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管理体系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随着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也随着国家对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视,企业逐步意识到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或获得三体系认证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就广西水泥企业来说获得三体系认证的组织由2003年的1家(广西东泥股份有限公司)上升为2010年的11家。企业认为开展三体系认证,将会极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三个体系的分别建立与认证,必定给企业带来资源的浪费、管理的复杂化等问题,因此许多企业就考虑到了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的整合型管理体系,以有利于策划、资源配置、资源共享、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同时向认证机构提出实施一体化审核的要求,即通过一个审核组的一次现场审核,同时获得或保持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认证证书。企业如何建立一个既有效同时满足三个标准的要求,又减少工作数量和运行层次,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呢?
一、必须理解和把握三个标准的兼容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制定ISO9000和ISO14000标准时,在指导思想上已经注意了两个标准的协调。如最早94版9001标准中的“记录控制”、“内部审核”条款前面都加有“质量”两个字,即“质量记录
控制”、“内部质量审核”等。到2000版9001标准改版时,考虑要与ISO14000标准兼容,把“质量记录控制”、“内部质量审核”中“质量”取消了,改为“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一直延用至今。OHSAS18001:2001标准与ISO14001基本上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标准条款及标题内容基本一样。采取了同样管理体系的思想与方法。因而三个标准相互趋近,具有较强的兼容性。组织在建立、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整合管理体系,编制体系文件时,有许多文件可以整合,从而避免文件重复,减少文件数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二、识别三个标准的共同点。三个标准制定遵循相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管理性要求相似,对三体系的整合有良好的基础。三个标准体现相同的管理原则。如: “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等管理原则。三个标准的管理性要求有很多相似的部分。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方针目标”、“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资源管理”(如设备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交流与沟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方面。三个标准要求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一致。都采取系统的方法,建立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文件化的管理体系;都按PDCA循环的思想,通过识别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视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都要求组织配备适当的资源;都要求通过日常管理的监视和测量、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手段来评价体系的运行状况。
三、作为一个企业整合三个体系必须具有以下基本条件:
1、企业的产品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三个方面的要求,企业有愿望实施综合控制。
2、有满足体系整合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
3、组织的资源能实现充分的共享。
4、组织需进行相关标准的宣贯培训。
四、管理体系整合的基本原则:
1、对管理对象相同、管理特性要求基本一致的内容应进行整合。管理对象相同、管理性要求基本一致的内容,如文件控制,控制的对象都是文件,三管理体系标准对文件管理性要求基本一致,都要求文件易于查找,要定期评审,有关岗位都要得到有效版本,要及时从使用场所撤回失效文件,留存的作废文件有标识等,可以整合为一个文件。又如:内部审核控制对象都是内审活动,都要确定审核方案,制定审核程序,审核过程、方法、对审核人员的要求,审核达成的目的都基本一致,也可整合为一个文件。按原则一可整合的通用性体系文件有“文件控制”、“记录控制”、“方针目标”、“组织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资源管理”(如设备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交流与沟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内容。
