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途径与方式研究(静安)

时间:2019-05-14 13:1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青团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途径与方式研究(静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青团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途径与方式研究(静安)》。

第一篇:共青团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途径与方式研究(静安)

共青团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途径与方式研究

静安区团委

内容摘要

解决青年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促进青年就业,是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本文在对静安区青年就业状况和现实需求情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影响城区青年就业的突出问题,分析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定位,并结合我区已有的工作,提出静安共青团协助区级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

共青团 青年就业 青年事务

当前,青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促进青年就业已成为21世纪我国政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明确把促进青年就业作为政府的工作任务之一。在此形势下,静安共青团应该协助政府有所作为,管理好青年自己的事务,积极承担起促进青年就业的工作职责。

一、研究的背景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静安区系上海中心城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总人口30余万。静安区商务楼宇众多,人口受教育的条件也比较好,但青年失业问题同样逐年显现。据最新统计显示,静安区30岁以下的青年登记失业人数占全体登记失业人数的13.8%,并呈上升趋势。

共青团十五大提出“共青团要急国家所急,想青年所想,切实做好下岗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团市委将“深入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写入了2005年工作要点。根据团中央、团市委的有关精神,静安区第十一次团代会报告指出:“共青团组织要主动承担青年事务管理工作,满足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等迫切需求”。今年,团区委将促进青年就业作为工作项目,写入《团区委2005年工作要点》、《静安区关于推进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实施意见》、《2005年静安区社区青少年工作要点》中。上半年,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推出了促进青年就业“彩虹计划”,把此作为团组织服务、凝聚青年,提升团组织工作能力,预防社会犯罪,构建和谐静安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青年就业情况和当前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发挥团组织的优势,思考对策和措施,探索区级层面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有效开展促进青年就业的工作新机制,我们特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借助劳动力资源库数据,采取普查和重点调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按规范流程采集相关的数据资料。普查的对象是静安区户籍,16-30岁的失业、无业青年。重点调查的对象为上述人群中部分有迫切就业愿望的青年群体。重点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75份,回收率为91.67%。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在普查的5596人中,未就业且目前无就业意向的2140人(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出国出境就读的人占61.63%),已灵活就业的2577人,有就业愿望的879人。有就业愿望的青年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相对易就业人群。在接受调查的275名重点对象中,未就业且准备就业的青年占85.1%,已灵活就业的青年占14.6%。这部分青年具有如下特点。

(一)整体呈现结构性失业

未就业青年群体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包括因技能、观念、经验、心理等造成的失业,而青年自身因素的缺陷是决定性因素。受访者失业呈低龄化趋势,16至25周岁的占78.9%;以男性为主,占到65.1%。未就业青年的平均学历不高,以高中及三校生为主,占59.6%;其次是大专高职,占23.3%;初中及以下和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不高,分别占9.1%和5.8%。许多青年从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存在脱节。受访者普遍缺乏足够的工作经历,没有工作经历的占23.6%,工作经历不足2年的占41.4%,有2-3年及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分别占10.5%和24.4%。此外,受访者认为“工作经验不足”和“学历过低”是阻碍自己就业的主要瓶颈,有52.7%的受访者同意或基本同意“青年在就业市场上已不占优势”。总体来看,未就业青年群体呈现出平均年龄小、学历低、工作经历少的特征,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同时,不少青年还存有不积极主动就业,想靠政府、靠父母,等待工作上门的消极思想和迷惘困惑、悲观失望、盲目自信、偏激怨屈等主观情绪,由此出现了“毕业漂族”、“啃老族”、“NEET族”。

(二)职业规划比较模糊

受访者求职目的以获取收入为主,26.7%的受访者选择“获取工资收入”,其被选率居首位并高出其他选项许多,排在第二位的是获取社会保障,仅占17.9%,而将学习知识、发挥能力、实践本领、实现理想等作为工作目的的比例均不高。同样,关于择业中最关注的因素,27.9%的人选择薪资待遇,而考虑工作环境、单位前景、社会地位、用工单位的规模、班时、地点和培训等因素的均未超过7%,这说明他们普遍缺乏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个人职业规划比较模糊。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就业和生存压力所迫,只能顾及眼前。因为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导致青年在求职中存在盲目性,即使找到工作也对岗位忠诚度不高,造成频繁跳槽,加重失业危机。在关联性问题调查中,当问及对月薪的期望值时,68.3%的人选择1000-2000元,也有部分是选择1000元以下和无要求的,“盲从高薪”的现象已不明显。有52.3%曾工作过的青年未签订过正式劳动合同,反映出当前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和青年劳动维权意识薄弱。

(三)择业途径狭窄

受访者找工作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等熟人介绍,占37.6%;其次是通过政府公益性职介,占34.1%;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占19.5%。调查显示,未就业青年一方面对政府公益性职介的知晓率不高,知道的占46.5%,曾接受过就业职业指导的仅占29.8%;另一方面,却对公益性职介表现出较大的需求,表示愿意接受求职导航的占到65.8%。这说明在青年求职群体中,公益性职介的宣传力度不到位。而对于指导的内容,未就业青年首先希望得到的是就业信息,占28.0%,说明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仍突出;其次是希望得到实习机会和技能培训,分别占19.6%和14.9%;还有13.8%的青年希望得到公益性职介指导。另外,未就业青年认为促进青年就业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增加就业岗位、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职业素质。

