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3-4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

时间:2019-05-14 12:2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3-4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3-4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

第一篇: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3-4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3-4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

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据此完成1~2题。

1.一位农民说:“如果能卖到4 000元一千克,我能在北京种出柑橘。”从这句话可看出农业生产归根结底取决于()A.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B.城市化发展的程度 C.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 D.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2.事实上,在北京种出的柑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这是因为()A.北京种出的柑橘不适宜食用 B.投人多,生产成本过高 C.人们不喜欢吃柑橘 D.北京人不善于经营农业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如果能卖到4 000元一千克”反映了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2题,柑橘适宜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如果在北京种植则需要改造气候条件满足其生长需要,投入大,生产成本过高,在交通条件日益发达的今天,远没有南方运进的柑橘有竞争力。

读“某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利润与市场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在下列区域中,种植作物Ⅱ的单位面积利润比种植作物Ⅰ高的是()A.W-X区

C.X-Y区

B.W-Z区 D.W-Y区 4.据图分析,作物Ⅰ可能是()A.棉花和小麦 C.水稻和花卉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据图可看出,在X-Y区间段,种植作物Ⅱ的单位面积利润比种植作物Ⅰ要高。第4题,种植作物Ⅰ利润比较高的区间段是W-X,这一区间段距市场较近,适合发展单位面积产值高的作物。

(2014·湖南省普通高中会考)为解决温室甲鱼养殖所产生的问题,浙江省某养殖户研发了一套环保温室加温装置(如下图)。读图完成5~6题。

B.花卉和蔬菜 D.小麦和蔬菜

5.该装置的使用,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A.减轻水土流失 C.节约养殖成本

B.减少烟尘排放 D.提高土壤肥力

6.温室甲鱼生产的转型出路是稻田里共养鱼虾鳖蟹,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燃料供给情况 C.自然地理环境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装置通过除尘器及水幕除尘,可减少燃烧毛竹筒所产生的烟尘排放。第6题,温室甲鱼生产成本较高,采取稻田里鱼虾鳖蟹共养,既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又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显然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区位因素应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2014·河北石家庄二模)2013年11月,我国某日化公司研制成功了国内首款玉米环保洗衣液,其原料主要来自玉米,使洗衣液原料不再单纯依赖石油。据此完成7~8题。

7.推广玉米环保洗衣液的目的是()A.生产过程零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B.产品易被生物降解,减少环境污染 C.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

B.交通运输条件 D.农业生产技术 D.减少我国石油进口,增加石油储备

8.与上海相比,石家庄作为玉米环保洗衣液生产基地的优势是()A.为玉米重要产区,原料充足 B.交通便捷,便于产品推广销售 C.工业基础雄厚,便于协作 D.距山西煤炭基地近,能源充裕 答案 7.B 8.A 解析 第7题,玉米洗衣液的原料来自于玉米,产品容易分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第8题,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玉米产区,石家庄作为生产基地,原料充足。

下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读图回答9~10题。

9.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种植青稞 C.c地饲养水牛

B.b地种植花卉 D.d地发展林果

10.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地广人稀 B.大牧场畜牧业 雨热同期 C.乳畜业 市场广阔 D.水稻种植业 劳动力丰富 答案 9.D 10.D 解析 第9题,d位于丘陵山区,适宜发展林果业;该地位于东南沿海,a地地形平坦,可发展水稻种植;b地靠近公路,可以发展乳畜业,养殖奶牛;c地靠近城市,水源充足,可发展花卉业。第10题,该地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内蒙古自治区伊利集团生产的乳制品畅销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此回答11~12题。

11.影响伊利集团乳制品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B.原料产地 D.雄厚的技术力量 12.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相继在北京和大庆等城市落成,影响这些基地建设的主导因素是()A.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11题,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因此,伊利集团布局在该地的主导因素是接近原料产地。第12题,北京和大庆等城市人口密集,乳制品市场需求量大。故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此落户,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

(2014·江西联考)下图是“某区域产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B.原料产地 D.交通便利

13.甲、乙代表的产业分别是()A.造纸工业和棉花生产 B.造纸工业和粮食生产 C.化学工业和棉花生产 D.化学工业和粮食生产

14.图中箭头代表物资运输,其中适合较远距离运输的是()A.①② C.③④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13题,甘蔗制糖的副产品可作造纸原料,粮食是糕点制作的主要原料。第14题,粗糖生产宜靠近原料产地,糕点生产宜靠近市场,不适合远距离运输。