2、整合后的管理性要求应覆盖三个标准的内容,就高不就低,以三个标准中最高要求为准。只有三个标准的全部要求都满足,才能说明组织建立的整合性管理体系能够确保三体系的管理符合规定的要求。如:ISO14001、OHSAS18001标准对管理体系文件没有明确要求编制管理手册。而ISO9001标准则明确要求组织编制质量手册。如果整合编制管理手册则要编制满足三个标准要求的综合管理手册。管理手册的内容应说明包括ISO9001和ISO14001、OHSAS18001标准的全部过程或要素,包括ISO9001标准中是否删减的情况及外包的情况等。又如,ISO14001标准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专门列出一个条款,且要求制定程序文件。而ISO9001标准尽管在一些条款中提出了法律法规要求,但没有设置单独条款,如果进行文件整合时,就要按ISO14001标准的要求编制程序文件,描述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的规定。三体系整合时,文件有三体系通用的,也有两体系通用的,如:ISO14001、OHSAS18001标准都存在化学药品控制、放射源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情况,故可以将此类文件整合在一起。由于三个标准的关注点不同,体系中有些内容是不能整合的。ISO9001标准的关注的是控制产品质量包括服务质量,确保顾客满意。“与顾客有关的过程”、“顾客满意度测量”、“生产和服务提供”等是质量管理体系所特有的要求,应编制专用文件。ISO14001标准关注的是控制生产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因素,确保满足众多相关方的要求,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尤其是必须满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及一些强制性标准。“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环境因素运行控制”、等是环境管理体系所特有的要求,也应编制专用文件。OHSAS18001标准关注的是控制生产销售区域内所有危险源,确保区域内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控制、作业场所噪声、粉尘危害控制、个人防护用品控制、危险作业许可控制等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特有的要求,也应编制专用文件。
3、整合后的管理体系文件应具有可操作性,保持文件之间的协调性和针对性。整合后的管理体系程序并不是越多越好,减少文件数量是体系整合的优点。置于多少合适这与组织的规模、人员的素质等有关,编制文件时,首先要满足标准要求编制的要编制,其余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五、企业进行体系整合的步骤:
1、组织领导层统一思想并做出决策;
2、成立管理体系整合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
3、分层次进行教育培训,重点是对相关标准及文件编写进行培训;
4、根据法律法规和顾客、相关方、社会、员工的要求、组织的宗旨和管理现状制定组织整合型管理方针;
5、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识别并评价环境因素和安全风险因素;
6、根据管理方针,制定管理目标和指标;
7、进行整合管理体系的职能分配,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8、根据目标指定产品实现、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的质量计划或管理方案;
9、编制整合型管理体系文件;
10、发布并宣贯整合型管理体系文件;
11、配备和落实整合型管理体系所要求的人力、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
12、试运行3-6个月;
13、培训并聘任满足整合型管理体系要求的内审员;
14、进行至少一次依据三个标准、覆盖全部管理部门和要求的内部审核;
15、跟踪评审不符合项纠正措施;
16、召开管理评审会、评价整合型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持续改进方向。
17、实施改进,保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分配与实施体会 任何一个组织在建立管理体系前,都会设立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并制定职责权限,也都在正常运行。但增加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后职责又该如何划分呢,我个人认为,选一个部门(可以是化验室、办公室或生产科等由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定)除了负责原来的
