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纪委书记论党群干群关系
文章标题:县纪委书记论党群干群关系
一、深入群众,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一)大兴务实之风,增进群众感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法宝。全县党员干部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通过选派党员干部到村任(兼)职、参加基层工作队、召开民情恳谈会、走进田间地头搞调研、担任基层工作指导员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通过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进一步在思想上认同群众,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在行动上为了群众;进一步反思在为基层服务、为民办实事上与群众需求的差距;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民情访问,践行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公正公道,言必行,行必果,靠自己的工作能力、业绩和人品,树立起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通过组织群众生产致富、投身公益事业、热心支教、劳务帮扶等措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和完善民情访问日制度,县级领导每月要到联系点1—2次,县级部门领导干部每月要到联系点2-3次,了解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乡镇干部每年要有一半以上时间深入村组、深入农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指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并如实做好民情日记;每名党员干部每年至少要为群众做3-5件细节小事。
(三)畅通诉求渠道,广设连心之桥。要着眼于“解决问题”,着力于增加和谐因素,把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切实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一是完善党代表和行政首长接待日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和行政首长的联系作用,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登记卡”。对被联系群众,特别是贫困党员、弱势群体的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定期入户走访,及时掌握情况,听取他们的意愿和诉求。三是建立乡镇农民诉求中心。由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负责受理农户诉求,答疑解惑。四是开通“连心热线”电话。乡镇和县直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一个热线电话号码,为联系群众大开方便之门。五是开辟反映民意新渠道。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辟“民声通道”邮箱,通过网上交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二、组织群众,打造科学致富平台
党员干部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以实际行动做到做事求实,做人诚实,责任落实,工作务实,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致富改善生活。
(一)培育典型,深化“四向培养”。要通过组织引、能人带、群众帮等办法,着力培育一支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培育一批经济发展有方的乡土人才,打造一批“双带”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搭建平台,推动党群联合致富。要推广建立以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为中心、致富能人为骨干、普通群众参与的党群致富实体,采取合股生产经营等方式,帮助群众落实项目和技术,通过互相帮助和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改进服务,深化“双深入”活动。要通过组织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兴修水利工程和开展科技培训等方式,通过送项目、送技术、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切实解决农业生产致富的瓶颈问题,真心实意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致富路上的引路人,农村发展的筹划人。要把“党员农贷快车”与“支部 协会”结合起来,主动为农村党员致富提供条件、解决问题。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基地,发展专合经济组织,努力提供项目和技术服务,切实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三、服务群众,构建帮扶互动机制
(一)牢记服务宗旨,真诚服务群众。以开展群众性服务为切入点,多想利民之策,多办为民实事。一是在乡镇全面推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通过及时为群众办理证件、婚姻登记、户口迁移、组织关系转接、司法调解、信访接待、建房审批等工作,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在社区建立党员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方式,为社区群众尤其是社区贫困党员和群众服好务。三是在机关和服务窗口单位开展以“知荣辱,树形象,做表率”为主题,以“与党同心、与民贴心”为内容的党员示范窗口、示范岗、示范科室(班组)活动,努力创建服务型机关和服务型窗口。四是建立“服务承诺卡”。对服务对象要做到“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个结果”,以快速的办事效率体现忠诚的服务承诺。
(二)深化部门帮村,推进党员帮户。一是坚持和完善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联乡帮村包户”,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对分管、联系和帮扶的乡镇、村和农户要负责指导、督促和帮扶,并将联乡帮村包户情况记入“民情日记”,建立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台帐,一一消号,并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社会评价体系。二是围绕基础强
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和支部带村,整合资源力量,强力推进党建综合示范联创行动,努力推进农村“三化两转变”和“村有工程”、“户有项目”建设,力争2年内建成党建综合示范村20个。三是健全落实“支部带村”措施,通过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培育强而有力的“双带”党员干部队伍,明确“带村”目标,进一步落实责任,健全考核机制,从而增强“带村”实效。
(三)送温暖献爱心,关心弱势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在政策上要关照他们,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在生产上要指导他们,在技术上要培训他们,以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的优越性。一是对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对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努力提高劳动技能,增强生存本领。二是对发展缺资金的困难户实行“结对济困”,定期跟踪,努力帮助其脱贫致富。三是在贫困学生中开展“手拉手”和“结穷亲”等活动,由党员干部志愿者联系1名以上特困学生,采取资金帮扶、学业辅导和谈心交心等方式,努力培养其健康成长。四是与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实行结对帮扶,通过节日慰问,赠送学习生活用品和礼物、回家过节等形式,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关心和照顾。
(四)加强利益协调,促进和谐建设。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需要切实加大利益协调力度。当前,在扎实开展好“十大惠民行动”的同时,要处理好四大利益关系协调。一是要协调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利益。随着工业和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和城镇拆迁补偿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党员干部要把握政策,吃透民情,细心耐心地做好群众工作,切忌方法简单,形式粗暴。二是协调处理好农民工的劳资关系。切实解决拖欠工资现象,对容易产生三角债务的敏感行业和高发领域,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监管,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利益保障机制。三是协调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关系。党员干部要积极为其创造入学条件,同时发挥社会力量的补缺作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方式综合解决。四是协调处理好纠纷矛盾关系。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的创建活动,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矛盾,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促进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四、依靠群众,健全基层民主制度
(一)建立监督机制,人民当家作主。着力鼓励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与监督,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需要设置参政议政、政策宣传、帮贫致富、村务监督等岗位,充分发挥无职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无职党员有岗可上,有职可履,有责可负。二是进一步扩大社会评价范围。在年度总结或班子换届时,把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和重大部署作为评价内容,接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农村致富能手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各界人士满意度测评,要向社会公示评价结果,对评价不称职的党员和干部,要进行诫勉谈话,并要求限期改正,对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支部书记和村支委成员要进行免职。三是实行“阳光党务工程”。凡是党员和群众关心的党内活动中的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的秘密,都要采取一定形式进行公开,建立党员(群众)代表列席县委全委会和乡镇党委会议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进一步扩大“公推直选”和“两推一选”范围。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能人当家,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群众参与充分行使权力,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五是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健全管理和监督措施,做好举报受理工作,加大群众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的查核督办力度。
