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内部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5篇

时间:2019-05-14 12:2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内部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内部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篇: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内部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内部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面对会计集中核算后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只不过是多了一道会计监督环节,但其代替不了内部审计,不能理解为因为加强了会计监督,而要削弱或取消内部审计监督,相反由于资金载体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影响,而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所属乡镇卫生院的内部审计任务不会从数量上发生变化,但在内部审计的客体、内容、重点、方式方法上面,要依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从目前现状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分清责任主体、规范操作规程。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客体和对象出现了两个层面。一是被审计乡镇卫生院 二是会计核算中心。根据客观实际乡镇卫生院的会计法律地位不变,其单位负责人仍是会计责任主体,应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被审计乡镇卫生院仍是审计通知的主送单位,负责提供资料、承诺和签证。核算中心承担着各单位的会计核算职责,要对代管资金、会计核算、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负责,即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同时又因其是各单位、部门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的集中地,还必须积极配合内审部门对各单位、部门的审计,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核算中心。

(二)适时调整审计目标,及时把握审计重点。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职能分开,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核算中心承担相关责任,根据体制变化产生的影响,要适时调整方向,把握审计重点。加强被审计单位对核算中心在日常会计监督中涉及不到的和没有监督到位的会计事项进行审计监督,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完善内控制度并督导执行,二是收入(包括单位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是否真实和完整。重点检查收入来源是否合规,是否全部入帐,有无逃避会计核算中心将收入不及时报帐、漏报、瞒报、少报或不报帐,形成单位的“小金库”,搞账外账。三是支出的合规性、效益性。审核支出是否及时挂账,支出的结构和效益情况如何;分析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合理性、是否体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另外还要注意真发票、假项目等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的情况,尤其要对金额大,报销内容显失合理的支出项目予以重视。四是财产物资的管理,要突出财产物资的清查工作。鉴于以上几个方面,内部审计工作要及时改进审计的方式方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确保审计成效。要做到二个现场审计的结合。首先,要将会计核算中心作为实施内部审计的主要现场,并要求被审计乡镇卫生院、报帐员到现场,对有关经济事项进行解答,同时根据情况还要将被审单位作为现场,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和审核。要注重外围调查和实物清查。重点审查单位向核算中心提供的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的反映了被审计乡镇卫生院财务状况。要注重外围调查工作,来全面掌握被审计乡镇卫生院收支项目和财务事项的变化的真实情况。

一、是要加强跟踪审计,注重与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相 结合,形成长效机制。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异常开支和往来款项要进行跟踪,查明是否存在与有关单位串通,采取虚列支出,转移收入等手段在外单位套现,违规列支等问题。注重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及时纠正偏差,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核算质量。

第二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应采取主要措施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将要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控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内部控制既有国际化的问题,也有国家化的问题,内部控制应当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等认真研究。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简单地说,企业对有关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收付,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产的减值和费用的支付等经济业务,规定必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处理,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这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企业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实行内部控制,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性,提高可见信息的准确性,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配合外部审计的开展,也正是我们当前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所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环境的变化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也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

露制度,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作,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及,但计算机信息失控、被破坏的情况日趋严重,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等问题,其关键在于计算机核算软件密码缺乏牵制性,常用的密码设置方法已不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所以财务管理电算化应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露及对实体信息的破坏。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系统性的内部会计控制

1.构建详尽的会计岗位责任制

在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将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工作岗位并在不同的岗位上配备具体的控制人员,并规定其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对其权限和责任进行控制。

2.构建详密的会计内部牵制控制

为了防止会计人员的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凡涉及款项的收付、结算及登记,均设置两名或两名以上的会计人员相互核对、相互制约,杜绝“一人顶两岗、钱账不分离”的现象。