职能外,增加主控三个管理体系的职责(主要职责附后),主控部门主要负责整体管理,各相关专业部门如环保部、生产安全部则负责专业的管理如制订专业的文件、日常的检查等。主控部门三个管理体系的主要职责及实施: a组织公司文件(包括各部门的分目标及目标管理方案、)的编写、日常管理、控制发放,记录表格的控制。b通过各种渠道定期收集最适用的、新版本的法律法规,根据法规的内容发至相关的部门。c组织识别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评价重要环境因素、中高度风险危险源。d负责公司各部门目标及目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的检查,并保存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作为下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入。)e定期组织文件、重要环境因素、中高度风险危险源、法律法规合规性的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评审结果作为下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入。)f协助管代组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并跟踪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并保存审核、评审记录。(审核、评审结果作为下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入。)g定期向管代汇报三体系运行情况,取得领导对体系工作的支持。
第二篇:改革工资制度 优化管理体系
改革工资制度
优化管理体系
一、工资改革问题
1、建立符合华为公司的报酬体系
公司发展这么快,各项制度都要逐步完美,一步一步地走向合理化。摸索着做事一定要有指导,没有引导,河水深了,是摸不下去的。我们公司虽然是工资管理不规范,但也不是指望一次评议就能完全规范起来的,所以我认为可能会有多次评议。无论如何我们去年劳动态度评议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至少振憾了人。评议要好操作,好操作才有结果,今年推进进步了一点。明年推进又进步了一点,我们想用三年时间,华为公司报酬体系应该达到国际接轨,所谓国际接轨,不是我们公司管理带来的生气蓬勃的管理方法。就是说我们即不能背离中国这个国情去推行西方标准,也不能沿用中国以前老国情的标准。我们必须在开放的基础上,在提倡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大幅度接收西方一些报酬管理方法。
我认为我们这次为了发展有利些,两家咨询公司可以同时聘,通过今年试点到明年全面展开,明年年底前使我们的工资、资金报酬制度进入正轨。两家思路体系不一样,我们能做出判断,我们人力资源委员会就有水平了。不要有依赖思想,我认为文章不在好坏,一定要自己写。我们不要因为顾问来了以后,我们就完全听顾问那一套,自己就没有主见了,那我们这支队伍永远也成熟不了。极端主义推行的东西往往都推行不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某点上妥协下来,妥协就是合二为一,合二为一就是水平,你有高水平才能掌握对立统一的度,否则你就掌握不到。为了公司生存,我们下决心这样干。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别人,必须自己动手,自己做的和别人操作的就是不一样。
我们认为,工资、资金发放在主要还是看效益。我们要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文化主要是指提拔干部。不能说一个达不到华为文化要求的人,但是在业务技术方面贡献很大,工资就是上不去。华为公司将来从股权管理上形成公司自己的核心层,这个核心层就是说除了贡献很大外,最主要还是认同我们的文化,能和我们形成真正的核心,核心就是控制。这两种价值平台体系将来可以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同的东西,应该有不同的价值平台体系。人们如果借用工资基准来套用很有方案的话,工资能上能下的问题就会变得比较困难,现在对工资看得不是很重的原因就是工资不是主要收入,是一个参考性收入,所以我们不能把工资这个权重,搞得太重了,否则大家对工资看得很重,将来能上能下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我们未来合理的报酬体系。
2、考核要简单,不能太复杂
我想考核不管高层还是基层,考核指标都要简单,不能太复杂。我认为最多有3~4项,多了复杂以后,实际上是流于形式。考核的要素一定要少,不要太多了。高中级干部重点考业务管理技能,就是你有没有能力管理好你这个岗位,其中包括一部分高中级业务技术骨干。对基层员工我认为抓责任心、抓技能同样重要,甚至责任心要更重要一点,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要强调从做实中考核。切忌不能按职务套工资,因为我们华为公司的职务体系并不是很科学。
表格还有问题,个人要填写部分和组织要填写部分格子太小。无论是劳动态度评议还是什么评议,凡是提不出评议的领导,我们就算任职资格不合格,你对你的部下都提不出意见来,你还可以说是任职合格吗?你肯定他和否定他都要有评议。
3、承诺书制度一定要建立
二级部门会经理以上的干部每个人要先写一个述职报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大组也可以交流,交流以后重新再写述职报告,那时候可能水平高了,再评你,今天不评,给大家一个提高的机会,当初写得不好,你就给他下了一个定论,太残忍了,我们给你一个学习机会。因此写得不好,你就给他下了一个定论,太残忍了,我们给你一个学习的机会。因此各个小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很难过好的干部交流机会。述职报告不要普及面太大,缩小在二部门以上的干部,让一级部门审二级部门。到明年科以上、工程师以上干部都要写,写了以后受上一级委员会的评议。写不清楚,就说明能力有问题,写得很清楚也不一定做得好,这个要靠评议。各级岗位、各个部门的职责基本都有了,没有的加快进行。对照这个职责,你要写得出来,述职报告完了以后我们就当做承诺书,明年你升不升官,你降不降级,我们就来兑现。比如说我们给市场部总裁定指标80亿,达不到80亿怎么办,您如何去层层分解,也促使下级承诺,在一年中,层层抓检查落实,促使管理的进步。我们各大部门都要确立合理的指标,层层都要承诺书,公司的理论就是承认假积极一辈子就是真积极。承诺了我们就相信,到年底时我们拿这个对,你做到了没有,如果没有做到,科长可以改成副科长,部门经理可以改成副经理,都可以调整。