(二)坚持民主决策,一切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坚持民主决策是一切工作取得胜利关键。坚持民主决策,一是实行“三联制度”。每名党委委员要联系10-15名党代表,每名党代表要联系5-10名党员,每名党员要联系3-5户群众,党委委员每月至少开1次群众联系会,党代表每月至少向党委委员汇报1次情况,党员每年为联系群众至少办2至3件实事,让党员干部多接触群众,集思广益,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二是坚持每季度一次的“议事日”制度,农村党员干部要把本村的发展规划、公益事业承包合同和重大经济支出等群众关注事项组织讨论,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向群众和外出党员通报议事日活动情况,通过听民意聚民智,切实做到决策事项大家说、方法措施众人想、意见决定群众定。
《县纪委书记论党群干群关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纪委书记论党群干群关系。
第二篇:论干群关系材料范文
习近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继承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必须正视新情况新问题,创新观念,创新方式。中共浙江省委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注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进行探索和创新。最近,记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一话题,采访了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
记者:我们党一贯重视群众工作。请您谈谈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这个问题的理解。
习近平: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
不要以为坚持群众路线是老生常谈,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前段时间我曾批评个别干部不会说话,处于失语状态。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这样几个基本问题:第一,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共产党就是要做到“三个代表”,其中归根结底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共产党是怎么执政的?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第三,领导干部是干什么的?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不是官老爷。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但不会做群众工作。第四,基层组织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基层组织直接同群众打交道,基层组织的全部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做群众工作,包括做群众的服务工作,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把群众的要求集中起来,把上级的任务落实到群众中去。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也就明白了我们工作的定位和方向,就明白了我们应该挑选什么样的干部,就明白了我们应该分出多少精力来做群众工作。记者: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不会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缺乏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本领。您认为领导干部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应注意什么?习近平:领导与群众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特别是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往往都会涉及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我们常讲,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话从工作方法上讲,就是要求我们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提高群众对我们领导干部的信任度。群众对领导干部越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切实增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要解决好领导与群众关系的问题,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和认识,我认为尤其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明确责任,主动工作。领导在与群众的矛盾中一般来说处于主要方面。在领导和群众的矛盾中,如果领导方面是错误的,群众方面是正确的,毫无疑问,领导是主要矛盾方面;如果群众方面是错误的,领导方面是正确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在领导,在于领导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没有到位,在于领导的工作措施不适应于群众。因此,领导与群众产生矛盾时,领导要想方设法去做好教育和转化工作,而不能因为群众错了,你就站到群众的对立面去,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
二是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群众也好,领导也好,人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并不是群众的感情可以简单一点,群众的需求可以降低一点,要将心比心。要获得群众的信任,主要靠平时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好群众工作,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
记者: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我们应当怎样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习近平:胡锦涛同志提出,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做到深入群众而不是
脱离群众,服务群众而不是与群众争利,宣传群众而不是与群众相对立,团结教育群众而不是无原则地迁就一些落后的思想情绪,特别是要适应群众而不是让群众来适应领导。党的干部要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以“满意不满意评选”、“政务公开”、“决策公示”、“监督热线”等形式接受群众监督,决策时诚恳咨询请教,部署任务时热心解疑释惑,落实工作时认真倾听意见。要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其他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第二,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一种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自觉地把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中,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群众欢迎的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民办实事的重点要放在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和社会稳定等十大领域。
第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学会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力戒简单粗暴、强加于人。
第四,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示范群众、教育群众。各级党组织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第五,通过组织活动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组织和动员群众投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基层党组织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和各类活动中心在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中的作用。记者: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党组织在创新群众工作途径和方法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习近平:近年来,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同时,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寻找有效载体,开展群众工作。比较有特色的做法有:
领导干部记民情日记。发端于嵊州雅璜乡的“民情日记”活动,要求乡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这一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群众工作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民情日记”活动已在全省农村普遍推行,并不断得到改进和丰富。
基层民主恳谈(征询)会。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主题,每期确定一个专题,并在举办日的前一周,将本期征询会的主题、时间和地点等以公告的形式张贴到各村居,欢迎群众参与。征询会举办日,镇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的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并专门建立了交办制度和反馈制度。每期征询会后,都要公布征询会交办情况联系单,在承诺时间内抓好落实。民主恳谈会创新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沟通和对话的途径,密切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
企业党组织与职工民主对话。具体做法是,由企业党组织或工会组织邀请企业负责人和部分职工参加,双方就企业生产、职工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坦诚交换意见。通过职工提出问题建议、企业负责人当场作答这
样的方式,拉近了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距离,职工气顺了,积极性高了,企业也发展了。
民主听证会。即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在村两委起草工作报告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向村民发放书面提案表、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召集村民参加民主听证会。在听证会场,村民可以自由地提出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质询集体经济所得收益及其使用情况,质询涉及村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等,而且由村两委负责人当场予以解答。民主听证会后,村两委认真梳理群众的意见和提案,研究落实解决措施,及时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并在一个月内予以反馈。通过这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方式,激发了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密切了农村的干群关系,推进了基层的各项工作。
党员参与社区共建活动。为整合和发挥社区人才资源优势,一些城市社区开展了“万名党员社区共建”活动,组织、动员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引导他们在社区共建中“亮身份、作贡献、树形象”,带头开展社区服务和结对帮扶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共建。
