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九课教案
第九课《阿长和山海经》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领会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选取典 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细节描写。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围绕 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 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 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 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二)作者介绍 :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情况 :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骇 掳 悚 煌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烦琐 惧惮
二、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 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 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 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2、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 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 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 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分角色朗读 6-17 自然段。思考: 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从对这些 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哈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 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 过去的??。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 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 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 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师: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师补充: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 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生回答后,师明确: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 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 “阿妈,恭喜??” 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 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 难”中,寄托着长妈妈 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 在我的嘴里”。
五、拓展延伸 : 元旦的古怪仪式中,特别传神的是第二天清早阿长的惶急情景,这里只有动作和 神情,动作先是“将我按住”,再是“摇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有丰富的潜台词,你设想一下,阿长心里最想说什么?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2.教师结束语: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 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 迅深深地怀念呢?
七、训练提升《导学案》
八、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事情: 喜欢切切察察 睡觉摆“大”字 讲“长毛”的故事 买《山海经》
形象特征: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迷信但真诚、善良无知淳朴 关心爱护、热 情,善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无知、淳朴,关心爱护我。那么,长妈妈 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阅读第 18-28 自然段思考 :
1、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指名学生复 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 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 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 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小结: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 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 《山海经》 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 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 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 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 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 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三、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明确
2、“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 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能够做成功。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 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6、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7、明确问题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 子的阿长。
8、“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 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 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 合人物的特点。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 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 妈妈的高大形象。
9、画出文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比较前后有什么变化,这是一 种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感情变化: 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先抑)(后扬)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明确: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 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 照。
四、质疑问难,课堂探究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 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 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 料和安排材料的。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 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 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 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 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 “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 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 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六、训练提升 学生谈收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可以从描写方法、写作方法、基础知识、情感等 方面谈。
七、总结: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 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 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 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八、板书设计
感情变化: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先抑)(后扬)
第二篇:第九课教案
第四单元第九课“人”字的结构
课题第四单元第九课“人”字的结构心灵的呼唤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学会交往。
3、知识目标: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了解交往需要被剥夺造成的危害。
重点: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如果交往需要被剥夺造成的危害。
难点:人类的众多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
教 学过程预习及答案“人”字结构形象的说明了什么?(答案:P70)情景预设
一、新课引入:
播放MTV《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教师引导:这首歌中哪句歌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教师: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蕴含了什么道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九课第一部分:心灵的呼唤
(一)交往的含义(P70)人的结构(P70)
交往就是众在社会生活中因一定的需要而发生的相互联系。“人 ”字的结构:“撇”代表我们自身,“捺”代表他人,那么,没有他人的支持,我们自己也无法自立于社会。“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1、心灵的呼唤
(1)与人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如果交往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
讨论交流:如果你是鲁滨逊,你的感觉是什么?
设想自己将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过一种完全孤独的生活,我的感觉是什么?
(2)人的交往被剥夺的不良后果(P72)
(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甚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P72《囚徒与小草》中的囚徒为什么会因为小草被拔而很快死去
这是他满足交往需要的唯一途径,也是他生命的支柱。失去小草使他失去了支
柱,完全陷入了致使的孤独与寂寞之中。
(3)对人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有哪些?它们都要通过什么来实现?(73)
(二)情境体验
1.在夜间独自行走时,你的感受是——————————————
如果有一个人陪着,你会感到————————————————
2.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你的感受是——————————————
3.如果没有父母、老师、同学的支持,你会怎么样?
由此可总结出: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等。通过社会交往来实现。故要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生成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人类的众多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对人造成危害。
当堂检测
1.心理学家认为: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等都是人非常重要的需要,这些需要只能通过()来实现。
A.网络B.家长的帮助C.人际交往D.学习
2.“人”字的结构形象的诠释了人与人之间()关系
A.相互抵消B.相互依赖C.相互矛盾D.相互理解
教学反思
课题
2、发展的需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交往。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学会交往。
情感目标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教学难点懂得无论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交往。
难点懂得无论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交往。
教学过程预习及答案思考:交往除了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还是人类自身和社会什么方面的需要?
导入: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讲了心灵的呼唤,为什么说交往时心灵的呼唤?
