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标准检测8_9人民版
专题八~九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实行免费教育,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C)A.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人们对社会制度开始进行新探索
B.福利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 D.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贫富差距扩大、政治权利不平衡等社会弊病日益暴露。面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些人开始探索理想的社会制度。科学社会主义者欧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材料中欧文建立的是一个社会组织,并非政权,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福利制度,B错误;此时社会主义并未成为现实,D错误。
2.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早产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A.它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B.它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 C.它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D.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空想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题中的说法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3.对于巴黎公社的最终失败,马克思说“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了公社的选举,失去了大好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C)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C.巴黎公社缺乏斗争经验
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 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解析】
根据所学,材料中马克思的论断是指巴黎公社运动中公社未能凭借强大的实力,一举歼灭卖国的资产阶级政府,而是忙于公社的选举,给反动派以喘息之机;也没有及时坚决地镇压巴黎城内的反动势力。同一时期临时政府却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积极调动军队,向巴黎公社发动了疯狂进攻。反映了巴黎公社缺乏斗争经验,本题选C项。
4.“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恩格斯评价巴黎公社的基本视角是(A)
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践检验真理的观点 B.阶级斗争的特征和工人政党的成熟程度 C.资产阶级的自我调节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尚无自己的理论体系
【解析】
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法国当时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条件,这是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考虑的。
5.就巴黎公社的表现看,你认为公社的含义是(A)A.决策民主,经济公有 C.是工农联盟基础上的民主专制
B.城邦制度下的民主自治 D.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形式
【解析】 通过巴黎公社措施可看出,它是一个工人阶级性质的政权,B项中“城邦制度下”,C项中“工农联盟”,D项中“过渡形式”都不符合史实,所以选A项。
6.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是指(B)A.公社是通过武装斗争建立的 B.用新的政权机构取代了旧的国家机器 C.极大地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D.确立了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解析】 抓住“无产阶级专政”即取代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故选B项。7.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革命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D)A.巴黎公社革命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巴黎公社革命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若建立工农联盟,巴黎公社革命就一定能够成功 D.巴黎公社革命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解析】 巴黎公社革命发生时,资本主义国家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期,生产关系并未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它只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答案为D。
8.(2016·广东湛江月考)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C)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C.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B.《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 D.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解析】 材料“无产阶级……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无关,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与题干内容
无关,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符合材料观点,故C项正确;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沙皇专制统治以及一战导致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故D项错误。
9.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C)A.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 B.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C.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D.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解析】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最主要贡献是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共产主义理论得到实践。
10.(2017·洪洞一中月考)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C)A.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解析】 材料中指出,二战结束后初期这个“演讲”,会导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据此可判断该演讲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C项正确。A、B两项都是在C项的影响下发生的;朝鲜战争则直接导致了中美之间关系的紧张,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11.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D)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文本
【解析】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欧洲的发展和联合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与探究冷战的形成无关。
12.(2016·哈尔滨三中模拟)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1951年前还是个只能生产卡车的工厂,而且已濒临破产,甚至由于准备裁员而引发了劳资冲突。但该公司在1951年就一举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发展得更快。丰田汽车公司的这种转变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B)
A.第二次世界大战 C.苏联入侵阿富汗
B.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解析】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经济得以恢复和好转,因此B项正确。A、C两项明显错误;越南战争的发生也有类似的作用,但是在时间上不符合,D项错误。
13.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C)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欧盟成立 D.两极格局的形成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见山是山,界线分明”指的是战后美苏对抗形成两极格局。“世界变平”反映了两极格局的终结。“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是经济全球化。而两极格局的终结其标志是苏联解体。
14.“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D)A.同盟力量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
B.意识形态的对立 D.经济水平的差距
【解析】 依据所学,苏联的军事力量缺乏坚实的经济做后盾,即题干材料中所说的与西方“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差距使苏联无法长期坚持,最终导致苏联在与美国的争霸中失败和解体。所以应选D。
15.1979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的组织)从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形形色色的政治和经济霸权。”据材料可知,此国际组织是(D)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B.华沙条约组织 D.不结盟运动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发现,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另外,不结盟运动也是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形形色色的政治和经济霸权,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1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A.“冷战”下的世界 C.第三世界的兴起
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解析】 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因素在于美苏两极格局下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尼克松访华是在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才与中国缓和关系,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不结盟运动是想在美苏两极格局中奉行相对独立的地位,因此四幅图片都反映了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故A项正确。
17.《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下列各项中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D)A.接受马歇尔计划 C.加入北约组织
B.参加经互会 D.成立欧共体
【解析】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要求联合的要求日益强烈,其主要表现就是欧共体的成立。
18.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B)A.民主化改革 B.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利用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解析】 注意是“可持续发展”的限制语。
19.学术界通常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B)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 B.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演变 D.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解析】 旧的世界格局是指美苏两极对峙局面,新的世界格局是指多极化的发展,其交替就是由两极向多极的发展,故选B。
20.有人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假如你赞成该观点,那么你认为决定未来这种“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的因素应该是(C)A.明智的外交政策 B.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 C.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解析】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用来形容未来世界即指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朝