此外,我们还改变以往的做法,变群众要“上访”为领导去“下访”,建立了领导下访接待群众的制度;建立行政服务(办事)中心,使各类行政审批做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设立便民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乡镇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等,切实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记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有科学的体制和机制作保证。请您谈谈浙江省这方面的做法。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除了从方法、渠道的层面提高工作水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
一是要建立群众工作的总体格局。要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统战部门和群团组织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做的党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地方党委要把群众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部署群众工作,提出各个时期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研究制订相应的群众工作措施,建立群众工作的规章和制度。党委组织部门要根据党的建设的任务,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群众工作,重点指导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党委统战部门要根据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要求,扩大工作领域和范围,并依托政协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工作;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按照党委的要求,充分利用群众团体的优势,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社会活动,加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其他有关党政部门都要树立群众工作的意识,做好有关工作。建立纪委、组织、宣传、统战、信访、民政部门以及群团组织、新闻单位等部门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分析情况,研究讨论问题。高度重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群众工作,把各种新出现的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尽快纳入党的群众工作覆盖的范围。乡(镇)村、街(居)等基层党组织应突出抓好群众工作,可以考虑设立专门负责群众工作的委员。
二是要形成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活动机制。基层党组织要以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开放式的社会活动,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职能,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亲和力、凝聚力、公信力。要通过经常性的社会活动,建立起党组织自己的活动阵地,找到适合自己组织特点的活动形式。当前特别要将党的群众工作覆盖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困难群体,妥善地处理好由困难群体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
三是要形成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保障机制。要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重点组织中青年干部学习和实践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要求他们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解社情民情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下派基层任职、参加基层工作队、担任基层工作指导员、基层蹲点等方法,为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能力的有利条件,在实践中打牢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探索建立党政机关年轻干部轮流下企业、农村和其他基层单位体验生活、开展工作的制度,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落实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试行普选制、差额选举制和竞选制,完善群众对干部工作绩效的评议制度,实行弹劾和罢免制度,建立健全人民授予权力、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
四是要形成群众工作的全党参与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把群众工作体现在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具体工作之中。各级党委及有关部门要有专门的机构,收集、分析有关群众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要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落实每一个党员做群众工作的职责,使每一位党员都成为群众工作的主体。要特别重视发挥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党员政协委员的作用,通过他们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建立和健全党代表、人大代表的选区责任制,党组织要对党代表和党员人大代表定期布置开展群众工作的任务,对代表的工作提出规范性的要求。
五是要建立基层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资源保障机制。居民社区、村级组织承接了党和政府的大量事务性、社会性的工作,但其掌握和可支配的工作资源有限,工作手段和工作力量不足。要注重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党内党外服务。广泛开展党内互助活动、群众志愿活动、组织共建活动。应从党费中划出一定的经费,为基层党组织义务开展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要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调动资源,激活政治资源,挖掘市场资源,用好社会资源,构建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的支撑体系。
记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大基层干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骨干力量。根据您的经验,应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我想从党委、政府贯彻“三真”要求的角度,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执政重在基层。我们党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重视基层建设的党。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只有被群众理解、为群众接受,才能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我们的方针政策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执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各级干部的能力。
第二句话,工作向基层倾斜。怎样支持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呢?一条是把基层干部队伍选拔好、培养好、建设好,让基层干部更好地做工作。另一条就是上级的工作向基层倾斜,让上级拿出一部分力量分担基层的工作。上级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帮助,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的任务,又要切实指导帮助其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并尽可能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作适当倾斜,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我省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就是一种尝试,要继续深化探索下去。
第三句话,给基层理解和关爱。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真正关心重视、真正支持帮助基层干部。对基层干部工作中、生活上出现的困难,要设身处地加以理解,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扎实有效地进行帮助,特别要敢于为基层干部担责任,关注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关心基层干部,最关键的可能不是给基层多少钱、多少人,而是支持基层干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帮助基层干部分担责任、共渡难关。
干群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就当前而言,各级政府及领导难以处理的,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新闻媒体报道较多的,是因干群关系失调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纠纷。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干群关系缺乏和谐,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群众对身边的领导和干部失去了依靠感和信任感。在群众心里领导和干部不再是自己的贴心人、领路人,从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干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究其原因,除了群众对上级政策或指示一时难以理解和不明白外,大多数系我们干部的自身原因所致。就目前而言,影响干群关系和谐的因素主要有:
一、干部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人民群众。然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和官员口口声声说尊重民意,以人为本,但总是说一套,做一套,说做之间总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对伤害群众利益和感情的事视为儿戏,不当回事;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总是我行我素,胡乱决策,从不考虑群众的想法。有的领导干部不能端正思想,摆正位置,言谈举止中常常表露出趾高气扬,居高临下的姿态,这又如何与群众心贴心、心连心呢。
二、干部的自身素质差,缺乏求真务实、公正办事的良好作风。工作中,我们有些干部自身严重存在着思想、理论、认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素质低下的问题,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在应对复杂问题时尤其显的被动。当遇到利益冲突时,不是先群众后自己,而是与群众争利益,争好处。在处理问题时厚此薄彼有失公正,使干部的诚信度失衡。加上官僚主义作风,衙门作风、形式主义严重,常常是脱离实际,劳民伤财,使群众极为反感。
