你们。”按照“宣传发动,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党员登记,竞职演讲,党员、群众公推,党员直接选举,公开承诺,组织批复”等程序,取得了“公推直选”试点成效。2010年 11 月 9日,全乡128名党员,除28人在外务工和年老因病的外,其余全部到会参加了投票,选出了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党委、纪委班子。

改善民生造福于群众。在上海务工的村民崔光义回家乡说:我们这儿的民生环境和外面比起来差距太大了。铁溪到竹浴这段省道全省再也没有“第二条”了,农村“象模象样”的房子还没有几家,农民除了种点地再没有其他产业了,好劳力不出去打工怎么办?通江老促会老领导苟学志、杨波对刘书记讲:汉明兄弟,你们木关坝村我作过调查,影响该村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有3个方面,一是水源极差,有630亩田基本上属无水源保证,二是中低产田土和下湿田多,粮食单产上不去。沿河两岸的良田由于河床逐年增高,“农业学在寨”时期组织群众修筑的一些拦何提多年失修,有的被冲毁,有的基础裸露,加之少数无堤区,有三分之一的良田常年受到洪水危协。如遇大灾,这带田地都有被毁的可能。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无骨干项目支撑,基本上是种田吃饭,养猪过年,打工挣钱。行路难、用电难制约着人们的生存环境。、社会公益事业滞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边远的吊脚社陈家坪„6社)存在两差五难,生产条件差、生存

条件差、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用电难,我们有个书面的发展建议供你们参考。新的党委班子在思考,群众选了我们不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等不到5年就要赶我们下台。为切实改善民生,新一届朱元乡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以产业发展为关键,走“农业稳乡,生态立乡,产业兴乡” 的经济发展路子。在调整农业结构上,稳基础、突破性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加大农业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矿产资源开发上,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实现矿产兴乡。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农村条件。抓住项目支持的机遇,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充分发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建设,到2015年,全乡力争实现新修村道12公里,畅通村道40公里,新修社道49公里,新(改)建渠堰35千米,9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使农村道路、饮水、田间灌溉、沟河整治有新突破。加快集镇村庄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规划先行、逐步建设”的方针,编制完善朱元乡场镇、中心村、自然村、居民点四种规划,着力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在街道环境整治上,整合资源抓整治,达到“街面硬化,街道亮化,门口绿化,环境美化、村容整洁”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改进融入于群众。2011年3月以来,在全乡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深入沉下去、融洽干群情,做深做细做好群众工作”活动中,我们做到了开展群众工作,既亲近、和谐,又坚持党性原则和纪律;既量力而行办事,不大包大揽,又坚持理顺关系,不越俎代庖;注重调查分析,端正思想态度,办事满腔热情,放低架子,融入群众,关心群众,活动中讨论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十个方面,致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十个方面是:有针对性的开好一次不同层次的会议,让群众对发展形势和政策来一次新的认识;上好一堂解疑惑的课,让群众对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一个明白;进行一

次大对话,让群众对干部有一个彻底了解;干部一人包一个案,让邻里纠纷得到一次有效化解;联系一户贫困户,让困难群众得到一次关心;服务一户发展大户,让发展中的困难得到一次帮助;指导一户新村建设户,让新村建设得到一次推动;学习一项实用技术,指导一户发展生产;熟悉一门法律知识,解决一起矛盾纠纷;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干部调研水平得到一次提升。

热点难点暴晒于群众。唐家湾村村“两委”班子软散,支部书记、村主任当了一届“混世官”。2010年12月乡纪委深入该村走访群众,深入调查,发现最大的症结在于村干部一年不开一次群众会,什么事干部各自捂倒整、不公开,群众意见相当大。这个信号告诉党委政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群众满意率,党务政务公开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抓好这项工作,接受群众监督,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盼望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什么工作矛盾问题多,就公开什么的“三项公开”原则。把党的惠民政策,党委、政府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作为公开的重点,把群众普遍关心的办事依据、程序、时限、收费、承诺以及低保、退耕还林、计生奖励政策、民政救灾款和救济金、优抚对象、国土、村建、林业、项目资金、乡村财务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分工、乡村干部职工工作考核等向社会进行全面公开。在公开形式上,坚持灵活多样、简便实用、随时创新的原则,适宜在党内公开的,主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形式公开;适宜在本单位公开的,通过会议、黑板报等形式公开;适宜对社会公开的,主要采取公开栏、电视、门户网站等形式公开,形成“常规性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的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的工作随时公开、紧急性的事项及时公开”的公开模式,让群众“时时看、事事明”。