(四)对创业认知模糊

促进青年就业要鼓励青年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对于创业,42.6%的受访者表示“没想好,说不清”;34.4%明确表示不愿意创业,其中觉得风险太大或认为自己不适合创业的各占一半;其余22.0%表示愿意创业的未就业青年中,也只有13.6%的人认为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自主创业,大部分还在准备阶段。此外,88.1%的青年同意或基本同意“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体验”,这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把创业想象的过于简单美好,对创业并没有深层次的考虑。同时,46.3%的青年认为“因为工作难找,所以自己创业”,这种因为无法实现就业而无奈选择创业的观念,也存在一定偏差。在被问及最感兴趣的创业扶持政策时,回答“没想好,说不清”的有18.7%,占最多的比例。以上都反映出未就业青年对创业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存在较强的畏难情绪。这与未就业青年群体总体缺乏社会经验、人脉资源和缺乏了解政府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有关,但同时他们又对创业有一定的向往,综合起来就表现出犹豫和迷惘。推动青年创业有利于长远地解决青年失业的问题,在目前扶持青年创业的政策中,低息贷款、创业辅导、项目指导、税收优惠等内容都受到青年的关注。

三、对策与思考

(一)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积极介入促进青年就业工作领域

团组织协助政府做好青年就业工作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一是政治优势。党政的支持和共青团在青年就业事务中参政、议政的渠道等,是共青团有别于其他社团组织的政治优势。二是组织优势。共青团渗入青年群体的组织网络是得天独厚的,其广泛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畅通、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在运作就业项目、反馈青年需求等方面优势明显。三是人才优势。共青团组织拥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团员青年,与之紧密联系的青联组织,更是精英青年的集聚地,是团组织可以整合利用的重要人脉资源。四是队伍优势。除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共青团员和大批团的专兼职干部,静安区现有的青少年事务社工、社区老师、青年干事等,都是团区委可主导整合,共同开展各层面的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队伍。

新形势下团组织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中的定位是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首先,共青团是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虽然目前共青团组织在促进就业方面主要还是处于“协助”的地位,但共青团的性质及其比较优势,决定了团组织既是主动承担政府委托,管理青年事务的政府部门的左膀右臂,又是积极推动青年就业工作实现新发展的社会力量的主力军。其次,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更多的是应着重发挥其作为社会团体的职能作用。在党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中,并不要求共青团能直接为青年提供多少就业岗位,而是要求拓展团的社会职能,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通过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协调,获得更多的有利青年就业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二)创新方法,针对实际,加强青年就业观念引导

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条件。团组织要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渠道,开展符合青年特点的就业观念、政策等宣传,引导“毕业漂族”、“啃老族”树立诸如“先就业后择业”、“就业是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等符合实际的就业观;积极培育和表彰、宣传青年就业、创业的典型,用他们的成长轨迹来激励广大青年,努力营造青年积极就业的社会氛围。针对拒绝就业、拒绝融入社会的“NEET”一族,可首先考虑实施“独立成长计划”,通过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志愿者结对帮扶队伍和网上的“同伴互助”团体,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基础学习能力,使他们恢复信心,加强责任感,重新融入社会,不再“啃老”。

(三)提升素质,增强本领,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化解结构性失业的重要手段。团组织可以依托政府的政策、资金,通过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和队伍优势,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职业的青年,开展有针对性的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帮助青年实现稳定就业。在社区青少年中,继续实施“阳光展翅”慈善助学行动,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券,鼓励社区青少年参加社会紧缺急需型岗位技能培训。在职业青年中,积极实施“岗位技能振兴”计划,重点开展中高级技能培训,提供储备培训津贴,帮助职业青年掌握更高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针对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职业经历、缺乏敬业精神的“三缺”失业青年,要大力实施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开发区级就业实践基地,增加见习岗位,可选择有条件的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作为区级青年就业实践基地,帮助失业青年积累实践经验。青年的就业培训要贯穿“培训—见习—就业”三步走。团组织要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训、见习培训、择业培训为衔接,以培训前调查、培训中管理、培训后服务为内容的有效培训工作体系。

(四)培养人才,扶持创业,促使青年创业带动就业

青年自主意识较强,年龄资本优势突出,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能,最易成长为创业型人才。扶持青年创业,既促进了青年自身就业,也实现了社会就业倍增效应,是深层次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出路之一。因此,共青团组织应着眼于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为青年成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创造条件。静安共青团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手探索建立鼓励青年创业“四扶持”的工作模式,即通过提供和推荐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项目扶持;通过协调有关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扶持;通过协助提供小额贷款进行资金扶持;通过提供设备场地等必需生产资料进行硬件扶持。经实践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一是承办青年创业培训班,教授创业技能。二是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手建立扶持青年创业项目库,开发适合青年需求的创业项目。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整合社会企业的资源,创建“青年开业园区”,为青年创业提供场地、税收等优惠,提供员工培训、中介增值、融资咨询、资本运作等全方位服务。

(五)把握需求,积极引导,努力优化青年就业服务

针对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获取不对等,择业青年缺乏职业规划等问题,团组织应重点开展“青年求职导航”服务。要依托团属“青年求职导航站”,对求职青年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增强就业服务的有效性。一是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青年规划职业生涯。二是提供政策咨询,帮助青年充分了解就业政策。三是提供求职技巧指导,帮助青年掌握基本的求职面试技巧。四是广泛采集并及时发布招聘、培训信息。五是举办青年求职专场。六是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建立维权热线,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加强劳动监察力度,保障青年的合法劳动权益。此外,从长远发展考虑,我们建议应稳步探索建立区级团属青年职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劳动力市场开设青年的专门窗口,建设一个联系政府、工商企业及青年服务机构的服务网络,向青年提供全面优质的就业中介服务。

