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课时分层作业14林黛玉进贾府苏教版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林黛玉进贾府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81462095】
①她生得杏脸蜂腰,俊眼修眉,亭亭玉立,顾盼神飞,正从梅花小径中闪身出来。....②萧队长走到屋子当间儿,大伙都敛声屏气,李毛驴也停止了唠嗑。....③李德裕救济百姓、与“歌仙”结亲等故事,虽有的是不经之谈,却极好地说明了他在海南....人民心中正直、勇敢、亲民的形象。
④初做母亲的她首次听到宝宝喊“妈妈……妈妈”的甜言蜜语时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眼泪。....⑤最近有许多电视剧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人民公安同潜伏在大陆的反动分子的孽根祸胎进行艰苦斗争的故事。....⑥在比赛的最后一分钟,对方后卫的乌龙球让自己的球队取得胜利,本来以为只能在这足坛豪门的主场带走1分的主教练转悲为喜,兴奋地跳了起来。....A.①②③ C.①④⑥
B.②④⑥ D.②③⑤
A [①顾盼神飞:形容顾盼之间,神采飞扬。②敛声屏气:形容谨慎畏惧的样子。③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④甜言蜜语:指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⑤孽根祸胎: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不合语境。⑥转悲为喜:转悲哀为喜悦。此处没有悲哀,故不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导学号:81462096】
A.有人统计过,《红楼梦》中总共写了975个人,其中有姓有名的大约732个左右,人称《红楼梦》是“一姓一名皆具精意”。
B.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C.关于曹雪芹,目前还存在着不少有争论的问题,不是他的生卒年一直存在争议,而是连他的字、号也不能十分确定。
D.不但《南昌武阳曹氏宗谱》记录了曹氏的世系和世序,还清楚地记录了曹氏的迁徙志和祠堂志。
B [A项,成分赘余,去掉“大约”或“左右”;C项,关联词语运用不当,“不是……而是”表并列,此处分句间应为递进关系,应改为“不只……甚至”;D项,语序不当,“不但”调整到书名后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因为进入诗歌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这些地名融入诗歌,存储着________,记载着________,隐含着________,寄寓着________,彰显________。
①个人的道德力量和价值指向
②鲜活的时代生活内容 ③丰富的人文地理信息 ④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 ⑤沧桑的中国历史变迁 A.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B.①②⑤④③ D.③②⑤①④
D [根据动词与宾语的搭配,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顺序分析排序。]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导学号:81462097】
A.王老师您好!这是学生的涂鸦之作,诚请指导并加以斧正。敬祝编安!B.多年没见到同窗好友,下月我将赴京出差,如您有暇,我将登门存问。C.祖母八十大寿,孙儿负笈他乡,不能面拜,谨奉寿礼一份,恭祝康乐。D.我上大学时并不是先生的高足,但承蒙先生惠允,得以在学业上受教。
C [A项,“编安”用于编辑,不用于老师。B项,“存问”说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一般说别人到访。应为“拜访”。D项,“高足”是敬辞,说别人。] 5.为使上下文通顺合理,应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导学号:81462098】
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____________。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 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 D.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
D [从文字上看,“密密的丝缕”既和上文的“下着细雨”相照应,也和下文“雨丝……扑到脸上”相照应,而且从感情基调上看也是一致的。] 6.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个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做此题,需要熟读本段文字,体会其情节神韵,明确二人的特殊之处,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对偶句来描述。描述的内容必须是二人初会的“情景”。可以巧用原文词句。【答案】(示例一)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示例二)灵犀相遇,抬眼大惊,便觉特眼熟;神韵交汇,放目一笑,即感旧相识。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81462099】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②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等分析可知,应填“人们很难不忘初心”;②处结合前面纪伯伦说的话分析可知,忘记初心,“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③处结合本语段的中心话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难得”等内容分析可知,应填“人们才应该不忘初心”。
【答案】 ①人们很难不忘初心 ②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 ③人们才应该不忘初心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导学号:81462100】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爱物儿?有啥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呢。”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红桃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老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了?打发咱们作啥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她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
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抹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她二十两,喜得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他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旁听她说得粗鄙,只管使眼色止她。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出来至外厢房,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A [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项,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D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10.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11.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嗔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①运用“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第二篇: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重点:
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并尽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鉴赏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并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手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通读、熟读课文;
2.依据实际,选读《红楼梦》部分章节(第1、2、5回); 3.完成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的判词曲词,了解人物命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二.关于曹雪芹和《红楼梦》
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可由学生介绍,教师再作些补充。1.关于曹雪芹的补充
课本注释1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夺力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故事内容涉及到了多种知识领域: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纺织刺绣、中医药善、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等等,无所不有。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3.简介《红楼梦》开头五回的内容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和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 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5)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三.整体把握课文结构内容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又可划分层次: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会见三春等; 5—6段是第2层,写林黛玉见王熙凤;
7—12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用餐,这是第3层;
13—14段是第4层,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四.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
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
有的单独介绍,如贾宝玉、王熙凤;有的集体介绍,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王熙凤;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
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
五.分析王熙风形象
问题: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及出场后活动的情节表现,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陈述观点,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作出全面、客观、系统的综合性评价,学会理性的评价人物形象。
明确: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
A、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荡无礼?”这也体现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权势。
B、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装饰: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C、察言观色、机巧善变、八面玲珑的“活动”: 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昵,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夸黛玉的同时也赞了三春。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机巧善变,逢场作戏的本领超强。
D、巧迎妙答、精明能干: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六.分析贾宝玉形象
1.贾宝玉为何最后出场?出场前对他有何刻画? 2.赏析《西江月》词二首,归纳宝玉性格特点。3.宝玉为何“摔玉”? 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完成,教师点拨: 明确:
⑴宝玉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⑵作者两首《西江月》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
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分,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⑶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叛逆和反抗的一种形式。
七.探究林黛玉形象
1.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2.林黛玉前后两次答语的不一致。3.宝玉眼中的黛玉肖像:病态美,娇愁明慧 4.其它细节描写,如用餐、座次、答话等
八.试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点拨明确: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3)林黛玉在贾府内室中的所见的布局陈设怎样,有何作用?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封建社会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九.探究阅读,讨论理解“哭”“笑”“忙”
○问题1:文中共28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后,教师点拨:
节选部分共有28处直接写笑。这些人物是:林黛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探春、丫鬟。
(1)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黛玉之笑不无苦涩,担心耻笑,只有陪笑,偶尔真笑。
(2)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3)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
(4)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
(5)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另外“笑”中也藏着“威”,所谓“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不威而笑之时,也显得张扬放诞。
(6)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是纯真心地的显示。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7)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8)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陪笑。
由此看来,不同人物的笑是不一样的,“笑”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问题2:本文中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教师点拨:文中总共写了36次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哭了。
