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9-05-12 19:4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总第339期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7期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我省农民工返乡人员日益增多。理性审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主动谋划承接,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农民工返乡影响分析

据调查,我省2008年外出农民工人数达2023万人,其中省外务工人员近1188万,约占全省总人口14.6%,截至2009年1月底,全省共有212万农民工返乡。如此众多的农民工失去在城镇的工作和主要收入来源,将对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形成很大压力和影响。

一是农民增收面临巨大压力。我省农民工失业返乡数量多、规模大,将直接导致农民收入大量减少。2008年第四季度全省劳务收入减少100亿元左右,农民人均减少劳务收入170元左右。我省农民工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收入减少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二是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面临巨大压力。农民工失去工作提前返乡,严重影响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影响其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和现实购买力,这势必阻碍我省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三是农村公共服务面临巨大压力。大批农民工举家返乡,直接面临子女回乡后上学、农村医保、困难补助等民生需求问题,农村公共服务面临严峻挑战。

四是总体就业形势面临巨大压力。我省城镇职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本来就很大,大量农民工返乡,给我省原本吃紧的劳动力就业市场造成冲击,总体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五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面临巨大压力。据统计,去年9月至11月,我省农民工77万多人失业返乡,其中有33万多人无地可耕、无业可就,加之不少农民工特别是年轻农民工在心理上已经认同了城市人的身份,返乡后因为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技能和无法重新适应农村生活环境而产生失落和不满情绪,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六是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面临巨大压力。我省出现大批失业返乡农民工现象,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解决不好更是政治问题。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社会群体,能否妥善地、全面地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对基层党政执政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既有农民工自身素质等主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这个大背景的影响。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有利条件。

(一)不利因素

1、收入因素。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大幅度滑落主要来自收入需求效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的进口需求迅速下降,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推迟或取消。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我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2%,出现自2001年6月份以来首次同比负增长,进口额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7.9%。由于进口中有较大比例用于来料加工,进出口下降自然带来企业开工不足、减产或停产,形成有别于往年的反常局面。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降至0.5%,比上年下降将近3个百分点。美国、欧盟和日本将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这种衰退将进一步降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加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2、价格因素。人民币升值会产生出口产品的价格效应,这种价格效应不容忽视。从2005年7月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人民币升值21.2%。在最初的两年时间里,人民币升值步伐比较缓慢,为10.9%。但从2007年9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一年时间上升10.3%。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很大冲击。以服装衣着类纺织品为例,从2005年7月到2008年1月,出口同比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22.0%以上,但此后一路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平均只有2%左右。尽管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但对欧元、英镑和日元等汇率出现大幅升值。这种升值相当于产品的价格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会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削弱中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3、投资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下降诱发的投资减少,减弱了投资拉动就业效应。中国是全球吸收FDI投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跨国企业或投资者由于受到资本市场筹资和融资的约束,无法筹措资金对新兴市场进行投资。而且,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率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也减少了对投资盈利预期,从而减弱对中国的投资意愿。在外部订单减少和人民币升值效应影响下,不少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或国内企业面临亏损和倒闭的威胁,在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下,不得不削减生产或关门倒闭,从而造成就业问题。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同比下降27.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但2008年1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6.5%。外商投资拉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减弱。

4、间接因素。金融危机对服务业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为货物贸易提供服务的服务业遭受影响,比如外贸服务等部门。同时,出口下降还通过乘数效应放大对投资、消费和总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进而对不同行业就业产生程度不同的冲击。

(二)有利条件

1、内需政策。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到2010年加大投资4万亿元。通过加大投入的政策措施,增加就业岗位,无疑给返乡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及时雨。

2、减负政策。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形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出台了“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组合拳”,提高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率、降低企业的税率、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降低企业社会保障缴费费率等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轻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从而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需求提供

保障。初步预计,这些政策可以减轻企业负担2000亿元,稳定上千万个岗位。通过减轻负担、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的政策措施,无疑减缓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

3、扶持政策。针对农民工就业困难,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更好发展,更多吸纳就业。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支持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场地等政策体系,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扶持。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新创优环境,无疑给返乡农民工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三、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的基本模式和主要路径

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的特点。各级党政要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综合协调,多策并举。当前,应对我省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劳务输出大县。

(一)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五种模式”

