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谈课标 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

时间:2019-05-14 11:5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宁谈课标 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宁谈课标 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

第一篇:王宁谈课标 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

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

——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

负责人王宁

备受各界关注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我国课程改革现状和新的国际课程改革背景,立足顶层设计,凝聚语文界广泛权威和集体智慧,对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增补、完善和修改,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水平”、“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及“教材编写建议”等一系列新提法,对具体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作了进一步充实。如此一来,如何保证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顺利落地和开花结果,就成为当务之急,这也对广大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修订形势

这次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统一启动于2013年底,语文课程也在其中。但是,对语文课程来说,课标的修订更为迫切,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明确,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在新时代发展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满足国家、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和殷切期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这次课标的修订中,语文课程的改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近30年来,信息社会发展迅猛,激发了整个世界教育改革的热潮,而重视母语教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关注的话题。这是因为,一个国家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播,不但直接影响每个国家对外交流的软实力,而且与发展各国本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这种形势下,语文课程标准的修定,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而同时,母语教育在任何国家都必须有本国的特色,只有创建具有本国特色的语文课程,才是最具有世界性的,也才能与世界各国平等对话。

修订工作是从调研起步的,首先需要弄清语文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课程改革十年来的进展与不足;同时也要了解、探讨其他国家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本次修订工作的总体思路也就是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坚持语文课程学科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的改革方向,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2.确定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将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实到语文课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早已将“语文素养”列为本课程的核心概念,但是“语文素养”虽有外显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品质,语文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提炼归纳,以便教师把握。

3.在语文核心素养总结概括的基础上,语文课程的特质要十分明确的指出,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一定要准确。经过10年试验,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已经进一步证实。语文课程技术主义、知识本位、文本为纲等片面的做法要进一步摆脱。这些问题,语文课标在修订时必须给予回答。

4.根据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语文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后,需要根据新的改革思路调整课程设计和实施路径,加强情境化、结构化和选择性,实现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对这些问题,语文课程标准需要提出可行的方案。

5.增补“学业质量标准”,增强测试的可操作性;课标进一步解决与高考的关系。体现新课标,新课程,新考试协调一致的思想。

上述5个方面的问题,在这次语文课标修订中,都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真正解决,还要靠在今后的实践中共同努力。

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是这次课标修订综合组对每门课程统一的要求。

语文课程既然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下,必然要承担与自己特质密切相关的目标。教育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语文课程必须做到,但又必须通过语文课的特质来做到。

这次课标修订,我们把语文核心素养凝练、整合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关联的。语言建构与应用是语文课程独有的——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祖国语文的理解与热爱,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其他三点都与语言文字的应用有关——要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要激励学生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使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这样明确的概括语文核心素养,这次是第一次,对语文教学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既然明确了,素养是面对学生的,教学设计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这次课标修订,提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群”的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学习任务群”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除着力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外,还充分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新手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任务群是根据这次课标修订的主要精神,吸取十余年来优秀教师成功的创造性实践,学习了国外教学适合中国的经验的一种创造,应当是这次修订的又一个亮点。

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这种有人文主题的任务群,是在学校课程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环境下、由学校和教师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完成的。它与过去的教学模式有内在的区别:课程中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做纯技巧进行分解训练。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互动。

学习任务群分布在高中三个年级(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最大限度地达到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增强的目的。课标设置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研习”等18个学习任务群,有的分别落在这三类课程中,有的则贯串这三个学习阶段。有的单独做成单元,也有的可以以同一个主题拼合不同的任务群来实施。18项学习任务群组成一个横向联系、纵向递进的课程系统,并且测算了个任务群所占课时的比例。在内容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比例,也做了必要的规定。这样就避免了课程实施中的随意性,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语文课程就按照这些学习任务和相关的目标进行教学、评价的设计并开展学习活动。大家在课标修订稿的文本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和结构。