3.构建详细的会计资料控制

(1)构建详细的会计凭证控制。具体是:规范会计凭证格式,对会计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流转程序,保证凭证的签章齐全、合法,合理地填制会计凭证,合法地复核会计凭证等。(2)构建详细的会计账簿控制。具体是:会计账簿按规定设置,账簿启用时填齐相关内容,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簿或账户连续编号,按规定方法和程序登记和更正错账,按规定时间和方法结账等。(3)构建详细的会计报表控制。具体是:按规定的方法和时间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需有关负责人审阅和签章,会计报表装订成册并加盖公章保存等。

4.构建详明的会计稽核控制

具体是: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性,会计资料记录的真实准确性,相关资料的一致性等。

5.构建详实的财产物资控制

具体是:对财产物资接触控制,对财产物资定期盘点控制,对财产物资记录保护控制等。

6.构建详细的会计分析控制

具体是:对会计分析内容控制,对会计分析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控制,对会计分析方法和时间控制,对参与分析人员和分析财务报告编写要求控制等。

(二)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包括审核会计账目,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使之更加完善严密。

(三)应发挥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加强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的制定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尽快加强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行业准则的制定,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外部监督和指导。

(四)健全内部控制框架

企业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控框架,就必须从控制环境入手,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组织结构,加强董事会的职能及其独立性;提高管理者素质,凭借市场经济的竞争,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行政指定管理层;鼓励塑造企业文化,激励管理者和员工,明晰权责。

(五)加强风险评估

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步增大并更具有不确定性,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兼并重组风险等,要加强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及早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领域,防患于未然。

(六)要遵循相互牵制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

在横向关系上,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另外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同时为了提高企业内控意识、提高其信息质量,企业有必要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后,向外公开披露其内控信息,建立内控信息披露机制。

友情提醒:.友情提醒:.

第三篇:对开展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对开展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为适应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的要求,提高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质量和效率,防范资金风险,作为现代化支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称ABS),开始在县(市)支行会计部门正式运行。系统使用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基层央行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适应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尽快掌握审计重点,有效发挥内审的“谋士”和“保健医”作用。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内容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将会计核算主体由县(市)支行上升至中心支行,建立以中心支行为基本会计核算单位,各县(市)支行为中支的前台营业网点,从原有的“一级人行机构,一级核算单位”的模式,改变为县(市)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核算集中到地市中心支行的集中式会计核算体系。会计集中核算有效地提升了会计核算组织层次,解决了以前分散式会计核算系统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降低了会计核算风险,避免了因理解偏差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的核算质量差异,强化了对核算的统一管理,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

(二)会计集中核算业务运行特点

1、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ABS改变原来分散式、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将会计核算主体由县(市)支行转变为中心支行,建立以中心支行为核算主体,各县(市)支行为中心支行的营业网点的集中式会计核算体系。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在中心支行核算中心联行柜设置查询查复岗,负责全辖各类账务的查询。

2、严格了会计印章的管理。ABS改变了原来会计业务印章过多过乱的情况,对会计业务印章的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网点柜在原始凭证上加盖凭证受理章、在回单和对账单上加盖业务公章,联行柜使用联行专用章,综合柜使用转讫章,每个柜使用的业务公章各不相同,分清了责任,为防范会计风险增加防线。

3、改变了记帐方式。一是记账方式不同。ABS采用一记双讫记账方式,在一个记账模块中同时记录一套记账凭证的借贷双方,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记账串户的错误发生。二是记帐凭证不同。原来的核算系统的记账凭证有自制凭证、外来凭证、机器自动生成打印的凭证,而大额支付系统的记账凭证全部为机器自动生成打印。

4、清算账户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对清算账户的设置采取“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全国各金融机构在当地人民银行开设的所有清算账户物理上在国家处理中心存储,逻辑上由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ABS进行处理,改变了中央银行各核算主体对所辖账户的控制管理。

5、会计资料传递网络化信息化。ABS不是一个独立的运行系统,它的中心服务器向上接入支付系统,与现代化支付系统同步运行,向下连接综合柜、联行柜及多个网络终端,组成完整的网络系统,将会计核算信息转换为电子信息进行传输,改变了中央银行会计活动和支付清算服务信息以纸凭证方式传递的方式。会计核算数据传输的网络化信息使ABS系统运行更加依赖网络。