矛盾化解倾情于群众。朱元乡肖家河村的一、七社,木关坝村的三社,五年前就在筹划建设的三座低水位漫水桥,因资金筹集,群众投劳等问题一直统一不了意见,滋生只想等靠国家拿钱建设的惰性思想,因为没有国家支持,村民埋怨乡领导、村干部,意见较大。2011年2月以来,在 “深入沉下去、融洽干群情,做深做细做好群众工作”的活动中,工作队员大宣讲“一事一议”政策,讲解自己的事怎么议,怎么干,让群众讨论建议机制,使群众明白了自己是建设主体,明确了三个一点(群众投一点、企业捐一点、争取“一事一议”财政补一点)的建设方案。肖家河村外号叫“方园儿”的村民在群众会上听了讲解后感慨说:“今天干部给我们讲明白了,原来是这样,乡村干部受了埋怨,过去我们错完了,这二座桥我主动倡议把它“圆了”。3月初,两座桥在没有启动资金的情况下,肖成虎、屈召明、肖如寿等九名群众主动借出9万元购买材料。三座桥长分别为14米、21米、28米,投资分别是8.5万元、9.7万元、13万元的便民桥只用了一月时间就建成了。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从中来到群众中去,立足于群众,为群众谋福祉是每个干部的神圣使命,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实现巴中发展宏伟蓝图的重要举措之一,特别是在农村基层的乡村干部融入群众、带领群众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地位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要时常加强向群众学习和生活在群众之中,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描绘巴中发展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第二篇:如何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根本性保证。

(一)加强全党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要性教育,提高解决矛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站在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各级党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清醒认识执政环境下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矛盾的特点,总结研究当前群众工作有效性的途径和方略。在干部培训时,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密切党群、干群的关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己,引导教育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修复被腐败蜕变分子玷污的党员干部形象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抓好各级干部选拔、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引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改造世界观,提高整体素质。要教育

引导干部经常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多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做到“顺民心、谋民利、得民心”。要把抓干部作风转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理解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调动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探索反腐倡廉的新思路、新对策,通过实施两个条例,把好公务员的“入口关”,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廉政、勤政、良政”,消除不良作风给党群、干群关系造成的隔膜。

(三)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创造灵活、放开、敏锐、高效的群众工作环境

要构建灵活高效的党群干群联系沟通体系和机制,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健全网络载体,做到职责明确、指挥有效,反馈灵敏。要通过查询、分析、反馈等环节,对群众的愿望需求,矛盾焦点,做系统、准确、及时分析和预测,为领导部门提供前瞻性预警信息。要完善对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评估。要以“严格、实际、可操作”为标准,构建并完善集检查、监督、预防和处罚于一体的配套成龙的群众工作制度。通过法规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实现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保障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党群、干群间关系的和谐。

(四)加快经济发展,改革完善分配制度,把“蛋糕”做大、切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物质基础。我们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先富、带动后富等一系列方针和原则。在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分配关系上,要在保证国家集中一定财力的同时,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现各级党和政府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凝聚力。

(五)引导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依法惩治邪恶势力

要充分而广泛地发扬民主,遇事要和群众商量,走群众路线。无论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乡村,都要切实做好厂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为群众监督提供条件;在尊重和保证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的同时,对于那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邪恶势力,也要依法惩处,依法保护群众利益。

(六)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政策法律观念

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提高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做到识大体、顾大局,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关系;要针对群众的思想实际,编写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群众中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努力增强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政策法律观念。

(七)继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性新形势下要有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继承并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要通过“评议、听证”、“公示公告”、大众传媒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拓宽民主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双向交流,实现“官意民心”高度契合;要信守“关爱、真诚、迅速、公平”,真诚关心群众疾苦,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信念,及时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维护群众正当权益;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个性化的释疑解惑,防止和克服思想教育“一刀切”;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难点热点问题,提供“信得过”服务,以诚换心,以服务换情;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以制度约束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法律法规、制度条例、村规民约为武器,解决各类矛盾问题,密切干群关系;要凭借网络平台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向社会各种组织、群体渗透辐射,拓展工作渠道,直接融入群众组织、社会群体及社区单位之中,听民声,动真情、办实事。