三、是干部缺乏严于律已、扎实工作的实干精神。群众常说:干部干部先干一部。而我们有些干部不是忙于为群众多想事、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而是忙于个人的利益,在如何迎合领导,如何显示“政绩”,如何拉关系上动脑筋下功夫,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因此,心沉不下来,做事不实在。有的干部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凭借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捞取个人好处。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思想工作不深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而脱离群众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危险。表面看似干群关系,但从深层来讲就是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我们的干部难免有失误之处和不到位之处,关键是不怕失误,只要有勇气改正,从失误中接受教训,还群众一个公理、明白,群众是会理解、同意的。但问题往往不是这样,当我们的干部给群众造成伤害之后,给集体造成损失之后,不仅不自责,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反而说群众觉悟不高,没水平。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大事化了,小事化了,不了了之。你要反映问题,则被扣上越级上访的帽子,以权压人,以势唬人,压制群众上访,不让群众说话。如此这般,怎能使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又怎能与群众在思想上合拍,感情上共鸣,行动上一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群众为本,一事当前首先应想到群众,从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出发,听民心,顺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干群关系的和谐。
当前,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干部是合格的。但是绝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存在的问题。在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由行政管制型向合作服务型转变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也要随着时代的变革而改变。因此,要尽快改善目前的干群关系,纠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有损群众利益等一系列问题。
要从制度上对干部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思想教育是一方面,但不是万能的。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和评价干部的机制,尽快创新基层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的选拔任用机制;在基层领导岗位中切实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以品德和能力选拔干部和以岗位需要选拔人才的机制。真正把群众对干部的评价纳入干部的考核、升迁上。对那些伤害群众利益的干部,要坚决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理,让群众的利益真正得到维护和保证。
新农村建设要避免六大误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神州大地正在掀起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来看,这一重大决策顺乎民意,深得民心。但必须指出的是,在这场高涨的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中,有些地方也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和急躁情绪,如不及时加以修正,就有可能使新农村建设走入误区,不利于新农村的健康发展。
一是避免一蹴而就的误区。
一些地方把修几条道路、刷白农民房子等,看做是建设新农村的标志,特别是一些地方已开始总结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这是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化、速成化了。首先,建设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后农业税”时代,农村积累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我们做长远的打算、艰苦的工作,因此,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不断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其
次,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工程。实践证明,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是片创新的沃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会涌现出很多好的做法,我们要兼收并蓄、发扬光大,不能用静态的标准、封闭的框框来束缚新农村建设。再次,新农村是一个终极目标、美好蓝图,需要我们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只有瞄准目标,一步一步地去工作,一点一滴地去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目标。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来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浮躁。那种认为新农村建设一蹴而就、指日可待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要不得的。
二是避免一哄而上的误区。
历史教训表明,大轰大嗡、心浮气躁不是干事业的态度。一哄而上的结果必然是一哄而散。全国掀起建设新领导科学农村的热潮,说明中央的政策正确英明,说明新农村建设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但我们也要对这种热潮保持应有的冷静。我国农村千差万别,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处于同一阶段和层次,财政实力也不平衡,新农村建设存在快慢、高低之分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不分具体情况,不顾自身条件,整体划一,一哄而上,往往会欲速则不达。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标准。中央对建设新农村提出二十字要求,也只是蓝图,需要我们立足乡村特色,结合本地实际,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搞一刀切,不搞一阵风,反对盲目攀比,反对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避免新农村建设运动化,避兔新农村建设成为新的“大跃进”。
三是避免一劳永逸的误区。
工业反哺农业,是对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一种概括。一些地方认为,这种概括就意味着现在是农村、农业、农民索取回报的时候了,于是用大拆大建、一步到位的高标准来建设新农村。要知道,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不仅涉及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教育、文体、医疗、商贸、住房等硬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设,而且涉及农村社区的科学管理、良好村风与民风的形成等软件系统的建设,这表明新农村建设是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辩证地看,新农村贵在一个“新”字,新旧是相对的,明日之新是由今日之新发展而来;新也是不断变化的,彼新非此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新农村建设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四是避免一手包办的误区。
我们反对一手包办建设新农村,因为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不现实是因为国家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包办一切,不可能是因为即使国家有足够的财力,但由于农民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想包办也不可能。因此,建设新农村,既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外力与内力的关系。要创新思路,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同时,要调动全镇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也是农民的事业。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强烈愿望,没有农民推动自身富裕和建设新农村的创新精神,一切都是空谈。
五是避免一叶障目的误区。
新农村建设是个大课题,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应当说,集中力量抓新农村建设是对的,但新农村建设不能“一头沉”,一叶障目,顾此失彼。如果就农村工作抓农村工作,甚至忽视、淡化其他工作,不仅抓不好农村工作,还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错失发展良机。新农村建设要跳出二元对立的发展模式,用新思维建设新农村,用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理念抓“三农”工作,真正实现工农互补、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六是避免一了百了的误区。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要科学设计,整体推进。我们提出加快发展是最硬的道理、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好了就可以一了百了,就可以用发展来代替一切。只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才能使建设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才能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篇:党群干群关系课件教案
一、导入课题:
党群干群关系,历来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融洽与否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直接关系政权得失,社会稳定。以十八大即将召开为契机,结合近几年,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野蛮拆迁事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讲授过程:
(一)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
我们所说的党群干群关系中的干部包括党政系统、法院检察院系统掌握一定公共权力的人员以及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包括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之类的最基层的干部。本文所说的党群干群关系,包括四个不同的类别和层次,一是农村基层乡镇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二是城市市政管理者与普通市民(包括农民工)的关系,三是国有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工人的关系,四是中高层党政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前面三种党群干群关系是直接与普通工人农民以及其他普通社会成员打交道的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最直接、最基层的干群关系,面广量大,它们是党群干群关系的主体。
讨论题:你认为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如何?