学生回答(略)
新课讲授
一、交往对个人的发展
课件展示:(1)狼孩的故事(P74)
学生讨论交流:狼孩会有哪方面的缺陷?形成这些缺陷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狼孩没有与人交往的经验,没有获得人类的知识和智能,没有体验人的情感……
(2)马某的故事(P74)3个孩子智力低下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能离开交往吗?
说明:即便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如果从小不与他人交往,也可能影响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发展。教师总结: 由此可以说明交往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的进步依赖交往
教师: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交往,社会的进步也依赖于交往,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国际交往给社会带来发展与进步的事例吗?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正是通过互相交流和往来,人类的文明成果—科学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步;也正是有了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才促进了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在现代,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手段以及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达,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全球的进步和发展,这些进步和发展又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三、正常交往对中学生的意义?(P75)(有利于我们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激发思维,锻炼能力,也有利于我们情感、意志和价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我们道德、审美等素质的提高。)生成课堂总结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交往。所以我们要学会交往,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课堂检测】
如果从小不与他人交往,就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①知识、智力②能力、技能③情感④心理和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①③④
有的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有什么话不愿意跟他们讲,和他们的知心朋友却无话不谈,他们也说与朋友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事情。这表明()
①朋友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青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往和交流
③与人交往是中学生独有的心理上的内在需要④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教学反思
第三篇:九年级第九课教案
第一课时
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薛锋
2015.12.10
一、本单元的地位
1.本册的教学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即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这部分学习内容,意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
2.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在人生发展阶段上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实现个人理想的问题,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中考问题,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问题,如何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全书按照个人——国家——个人这样的逻辑结构,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关怀的人文精神。
二、探究活动
1.主题探究活动“放飞我们的理想”。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生活还比较困难的家庭,了解其具体困难,写出自己的观感并相互交流。
3.收集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独立、富强无私奉献的事迹,从中感悟其理想信念的坚定性。4.画“理想树”的活动。
三、课时安排 1.新授10课时 2.探究1---2课时
第二课时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2.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3.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能力目标
1.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3.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2.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1.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课前准备
1.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2.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如家庭大致收人情况、父母亲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个月的花销等,以利于在讲述艰苦奋斗等内容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探究。
五、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依据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2.学生面临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在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
六、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前面已学习和了解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探究社会建设,新时期我们要了解社会的社会理想包括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等
(二)教学过程
1、人们心中的社会理想是什么样子的呢? 过程:1)阅读教材P112一位中学生、一位老太太、一位女士和一位老大爷的回答 2)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谈)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从而为过渡下文要讲的最高理想做准备。
2、讨论:从无数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事例中,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
过程: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先进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无数优秀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3、感悟:
过程:1)从居民住房、生活环境、汽车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祖国重大建设成就等四个方面提供的一组照片和说明材料,从提供的反映人们的服装、饮食、住房、电视等四个方面的一组老照片,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再感受一下:
A、今天他们所穿的服装是什么样子?
B、买牛奶要不要排上长长的队?
C、是不是几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
D、住的房子如何?
3)请他们尝试制作一组照片,切实感受一下。
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更好地体会书本上的知识。
4、交流体会: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过程:1)结合书本提供的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材料,让学生分析、体会。2)请学生谈谈自己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目前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小康这一现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5、畅谈未来:
过程:1)请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还可以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国外的联系等方面想象2020年我们国家的美好远景。2)引导学生思考美好理想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把教材知识贯穿起来。
三、板书设计
四、作业:完成《达标与测控》:(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
第三课时
第九课第三目《共创和谐伟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中国共产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3.和谐社会的内容或含义 4.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社会和谐的方面,又要看到不和谐的方面; 2.我们要做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和社会和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和谐的理念,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有用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 2.五位一体的总体局 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和谐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课前准备
1.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2.了解学生和身边有哪些不和谐的因素。
3.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如家庭大致收人情况、父母亲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个月的花销等,以利于在讲述艰苦奋斗等内容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探究。
五、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依据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2.学生面临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在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
六、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和了解了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理想,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和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
(二)教学过程
1.阅读117面的共创和谐伟业的古今中外的事例,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了解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或含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或作用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6.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7.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稭社会?