我们会有办法来管住沉淀的员工,我们管理不是死的,都是弹性的,可进行可退的。这个管理措施,我们会逐步建立起来,而不是一次急于建立。9月份可以把工作都推动起来。任务可以安排下去,然后分成几个阶段。压力大,可以放松一点,我想到今年年底,把公司这次改革基本上进行完,最迟不能拖到春节前。此外还有医疗保险也要进行,我们把历史存在的问题解决清楚了,就可以轻装上阵上了。
4、分配是企业管理的最大问题
企业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分配,全世界最难管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国营企业搞不好,就是从来都回避分配问题,改了十几年应该说国营企业改革是失败的,这失败就是十几年不改分配制度。华为公司分配不是科学的,正是不科学才需要全体评议,不是少数哪位领导在那划圈圈,包括有部分员工工资要调下去,认为都是正常的,我想应该多数人是增长,少数人长得多一些,少数人则要下降,有些员工比较优秀涨幅大,涨得比较快,我们都是应该可以接受的。这需要各级干部认真配合,我认为如果哪一个部门搞得不好,我们能不能就完全对那个部门来一次冻结,暂时不处理把它放在一边,等到他什么时候搞明白什么时候才开始改革。
二、关于人力资源委员会建设问题
1、委员会的管理章程要逐步建立
经过一段时间到一定程度以后,人力资源委员会自己拿出管理章法来,然后继续推进,怎么做法,要理清楚。实际上也可以是很简单的,总归要先推动起来,但是我相信再过1~2年来写人力资源委员会管理规定的话,这个管理规定可能就大大不一样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委员会还是要建立的。
2、要赋予人力资源委员会监督、审查、批准的权利 人力资源委员会实际上权利要比行系统大,行政系统是首长负责制,在执行行委员会当中委员之间是平等的,每人都是一份表决权。在长工资时有最基层三位以上的领导共同签名,而不是一个首长带名单来。从这人角度来说,我认为委员会的责任和执行行政领导的责任是区别的,应该是委员在行政领导之上,行政长官可能也当委员会的小丫,二者并不矛盾。形成一个最初级的委员会有三个人、四个人或五个人,在这个委员会中讨论应该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一票制,目的是求得共识。他们可能两票非常拥护某个人,有三票坚决不同意,类似这样突出的矛盾就把矛盾就把矛盾上交由上一级评议。华为公司将来就是对委员会实施授权,对行政系统进行监控,行政长官、一把手干活,但是他要受到委员会的监控,这是华为公司产生各种协调委员会形成的好传统,要继续发扬下去。不能说我们现在的东西很合理,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委员也有不足之处,只是这七八来大的管理问题不存在,但是认为更加科学化一点是很有必要的。
3、分级管理、权利下放
我们估计可能有些不会叫委员会,四级、五级可能叫人力资源小组,小组不能有最后的审议权和最后审批权,因为委员会是要赋予权利的。比如伍仟元以下,工资就由三级委员会审议二级委员会批准,从几仟元到几仟元二级委员会审议一级委员会批准,层层授权。最高层可由以前拿了这本这么厚一本来,反正我也看不清楚,只好签,签了以后我并没有起到把关和控制作用,因此不如把这个权利层层下放,层层对这事负责,那么我认为这是委员会的作用。四级、五级、六级委员会给些初级权力都是可以的,不级最终审议和批准权。我认为逐渐把住一下这个关,往下应该有一个小组,防止这个部门一个人说了算,一个人拿着工资表到上级委员会来开会,那委员会也是官僚,反正也不认识,这个人不错,把工资给他涨了上,这一涨就涨错了。我们官僚主义长期下去就是效果不好,所以要增加4级、5级、6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来说我认为从最初的提名到审议都不能是一个签字,都是多个人签字。我们管理体系中,将来可能有几个秘密的管理通道,比如说王诚市场调查部,他们以后报总裁办公会只有少数人,少数管理者,同意后现报总裁批准。不是所有的部门都要设多级,比如市场部可能级多一点,别的部门级可以少一点.比如生产总部总不能班长再搞一个委员会,因为它有一个工段,管50~60人已经有比较了解的范围, 并不是要下到小班里面,小组里面。因此最小划分单位,还是以了解个人和管理这个人的范围来划分依据,这个要灵活掌握,灵活建设。
4、每年要进行人力资源委员会改选
这次改选是不是和以前有矛盾呢?第一确实有人不一定适合,不适合担任人力资源委员会委员,第二有些人工作调动换了一个部门,所以我们每年进行人力资源委员会改选还是对的。同时也要增补一些人员,公司规模大了,委员也会增加。原来的委员在任职系统继续参加4个月的工作,再逐步退出。新老委员要有一个合作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而且在此期间,新老委员的权利是相同的。
三,各级各层都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9月份开一次预备会拿出提纲来,10月份公司高层再开次会,会议后我们做出个决议出,层层级级开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一个是要贯彻公司决议,第二也是可以听取结果,善意地批评一些人,开会长期不发言的人是不符合任职资格,在家要把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才能达到改进的目的。我们以后开会都要关于发言,有意见大家可以敞开提,但是我们做了统一的结论后不要坚决地执行。这次工作必须全力投入,不投入就要螳螂在前黄雀在后,咱们这些黄雀得发挥点作用也发挥点威力,各部门都要敢于刺刀见红,我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问题还是要展开,也不是批评一些人就不得了啦,就是天要塌了,要跨了,经常有些小批评,反而不容易形成很大的动荡,那么经常没有批评光是说好话,裁一个根头不容易爬起来。
三、形势、机遇、任务、挑战
明年、后年两年对华为公司是生死攸关的两年。这两年是个大发展,98、99年是华为公司快速发展的两年。“十五大”以后,华为公司从外部环境上会产生大的发展,在国家宏观推动下华为公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机遇。
