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情境下学生生活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12:4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情境下学生生活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寄宿制学校情境下学生生活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情境下学生生活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情境下学生生活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状态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生活状态,目前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和课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状态;问题;对策

学校情境是学校中的“软环境”,主要指在学校中,对学生的生活状态有重要影响的学校管理和学生行为规范,还有可以由学校或教师控制和把握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教学目标、教育内容、教师的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1],包括学校管理、学校制度以及学校文化。

生活状态是指学生现有的情况,包括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校园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校园的管理、课余文化生活以及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或者消极的精神状态。

寄宿制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管理方面注重学生的情感,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管理、制度以及学校文化,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或消极的生活状态。积极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乐观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快乐的并且热爱学习;消极的生活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抑郁寡欢、不爱与人交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很抑郁而且讨厌学习。所以,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就要从学校管理、学校制度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生活管理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状态现状分析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校时间长,一方面生活管理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校园环境和课余文化生活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生活管理老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懂得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学生的情绪、卫生、心理等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目前来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存在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不足,基础设施和课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

(一)住宿学生课后的生活状态

课后的生活状态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娱乐活动上。学生课后的娱乐活动对学生积极的生活状态的培养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要丰富课后娱乐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住宿生课后的生活状态,很多时候是取决于生活老师的管理。目前生活老师对学生生活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生活管理老师一般都没有正式的编制,缺乏专业化的培训,不能真正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爱。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缺失爱和亲情,他们更需要学校去重视。在研究中发现,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不能自理,需要生活老师或者班主任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寄宿制学生放学后到吃晚饭要等的时间很长,这段时间完全没有生活老师来组织他们,是自由活动时间。有的学生在教室做作业,教室很暗,可是学生却不知道开灯;另外一部分学生在教室外面等不上吃饭时间,就开始吃零食。放学后学生的活动完全没有组织性,这样的生活状态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不能改变他们生活在村庄里的事实,但是生活老师可以在此期间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带着学生一起做游戏、放映有意义的动画片等,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是无比快乐的,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

(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包括校园显性文化和校园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指校园物质环境,如校舍建筑、校园场地布置、校园活动仪式等。学校应重视校园建筑、校园活动仪式蕴涵的德育价值。在校园中,存在着一个无形的环境,如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也同样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积淀,成为及其具有教育意义的隐性文化。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校园人际环境。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学校坐落在农村的学校缺少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缺少一些励志的、时刻警醒着老师和学生的标语,走进校园总有种校园精神文化缺失的感觉,这里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教师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少,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和他们谈话时表现出害羞、不敢说话的情况。学生不像城市里的学生那样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提问到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时,农村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数说不出来自己的优缺点。这也是校园隐性文化的缺失,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校园中一种无形的环境,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注重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多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思想,那样他们的人格才能健康的发展,才会热爱自己的学校,拥有一个积极的生活状态。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无论是在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方面都有待提高,所以需要老师们的不断的努力。

(三)基础设施和课余文化生活匮乏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匮乏,表现在校园中的学生活动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中的教学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习场地,其中包括读书角,阅览室和科学实验室等。由于学校的经费问题,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中没有阅览室和科学实验室,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量和对科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城市的学校中设有图书馆,每周会有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去图书馆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推荐下,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热爱的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来自己获取知识,从小就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让人感到快乐。有了书籍的陪伴寄宿学生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快乐,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表现出来的也会是一些积极的生活状态。

第二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现状分析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探讨与对策

内容摘要: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难度或问题。

随着课堂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及营养餐的改善的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农村走读式小学向寄宿制学校转化也是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农村寄宿制小学与寄宿制初、高中相比又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在管理方面,难度相对较大。

一、现状分析与成因探究:

1、学生年龄相差较大。由于取消了一些较偏远的、生源较少的教学点、村小,使这些寄宿的学生年龄趋于小龄化,人数急剧上升,其中最小的五、六岁,大的十二、三岁,因此,大多数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家比较娇惯,以前又没有住校就读的经验,所以学校既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又要照顾好学生的吃、住和安全,使学校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2、同过去相比,安全隐患增大。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在小学里,寄宿的是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的分辨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如玩电、玩火、玩水、到危险地方玩耍、做危险游戏等,在校内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寄宿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每周往返学校须乘坐车辆或走路,农村的一些搭客车辆很不安全,无证、无牌、无驾照车辆上路非常多。再加上乡村道路狭窄,交通安全危险系数过大,学校的安全工作开展起来极为艰难。

3、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首先是身体素质方面,尽管学校也千方百计改善生活,但同他们在家的生活相比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寄宿制学生一般每星期回家一次,会从家带来一点零花钱,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常常用于吃零食或买玩具,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其次是身心健康问题。这些学生年龄小,他们离开父母到学校独立生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理上会受到一定影响。

4、师资调配难度较大。人员调配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他们大多数是民办教师转正的,虽然通过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教学能力有了一些提高,但还是缺乏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虽然中心学校也想方设法调配年轻的教师到寄宿制学校任教,但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专职教师和专业的生活教师依然非常缺乏,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教学都存在一定弊端。

5、基础设施跟不上。尽管创建了寄宿制学校后,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依然不能满足日常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学生宿舍、餐厅、功能室等,大多是教室改的,配套不到位,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设备设施,住宿部连卫生间都没有。

6、寄宿学生管理落后。农村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后,管理人员不能配套。学校要么就临时抓“壮丁”,花几百元请农村无业人员做学生管理员,要么指派学校任教老师进行临时管理,这样导致对寄宿学生的管理,要么欠缺管理方法,要么力不从心管理不到位。有些学校,由于管理人员工资没固定来源,只好尽量压缩管理人员数量,面对快上百的学生,一个或两个且缺乏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纯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案例介绍

马某,九岁,是外地借读生。在读小学以前,一直在老家由爷爷带着,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读小学一年级才刚来镇川。其父母都比较特殊。平时都是由爷爷带孩子,但是有时爷爷也忙不过来,因而孩子没人管,读书极不自觉。在班里,她虽然个子比较矮,但相貌不错,非常可爱。据她爷爷讲,她从小就比别的孩子好动,整天跑跑跳跳,特别贪玩。开学两个星期,教师就发现该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极不集中,一会儿钻到桌底下,一会儿拿出文具玩,一会儿和别人说话,40分钟算起来最多只有10分的听课时间,做课间操时,排队站不定,不是自己转来转去,就是一会儿推前面的同学,一会儿踢、打旁边或后面的同学,体操动作乱做一通。下课了,也爱和别的孩子打闹,还惹出一些事端来。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对着操场这么多同学,竟将地上的一只易拉罐踢得老高,引起众多师生的指责。布置的作业,从不按时完成,动作极慢,需要有人在旁督促。经常是大家都在做作业,她却在玩。放学后,老师留下她,看着她才做,有时实在做不完叫她拿回去做,做完了又不交,从来不会主动交作业。有好几次,她爷爷来接她,看见她要老师看着做作业,都是唉声叹气,还说像小时候的自己,真不知该怎么办。该生其实一点儿都不笨,挺聪明,本性不坏,还很单纯。

三、案例分析

针对马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她从小娇生惯养,凡事随心所欲,被爷爷溺爱,过于放纵,使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这个同学有多动症的特征,如活动过多,上课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仔细分析又与多动症有区别:老师、家长看着能完成作业,而且写得很端正;注意力无障碍,对其喜爱的东西:下棋,注意力集中,能坚持一个多小时。