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世界,其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的强弱,故选C。A、B、D三项都不是决定性因素,皆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5分,22题24分,23题21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产阶级将……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巴黎公社为现今唯一的政权,不承认凡尔赛政府,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并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
2.“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
——巴黎公社《告法国人民书》
材料三 公社下令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成立了救济贫民的机构,设立劳动就业登记处,实行免费教育等。
(1)分析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巴黎公社“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有哪些表现?(6分)(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巴黎公社的性质。(2分)(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巴黎公社的实践有何历史意义?(4分)【答案】(1)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发展社会生产力。
(2)①触及资本主义所有制,成立工人合作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②巴黎公社委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③公社所采取的措施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努力改善劳动条件。
(3)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其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4)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斗争精神和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2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 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材料中的“新极权主义”和“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及对抗的最终结果。(10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的影响。(8分)(4)材料四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2分)【答案】(1)指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对苏“冷战”政策。
(2)美国实行相应的政策: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苏联对策: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组织。最终的结果:两极格局形成。
(3)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出现多极化趋势。(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构成威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3.(2017·湖南六校联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摘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
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
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6分)(2)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6分)(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9分)【答案】(1)特点:坚持独立自主,力图领导西欧(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开始突破“冷战”思维的限制(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注重联合西欧(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
(2)影响:推动了欧洲的联合;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观点: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导致中美两国围绕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展开争斗。评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理由:崛起的中国将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中国的崛起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规则;中国和平崛起,不会谋求世界霸权。
第二篇: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第四单元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图漫画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有(D)
①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要坚持以民意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③要将群众呼声作为验证认识正确性的依据 ④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漫画“静坐当思自己之过,闲谈多听百姓之言”,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④符合题意;应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②错误;要将实践作为验证认识正确性的依据,③错误。正确选项为D。
2.“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简短而富有情怀的辞职信,以其超凡脱俗、回归本我的生活态度,折射出我国当前高压力下无数人内心的渴求。这表明(D)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③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④人的需要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④
[解析]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简短而富有情怀的辞职信,以其超凡脱俗、回归本我的生活态度,折射出我国当前高压力下无数人内心的渴求。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说明人的需要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②④适合题意,①错误;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③错误。故本题选D。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是人民,建设者是人民,受益者还是人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密切党群关系,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主要体现了(C)①社会意识的变化同步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是人民,建设者是人民,受益者还是人民。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②适合题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密切党群关系,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③适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①错误,排除。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4.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十大流行语”,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等上榜热词,无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这说明(B)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D.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这些上榜热词,无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符合题意;D正确,但题干中没有体现,D不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观点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C错误。答案选B。
5.中共中央组织部摄制的系列微视频《两学一做·榜样》讲述了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视频中践行合格的榜样都是在检视初心中出发,在坚守初心中淬炼,在践行初心中涅巢。不忘初心如“子罕辞宝”千金不易,更如“家传至宝”需传承发扬。由此可见(A)①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材料中“视频中践行合格的榜样都是在检视初心中出发,在坚守初心中淬炼,在践行初心中涅巢”强调了不忘初心,即强调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①②正确;③强调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不选;材料强调了社会价值,没有强调自我价值,④不选。本题选A。
6.唐太宗曰:“为君之道,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论断中,与上述观点价值内涵一致的是(C)①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②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③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万民之忧乐,而在一姓之兴亡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材料中唐太宗的观点是强调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定的重要性,②③适合题意;①是强调公正无私的重要性;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①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启示我们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①正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③不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8.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这个为了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九旬老翁说:“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这给新时代青年人的启示是(D)①贡献与索取从来不可兼得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①表述错误,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②在材料中未体现。黄旭华为了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启示新时代青年人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9.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这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B)A.有价值的人生不考虑个人利益
B.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 C.贡献和索取在人生价值中同等重要
D.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同等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这一倡仪的哲学依据是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B正确且符合题意;有价值的人生也应考虑个人利益,A说法错误;贡献和索取在人生价值中并非同等重要,贡献是主要的,C说法错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也不是同等重要,实现人生的价值主要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0.2018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选择与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接地气,更针砭时弊。如小品《真假老师》讲述的是孩子教育问题,直击教育和亲情的本质;小品《提意见》讽刺职场弊病,辛辣痛快,让人忍俊不禁,又充满反思意味。这表明(B)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绝对独立性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④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②③表述错误。