一是返乡观望型。在外出务工的年青人中,有较好较稳定的收入,因企业精简等原因回乡,如经济形势好转,要继续回原务工地就业。

二是返乡创业型。基本以高学历及多年打拼积累一定资金、经验者为主,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返乡后要寻找合适的项目进行自主创业。

三是返乡就业型。以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体力劳动者为主,难于适应在外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失去岗位,返乡后要在当地寻找相对合适和稳定的工作。

四是技能就业型。多数为在外打工多年、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是当前许多工业园区企业急需的技术岗位人员,“回流”后要在当地企业重新就业。

五是返乡务农型。以年龄偏大,有一定资金积蓄者为主,在当前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吸引下,在沿海企业裁员、关停之机回乡,要从事种养等农业事业。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六条路径”

一是加强领导。一要组建领导机构。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由劳动保障、农业、教育、财政、司法、工会、统计、农办等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重点加强我省农民工输出大县的相关机构和职能,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资金使用、统一工作经费。二要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自上而下、横向平行的协调联络机制,明确职责、严格责任。三要建立应急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基础作用,建立各级政府应对返乡农民工的应急预警工作机制。农村基层政府和组织要直接面对返乡农民工问题,时刻关注农民工返乡的情况,加强与返乡农民工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思想动向,有效处理农民工返乡后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是破除障碍。一要致力破除体制障碍。建立将返乡农民工就业纳入城乡统筹就业目标的长效机制,按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思路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确立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乡就业发展格局,切实维护返乡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生命健康权,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社保。二要着力破除融资障碍。鼓励金融机构给返乡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满足创业资金需求。三要努力破除环境障碍。简化创业企业的注册登记手续,尽量免费办理各

种手续,对创业企业实行税费减免,协调各方充分履职,全方位为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注重投入。一要争取支持。各相关部门要继续积极主动争取中央的对口资金支持。二要专项投入。我省要尽力增加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专项资金投入。三要多元投入。鼓励我省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对返乡农民工业务技能培训的投入。四要建立基金。整合全省现有的农业、扶贫、劳动保障、教育、农办等部门下拨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专项资金,建立农民工就业促进基金,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在今明两年重点保证人口和农民工返乡大县的基本资金投入,人口少、返乡农民工数量少的地区可以采取先调剂、后补齐的方式处理。五要严格监管。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保证资金统一使用的公正和安全。

四是强化培训。一要安排专项资金。根据农民工的不同情况做好各类培训计划,按2至3个月期限每天给受训农民工适当补助,稳定培训对象。二要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我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类职业教育技术学校等教育科研优势资源。编制符合农民工实际的教材,组织有经验的教学培训人员,筹集必要的培训经费,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创业培训,并给合格农民工颁发证书。三要提供免费培训。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免费为农民工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四要实行目标管理。把返乡农民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和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

五是构建平台。一要开展中介服务。全力为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介绍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联系用工单位收集岗位,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实际,进行就业推荐和进场求职相结合,千方百计寻求就业岗位。二要开展技能鉴定。免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返乡农民工具备用工单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三要切实加强协作。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和联系点的作用,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联系与协作,及时掌握用工需求,签订劳务协议,推进有组织输出。

六是广辟渠道。一要通过在川建设项目吸纳就业。所有在川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按计划录用当地或者我省的农民工,把在川建设项目雇用我省返乡农民作为一项工程监管内容来抓。二要通过援建项目吸纳就业。积极协调对口援建省市单位,让援建方积极安排雇用当地农民工参加项目建设。三要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就业。积极安排返乡农民工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田改造、水土保持、水利工程、乡村公路等项目中优先安排农民工就业。四要通过多业并举吸纳就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产(创)业园,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大力发展服务业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增加返乡农民工就业岗位。

负责人:王整

成员:吕焱飞(修改)

李世金(执笔)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9-07-01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扩大我省农村内需对策研究》_

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扩大我省农村内需对策研究》_.txt单身很痛苦,单身久了更痛苦,前几天我看见一头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的什么叫残忍? 是男人,我就打断他三条腿;是公狗,我就打断它五条腿!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扩大我省农村内需对策研究》总第351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9期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扩大我省农村内需对策研究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导致全球经济低迷,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来抓。从我省的情况看,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进一步扩大农村需求,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扎实推进“两个加快”的必然选择。