四、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马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如果能与家长配合共同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她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爷爷取得联系,让他勤与孩子交流沟通。并让她的爷爷一定要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2.她经常犯错误,一旦出现问题,我就耐心指导,认真帮助她分析错误原因,让她自己找出错误所在,最终达到最好的解决效果。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她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她真正感受教师对她的关爱,有利于形成她良好的行为规范。3.针对马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她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她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她现在在家中已能帮助爷爷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她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4.加强注意力的培养,从她最喜欢的活动开始,如下下棋,听故事,逐渐延长其注意力的时间,并培养她的耐性。上课时,我以生动形象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吸引她,常用目光、点头,一定的面部表情暗示她,及时提醒她遵守纪律。提问多叫她回答,以引起她的注意。一有进步,立刻表扬,奖励。如一般同学加一个星,她就加三个,强化其良好的行为。5.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遵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集体氛围,让全班同学都关心她,安排最好的学生与她同坐,她喜欢下棋,就鼓励参加围棋兴趣小组,一有进步就表扬。使她对自己有自信心,使她在大家的善意帮助下,在众多的榜样示范下,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五、教育效果

经过一年的了解及教育,马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要彻底改变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马某对教师尊重,对学习目的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她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出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但她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她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她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六、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安全方面

根据寄宿制学校住校生多、在校时间长的特点,首先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从每个学期一开始便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班主任及住宿部管理员担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统一分担学校安全及住宿生管理工作。同时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制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并同每个教师签定安全责任书,与学校考核相挂钩,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展开。其次要时刻宣传,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安全工作应利用广播、会议、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并积极发动各班开展班团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最后要立足防范,变“堵”为“疏”。学校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每一个季度学校都要组织学校各部门对校园各处进行安全大检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情感方面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寄宿制学校学生在亲情方面严重的缺失,成了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现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如任性自私、自理能力不强、渴望关爱的心理惯性,更需要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给予正确疏导。根据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开展阅读活动打造厚实精神根底。重视心理辅导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低年级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中年级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意识修养的教育;高年级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每月开展知识讲座,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立能力。具体做法:

一是每月开展宿舍整理比赛,其中包括叠被子,摆放牙刷、毛巾等;

二是编制学校寄宿制生活手册,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寄宿制生活。三是每个班每月要安排一次角色岗位体验,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体验中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学校为每个学生建一张家庭联系卡,学生家庭住址、父母情况、联系电话等一目了然。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参观学生的食宿、学习等在校生活,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校内外沟通。这样一来既能让家长放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又更密切了学生和家长的亲情关系,同时抓好接送学生时的个别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访档案。

3、特长方面

学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结合实际,开设了写字、手工、音乐、美术、舞蹈、篮球等社团小组,引导其积极参加,发挥自己所长,培养团结同学,和睦相处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特长。

4、教学方面

学校把“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研究学生新情况”和“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要求教师要做到“上明新大纲,下联新学情”制定最佳教学方案,异步教学、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大胆进行以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改试验,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乐学。教师想教、爱教、善教、乐教。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益,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保证。

五、卫生保健方面

严格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了卫生负责和检查制度,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内容;

二是建立食堂加工食品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建立饭菜留样和记录制度,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可靠,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三是做好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四是开展健康教育,坚持两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排除心理困惑,增强学习的信心、生活的乐趣。

总之,学校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小学寄宿制度,走办学的新路子。而农村寄宿制管理方式的完善和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

第三篇: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沈萍霞(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西部农村寄宿制 学校在发展中却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有资金短缺,办学经费困难;缺乏管理人员 编制,教师工作量大;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贫困生问题突出等。针对这些问 题,对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

1.基本情况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在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危房

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为实现西部“两基”攻坚计划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体 现了党和国家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

远程教育设施。[1]2006年投入力度还在加大。

据统计,我国西部13个省级单位,现有寄宿制学校项目县512个,共有寄宿制中小

学校5154个。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全局。为此,我们专门对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了调研,设计了有关西部农村 寄宿制学校问题的问卷,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贵州、内蒙、西藏、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展开了调查;走访了西部部分贫困地区的一些寄 宿制学校,先后去宁夏、内蒙古、陕西省等省的学校进行考察。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在看到农村义务教育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到西部寄宿制学校面 临的困难和问题。

2.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金短缺,办学经费困难。2001年,我国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为2

075元。如果以东部为1,西部则为0.48。初中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为2655元,西部为1474元。如果以东部为1,西部则为0.56。高中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

