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选学)导学案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学生姓名:
班级:
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业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理解主要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了解旅游业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旅游业
1.特点:、、2.发展国际旅游可增加,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发展国内旅游可,加快
;促进和繁荣 的经济发展;扩大,调整和优化,带动 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1.旅游活动与旅游业是一样的吗?二者的关系如何?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受其制约,旅游业具有 的特点。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
旅游者的 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间距离过远会制约旅游动机的产生。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_________上,其次,看与其他景观是否构成_____________,再考虑同一区域内是否拥有_____________且更具___________的资源。4.旅游地的 及交通的_______性。5.旅游地的 能力及环境。6.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2.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主体性旅游活动形式,近几年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延安作为红色革命圣地,为了进一步合理开发陕西延安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合理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环境及文物保护。
2.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环境污染:、、、;(2)破坏动植物资源:盗挖 偷猎 ;(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3.对策:
(1)对自然景观区应治理
和
,保护 ;
(2)对于古典景观,应修复文物古迹、与旅游区相协调。
探究案(比一比,争当优胜小组)
要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讨论成果。加油,你能行!
合作探究:旅游业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读图3-3—1 “1978—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回答下列问题:
(1).1978~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相应的旅游外汇收入有了什么变化?
(2).发展国际旅游,特别是入境旅游有何意义?
2.读图3—3—3 “天柱山地理位置”,回答下例问题:(1).你认为天柱山的游览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必然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
响,如何正确理解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方法·规律】
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1.游览价值的评价:
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基本的描述:等级高,特色显著,具有非凡的****价值)
特别提醒: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时应注意: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具有美学、科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所有旅游资源都会产生经济价值;一类旅游资源往往具有多种价值,而常常有一种价值最具特色。
其次,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亦影响其游览价值。2.开发条件的评价(模型)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客源市场及其市场距离 区域环境背景
自然条件(关系到旅游的舒适度、安全性):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承载力等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金、基础设施、接待
能力等)
社会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
训练案(练一练,学习再上新台阶)
【达标检测】
1.“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景区环境 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旅游活动()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 D、冲击社会秩序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高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
游。有的提出去昆明,有的提出最好去海南,有的想去武夷山,有的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请你替他们拿个主意,完成3~6题:
3.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A.昆明 B.海南 C.武夷山 D.泰山和曲阜 4.选择的主要理由是()A.交通条件 B.旅游观光地 C.身体状况 D.旅游费用 5.这次旅游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参观学习B.娱乐消遣 C.市场购物 D.接受教育
6.构成这次旅游的基本要素不包括下列哪项()A.旅游者 B.旅游景观 C.旅游业 D.旅游指南
7.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1)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
【学生反馈】
我学完本节课后还存在的疑问:
【教师评价】
第二篇: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选学)导学案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
学生姓名:
班级:
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业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理解主要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了解旅游业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旅游业
1.特点:、、2.发展国际旅游可增加,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发展国内旅游可,加快 ;促进和繁荣 的经济发展;扩大,调整和优化,带动 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1.旅游活动与旅游业是一样的吗?二者的关系如何?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受其制约,旅游业具有 的特点。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
旅游者的 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间距离过远会制约旅游动机的产生。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_________上,其次,看与其他景观是否构成_____________,再考虑同一区域内是否拥有_____________且更具___________的资源。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4.旅游地的 及交通的_______性。5.旅游地的 能力及环境。6.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2.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主体性旅游活动形式,近几年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延安作为红色革命圣地,为了进一步合理开发陕西延安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合理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环境及文物保护。2.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环境污染:、、、;(2)破坏动植物资源:盗挖 偷猎 ;(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3.对策:
(1)对自然景观区应治理 和,保护 ;
(2)对于古典景观,应修复文物古迹、与旅游区相协调。
探究案(比一比,争当优胜小组)
要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讨论成果。加油,你能行!
合作探究:旅游业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读图3-3—1 “1978—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回答下列问题:(1).1978~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相应的旅游外汇收入有了什么变化?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2).发展国际旅游,特别是入境旅游有何意义?
2.读图3—3—3 “天柱山地理位置”,回答下例问题:(1).你认为天柱山的游览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必然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何正确理解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方法·规律】
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1.游览价值的评价:
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基本的描述:等级高,特色显著,具有非凡的****价值)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特别提醒: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时应注意: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具有美学、科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所有旅游资源都会产生经济价值;一类旅游资源往往具有多种价值,而常常有一种价值最具特色。
其次,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亦影响其游览价值。2.开发条件的评价(模型)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客源市场及其市场距离 区域环境背景
自然条件(关系到旅游的舒适度、安全性):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承载力等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金、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社会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
训练案(练一练,学习再上新台阶)
【达标检测】
1.“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①保护景区环境 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旅游活动()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 D、冲击社会秩序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高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有的提出去昆明,有的提出最好去海南,有的想去武夷山,有的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请你替他们拿个主意,完成3~6题: 3.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A.昆明 B.海南 C.武夷山 D.泰山和曲阜 4.选择的主要理由是()A.交通条件 B.旅游观光地 C.身体状况 D.旅游费用 5.这次旅游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参观学习B.娱乐消遣 C.市场购物 D.接受教育
6.构成这次旅游的基本要素不包括下列哪项()A.旅游者 B.旅游景观 C.旅游业 D.旅游指南
7.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1)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学生反馈】
我学完本节课后还存在的疑问:
【教师评价】
地理学习
第三篇: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精品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2)》精品教案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2、能利用所学分析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种法规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教学过程】:
(预习交流):
1、提问: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的意义。
2、讨论
你去过那些旅游地,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你去此地旅游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在旅游的时候,你觉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觉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你觉的这些旅游资源哪些值的去开发,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去开发?