6、会计资料的整理部门不同。原来的凭证都是按科目日结单整理好后移交给事后监督部门,现在凭证都是以柜组为单位汇总后移交给事后监督部门,事后监督部门再进行配对。

二、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内控制度审计。事后监督中心日常会计监督只对会计凭证、账表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是个盲点。因此,内审部门应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审计力度,对事后监督中心在日常会计监督中涉及不到的和没有监督到位的相关事项进行审计监

督。一是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新系统运行后,原有的会计规章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随业务变化及时修改完善与新系统配套的内控制度。二是重大事项审批制度。是否严格划分会计主管和分管行长审批范围,明晰审批责任。三是 “印、押(密押卡、密钥)、证”管理制度。四是操作口令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设置、保管、使用操作人员口令。四是岗位责任制。是否坚持相互制约的原则。五是会计主管坐班制度。是否建立规范的《主任坐班日志》,坚持对每日发生的重大会计事项及时进行记载。

(二)加强网络风险审计,关注运行风险。中央银行集中核算系统通过网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保障网络畅通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健,一旦网络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影响资金调拨,极易造成运行风险。因此,内审部门要加强对ABS系统网络安全的审计监督,着重检查网络安全设置,是否做好全辖网络的统一规划和监控、管理,是否建有备份网络,是否进行数据双备份并异地存放;是否制定ABS系统和网络的应急处理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异常情况制定出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的解决方案。

(三)加强系统审计,防范系统风险。ABS应用系统运行伊始,系统设计上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一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内审部门要加大对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审计力度,通过听取汇报、跟班作业、质询、问卷调查、谈话、实地观察、上机操作等方式对系统运行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程序设计存在的问题,探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提出解决缺陷的改进意见,使系统日臻完善,防范和化解系统应用风险。

(四)加强对核算中心和县支行网点的现场审计。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县辖会计核算网点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完成全辖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中心承担着各单位的会计核算职责,要对各项资金、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安全性负责。县辖会计核算网点仍是具体经济业务的承办主体,其负责人仍是会计责任主体,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事后监督中心因是各基层会计核算网点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的集中地。因此,实施现场审计时,应将核算中心和县支行网点作为审计通知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事后监督中心,取得事后监督中心的积极配合,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监督情况,完成被审计单位的资料调阅。对县支行网点审计时,应注重表外科目业务处理情况,尤其是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要对实物库存进行现场清查。

(五)加强联行业务审计,关注资金风险。ABS系统运行后,联行柜负责异地资金收转,网点柜负责资金入账、汇划,风险主要集中在各网点,一笔联行业务处理是由联行柜和营业网点共同完成的,两者相互分离,潜存安全隐患。因此内审部门应加大联行往来账业务审计力度,重点审核往账原始凭证和来账报单真实性、合规性。

(六)加强跟踪审计,关注问题整改。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要进行跟踪。会计集中核算制下,核算中心与各县支行营业网点联系更加紧密,出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审计对象上要彻底改变只审计一级核算单位的局限,对每一个问题要从上到下一查到底。

三、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熟悉被监督部门的业务,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基本前提。ABS系统运行后,内审人员要努力适应会计核算系统改革的要求,加强对新制度、新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深入到会计核算岗位一线,采取跟班学习、现场上机操作等方式,了解岗位设置,熟悉ABS系统操作规程,把握资金进出的关键环节,观察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从而促进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修改完善内审操作规程中有关会计业务内容。为适应会计集中核算给会计业务处理带来的变化,应按照新的核算系统操作要求及《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业务处理办法