一、扩大我省农村内需的有利条件

(一)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我省是人口大省,农业人口达6675万,占全省人口总量的78%,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我省农村消费水平很低,2008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2747元,还不足城镇居民的32%,潜在消费空间巨大;我省作为西部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矛盾较为突出,客观上存在较大的投资需求。因此,以有效政策促进农村消费需求显著增加,是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消费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有关调研表明,在现有条件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恩格尔系数下降至50%后,农村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8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增长16.2%。据此判断,我省农村居民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同时,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到2020年,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届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至少应达到82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相应大大提高。若今后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农民购买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倾向进一步增强,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将会更大。

(三)农村消费结构处于转型升级时期。据有关资料,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用于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保健支出也逐渐上升。这意味着目前已经到了农村居民从食物、居住等基本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型升级的阶段。近几年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中高档消费品正成为我省农民消费热点,预示着农村居民消费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据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任何家电产品的农村普及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求。可见,一旦农村消费市场被真正启动,将对我省经济增长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四)农村市场流通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民购物更安全、更方便。随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以及超市、便利店、示范店等商贸业态逐步从城市走向农村,许多地方的农民告别了“柴米油盐找个体,日用商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的传统消费方式,农村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2008年我省采取财政补贴措施实施的“家电下乡”活动,全省销售家电产品115万台(件),销售额达16.5亿元,受益农户达106.5万户,中央、省政府补贴2.15亿元,带动

农村消费35亿元以上。这类措施,不仅有效开拓了农村市场、缓解家电及相关产业的困难,而且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

(五)中央、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积极应对经济危机,中央及时果断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我省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实际,作出了用好“两个机遇”,围绕“两个加快”,强化“三个全面推动”,抓紧“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的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总体部署,制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一项具体措施。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无疑将对扩大农村消费起到强有力的“发动机”和“助推剂”的作用。

二、我省农村内需不足的成因

(一)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这是农村消费不足、消费水平偏低的根本制约因素。虽然影响农村消费增长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消费市场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比较效益较低;减免农业税、粮价上涨等利好因素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被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通胀因素部分化解,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增收手段比较单一等等,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农民购买力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此外,农村消费的地区差异也越来越显著,如目前成、德、绵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比盆周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要高很多。

(二)农民消费预期不稳定。这是农民消费意愿不强、消费倾向低的关键因素。我省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在一些地方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农民缺乏可靠的社会保障,农民对未来的收入与风险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对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心态比较严重,防病养老、子女教育等储蓄倾向较强,使农村消费发展缓慢。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比较滞后,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影响农民的消费倾向;农村公共品投入不足,增加了农民生产性消费支出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生活消费空间。

(三)农村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相对落后。这是影响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的直接因素。一是流通方式相对落后。目前代销店、农贸市场等仍然是农民购物的主要场所,农村市场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农村总交易额的比重较小,农村日用消费品绝大多数通过对手交易销售。二是流通网点数量不足。三是农村商品配送能力不强,个别地方消费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四是流通基础设施不足等等。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管理滞后。这是影响农村消费环境和消费信心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适应农村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如仍有一些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比较薄弱、配电容量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电商品在农村地区普及。另一方面,农村市场管理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个别农村仍然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消费的扩展。

三、扩大我省农村内需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的关系。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惟有收入增长,消费才有可能增长。扩大农村内需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一要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力度助农增收。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机遇,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农房建设、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项目,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助农增收。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措施,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三要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助农增收。大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增强农民从事种养殖业、商贸业、加工业、运输业等行业的业务技能,从而帮助农民创业就业增收。

2.农村消费和农村投资的关系。农村投资与农村消费密不可分,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农村消费创造出农村投资的动力和新的投资者,农村投资则创造出农村消费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结合当前农村需求和灾后重建实际,处理好农村投资与农村消费的关系,一要调整投资结构。着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启动消费上。二要突出投资重点。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优势特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房屋改造、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三要鼓励多元投资。加大财政、信贷资金以及援建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社会资金投入启动和扩大农村消费。

3.农村消费与深化改革的关系。深化改革,为扩大内需创造条件。要将增加投入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改革提高投入的效益。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加快制度创新步伐,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使农民和农业经营者能得到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的增值收益。二要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当前,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尚未发展起来,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抓紧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三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力调整利益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规范的横向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财政重心适当下移,显著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使其具有为本地区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经济能力。