(互动探究)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结合本地实际的旅游景区,让学生分析发展起来的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不同自然环境,形成景观不同;
不同景观,因气候不同而不同.2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2)市场距离
概念 ——
①市场距离即旅游资源分布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②经济距离指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用图表示如下)
出发地 目的地
时间 + 费用
经济距离
结论 ——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与游览价值不一定呈正比。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较大。
原因 —— ①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和条件
②旅游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 —— 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上。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孤独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 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其游览价值也会下降。
4、旅游地位置及交通通达性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了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人数就很少。
例如:(教材76页)天柱山风光
5、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提高地区接待能力的途径有:
①加强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 ②旅游活动配套设施的建设 ③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概念 —— ①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旅游活动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说明对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旅游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事例分析 —— 庐山与黄山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比较
庐山:环境承载量较大。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是一个宽广的平台,建有小镇,镇上设施齐全,生活、游览都很方便,乘汽车可直达镇上。
黄山:环境承载量较小。黄山山上无较为宽广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生活用品多靠人力从山上挑下来。游客多时,食、宿不便。问题:地区接待能力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
6、稳定的社会环境
政治、文化及治安等社会环境因素,对旅游业会产生影响。(当堂达标)
学案:74页,即时巩固和自我测评。
(质疑反馈):讨论:以临沂市蒙山风景区为例,如何合理开发?
第四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1
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
(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业布局中的环境因素:
①风向,分为三种情况: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位于居民区主导风的下风向、季风对吹风向的垂直方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②水源:有水污染应的位于居民区的下游,生产中对水质要求高的应位于居民区的上游。
③离城市距离:有污染的不能在城区内,有大气污染的应位于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1)原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原料产地。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2)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消耗大量能源。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3)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4)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5)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2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
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
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3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的影响:
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
②人工培育良种;
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
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对土壤的影响:
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
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
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4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灌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集约化农业)。
③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3)主要特点及原因:
①小农经营。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③机械化水平低。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⑤科技水平低。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③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3、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阿根廷、美国——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植被:植被稀疏,不适合种植业,只能放牧牲畜。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距海港近。
(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
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
(5)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专业化程度高;
③商品率高。
4、乳畜业:
(1)分布: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附近。
(2)区位条件:(以西欧为例)
①气候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牧草生长。
②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阔。
(3)特点:
①商品率高;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集约化程度高。
5、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闲时。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6、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1)迁移农业:包括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和游牧业,分布在某些较原始的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有所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恶化。
(2)种植园业: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橡胶等。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5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1)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凉爽)。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二)社会经济方面
1、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城市土地租金高。
③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④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土地租金低。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
①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2)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3)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堵塞,③住房紧张,④就业困难,⑤社会治安混乱。
3、解决措施: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立“生态城市”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五篇: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精品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①
了解工业联系及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从而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② 世界工业地域
能力目标
①
增强对工业地域形成的理解.②从所给案例中得到发展本国工业地域的启示.学习方法
①注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②注意结合案例分析.教学过程
(一)工业地域的形成 <预习交流><互动探究> 1.工业联系有哪几种?
生产上的联系--即工业产品的联系。
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利用基础设施、劳动力。
信息上的联系
2.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随之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优势: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问题: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拥堵,原料、燃料供应困难,环境问题加剧等。
3.工业分散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优势?
原因:工业过分集中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等。
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跨国公司的布局,或趋近劳动力廉价的地区,或趋近市场较大的地区。
4.一般来说,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表现为工业集聚还是工业分散?工业化的后期表现为?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相比较而存在,相独立而发展。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空间的集聚,到工业化后期,多表现为工业分散,即向工业基础落后的地区扩散。
5、工业地域是怎么形成的?形成方式有哪两种?
由于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效应等作用,使工业生产在空间上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它有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精讲点拨〉
1.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内的高科技企业之间大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 集聚现象?(集聚能接近市场或用户,及时反馈信息,以获得规模效益。)
2、摩托罗拉公司元件生产厂在美国“硅谷”,为什么其分厂遍及是世界各地?
这是工业分散现象,主要因为电子元件运输量小,可以空运;
分散到世界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接近市场、接近原料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
3、世界上有很多“钢城”、“汽车城”,但很少听说“糕点城”、“糖果城”,这是什么原因?
以钢铁工业或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高,容易扩展成工业城市;而以糕点、糖果等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不易形成工业城市。〈当堂达标〉
做学案67页典题精析1、2、3、做学案68页即时巩固1、2、3、(二)重要工业地域 <预习交流><互动探究>
1、请同学们说出一些世界著名重工业区的名称
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德国的鲁尔区、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
2、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存在的问题?调整的措施?
3、在地图册上找出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精讲点拨〉
1、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不同点:鲁尔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短缺;水资源充足;内河航运发达;市场体制
健全。
辽中南工业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海
洋运输便利;市场体制薄弱。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丰富的煤炭资源、铁资源;水资源丰富;五大湖廉价而有便利的交通;农业发达;经济发达。
3、世界一些著名高科技工业区。分析其区位条件。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工业区。
区位条件:环境优美;靠近高等院校;交通便利; 〈当堂达标〉
做学案69页即时巩固
1、做学案69页自我测评1、2、3、4、〈质疑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怎么学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