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2:5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

第一篇: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出口锐减、失业加剧。作为一个出口依存度超过30%的发展中大国,出口受到外部需求急剧萎缩造成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促进就业本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当务之急。运用政府法制来促进就业,规范政府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与危机中的法制建设

国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并保障政策的长期有效实施。国家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减免税费等措施,积极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通过给予定额税收减免、发放优惠贷款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政府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劳动法》对促进就业作了专章的规定。我国政府促进就业的基本规则有:1.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2.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3.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4.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的服务体系。

对于政府法制在危机中促进就业的作用有一种消极的看法,认为政府应当减少干预,多由市场本身来运做。但在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中,美国政府的做法正好相反。当时高达25%的失业率使劳动市场几近瘫痪,美国政府承认减少失业是政府的责任。罗斯福的“新政”采取了政府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措施,开启了政府调节劳动需求、促进就业的政策与立法。二战后,为应对战后失业率重新上升的局面,美国接连制定了《全面就业法案》(1945年颁布)和《就业法》(1946年通过)。

《全面就业法案》根据经济危机中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法制规定:所有能工作和寻找工作的美国公民,都有权利获得有用的、有报酬的和稳定的全日制就业。为保证实现这一目标,总统在每年开始时要向国会提交全国生产和就业预算。预算要说明在这一财政年度中预计的劳动力规模、与此相应的充分就业下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时说明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预期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并计算出充分就业下国民生产总值和预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差额;进而提出政府为弥补充分就业下国民生产总值与预期国民生产总值间“紧缩缺口”或者“扩展缺口”而应当采取的政策和立法。《就业法》进一步确定美国政府对宏观经济干预和调节的任务和目标,规定了联邦政府对社会就业水平承担责任,政府要力争实现最大就业。

不难看出,在危机中,政府法制对于就业必须实行更加强有力的干预。一方面要限制市 场萎缩对就业的危害,另一方面则是要采取“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措施”。美国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与立法缓解了失业的严重性,20世纪40年代后的失业率平均低于30年代及30年代之前。政府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也由此成为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就业促进法》规定政府促进就业的具体规则

1.建立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A、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消除就业歧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帮助。C、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依法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

2.建立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

3.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4.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A、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战略。B、企业应当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和继续教育培训。实际上是为劳动者建构终生培训的体系,即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转岗培训。C、要求每一级政府都要制定职业能力开发计划,使就业计划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5.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其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由财政提供资费,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不得参与经营性的服务,更不得从中谋取利益。

6.建立公平就业制度。A、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B、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进城就业的农民等群体享有与其他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C、制定具体规则保障公平就业,政府出台新的配套法规,如明确规定什么样的岗位是不适合妇女的:水下作业、矿山、井下、高空等,其他行业就必须招收妇女。

7.建立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A、明确就业援助的对象和措施(包括家庭困难、身体素质、劳动技能、失去土地、年龄较大等,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的困难群体);B、对就业压力大的特定地区进行扶持(比如把老工业基地,已经资源枯竭的煤矿等);C、拓宽公 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就业岗位(如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岗位,普通劳动者或者说技能不高的劳动者可以直接进入,开发这些岗位安排困难群体就业);D、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这实际上要求各级政府要保证所在城市或者地区的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

政府解决困难群体就业的具体措施是把全部就业优惠政策都能用在困难群体上:A、企业招收就业困难者可以享受减免税收的待遇、可以享受社保补贴,即企业应该交的税由政府按照一定的定额给予减免,企业应该交的社保由政府交。B、就业困难者从事个体经营,国家就给予减免三年的税费,同时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得到资金的帮助。C、通过当地社会公益岗位来解决,如劳动者在保安岗位上的工资由政府提供(岗位补贴),社保由政府接续,劳动者可以在这个岗位继续工作到退休。D、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就业,希望孩子就业,政府就为这个孩子提供

一、两年的时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免费培训,掌握了劳动技能后就业,解决其家庭就业问题。

政府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措施包括:A、找到接替的产业和接续产业,在发展替代和接续产业过程中国家给予扶持,包括对新的项目和新的产业给予相应的扶持。B、把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转移出来,政府为这部分转移的劳动者提供服务和帮助。C、鼓励劳动者根据自身的条件、利用当地的资源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比如在资源枯竭的矿山,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产业。政府提供培训等帮助。