⑴黛玉与贾母见面时共4次写到哭:贾母见外孙女时“大哭”,一方面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另一方面也是为“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的女儿之死而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和怀念,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发自肺腑的伤感;黛玉在拜见外祖母时也哭个“不停”,她是因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他处的悲苦身世而哭。这哭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⑵王熙凤出场后也为黛玉的不幸而哭。但她的哭是装腔作势,是想投贾母所好。当贾母说休再提前话时,她马上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王熙凤的善于逢迎、长于随机应变的性格。
⑶宝、黛初会,一见倾心,但当他知道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时,便满脸泪痕,体现了他向往平等,要与封建束缚决裂的反抗精神。(4)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陪哭。
○问题3:研讨文章中的“忙”(16个)
对黛玉来说,“忙”是不敢怠慢,不敢造次。见三春都要“忙”,见其他人更是如此了;至于等级森严的贾府中的座次,黛玉更不敢造次。“忙”是黛玉特定处境之下特定心理的反映。
就王熙凤来说,她的“忙”带有表演性质,也表现她的才干。
至于邢夫人、王夫人,她们的“忙”主要是毫不耽搁地服从贾母之命,表现了当时妇人对公婆的应有之德。
宝玉也“忙”,他的“忙”是由于心情急迫,“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一切率由真心。
贾母一般“不忙”,作为贾府中至高无上的老祖宗,只有对他人发号施令,不会应任何人之命而忙不迭地立即行动,但亲情流露之时也无比急迫。一是见黛玉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大哭,自己丧女、黛玉丧母,悲痛怜惜之情无比强烈,自然当即表现出来;二是看到宝玉摔玉,“急的搂了宝玉”,又“忙哄他道”,自是比什么都急了。至于其他奴才,不用说自然会“忙”,这种“忙”是对主子的尽忠和服务的及时,是训练有素的奴性的显示。
注:关于“笑”“忙”的解读,主要参考了蔡肇基的《释“忙”析“笑”,直入荣府》
十.其它作业或补充
解读第五回中的诗词曲
第三篇: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目的要求】
1.了解文中宝玉、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及刻划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2.学习全文围绕中心事件描写环境,介绍人物的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
【注意释义】
阜(fù)盛:多而兴旺。阜,多;盛,旺。
敕(chì)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嬷嬷(mā·ma):对老年妇女的称呼。
姊(zǐ)妹:姐妹。姊,姐姐。
发丧(sāng):为死者办理丧事。
纳罕(hǎn):诧异,惊奇。
攒(cuán)珠:把珍珠穿起来叫“攒珠”。攒,凑聚。穿起的珍珠被扭绕成各种花样叫“攒珠花”。
绾(wǎn)着: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叫“绾”。文中指风姐头上盘绕着一种长钗。
嫡(dí)亲:血统最接近的亲属。
姬(jī)妾:文中指妾,是男子正房(大老婆)之外娶的偏房(小老婆)。
螭(chī):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代建筑中或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做装饰。
茗(míng):原指某一种茶叶,现泛指喝的茶。
内帏(wéi):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盥(guàn):洗手,洗脸。
懵(měng)懂:糊涂,不明事理。
倭(wō)缎:东洋缎。倭,我国古代对日本国的称呼。
潦(liǎo)倒:颓丧,失意。
纨(wán)袴(kù):富贵人家子弟的细绢做成的裤子,后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纨,很细的丝织品,细绢。
蹙(cù):皱眉头。
颦颦(pín):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颦,皱眉。
忖(cǔn)度(duó):推测,揣度。
钗(chāi)钏(chuàn)盥沐:指日常起居事。钗,发饰类。钏,手饰类。盥,洗手,脸。沐,洗澡。
杜撰:没有根据的臆造。
顾盼神飞:左右顾盼,神采飞扬。形容人的眼睛大而有神。
轩峻:高大。
【内容主旨】
一、全文结构
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情节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是第2层,写林黛玉见王熙凤。
7~11段是第3层,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是第4层,写林黛玉初见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二、人物分析
1.林黛玉
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贾母十分疼爱,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她的身世与心境,决定了她在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因此细心、多虑、自尊是她性格的重点。
第四篇:《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
石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1)制定人:张蓓审核人:张蓓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班级:姓名:
第一课时评价:
【学习目标】
1、回忆小说相关知识;
2、明确小说鉴赏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情况。
【学习重点】
1、掌握小说鉴赏的相关知识;
2、开拓学生视野,了解《红楼梦》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掌握小说鉴赏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学习中。
【学法指导】探究法、背景解读法
【知识准备】
1、小说三要素:
2、小说情节结构:
3、小说鉴赏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参考课本“名著导读”)
1、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作品、作家、朝代):
2、曹雪芹的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3、《红楼梦》的别称:
4、《红楼梦》的构成:
5、《红楼梦》的主题:
二、小组抢答,交流展示,互相评判
三、学生集中问题,教师点拨
四、练习与检测
1、查阅《红楼梦》前五回,摘抄自己喜欢的判词;
2、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积累字词。
五、小结与反思:
第五篇:《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
石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2)制定人:张蓓审核人:张蓓
第二课时评价:
【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探讨《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及作用。
【学习重点】
1、了解《红楼梦》缘起;
2、理清人物、家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判词所暗含的人物命运。
【学法指导】拓展延伸、交流探讨
【学习过程】
一、自主交流——《红楼梦》前五回内容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二、合作探究——《红楼梦》前五回作用
第一回作用:
第二回作用:
第三回作用:
第四回作用:
第五回作用:
三、交流展示,互相评判
四、学生集中问题,教师点拨
五、练习与检测
1、找出《林黛玉进贾府》情节发展的线索;
2、按照情节发展划分文章结构,并用简要词句概括各部分内容;
3、画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
六、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