1、加快进行组织机构的建设与调整
我们公司经过8年的积累,无论从干部市场的占有率、产品的品牌效应,从各方面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战斗基础,国家政策即使不变化,我们98年也是要扩张的。如果是两个优势在一起扩张呢,我们扩张速度会比预想还要快。因此各级组织队伍的建设一定要抓紧,我们先改生产总部,现在改的是市场部和行政管理部,接着再改中试部,财经等系统的改革准备放在明年2月份开始行动。采购部说慢了想提前我们可以提前一点,中研部今年年末全部改组完毕。这样管理上开始形成一个大系统,每一家的管理思想都要进行汇报,汇报后公司做出一个大的组织框图,弄清这个组织关系。从组织建设上做到可以做到可以弹性扩张,在管理建设上,进一步推广合理化管理,MRPII已经投入运行这是优化的基础,抓住这个优化的问题,把管理系统优化,管理系统的优化为战略扩张提供很好的条件。
管理扩张总的想法就是要宏观控制,块块管理,分层负责,联产负责,联计酬,这种联产计酬产值重要在质量。
管理的职责程度还要下放。从现在情况看公司高层领导中身体都不太好,接着很多人也会逐渐身体不好,如果这个长期负责很重不能解决,身体只能走向死亡,因此各级都要把权力职责放下去,各人应该在自己的管理层面和管理岗位上实施有力度的管理,要对自己的管理产生效益。以后会衽工资总额控制制,要适合这两年战备扩张的需要。
服务不仅针对外部客户,内部服务也是很重要的服务,加快内部流程建设,不要在公司内部产生官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阻碍我们前进步伐。要有对付扩张产生的准备,如果这些都就绪后,明年我们只剩下财务脆弱问题。如果我们基础不打好,全部依赖外部环境,我们将丢失很大的机遇。98、99年应该树立华为公司在中国的领导地位,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奋战两年。这两年管理改革的力度要很大,一定要从正确的管理中解放出来,否则我们效益是很低,要增加潜力,提高效益,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本世纪末华为公司的冲刺是很重要的。各级部门要把自己该管的事情管好,不该管的要把完整的权力下放给下级,下级的权力不应是支离破碎的,对完整问题有一个管理权限,决策问题应报上级批,这样既放开,又不乱,我们就可以尽快推动公司的调整建设。
2、要重点抓文化建设 各级干部,特别是部门主管,一定要重点抓文化建设。华为公司的重要文化章,各级干部还是要亲自组织学习,思想建设对华为公司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华为员工有时对华为文化的理解程度还不如有些管理局的副局长。组织学习要组织考试,特别是办事处不组织学习,文化建设对办事处来说重要。我们这些文章都不错,对员工的思想教育肯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不产生良好的地壤,庄稼是打不出粮食的。主要是中高级,比如市场的销售经理、客户应该学学华为文化,文化建设是我们大扩张很重要的力量。如果今后我们明年进3000人,我们能消化了,我们能管得住,不出乱,我认为99年的就是我们的了,没有什么改变了。如果我们自己构架做得不好,管理水平也不高,样样都不行,我们放进人去,思想问题就会一大堆,公司就会出现**,我们对99年突飞猛进要充分思想准备。99年的大扩张是势在必然,大扩张的土壤和基础我们都要创造,所以抓文化学习一定不能动摇,但是还要自觉自愿,一切愿意进步的员工请来参加文化学习,多培养学文化的人,大家就会涌进来,华为文化只在慢慢引导,他无论如何也会慢慢认同,重视文化学习各级都要加强,华为人报已经全部改组完毕,华为公司下一阶段以做实为中心,以写实为中心,这对华为公司是很重要的。我们应以平实让社会承认,用这样的方法推动公司的前进。各级干部都要加强文化和组织建设,人是要有精神的,公司是要有精神的。处于大好形势下,一切能不能胜利就取决于我们自己,就会个问题我写了一个“狭路相逢勇者生”,不是勇者胜,胜有打倒兄弟竞争对手的含义,勇者生就是我们生存下来,我们不死了。矛头对谁呢?就是针对我们自己的缺点,针对我们部门存在的问题。市场部的高层领导要写文章,文章要从反思来总结,相关部门如中研、中试、用服、计划,都要写总结,中心意思是要反骄破满,希望能重视这几点要求,反骄破满本身就是鼓士气,稿子不要长,将存在的问题写清楚。
1997年9月10日
第三篇:制造业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探讨
制造业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探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管理咨询部经理
高级咨询顾问 封志云
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
所谓绩效,也称为业绩、效绩、成效等,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绩和成果。通常所说的企业绩效,指的就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绩效管理本身代表着一种观念和思想,代表着对于企业绩效相关问题的系统思考。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因此,为改善企业绩效而进行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纳入到绩效管理的范畴之内。
在探讨绩效管理体系优化问题时,首选要明确的是通过绩效管理体系优化,企业可以得到哪些成果。明确了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走出绩效管理误区,更好地做出绩效管理决策。
一、价值: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价值是什么,只是为了对员工奖罚么?