总之,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正确解决党群、干群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极为丰富深刻的学问。我们要进行经常性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反馈和科学预测,并不断进行理性思考,从而牢牢把握正确引导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的主动权。

第三篇:促进警民良性互动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警民关系是指通过警务活动所形成的,并直接反映在警务活动中的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联系。警民关系的融洽与疏离,不仅直接影响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要敞开大门、面向社会,深入走访联系群众,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坚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使警民关系再上新水平,为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打牢根基。

一、和谐警民关系,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一些民警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仆意识严重淡化,对待群众态度冷、硬、横、推;一些公安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在工作中以管理者自居,不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所需,习惯于“横眉冷对”,这种居高临下、凌驾于百姓之上的民警形象引起了群众的反感和不满。“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是公安民警最基本的职责要求,只有公正执法,把公安业务纳入法制轨道,一切问题的处理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一心为民,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高

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愿意不愿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正执法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人民满意。

二、和谐警民关系,就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毛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现在的群众,获取知识、政策信息的渠道很多,思想观念、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了。要搞好公安工作,必须牢固地树立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切忌总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比群众聪明,更不能认为,现在的群众只讲经济利益,比以前更“自私”了,不能相信,难以依靠。这些认识都是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加强公安工作,是保护人民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需要,而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是极为广泛的,但任何犯罪问题、治安问题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生活领域,人民群众是治安信息的最广泛、最直接、最敏感的来源,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开创精神,他们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因此只有真正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真正发挥和利用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威力,我们的公安工作才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公安工作才能处处主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和谐警民关系,就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人认为,现在时代变了,过去一套老作风过时了;工作对象变了,老办法不管用了。这是一种片面认识,确实,时代和对象变了,但是我们公安机关与群众结成鱼水之情、血肉关系的优良传统作风并没有过时,仍然深受群众的欢迎,仍然是新时期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的基本方法。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局面和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我们公安民警不仅应具备严格执法、自我保护的技能,更应培养自己良好的政治素养、待人诚恳、热心为民的高尚的道德品行,继承和发扬公安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只有如此,才能让老百姓感到民警的可信可靠,才能成功地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纪,自觉参与公安基础工作建设。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从而使警民关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了好作风,难事不难,大事可以化小,问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没有好作风,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难事愈难,积重难返,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公安机关与群众的关系。

四、和谐警民关系,就要转变警务工作理念,建立警民互动信任关系。互动信任,就是通过公安机关的一系列警务活动,不断促进警民关系向和谐、亲近、信任的方向发展,形成警民之间的互动信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警务工作理念,要从过去的管制型警务模式,向服务型、互动型、人文型的警务模式转变,建立新型的警民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深度认识,提高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调动人民群众维护

治安的积极性,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要抓好两个转变。一是从管制型警务模式向服务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警务模式主要是以管制型、控制型为主,在调动人民群众参与警务活动方面比较薄弱,缺少警民互动,存在公安机关孤军作战的现象,没有形成良好的警民互动氛围。要适应当前社会的维护稳定工作,必须转变警务理念,切实从过去的管制型警务模式向服务型转变,实现警民互动。治安管理方面,在督促业主守法经营的同时,要协助业主查找防范的漏洞,并提醒他们做好防范工作;治安巡控方面,在加强街道路面治安控制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做好群众的安全提示工作;社区警务方面,在了解社情民意的同时,要积极协助群众做好自防工作。除定期进行警情通报外,还可通过短信息形式,向群众发布治安动态信息、防范预警信息和自我防范小常识,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增进群众与民警的了解和互动,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二是从管制型警务向人文型警务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公安工作也一样,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才能实现警民和谐,所以,公安工作要重视工作对象的心理感受,以人文关怀的警务活动,去体现公民的尊严和价值,让人民群众感到同公安机关打交道是一种幸运,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第四篇: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精选)

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

律师感到法院诉讼环境越来越好

座谈会上,对人民法院2009年的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司法改革等工作,律师代表给予了高度肯定。大家普遍认为,最高人民法院一年来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在处理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关系方面有了重大发展,在与律师协会的信息沟通方面逐步深入和扩大。这次座谈,不仅展现了最高人民法院主动倾听律师意见、建议的良好工作作风,同时也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公正的深度认识和不懈追求。