(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健全青年就业工作机制

促进青年就业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团组织要努力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机制建设,促进青年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健全青年就业服务队伍联动机制。目前静安团组织已初步建立起青少年事务社工、社区老师、居委会青年干事、就业援助员和职业指导员五支队伍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今后要加强发挥团干部、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队伍联动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机制。充分利用团内资源,发动基层团组织、社区团工委、青联、青年社团等青年组织,为青年就业工作提供资源。大力整合政府资源,加强与劳动保障、工商等部门的配合。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依托社会公益性培训组织、企业搭建更多青年培训、就业、创业的信息渠道和服务平台。三是建立健全项目化运作机制。今年静安团区委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设立了100万元“青年就业导航金”,推出了包含18个具体项目的促进青年就业“彩虹计划”。今后要在抓实抓好这些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共青团特色和较大影响的服务项目。

(七)了解实情,反映呼声,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既需要青年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强力干预和全社会的支持。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发挥党赋予的参政议政的职能,努力营造有利青年就业需要的外部环境。要定期开展我区青年就业重点群体状况研究,摸清失业青年状况,为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座谈会等广泛听取青年意见,多渠道地向政府反映青年就业呼声,通过团组织推荐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青年就业问题,提出专题议案;要积极参与政府促进青年就

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积极推动促进青年就业的立法,争取出台有利于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法律。

(王鹏、谭振勇、葛安基、郑英豪、费佳蕾、倪华、王新安、吴俊毅、王康)

领导点评

该课题受到静安区委的重视,促进青年就业工作已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调研报告选择的角度符合当前青年发展的实际需求,调研的内容有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兼顾全面和创新,发挥了团组织“服务”的职能,使共青团成为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有力力量。希望团区委能抓住契机,不断深化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各项措施,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角度,改进服务的方式,创新服务的手段,切实为青年群体办实事、办好事,从而赢得青年的信任,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建功成才,推进团的建设上新的台阶,为构建“和谐静安”和建设双高区贡献力量。

——静安区委副书记 丁志坚

第二篇:共青团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途径与方式研究(定稿)

共青团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途径与方式研究

内容摘要

解决青年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促进青年就业,是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本文在对静安区青年就业状况和现实需求情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影响城区青年就业的突出问题,分析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定位,并结合我区已有的工作,提出静安共青团协助区级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

共青团 青年就业 青年事务

当前,青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促进青年就业已成为21世纪我国政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就业问题,明确把促进青年就业作为政府的工作任务之一。在此形势下,静安共青团应该协助政府有所作为,管理好青年自己的事务,积极承担起促进青年就业的工作职责。

一、研究的背景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静安区系上海中心城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总人口30余万。静安区商务楼宇众多,人口受教育的条件也比较好,但青年失业问题同样逐年显现。据最新统计显示,静安区30岁以下的青年登记失业人数占全体登记失业人数的13.8%,并呈上升趋势。

共青团十五大提出“共青团要急国家所急,想青年所想,切实做好下岗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团市委将“深入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写入了2005年工作要点。根据团中央、团市委的有关精神,静安区第十一次团代会报告指出:“共青团组织要主动承担青年事务管理工作,满足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等迫切需求”。今年,团区委将促进青年就业作为工作项目,写入《团区委2005年工作要点》、《静安区关于推进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实施意见》、《2005年静安区社区青少年工作要点》中。上半年,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推出了促进青年就业“彩虹计划”,把此作为团组织服务、凝聚青年,提升团组织工作能力,预防社会犯罪,构建和谐静安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青年就业情况和当前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发挥团组织的优势,思考对策和措施,探索区级层面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有效开展促进青年就业的工作新机制,我们特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借助劳动力资源库数据,采取普查和重点调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按规范流程采集相关的数据资料。普查的对象是静安区户籍,16-30岁的失业、无业青年。重点调查的对象为上述人群中部分有迫切就业愿望的青年群体。重点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75份,回收率为91.67%。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在普查的5596人中,未就业且目前无就业意向的2140人(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出国出境就读的人占61.63%),已灵活就业的2577人,有就业愿望的879人。有就业愿望的青年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相对易就业人群。在接受调查的275名重点对象中,未就业且准备就业的青年占85.1%,已灵活就业的青年占14.6%。这部分青年具有如下特点。

(一)整体呈现结构性失业

未就业青年群体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包括因技能、观念、经验、心理等造成的失业,而青年自身因素的缺陷是决定性因素。受访者失业呈低龄化趋势,16至25周岁的占78.9%;以男性为主,占到65.1%。未就业青年的平均学历不高,以高中及三校生为主,占59.6%;其次是大专高职,占23.3%;初中及以下和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不高,分别占9.1%和5.8%。许多青年从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存在脱节。受访者普遍缺乏足够的工作经历,没有工作经历的占23.6%,工作经历不足2年的占41.4%,有2-3年及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分别占10.5%和24.4%。此外,受访者认为“工作经验不足”和“学历过低”是阻碍自己就业的主要瓶颈,有52.7%的受访者同意或基本同意“青年在就业市场上已不占优势”。总体来看,未就业青年群体呈现出平均年龄小、学历低、工作经历少的特征,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同时,不少青年还存有不积极主动就业,想靠政府、靠父母,等待工作上门的消极思想和迷惘困惑、悲观失望、盲目自信、偏激怨屈等主观情绪,由此出现了“毕业漂族”、“啃老族”、“NEET族”。