(三)板书设计
共创和谐伟业
1.什么是和谐社会? 2.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 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四)作业:完成《达标与测控》:(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第二框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3.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能力目标
1.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得以发扬光大。3.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课前准备
1.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2.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如家庭大致收人情况、父母亲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个月的花销等,以利于在讲述艰苦奋斗等内容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探究。
五、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依据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2.学生面临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在二十一世纪,为什么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
六、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共同理想,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今天让我们共同去认识这种精神?并继承这种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查一查,议一议:
过程:
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格言警句的出处及大意。2)归纳教材中列举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3)请学生列举出与上述主题一致的名言警句。
4)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古代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课上进行交流。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联系起来。
2、忆一忆,说一说: 过程:
1)请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忆一忆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延安大生产运动。2)说一说在这些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3、辩一辩:教材P122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基本国情和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从自身的感悟中体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所在。
4、读一读《两代“铁人”的故事》 过程: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两代“铁人”的故事。
2)议一议从两代“铁人”的身上,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在学习上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创业精神的新要求。
5、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过程:
1)学生阅读教材P124提供的材料。
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目的是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为。
6、反思、导行: 过程:
1)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做?
三、板书设计
四、作业:完成《达标与测控》第九课第二框
五、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九课教案报告
第九课 圆圆和方方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运用边读、边思考、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围绕话题“互相学习”,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知识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2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
(1)、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是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2)、你一言,我一语,直吵到半夜。
3、通过词语和课文学习,提高汉子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情感目标:
1、要学会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短处,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字、词、句的掌握。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课时:7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文一的学习
圆圆和方方
课时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要学会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短处,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圆圆和方方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互相不服气,结果谁离开了谁都不行,他们终于明白了各自都有优点、缺点,互相合作,本领才更大。(引出课题板书)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
2、标自然段。
三、深学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课时作业)
(1)、圆圆为什么想把砖块和田地变成圆的?
(2)、方方的梦说明了什么?
(3)、油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4)、圆圆和方方为什么再也不争吵了?
2、就课文内容你还可以对你的同学提哪些问题?
(学生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整。)
四、分段学习课文
第一段:(1-2)介绍认识圆圆和方方。
第二段:(3-6)圆圆和方方在一起吵架的场景。
第三段:(7-14)圆圆和方方各自在梦中所发生的故事。
第四段:(15-22)圆圆和方方通过梦境,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
学习、愉快地互相合作着。
五、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个别读课文,教师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9、圆圆和方方
第一段:(1-2)介绍认识圆圆和方方。
第二段:(3-6)圆圆和方方在一起吵架的场景。
第三段:(7-14)圆圆和方方各自在梦中所发生的故事。
第四段:(15-22)圆圆和方方通过梦境,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
学习、愉快地互相合作着。
第二课时
词语句型学习
课时目标:
1、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掌握文中的特殊句型 教学重点:句型的运用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掌握词语的读音与词义,并用词语造句。
象棋:棋类运动的一种。双方各有棋子十六个,一将(帅)、两士(仕)、两象(相)、两车、两马、两炮、五卒(兵)。两人对下,各按规则移动棋子。将死对方的将(帅)的为胜。
军棋:棋类游艺的一种。陆军棋和陆海空军棋。棋子按照军职和军械定名。两人对下,另一人作裁判。双方按照规则走棋,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
毛巾:擦脸和擦身体用的针织品,织成后经纱拳曲,露在表面,质地松软而不光滑。
炼油:①分馏石油。
②用加热的方法从含油的物质中把油分离出来。③把动物油或植物油加热使适于食用。
汽油:轻质石油产品的一类,从石油中经分馏而得。易挥发,容易燃烧,用做内燃机燃料、溶剂等。
仪器: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算、观测、检验、绘图等的比较精密的器具或装置。
油罐:装油的圆柱形的大型容器。
见闻:见到和听到的事。
人造卫星:用火箭发射到天空,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的物体。
二、词语例释。
1、紧密
:密切,不可分。
紧密团结、紧密联系、紧密结合、围得紧密
例:(1)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团结得更紧密了。
(2)门关得十分紧密,连一点光也不透。
2、垂头丧气 :形容不高兴,情绪低落。
例:(1)听了这话,大家都不说话,垂头丧气地坐着。(2)这次没做好,下次做好就是了,别垂头丧气的。
3、翻来覆去:睡觉时来回翻身,睡不好觉。
例:(1)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老乡着那件事。
(2)这一夜,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三、句子学习提示。(课时作业)
1、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例:(1)小时候,就连县城我也没去过。
(2)这个道理就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
2、你一言,我一语,直吵到半夜。
例:(1)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
(2)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一直说了大半天。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用所学词语说话
2、熟读词语
五、板书设计
9、圆圆和方方
1、脸盆、饭碗、茶杯是圆的,就连地球、太阳、月亮也都是圆的。
2、你一言,我一语,直吵到半夜。
第三课时 用听说读写方式学习课文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听力训练。2.会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听力练习。
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课时作业)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讲故事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故事。(3)师生一同点评。
三、写话练习。
1、写一写圆圆和方方合作的结果。
2、师巡视指导,学生边想边写。
3、全班交流,请同学读一读所写内容。
4、点评,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地复述课文。
五、板书设计:
9、圆圆和方方
第四课时
课文二的阅读理解
课文二:鹰和云雀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应该谦虚、平等待人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内涵的道理。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鹰和云雀的图片,介绍他们的特征。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读通读顺课文。
2、标出自然段。
三、深学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同属一个家族”是什么意思?