有的律师评价,人民法院去年在践行司法为民、“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丰硕,毋庸置疑。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的地方,律师们普遍感到法院的诉讼环境越来越好。人民法院2009年的工作亮点很多,例如把调解工作贯彻于审判各个环节,这是人民法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也是审判思维、司法观念的一个大转变;解决执行难力度在加大,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案件,增强了律师和当事人对司法审判的信心;站在北京律师角度讲,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再审等工作的加强,不但解决了一些基层法院无法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也为北京律师在执业领域的拓展上打开了一片田地;近年来法官们尤其是年轻法官们的职业素质不断提升,年轻律师应多向法官们学习。

有的律师说,最高人民法院制订民商事司法解释时,经常主动征求律协意见,律协很感兴趣。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去年对律师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的调研显示,各有关部门比较起来,法院做得最好。

有的律师说,法官好不好,律师有发言权。律师好不好,法官也有发言权。今后,律师协会评选优秀律师、律所时,希望法官能够参加。法院评选优秀法院、法官时,希望也能有律师的声音。

律师与法官沟通渠道需进一步疏通

座谈会上,律师们反映,法官在信息公开、诉讼程序、庭审节奏、诉权保障等方面,与律师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不畅现象。有的律师说,律师总是希望及时获知整个诉讼信息,从而可以让当事人保持安定、安心的状态。但有些法院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律师有时候很被动。另外,有的法官在倾听律师诉求方面做得也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限制律师发言时间的问题。有的律师反映,一些法院审理二审、再审案件时,往往是通过原审法院联系当事人,经常不跟律师直接沟通,导致当事人以为律师连最起码的沟通渠道都没有建立。另外,法院结案后应及时通过律师对当事人进行说服解释工作,避免当事人误解。

也有律师说,在执行过程中法院通知当事人时,也应及时通知律师。律师有权全面参与诉讼程序,否则,当事人会觉得律师没啥用。实践中,例如开庭前及材料递交等环节,囿于开庭时间紧张等现实,法官应以合适的方式与律师进行沟通。

与会律师普遍呼吁,要将法院与律师协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化。面对一些突发事件

和媒体焦点事件时,法院应及时与律师协会沟通,以便律师协会及时知悉法院的想法和态度。

构建法官与律师的和谐关系

法官和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虽然身份不同、职责不同,但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有那样一种情怀永远让人激动万分,对公平的向往,对正义的追求,对人权的崇尚,对自由的保障,那正是法治的高尚情怀,那正是法律人的高尚情操,法官和律师也正是这种情怀和情操的主人。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同属法律职业,同操法律语言,同参诉讼活动,同在社会生活。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律师是司法制度的基础,而法官是公正的化身,正义的体现,是整个司法体系的中心,居于司法制度的顶端。律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法官就会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法官与律师在整个司法制度体系中有着极微妙的互动式联系。法治事业好比大海里的航船,没有法官的掌舵,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律师的划船,更没有前进的动力。从工作方式来看,律师是动态的,主动进行证据搜集等工作;法官是静态的,坐堂问案、坐堂听案、居中裁判,构成了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基础,决定了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走向。律师处境的根本好转取决于整个法制环境的改善,但法官对律师的看法和态度将直接关系到律师的处境和地位。而律师处境好转、地位提高将促进整个法制环境的改善,法制环境的改善又会提高法官的社会地位。法官与律师,师兄和师弟,同一条起跑线,同一个方圆内;法官和律师,互相为师兄,法官与律师之间是一种水涨船高的关系。

积极探索律师与法官正常关系的有效途径。按照 “个人之间少交往,组织之间多沟通”的原则,有组织地通过各自的行业协会开展法官和律师之间的学术交流;相互听取对司法审判工作和律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良性互动机制。

1、建议在全国和各地的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每年举行一期或者两期沟通机制,建立沟通平台,彼此交流,增加共识,互相了解,共同处理纠纷,避免以律师所或者部分律师名义和法院直接交流和处理纠纷。同使一股劲、同担一份责、同守一条底线,共同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尽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互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建议在全省逐级建立法院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双方的组织、协调作用,就双方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会商,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法官与律师交流合作、相互监督的各项制度,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第二、建立定期座谈制度。明确沟通机制的主体是法院和律师协会,参与座谈会的律师代表由律师协会甄选或者和法院共同协商确定,会议内容不仅可以就审判执行工作进行沟通,还可以就法院队伍建设、法院廉政建设、法院司法为民举措等方面进行沟通。