(二)职业规划比较模糊

受访者求职目的以获取收入为主,26.7%的受访者选择“获取工资收入”,其被选率居首位并高出其他选项许多,排在第二位的是获取社会保障,仅占17.9%,而将学习知识、发挥能力、实践本领、实现理想等作为工作目的的比例均不高。同样,关于择业中最关注的因素,27.9%的人选择薪资待遇,而考虑工作环境、单位前景、社会地位、用工单位的规模、班时、地点和培训等因素的均未超过7%,这说明他们普遍缺乏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个人职业规划比较模糊。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就业和生存压力所迫,只能顾及眼前。因为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导致青年在求职中存在盲目性,即使找到工作也对岗位忠诚度不高,造成频繁跳槽,加重失业危机。在关联性问题调查中,当问及对月薪的期望值时,68.3%的人选择1000-2000元,也有部分是选择1000元以下和无要求的,“盲从高薪”的现象已不明显。有52.3%曾工作过的青年未签订过正式劳动合同,反映出当前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和青年劳动维权意识薄弱。

(三)择业途径狭窄

受访者找工作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等熟人介绍,占37.6%;其次是通过政府公益性职介,占34.1%;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占19.5%。调查显示,未就业青年一方面对政府公益性职介的知晓率不高,知道的占46.5%,曾接受过就业职业指导的仅占29.8%;另一方面,却对公益性职介表现出较大的需求,表示愿意接受求职导航的占到65.8%。这说明在青年求职群体中,公益性职介的宣传力度不到位。而对于指导的内容,未就业青年首先希望得到的是就业信息,占28.0%,说明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仍突出;其次是希望得到实习机会和技能培训,分别占19.6%和14.9%;还有13.8%的青年希望得到公益性职介指导。另外,未就业青年认为促进青年就业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增加就业岗位、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职业素质。

(四)对创业认知模糊

促进青年就业要鼓励青年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对于创业,42.6%的受访者表示“没想好,说不清”;34.4%明确表示不愿意创业,其中觉得风险太大或认为自己不适合创业的各占一半;其余22.0%表示愿意创业的未就业青年中,也只有13.6%的人认为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自主创业,大部分还在准备阶段。此外,88.1%的青年同意或基本同意“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体验”,这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把创业想象的过于简单美好,对创业并没有深层次的考虑。同时,46.3%的青年认为“因为工作难找,所以自己创业”,这种因为无法实现就业而无奈选择创业的观念,也存在一定偏差。在被问及最感兴趣的创业扶持政策时,回答“没想好,说不清”的有18.7%,占最多的比例。以上都反映出未就业青年对创业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存在较强的畏难情绪。这与未就业青年群体总体缺乏社会经验、人脉资源和缺乏了解政府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有关,但同时他们又对创业有一定的向往,综合起来就表现出犹豫和迷惘。推动青年创业有利于长远地解决青年失业的问题,在目前扶持青年创业的政策中,低息贷款、创业辅导、项目指导、税收优惠等内容都受到青年的关注。

三、对策与思考

(一)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积极介入促进青年就业工作领域

团组织协助政府做好青年就业工作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一是政治优势。党政的支持和共青团在青年就业事务中参政、议政的渠道等,是共青团有别于其他社团组织的政治优势。二是组织优势。共青团渗入青年群体的组织网络是得天独厚的,其广泛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畅通、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在运作就业项目、反馈青年需求等方面优势明显。三是人才优势。共青团组织拥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团员青年,与之紧密联系的青联组织,更是精英青年的集聚地,是团组织可以整合利用的重要人脉资源。四是队伍优势。除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共青团员和大批团的专兼职干部,静安区现有的青少年事务社工、社区老师、青年干事等,都是团区委可主导整合,共同开展各层面的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队伍。

新形势下团组织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中的定位是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首先,共青团是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虽然目前共青团组织在促进就业方面主要还是处于“协助”的地位,但共青团的性质及其比较优势,决定了团组织既是主动承担政府委托,管理青年事务的政府部门的左膀右臂,又是积极推动青年就业工作实现新发展的社会力量的主力军。其次,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更多的是应着重发挥其作为社会团体的职能作用。在党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中,并不要求共青团能直接为青年提供多少就业岗位,而是要求拓展团的社会职能,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通过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协调,获得更多的有利青年就业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二)创新方法,针对实际,加强青年就业观念引导

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条件。团组织要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渠道,开展符合青年特点的就业观念、政策等宣传,引导“毕业漂族”、“啃老族”树立诸如“先就业后择业”、“就业是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等符合实际的就业观;积极培育和表彰、宣传青年就业、创业的典型,用他们的成长轨迹来激励广大青年,努力营造青年积极就业的社会氛围。针对拒绝就业、拒绝融入社会的“NEET”一族,可首先考虑实施“独立成长计划”,通过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志愿者结对帮扶队伍和网上的“同伴互助”团体,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基础学习能力,使他们恢复信心,加强责任感,重新融入社会,不再“啃老”。

(三)提升素质,增强本领,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化解结构性失业的重要手段。团组织可以依托政府的政策、资金,通过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和队伍优势,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职业的青年,开展有针对性的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帮助青年实现稳定就业。在社区青少年中,继续实施“阳光展翅”慈善助学行动,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券,鼓励社区青少年参加社会紧缺急需型岗位技能培训。在职业青年中,积极实施“岗位技能振兴”计划,重点开展中高级技能培训,提供储备培训津贴,帮助职业青年掌握更高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针对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职业经历、缺乏敬业精神的“三缺”失业青年,要大力实施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开发区级就业实践基地,增加见习岗位,可选择有条件的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作为区级青年就业实践基地,帮助失业青年积累实践经验。青年的就业培训要贯穿“培训—见习—就业”三步走。团组织要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训、见习培训、择业培训为衔接,以培训前调查、培训中管理、培训后服务为内容的有效培训工作体系。