8.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中小企业主要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在服务业里面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载体。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包括:对于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可以享受到税收减免的政策;对于中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比较多的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解决资金困难;对于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还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等。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停产关闭,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规模裁员和职工待岗歇业现象逐步增多。鉴于“教育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是创业者将潜在商业机会变为现实的基础。”2009年至2010年,国家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围绕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各类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1.对困难企业职工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困难企业培训结束被培训职工取得职业培 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后,可获得当地财政部门按最高不超过培训费用50%的标准补贴资金。

2.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实用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国家支持的铁路、交通、建设、电力及灾区建设等领域以及劳务输出的订单需求,组织相应的培训项目,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农民工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按规定由就业专项资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

3.对城镇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就业培训。重点开发面向城市社区就业的服务类技能培训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对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失业人员,组织参加创业培训,促进其自主创业。开展培训所需的资金,按规定由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补贴。

4.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技能储备培训。对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农村“两后生”),组织其参加6至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所需资金从政府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

在美国,把职业培训作为应对经济危机中就业下降的手段归类为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全面就业和平衡增长法》规定:经济危机中失业的工人如果找不到由政府补贴的工作,可得到政府通过向雇主提供补贴来保持其就业,以使其劳动技能不至荒废。对经济困难的劳动者,当其为得到雇佣而接受培训时,公共部门向其提供暂时的工作岗位。对于缺少工作经历或没有稳定工作经历的非熟练工人,由政府提供津贴到公共部门或私营企业就业。对于就业特别困难的劳动者,政府作为最后的雇主,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在接受培训期间,这些劳动者至少能够得到最低工资。这种用工资代替福利救济的方式在有效地提高扶助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率。

法国政府在将失业保险金用于就业方面走得更远,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把失业救济转换为促进就业。对于因经济裁员失业而要求6个月内再就业者,可不领失业津贴,由失业保险管理机构发给转业安置津贴,相当于原工资的80%。开始领取失业津贴而要求转岗培训失业者,经就业中心安排参加培训。从培训之日起领取的失业津贴水平保持不递减,最长培训期可延至3年。对已领取失业津贴达8个月的失业者可参加公约,与雇主签订一份劳动合同即被雇用。雇主从失业保险机构领取应付的失业津贴,用作支付部分工资,保证6个月内不解雇这名职工,最长优惠期为12个月。如失业者在领取失业津贴期间愿意接受一份比原工作待遇差的工作,同时继续寻找更合适的岗位,可继续领取失业津贴。但在这临时工作期间,每月工时不超过136小时,工资不超过原工资的70%,最长期限为18个月。

英国为鼓励失业者参加再就业培训,对参加培训者发放旅行补助和训练补贴;对于接受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按照资格等级增发失业救济金。新加坡、德国创造出了政府与培训机构、企业合作,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模式。如新加坡的“政府拨款、企业赞助”模式,德国“根据培训性质(转业、再就业、在职培训)分别负担”模式,以色列“由承办者主要负担”模式。在目前流行的职业培训“基金化”模式中,无论是新加坡的“新技能发展基金”、日本的“雇佣调整培训资助基金”,还是澳大利亚的“青年培训基金”也都分别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为进一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政策具体内容包括:

1.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2.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经济或者金融危机中失业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失业,其主要表现就在于危机对失业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群体与地区差异。从总体上看,危机过后失业率并未随着经济恢复而下降至危机前的水平;就微观而言,青年人的失业率会大大高于平均失业率,某些地区的失业率会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失业率。因此,对严重失业的群体和贫困地区采取特殊的就业扶助是一种普遍的做法。例如,美国《地区再发展法》就是为重建长期持续性失业地区的经济,为严重失业者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推进公共工程法》采取了更为直接地资助经济衰退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并且限定一年内完工的方式,以此提供直接的临时就业机会,缓和严重失业的情形。这与我国长期行之有效的以工代赈方式相近,即在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中,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