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持续提升企业绩效。因为通过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可以达到如下几个效果:
(1)传递压力,聚焦企业目标
通过绩效管理系统,使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和传递,引导全体员工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作贡献。
(2)强化责任,塑造职业行为
通过持续的绩效管理循环,使企业每个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能够自觉有效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更加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
(3)科学决策,改进管理方法
通过持续的绩效管理循环,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改进管理方法,消除管理漏洞,提高管理绩效
(4)公正评价,提供公正待遇
科学和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和贡献,可以为薪资调整、绩效薪资发放、职务晋升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激发员工的士气。
(5)改进绩效,促进员工发展
通过员工绩效评价和沟通反馈,为员工的绩效改进、培训计划制定提供参照,同时强化各级管理者指导、教育、帮助、约束与激励下属的责任,不断提升员工的价值。
分析这五点价值可以发现:绩效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于企业管理改善和提升,而对员工奖金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个体现。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时机:企业应该在什么时候优化绩效管理体系?
虽然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并不是在任何时候进行,都能达到最佳效果的。通常,企业在优化绩效管理体系之时,需要满足如下几项前提条件:
明确企业价值观,而且是已经得到员工认同的价值观。
企业的战略规划也是明确清晰的。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是比较合理和高效的。企业具有足够的领导力去发动变革,而且各级管理者对于绩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念都是理解的。
建立了分层分类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任职资格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薪酬福利制度、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培训制度等各项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一些企业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建立或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其结果往往是费时费力,收效甚微,达不到理想成效。
三、组织:绩效管理工作应该由什么部门归口负责?
由于绩效考核的结果对员工的薪酬有着重要的影响,加之在管理理论上,通常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设定绩效管理部门时,常常不加区别的将绩效管理归口责任设在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其结果是:绩效考核只作为影响员工奖金的手段,为发工资而考核,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使绩效管理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无法产生应有的成效。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状况:各级领导和员工的个人绩效、部门绩效都很好,但企业绩效却不良。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需要考虑绩效管理定位是否准确,责权归属是否合理的问题了。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片面强调了绩效考核对员工收入的影响,忽视了绩效管理体系在其循环过程中的战略导向和管理改善作用。
我们的建议是:绩效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应该是对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归口负责的部门,由这样的部门,统一负责监控和评价企业各部门和各层级的工作情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将各部门/各关键岗位的经营成果与企业目标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流程:企业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绩效管理流程?
如果企业的绩效管理流程采用的是如下图所示的模式,就基本可以判定这是一个有缺陷的管理体系。
设定绩效
监控指标 绩效考核 分配和激励
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包含如下内容和流程:
目标与计战略规划
分配和激划 绩效监控指
标 励
绩效考核 和检讨
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首先需要明确企业要做什么(目标和计划),然后找到衡量工作做得好坏的标准进行监测(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发现做得好的(绩效考核),进行奖励(激励机制),使其继续保持,或者做得更好,能够完成更高的目标。监测结果发现不好的地方(经营检讨),通过分析找到问题所在,进行改正,使得工作做得更好。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企业为了完成这个管理过程,所构建起来的管理体系,就是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体系。
在这个模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绩效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绩效指标的监控,保证企业经营计划的实现;同时,通过绩效指标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经营检讨。经营检讨是一种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是管 理者管理素质、管理能力和工作经验的集中体现。
第四篇:普通高校教务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论文
摘要:从教务管理组织系统的优化;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教务管理手段的提升;教务管理监督系统的强化;教、学、管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健全等方面阐述了普通高校教务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务管理;优化;策略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才人的艰巨任务,肩负着实现民族兴旺发达的伟大使命,其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社会人才的培养大计。随着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如何在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保证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是关系到能否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的头等大事。加强教学管理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枢纽,它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至关重要。因此,顺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对教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使教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是目前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务管理组织系统的优化
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组织系统的主要组织机构是教务处,它是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规划,组织教学运行、制订教学计划、负责教学建设、推行教学改革的职能机构,是学校教务管理组织系统的核心部分。我们根据系统性和程序性管理的要求,对教务处内部组织机构进行了优化调整,设立教务科、考试科、学籍科、实践教学科、教学建设科、综合与质量监督科,将原来的教学质量监督科与综合科合并,成立了综合与质量监督科,不但精减了人员,还利用综合科的综合协调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效率;增设了教学建设科,专门负责专业、课程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与此同时,还建议学校成立了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各院系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分委员会,院长(主任)任分委员会主任,进一步明确了院系一把手是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强化了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传统的教学管理,往往只注重了决策、执行、检查三大系统,而忽略了信息系统。实际上,教务管理活动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通过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反馈来指挥和控制教务管理活动。教务管理的有效性、适时性和前馈性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了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成立了教师信息员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专家信息员队伍;实行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巡视制度;建立了教务管理网站、开通了处长信箱、编印《高教信息》、《高教文摘》,从队伍、制度、平台等多方面着手建起了一个多渠道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手段的提升