为5942元,西部为2823元。如果以东部为1,西部则为0.475。[2]可见,西部基础

教育经费比东部少很多,而且东西差距在近几年内表现的更加明显。

这种状况在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尤为突出。在调查的近1500份问卷中,无一例

外地提到经费短缺问题。在访谈中大家也一致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最大 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办学经费少。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学校没有额外的收入,地方政府投入经费不足,致使学校连 正常的开支都难以解决,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更是无从谈起,基础设施跟不上时 代发展需要,表现为校舍紧缺,生均活动面积小,教育设施严重缺乏,无现代化 的教学器械等。如陕北偏远地区某些学校学生连电脑都没见过,学校没有像样的 教学设备,体育器材也严重缺乏,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个像样的篮球都没有。

2.2缺乏管理人员编制,教师工作量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师

资力量不足,管理人员缺乏。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是学生住校,封闭式管理、开放 式办学。涉及学生住宿、餐饮等一系列的问题,和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它的管理难 度较大,加之西部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又存在上述一系列问题,管理更是难 上加难,要使学校后勤工作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对西 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都是难题。

西部地区本身就缺乏教师,师资编制不够,教师流动性也很大,加上宿舍、食堂 等后勤管理人员没有正常编制,学校又没有经费请临时工作人员,使得教师既要 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工作量非常大。教师的待遇却得不到相应 地提高,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教师都另谋发展,因此“孔雀东南飞” 的现象很突出。

2.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西部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学历水平都不是很高。在被调查的1493份问卷中,有近一半教师是成人高校毕业。据不完全统计,西部农

村寄宿制学校校长中,专科学历的就占了54.5%。很多教师只是中师毕业,少数民

族地区情况就更差。从下图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问题。

从被抽样调查的56名(回、藏、维、土、白、壮、苗、东乡等民族)少数民族小

学校长学历情况统计(见表一)中,这一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具有本科学历的 校长只占7.1%,大部分校长只是中师毕业。

少数民族校长学历表

由于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教师很少有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加之 工作忙,自学时间有限,所以他们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有限,教学理念、教育 思想比较陈旧,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理念、教育思 想落后,有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不高,科研意识淡薄。如个别老师 竟然闹出了“要看我校的素质教育,等下午课外活动时再来”的笑话。

2.4农村学校贫困生问题突出。在西部寄宿制学校中,贫困生问题非常突出。据一

些校长反映,有的农村学校贫困生要占到80%以上。

寄宿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除了种田,农民很少有其它的收入。尽管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通过实施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取消了原先

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还取消了各种不合理收费,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加 农民收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农民收入低仍是不可 否认的事实。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贫困生比例仍非常高。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很多学生交不起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辍学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学校本身无 经费来源,贫困生数量又多,对这种情况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解决好这些 问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3.1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针对西部地区各项资金短缺问题,国家也是花大力气、下大本钱给予关注和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从今

年起国家财政将每年安排支出103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每年将达到78

0多亿元,地方财政每年将安排支出250多亿元,来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

义务教育的需要。当然,关于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首先,国家要加 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建设的经费投入;其次,地方政府也有 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经费的投入应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再次,学 校也要自己想办法,通过师生勤工俭学或争取社会力量来解决

(下转第170页)

(上接第176页)

办学经费紧缺问题;同时,群策群力,发动群众,通过捐资、捐物、出力等形式 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学校面临的困难。

3.2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近几年,各级政府也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投资力度,中

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但对数

量众多的寄宿制学校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很多学校只有校舍,而无相应的配 套设施,如宿舍、食堂、浴室等。配套设施的缺乏相应的带来如前所提到的住宿、饮食、学生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在面临困难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想方 设法加强学校管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面临的住宿、饮食、学生安全等一系 列问题,应加强寄宿制学校建立后的配套设施建设。上级部门对已经确定的寄宿 制学校要投资建设合乎标准化的宿舍、食堂、澡堂等,配备专职的炊事员、管理 员,使学生能保证入住学校宿舍,从而确保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减轻了专 职教师的负担,保证他们更好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现状,首先应从数量上补充,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年轻教师扎根西部、服务西部,还可以以大学生毕 业实习、支教等方式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其次要提高师资质量,加大对教师的 培训和提高。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 校长,一批好教师,就是一所好学校。所以应保证许多偏远地区的教师有继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先进的教 育理念和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等;再次改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通过一些优惠 政策鼓励他们长期献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 的培养和提高。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有6000多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5%以上,但这里的民族教育却十分落后。据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各少数民族中每千人拥 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全国平均为