2、建立法官与律师学术交流和业务研讨制度,统一司法标准。通过互赠内部刊物,共同组织业务培训等方式,充分利用双方的学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育共同理念和知识认同,促使律师和法官队伍知识更新,促进双方业务能力的提高,表达各自理念和对法律的不同理解,消除误解,培养共通的法律人理念和精神。笔者建议,以各省法学会为依托,以律

师协会、法官协会等组织为桥梁,定期或不定期就本地区重大热点问题、本地区各法院疑难案件或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法学研究方面,加强现实性研究。比如,法官职业的“公正”与律师职业的“维护正义”的法学范畴和分界点是什么?法律对抗制的缺陷和完善?审判独立和司法独立的区别和保障?法官和律师的法律理念的异同点?如何构建法律职业道德考核体系?法官和律师关系的“红线”和“黄线”有哪些?等等。

同时,鼓励广大法官和律师参加区域性或全国性法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及其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多次法官与学者、律师共同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定期举办“法官、律师与学者对话”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增进法官与律师、法官律师与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一是建立联合培训制度。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对有关诉讼程序的适用、新法律法规的理解、本地区多发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二是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每年合作确定一至三个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的主题,定期组织法官与律师就共同关心的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三是建立重大、敏感案件沟通交流制度。对一些社会关注的突发事件和媒体聚焦的案件,应及时沟通,交换相互的认识和态度,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法官与律师如何良性互动?

现实中,确实存在法官和律师不正当交往的事实。国内近年来法官沦为阶下囚的案件并不鲜见,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黄松有也因贪污、受贿入狱。案件中爆出法官和律师间的不正当交易,让公众们误认为----只要法官和律师交往就是不好的。但是不是这样律师和法官是不是就因此完全杜绝往来了?“这是不可能的。”

齐奇认为,法官和律师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需要业务间的交流。省律师协会有一批相当不错的律师,在各自的领域处理过复杂案件。定期收集律师们的意见,有利于高院制定出更意义的审判指导意见。

“法官和律师应该同守一条底线,共担一份责任。”

“同是法律人”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与北京市律师协会探索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座谈会综述

一、介绍法院当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司法现状是社会的评价与自身的评价反差很大,除自身的原因外,也受大环境的影响,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尖锐,法院的工作难度较大。现在司法审判的工作面临困难,如何协调社会和谐与法律尊严的关系、如何推进法官职业化,实现司法本土化,就需要改进和创新司法审判活动。由于我国未形成多元化的解决纠纷机制,法院承担了许多司法职能之外的社会责任,法院工作面临一些靠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

信访问题、群体性问题、安全问题等。

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成因分析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案件多发,法院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应对,提出了严峻的课题。由于社会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化,社会心理失衡,敏感、新类型的案件持续增长,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滞后,导致法院解决矛盾功能上的错位。如何探索多元化的解决机制,也是应当研究的课题。再有社会公众日渐突出的实用、利己心理,导致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法院需要研究。由于多元化的法律需求与法律服务的量少质弱,在一定程度导致案件的激增。

四、加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

法官与律师在体现各自独立的前提下,相互尊重、合作、监督、促进,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通过良性的监督及搭建平台,增进交流互动,形成有效机制。通过法官与律师构建的和谐工作机制,有利于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有利于引导当事人理性参加诉讼,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利于维护弱势群体,有利于依托职能,协力推进法治化进程,从而构建诚信体系建设。

第五篇:党群干群关系课件教案

一、导入课题:

党群干群关系,历来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融洽与否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直接关系政权得失,社会稳定。以十八大即将召开为契机,结合近几年,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野蛮拆迁事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讲授过程:

(一)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

我们所说的党群干群关系中的干部包括党政系统、法院检察院系统掌握一定公共权力的人员以及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包括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之类的最基层的干部。本文所说的党群干群关系,包括四个不同的类别和层次,一是农村基层乡镇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二是城市市政管理者与普通市民(包括农民工)的关系,三是国有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工人的关系,四是中高层党政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前面三种党群干群关系是直接与普通工人农民以及其他普通社会成员打交道的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最直接、最基层的干群关系,面广量大,它们是党群干群关系的主体。

讨论题:你认为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如何?