下图为“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B.②③ D.①④

15.对该镇服装产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较为完备 B.生产附加值高,企业利润丰厚 C.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过程集中 D.原材料、设备和产品市场均在海外

16.该镇各类服装企业高度集中的最主要原因是()A.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B.交通便利,利于产品集散 C.增加就业,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D.共用基础设施,便于生产协作 答案 15.A 16.D 解析 第15题,该镇服装产业对海外名牌服装进行来样、来料、来设备进行加工,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其中包括本地和国内,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但生产服务(全方位)与社会服务(全方位)较为完备。第16题,各类服装企业高度集中的最主要原因是共用基础设施,便于生产协作。

读“天津王先生通过网络购买自己亲手设计的家具流程图”,回答17~19题。

17.若从最佳工业区位角度来看,R家具生产厂最有可能位于()A.黑龙江 C.江西

B.天津 D.云南

18.若物流公司主要考虑经济、便捷因素,那么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最有可能是()A.公路和航空 C.公路和水运

B.公路和铁路 D.水运和铁路

19.下列有关王先生与北京某家具总公司的贸易方式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完全消除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 B.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业务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C.可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与投资机会

D.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 答案 17.C 18.B 19.A 解析 第1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王先生所购买家具的板材为竹木,因此R家具生产厂最适宜布局在我国南方产竹子的省区。第18题,因家具体积较大,产值较低,且江西和天津之间有便利的京九铁路连接,因此通过铁路和公路联合运输即可。第19题,网上购物并不能完全消除纸面文件和单据的使用。

读“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某工业园区产业链模式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①、②的含义分别为()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钢厂

21.该园区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板厂的突出的优势条件是()A.近煤矿 C.科技发达

B.近市场 D.交通条件好

22.该园区采用这种模式发展,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公平性 C.共同性

答案 20.A 21.B 22.B 解析 第20题,由热电厂指向①和②的是生产线,则①应该是热电厂的产品或者副产品。第21题,太阳能电池板只有在太阳能充足的地方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太阳能更充足的地方也就是该厂家较大的市场。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干旱,太阳能丰富,为太阳能电池板的消费市场。第22题,图中模式将非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将可再生资源比如太阳能永续利用,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回答23~24题。

23.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A.汽车工业 C.核电工业

B.电子工业 D.服装工业 B.持续性 D.阶段性

24.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有()①产业转移

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答案 23.C 24.D

D.②④

解析 第23题,低碳经济要求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工业生产模式,因此对新能源工业的发展最为有利。第24题,我国目前为制造业大国,单位产值能耗高,且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为主,碳排放量大,污染严重。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控制能耗,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淘汰落后产能等。

25.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多施化肥提高单产 B.分类回收垃圾 C.大量使用塑料袋 D.常使用一次性产品 答案 B 解析 多施化肥提高单产会产生环境污染;大量使用塑料袋,常使用一次性产品会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分类回收垃圾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7分)伊利集团是内蒙古一家知名企业,主要生产液态奶、奶粉、原奶、冰淇淋。集团下设多家奶牛场,并与内蒙古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鲜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伊利集团与当地牧场的相互关系。(3分)(2)伊利集团的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3)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相对粗放,单位面积产值不高。而且易导致出现环境问题。对此发展现状,请你提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任答出两点即可)(2分)答案(1)牧场为集团提供原料,集团为牧场提供市场。

(2)①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原料和劳动力,降低成本;②全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③交通运输的发展(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3)加强草场管理(实行划区轮牧,严禁超载放牧);积极进行人工种植牧草,改变靠天养畜的局面;培育优良畜种;改善牧区交通和水源条件。(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7.(8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①代表的是首钢集团,②是燕山石化,④是中关村电子工业中心,⑤城区(1)中关村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燕山石化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2分)(2)图中有一个工业区位选择不太合理,该工业区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若在通惠河上的③处兴建一个自来水厂,是否合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1)知识与技术 接近消费市场(2)首钢集团 处在上风地带,对市区污染严重(3)不合理 水厂设在河流下游,易受到污染,水质差

28.(10分)下图是“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1980年以前的老城区的选址原因。(1分)(2)分析拟建大型超市离开老城区的原因。(4分)(3)试述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建在图示地区的原因。(2分)(4)简述拟建蔬菜基地选址在图示地区的原因。(3分)答案(1)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2)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城市、商业向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