(四)培养人才,扶持创业,促使青年创业带动就业

青年自主意识较强,年龄资本优势突出,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能,最易成长为创业型人才。扶持青年创业,既促进了青年自身就业,也实现了社会就业倍增效应,是深层次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关键出路之一。因此,共青团组织应着眼于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为青年成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创造条件。静安共青团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手探索建立鼓励青年创业“四扶持”的工作模式,即通过提供和推荐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项目扶持;通过协调有关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扶持;通过协助提供小额贷款进行资金扶持;通过提供设备场地等必需生产资料进行硬件扶持。经实践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一是承办青年创业培训班,教授创业技能。二是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手建立扶持青年创业项目库,开发适合青年需求的创业项目。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整合社会企业的资源,创建“青年开业园区”,为青年创业提供场地、税收等优惠,提供员工培训、中介增值、融资咨询、资本运作等全方位服务。

(五)把握需求,积极引导,努力优化青年就业服务

针对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获取不对等,择业青年缺乏职业规划等问题,团组织应重点开展“青年求职导航”服务。要依托团属“青年求职导航站”,对求职青年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增强就业服务的有效性。一是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青年规划职业生涯。二是提供政策咨询,帮助青年充分了解就业政策。三是提供求职技巧指导,帮助青年掌握基本的求职面试技巧。四是广泛采集并及时发布招聘、培训信息。五是举办青年求职专场。六是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建立维权热线,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加强劳动监察力度,保障青年的合法劳动权益。此外,从长远发展考虑,我们建议应稳步探索建立区级团属青年职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劳动力市场开设青年的专门窗口,建设一个联系政府、工商企业及青年服务机构的服务网络,向青年提供全面优质的就业中介服务。

(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健全青年就业工作机制

促进青年就业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团组织要努力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机制建设,促进青年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健全青年就业服务队伍联动机制。目前静安团组织已初步建立起青少年事务社工、社区老师、居委会青年干事、就业援助员和职业指导员五支队伍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今后要加强发挥团干部、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队伍联动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机制。充分利用团内资源,发动基层团组织、社区团工委、青联、青年社团等青年组织,为青年就业工作提供资源。大力整合政府资源,加强与劳动保障、工商等部门的配合。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依托社会公益性培训组织、企业搭建更多青年培训、就业、创业的信息渠道和服务平台。三是建立健全项目化运作机制。今年静安团区委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设立了100万元“青年就业导航金”,推出了包含18个具体项目的促进青年就业“彩虹计划”。今后要在抓实抓好这些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共青团特色和较大影响的服务项目。

(七)了解实情,反映呼声,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既需要青年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强力干预和全社会的支持。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发挥党赋予的参政议政的职能,努力营造有利青年就业需要的外部环境。要定期开展我区青年就业重点群体状况研究,摸清失业青年状况,为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座谈会等广泛听取青年意见,多渠道地向政府反映青年就业呼声,通过团组织推荐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青年就业问题,提出专题议案;要积极参与政府促进青年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积极推动促进青年就业的立法,争取出台有利于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法律。

第三篇: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途径探讨

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途径探讨

共青团在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中有政治、组织、活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共青团要不断从自身独特优势出发,构建与创新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体系与路径。

一、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独特优势

青少年就业问题的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少年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各级共青团组织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013年6月的共青团十七大报告回顾了五年来共青团在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工作中指出:“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服务青少年工作扎实推进。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推动金融机构向167万名青年发放创业小额贷款,组织100多万名青年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上岗见习,对超过1000万人次的青年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同时,在新的工作展望中指出:“尽心尽力服务青年所急所盼。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深化青年就业培训、见习基地、创业小额贷款、青年创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可以看出共青团一直以来发挥其独特优势致力于促进青少年的就业创业工作。

1.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政治优势 就业创业的问题是国家非常重视与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家在各个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有利的措施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对共青团而言,更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为青少年的就业创业服务。共青团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有自身的独特性,在政治框架中,在各级代表大会中都有共青团的代表。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就能及时地对有关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层面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相关政策措施方面进一步地完善与改进。另外,共青团可以根据了解青年就业的状况来提出意见建议,促使或者帮助相关党政部门和组织提出就业创业新举措。

2.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组织优势

共青团扎根于青少年的生活世界与学习世界,共青团的结构完善,从团支部到团委都贴近每一位学生,对凝聚青少年起到良好的组织指导作用。共青团是一个组织比较严密的青年组织,从团中央到团支部都有自己的组织,特别重要的是共青团领导、团结各级青年组织,这些青年组织都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共青团下属的青联、学联,有企业家协会,这些协会还有基金会等。这些青年组织的触角可以联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且可以协调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一个资源互补来共同为青年的就业创业服务。而且通过各级共青团组织联系广泛与公信力强的优势,为青少年就业创业拓展人力资源与基金渠道。3.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的活动优势

共青团活动形式多样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近年来,共青团组织在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服务青少年就业创业的品牌活动与项目。2013年由团中央建立的第二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也已向社会公布。至此,团中央已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083个,提供的见习岗位有121646个,如今“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已成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由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也成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综合性赛事活动。

二、不同阶段青少年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的需求 青少年是处于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学生,年龄横跨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和大学。不同阶段学生对就业创业的需求有其差异性。