简单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群众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党群干群关系由原来的“鱼水情深”发展为有限的合作和局部紧张,从总体上看,干部与群众之间还能保持一种有限的合作,冲突时有发生,有时矛盾还相当尖锐。

播放视频:昆明民众与城管冲突,6辆执法车被掀翻

这些视频反映了党群干群关系冲突、对立的一面。社会有一些关于党群干群关系的民谣,例如,“五六十年代是雨水关系,八十年代是油水关系,九十年代以后是水火关系”;当然这些民谣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它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民谣反映的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北石首事件)近年发生的典型事件表明,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并不容乐观。

(二)当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因素

第一、基层组织吸引力和政府公信力下降

1、信仰危机升级

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理想信念丧失,精神空虚,不信马列信鬼神。党(团)组织在群众和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所减弱,一些青年群众要求入党、入团的热情下降。

但是,在国家的逐渐富强,人民逐步富裕的背后,我们发现不少的人思想在滑坡,特别是我们的部份党员,党在观念在退化,党员的信仰在淡化,党员的思想在退步,党员的觉悟在下降,他们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还有的不如老百姓。前不久,中部地区有个县的宣传部门专门做了一次调查,他们在问卷上列了党的宗旨,党员的志愿,党员的义务,党员的职责,党员的奋斗目标,交纳党费,对党员干部的看法,对党政策的理解,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党的纪律等十项内容,调查访问了来自不同层次的1000名党员,其结果令人失望。回答:党的宗旨正确的占36%,不知道的占48%,含糊不清的占16%;党员的志愿正确的占28%,不清楚的占52%,错的占20%;党员的义务正确的占27%,不晓得的占58%,概念不清的占15%;党员的职责正确的占23%,不明白的占66%,错的占11%;党员的奋斗目标正确的占26%,不清楚的占52%,错误的占22%;党员能不能按时交纳党费愿意交的占 1

38%,不想交纳的占43%,直接不交的占19%;对党员干部的看法好的占19%,认为是贪官的占64%,不是贪官就是没有权的占17%;对党的政策和理解好的占42%,上面政策好下面变了味的占38%,下面执行走了样的占20%;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高的占19%,一般的占32%,不好的占49%;党的纪律全对的占18%,半对的占29%,不对的占53%。在调查中,特别是有些党员直言不讳地说:“进入八十年代后,党员的作用没有了,谁有本事谁赚钱。有钱就是老大哥。没钱就是王八蛋。”有的还气愤地说:“现在金钱是万能的,有的人尽管他的思想差点,觉悟低点,品德丑点,但是他荷包 里有钱,就能买到党票,买到了党票,再用钱买官票。当了官他就可以有了一切,实现了他入党后的良性循环--当官发财。”还有的党员干脆要求退党,理由是过去党员经常过组织生活,听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组织 还帮助党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现在有钱就是党员,没有钱什么都不是,所以不如当个老实百姓好。其是对那些贪官,党员提起来就气愤,眼下是有钱人的天下,有钱可以买党票,有钱可以买官当,有钱可以包“二奶”。如果说是某些党员的思想不纯,不如说是那些在台上的某些党组织的领导思想不正,行为不端,见钱眼开,才把党内的风气搞坏了。更有的认为;经济时期的党还不如革命时期,红色时期的党员,那时候思想单纯,立党为公,党员心里有一根精神支柱,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当好祖国的红色接班人,让祖国的江山千秋万代不变色。可是现在有的党员把党的宗旨,义务,职责都忘得一干二净,丢掉了党的本色,失去了党的传统,忘记了党的使命。他们披着共产党员的外衣,却干着损公肥私,损人利已的勾当,成为党内的蛀虫,败类。党员的“信仰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来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个国家的强盛,就是靠一个好的执政党来领导,如果党员对党产生了信任危机,那么这个国家的希望何在?历史上不是有很多的教训吗?忘国先忘党。假如我们的中流抵柱--党在党员的心目中没有地位,就等于国家失去了灵魂,一切无从谈起。因此,记者建议,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要下大力气,对党员进行党的思想,宗旨,义务,职责,纪律等方面的再教育,让我们的党员真正树立入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奋斗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已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同时对那些用金钱贿赂当上党员,当上干部的要进行全面清理出党的队伍,不能让这类的“害群之马”腐蚀了党的肌体,污染了党的灵魂,败坏了党的风气。更好地纯洁党的组织。让中国共产党成为新时期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坚强支柱。