698.12人,而生活在西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每千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回族584.89人、维吾尔族613.22人、藏族264.7人。

[3]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必需引起高度重视。

3.4关心中小学贫困生。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东西部农民收入差

距也很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仍在缴纳书本费和名为 “杂费”的学费,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儿童因无力交费而失学。2006年国家对西

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 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4]这对农村学

校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喜讯。

要使所有贫困家庭的学生受益,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国家应继续设立 中小学助学金,重点放在西部农村地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继续扩大免费 发放教科书的范围,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并逐步扩大发放补助金的 范围;可以通过给学校划拨少量土地或提供劳动实践场所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 勤工助学并改善生活;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帮助贫困生渡过难关;争取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寄宿学校贫困生都能真正享 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做到不让学生因 家庭贫困而失学。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科版),2005(3):5-16。

[2]刘尧等.《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35-39。

[3]温家宝总理.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四篇: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 要:生活教师是以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工作范围的教师群体。生活教师对学生的寄宿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存在人员偏少、年龄偏大、缺少相应的培训指导和政策支持等问题。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设置专门生活教师编制,完善生活教师选聘制度,明确生活教师的工作职责,加强对生活教师的相关培训,并提高生活教师待遇。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很多农村中小学生选择了到离家较远的寄宿制学校就读。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过早离开父母,容易产生对学校寄宿生活不适应的问题。为此,多数学校都增设了专门的生活教师岗位,以确保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寄宿生活。生活教师虽不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但作为学生生活的直接管理者与指导者,他们却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全面了解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现状,对于加强生活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对寄宿生活的积极适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概念与反思——生活教师存在的合理性阐释

适应是主体身心条件之于外在环境的对象化行为,它由主体对环境的消极“顺应”和对环境的积极“改造”共同构成。学生对寄宿制学校的适应体现在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等多个方面。

生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说,人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之为生活,这里的生活几乎等同于生存。从狭义上说,生活是与生产、工作、学习相区别的概念。这样,生活也就是人们除了工作、学习以外的日常活动,包括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活动,如吃、喝等基本生理活动,也包括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求而进行的娱乐活动等。从一般意义上说,生活教师是相对于任课教师而言的专门以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工作范围的教师群体,其职责范围主要限定在课堂教学领域之外。当然,在寄宿学校中,日常生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生活教师在课余时间同样也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生活教师的出现,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然结果。在我国中西部的很多地区,寄宿生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对于一些低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很早就开始了寄宿生活,但他们还缺少独自生活的能力,日常起居依然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顾,这在客观上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生活的科学管理,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由生活教师全面负责学生的日常起居,不仅有助于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还有助于保证寄宿学生积极、快速地适应寄宿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使他们在寄宿环境下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职责虽偏重于学生食宿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但与传统意义上的宿舍管理员相比,其在工作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宿舍管理员、舍务教师的工作职能往往以宿舍管理和学生管理为主,如维护良好的生活秩序、保持洁净的卫生状况以及负责日常的安全防范等。生活教师的工作职能则更为全面,除了兼具部分宿舍管理职能以外,还全面负责学生的日常起居。我国小学的入学年龄为6周岁,对于该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在生活上,他们尚未具备自理的能力,还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照顾。在情感上,他们尚未形成独立的人格情感特征,还需要成人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因此,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看,也无论是从历史传统还是现代社会发展来看,“晨读夜归”的走读模式无疑是最理想、最