“学习任务群”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为体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改变传统的单篇课文呈现方式和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导引作用,并且有利于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体现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会有很大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更高的境界,比之学生被动地听命老师,教学组织和实施的难度是增加了,但既然这是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又有前期实践作基础,相信广大的心向事业的老师们,会不断地提高自己,坚持下去,必会产生想象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任务群中,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一项,这是近年来社会上常常提到的,请您谈谈它的内容和意义?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这次高中语文课标修订首先提出来的,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中已经提出。语文课中如何指导整本书阅读,也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高中语文课标把“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设计为一个任务群,可以单独设置单元,也可以贯串在其他任务群里实施,比之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提出的、作为阅读策略的整本书阅读,有着更为明确的目的,做法上也有所突破。强调阅读整本书,首先针对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有一些人的阅读带有实用主义甚至功利主义的目的。浅尝辄止、断章取义、截取片面信息甚至曲解原意。然而要培养善于深入思考、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全面归纳论点,辨析是非真伪,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读懂文本,把握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把握整本书的主要精神,对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加深思想深度,学会在大量的文本中过滤和吸取多种信息,是非常有益的。

课标规定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内容、目标和教学提示。其中特别提出“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好书,而且自己要读好选择的书,还要关注不同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兴趣,才能达到课标提出的要求

作为修订负责人,您觉得语文教师在未来课程实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次高中语文课标的修定,针对迅速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党和国家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更高要求,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在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实施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首先,把握好语文课程的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面“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性”“综合性”应当是语文课程实施不可偏离的关键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的教育应该和它融合在一起。

第二,坚持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学习方法。要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用恰当的方法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自觉的教育贯串语文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要坚持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读书思考、积累梳理和运用实践,促使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第三,整合“学习任务”,紧抓“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高中语文课程的实施要把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任务,通过情境化、结构化的设计,组合成“群”,争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语文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科书和教师引领下自主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活动内容应该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和语文核心素养。

第四,实实在在做好探究、创新的教育。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发现、创新,探究学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紧扣语文课程的目标,从贴近学生的课程内容和生活现实中的事例入手,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要重视在探究中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

第二篇:王敏勤教授谈“说课标、说教材”

王敏勤教授谈“说课标、说教材”

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考试大纲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

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即使24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学习,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现在提倡“一标多本”,即各门学科全国只有一个课程标准,但教材可以多样。这种教材的多变,也给老师的把握教材带来了难度。对于一级学生来说,用什么教材都无所谓,因为对于他们来讲,不管用什么版本的教材都是新的。而对于教师来讲却大不相同。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学习,教学的效率也就大打折扣。

首先明确把握教材的基本含义

如果随便问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你能把握教材吗?他会很自信的说:“没问题!你说课本中哪个题我不会做?哪篇文章我不会讲?”其实,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样,知识的掌握也分为四个层次。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并联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次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这是第三个层次。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一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其次,明确怎样开展“说教材”活动。

“说教材”不同于过去的“通教材”,“通教材”仅仅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搞清楚,一般是教哪册“通”哪册,并没有注意教材的整体性。而“说教材”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要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

“说教材”不同于“说课”以前我们只是局限于“说课”活动,“说课”是对一篇课文、一节课时的教学设计的说明,是在微观层面;“说教材”是对一个学段、一册书、最少一个单元的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出分析,是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两者的角度不同,并不能互相取代。我们之所以开展这项活动,是鉴于十年的课改,许多地方只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忽略了教师把握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所以尽管课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课标教材不熟,如果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课标和教材,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引导也是误导。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十个具体要求: 一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二说本学段或本册书或一个单元的内容标准。

三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如有条件可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

四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说明逻辑序列,又能按照知识大类把整个学段(或相邻年级)的同类知识作简要纵向整合。

五说教学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所用教材的特点,谈具体的教学建议。六说评价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谈评价什么和如何评价。七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谈如何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拓展资源和课外的资源。

八要能脱稿演讲(包括少看银幕和荧屏),内容熟练。九要语言流畅,简洁、生动,教态自然大方。十要以幻灯片制作以知识树为主,文字较少。清晰、大方、有新意。

三、说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

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

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要用知识树“绿化”课堂,要用知识林绿化校园,要用知识树绿化课堂。