2、信任危机加剧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征地危机、医患危机、食品安全危机、就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加剧。使得各种领域和各个层面的信任危机凸现。

笑话:

一条鱼掉到酱缸里,到处说环境差。一大蛆爬过来,指着鱼鼻子骂:X闭嘴!你不能用鱼缸标准评价酱缸,根据我们酱缸的标准已经很好了,完全符合酱缸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再说我们秉承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调配这一缸大酱我们容易吗? 当大部分鱼认命时,蛆们却偷偷滴爬出酱缸,变成苍蝇飞跑了。例子:毒胶囊事件(课件附上图片)

毒胶囊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针对此事件,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停用,药用胶囊接受批批检验。2012年4月22日,公安部通报,经调查,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

3、党群干群隔阂加深

党群干群沟通机制不完善、沟通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也有所降低,过去群众称“我们党”,“我们政府”,现在一开口就说“你们共产党”、“你们政府”,个别群众对某些党员干部反感甚至有仇视心理。第二、党群干群矛盾更加直接化、表面化。

1、利益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个体、群体与国家机构直接发生利益冲突、改革发展与少数人群发生利益冲突、党群干群直接利益矛盾比例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城市建设与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劳资关系纠纷、劳动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矛盾十分突出。

2、群体性事件加速上升。近几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正逐步成为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一个显著特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从1994年的1万多起上升到2009年的11万多起,15年间增长了10陪多,群体性事件正呈数量明显增多、国模明显扩大之势,有些集体上访常常在短时间内聚集并迅速扩展,组织化程度也明显提高。

3、矛盾激化明显增加。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态势明显,规模不断扩大,问题涉及面广,情况错综复杂,行为方式激烈,冲突程度增强。

(柳江的事例)

第三、党群干群“主仆”关系错位。

1、少数干部与民争利。一些党员干部把入党、当官作为提升自己、获得财富的平台,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是千方百计的从群众身上榨取利润,中饱私囊,例如截留救灾救济物质、私分集体资产和土地补偿款等等,由“公仆”变为“私仆”。有的党员干部立身不正,什么地方有利益就往什么地方冲,完全把自己臵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极大地伤害了群众感情。

2、部门特权愈演愈烈。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政府部门过度扩大部门利益,出现了“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不良现象。有的部门在制定决策或落实工作措施时,总是从维护部门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忽视群众的承受能力。

3、腐败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腐败案件发生的频率增快,大案要案增多,团伙作案数量上升,极大地损害了我们党的整体形象,加剧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从对当前最突出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调查统计来看,排名前三位的现象分别为利用职权为个人或他们谋利收受贿赂、违规接受礼金礼品和违规经商办企业。虽然不正之风和腐败只是极少数现象,但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案例:广东省

今年1至10月,全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受理案件线索2108件,初查1867件,立案1189件1348人,其中百万元以上大案149件,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121人(含地厅级干部8人)

茂名市委原书记罗荫国系列腐败案涉案303名干部,该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

济损失3.2亿元。清远市政协原副主席、统战部部长阮灶新受贿1700余万元。并获悉,汕头市原副市长苏耀光受贿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三)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乏力。

一些党员干部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绝不是“群众疏远了党员、干部”,而是“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仍比较薄弱,缺乏对群众思想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群众中一些错误思想及其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疏远和隔阂。

第二、片面追求经济绩效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导致一些地方利益冲突、干群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重要原因。

第三、少数党员干部宗旨观念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干群矛盾,破坏了政府形象,也是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第四、体制机制建设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分配不公。2011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比3.23:1 成差距最大国家之一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收入差距拉大 专家称根在社会财富一次分配不均来源:中国青年报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拉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与农林牧渔等艰苦行业和破产亏损企业职工的低收入形成强烈发差,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

二是社会保障不公。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低,覆盖率窄,且扩大覆盖面的难度非常大。城镇建设中失地农民无法解决长远生计问题,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仍较困难。新增劳动力和改革显性化失业人员的汇流,使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低技能人群就业缺乏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窄,农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不力,抗大病风险的能力仍很脆弱。