合适的选择。但为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切实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又切实需要对农村学校的布局做出调整,并建立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受家校距离较远的客观条件的影响,很多农村家庭不得不接受让儿童在学校寄宿的现实。对于从未离开过父母且心智发展程度较低的低龄学生来说,如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亲情缺失带来的影响,便成为寄宿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负责照顾寄宿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师责任重大,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生活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生吃饭、睡觉、如厕等日常生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独立性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关照学生的情绪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他们同时扮演着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

二、现状与差距: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问题分析

为了解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我们选择了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n自治区、h省和y省3个省(自治区)3个县19个乡镇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了调研,其内容包括寄宿制学校办学的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包括生活教师)、学生适应状况等。本文重点分析有关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1.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现状

低龄儿童过早离开父母进入寄宿制学校生活,他们对住校生活较为陌生,甚至害怕。刚住校的时候有的儿童不敢自己睡觉,有的想家哭闹,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睡觉、上厕所、蹬被子等事情都必须有专门的教师负责照顾,儿童生病了则需要有专门的教师及时送医治疗。儿童在学校能够得到细致周到的照顾,是家长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前提,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确保充足的经费和科学的管理之外,生活教师的责任感、爱心、耐心以及工作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1)生活教师配置情况

调查发现,n自治区和y省两地均存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寄宿情况。其中,y省某县没有为学生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均由班主任一人负责,班主任集教学工作与学生生活管理任务于一身,其工作量大,责任大,压力也大,难以细致体察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n自治区某县为小学三年级以下的低龄儿童配备了专职的生活教师,三年级以上的统一由舍务教师负责管理学生的住宿问题。设有专职生活教师的学校,其教师来源大都是从被撤并学校中抽调来的在编教师,主要选择那些责任感强、有耐心和爱心的教师来担任生活教师。

(2)生活教师的工作职责

设有专职生活教师的学校,每位生活教师负责照顾大约30名学生,生活教师与学生住在一起。生活教师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早上按时叫学生起床、整理舍务以及负责早餐,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在学生上课期间,打扫寝室卫生,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时候,在天气晴朗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晾晒被子。中午时,照顾学生吃饭、午休。晚间负责安排学生睡觉,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照顾学生晚上如厕。生活教师还要处理学生尿床、生病、学生之间的争吵和打架等突发事件。此外,帮助学生调节因进入新环境而产生的不适感,解决寄宿学生的各种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也是生活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生活教师每天要做的工作,有些学校有明确规定,有些并未做出详细说明,但很多生活教师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

2.农村生活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量不足,任务过重

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在数量上还存有很大的缺口,有些地区,如y省某县的寄宿制学校尚没有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有的学校虽然已经配备了专职的生活教师,但由于师资供给不足,导致生活教师人均需负责照顾30~40名学生,他们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担心学生出事,担心学生生病。而那些没有配备专职生活教师的学校,大多由班主任兼任生活教师,他们既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又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2)年龄偏大

调查显示,生活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多数在40~60岁之间,且多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转岗而来的任课教师。他们虽然有充足的生活经验,像学生的父母一样充满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容易获得学生的信赖和依恋,但由于年龄偏大、精力不足,照顾几十个儿童会让他们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导致学生在生活上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3)缺少岗位培训

目前,多数生活教师都是在学校布局调整后,从教学岗位转岗而来的,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岗位培训,工作多凭个人经验和主观意志,缺少必要的规范,随意性强,只能在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照顾和管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文化知识学习以及课外娱乐生活等难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此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未能根据生活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因而无法实现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4)政策支持不足

目前,国内尚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相应政策,更没有设定专门的生活教师编制。现有的生活教师多为学校临时性的安排,其中有不少是原来的科任教师,但由于年龄等原因,已经不再适合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了。依照社会传统观点,照顾学生生活是后勤管理人员的职责范畴,其身份类似于舍务人员,生活教师由教学岗位转到后勤工作岗位后,其内心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对生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缺少工作热情,没有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新的工作之中。