(二)大力推进“四个并举”

1.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并举。通过扩大就业促进增收,构筑农村消费保障。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发展创业创新型企业,扩大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同时,积极创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加大对县域经济、农村地区产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加就业岗位。

2.加大农村资金投入和扭转农村资金“抽血”并举。农村资金的投入是农村消费的基石。在继续大力增加农村财政投入的同时,政府必须采用干预手段,如从提高保障信贷资金的农村投放比例、降低农村贷款门槛和丰富农村信贷着手,实行利率优惠和财政贴息政策,着力扭转农村资金被“抽血”的状况。

3.强化资金杠杆效应和弱化资金替代效应并举。发挥财政和信贷资金调动民间资金的“杠杆效应”,是提高财政和信贷资金利用效率、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继续采取“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沼气池补贴”等政策措施,切实发挥好资金的杠杆效应,进而发挥其促

进生产、扩大消费的功效。

4.着力扩大生活消费和扩大生产消费并举。在扩大农民生活消费的同时,更要扩大农业生产消费。根据有关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一年的农业生产消费达1.6万亿元,如果算上农村乡镇工业、第三产业,生产消费数值会更大。扩大生活消费和扩大生产消费不仅对扩大农村内需意义重大,而且对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供给、活跃农村经济、增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着力抓好“五个必须”

1.必须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拓宽消费渠道。一要构筑网络体系。借助我省民营、个体商业的活跃性,建立起国有、集体、个体多载体、多层次、多渠道的流通网络体系。二要建立新型业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把城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租赁、直销、代销等流通形式引入农村市场,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三要研究消费特点。积极引导我省企业研究农村消费特点,针对我省农民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生产出价格低廉、实用性强、使用方便、质量可靠的产品,把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延伸到农村。

2.必须创新农村消费方式,建立开拓农村市场的新机制。一要建立采购联盟。支持我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推动质优价廉商品进入农村市场购销平台,切实降低采购成本与价格,使农民真正能够得到实惠。二要推进产品团购。积极推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建筑装饰材料、电器等产品团购,引导农民开展合作消费。三要建设综合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集日用品、农资、药品、电信产品、邮政产品销售及家政、休闲、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民安全消费和便利消费。

3.必须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保护农民消费权益和消费信心。一要强化监管。要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工商、卫生、质检部门定期对农村市场和其他经营销售点进行依法检查,对售假制假行为依法进行公开的严厉处罚。二要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经常传授、讲解有关商品辨别真伪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农民识别商品的能力。三要畅通渠道。要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畅通诉求渠道,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改善交易和消费环境。

4.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树立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一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把农民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障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二要制定切实可行政策,尽快实现养老保障省级统筹,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和调节功能。三要抓紧制定出台社会保险跨地区结转实施办法,切实保护我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加强对农民的消费教育,引导农民科学消费。一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采取有效形式提高综合素质,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引导农村居民从思想上接受科学消费、可持续消费观念,摈弃非科学、愚昧的消费行为,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三要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加强农民维权意识教育,使农民明确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与职责,切实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负责人:吕焱飞

成员:李世金(执笔)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9-06-19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三篇: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扩大我省农村内需对策研究》_

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扩大我省农村内需对策研究》总第351期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9期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扩大我省农村内需对策研究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导致全球经济低迷,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来抓。从我省的情况看,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进一步扩大农村需求,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扎实推进“两个加快”的必然选择。

一、扩大我省农村内需的有利条件

(一)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我省是人口大省,农业人口达6675万,占全省人口总量的78%,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我省农村消费水平很低,2008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2747元,还不足城镇居民的32%,潜在消费空间巨大;我省作为西部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矛盾较为突出,客观上存在较大的投资需求。因此,以有效政策促进农村消费需求显著增加,是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消费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有关调研表明,在现有条件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恩格尔系数下降至50%后,农村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8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增长16.2%。据此判断,我省农村居民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同时,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到2020年,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届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至少应达到82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相应大大提高。若今后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农民购买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倾向进一步增强,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将会更大。