(3)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4)靠近城市、公路,有利于蔬菜的运输和销售;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解析 第(1)题,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内河运输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河流交汇处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经常形成城市。第(2)题,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的地位下降,城市不断向陆路运输便利的地方发展,商业也随之发生变化。第(3)题,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一般布局在土地价格(或租金)较低,交通便利的地方。第(4)题,根据蔬菜生产的特点和图中信息分析原因。

29.(15分)读“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海南岛发展热带橡胶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2)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说明其在上图中的具体表现。(9分)(3)此产业园的生产模式有何优点。(2分)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水热条件好);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交通条件改善;国家政策的支持。

(2)经济持续发展: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持续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生态持续发展:通过废水和废弃物(废橡胶)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3)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30.(10分)读“世界某区域和某城市地域形态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乙是城市①的地域形态,如果在其周围相应位置建设以下工厂,哪些是不合理的(1分)(多选)()A.软件开发公司 C.机械厂

B.水泥厂 D.印染厂

(2)②地区是所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结合图示,联系当地地理特征,说说此工业区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3分)(3)图中②地区也是所在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这里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图中铁矿石出口到我国宝钢,采用的最主要运输方式是________。(1分)(5)③处为所在国新兴工业城市(人口600多万),被称为“亚洲的硅谷”,它与美国“硅谷”相比,主要有何优势?(答出两点即可)(2分)答案(1)BD(2)矿产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气候条件优越,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4)海洋运输

(5)地价便宜;科技人员工资低;政府资金和税收支持。

第二篇:高中地理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学习中的理解,产生于实际运用后的效果。人生中很多的知识不是在学校中的书本上学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灌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集约化农业)。

③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3)主要特点及原因:

①小农经营。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③机械化水平低。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⑤科技水平低。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③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3、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阿根廷、美国——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植被:植被稀疏,不适合种植业,只能放牧牲畜。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距海港近。

(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

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

(5)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专业化程度高;

③商品率高。

4、乳畜业:

(1)分布: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附近。

(2)区位条件:(以西欧为例)

①气候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牧草生长。

②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阔。

(3)特点:

①商品率高;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集约化程度高。

5、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闲时。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6、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1)迁移农业:包括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和游牧业,分布在某些较原始的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有所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恶化。

(2)种植园业: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橡胶等。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的影响:

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

②人工培育良种;

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

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对土壤的影响:

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

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

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四、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

(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业布局中的环境因素:

①风向,分为三种情况: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位于居民区主导风的下风向、季风对吹风向的垂直方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②水源:有水污染应的位于居民区的下游,生产中对水质要求高的应位于居民区的上游。

③离城市距离:有污染的不能在城区内,有大气污染的应位于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1)原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原料产地。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2)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消耗大量能源。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3)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4)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5)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

五、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①生产上的联系。②空间上的联系。③信息上的联系。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两种类型:

①产品轻、小、价格贵,②产品极其复杂,如飞机。

(2)工业分散的条件: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六、主要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

(1)概况:

①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②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④兴盛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

⑤特点:生产规模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2)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3)鲁尔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4)鲁尔区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

④发展科技。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工业小区

(1)生产特点:

①以中小型企业、轻工业为主。

②生产过程分散。

③资本集中程度低。

④分散在农村或小城镇。

(2)生产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3、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

(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高。

②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硅谷”区位条件:

①位置优越。

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③有高等院校。

④交通便利。

⑤军事订货(美国特有)。

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方便,但运量小,成本较高,运费较贵。适宜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最高。适宜运输急需,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宜气态和液态运输。

八、交通运输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害等);技术因素。

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②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

4、机场建设:

①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③要避开低湿地区;

④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铁路建设:

①区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繁荣;先进科技是保障。

②意义:促进工业生产;加速区域开发;加强工农业城乡联系;促进文化科技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政治统一、国家安全,巩固边防等。

6、公路的选线原则:

①平原地区:少占好地,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线路的总体走向决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具体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九、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①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

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

(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运河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结合部。

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大型超市等。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围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诞生。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得到发展。

高中地理第三章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三篇: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网络

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直面环境问题

获取物质和能量 排放废弃物

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城市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乡村地区:生态破坏较多

环境问题的表现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多,废弃物排放多 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公平性原则

遵循原则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庞大的人口压力

面临的挑战严重的资源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

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21世纪议程

工业生产:清洁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

展实践

农业生产:生态农业

第四篇: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练习资料解读

第六章综合微评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广西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下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资源

B.技术

C.水源

D.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从图中看出,该地利用甘蔗制糖后的废渣造纸或发电,这对技术要求较高,而该地位于广西,技术水平低,所以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技术,B项正确。