三、对策与建设——生活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就寄宿制学生的适应状况看,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不再是突出问题。而低年级的大多数学生,不仅在生活上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在情感上对父母也存有很强的依赖性,其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还比较差。因此,生活教师在照顾好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时,还要承担学生父母的角色,以弥补学生家庭情感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的生活教师队伍,对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寄宿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的现存问题,结合对农村寄宿学校校长、教师及家长的调查访谈,笔者认为,加强生活教师队伍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设置专门的生活教师编制

对于寄宿制学校而言,生活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应根据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数量,统一核定专门的生活教师编制,并严格付诸实践。如小学一年级每二十人核定一个生活教师编制,二年级和三年级可三十人核定一个生活教师编制,四年级到六年级,可一个班级核定一个生活教师编制。初中学生则可以一个年级核定一个生活教师编制。设置生活教师编制是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地位的承认,也是对生活教师劳动价值的肯定。这不仅有利于激发生活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他们创设安心工作的外部环境,也可促使他们更好地照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校寄宿生活。

2.完善生活教师的选聘制度

如前所述,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的生活教师或者由班主任兼任,或者由布局调整后转岗的教师担任,尚没有建立明确、规范的生活教师选聘制度。对生活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没有明确规定,更谈不上对生活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的测评了。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聘任制度。生活教师应有健康的身体,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心态积极向上,性格乐观开朗,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耐心和细心;年龄宜限定在35~50岁之间,确保他们既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又有较充沛的精力;应受过正规教育,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应有养育孩子的经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3.明确生活教师的工作职责

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工作职责尚不明确,工作内容仅限于对学生饮食起居的照顾。生活教师究竟应完成哪些任务,这完全取决于学校的规定和学生的需要。寄宿制学校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场所,也是学生的生活场所。学校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的传统职责,帮助学生取得一定的学业成就,还应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部分职能,促进学生的身体、人格、情感等的健全发展。由此,学校聘任的生活教师应主要承担起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照顾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2)管理和监督寄宿学生的课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3)依据学生的年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和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寄宿学校办成学生的快乐家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

生活教师的工作职责既要符合国家、学校的总体规章制度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应依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习惯对其进行管理。工作职责不是对生活教师的限制,而是一种“行动总纲”,其目的重在引导和规范其行为,学校要鼓励生活教师有创造性的工作,尤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绝不能墨守成规。

4.加强对生活教师的相关培训

生活教师是伴随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而出现的特殊教师群体。当前,专门针对生活教师的培训还处于空白状态,这也是导致当前生活教师工作的主观色彩较浓、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少规范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整个学校是一个有机整体。课上的教育与课下的活动以及管理等要衔接好,专业课教师与生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要衔接好。生活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他们学业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和照顾,既要规范科学,又要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注重对校长以及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寄宿学校中的特殊教师群体——生活教师的培训。在培训频次上,要保证生活教师在正式上岗前后至少能各获得一次接受培训的机会,提高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培训内容上,要以教育规章制度、学校卫生条例、教师职业操守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主;在培训方式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邀请大学中的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以及寄宿学校中的优秀生活教师共同进行研讨,切实解决生活教师的认识问题,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5.提高生活教师待遇

生活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学科教师有着质的差别,但其相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却同样重要。从调查和访谈的情况看,现有生活教师大多是转岗而来的,很多人并不情

愿从事现有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1)人们普遍认为生活教师没有科任教师重要,甚至可有可无,是谁都可以做的工作,由此导致了一些生活教师缺乏工作热情;2)生活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琐细,需要有极大的耐心、细心和爱心,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投入真情实感,且责任重大。但生活教师的待遇普遍低于科任教师,与他们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无论从工作的重要性上还是付出的劳动量上看,我们都应该以科任教师为比照,增拨或从现有教育经费中划出一部分专项基金,适当提高生活教师的待遇,使之能够安于自己的岗位,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第五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樊瑞涛投稿 年第期 本文字数:14324 小 中 大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在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寄宿制小学的出现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并校前规模较小的学校,课余的日常生活都由父母照顾,而学校合并之后,随着寄宿学生的增加,学校日常管理更加严格,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更加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教育。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低龄寄宿导致孩子心灵的情感贫乏