(三)农村消费结构处于转型升级时期。据有关资料,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用于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保健支出也逐渐上升。这意味着目前已经到了农村居民从食物、居住等基本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型升级的阶段。近几年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中高档消费品正成为我省农民消费热点,预示着农村居民消费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据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任何家电产品的农村普及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求。可见,一旦农村消费市场被真正启动,将对我省经济增长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四)农村市场流通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民购物更安全、更方便。随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以及超市、便利店、示范店等商贸业态逐步从城市走向农村,许多地方的农民告别了“柴米油盐找个体,日用商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的传统消费方式,农村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2008年我省采取财政补贴措施实施的“家电下乡”活动,全省销售家电产品115万台(件),销售额达16.5亿元,受益农户达106.5万户,中央、省政府补贴2.15亿元,带动农村消费35亿元以上。这类措施,不仅有效开拓了农村市场、缓解家电及相关产业的困难,而且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

(五)中央、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积极应对经济危机,中央及时果断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我省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实际,作出了用好“两个机遇”,围绕“两个加快”,强化“三个全面推动”,抓紧“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的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总体部署,制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一项具体措施。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无疑将对扩大农村消费起到强有力的“发动机”和“助推剂”的作用。

二、我省农村内需不足的成因

(一)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这是农村消费不足、消费水平偏低的根本制约因素。虽然影响农村消费增长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消费市场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比较效益较低;减免农业税、粮价上涨等利好因素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被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通胀因素部分化解,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增收手段比较单一等等,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农民购买力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此外,农村消费的地区差异也越来越显著,如目前成、德、绵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比盆周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要高很多。

(二)农民消费预期不稳定。这是农民消费意愿不强、消费倾向低的关键因素。我省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在一些地方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农民缺乏可靠的社会保障,农民对未来的收入与风险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对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心态比较严重,防病养老、子女教育等储蓄倾向较强,使农村消费发展缓慢。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比较滞后,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影响农民的消费倾向;农村公共品投入不足,增加了农民生产性消费支出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生活消费空间。

(三)农村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相对落后。这是影响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的直接因素。一是流通方式相对落后。目前代销店、农贸市场等仍然是农民购物的主要场所,农村市场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农村总交易额的比重较小,农村日用消费品绝大多数通过对手交易销售。二是流通网点数量不足。三是农村商品配送能力不强,个别地方消费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四是流通基础设施不足等等。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管理滞后。这是影响农村消费环境和消费信心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适应农村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如仍有一些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比较薄弱、配电容量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电商品在农村地区普及。另一方面,农村市场管理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个别农村仍然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消费的扩展。

三、扩大我省农村内需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的关系。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惟有收入增长,消费才有可能增长。扩大农村内需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一要加

大民生项目建设力度助农增收。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机遇,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农房建设、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项目,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助农增收。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措施,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三要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助农增收。大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增强农民从事种养殖业、商贸业、加工业、运输业等行业的业务技能,从而帮助农民创业就业增收。

2.农村消费和农村投资的关系。农村投资与农村消费密不可分,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农村消费创造出农村投资的动力和新的投资者,农村投资则创造出农村消费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结合当前农村需求和灾后重建实际,处理好农村投资与农村消费的关系,一要调整投资结构。着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启动消费上。二要突出投资重点。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优势特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房屋改造、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三要鼓励多元投资。加大财政、信贷资金以及援建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鼓励民间社会资金投入启动和扩大农村消费。

3.农村消费与深化改革的关系。深化改革,为扩大内需创造条件。要将增加投入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改革提高投入的效益。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加快制度创新步伐,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使农民和农业经营者能得到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的增值收益。二要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当前,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尚未发展起来,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要抓紧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三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力调整利益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规范的横向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财政重心适当下移,显著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使其具有为本地区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经济能力。

(二)大力推进“四个并举”

1.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并举。通过扩大就业促进增收,构筑农村消费保障。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发展创业创新型企业,扩大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同时,积极创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加大对县域经济、农村地区产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加就业岗位。

2.加大农村资金投入和扭转农村资金“抽血”并举。农村资金的投入是农村消费的基石。在继续大力增加农村财政投入的同时,政府必须采用干预手段,如从提高保障信贷资金的农村投放比例、降低农村贷款门槛和丰富农村信贷着手,实行利率优惠和财政贴息政策,着力扭转农村资金被“抽血”的状况。

3.强化资金杠杆效应和弱化资金替代效应并举。发挥财政和信贷资金调动民间资金的“杠杆效应”,是提高财政和信贷资金利用效率、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继续采取“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沼气池补贴”等政策措施,切实发挥好资金的杠杆效应,进而发挥其促进生产、扩大消费的功效。