简单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群众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党群干群关系由原来的“鱼水情深”发展为有限的合作和局部紧张,从总体上看,干部与群众之间还能保持一种有限的合作,冲突时有发生,有时矛盾还相当尖锐。
播放视频:昆明民众与城管冲突,6辆执法车被掀翻
这些视频反映了党群干群关系冲突、对立的一面。社会有一些关于党群干群关系的民谣,例如,“五六十年代是雨水关系,八十年代是油水关系,九十年代以后是水火关系”;当然这些民谣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它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民谣反映的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北石首事件)近年发生的典型事件表明,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并不容乐观。
(二)当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因素
第一、基层组织吸引力和政府公信力下降
1、信仰危机升级
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理想信念丧失,精神空虚,不信马列信鬼神。党(团)组织在群众和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所减弱,一些青年群众要求入党、入团的热情下降。
但是,在国家的逐渐富强,人民逐步富裕的背后,我们发现不少的人思想在滑坡,特别是我们的部份党员,党在观念在退化,党员的信仰在淡化,党员的思想在退步,党员的觉悟在下降,他们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还有的不如老百姓。前不久,中部地区有个县的宣传部门专门做了一次调查,他们在问卷上列了党的宗旨,党员的志愿,党员的义务,党员的职责,党员的奋斗目标,交纳党费,对党员干部的看法,对党政策的理解,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党的纪律等十项内容,调查访问了来自不同层次的1000名党员,其结果令人失望。回答:党的宗旨正确的占36%,不知道的占48%,含糊不清的占16%;党员的志愿正确的占28%,不清楚的占52%,错的占20%;党员的义务正确的占27%,不晓得的占58%,概念不清的占15%;党员的职责正确的占23%,不明白的占66%,错的占11%;党员的奋斗目标正确的占26%,不清楚的占52%,错误的占22%;党员能不能按时交纳党费愿意交的占 1
38%,不想交纳的占43%,直接不交的占19%;对党员干部的看法好的占19%,认为是贪官的占64%,不是贪官就是没有权的占17%;对党的政策和理解好的占42%,上面政策好下面变了味的占38%,下面执行走了样的占20%;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高的占19%,一般的占32%,不好的占49%;党的纪律全对的占18%,半对的占29%,不对的占53%。在调查中,特别是有些党员直言不讳地说:“进入八十年代后,党员的作用没有了,谁有本事谁赚钱。有钱就是老大哥。没钱就是王八蛋。”有的还气愤地说:“现在金钱是万能的,有的人尽管他的思想差点,觉悟低点,品德丑点,但是他荷包 里有钱,就能买到党票,买到了党票,再用钱买官票。当了官他就可以有了一切,实现了他入党后的良性循环--当官发财。”还有的党员干脆要求退党,理由是过去党员经常过组织生活,听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组织 还帮助党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现在有钱就是党员,没有钱什么都不是,所以不如当个老实百姓好。其是对那些贪官,党员提起来就气愤,眼下是有钱人的天下,有钱可以买党票,有钱可以买官当,有钱可以包“二奶”。如果说是某些党员的思想不纯,不如说是那些在台上的某些党组织的领导思想不正,行为不端,见钱眼开,才把党内的风气搞坏了。更有的认为;经济时期的党还不如革命时期,红色时期的党员,那时候思想单纯,立党为公,党员心里有一根精神支柱,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当好祖国的红色接班人,让祖国的江山千秋万代不变色。可是现在有的党员把党的宗旨,义务,职责都忘得一干二净,丢掉了党的本色,失去了党的传统,忘记了党的使命。他们披着共产党员的外衣,却干着损公肥私,损人利已的勾当,成为党内的蛀虫,败类。党员的“信仰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来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个国家的强盛,就是靠一个好的执政党来领导,如果党员对党产生了信任危机,那么这个国家的希望何在?历史上不是有很多的教训吗?忘国先忘党。假如我们的中流抵柱--党在党员的心目中没有地位,就等于国家失去了灵魂,一切无从谈起。因此,记者建议,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要下大力气,对党员进行党的思想,宗旨,义务,职责,纪律等方面的再教育,让我们的党员真正树立入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奋斗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已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同时对那些用金钱贿赂当上党员,当上干部的要进行全面清理出党的队伍,不能让这类的“害群之马”腐蚀了党的肌体,污染了党的灵魂,败坏了党的风气。更好地纯洁党的组织。让中国共产党成为新时期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坚强支柱。
2、信任危机加剧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征地危机、医患危机、食品安全危机、就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加剧。使得各种领域和各个层面的信任危机凸现。
笑话:
一条鱼掉到酱缸里,到处说环境差。一大蛆爬过来,指着鱼鼻子骂:X闭嘴!你不能用鱼缸标准评价酱缸,根据我们酱缸的标准已经很好了,完全符合酱缸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再说我们秉承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调配这一缸大酱我们容易吗? 当大部分鱼认命时,蛆们却偷偷滴爬出酱缸,变成苍蝇飞跑了。例子:毒胶囊事件(课件附上图片)
毒胶囊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针对此事件,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停用,药用胶囊接受批批检验。2012年4月22日,公安部通报,经调查,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
3、党群干群隔阂加深
党群干群沟通机制不完善、沟通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也有所降低,过去群众称“我们党”,“我们政府”,现在一开口就说“你们共产党”、“你们政府”,个别群众对某些党员干部反感甚至有仇视心理。第二、党群干群矛盾更加直接化、表面化。
1、利益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个体、群体与国家机构直接发生利益冲突、改革发展与少数人群发生利益冲突、党群干群直接利益矛盾比例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城市建设与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劳资关系纠纷、劳动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矛盾十分突出。
2、群体性事件加速上升。近几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正逐步成为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矛盾的一个显著特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从1994年的1万多起上升到2009年的11万多起,15年间增长了10陪多,群体性事件正呈数量明显增多、国模明显扩大之势,有些集体上访常常在短时间内聚集并迅速扩展,组织化程度也明显提高。
3、矛盾激化明显增加。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态势明显,规模不断扩大,问题涉及面广,情况错综复杂,行为方式激烈,冲突程度增强。
(柳江的事例)
第三、党群干群“主仆”关系错位。
1、少数干部与民争利。一些党员干部把入党、当官作为提升自己、获得财富的平台,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是千方百计的从群众身上榨取利润,中饱私囊,例如截留救灾救济物质、私分集体资产和土地补偿款等等,由“公仆”变为“私仆”。有的党员干部立身不正,什么地方有利益就往什么地方冲,完全把自己臵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极大地伤害了群众感情。
2、部门特权愈演愈烈。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政府部门过度扩大部门利益,出现了“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不良现象。有的部门在制定决策或落实工作措施时,总是从维护部门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忽视群众的承受能力。
3、腐败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腐败案件发生的频率增快,大案要案增多,团伙作案数量上升,极大地损害了我们党的整体形象,加剧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从对当前最突出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调查统计来看,排名前三位的现象分别为利用职权为个人或他们谋利收受贿赂、违规接受礼金礼品和违规经商办企业。虽然不正之风和腐败只是极少数现象,但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案例:广东省
今年1至10月,全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受理案件线索2108件,初查1867件,立案1189件1348人,其中百万元以上大案149件,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121人(含地厅级干部8人)
茂名市委原书记罗荫国系列腐败案涉案303名干部,该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
济损失3.2亿元。清远市政协原副主席、统战部部长阮灶新受贿1700余万元。并获悉,汕头市原副市长苏耀光受贿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三)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乏力。
一些党员干部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绝不是“群众疏远了党员、干部”,而是“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仍比较薄弱,缺乏对群众思想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群众中一些错误思想及其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疏远和隔阂。
第二、片面追求经济绩效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导致一些地方利益冲突、干群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重要原因。