第三篇:课标心得体会--王桂华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王桂华

通过一学年的时间,我反复认真地阅读《小学语文新课标》,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一线的新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总而言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第四篇:学习王敏勤教授谈“说课标、说教材”学习心得

学习王敏勤教授谈“说课标、说教材”心得

太平庄中心小学 杜宏飞

时间:11月29日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今天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学习了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的创立人王敏勤教授的“说课标、说教材”。使我感受 感受颇多

重点讲解了教学内容的四次转化和建构,使全体教师真正明确了纲要、标准、教科书、教案、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使全市教师从心理角度真正认识了说课标说教材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而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教师要实施高效课堂,就必须充分理解课标要求,掌握编者用意,体会教材编排和体例,把握教材内容,甚至能对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为了使教材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我们教师还应努力把所教授的教材转化成为自己独特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教案和学案,建构起系统而又具体的教学方案。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要把课标和教材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王教授多次提到的“煮熟”教材,先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二是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标和教材的内容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其中也包含了我们教师自身的知识和价值观。然后再根据自己对课标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学生的情况,将讲授的教材上的“死”内容转化成生动具体的“活内容”--我们自己的教案和学案,建构具体的教学方案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环节中去。最终由学生把教材和我们教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等,构建自己在该学科的素养和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学习,我们自己的教学效率也就无法提高甚至还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的说教材不仅能够一方面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另一方面也指引帮助了我们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但是我们现在的说教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只是一味的再背教材的编者意图、教学环节设置等等,并没有站在一个教学参与实践者的角度上分析把脉教材内在结构联系,提出相应的教学过程建议。新语文课标更是看重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自我评价,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那么我们下次在进行教材分析时就更应该就此在每单元模块提出合理的可行的科学评价方式和评价建议,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帮助学生课后进行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真正将课标、教材内容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这样我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总之,这次学习,真是受益匪浅。

第五篇:山区农村小学体育课走进新(课标)

山区农村小学体育课走进新《课标》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在一系列的新《课标》的培训学习和在多层次的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山区农村学校即将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存在着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为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农村 学校体育 课程标准 问题 对策

在《课标》的前言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另外,《课标》还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等方面作为明确的规定。可以说是面向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一部纲领性文件。

就在即将进入学校全面实施《课程标准》的时侯发现,要在山区农村学校全面推行新《课标》,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相当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决定在山区农村学校全面推行新《课标》的成败。

一、推行新《课标》面临的问题

1、学校体育主管行政领导的管理观念决定新《课标》是否得以实施

在学校里,体育虽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但毕竟在领导的眼中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角色。所以说,课程的主管和政领导的观念和态度决定课程直接执行者的工作目标方向。由于旧的一套教学和教学模式已经实施多年,在主管行政领导的脑海里已根深蒂固,一下子要想从旧的一套管理模式中实施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谈何容易。在他们的眼中,体育课应该是准军事化的活动,课中站队是正规化和纪律化,练习是严谨化,动作技术是标准化的,在各类的体育竞赛中能获得好名次,能给学校带来荣誉,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能力的最好表现,否则的话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这种只看到个别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不是整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恰恰是今天新《课标》所提倡的东西。

2、新《课标》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太大,令《课标》的直接执行者无所适从

新的《课标》,锐意改革,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新《课标》主要构建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而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要做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范围或活动建议,却没有按年级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只是把教学目标写得比较具体。按照《课标》中心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季浏教授的说法是不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增大,为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但是,这个选择余地似乎太大,反而会给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造成无所适从的感觉。旧大纲是参照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它规定了各年级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起码使教师明白到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什么知识、技能和动作,体育课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按照有关专家的观点,这样规定是过死,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但反观现在新大纲,它既有统编教材,又可以选择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内容安排,使教师无据可依,不知道哪一年级哪一节课该上什么内容。新大纲虽然为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但在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还未达到《课程标准》那样的高度,你能让他们都会自己动手编写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吗?所以,在全面实施《课程标准》的时候,有必要让体育教师明确体育课到底应该上什么。