(修订本)》、《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管理办法(修订本)》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操作规程(修订稿)》等规定,适时修改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规程》,关注新的风险点,适时调整审计目标及审计方向,增强审计能力,全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三)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会计的集中核算要求内审部门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把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有机结合并广泛运用于审计工作作为具体目标抓实、抓细,提高审计工作科技化水平,从而降低劳动强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摘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加强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会计人员在不受企业行政和经济制约的条件下开展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的理财监督作用,从而有助于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预算编制;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统管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由核算中心管理银行账户,清理银行账户,一个单位只保留一个账户,所有的收支业务归集到核算中心结算、核算,日常会计核算监督、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统一由核算中心承担。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单位包干、分散核算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其适应性,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弊端开始显现。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首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核算中心调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其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单位财务收支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核算中心管理单位的所有收支都通过核算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统一核算,强化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避免了经费支出的随意性。

再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财政资金支出均由核算中心结算,提高了资金支出的透明度,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防止财政资金沉淀在一些部门而使用效率不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对统管单位来讲,撤销会计机构后,忽视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其次,就会计核算中心而言,难以做到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难以控制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收入有可能游离于会计中心统管账的体外。再加上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强调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结果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

另外,由于财务主管部门尚未根本解决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在会计集中核算后,过分依赖核算中心导致财务管理弱化,监督力度不够。会计集中核算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模式上的缺陷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一人管十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核算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核算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二)收入监管的缺位核算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仅仅加强了支出的管理,对各单位的收人监管尚未完全介入。在经费收取上无法控制,是否应收尽收,核算中心不得而知,核算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同时,目前核算中心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核算中心只登记账目,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自己组装的固定资产没有如实登记账簿,有些单位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核算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家底不清。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控制,而核算中心只核算不清查,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核算中心与财务管理部门在专项资金监管上的缺口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人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核算中心又不了解,造成资金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受财务管理部门重资金分配轻资金支出管理的陈旧管理理念影响,对有些专项资金的使用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核算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职能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无法知晓财务主管部门监督的政策变化及跟踪重点,使得会计核算中心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管理部门实施财政监督。另一方面,财务主管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核算中心,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几点设想

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加适应财政改革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笔者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强化预算管理,执行综合预算,细化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贯彻预算管理改革精神,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早编细编预算。

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预算单位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支出都要严格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务主管部门要对所属预算单位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

(二)转变核算中心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促进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核算中心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但它不仅仅只有记账核算的职能,更应该具备预算执行信息反馈和控制职能。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统管单位的用款进度。

核算中心要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超计划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会计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先确定是否可以支付,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如何支付,占用什么预算指标、在什么科目中列支,然后才可以付款。

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彻底扭转观念,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财务主管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统管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主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核算中心要定期参与财产清查。

(四)建立健全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保证,核算中心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包括机构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核算和监督制度等。

(五)处理好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的关系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就是本单位。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管理模式,而会计人员可能是会计主体内部的管理人员即单位会计模式,也可能是外部人员即会计核算中心和会计委派模式。实行会计核算中心和会计委派模式,需要处理好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的关系,否则会计人员很容易被派人的单位所架空,无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单位的业务活动,也就无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应充分认识集中核算改革的重要性。我们要明确核算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的细化预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实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J].财会,2000(12). [2]荆晓利,古明文.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政监督[J].中国财政2003,(5). [3]徐林.浅谈财务集中核算与会计诚信[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3,(12).

第五篇:如何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如何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治理和监督,规范财务治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 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治理运行机制。因此,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一、现状与成效

1.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收支都通过核算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会计统一核算,由县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对各预算单位的收支事项和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各类收支和凭证坚决予以纠正或补办手续,从而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监控,有效预防了各单位财务收支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推进了廉政建设。

2.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从根本上解决了各部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对各预算部门的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有效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将会计人员身份转化为报账员,具体记账工作由核算中心统管会计承担,使会计人员敢于对有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依法监督,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

3.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使各预算部门的财政资金集中反映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因而对财政部门掌握各预算部门资金使用和拨付情况,并从宏观上管理好财政资金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对各预算部门条据进行审核,保证了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有效杜绝了挤占、挪用、截留及浪费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降低了各级行政成本。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将各预算部门资金在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和会计责任主体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采取一厅式办公的方式运行,由会计核算中心少数专业财会人员承担了原来各部门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从而使各部门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会