11.下图漫画《汇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B)
A.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B.要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 C.人生的价值在于创新创造 D.要充分利用社会客观条件
[解析] 漫画重汇报,轻工作,夸大工作成绩,是坚持错误价值观的表现。B项符合哲学启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A项错误;人生的价值创造价值,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12.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基本规律,要以谋求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崇高价值理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D)①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②有什么样的价值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③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④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基本规律,要以谋求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崇高价值理念。这启示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③④适合题意;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是不科学的;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②是错误的。故选D。13.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A)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要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道理,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依据,即为什么要改革,③项不符合设问要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14.2018年初的一场大雪让南京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4万多名环卫工人、市政人员、警察、城管、军人、志愿者以及党员干部挑灯夜战清扫积雪,“一夜雪无”温暖了整个朋友圈。这告诉我们(A)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人生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 ④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生的真正价值、价值的创造与实现。4万多名环卫工人、市政人员、警察、城管、军人、志愿者以及党员干部挑灯夜战清扫积雪,“一夜雪无”温暖了整个朋友圈,这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追求不只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5.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习近平讲话蕴含的哲理是(B)①尊重历史事实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价值选择帮助人们清醒地认识和正视历史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习主席的话说明历史事实不容篡改,不容忘记,应该尊重历史事实,这有助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项符合题意;只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能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②项观点错误;坚持真理是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前提之一,正视历史,珍惜和平与正义,就是坚持历史真理,③项符合题意;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与题目主旨不符,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16.中国“天眼之父”,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在上个世纪90年代舍弃国外高薪,毅然回国。从“天眼”预研到建成的22年时间里,他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南老的事迹启示我们(C)①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是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③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南老的事迹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②③符合题意;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是以人民利益为重,①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正确选项为C。
17.“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B)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8.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秉持崇高的价值追求,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闻宣传的一条主线、一种底色,叫得更响亮、亮得更鲜明。这是因为(C)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闻宣传的一条主线、一种底色,叫得更响亮、亮得更鲜明,这是因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近期,国家频繁出台租房政策,其中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的就是“租购同权”。回答19~20题。
19.“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D)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不同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③我国房价问题过于复杂,因而对其真理性认识并不唯一 ④该政策尚未经实践检验,是否为真理性认识尚存争议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以大家广泛讨论的“租购同权”为背景,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同时是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该政策尚未经实践检验,是否为真理性认识尚存争议,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20.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一个对自有住房有着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下列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C)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 C.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 “对于一个对自有住房有着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21.“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C)A.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B.社会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C.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依靠个人奋斗实现自我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材料中的雷锋的话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22.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要(A)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不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不断推进改革,以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宪法修改是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需要进行的第五次修改,修改后的宪法将更好地发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此次宪法修改(D)①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属于社会意识的变革,能直接创造出人们期望的社会生活 ④属于社会意识的完善,能为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宪法修改属于对上层建筑的完善,以更好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为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③中“直接创造”表述错误,社会意识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选择D。
24.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科学家卢永根用行动诠释了(B)A.人生价值取决于贡献与索取的总和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C.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需要砥砺自我 D.不同的价值观制约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解析] 人生价值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A项错误;卢永根把毕生积蓄捐献给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诠释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B项正确;“砥砺自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辉煌中国,辉煌成就。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各族人民在砥砺奋进中创造的辉煌成就。
《辉煌中国》8个摄制组走遍全国31个省市区,拍摄了近3200个小时的纪实和航拍素材,记录下众多珍贵的瞬间。在创作上,该片采用“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由百姓自己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众筹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等逾万条。该片播出后,掀起全民参与、全民接力的“讲辉煌”、“赞辉煌”的互动传播,网络诗友的《西江月》《菩萨蛮》等作品迅速流传开来。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9分)[答案]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②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是《辉煌中国》创作素材的源泉;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为拍摄照片、视频,进行航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3分)③纪录片的众筹素材和播出后流传的网络诗歌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丰硕精神财富。(3分)[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首先要明确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就是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会传播过程,就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作用的过程。就是深入群众生活获得第一手创作素材的过程。就是展示人民群众精神财富直接创造的过程。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论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隔36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变化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9分)(2)结合材料,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5分)[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的认识也随之改变。