(2)云雀为了教训一下鹰是怎样做的?
(3)乌龟是怎样笑话鹰的?
(4)鹰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要这样说?
2、就课文内容你还可以对你的同学提哪些问题?
(学生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整。)
3、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情感教育)
四、指导朗读。(课时作业)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齐读,个别读课文,教师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
9、鹰和云雀
(1)“同属一个家族”是什么意思?
(2)云雀为了教训一下鹰是怎样做的?
(3)乌龟是怎样笑话鹰的?
(4)鹰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要这样说?
第五课时
用听说方式学习课文二
课时目标:
1、完成听力训练。
2、会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1、教师把课文内容改编成听力短文,读给学生听。
2、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课时作业)
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课文,尽可能做到完善。
2、讲故事。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四、板书设计:
课文二:鹰和云雀
第六课时
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并会运用本课词语。教学重点:生字学习。教学难点:词语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生字学习
1、展示本课生字:逛、翻、罐、溜、框、丧
2、分析字形结构。
3、指导书写。
(教师指导学生要按笔画笔顺规范写生字)
二、学习本课词语。
1、展示本课词语。
2、逐个理解词语。
3、词语运用,用所学词语造句。(课时作业)
4、读词语。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字词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
9、鹰和云雀
展示本课生字:逛、翻、罐、溜、框、丧
第七课时
口语交际活动
课时目标:
1、完成课后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能够顺利进行表达。教学重点: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真实交际。
1、学生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表达。
2、老师给出情景让学生进行表达。(学生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话题,联系真实情景进行表达。)
二、口语交际。(课时作业)
1、完成教科书上课后练习中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积极讨论表达。
情景:怎样才能做到取长补短。
(学生进行讨论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准确。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预习新课
四、板书设计:
9、鹰和云雀 课文二:鹰和云雀)
第五篇:第九课 电子邮件教案
第九课 电子邮件——信息交流的新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电子邮件
2、了解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及含义
3、学习在线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发送贺卡给老师和同学,从而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 情感、态度、价值: 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习惯 教学过程:
提出任务将给老师和同学发送贺卡。任务与分析:
电子邮件是网络环境下相互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电子邮件的传送速度很快,无论彼此间相隔多远,邮件一般会在几秒内到达。将要传送的资料作为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给其他同学就可以轻松实现彼此间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学习与实践:
一、申请电子信箱
例
一、在网易中申请一个电子信箱 步骤
1、打开网易站点
步骤
2、点击“邮件中心”,出现如右上图 步骤
3、在免费邮箱中选择单击“申请” 步骤
4、浏览网易通行证条款并接受条款 步骤
5、在用户名框中输入用户名
步骤
6、填写个人资料
要注意带*的必须填写
步骤
7、交上个人资料后,如果表单填写没错误,就可以使用邮箱了。
二、使用电子邮箱
例
二、使用新浪邮箱发送邮件
步骤
1、进入新浪邮箱
步骤
2、点击“写邮件”
步骤
3、开始编辑邮件。注意必须输入邮件的主题。阅读课本50-55面,完成下面练习。
一、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和含义是什么?新建一个WORD文档完成本题,文件名保存为自己的班级姓名。
二、申请一个免费邮箱,如果已经有邮箱的可以不做本题。
三、同时发送一封贺卡给老师和同桌,将第一题保存的文件作为附件发送,主题必须为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老师的邮箱:xmsh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