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其他业务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

5.推进了预算制度改革。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各预算部门的账户进行了统一管理,便于财政部门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每笔资金的的运行情况,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等现象,逐步建立起了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账户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不规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以往由部门分散管理财政性资金的现状,实现了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付。由于预算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尚未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和监督体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2.支出标准不统一。

目前,各部门的经费开支标准不统一,有的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这就给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支付票据造成困难。由于现行经费开支标准远远低于实际支出,难免造成经费报销方面的一些问题。

3.纳入范围不全面。

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部门主要是行政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尚有二级单位、附属单位和临时性单位未纳入集中核算范围,其经费仍由主管部门直接拨付。一些部门的不合法、不合理支出票据就会在所属二级单位、预算外资金和专项资金中开支,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借机设账外账,产生许多转移资金的渠道和管理上的漏洞。

4.财物管理不到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县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根据各预算部门支出票据登记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仍由各部门(单位)自己保管和使用,这样必将弱化会计的管理职能。加之一些部门(单位)报账员粗心大意,也不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容易产生账面与实行不符,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预算资金有沉淀。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预算部门收到预算资金后,并不是一下子全部花完,而是逐日逐月开销,这样就难免有一部分资金暂时闲置不用,结果造成一边是财政资金闲置无用,一边是财政资金周转困难,无端地增加了财政负担。

三、建议与对策

1.建立健全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

目前,各部门的预算内、外资金未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应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制定定员定额标准,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使预算部门所有财政支出全部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科目列入预算。县财政部门应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追究问效,真正为会计核算中心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规范部门经费支出渠道。

由纪检、监察、物价、财政等部门负责,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经费开支标准,有效解决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尺度问题。完善审批制约机制,建立分项目、分金额大小的会签制财务管理审批报告制度,超过分管领导审批范围的由领导班子集中研究审批,虽大限度地保证各预算部门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减少会计集中核算的风险。

3.拓宽会计集中核算的纳入范围。

为了有效杜绝各部门的胡支乱花问题,就应逐步将各行政单位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附属单位和临时性单位账户以及预算外资金和专项资金账户,全部纳入县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和监督管理,从源头上堵塞转移资金和违规使用资金的不良渠道。

4.逐步转变会计集中核算职能。

目前,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应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到支付后才监督。县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如何支付,即占用何指标、列支何科目,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县会计核算中心应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5.坚持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相结合。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部门从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记账、报账、开具拨款通知单以及与银行间的对账等会计基础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加之单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会计基础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部门只保留一名报账员,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全部由会计核算中心专业财会人员运用优秀的财务软件和计算机承担,这些条件各部门很难具备。只有将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才能解决会计集中核算形成的资金沉淀问题,更好地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形成的部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核算,是加强预算单位财务收支管理的重大改革措施,是适应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的。它作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产物,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我们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端正求真务实、继往开来的扬弃姿态,在优化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等等方面逐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之立足于改革之林,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终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总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仅仅是预算治理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是落实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证实,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治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应充分熟悉集中核算改革的重要性。

明确会计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尽快从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革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

下载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内部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内部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探讨 作者:张慧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一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初探(共五则范文)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初探第一,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的优势。一是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

    政府内部审计与会计集中核算[5篇范文]

    政府内部审计与会计集中核算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摘要】委托代理理论主要述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政府组织中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

    试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

    内容摘要: [摘要]: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对集中核算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核算中心内部审计的特点、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关系、集中核算内部审计的难点,......

    试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

    试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核算中心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对集中核算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核算中心内部审计的特点、与传统内......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政监督措施探析(定稿)

    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政监督措施探析 摘要:我国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全面实施不仅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了一定提高,而且还有效控制和防范了一些徇私舞弊、违法乱纪行......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改革的目标,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了两种制度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摘要: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