在经济发展缓慢或就业问题严峻时,通常会由国家出资兴建能够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的公用设施,为就业困难群体、尤其是长期失业者和青年失业者提供临时就业机会。这些公用设施包括大型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社区建设、清洁卫生和垦荒绿化等工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公共事业看作是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也都通过立法鼓励对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进行劳动密集型投资,以便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城乡建设、维护和发展社区公用设 施。《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规定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建设内容也有具体要求。在当前的情形下,应当更为灵活与有效地扩展运用这一方式,如对于返乡的农民工以此进行重点扶助;在国家扩大内需的4万亿中应有专款直接用于严重失业和贫困地区的劳动者实现就业;将返乡的农民工作为特定对象提供“以工代赈”式的就业机会。

运用税收政策来影响就业的方式通常为三:其一是用税收刺激经济,即规定将收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减免所得税,或从纳税中扣除投资额。其二是用加速折旧方式鼓励企业大量投资并较快收回投资后再投资,并以此减少纳税额。其三是减税、降低税率或提高起征点,通过增加企业储蓄来增加投资。税收政策对于促进就业有用但也有限,因为任何时候税收都不会减至为零。因此,相关手段的综合运用更为各国政府所青睐。如法国对企业雇用失业青年6-24个月的,予以补贴5000-7000法郎培训费用、并免收所雇雇员的社会保障资金;对企业雇用长期失业者和长期领取社会救助津贴的,免缴社会保障费,并补贴企业1万法郎:对企业雇用特困失业者1年以上的,按每人每年3.8万法郎和同等数量的社会保障资给予补贴;对企业雇用失业者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免缴所雇雇员50%的社会保障缴费;劳务派遣公司为特困失业者提供750个工时以上工作的,免缴社会保障费并提供一定数量的补贴。英国政府对企业雇用失业青年6个月以上、并给予培训的,提供每周40到75英镑的工资补贴和一次性的750英镑的培训补贴;对长期失业者获得固定就业岗位、且年薪不超过1500英镑的、以及创办小企业的,提供1年每周60英镑的就业津贴和培训补贴。瑞典政府对企业雇用6名以上失业青年的,提供60%的工资补贴;对企业培训内部富余人员而不裁员的,提供每人每学时40克郎的培训补贴;对企业雇用失业者,填补因培训而出现空岗的,提供每小时75克郎的补贴。

日本设立多项特别奖金用于资助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如为了刺激失业严重地区的企业创造就业机会,设立“地区雇佣特别奖金”;对于因招聘新员工而缩短工时的企业设立了“促进企业雇佣特别奖金”;主要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改善就业环境特别奖金”等,这些奖金的金额和奖励率逐年提高,并按照创造就业机会的绩效分列不同等级。

另一方面,为促使失业者积极寻找工作,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法律规定,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期间,必须每隔2周或一定时段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汇报一次寻找工作的情况。对年轻的失业人员,则要求每两周必须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汇报一次。汇报内容包括寻找工作的经过及与公司面谈的情况。若逾期不汇报,劳动局则向其发送延误通知书,之后14天再发警告书;再过14天仍不汇报,则取消其领取失业金的资格。波兰的《就 业与失业法》也规定:失业人员应在指定的时间向地方劳动局汇报其寻找工作的情况,且每月至少一次,以证明其具有就业能力,并在获得就业或者培训机会后会随时就业。同时,各国失业保险支付期多缩短为90天到1年,按失业期限长短确定失业保险待遇给付标准。失业时间越短给付标准就越高。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学生就业特殊政策

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0万,2007年-2008年约有250万人没找到工作,据此,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

国务院要求: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1.全方位开拓就业渠道。A、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力争招聘人数不低于去年。B、鼓励和引导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聘用或吸纳高校毕业生。C、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应征入伍报效国家。

2.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3.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A、高等院校要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B、加快实施毕业生见习计划,认真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C、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在这些措施中,强调“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尤为重要也尤为必要。这实际上是在更为有效地运用政府“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措施”。政府部门经常性地长期劳动力需求是促进就业的有力措施。在上世纪经济危机中,美国以国家预算来保证政府直接雇佣人员数量的增多,使政府部门及公共部门成为继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后的第四大就业部门。单就雇佣劳动力数量而论,美国联邦政府是全国最大的雇主。州政府雇员多于联邦政府、地方政府雇员又大大高于前两者雇员的总和。