2.该产业链()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排放 B.不利于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 D.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循环经济的特点。图中的造纸厂有废水排放,发电厂有废糖液和废气排放,复合肥的生产有废液排出,所以没有实现生产的完全无污染排放,A项错误;这两条循环产业链是建立在甘蔗种植基础之上的,因此该产业链有利于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B项错误;甘蔗生长具有季节性,因此以甘蔗为原料的工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C项错误;该产业链对废渣进行了再利用,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综合利用,D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读图可知,该区域缓坡和陡坡占的比例高,林地应占绝大部分,而图示农业用地结构中种植业所占比例较大,说明该地存在过度开垦现象,A项正确;该区域牧业比重很低,没有过度放牧,B项错误;渔业比重和水面比重相称,并未过度围垦,C项错误;养殖业比重很低,不存在过度养殖的问题,D项错误。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缓坡可以开辟成梯田发展种植业,但该地以丘陵地形为主,不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A项错误;该地种植业面积已过大,不宜再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应该发展立体农业,进行农业多种经营,B项错误;该区域缓坡比重较高,全面封山育林会激化人多地少的矛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项错误;发展立体农业可以开展农业多种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还能防治水土流失,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D项正确。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其产业链的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读图,回答5~6题。

甲 2011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比例

乙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示意

5.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电量发达国家远超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域内太阳能丰富 B.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迅速是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矿物能低 C.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

D.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得出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

6.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点,目前,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布局太阳能光伏设备产业基地的是()A.青海

B.江苏 C.新疆

D.贵州

答案:B 解析: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点可知太阳能光伏设备产业,技术及生产协作条件要求较高,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江苏省更适合布局该类产业。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使得“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读“山东新汉矿业集团生产模式图”,回答7~8题。

7.读图可知,此生产模式()A.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 B.新增了工业部门,加剧了环境污染 C.实现了废物利用,不产生环境污染 D.生产出多种产品,扩大了市场需求

答案:A 解析:生产模式图中强调了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但产生了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环境效益,B项错误。而废弃物的再利用不代表不产生环境污染,C项错误。

8.新汉矿业集团生产模式的建立,关键是拥有()A.丰富的煤炭资源 B.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强大的综合运输能力 D.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

答案:D 解析:产业链的延长,取决于有没有废弃物的再利用的技术作为保障。故D为正确选项。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静脉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读图,回答9~10题。

9.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C 解析:回收废弃物进行加工再利用,着眼于对消费过程产生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通过分析网络图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消费过程环境污染。

10.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国家间利益

答案:A 解析: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着眼于通过再利用获得经济效益。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回答第11题。

11.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 C.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 D.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低碳生活的判断。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会增加能源消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

(2014·天津高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2~13题。

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2.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商城位于北京和天津的中部地带,顾客来源广。对于商业中心来说,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是最主要的区位因素,而货运成本的影响没有市场和交通明显。接近城市边缘和远离城市中心是商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13.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个信息点,A项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B、D两项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典题)读某地生态园区循环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功能区,对应正确的是()①甲——居住区 ②乙——种植区 ③丙——水源区 ④丁——乳畜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循环经济,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甲产出生活污水,说明甲为居住区;丁向乙提供饲料和饲草,说明丁为种植区,乙为乳畜区;丙向其他四个功能区提供水源,说明丙为水源区。

15.下列关于该生态园区的叙述有误的是()①存在废渣、废水和废气的污染 ②实现了物质的充分循环 ③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和肥料 ④不需要任何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园区的特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示生态园区将废物充分利用,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无需从外部购进原料、燃料和肥料,但要精心设计,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因此,①④叙述错误,选D项。

(改编题)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6~18题。

16.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是由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据图乙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再根据水井附近有稀疏的杂草可推断出,这种生态现象最可能是由过度放牧所致。

17.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现象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乙所示的过度放牧现象应出现在B地。

18.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节水农业

D.高效农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B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种植业只能是发展节水农业。

二、综合题(共46分)19.(经典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图甲 理想的工业生态系统示意图

图乙 某地工业共生体系企业间的主要

废料交换流程示意图

(1)在图甲中补绘表示工业流程的箭头。

(2)图乙中,A、B分别代表两个工厂,其中A是________厂,B是________厂。

(3)生态工业同传统工业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绘制顺时针方向的箭头,图略。

(2)硫酸 建筑材料(3)生态工业把传统的工业活动模式转变成更加一体化的模式,形成企业的共生网络,使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的能源和资源实现梯级利用。

