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学案

2021-12-09 09:0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学案》。

第2课时

城市功能分区和中心地理论

一、学习目标:

1、熟悉城市功能分区的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活动方案:

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其中,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多数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

活动一: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及特点

高级住宅区

中心商务区

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城市内部分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对城市来讲: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土地租金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又不同。

【读图分析】

①城市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远近的关系:

地读“香港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图7),回答1~2题。

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③城市主要功能区布局的好处: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归纳总结】

商业活动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最急剧,直线最

;工业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不敏感,表现在图中直线最

;居住活动则位于两者之间。因此如果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由城市中心向外就可依次形成、和。

【拓展延伸】影响城市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2)其他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等(阅读了解)

①收入

——

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②知名度

——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③种族聚居区的形成——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④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北京市中心没有形成商业区,而是行政区。

2、主要城市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1)

商业区

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等位置。

布局原则:

最优和

最优原则。

读右图:纽约曼哈顿中心商务区图,概况中心商务区(CBD)的特点:

最为繁忙;②

昼夜差别大

③建筑物

;④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2)

住宅区

城市的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到60%。

分化:在建筑质量上,高级住宅区和中、低级住宅区分离;在位置上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往往临近文化区或风景优美区,低级住宅区往往临近工业区。

(3)

工业区

①形成:由城市内部工业聚集而形成。这些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

②布局趋势:不断向

移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

趋向于沿

布局(为了满足大量的运输要求)

【实时反馈】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中的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最终取决于()

A.各种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的发展情况

C.各种活动的科学技术水平

D.各种活动的从业人员多少

2.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是()

A.金融贸易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出口加工区

3.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公共用地

4.城市商业区分布的特点是()

A.大多呈集团式分布于某一街区

B.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中心街道两侧

C.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区

D.大多呈不固定分布

活动二:

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知识准备】“中心地理论”——嵌套理论

1、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有级别高低之分,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2、服务范围即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作用的范围。服务范围大小受服务人数、周围地区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以及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门槛人口是指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它是服务范围大小的决定因素。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观察右图,思考:

(1)图中共有多少级中心地?

(2)在各级中心地形成的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体系中,中心地的等级与数量间是什么关系?

(3)中心地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呈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小,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高大多远少)

【实时反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A、B两城市的名称:A,B。

⑵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级城市的数目:直辖市

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

个,地区级城市

个。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

H

⑶城市间距离的大小与城市级别高低之间的关系是。

⑷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海、南京、杭州是最高一级中心

B.上海是我国大陆外资金融机构最多、国际跨国公司最多的城市

C.南京能提供所苏、锡、常等城市不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D.镇江、扬州、南通的辐射范围达到整个江苏省和安徽省部分地区

【拓展延伸】城市群的出现(城市体系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关系)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城市群。我国三大城市群(都市圈):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三、课堂反馈

四、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内容。

2、完成《学习与评价》P20-23相关作业。

3、预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后半部分)。

【随堂反馈】

下图为“城市群体结构型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城市群体结构型式可分为()

A.三个圈层

B.四个圈层

C.五个圈层

D.六个圈层

2.如图所示,城市群体的核心是()

A.个体城市

B.城市组群

C.卫星城市

D.首位城市

3.在城市群体中,由里向外()

A.城市规模越来越小

B.城市数量越来越少

C.城市间距越来越小

D.城市腹地越来越窄

4.甲中心地和乙中心地是等级相同并相

邻的,它们的服务范围是

A.全部重叠

B.不可能重叠

C.可能部分重叠

D.只在甲或只在乙

5.关于城市住宅区职能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住宅区是城市的最基本的一项职能

B.城市的居住环境是由多个住宅区组成的C.工业化之前的城市居住区分区不明显;工业化后出现了明显的住宅区分化

D.低级住宅区环境优越,往往选择在城郊;高级住宅区一般出现在城内和工业区附近,环境恶劣

6.读图:“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距市中心的距离

(1)

图中表示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的三条曲线,D为,E为,F为。

(2)

A区是   活动付租能力最高;

B区是   活动付租能力最高;

C区是   活动付租能力最高。

(3)

工业活动选择C区的原因是。

(4)

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处了

外,还有。

(5)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帮忙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7.读“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示意图”,回答:

(1)常州市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是同步的,其工业区的形成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常州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特点是①_____

____;

②__

__。

(3)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

下载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