第三、少数党员干部宗旨观念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干群矛盾,破坏了政府形象,也是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第四、体制机制建设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分配不公。2011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比3.23:1 成差距最大国家之一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收入差距拉大 专家称根在社会财富一次分配不均来源:中国青年报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拉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与农林牧渔等艰苦行业和破产亏损企业职工的低收入形成强烈发差,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
二是社会保障不公。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低,覆盖率窄,且扩大覆盖面的难度非常大。城镇建设中失地农民无法解决长远生计问题,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仍较困难。新增劳动力和改革显性化失业人员的汇流,使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低技能人群就业缺乏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窄,农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不力,抗大病风险的能力仍很脆弱。
三是群众诉求渠道还不够畅通。党和群众之前的沟通渠道不畅通,解决群众诉求的机制不力,渠道还较单一,缺乏“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机制,解决问题也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或要经过领导的层层批示才能得以解决,或是依靠权威新闻媒体曝光才能得以解决等。
红光大桥上演“跳桥秀”
2012年4月15日上午,一名男子爬上斜拉索塔的顶端
4月24日中午11时50多分,有一男子欲要跳桥。
5月24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一名30多岁的男子手持一条横幅,爬上了斜拉索,挂起横幅,欲要跳桥。
第四、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不适应发展需要。
一些干部不善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基层组织政策执行随意性大和执行力不力,也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意识上:从观念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着重解决党员干部群众路线偏离、群众观念淡薄,公仆意识淡化、宗旨意识
不强,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等问题,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告诫,“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广泛改善”。要让各级干部时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观念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八荣八耻。播放视频《信仰》
坚定自己的信仰
革命时期,红色时期和经济时期。历史证明,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星星之火”,燎燃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的火焰,那些救国救民的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在革命的道路上出生入死,前赴后继,不仅赶走了强大的外敌入侵,还打垮了国内的阶级敌人,夺得了全面胜利,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靠的就是我们的党员有一个坚定的信仰,那就是赶走外国列强,打败国内的阶级敌人,建立新中国。红色时期:是指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是党内事情最复杂,斗争最激烈,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岁月。我们的党在百废待兴的艰难困苦的时候,不屈不挠,带领全体党员,同心同德,出色地完了土地改革,公私合营,“三反”,“五反”,以及战胜了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直到粉碎“四人帮”。我们的党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它做到了永不变色,因为我们的党员有坚定的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建成现代化的国家。经济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的走向,大力发展经济,富国强民,并且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时这种决策是无可非议的,就是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后,再来帮助没有富起来的那部份人,最后让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经过二十到五十年的不懈努力,赶上和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富裕水平。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项建设加快了,在世界的国际地位上升了。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将拥有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建设成为富裕强盛和谐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方法上:走进群众,倾听民生,化解矛盾。
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共同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结合柳江县双百活动)
今年,柳江县开展百名科级干部驻村帮扶活动和百名领导干部入企解难题活动。通过开展“双百”帮扶解难题活动,了解农村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群众和企业意见建议,为农村基层和企业组织解难题、办实事,深入群众,深入基础,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第三、行动上:取信于民、凝聚人心
2012年04月24日 15:17:37 来源: 南方日报
自2007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290677件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026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292人,其中厅级干部132人,处级干部974人,百万元以上大案936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
济损失32.84亿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3885件,涉案金额20.27亿元。5年查处农村干部8121人
2012年07月04日02:14京华时报
国务院:食品安全首次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我国提出食品安全阶段性目标:3年内遏制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重处食品安全违法,健全食品召回制度,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街道办须负责食品安全,基层政府包干负责
第四、体制上:健全体制机制,畅通民意渠道
柳州市市长接待日
每月20日均为柳州的“市长接待日”,以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组织部部长接待日
每月15日为“部长接待日”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同干部群众的密切联系,推动“阳光组工、公道组工、服务组工”建设,营造“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良好氛围。
柳江行动:
2012年柳江县结合“行政效能建设年”,“交通设施建设年”和“基层组织建设年”“三个建设年”活动为重点,以开展“1234”党建大行动和“双百”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为契机,“下基层、察民情、讲政策、解难题、办实事”,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改善和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四篇: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党群干群关系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始终“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前,全国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实践证明,不管取得执政地位还是巩固执政地位,选择权都在人民群众手中,党群干群关系都是最终决定因素。因此,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胜利法宝
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时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从党员队伍的组成看,党员都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来自群众的各个阶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我们党从事的事业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没有党的私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目的;从党依靠的力量看,每一个历史阶段,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党的80多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党在建立之初,只是一个50多人的组织,正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发展成为拥有6800多万党员,领导着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在党的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可以说,我们今天所取得的全部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离开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脱离群众。
2.国外政党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前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70多年。但执政以后,逐渐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脱离群众,背离民心,这样的政党是必然要垮台的。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衰亡,政权丧失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党群干群关系的解体是导致共产党垮台,政权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苏东的教训充分说明党群干群关系是执政党的生命。