(3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3分)对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3分)(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的战略安排遵循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新的战略安排体现出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分)[解析] 本题有两个设问,分别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和联系观的知识,知识设定明确,设问一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变化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原因是从1981年的社会主要矛盾到党的十九大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现实意义是有利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设问二考查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属于体现类试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那么战略安排也要随之有变动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的战略安排遵循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分成了两个阶段,一步一步稳步推进,这体现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信心不可泄。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材料二 按照“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正能量是指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其延伸定义,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蕴含的哲学道理。(6分)(2)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知识,结合材料二简析把“正能量”一词放在社会中考量有何意义。(8分)[答案](1)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②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分)③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2分)(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社会正能量对人们的行为有积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4分)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4分)[解析] 本题以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材料一蕴含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本题考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知识,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简析把“正能量”一词放在社会中考量有何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的价值、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分析。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依照对中国的301知识产权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美国政府计划对至少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一触即发,中美两国在彼此的经贸关系中都占据最重要地位,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两国经贸合作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美国日益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既不利于美国经济增长,又增加了世界经济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当今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都应该担负起捍卫经济全球化的职责,只有坚持合作共赢,才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更是一个大国理所当然承担的责任,历史已经证明,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会结出好果子,合作才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共赢才能走向更好未来。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两国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最关键的是双方能够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的转化为合作点。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6分)(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合作才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9分)[答案](1)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必须面向未来,着眼长远。(2分)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美关系存在许多问题,但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双方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中美关系的未来就是光明的。(2分)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美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摩擦分歧,但只要双方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增进理解,扩大共识,中美关系才会朝着更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2分)(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过去的零和博弈、寻求对抗的陈旧思维逐渐被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诉求所取代。(3分)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双方的合作顺应了当今时代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3分)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双方的合作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3分)[解析] 历年的高考政治中,以时政热点为材料的占很大比例。本题以2018年时政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哲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第(1)问,要求运用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有关发展观的主要知识点,有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质变量变的关系等,学生需要选取有本材料相关的知识点回答即可。第(2)问,关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要常考点包括,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以及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材料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过去的零和博弈、寻求对抗的陈旧思维逐渐被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诉求所取代,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双方的合作顺应了当今时代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体现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双方的合作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体现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第三篇:高中历史总复习检测题
高中历史总复习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春秋时期,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的记录 B.《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子午线长度的人 D.郭守敬创制了“十二气历”
2.把下列政权归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
[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都曾定都洛阳 B.都曾统一黄河流域 C.都因权臣篡权而结束 D.都是少数民族的政权
3.下列各地,作为我国冶铁业中心或治铁业发达地区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徐州 ②邯郸 ③遵化 ④广东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4.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
A.封建化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内迁的过程
5.下列各机构所辖范围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有:①黑水都督府
②黑龙江将军
③辽阳行省
④岭北行省
⑤奴儿干都司
⑥吉林将军
[
]
A.①③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6.下列古称,能反映同一时期的一组是
[
]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1 页
A.流球、涿郡、余杭 B.流球、大都、杭州 C.东番、大都、临安 D.琉球、中都、杭州
7.中国古代社会中,曾起到否定血统关系、体现社会进步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科举制 D.士族制度
8.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
]
A.战国时秦的统治之下 B.汉武帝设置郡县机构 C.蜀汉政权统治时期 D.南朝江南大开发时期
9.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和征税标准由人丁到田亩,收税办法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
[
]
①土地由分散到集中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无地的农民不负担租税 ④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以下各项符合我国江南经济开发状况的有
[
]
①三国时,江南经济赶上了北方
②西晋时,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地区 ③南朝时,江苏南部、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一带,农业比较发达 ④福建、广东、广西发展很快,超过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明、清时期都曾设置的官制有
[
]
①丞相 ②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内阁 ④军机大臣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2 页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各项关于唐末黄巢起义与明末李自成起义共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项目是 [ ] A.农民赋税负担十分沉重是起义原因 B.都在占领当时的都城后建立了政权 C.都长期进行了流动作战 D.都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
13.以下各组内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知州、转运使派往各地--北宋中央集权加强 B.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海外贸易发展 C.废丞相--明太祖加强君权 D.八旗制度--元朝的统一
14.隋唐连接运河和长江的枢纽城市是
[
]
A.登州 B.扬州 C.苏州 D.杭州
15.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
[
]
A.应用性技术 B.农作物良种 C.手工业产品 D.书画艺术品
16.导致士族衰亡的原因有()
①士族的腐朽 ②科举制的实行 ③两税法的实施 ④唐末农民战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1923年10月以后,土耳其国家行政制度方面最大变化是
[
]
A.素丹制度被废除 B.废除了外国的领事裁判权 C.实行了政教分离 D.扩大了世俗教育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3 页
18.元明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与下列哪一少数民族相关?()
A.傣族 B.彝族 C.苗族 D.黎族
19.指南针用于航海,开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0.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这种现象反映了何时宋与契丹族政权的关系?()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合议后
21.五代十国时期,在钱塘江边修筑海塘的政权是()
A.南唐 B.吴 C.吴越 D.南汉
22.光武帝与周世宗都曾调整统治政策,所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释放奴婢,减免赋税 B.减免赋税,惩处贪官 C.惩处贪官,提倡节俭 D.提倡节俭,安顿流民