三是群众诉求渠道还不够畅通。党和群众之前的沟通渠道不畅通,解决群众诉求的机制不力,渠道还较单一,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也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

红光大桥上演“跳桥秀”

2012年4月15日上午,一名男子爬上斜拉索塔的顶端

4月24日中午11时50多分,有一男子欲要跳桥。

5月24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一名30多岁的男子手持一条横幅,爬上了斜拉索,挂起横幅,欲要跳桥。

第四、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不适应发展需要。

一些干部不善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基层组织政策执行随意性大和执行力不力,也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意识上:从观念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着重解决党员干部群众路线偏离、群众观念淡薄,公仆意识淡化、宗旨意识

不强,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等问题,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告诫,“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广泛改善”。要让各级干部时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观念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八荣八耻。播放视频《信仰》

坚定自己的信仰

革命时期,红色时期和经济时期。历史证明,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星星之火”,燎燃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的火焰,那些救国救民的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在革命的道路上出生入死,前赴后继,不仅赶走了强大的外敌入侵,还打垮了国内的阶级敌人,夺得了全面胜利,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靠的就是我们的党员有一个坚定的信仰,那就是赶走外国列强,打败国内的阶级敌人,建立新中国。红色时期:是指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是党内事情最复杂,斗争最激烈,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岁月。我们的党在百废待兴的艰难困苦的时候,不屈不挠,带领全体党员,同心同德,出色地完了土地改革,公私合营,“三反”,“五反”,以及战胜了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直到粉碎“四人帮”。我们的党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它做到了永不变色,因为我们的党员有坚定的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建成现代化的国家。经济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的走向,大力发展经济,富国强民,并且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时这种决策是无可非议的,就是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后,再来帮助没有富起来的那部份人,最后让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经过二十到五十年的不懈努力,赶上和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富裕水平。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项建设加快了,在世界的国际地位上升了。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将拥有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建设成为富裕强盛和谐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方法上:走进群众,倾听民生,化解矛盾。

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共同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结合柳江县双百活动)

今年,柳江县开展百名科级干部驻村帮扶活动和百名领导干部入企解难题活动。通过开展“双百”帮扶解难题活动,了解农村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群众和企业意见建议,为农村基层和企业组织解难题、办实事,深入群众,深入基础,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第三、行动上:取信于民、凝聚人心

2012年04月24日 15:17:37 来源: 南方日报

自2007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290677件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026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292人,其中厅级干部132人,处级干部974人,百万元以上大案936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

济损失32.84亿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3885件,涉案金额20.27亿元。5年查处农村干部8121人

2012年07月04日02:14京华时报

国务院:食品安全首次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我国提出食品安全阶段性目标:3年内遏制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重处食品安全违法,健全食品召回制度,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街道办须负责食品安全,基层政府包干负责

第四、体制上:健全体制机制,畅通民意渠道

柳州市市长接待日

每月20日均为柳州的“市长接待日”,以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组织部部长接待日

每月15日为“部长接待日”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同干部群众的密切联系,推动“阳光组工、公道组工、服务组工”建设,营造“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良好氛围。

柳江行动:

2012年柳江县结合“行政效能建设年”,“交通设施建设年”和“基层组织建设年”“三个建设年”活动为重点,以开展“1234”党建大行动和“双百”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为契机,“下基层、察民情、讲政策、解难题、办实事”,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改善和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下载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党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党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强调:各级领导干......

    关于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转:关于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电梯直达1# 发表于 2009-12-1 19:57:02|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广大群众的领导者。干部......

    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作汇报材料__乡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社情民情较为复杂。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做到亲民、爱民、富民,把密切......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任金梅) 党群干群关系是我国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建党90年来,我们......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

    “红水桶”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红水桶”拉近党群、干群关系9月1日,织金县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员与县消防大队到大平乡前丰村开展“红水桶”抗旱救灾活动,县法院干部职工为前丰、群建两村捐赠1万元抗旱救灾......

    县纪委书记论党群干群关系

    文章标题:县纪委书记论党群干群关系一、深入群众,畅通利益诉求渠道(一)大兴务实之风,增进群众感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定稿)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保证中国进入全面发展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