3.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当前,部分地区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群干群关系就是我们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党在夺取政权时期,对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是没有人怀疑的。为什么?因为在夺取政权之前,中国共产党是体制外政党,党要生存、要壮大、要夺取政权,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离开了群众的危险性表现得非常直接、非常明显。而执政以后,我们党掌握了政权,掌握了军队,在这种条件下,局部地区、部门、个别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在短时间内,对党的执政地位的影响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也正是部分同志对执政条件下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一个客观原因。然而,我们必须警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如果在局部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全局,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所以,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
4.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执政地位就坚如磐石,党的事业就会不断发展取得胜利;而脱离了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地位就不稳固,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当前,我镇正在围绕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密切联系群众就不只是说起来重要的大道理了,而是我们必须加强和实行的紧迫任务。
二、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全国看,新时期以来,党群干群关系总的说是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文化利益,广大人民群众总体上是满意的。但是,改革不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同时同等受益。特别是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有的党员干部不了解群众情绪、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以粗暴的手段对待群众;这些都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从我们龙口市来看,党群干群之间始终保持着亲密和谐的关系。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干事业,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党群干群关系上,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如有的部门办事环节多、手续繁杂,重审批、轻服务。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不愿深入基层,不愿接触群众,与群众的距离远了,感情疏了;有的不注意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思路不新,办法不多。
三是遵章守纪不严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讲本位不讲大局,讲关系不讲党性,讲感情不讲原则;有的党员干部把党纪条规当成小节,行为不够检点,群众意见很大。
上述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单位和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是,影响不好,有很大的负作用。它破坏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良好关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它破坏了全市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影响了全市发展稳定的大局。
党员干部同群众之间关系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么说,在党群干群矛盾中,党员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群干群关系不融洽,主要责任在党员干部,而不在人民群众。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党员干部的职责就是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承担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义务。因此,党群干群关系上出了问题,决不能一味地埋怨群众,而必须从我们党员干部身上找原因。从党员干部自身来看,处理不好党群干群关系,原因主要有四条:
一是宗旨观念淡薄,公仆意识不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是公仆,主仆关系必须摆正。但有的党员干部却颠倒了主仆关系。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主人,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了向人民群众索取。有的党员干部不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认为手中的权力与群众无关,个人的前程与群众无缘,不把群众放在眼里。
二是轻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部分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是重要原因。应该说这些年中央一直强调政治理论学习,但部分同志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把政治学习看成软任务,上级强调时重视,不强调就忽视;由于放松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认识水平得不到提高,在工作中也只能被动应付,群众工作必然做不好。
三是思想境界低、政策水平不高。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境界低、政策水平差,对一些基本问题认识模糊,如对党的宗旨认识不清,对党章的规定了解不全面,对党的现行政策和市委的工作部署知之甚少或理解不深不透,等等。由于不熟悉方针政策,工作起来,要么缩手缩脚,开展不起工作,打不开局面;要么不讲究策略,捅漏子,添麻烦。党群干群关系上的许多问题,都是由此而生。
四是实际历练不足、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成长于机关,与群众
接触的时间少,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满意什么、厌恶什么了解不多,缺乏深入群众,直接面对群众做宣传、教育、组织工作的实际锻炼,因而群众工作能力不足,水平不高。以讲话为例,面对群众,往往照本宣科,或三缄其口。
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上发生问题,在全国比较普遍。这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20多年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剧烈的发展变化中,社会的上层建筑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总是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这样一来,作为上层建筑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矛盾就必然地产生了,这种矛盾又必然地表现在它们的行为主体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上。从这种意义上讲,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上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
三、从保证和促进赶超战略顺利实施的高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要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党群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基本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解决中国当前一切矛盾的基础和前提。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中,各社会主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变革和体制转换,必然带来广泛的利益调整。由此滋生许多矛盾和问题,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对这类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我们龙口市的情况看也是这样,我们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同样要靠加快经济发展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使之适应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适应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在具体措施上,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首先,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前提。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密切联系群众。
其次,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和艰苦奋斗精神。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又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我们要通过宗旨教育、国情市情教育和倡导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为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事实上,我们党员干部中的一些先进模范人物,就是凭着强烈的宗旨意识和深厚的群众感情在做群众工作。
2.要讲究群众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员干部在处理同群众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未必都是宗旨观念问题,有许多是工作方法上的问题。这就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方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最传统,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即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