教务管理牵涉到诸多的教学环节、教学因素、教学信息和统计资料,为了提高其有效性、准确性,扩大信息的互通性,教务管理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手段为支撑。我们通过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一套以教务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管理系统,系统中包含了教学计划管理、学生管理、成绩管理、教职工管理、排课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学籍管理、教材管理等几大模块,通过该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但方便教师上课、上成绩,而且也方便学生选课、成绩查询、学籍状况查询等,更重要的使教务处的教学管理人员从从前繁杂的事物性工作中完全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效率,使常规的管理手段完全实现了信息化。教务管理监督系统的强化
建立教务管理监督系统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促进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建立了一套公开化的办公制度,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办事程序和服务宗旨公示于办公室门前,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同时还设立处长接待日,公布了教务处监督电话,设立了投诉信箱。另一方面,我们成立了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设立了学校教学督导组,督导组主要工作职责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此外的重点就是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并明确提出了校级督导团的工作职能不仅要督教、督学,更要督管。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教务管理的规范化。教、学、管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健全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定期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优秀教案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精品课程评选、校重点专业评选、校教学团队评选、优秀教材评选、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优秀网络课程评选等多种奖励项目的评奖活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师可以破格晋升职称,这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并制订了严格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查处制度,对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严肃处理,对学校的教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推行了主辅修制、学分制,并修订了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将质的因素纳入到了工作量的计算之中。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了学校教、学、管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务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
教学评价是教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其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管理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对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做出评价,为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我们建立了按国家评估要求对学校教学工作定期进行自查、自评、自改、自建的制度。同时,还建立了院(系)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坚持每学期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尤其是制订了《对教学院系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年终时对教学院系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奖金挂钩,从而充分调动了各教学院系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强化了过程管理和适时控制的效果。
高校教务管理体系的优化,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我校教务管理体系通过上述措施和手段进行优化后,不仅在教务管理水平上有了较大改观,而且使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我校的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连续七年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第五篇: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论文
摘要:教学质量的高低与高校教学管理质量息息相关。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实施了“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各级管理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确成为在推进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各级教学管理主体应具有不同的管理职责,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是明晰管理层级,校级管理以行使宏观决策与调控职能为主,赋予二级学院更多的教学管理权限,着重加强其办学主体地位,夯实系部的基层管理职能,增强其日常教学管理和常规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三级教学管理;管理体系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学管理的幅度和难度也在增大,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教学,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应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从外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向内部微观管理体制改革转变[1]。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体系。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现状是“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并存[2]。目前许多高校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各级管理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如何完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3],探讨激发教学院和系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为“校-院-系”教学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完善提供切合操作实际的方法与建议。
一、目前“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校级管理权力下放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过程管理和环节审批仍然集中在学校职能部门,决策和管理权限也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当执行力这一因素的重大作用被忽视时,新发展目标、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实施方案的制定文件往往成为了学校层面下发的空洞的文字游戏,降低管理效果。
(二)教学院职能定位不明确