在美国的政府部门就业的既包括政府机构雇员,也包括公共教育雇员。因此,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扩大基础教育设施,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当成为我们的首选。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又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提高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教师待遇、明确中小学教师的公职人员身份、增加教师队伍的人员数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策。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缩短劳动时间和灵活就业

在经济不景气中通过缩短劳动时间来缓解失业压力是一种分享就业机会的思路,也是为解决失业问题而普遍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缩短工时,非全日制工作,提前退休及提倡非正规就业(小时工、临时工、季节工、自由职业等)。“法国经济学家博士联合会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研究报告认为,企业如能平均削减工时20%左右,即实行每周32小时工作制,那么仅法国就能创造150万个工作岗位,相应措施是国家减免10%的企业社会保障支出或部分税收,以弥补其经营缺额。”

加拿大已在部分地区将每周5日工作制再缩短1-2天,雇员工资收入的损失由政府按日工资60%支付。为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劳资双方自愿,并且雇员必须接受再培训。企业为此进行的职业再培训也可获政府补贴。德国通过减少工作时间、设置部分时间工作岗位、劳动就业组织形式多样化,以及减少对企业在用工方面的限制(如最低工资限制、最低工时限制和解聘职工的限制)等措施来实现劳动就业市场的“弹性化”。并且通过减少雇员工时20%而工资仅减少10%的所谓“工作分享”模式使就业总量增加。政府为此给企业适当补贴。丹麦实行“替换工作计划”,即允许职工休假一年,去享受家庭生活或进修学习,一年到期后再回到原岗位。在此期间则由长期失业者代替工作,使其得到一个工作机会。此计划已使近10万人受惠。因休假失去工资收入的职工,如进修学习,每月可获435美元的补贴(失业津贴的最高额度);如照顾家庭或去度假,则获得上述补贴金额的70%。瑞典实行逐步提前退休的“在职养老金制度”。瑞典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为了使职工能逐步提前退休让出工作岗位,60岁以后逐年减少工作量和工资,同时提前享用养老金递补差额。养老金递补额逐年增加,直到65岁完全没有工资收入时,再发放全额养老金。

意大利的《就业促进法》规定工作时间要与集体合同所规定的原则保持一致。因此,虽然法定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但几乎所有行业的集体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都低于40小时。政府还对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按照实际工作时数多少给予鼓励,在经济萎缩地区,鼓励部分工人提前退休以便招聘年轻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黎建飞

第二篇:国际金融危机与政府管理关系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这次国际研讨会把交流“各国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作为一个重要主题,顺应了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有利于及时总结交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深入研讨在危机情况下的公共行政领域理论和实践创新问题。借此机会,我主要就中国政府近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做法,谈一些认识,与大家交流。

两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一场极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虽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也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但这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速一度陡然下滑,经济增长速度由的13%降至9%,其中第四季度猛降至6.8%,一季度进一步降至6.1%;出口大幅下降,由增长17.2%转为下降16%;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少企业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大批农民工返乡。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对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作出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主要做法有:

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内需、保增长。从第四季度开始,就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并不断丰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幅度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扩大投资规模,增加消费能力,主要靠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二是着力调结构、上水平,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包括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制定和实施支持重点地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适时推动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包括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有序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同时,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支持出口企业,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显著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度增加教育支出,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由于及时、果断采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从第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速下滑趋势迅速扭转,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回升,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标志是:经济平稳增长,我国gdp逐季快速回升,二季度回升到7.9%,四季度达到10.4%,全年比上年增长9.1%;1至9月gdp同比增长10.6%。就业不断增加,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1至9月城镇新增就业931万人,同比多增80万人。出口快速回升,12月出口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7.7%;1至9月,出口同比增长34%。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7%,以来物价温和回升,1至9月,同比上涨2.9%。与此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是有力、有效的,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经受住了考验。

中国政府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一方面,积极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采取果断措施,迅速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社会信心,扩大即期社会需求。同时,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既重视弥补市场失灵,又重视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注重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者关系。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经济增长遇到严重困难的特殊情况下,采取超常规做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同时,重视短期增长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强调保持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全球受金融危机冲击、外需急剧收缩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加大开拓国内市