4.着力扩大生活消费和扩大生产消费并举。在扩大农民生活消费的同时,更要扩

大农业生产消费。根据有关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一年的农业生产消费达1.6万亿元,如果算上农村乡镇工业、第三产业,生产消费数值会更大。扩大生活消费和扩大生产消费不仅对扩大农村内需意义重大,而且对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供给、活跃农村经济、增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着力抓好“五个必须”

1.必须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拓宽消费渠道。一要构筑网络体系。借助我省民营、个体商业的活跃性,建立起国有、集体、个体多载体、多层次、多渠道的流通网络体系。二要建立新型业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把城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租赁、直销、代销等流通形式引入农村市场,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三要研究消费特点。积极引导我省企业研究农村消费特点,针对我省农民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生产出价格低廉、实用性强、使用方便、质量可靠的产品,把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延伸到农村。

2.必须创新农村消费方式,建立开拓农村市场的新机制。一要建立采购联盟。支持我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推动质优价廉商品进入农村市场购销平台,切实降低采购成本与价格,使农民真正能够得到实惠。二要推进产品团购。积极推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建筑装饰材料、电器等产品团购,引导农民开展合作消费。三要建设综合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集日用品、农资、药品、电信产品、邮政产品销售及家政、休闲、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民安全消费和便利消费。

3.必须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保护农民消费权益和消费信心。一要强化监管。要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工商、卫生、质检部门定期对农村市场和其他经营销售点进行依法检查,对售假制假行为依法进行公开的严厉处罚。二要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经常传授、讲解有关商品辨别真伪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农民识别商品的能力。三要畅通渠道。要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畅通诉求渠道,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改善交易和消费环境。

4.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树立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一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把农民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障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二要制定切实可行政策,尽快实现养老保障省级统筹,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和调节功能。三要抓紧制定出台社会保险跨地区结转实施办法,切实保护我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加强对农民的消费教育,引导农民科学消费。一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采取有效形式提高综合素质,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二要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引导农村居民从思想上接受科学消费、可持续消费观念,摈弃非科学、愚昧的消费行为,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三要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加强农民维权意识教育,使农民明确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与职责,切实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负责人:吕焱飞

成员:李世金(执笔)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9-06-19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四篇: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及对策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部分企业关停、人员裁减,失业人数上升,受危机影响,我县农民工返乡增多,给原来只有老小在家的农村,带回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生活习惯,这些在加以正确引导的基础上,有利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培育新型创业者,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假如不积极促进就业,也有可能会带来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

一、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我县组织人员对返乡农民工相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通过汇总,我县外出农民工共有109722人,截止2009年2月1日,返乡务工人员总数21793人,其中返乡农民工18380人,因企业关停返乡的有9162人,正常返乡探亲的有10275人,政策吸引返乡就业的有2025人,政策吸引返乡创业的有331人。返乡人员中有70%以上有电车、缝纫、针织、建筑等技能技术,返乡人员中外出务工愿望的有13737人,占返乡农民工的75%,在本县就业愿望的有4100人,占返乡农民工的22%,自主创业愿望的有331人,占返乡农民工的1.8%,直接在家务农的有212人,占返乡农民工的1.2%。

二、农民工返乡增多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农民工返乡增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农村上有老下有小,回家团圆,回家看看,谋划来年的生产生活,走亲访友,联络感情。年后,这部分农民工还是要正常外出务工,通常工作比较稳定,大多是有一技之长。二是受出口需求减少,导致工厂减产、停产、倒闭而回家,或者是部分从事低级周期性行业的农民工,如建筑工人,由于建设工程完工,又没有其他一技之长,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机会,从而返乡。这部分农民工大多没有一技之长,且年龄相对更大,外出务工的随意性较强,存在能打工出去打工,没有打工机会将在家务农。三是一批农民工,经长年外出务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渐转变为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想寻找创业机会而返乡。这部分农民工有创业的能力,也是农村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大多年富力壮,通过引导,大多能转化为创业者。四是一批农民工,特别是青年人,通过外出务工,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从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工作都比较辛苦,工作时间长,报酬又低,加上身体吃不消等原因,体会了打工的酸辣,意识到由于自身缺少劳动技能而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利用春节返乡寻求培训机会。这部分农民工大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比较容易学习新技能,是未来打工的主要力量。