教学院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职称评聘、人员调配、人才引进、经费调度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性和决定权不够,成为简单的上传下达的执行机构,对于一些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学院却不敢管或不愿意管,虽然不易出错,却容易致使教学管理安于现状,办学的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活力和生机。
(三)系部功能弱化
很少有人研究教学院所属的系部功能和系部目标,高校预算也鲜有给予系部教学活动的经费,系主任岗位也属于兼职设置,系主任地位、任务和职责也没有在校级层面上明确,系主任属于没有行政级别的“科级”干部,系部教学管理档案的分类及归档范围没有标准,教学建设、研究、改革、监控等资料的保存完整性没有保障。学校对系部工作的不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部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导致系部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陷入日常琐碎的事务中。学校或教学院没有系部工作的绩效评价,缺乏对系部未来工作的导向作用,系部工作质量的差别没有在学校、学院的管理机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在“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下,校院系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学校主要负责目标管理和监控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与教学质量;学院重点负责学科建设并监控专业、课程建设过程;系的重点是负责专业建设并保证教学质量[4]。
(一)一级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宏观决策与调控的核心能力
一级管理组织包括学校党委会、学校行政和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组织主要通过制订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制度框架、任免干部、考核绩效、检查实施过程和落实情况、筹措并分配经费以及提供服务保障等实施管理。1.作为教学主办者,宏观管理权由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负责。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偏差,确定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必要的机构设置,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筹措办学经费;另一方面要负责校园基本建设,扩大对外交往,注重考核评估与监督管理的协调性等协调性工作都是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主要职责。2.校级职能部门应主要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发展的宏观政策。学校职能部门包括人事、教务、财务、科技、资产、对外办事处等部门及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职责是根据行使职能分块处理学校的具体事务。凭借学校政策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导向作用,利用外部因素影响来引导教学院各项活动的进行,使用目标、规划、督导、评估和经费投入等杠杆因素直接调控教学院的具体工作,进而间接调控学院的教学管理目标,促进学院工作的科学有效发展,使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与学校宏观发展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二)强化教学院教学建设和实施的主体地位
教学院对各个具体专业、具体学科的情况最了解,教学院应该是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主体和中心,应担当起本单位教学管理的重任[5]。教学院主要负责业务管理,制定具体计划和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既充当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承担着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等重要工作的任务,又是执行者、控制者,负责维持教学秩序,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和具体的学生管理。
(1)教学院应具有自主的教学管理权限。教学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学校应该实行“准企业化模式操作”。即按照教学院的教师及学生人数、课时数、实习实训所需经费等按比例下拨各项资金。学院可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限,包括制订、调整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经费管理权与使用权、教师岗位津贴分配权、教师岗位聘任权、实验室管理权、学科专业规划建设权,使教学院成为办学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其从事教学管理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2)教学院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教学院在拥有更多自主权时,义务和责任也相应增加。明确规定教学院主要领导的管理职责;设立学院的教学委员会,主管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咨询、研究工作;应定期研究讨论学校的教学工作,并向学校提出相关建议;充分发展发挥教学骨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学校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业务骨干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主要完成者,在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重视培育教学名师,提升教学团队,鼓励并大力支持他们发挥在基层学术事务、教学、科研以及学校民主决策中的作用。
(三)夯实系部管理职能
学院所属系部是学院领导下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其设立与调整的依据是一个或多个相近专业,或者是与产业链相对应的专业集合;也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科研单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是直接在系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依课程(或专业)和兴趣组成课程(或学术)小组,负责组织和落实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和科研[6]。系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各项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风和学风建设。每个系部把本系部的教师管理好,问题解决好,保证每个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都能不断地提高,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也就能得到提升。
1.设立系部教学管理的专项经费预算。每年由学校人事处核定学每个系部的教职工人数,确定经费标准和经费总额,规定系部教学管理费、办公费、学术活动费、差旅费、短期培训费等支付办法。
2.明确规定系主任的权益与职责,择优选拔系主任。通过制定《系部主任工作职责》,明确系部主任的义务、职责和权力。适当提高系主任的待遇,有利于调动系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相应的鼓励机制,激发系主任工作的创造性。
3.制定《系部评估质量标准》。按照标准规定,对系部工作和成果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估,对评估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通过系部评估质量标准,各个系部不断自查和改进,通过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以创建优质高效系部。
4.定期召开系主任工作会议和教师代表座谈会,加强教学院与系部之间的沟通,加强对系部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系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文章探讨了高校实施的“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是明晰管理层级,校级管理主要行使宏观决策与调控职能,切实加强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为其赋予更多的教学管理权限,学校和教学院必须夯实系部的基层管理职能,增强其日常教学管理和常规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谢献忠 聂忆华 刘丽芳 钟新谷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西玲.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2,4:83.[2]王海骊,张兴.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0.[3]赵保全,孟莉,刘圣汉.校院两级管理十年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27.[4]孔焱清.关于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46.[5]赵振国,刘丽.高校二级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182.[6]马长伟,汪利祥.完善高等学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