23.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发现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4.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
]
A.西汉王国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B.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C.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D.北方各族人民被迫大量南迁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4 页
25.汉、唐、明农业生产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
]
①统治阶级调整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注意兴修水利工程
③编辑农书,总结推广先进生产经验 ④封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大大放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6.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是
[
]
①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②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 ③便利了东方与西方的交流 ④利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27.下列历史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 ②中国人开始到南洋谋生 ③中国海船到达非洲海岸 ④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28.与王莽建立新朝情况最为相似的是
[
]
A.刘邦建立西汉 B.李渊建立唐朝 C.杨坚建立隋朝 D.朱元璋建立明朝
29.以丝织品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
]
①三国时的蜀 ②三国时的吴 ③五代十国时的吴 ④五代十国的吴越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5 页
⑤五代 ⑥明朝
A.①④ B.①③ C.②⑥ D.②⑤
30.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五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太祖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
[
]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C.表示歉意抚慰群臣 D.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31.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
A.强化了皇权 B.阻断了士族的仕途 C.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D.否定了人的血统地位
32.下列对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作用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 B.它使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 C.它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D.其征税是以人丁为主要标准
33.对三国时期经济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魏国统治者重视农业,在淮河流域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B.诸葛亮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C.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D.吴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开发江南,使其经济赶上北方
34.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不同之处是
[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都属于农民运动
C.都反帝反封建 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5.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划时代的变革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6 页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6.雅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引导人们注意世界的形势 C.掀起了学习外国技术的高潮 D.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37.《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里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学习思考相结合 D.择优而教
38.我国古代自南向北扩展的农作物有
[
]
①占城稻 ②玉米、甘薯 ③粟、黍 ④麦、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9.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
[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40.封建统治实行下列措施的先后顺序是①提倡节俭②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③废除苛捐杂税④剥夺大批王侯爵位
[
]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41.《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少人稀,饭焰羹鱼,或火耕par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元史·食货志》中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甚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从上述两段材料中,说明引起这种变化的最突出因素是
[
]
A.统治阶级政策的调整 B.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北方人民的南迁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7 页
D.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42.下列我国古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①铸铁、凿井技术传到西域 ②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传入内地 ③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④养蚕技术传入吐蕃 ⑤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到辽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③①④⑤② D.④③①⑤②
43.《宋史·食货志》载:“大中祥符四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
A.江南农业发展已经超过了北方 B.已经出现了南粮北运的情况 C.江淮和两浙地区农业技术落后 D.北宋政府积极推广优良新品种
44.今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
①理藩院 ②宣政院 ③澎湖巡检司 ④台湾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5.为曹操统一北方扫除主要障碍的战役爆发于(图)
[
]
A.① B.② C.③ D.④
46.三国时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8 页
A.河北 B.湖南 C.四川 D.浙江
47.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 C.国家把大量土地分配给皇室、贵族 D.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48.要了解隋朝以前各朝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情况,应查阅
[
]
A.《史记》 B.《隋书》 C.《通典》 D.《史通》
49.以节气的周期编订历法,出现于我国的[
]
A.战国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0.在下列南朝疆域变化示意图中,反映刘裕政权统治疆域的是
()
二、材料解析题
51.阅读下列材料:汉代中外交通示意图
回答:两汉时期,中外关系出现第一次高潮。请依据《汉代中外交通示意图》,指出汉代中外交往的社会条件、交往的国家或地区、文化交流的特点。
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答题应成文,限200字以内,多写扣分。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9 页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蓝《台湾地方史》
材料二:(1661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怠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以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死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连横《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三: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章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四: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②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
③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④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元璋)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虑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
材料二: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明宪宗)成化以后。……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盖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至万历中,大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应举之文矣。《日知录·试文格式》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10 页
材料三:是年(1610年),侍郎王图主庚戌会试,(汤)宾尹以庶子(身份)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弃,淘汰),宾尹越房(越房,超越职权,到其他评卷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为第一;…… 《明通史》卷七十四 回答:
①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设科举”的目的和“暂罢科举”的理由 ②材料二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材料三说明明朝后期的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④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明朝后期的科举与明初的科举有何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三、问答题
54.试分析“韩非思想、董仲舒学说以及黄宗羲思想的提出都是社会存在的客观需要”这个基本观点。并分别说明他们各自思想主张对时代所产生的影响。
55.概述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影响。
56.西汉贾谊给汉文帝上疏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从事农业生产),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黄宗羲在论及经济政策时说:“(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比较分析以上两种经济思想,并结合其各自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其影响。
57.元朝和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表现出哪些共同点?试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58.试分析3-6世纪时中国分裂割据局面长久的原因,说明为什么结束这一分裂局面完成统一发生在6世纪?完成大统一对中国经济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A 5.A 6.A 7.C 8.A 9.B 10.C 11.A 12.B 13.D 14.B 15.D 16.A 17.C 18.D 19.B 20.B 21.C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11 页
22.B 23.D 24.B 25.C 26.A 27.A 28.C 29.B 30.B 31.C 32.C 33.D 34.C 35.A 36.B 37.B 38.A 39.C 40.A 41.C 42.C 43.D 44.B 45.B 46.C 47.D 48.C 49.C 50.B
二、材料解析题
51.评分要点;(1)条件: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丝织、冶铁技术领先;张骞沟通西域;两汉政府保护交通的畅通。