三、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几点建议

去年八月份以后,受经济危机影响,各地农民工返乡成为各地关心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措施,县主要领导还在春节深入乡村与返乡农民工进行了座谈,了解农民工的需求,解决存在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服务与农民工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宣传还没有到位;返乡农民工创业受资金短缺瓶颈制约;在家乡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为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几点建议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县人力资源服务大厅、乡镇劳保所、车站、村委会,通过发公开信、宣传手册等各种渠道,把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服务农民工的政策宣传出去,让做到家谕户晓。召开各种类型招聘会,一是组织专门人员到长珠闽地区大力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并及时发布,积极建设劳动基地,形成示范效应,千方百计稳定农民工外出劳务规模。另一方面是利用县内企业的用工需求,发布招工信息,促进农民工就业,也解决县内企业招工难问题。

2、加大培训力度。以县农民培训学院和各级培训机构为阵地,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培训项目尽可能多,农民工可自由选择多个项目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

3、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实施返乡创业带动战略,通过外出招商、驻外劳务开发服务站、流动党支部、能人推介等渠道鼓励和引导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为有意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完善政府服务职能,开拓农民工创业的绿色通道。简化审批、办证程序,减少办证时间,推行并联审批、一站式审批,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创造和谐创业环境。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制定并落实县出台针对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快落实财政小额贷款基金,并采取政府贴息,提供创业扶持。对吸收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可享受直接补贴,担保贷款。

4、对公益性工作岗位进行清理,对清理出的工作岗位,优先安排农民工就业。引导适合农民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新上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施工单位,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

5、扩大招商拉动就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展以情招商、以友招商,及时推介招商项目,引进一批招商引资龙头企业,不但解决了农民工再次就业问题,还满足了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实现双赢。

第五篇: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发生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

xx县是地处大别山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入秋以来,约有12万人陆续失业返乡,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为xx县的平安建设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如何做好这些返乡农民工的稳定工作是事关xx县和谐稳定的大事,笔者对xx县近五个月返乡农民工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返乡农民工犯罪的基本情况

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25日,xx县返乡农民工犯罪有30案43人,其中盗窃18案28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65.1%;抢劫2案5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11.6%;故意伤害8案8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18.6%;寻衅滋事案1案1人, 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2.3%;侮辱1案1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2.3%。

二、诱发返乡农民工犯罪的主要原因

1、闲散人员增多是刑事案件增多的诱因。大批务工人员外出缓解了一定的社会矛盾,但随着返乡人员的归来,各类闲散人员的增多,刑事发案率自然比往年增多,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xx县检察院共批捕各类刑事案件49案59人,比07年同比的37人增长59.5%。

2、失业引起的经济压力是引发侵犯财产型犯罪的主要原因。在犯罪的43人中有33人犯的是侵犯财产型犯罪,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76.7%,其中盗窃18人,抢劫5人。他们中有的务工人员因返乡后土地转包未到期无地可种造成生产困难;有的长年举家外出,返乡后短时期内无粮、无菜、无油吃,基本生活无保障;特别是家庭收入几乎全靠外出务工收入的家庭,返乡待业造成的收入锐减使生活陷入困境。缺乏稳定收入造成的经济压力使部分返乡农民工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如:xx县检察院办理的犯罪嫌疑人陈某涉嫌抢劫一案中,由于没有特别技能,陈某在外务工每月工资仅1200元,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每月还需要1000元补贴家用。2009年1月9日下午5时许,受金融危机影响提前返乡的陈某走到莽乡村黄家湾路段时,发现受害人朱女一人在其身后,边走边打手机,遂起歹意。当受害人走到其身旁时,陈某从口袋里掏出一把仿真手枪,抵住朱女的头部,以威胁手段将朱女的手机和现金260元抢走后逃跑,后被群众抓获。提讯坐在看守所的陈某,他痛哭流涕地说自己失业了没挣到钱,家里还等自己带钱回去过年呢。