1.初中阶段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完成初中学业后马上就业的学生已经逐年减少,但是根据天津市团市委和天津市委青少年研究中心2009重点课题“天津市青年状况和需求调研”的问卷调查发现,进城青年就业中完成初中学业的青少年占48.6%。这一个研究数据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现在大部分完成初中学业就开始急于就业的学生仍存在,而且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家庭。农村学生无论是硬件措施还是软件措施都落后于城市学生,特别是拮据的生活困境让他们不得不提早放下书包进城打工。而当他们就业时通常是要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压力一部分是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而更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这是由于他们拥有的只是零散的知识结构再加上缺乏一技之长,这使得他们在以技术为主的高端就业市场中占据劣势。总之,在他们看来,读书,家庭支撑不起费用;就业,自己又缺乏技能。这就让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所以他们在应聘时往往缺乏信心,同时又由于初中阶段并没有进行就业观的教育,这也导致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和满意度都相对偏低,就业的心态也会变成得过且过,在他们看来最重要就是找到一份工作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在这种状态下最后只有低收入的体力工作适合他们,长期如此也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因此,共青团对即将完成初中学业的青少年群体要适当地引入就业创业教育,让他们从观念上与能力上都能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并且鼓励他们继续完成学业。

2.高中(中专、技校)阶段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需求 高中学生的主要的目标是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虽然考大学的高中学生并不需要马上加入就业创业的行列,但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仍然需要有就业创业的基本指导与教育,为将来更好地选择就业创业的方向打下基础。笔者近三年均参加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办的“广州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现场咨询会”,而考生与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考分能否上线”;二是“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少高考考生选择高校与专业时存在盲目性,对自我认识不清,对报考的专业与自身的匹配也没有清楚认识。选错专业也会给青少年的就业创业造成阻碍。因此,共青团在青少年学业紧张的高中阶段,可以通过团日活动的有利时机,适当开展相关的就业创业指导活动。

中专、技校阶段的青少年毕业了大部分要走向社会,对就业创业指导的需求更为强烈。除了学校第一课堂的课程指导外,更需要在课余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其组织优势,在第二课堂的团活动与寒暑假期组织中专、技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的体验活动。3.大学阶段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需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景气,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样使不少大一新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渴望能读上一些容易找工作和赚钱的“热门专业”,他们的就业心态充斥着追名逐利和安逸舒适的短视心理。但事与愿违,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读上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最后录取的专业与他们所向往的专业是不符合的,由此形成的心理落差让这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一新生感到巨大的就业压力,更有一些被录入到冷门专业的学生因此而对大学的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最终荒废美好的大学时光。形成这种不良就业心态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程度不足,更多的是夸大自己的能力而没有实事求是地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在专业认识上也存在偏差,认为所学的专业与未来的就业必须对口或者只有热门的专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冷门的专业则不能。面对这种不良的就业观,共青团应该在大学安排更多的就业创业教育讲座,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指导大学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共青团组织的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与了解社会实践需求的最好锻炼。

三、共青团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路径创新

共青团组织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要把公益性与长期性有机结合,发挥其政治、组织、活动的优势,构建就业创业体系与创新路径,为不同阶段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服务。

1.发挥政治优势,搭建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平台 共青团组织可以结合自身的政治优势与不同阶段青少年特点搭建好服务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平台。

(1)青少年就业创业网络教育平台。网络是青少年日常获取信息主要来源,也是青少年就业创业网络教育的最佳平台。共青团可以利用网站与微博不断完善与建设“青少年就业创业指导网站”与“青少年就业创业指导微博”,让广大青少年更方便接受就业创业教育与随时使用网络教育平台的资源。

(2)青少年就业创业观念与政策教育平台。就业难问题的产生主要是青少年就业创业观念与对就业创业政策了解的缺失。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特点,共青团可以联系政府就业部门与就业创业专家联合编写“青少年就业创业指导小册子”,更好地让不同阶段的青少年系统地学习就业创业理念与政策。同时,通过共青团在学校的组织,尤其通过初中、中专以及高中的团组织,加大对现在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宣传,与就业促进中心一起开展好“名师讲坛”和组建“青少年就业创业导师团”对青少年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

(3)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体验平台。在符合青少年需要的前提下,建立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体验平台。首先,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是很强的,因此应注重青少年参与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的培训与体验。其次,与企业团组织联合开展职业见习活动要加强与就业促进中心的合作与联系,理顺与劳动部门的关系,保证青少年的职业见习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青少年利益,切实为青少年能力的提高服务。

2.发挥组织优势,服务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 作为服务青年、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组织,共青团有责任和义务发挥好组织优势,从参与政府在青少年就业创业方面的决策入手,为青少年的就业创业教育做好服务工作。

(1)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共青团组织定期开展青少年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摸清青少年失业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为团的服务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2)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共青团可以对就业促进中心以及劳动部门在解决青少年就业创业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他们工作中的盲点从共青团的角度出发加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开展补充性的服务项目。

(3)开通青少年就业创业热线。共青团可以在原有青少年维权热线的基础上增设青年就业创业权益板块,专门接受青少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在中介组织或者用工单位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投诉,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同时,青少年就业创业热线可以发挥其辅助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功能,及时解答青少年就业创业的疑问与困惑。

3.发挥活动优势,提升青少年就业创业素质与技能 共青团活动具有品牌优势,能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分类开展培训活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推动就业创业”的良性机制,才能让青少年的就业创业素质与技能有所提升。

(1)活动有针对性。一是针对青少年技能的提高,开展岗前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团组织就培养提供什么样的青少年,促进培训教育与就业创业的更有效衔接。二是针对青少年潜能的开发,开展素质培训。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活动的结合,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素质拓展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

(2)活动分类进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广泛开展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可以在初中团组织活动中组织团员进行技能学习,为将来选择职业和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在高中阶段的团员教育中邀请各行各业的杰出青年和岗位能手为学生们开设讲座,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真正深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指导大学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参与“挑战杯”创业大赛活动等。通过循序渐进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对职场的正确认识,并积累一定的就业创业素质与实践技能。