场力度,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外需,努力保持国际市场份额,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四是注重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通

过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是注重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总揽全局,调动各种资源,及时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引导和调控经济社会发展,帮助各地方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高度重视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这方面包括:增强政府决策力,建立宏观经济监测和预警制度,做到见事早、决策准、行动快,并完善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政府应变力,创新政府管理理念,优化行政权力结构,完善政府运行机制,做到反应敏捷、对策灵活。增强政府执行力,加强行政督察检查,建立行政问责和绩效评估制度,确保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增强政府公信力,政府带头勤俭节约,压缩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营造行政新风。同时,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改进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强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发展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透明度,完善社会听证和社会公示制度。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通过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有力地提升了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和水平。

以上这些做法和经验,不仅使中国经济化危为机,取得显著成绩,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发展模式的科学内涵。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世界经济虽然缓慢复苏,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仍未散去,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将是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经济发展虽然总体形势向好,但也面临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仍是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

不久前,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重要历史文献在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十分明确地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总体战略部署上,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方针。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要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二)坚持调整和优化结构,提升经济建设现代化水平。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就业和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贯彻落实以上决策部署,就一定会成功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会进一步提高,就可以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无疑地,新的形势和繁重任务,对中国公共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完全可以相信,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行政管理创新能力和水平一定会不断得到提升,既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也一定能够实现。

女士们、先生们:

一位伟人说过:“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的”。近年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人类社会遭遇的一场灾难。通过应对这场灾难,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将会更有力地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提高预防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这也是国际公共行政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点燃思想火花,激发真知灼见,深入探讨问题,加强交流合作,为各国政府提高公共行政水平,更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和责任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和责任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目前政府部门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提供了种种政策扶持,但是总的来说仍然不能满足需要,通过营造一个政策、法律都完善的就业环境来保障就业是十分迫切的。搜寻我国现有研究,不难发现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深度研究极其缺乏,大部分仅停留在现状描述上。从实践中看,相关政府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仍没有对大学生就业政策和一般就业政策的差异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使具体的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并且人才政策的落实往往忽略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独立意识,使人的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这对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长期人才培养都是不利的。政府对人才进行长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其领导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分析我国的就业形势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色,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发挥其作用。1.政府应该注重宏观调控机政策服务体系的构建,就业保障是失业保障的新发展。

就业保障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就业,并且就业和社会保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或公共部门能够站在政府的角度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便利。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自日本劳动省启动了“全面就业支持计划”后,日本政府又启动《第九个基本就业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创造工作岗位和提供稳定就业,以应对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制度改革支持创立新企业,促进新兴与成长型产业的发展。

2.政府需要为大学生就业后的利益提供充分保障,已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并对存在的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加大管理力度,保障正常的秩序。

第四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马凯

面对过节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国名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当前,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经济增长打下更坚实牢靠的基础。

一、充分认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进一步凸显,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需急剧萎缩使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从经济增长结构看,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的大幅下降,成为拖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因;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明显超过消费增长速度,表明投资于消费的比例也不协调。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国经济增长长期过多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降幅最深的是工业,已成为经济增长回落的直接原因。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在外需收缩的冲击下,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在建产能逆势扩张势头强劲,同时近期一些新兴行业盲目扩张的趋势已然显现。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还不够多不够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从城乡结构看,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与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的任务更加紧迫。从当前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使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终胜利的根本途径。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是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从国际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使应对后危机时代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当前,许多国家都在为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作精心的准备,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若果仍停留在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上,仍靠低水平扩张维持一时的高增长,就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落伍,在未来的国际及竞争中陷于被动。从长远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有着内在联系

第五篇: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措施

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相关政

策措施

2009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非常巨大,必须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突出的位置,针对这些政府采取了一些列政策措施。除了财政、货币等政策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外,在就业方面出台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措施,调整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通过保企业来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可能是历史上最巨大的,必须要有最困难的准备。要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把增加就业岗位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造成的影响 1.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首先,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抑制。2008年10月,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为8%,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证实了就业增长放缓的事实。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调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1] 第二,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约15%以上、2000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1]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也出现岗位流失。此外,民营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