20.阅读新疆近30年来的部分地理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全球变暖对博斯腾湖面积的影响。(2)据表信息,分析表中要素的变化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3)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请列举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全球变暖,冰川消融,补给量增大,造成汇入湖泊的河流径流量增加,导致博斯腾湖面积增大。(2)有利:降水、河流径流量增多,对缓解干旱有利(或对植物生长有利)。不利:冰川消融,将导致淡水资源的短缺(或降水、河流径流量增多,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制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第(1)题,回答该问题首先分析表格数据,找到湖泊水位与雪线变化之间的关系。第(2)题,表中要素变化指雪线、冰川面积的变化,这与气候、水源补给紧密相关。第(3)题,控制CO2排放,要从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节能意识增强等方面入手分析。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乙地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材料三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一: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二: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据材料一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据材料二分析乙地存在的环境问题。

(3)经过实践,方案二在甲地实施中取得良好的成效。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原因。

答案:(1)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 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乙地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乙地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理由:甲地年降水超过450 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解析:该题以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乙地某年的经济结构表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对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陕北存在的环境问题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认知与分析能力。第(1)题,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分段说明,首先观察分析侵蚀强度曲线的变化,分析变化的节点与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大小之间的关系。土壤侵蚀剧增始于300 mm,至450 mm左右最强,但植被覆盖率较低;450 mm至600 mm植被覆盖率增加迅速,侵蚀强度剧减;600 mm以后降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很高,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第(2)题,乙地种植业比重高,工业中重工业比重高。过垦、过牧与开矿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随之产生。第(3)题,降水多的地区可通过植树造林减少土壤侵蚀,坡地地形起伏大,流水作用强,修建梯田、打坝淤地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植树造林需水量大。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参考答案

3.变质岩;原料;生产链(4)植被破坏,生态失调,水土流失;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耕地资源破坏等.第一部分【知识盘点】

(5)节约资源,合理开采;整合企业资源,提高工艺水平,增强企业实力;

一、1.人类活动自然原因人类及其他生物2.环境污染生态破环

完善营销网络,扩大产品知名度等。作业部分

二、1.(1)开采3.(1)有害物质(3)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1.(1)豆油 淀粉酶 饲料(2)1 8 高

三、地理环境和谐人口环境

四、1.(1)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环境的自净能力(2)有限的资源(3)①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有利于提

高土壤肥力;②工业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通2.(1)当代人自身需求(2)社会公正

过就地取材,成本低廉。(3)公平经济发展权利平等环境

(4)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织品.对皮肤无刺激。

五、1.合理2.环境污染生态系统3.生态环境发展

六、生产规模消费水平高消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清洁生产(5)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既提高

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环境压力

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

七、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退耕还林水污染

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八、1.社会经济发展眼前长远发达发展中当代人后代人

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任答三条即可)2.政府干预公众参与

2.BC 第二部分

一、1解析:找好各地理事物前后的逻辑关系是做好地理关联图题的关键。3.解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答案:左边自上而下:⑤③⑧⑦④② 中间自上而下:⑥⑪⑨ 右边自上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生态

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而下:⑩①

2、【思路点拨】 第(1)题,看清图例运用等高线及相关知识判断分析,从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

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1.1万年前到现在艾丁湖水位不断降低、面积不断缩小且等高线都在-100

米以下,所以判定艾丁湖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升高、湖面低于海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平面;北面的等高线稀疏,南面的等高线密集,所以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2)题,此题突破关键在于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由于时间第(1)题,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跨度大,所以得从自然原因方面分析,在这漫长的变化过程此地区越来越控。第(2)题,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

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干燥,是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1)A(2)C 【标准答案】(1)A(2)D

4.ABB5.BB6.ADAB 第三部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出,废水经过a供给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8.(1)不合理 该垃圾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 说明a表示污水处理;供水系统的水经过利用后通过b指向废水,说明b(2)合理 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表示污水收集。第2题,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

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内,其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增大供水量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水资源的重(3)建立卫星城、境 复利用率。第3题,针对水体富营养化,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污染物

排放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题目所给选项,主要是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4)人口压力巨大 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深刻 力方面考虑的,故A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1.A 2.C 3.A

第四部分

1.B2.B解析:从表中灾害分布省区可知,甲为水土流失,乙为寒潮,丙为土地荒漠化,丁为酸雨。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参考答案

下载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3-4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3-4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