(3)整合活动资源。整合活动资源包括人、财、物的整合。首先,共青团可以邀请劳动部门负责人、专家、自主创业老总、企业经营者等资深人士整合成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其次,共青团可以沟通联系并整合政府职能部门的资源,积极帮助与指导青少年申请创业贷款,创业贴息贷款等,在时机成熟时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建立青少年创业基金。第三,活动要有场所,团校与学校的团活动场所就是青少年进行就业创业活动的最佳后勤保障,共青团要整合团校与各级学校的活动场所资源,点面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与体验式活动,推动青少年就业创业技能的提升。

第四篇: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介绍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

共青团区委

(2012年9月15日)

尊敬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创业就业是青年最普遍、最迫切的根本利益。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既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期共青团引导青年、凝聚青年的有效载体。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已成为共青团服务青年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因此,共青团金川区委高度关注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积极响应团省委、团市委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就业创业的政策方针,积极行动,多措并举,鼓励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就业创业。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就金川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以简要汇报:

一、我区共青团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推进情况

在团市委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内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提高青年就业技能、增强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团区委持续推进并不断深化‚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行动‛。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住两个工作重点。即:抓就业和创业两个重点。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我们重点做好技能培训、就业岗位搜集、就业信息发布等工作,力求实现就业培训与就业岗位的有机对接。近几年以来,我们联合区人社局、区农牧局等部门,组织培训青年达到1000余人次。在促进青年创业方面,我们重点做好创业培训、—1—

推动小额贷款、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工作,按照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为创业青年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二是突出三个关键环节。即:转变青年就业观念,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就业创业见效。我们积极引导青年的观念从一步到位向先就业后择业转变,从靠父母靠老本向靠自己努力的转变,鼓励青年勇于到基层、到一线去就业。同时,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培训,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就业见习岗位等多种举措不断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的实效。

三是重点服务四类青年群体。根据我区青年实际,我们将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重点放在以下四类青年:一是农村青年,包括转移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二是创业青年,包括青年致富带头人、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村官等;三是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四是城镇失业青年。

四是明确五个工作项目。一是开展青年就业技能培训。我们积极和区人社局联合,依托金昌市职业技术学校、中科技校等现有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展家政服、缝纫、烹饪等技能培训。积极和区农牧局联合,面向农村青年广泛开展种植、养殖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金川区 ‚城乡青年‘1+1’技能援助计划‛,切实为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同时,积极联系本区和省内外有实力培训院校(用工企业)等培训资源,围绕电焊、特种车辆、电脑技术等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适当组织上进心强的青年外出强化实训,力争使每位参训青年至少掌握一项职业技能。二是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进一步加强和拓展我区现有的源达果品、美联日化、顺风肥牛三个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为我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提供见习岗位。同时,通过印刷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展板、举办岗位供需招聘会深入宣传见习基地建设和见习岗位信息,实施岗前培训和跟踪管理为见习者提供必要的服务。三是推动创业青年小额贷款。积极深入青年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宣传党的金融方针、政策,邀请资深金融专家开展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咨询,创业贷款和理财知识讲座。特别是2010年3月我们联合我区金融机构在宁远堡镇新华村举行了‚送金融知识下乡暨2010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培训活动,使近百名青年受益。四是建设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我区宁远堡镇马家崖村羊肉一条街紧邻市区,地理位臵优越,政府政策倾向,帮扶力度大,现已成为以美食餐饮为主的特色商业街。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引导有创业意愿和有一定创业基础的青年充分利用马家岸子羊肉一条街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进行创业,提高创业青年的经济回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马家崖羊肉一条街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五是加强创业就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在推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中,我们紧密结合团建创新工作,尝试建立‚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站+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站+青少年维权服务站‛的‚1+X‛团建组织形式,探索建立集工作、服务、活动阵地为一体的青年服务工作阵地,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联系和服务。

二、我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青年就业创业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传统的陈旧观念使基层青年不能将下岗与失业、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再就业与就业很好地统一起来,影响了青年的就业创业。很多青年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参加此类的培训,甚至有些人认为参加这些免费培训很丢面子,只是一味希望在相对稳定的国家机关、各类事业单位和收入较好的企业就业,缺乏创业的动力。

二是就业创业渠道较少。我区大中型企业不多,辖区人口也相对较少,创业和就业实习基地也不多,缺少创业带头人。青年的就业创业的渠道主要是在家务农、在外打工和在外作农产品买卖经商、开车或从事烟酒等小贩生意,从事其它工作的不多,就业创业渠道非常狭窄。另外,资金和技术匮乏还是我区青年自主创业的较大难题,有人认为没钱就别去启动,有人认为技术经验不够就等等先。

三是信息渠道少,信息量不足。由于共青团不是主要的就业创业职能部门,对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不能及时了解,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情况,难以实现劳动力和岗位的有效对接。同时,在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和就业创业指导,营造就业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也还不够规范、细致。

四是小额贷款额度优惠政策不多。部分想创业的青年人缺乏资金,虽然我们在促进小额贷款工作,但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缺乏具体、有效的优惠政策支持,工作吸引力不够,抓落实难度较大,导致部分有意愿创业的青年因贷款款项不够或利息较高而放弃。

五是创业就业培训经费来源不稳定。基层团组织没有稳定的培训经费,且培训机制不够完善,致使培训工作较为被动,不能很好地满足青年的需求,使服务青年就业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三、我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下一步,我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将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大局,以增强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为目标,以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城乡失业青年和务工青年为重点服务对象,切实抓好工作项目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一是加强对青年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相关的就业政策。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等,对青年身边活生生的务工致富典型、创业致富典型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年增强就业、创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走向自主创业、自主择业、自我发展之路。力求通过宣传引导,使青年转变观念,在就业创业方面增强对共青团的认可程度。