(2)地区:向东达朝鲜、日本;向西达中亚、西亚、大秦;向南到越南地区、马来半岛、印尼列岛、缅甸;向西南到印度半岛。(4分,“向南……”答出两地即可给1分)
(3)特点:与亚洲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中国开始吸取佛教等外来文化;汉代文化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4 分。如写出“交流通过陆路、海路进行”可加1分,总分不超过12分。)
52.①在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了隶属关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台湾正式归属中央。
②无论是爱国将领还是台湾人民都把台湾看作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反对外国列强对台湾的侵占。
③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④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但被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世界所公认。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有着深厚的骨肉情义。
53.①实心求贤,巩固明朝政权。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能力。②八股取士 ③徇私舞弊严重
④明初注重选择有能力的人才。后来,八股取士和科场舞弊不能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主要原因有:学校教育体现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八股取士只能培养和选拔顺从皇帝的忠实奴仆;科举成为士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加上统治集团的内部腐败,致使舞弊成风 1.三、问答题
54.①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实现国家的统一以发展封建经济。他们不仅需要巩固对奴隶制的胜利,严刑镇压人民反抗,也需要建立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实行法治以及主张严刑镇压人民的反抗的主张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上述要求和社会现实,顺应了历史向统一发展的趋势。
② 秦以法治国,排斥儒学,结果“法治”过度而亡。汉初批判地继承发展了秦治国思想,一方面“削藩”解决王国问题,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政”,加强了集权,繁荣了经济。封建制至西汉基本稳定,激进的法家思想已不适应巩固封建制的需要。董仲舒正是适应西汉统治者建立集权统治巩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12 页
固封建制的需要,提出了新儒家思想,主张“大一统”。
③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明朝统治者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宦官专权,君 主专制主义统治日益腐朽,渐趋衰落。同时,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这些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也必然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这就出现了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反封建和要求民主的思想。
④ 影响:韩非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主张,有利于封建制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后被秦始皇采纳,成为秦治国的主导思想;而且建立起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一直沿袭两千多年。董仲舒的主张适应西汉统治的需要,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后期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黄宗羲的思想是对维系封建专制制度根基的正统思想--孔孟之道提出了挑战,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5.隋唐时期:为选拔人才,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唐朝时使它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使统治者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同时它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唐朝的学校制度完备。
明清时期:明朝和清朝前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科举制演变为八股取士制度。它使读书人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作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同时它使学校的教育也体现出君主专制的特点。八股取士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西学的高潮,新式学堂不断出现,废除科举制的呼声不断高涨,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形势的压力,制订了新学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科举制的废除并不能挽救清王朝的灭亡。
56.两种思想主张截然相反,前者认为农为本,工商为末,应重本抑末:后者认为工商皆本,对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应该保护。两种思想虽然截然相反,但在当时都有积极意义。
西汉初期,经过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民社会极度贫困,当时社会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发展生产,这时,贾谊提出重本抑末的主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
明末清初,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当时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严重阻碍它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冲破这种阻碍。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正是反映了这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57.(1)相同点:
①都是少数民族统治着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②少数民族统治者吸收汉族地主阶级政治、经济、文化制度。③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④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管理,都实行不同程度的民族压迫。(2)原因:
①中华民族是几千年来各民族间不断融合发展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整体。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13 页
②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元、清的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民族关系及政策。
④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为先进民族的发达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文化所同化。这是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58.持续长久的原因: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以及与之有历史渊源关系的士族地主势力的恶性发展,成为分裂割据的阶级基础和历史根源;②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矛盾尖锐复杂也是造成分裂割据的重要因素;③北方虽是经济重心,但遭战争破坏严重,一时缺乏统一的人力物力。南方社会虽相对稳定,但腐朽政权不思北伐,南北呈均势状态。
完成统一的因素:①南北经济继续恢复发展,南北经济联系加强,这不仅为完成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②这一时
期,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为实现统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北方北周灭掉北齐,实现统一,隋朝建立以后,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力量超过了南方腐朽的陈政权;④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结束分裂割据。
影响: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治,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
万维试题库系统
第 14 页
第四篇:高中历史一年级第一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A卷 基础知识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在近代史上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
7.发动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是()A.林则徐 B.洪秀全
C.石达开 D.朱红灯
8.太平天国的都城()
A.北京 B.天津 C.天京 D.应天
9.由美国人华尔组织的,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动势力是()A.英法联军 B.洋枪队 C.八国联军 D.湘军
10.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割给沙俄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改订条约》 D.中俄《北京条约》
11.率军收复新疆,巩固了西北边疆的清政府官员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12.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是()
A.1871年 B.1876年
C.1878年 D.1884年
13. 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 最早强迫清政府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5.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威海卫战役 B.马尾海战
C.旅顺战役 D.黄海战役
16.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政府官员是()
A.奕訢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曾国藩
17.以下清政府同列强签订的条约中,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八国之一的“奥国”是指()
A.澳大利亚 B.奥地利
C.奥匈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9.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哪一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____________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________村举行起义,建号_____________,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_______,定为都城。3、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到1878年,除_________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4、1895年,_____________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____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5、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意、俄、德、美、日、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它的签定,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_________,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_____。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时,英国海军司令是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12分)
1839年6月 李鸿章 黄海大战
1895年9月 左宗棠 青浦大捷
1895年4月 林则徐 《马关条约》
1860年10月 邓世昌 收复新疆
1860年8月 李秀成 虎门销烟 19世纪70年代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四、材料分析题:(第1题7分,第2题5分,共12分)
1、阅读下列材料:“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 材料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说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② 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这两个强盗还曾参与过哪次战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① 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② 上述材料中的一公”指何人?