3.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新《课标》的实施质量 新《课标》大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的学习领域,体育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显然,完全沿袭旧大纲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它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客观差异,城市学校硬件好,师资强,体育教师大多数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他们一般专项技术水平较高,信息较灵通,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教学方法相对新颖多样,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很弱,一间学校很少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是文化课教师兼任体育课,专项技术水平较低。他们既没有体育专业水平,也没有时间去读书学习和业务进修,上课时已经习惯了照搬教科书。教学上,是作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他们认为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上课时,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越好,认为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这种观念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他们面对新《新标》,失去了既有教科书,又没有创新能力,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了行动的盲区,只能是“旧瓶装新酒”,使体育新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

4、课程实施资源的严重缺乏令新《课标》难以得到及时推行。

(1)教师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不足

地方课程是在关注教育理念与知识信息更新的同时,注重就地取材与本地教学的实际情况而编写的教材,校本课程是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而编写的教材。体育教师参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为了开发一系列的课程文本,而是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修养。但是,以农村学校现有的体育师资质量,有这个能力吗?如果没有,教学内容又从那里选择呢?新《课程》又怎么开展呢?

(2)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实现新《课标》目标的首要条件保证。现在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他更喜欢自由活动。究其原因,就是场地器材不完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无从谈起,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化,而自由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带器材回学校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难怪学生更喜欢自由活动。新《课标》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场地器材是密切相关的,没有相应的场地器材,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只是一句空话,因为场地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老师总不会个个都是巧妇,巧妇还有难做无米之炊的难处,那老师又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5、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制约教师对《课标》投入热情 新《课标》虽然允许教师可以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并不是降低了体育课的目标要求,恰恰相反,新《课标》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这意味着从教案的设计、场地器材的配备、教学情景的创设、课堂的组织管理、运动的保护帮助、教学的运用手段等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农村普通小学体育教师每周的课时标准都在20—26个课时,还没有包括平时组织学校的各类比赛、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等以及学校领导安排的种种突击任务。人毕竟是精力有限的,试想,在酷热无比的盛夏季节、北风呼呼的寒冷冬天,一天到晚站在室外,一天7节课就上了4节课以上,下课回到办公室里,气都喘不过来,还有精力去设计每一节课、安排每一个细节,准备好每一节的场地器材吗?

6、学校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方法制约教师还是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转

现行学校领导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不管是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是好猫”,怎么上课他不理你,他们只是用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名次和给学校带来的荣誉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其他的一概别论。在这种情形之下,老师也无可奈何,只能重操旧业,哪管你学生在什么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总之就是进行竞技运动训练模式的教学,力求在课堂上多进行专项技术教学,多出一个尖子,为下一次比赛增添一份胜算把握,即为学校争得荣誉,也为自己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增添筹码。

二、解决阻碍推行新《课标》问题的对策

1、新《课标》的推行实施有赖于领导的重视支持

现在的社会是领导重视了什么事情都好办,领导不重视,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学校也是一样,教师在接受或参与课程改革前,必须得到学校和行政部门的赞同和支持,否则,尽管教师自主进行有价值的改革,但离开行政领导的支持,将寸步难行。那么,要想得到领导的支持,行政领导对目前的新《课标》首先要有兴趣,行政部门在组织各级新《课标》培训的同时,组织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包括学校体育的主管行政领导来学习新《课标》精神,让领导在新的理念指引下,明确课程改革的意义,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提高了对《课标》的认识、提高了对《课标》的重视程度,与教师达成了共识,对教师的综合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从而促进《课标》的实施。

2、教育部门要制订具体的新课程教学操作方法

省、市教学研究室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具体的新《课标》操作办法,让体育教师知道每年级、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该怎样去选择,课时怎样去安排,另外还应仔细阐述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与成绩考核的具体方法,让教师有据可依、有内容可上。