二是全面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和人社部门、其他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科技信息和其他政策信息,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通过非公团组织与各类非公企业建立联系制度,收集用工招聘信息,同时进行横、纵向联系,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直接在基层广大青年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努力强化培训,提升就业

创业见习实践,加强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实现由点到面的全套引导服务帮助,真正做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创业。

三是继续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青年创业出台一些有利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政策,争取利率优惠、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方式等优惠政策。深化与有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努力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争取获得有关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进一步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壮大青年创业基金,为青年创业提供免息、便捷、有效的创业启动资金,为青年创业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

四是进一步强化青年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努力争取上级团委和政府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建设学校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远程教育和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资源及团属培训阵地,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与相关部门合作,大力开展返乡务工青年和‚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生)技能培训。利用现有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平台,加大投入,鼓动、引导更多的未就业的大学生参与到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接工作中来。

总之,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需要上级部门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团省委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也将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体系优势,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主动争取市区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司法警察协助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途径与方式

司法警察协助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途径与方式

2011-08-25 07:38:33 来源:(天津)(0)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是具有国家刑事法律强制力的司法武装力量,是人民警察的一个独立警种,依法参与检察活动。其中主要任务之一就是 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通过行使职权,协助检察官办案,维护办案安全,维护检察工作秩序,预防、制止妨碍侦查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侦查工作的顺利进 行。

一、协助侦查是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一项重要任务

司法警察是检察机关行使刑事侦查权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从其法定职责来看,司法警察只是具有相对的协助侦查权。即:司法警察只是协助检察官对案 件进行侦查,而且在整个侦查过程中,采取每一项法律措施、侦查工作每一步的决定权都不是由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决定的,而是由该案的承办人,即检察官依法报 请批准后进行的。可见,在侦查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检察官,他们在侦查中是领导和决定者,也是具体指挥者,而不是具体执行者。司法警察在侦查中是协助 者、执行者,必须服从检察官的指挥,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职责,这表明了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侦查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它在侦查工作中具有明显的辅助性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司法警察协助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途径探索

(一)“检警一体化”。《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职责第九项为:“执行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任务。”这一“口 袋”式的规定应当是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检察业务工作,如案件线索初查、自侦案件侦查或协助检察官进行初查侦查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赋予司法警察相 应的办案资格,建立“检警一体化”办案,有利于调动司法警察的积极性。检察机关司法警察中侦查员的准入、任免等管理办法可参照公安机关执行。在办案实践 中,司法警察在检察长、主管检察长领导下,在主办检察官的具体指挥下,参与案件的初查和侦查工作。这样,司法警察在集中编队管理的前提下,实行一岗双责,跟案履责,既严格履行司法警察职责,又参与案件侦查工作,能够缓解目前检察机关办案警力不足的矛盾,实现司法警察资源与检察官的优化配置,维护办案秩序,保证办案安全,提高办案效率,服务检察大局。

(二)警务区构建。警务区是根据查办职务犯罪高风险、低效率,执法行为失范的现状而建立,以检警一体化、侦查一体化、技侦一体化为特征,讯问犯罪嫌 疑人、询问证人、侦查指挥、研讨案件、接待律师的查办职务犯罪的专门区域,由司法警察进行管理。警务区办案,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从有关人员进入警务区 开始,司法警察就开始了全程即时监控录音录像,所取得的视听资料,既可以作为出庭公诉的证据,也可以成为今后当事人权利救济的重要保障措施。以警务区为载体,以司法警察的职能介入为切入点,在检察机关内部形成良性的制约机制,本身就是对侦查权的一种有效控制。

三、司法警察协助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方式

(一)安全防范。检察工作主要以办案为重点,办案又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因此,办案安全在检察工作中处于突出位置。完善办案安全防范制度,发挥司 法警察在办案中的安全保障作用十分必要。建立办案与看管工作相互配合、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将传唤、拘传、提押、看管等任务交由司法警察专门负责,既有利 于检察官集中精力突破案件、提高办案质量,也有利于司法警察集中精力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促进办案安全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二)取证查证。从司法实践经验及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检察官实行“文官化”,将检察官从具体繁琐的查案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案件的突 破、证据固定和案件质量上,而司法警察将逐步按照查办案件方案和案情的发展要求,承担办案工作中的具体取证查证和执行强制措施等任务。目前,有些地方的法 警已在办案取证查证工作中成为行家里手,成为取证查证工作中的中坚力量,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理顺、规范了检警相互之间的职责关系,使侦查指挥与执行取证 查证工作达到了有效的协调和统一。

(三)内部监督。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着很高的要求,依法规范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非常迫切,人民群众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寄予厚望,同时也对职务犯罪侦 查工作的监督制约问题十分关注,如检察官办案,内部如何监督?对此,如能充分发挥法警的职能,通过积极参与办案,由检察官、法警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和程序 协调统一办案,构建检察官、法警在办案中内部监督机制,就可以在一定范围起到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

(四)强制和保障作用。司法警察在参与办案时,其行为主要是按照法警职责规定来进行,如遇到缠访人员到检察机关无理闹事,或阻碍检察官 正常办案以及检察官在办案中遇到攻击、受到人身侵害时,司法警察就可通过主动履行职责,出面调处或予以防卫。又如在执行传唤、拘传、逮捕或押解时,为防止 嫌疑犯、被告和罪犯逃跑可以使用手铐、警绳。所以,司法警察每执行一项职责都带有强制性,正因为有了这种强制性作用,才能够保障办案措施的有效行使,使办 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下载共青团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途径与方式研究(静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青团协助政府促进青年就业的途径与方式研究(静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