③ 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五、问答题(第1题8分,第2题12分,共20分)
1、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如何从中国割占大片领土的?
2、简答《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
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单元跟踪测试题AB卷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B卷 综合能力拓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希望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2.开放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结束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乾隆帝 B.嘉庆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
4.英国侵略者最初占领香港岛的手段是()
A.1841年派兵强占
B.1842年8月根据《南京条约》占领 C.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附件占领 D.1840年贿赂清政府地方官占领
5.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A.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尼布楚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6.大破“洋枪队”取得青埔大捷的太平军将领是()
A.石达开 B.陈玉成C.李秀成 D.冯云山 7.1853年,太平天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攻克武昌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8.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战斗发生在()的一次战斗中
A.江苏 B.浙江C.湖南 D.广西
9.新疆设立行省是在()
A.1871年 B.1875年 C.1876年 D.1884年
10.黄海大战发生在()
A.1883年 B.1884年 C.1894年 D.1895年
11.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12.下列几项说明了《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1900年6月,八国联军的统帅是()
A.西摩尔 B.戈登
C.克林德 D.瓦德西
14.下列条约中,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A. 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各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15.“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抗侵略”这一内容体现在下列哪一条约中()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战争中属英国发动或参与的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左宗棠的事迹包括()
A.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 B.率兵收回伊犁
C.收复新疆(除伊犁外)D.设立新疆行省
3、下列条约中既有割地又有赔款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 B.《爱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慈禧太后掌权时期中国的两任皇帝是:()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5、《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共同之处有(A.清政府向侵略者赔款
B.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或商埠()
C.允许在中国开设工厂
D.清政府强割让领土
6、下列战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有)
A虎门战役 B.黄海战役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三、材料分析题(第1题8分,第2题9分,共17分)
1、阅读下列材料: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中(节录)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②以上材料是向皇帝所上奏折的一部分,这个皇帝是谁?
③该皇帝后来采取了什么态度和做法?
④列举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①左宗棠进军新疆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方针是什么?
②清军能一路胜利进军,最后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有何历史作用?
④伊犁当时还被谁占据?后来是怎样收回的?新疆设立行省是哪一年?
四、历史诊断题(8分)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致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为什么?
五、简答题:(第1题12分,第2题9分,共21分)
1.简答鸦片战争起止时间,签订的条约内容及影响。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能归纳出加速中国半殖民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吗?(10分)
第五篇:学业水平测试检测题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
(二)语文
(本试卷Ⅰ、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满分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一段时间,人们对斯大林所提出的生产关系的定义开展了讨论,有的否定,有的肯定,也有的抱持平之论,至今仍然意见分歧,莫衷一是。....
B.制服对手以力胜之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好比棋道高手对弈,力战者等而下之,....善战者以谋胜,真正的绝顶高手,总是胜人于不知不觉间。
C.在品牌服装企业需要更全面的技术人员的今天,服装的立体裁剪技术因其一.挥而就的速度和先进的造型技术越来越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
D.红军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它一直在中国人民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长征已成为一座震古烁今的精神丰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搬进新家的她,除了花4万多元对新家进行装修外,还一次性购进微型面包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B.当我从某网站看到“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
C.新浪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
D.公安机关介入足球打假而形成的威慑力已经显现,但“风头”过后,假球会不会卷土重来?这种担心难道不多余吗?
3.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这也就是和谐。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遍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1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②⑤⑥③④B.②⑤①⑥③④C.②⑤①④⑥③D.①②⑤④⑥③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太子呀。)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如有船和桨的人,不是自己能够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古代的圣人,他们远远地超出一般的人,尚且要跟随老师请教。)
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惊异它这次没有应验。)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④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①句承接上阕,写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就更难以令人承受了。
B.②句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
C.③句的“此去经年”,是由现在推及过去,由眼前的“伤离别”推想到往日的“良辰好景”,在虚写中见情感。
D.④句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更深一层,以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写尽了离别之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
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
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
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
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求武求:访求。.