3、加大政府行为的投入,拓宽体育教师的来源渠道,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和举行教师多样的培训工作,提高老师对新《课标》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基本上是学历高的教师对新教材比较适应,学历低的教师对新教材的不适应程度的比率比较高。但是,现实中教师提高学历水平的机会相对教少,就只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学习机会。实践表明,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外在的指导,真正地起到了促进教师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使教师了解并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同进,也要求体育教师不要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壁垒之中,而是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人文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把理论付之实践,让实践检验理论,为新《课标》的顺利施行创造条件。

4、培养一批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又有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

要把新《新标》精神贯彻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去,把工作落到实处,这就需要一批既有学术水平,又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人员去做创新性的工作,这批人员应包括体育教育科研人员、教研人员、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为了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学习,认真地进行理论探索,对课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清楚了解课改的动向和信息,下到教学的第一线,熟悉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以及开发学生潜能的具体办法,开发出切合实际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为真正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要根据形势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定期发布科研课题指南,做好课题立项的评审工作和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使教师及时了解教改的新动态,调整科研方向。

5、对体育器材和开发利用

以学校现有的体育经费投入,肯定是无法满足课堂教学对场地器材的需要,教师只能是想方设法、多渠道地筹措器材。通过开发器材的多种使用功能、利用现成材料制作简易器材、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合理布局和使用场地器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发动学生自备器材来学校上课,增加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6、实事求是,合理评价教师的工作量 学校领导只有从实际出发,站在一同视仁的观点上,正确对待中、英、数课目和体育课,不要老想着中英数是主课,课时应该少一点,体育课是次课,课时应该多安排一点,额外的工作任务让次课教师干就成了。也只有适当地降低体育课时标准要求,让教师从繁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才能有精力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中去。

新《课标》即将在全国推行,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所反映的只是问题其中的一部分,目的是为研究实施新《课标》提供思路。加拿大著名教育家迈克〃富兰曾经说过:“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但是好的一面是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也不能成功。”只有我们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抓住问题,而不回避问题,新课程改革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下载王宁谈课标  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宁谈课标 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敏勤教授说课标培训

    南乐县育才小学教师培训学习材料 王敏勤教授学术报告选摘(1):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怎样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一、什么是“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就是以演讲的形......

    中学生王宁谈学习与家庭教育(非常值得借鉴)(5篇范文)

    一位中学生谈学习与家庭教育各位同学、老师:早上好!今天的晨会演讲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这是长沙市南雅中学王宁同学的一篇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王宁同学说:南......

    特级教师王凌谈数学青年教师该如何说课

    特级教师王凌谈数学青年教师该如何说课--转载说课是教师就某一具体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充分、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向专家和同行说明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

    王艳春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已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说课标、说教材”演说稿 通辽市库伦旗红旗小学-----王艳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我是库伦旗红旗小学的王艳春。今天我展示的说课标、说教材......

    宁兴学校王艳莲《条条大路通罗马》九年级语文说课材料

    《条条大路通罗马》说课材料 ——作文系列训练之多角度立意 一、【说教材】 现行二期课改教材中对于写作,融入到单元的“主题式教学”中去,没有专门的写作知识的介绍和写作技......

    谈课改中校长应具有的改革精神

    无为而管 有为而理 ——浅谈学校管理 杨明良 二〇一一年一月七日 无为而管 有为而理 ——浅谈学校管理 西华中心小学校长 杨明良 校长工作并非数年如一日的简单重复,而是既要......

    王志伟论文-走进人才学校,感受课改新理念

    走进人才学校,感受课改新理念 ——邢台威县赵庄人才学校学习有感 北郭乡一中王志伟 2012年9月19日晚九点,学校组织教师到威县赵庄人才学校观摩学习,历经近四个小时,次日凌晨一点......

    【课标分析】_酸的和甜的_语文_小学_王艳云_3709234404

    《酸的和甜的》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个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