2.就业引起的社会稳定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劳动者权益受损情况增多。随着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趋于严峻,社会保障面临新的困难,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以其他裁员方式规避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社会贫困问题逐步加重。迄今为止,受影响的主要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员,他们主要是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下岗失业人员等。他们就业时很多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金融危机后,他们更难找到工作,又失不起业,会因此而陷入长期贫困和就业缺乏保障的状况。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2009年的就业形势

从供给来看,新增非农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新成长的劳动力,二是失业人员。眼下正值2009届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与往年相比,全球性经济危机使这些踌躇满志的大学毕业生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2]2009年中国有毕业生610万,加上2008年尚未就业或需二次就业的毕业生,中国需要就业的毕业生多达800万以上。[3]同时约有有3000万左右农民工失业。[4]按目前4%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830万人。按照目前5.3%的调查失业率推算,则失业人数达1600多万。新增非农就业需求总量合计约2600-3400万人。即使假定约700万的农村劳动力不向城镇转移就业,也有大约2000-2700万的城镇劳动力供给。[5]

从需求看,按目前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社会新增就业0.107个百分点(或85万人左右)估算,假设2009年GDP增长7%—9%,则带动新增就业800—1000万人。城镇劳动力供过于求,缺口在1200万-1900万人。失业率将可能攀升到6.3%。[1]

(三)中国政府采取的稳定就业的措施 1.就业岗位的措施

首先,在2009年之内,可以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减轻困难企业缴费负担和参保人员费用负担。

其次,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以在2009年之内、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符合条件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制。[1] 2.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

首先,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200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其次,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确保2009年调整后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对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

3.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首先,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1]

其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4.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

首先,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其次,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上述政策措施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2、中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新的历史条件下潜在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倾向

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发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正常的,发展是顺利的,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政治上,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经济上,大多是业务问题: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在契约的观念,市场开放程度,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a.史教科书事件

日本为了替军国主义者发动的战争开脱罪责,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篡改侵华史,美化军国主义不仅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和原则。否定了日本政府就侵华战争向中国人民所表示的深刻反省,而且关系到中日友好合作的前途,因此,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愤慨。中国人民用确凿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对待过去那段历史,这是中日关系中重大原则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有关方面在这次教科书上始终未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b“满洲建国之碑“事件c.关于日台关系的问题

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是中日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政府认为日本政府应该遵循《中日建交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早已确认的根本原则,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搞 “两个中国”或 “一中一台”的行经.日本利用其企业的雄厚资金和技术力量,深入台湾各个主要领域,实行大规模合作和兼并,并逐步增强日本企业对台湾的经济控制,日台之间经济,政治关系密切, 助长了日本右翼进一步制造 “两个中国”或 “一中一台”的阴谋,不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3、日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a.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b.钓鱼岛问题c.中日贸易问题d.台湾问题

4、日关系发展展望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中国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导,从92年到97年,中国先后7次降低关税。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17%,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目前,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中日两国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和经济合作在两国官民并举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希望日本方面不说不做有损与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言行,按照<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的精神以及 “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原则来行事,从长远的角度和广度来考虑和发展中日关系在维护亚洲和平,稳定,繁荣的大目标下,求同存异,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商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中日经济与技术合作,促使亚太经济合作,经过双方努力,中日两国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将会继续扩大,有利于两国

下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在促进【反思文章】失业人员就业援助中的作用

    政府在促进失业人员就业援助中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可见,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

    中国在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

    中国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 摘要: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合集]

    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作者:郎正清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总第339期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7期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

    在教学相长中摸索爱与责任

    教学相长中摸索爱与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当全球聚焦杭州G20峰会胜利闭幕之后,我们又迎来了荣誉与感恩交融的盛大节日——第32个教师节。作为思口中学的一......

    爱与责任在教学中同行

    爱与责任在教学中同行 钟妙清 我信奉这样的名言:人的一生应用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十多年来,我把对党的忠诚,对教育的挚爱,对学生......

    在“爱与责任”中提升自我

    用爱放飞希望 用责任守护成长 王巧玉柴河林业局幼儿园 157131 1 内容提要: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承担起教育的责任,用爱温暖关心孩子,做孩子喜......

    高校和政府在就业市场体系中的作用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务件下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分析,结合我们的国情,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挥政府、高校职能,构建新时期全方位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