3.党员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这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4.要加快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促进制度创新,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讲了党员干部应怎样加强学习,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和本领以及廉洁自律等问题;也讲了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促进制度建设以及从办实事做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问题。希望这堂课,能对大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有所裨益;能对我市实现“凝心聚力、苦干三年,奋力跨入全国二十强”的赶超目标有所裨益。
第五篇: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作汇报材料
__乡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社情民情较为复杂。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做到亲民、爱民、富民,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摆在突出位置,创新载体,多措并举,构筑起融洽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将有关情况汇
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始终坚持深入群众,不断转变工作作风
我们结合“三个代表”学教、先进性教育、思想作风纪律整顿等活动,创新载体,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争当“七个员”的活动,要求广大乡村干部当好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员、科技致富的信息员、产业发展的技术员、招商引资及工农业产品的推介员、公益事业的组织员、党委政府与群众感情的联络员、纠纷矛盾遗留问题的调解员,在广大乡村干部中大兴察民情、说实话、办实事之风。
(二)始终坚持突出发展,不断改善群众生活
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兴工富乡”发展战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改组、改制、改造乡村集体企业。加强引导和管理,巩固发展原有企业。大力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兴办工业企业。工业经济的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通话、通路、通电等实际问题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争取上级投入,引导和发动群众大兴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始终坚持依法执政,不断健全民主管理
我们从实际出发,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广“民主执政”,构建和谐__。一是狠抓政务、财务公开,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二是认真落实村民自治,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和自我决策权;三是尊重民意,维护群众的选举权;四是接受监督,维护群众的监督权。
(四)始终坚持反腐倡廉,不断纯洁干部队伍
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达到群众满意、组织满意的效果。一是加强教育,构筑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狠抓对乡村干部的学习教育,使反腐倡廉、廉洁自律入脑入心,让每一名党员干部警钟长鸣。二是加强管理,构筑遏制腐败的制度防线。积极完善制度,有效加强管理,防止滥用权力、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强监督,构筑整体监督的社会防线。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以及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举报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
二、初步成效
以“七个员”为主的一系列活动及卓有成效的多项措施,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改进了作风,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几年来,全乡的农业特产税未按人头摊一分钱到农民,村级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资金、弱势群体的照顾坚决到位,五保户生活费、医疗费乡按标准足额发放到人,取得了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同。2003年8月1日凌晨,韶山灌渠长丰支渠垮堤50多米,我们全力以赴,冒高温、顶酷暑、白天晚上连续工作,在市政府和水利局的支持下,需要5天的工程3天就完成了,使面临旱魔威胁的2000多亩禾苗得到了及时灌溉,群众赞扬不已。2004年除夕夜,横洲村两台变压器烧坏不能供电,全村一片漆黑,群众心思可想而知,我们及时报告、协调。在市政府领导及市电力局的亲自参预下,我们组织干部群众紧张奋战到深夜11点,换好了变压器,送去了光明,让群众欢度除夕,喜迎新年。2005年6月1日的洪水,根据天气预报,我们及早部署,5月31日就组织全体乡村干部上涟水河堤巡查、处置问题,比水府庙水库打开所有闸门提前24小时工作到位,从而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心里装着群众,就能时刻想到群众,为群众谋利、办实事。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各级支持,33个村已有29个村基本完成了农网改造;通乡公路硬化8公里,村级道路硬化30公里。节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湘潭__两级建整扶调工作、小康示范村建设、能源项目沼气池建设,等等,全乡共争取投入2000多万。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只要我们真正为群众办实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工作就能取得实效。向韶村1组1996年责任制调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我们组织专门班子,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真心实意地帮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解决各种困难及矛盾,经过1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4年4月把责任田分好到了户。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而且更加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政通人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发扬了民主,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各村都订立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组工作管理办法,并落到实处,定期搞好村务、财务公开,如新塘等村村级财务和管理办法就是,村主任当出纳管现金,资金怎么用,用多少,村委会提出方案由村财务清理小组按权限凭发票审核签字报销,大额开支则要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改变过去由干部说了算的做法,让村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在修建公路及兴办其他公益事业时,都由村民推荐成立领导小组,并保证其中有一定的村民代表或党员。领导小组中的干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矛盾、解决问题、提供服务,即“干部管事”,领导小组中的村民代表或党员的主要职责是代表群众管钱、管物、管账,即“群众管钱”,使群众在管理中发挥了难以想象和不可替代的充分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桥村村道的硬化就是按这一模式运作的,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和社会效果。2005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乡党委严格依法依程序,根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周密部署,认真组织,33个村全部进行了直接选举,在要求严格、竞争激烈、情况复杂的状况下顺利完成了任务。花亭村是皮革工业园所在地,工农关系一度紧张,实际问题未予解决,村民对村级财务反映强烈,竞争气氛又相当浓厚,选举难度可想而知。乡党委政府认真把握,循序渐进,先落实财务清理,再做好群众工作,历时整整半年。5月底启动选举后,所有乡干部又全力以赴,到全村家家户户上门宣传、发动3次以上,使群众积极参与,连80多岁的老人都不让人代写,非要自己填写选票,在厂打工的人全都请假参加投票,参选率达到了98,所有参选候选人得票全部过半,一选即成。工作到位,群众非常中意自己选出的人,纷纷表示乡党委政府公道,为他们村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通过民主执政的推广和实施,现在,我们__乡的民主气氛较为浓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逐渐普及,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三)促进了工作,各项指标明显增长
目前,全乡共有工业企业107家,初步形成了铸造、皮革、电工电器、食品加工、建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构成了初始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产值逐年上升,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国地两税从2001年的480万,增长至2002年620万、2003年730万、2004年1003万,突破千万大关,2005年更是历史性地达到1315万。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通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小水果基地、大棚菜生产基地、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冬季白菜苔和韭菜生产基地以及黑山羊养殖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以基地促开发,以基地联产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工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现在全乡工业企业基本布局在以长丰为中心、半径2公里的区域内,工业的集聚无疑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前提,而随着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强化,又将对工业的发展、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形成工业带动城镇、城镇提升工业的良性互动。
《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作汇报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