像一些人所期望的,也许在全日制寄宿学校就读的孩子独立能力有所增强,可这种独立能力的增强往往是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和感情为代价的。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父母的关怀与情感的交流及抚慰是他们最需要的,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可如果过早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过早地割断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易导致孩子成为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上的情感极其贫乏的“孤儿”。

2、家长监管的远离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出现偏差

寄宿的求学方式使孩子远离家长的监管,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攀比和摹仿的心理较强,易出现乱花钱、说脏话、卫生习惯较差、偷窃等行为。而随着儿童少年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的作用日渐重要,同龄群体对其价值观,行为产生影响。没有家长的指导和管理,坏的行为习惯养成了,他们的社会化也就出现了偏差。

3、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

孩子无论从家庭进入小学,还是小学进入初中、高中,其学习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方法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有的变为烦躁、不安,有的变为抑郁、喜怒无常;有的学生表现则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原先活泼好动的变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等;有的不习惯新任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寄宿制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习惯学校的饮食;有的学生认为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失去信心,不能正视新的竞争和分化,产生失落感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反应。

4、寄宿制学校更为紧张的学习、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仅引起学生的重视,更引起老师、家长、亲友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家庭、社会等过分看重升学,因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而这一点对寄宿制学生而言危害性更大,因为寄宿制学生绝大部分时间与学校学习、考试等打交道,缺少家庭的缓解渠道,缺少修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寄宿制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求胜心更切,压力更大,心理更敏感脆弱。

二、对策分析

从分析来看,寄宿制小学生产生和形成不良心理的诱因十分复杂,有先天的,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有客观的,但更多的是主观形成的。因此,寄宿制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心育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也是班级管理人格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全、发展全面的新一代,是时代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师资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心育队伍是促进学校的心理教育的基础,我们可通过专家培训和校内自我培训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的心育意识和开展心理教育的自觉性,初步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宿舍生活指导老师、各科任老师为主题的心育师资队伍。

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农村学生很难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位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可通过书面的形式,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向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觉不到自尊,对这部分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中批评。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心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作用。所以,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幢楼房,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如给每幢楼起名,设置文化长廊、英语角,张贴家乡名人画像等,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与心灵的净化。良好的校园、班风建设,尤其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

(2)创造宽松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除了常规教育之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营造班级心理环境,班主任是关键人物。首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其次,班主任要爱心治班,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往。第三,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让小学生们有相互交流的机会,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得到认可的机会。

(3)在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各科老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因此,学科教学应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中的认知、情意和行动技能:主要有:①通过学习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②通过人际关系指导,使学生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等交往原则。③通过耐挫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困难、解除烦恼。④通过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帮助学生科学认识自我,在自身发展变化中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心。

(4)开设专题知识讲座,加强心理引导。由学校派专人或到校外聘请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专题、专班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交给他们缓解和消除不良心理的具体方法。

三、结语

农村小学生低龄寄宿,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人的和谐成就社会的和谐。寄宿制中小学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 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倍受重视,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对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行为和心

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 才能使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下载农村寄宿制学校情境下学生生活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寄宿制学校情境下学生生活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建立寄宿制学校,将离校较远的孩子统一安排在学校住读,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这无疑是解决布局调整后导致学生......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5则范文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太阳山镇中心学校 张德勋 摘要:我校实行六年级寄宿制办学一来,在寄宿生中存在着想家、厌学、不良习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孤独、......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必要性 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笔者认为,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配合学校布局调整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不仅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有效......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中心工作,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更是每一名管理者深感头痛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在的......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肃州区泉湖学区永久小学 张新民 据教育部的相关调查报告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初步显现“学校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老”的态势......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课题论证(精选五篇)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侧重从操作层面上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尤其注意对寄宿学生的人文关怀、身心......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 苏兴锦 【内容摘要]】寄宿制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卫生习惯这两方面进行具体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根据学校的实际,......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 开 题 报 告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于2012年4月向大足区教育委员会申报立项,承担大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