3、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较易滋生影响社会治安的刑事案件。已习惯了城市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他们,突然回到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的家乡,环境的差异一时难以适应,失业的阴影在心头难以挥去,家乡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相对贫乏,赌博、酒后很容易滋生打架斗殴等一系列不利于农村稳定的社会问题。近5个月,xx县检察院就办理的此类案件10件10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23.3%,其中:故意伤害9案9人,寻衅滋事1案1人,侮辱1案1人。如xx检察院办理的犯罪嫌疑人江某涉嫌侮辱一案中,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下午,彭新镇杨店村的江某吃完十五饭后, 因邻里地界铲土之事与本湾的江某某发生纠纷,引起撕打,后江某借着酒劲将大粪水灌到江某某的嘴里,严重影响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风貌。

4、部分“高危”人群返乡影响了社会治安。有的长期在外从事违法犯罪的人员也有一部分陆续返乡,在家乡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此类人员犯罪有7人, 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16.3%。如犯罪嫌疑人蒋某、袁某、方某涉嫌盗窃一案中,蒋某已因盗窃被判过二次刑,袁某13年来已因盗窃“三进宫”,方某07年因涉嫌寻衅滋事取保候审,受经济不景气的牵连,三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又瞄到家乡xx,在2008年10月至11月份期间,三人结伙先后在xx疯狂盗窃60多起,价值十多万元,给xx县近期的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影响。

三、针对返乡农民工犯罪的对策

妥善安置好返乡务工人员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应多方位多角度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民工返乡后能实现良性回归。

1、党委、政府部门要做好调查、引导、安抚工作。党委、政府部门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务工人员返乡待业问题,及时掌握返乡人员就业动态信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搞好引导服务,为失业者送去人性关怀,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找准自己的定位,走出失业的阴影,重塑发展的信心。同时,在生产、生活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在政策方面给以必要的倾斜。对于农民工返乡后一段时间内确实难于再就业、又无经济来源、生活确实困难的政府可给予适当的生活困难补助。

2、各基础部门要合力为农民工编织社会就业网。

一是加强技能培训工作。针对返乡待业人员的务工特点和技术特长及打算,劳动就业

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有目的、高效率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升级培训,使输出的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努力实现输出人员由体力型向技术型、智力型转变,为他们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二是加强创业就业工作。工商、税务、银行、民政、农业、中小企业服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联合互动,积极鼓励返乡务工人员

回乡创业,为他们在本县搭建创业平台,多挖掘就业岗位,多提供就业信息。

三是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可通过劳务协作等各种方式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通过电视、报纸等载体广泛发布各类用工信息等方式,加大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力度。

3、职能部门要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返乡待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各级司法机关可在全县各村设立普法宣传员,对进行《刑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开展以村为单位以案释法、“共创平安xx”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等形式,多渠道提高返乡待业人员的法律知识。

二是强化文化领域建设,充实乡村农民的精神生活。针对当前的特殊时期,党政宣传部门要努力净化农村文化市场,严防带有色情、暴力的影视、图像、文字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淫秽正常的文化领域。进一步加强农民的道德建设,逐步建设起一批合法、高尚、健康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民从事健康的文娱活动。

三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防止影响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各乡镇党委、政府、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防控体系建设,联合组织专职联防队、护村队,加大与农民联系的力度,加强对村、组、学校、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和督查工作,全县上下群策群力,及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4、司法部门要依法准确打击犯罪。针对已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司法部门要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同的案件不同对待:依法将罪行严重,主观恶性大,人身危险大、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影响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主观恶性小人身危险性小案件的应从宽处理;对因当前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日常琐事等因民事纠纷引起的轻伤害案件,应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精神,从着重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角度,应定纷止争。

下载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某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xx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调查与思考 xx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据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统计,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4.5万人以上。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经济......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及对策

    作者简介:石苗(1981.6-),女,湘南学院数学系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及对策 石苗 (湘南学院数学系湖南郴州423043)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金融危机背景下看金融专业与就业前景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看金融专业与就业前景 就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来看,受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暂时不容乐观。 首先,经济的萎缩将导致整体工作机会的减......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小编推荐)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余温尚存,欧洲债务危机对于全球经济又是雪上加霜,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无疑又是一大......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大......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措施

    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相关政策措施 2009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非常巨大,必须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突出的位置,针对......

    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问题(五篇范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题目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问题 任课教师冯佺光专业年级2010级经济学 学生姓名谭博文学号20100514031日期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问题摘要:本文探讨的是自改革开......

    垫江县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调查与思考(精)

    2010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29) 垫江县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摘要】 垫江县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下辖25个乡镇,279个村(社区),现有农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