B.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一向。.
C.信义安所见乎见:表现。.
D.子为父死亡所恨恨:怀恨。.
7.下列各项中能直接说明苏武对汉朝一片忠诚的一项是()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B.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李陵的这几句话,简要地交代了自己前来劝苏武投降的原因。
B.“臣事君,犹子事父也”,意思是臣子侍奉君主,如同儿子侍奉父亲,应该忠贞不二,十分明确地表达了苏武的忠君思想。
C.“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表明了苏武把生死置之度外,决不投降匈奴的忠君爱国之心。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两句,写了李陵劝降不成,想到无法向单于交代而又不忍和苏武离别,于是痛哭流涕的情状。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共16分)
永不道别
[美]威廉·C·博伊尔斯
我那年才十岁,却陡然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因为我即将远离熟悉的家乡。尽管我还年幼,但这短暂时光中的每时每刻都是在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家族中度过的,这里凝聚着四代人的欢乐与苦楚。
最后的一天终于来临了。我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我的避难所——那个带顶棚的游廊,独自悄悄地坐着,身子不断地抽动,伤心的泪水如泉水一般直往外流。突然间,我感到一只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爷爷。‚不好受吧,比利?‛他问道,随后坐在我旁边的石级上。
‚爷爷,‛我擦着泪汪汪的眼睛问道,‚这可让我怎么向您和我的小伙伴们道别呀?‛
爷爷盯着远处的苹果树,静静地望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再见’这个字眼太令人伤感了,好像是永别一般,而且还过于冷漠。看起来似乎我们有许许多多道别的方式,但都离不开‘悲伤’这两个字。‛
我依然直直地盯着他的脸,他却慢慢地把我的小手放到他那双大手之中,轻声说道:‚跟我来,小家伙。‛
我们手牵着手,来到前院,这是他最为珍爱的地方,那里长着一株巨大的红色玫瑰树。
‚比利,你看到什么了?‛
我看着这些开得正旺的玫瑰花,却不知说些什么,就冒失地回答:‚爷爷,我见到的是又轻柔又漂亮的花呀!真是美极了!‛
他屈膝跪了下来,把我拉到他身边,说:‚的确美极了,但这不仅仅是玫瑰本身美,比利,更重要的是你心目中那块特殊领地才使得它们这样美。‛
我们的视线相遇了。‚比利,这些玫瑰是我很久很久以前种下的,那时你妈甚至还不知在哪儿呢。我的大孩子出生那天,我栽下了这些玫瑰,这是我对上帝感恩的一种特殊方式。那孩子和你一样,也叫比利,过去我常常看着他摘那些花,献给他妈妈……‛
爷爷已是老泪纵横了(在这以前,我没见他流过泪),声音也随之哽咽了。
‚一天,可怕的战争终于爆发了,我儿子和其他许许多多人的孩子一道远离家乡去前线。我和他一道步行,到了火车站……十个月过去了,我收到了一份电报,原来比利已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牺牲了。我所能记起的就是他最后跟我说的‘再见’。‛
爷爷缓缓地站起来:‚比利,今后永远不要说再见。千万不要被世上的悲哀和孤独缠绕。相反,我倒希望你能记住第一次问候朋友时的那种幸福愉快。把快乐幸福牢牢铭刻在心中,就如太阳常在一样。当你和朋友们分离时,想远一些,特别是记住第一次问好。‛
一年半过去了,爷爷重病缠身,生命垂危。几个星期后从医院回来,他又选择了靠窗那张床,以便能看到他所珍爱的玫瑰树。
一天,家里人都被召集到一起,我又回到了这幢旧房子里。按常规,长孙也有与祖父告别的机会。
轮到我了,我注意到爷爷已是疲倦不堪,眼睛紧闭,呼吸缓慢而且沉重。我轻松地握着他的手,正如当初他拉着我的手一样。
‚您好,爷爷。‛我轻轻地向他问候,他的眼睛缓缓地睁开了。
‚你好,我的朋友。‛他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眼睛又闭上了。我赶紧离开了。
我静静地伫立在玫瑰树旁,叔叔走过来告诉我爷爷过世了。我不由得又想起爷爷的话和形成我们友谊的那种特殊感情。突然间,我真正领悟出他说永不道别和不必悲哀的真正含义。
9.下列对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进行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5分)
A.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与爷爷两次离别的情景,让读者真切地感受“我”与爷爷之间的故事,亲切自然。
B.便于“我”的真切细腻的情感表达,例如写“我擦着泪汪汪的眼睛问道”、“我注意到爷爷已是疲倦不堪”等描写,都是出自“我”动作或观察,C.能自由地表达“我”的思想感情,例如“我不由得又想起爷爷的话和形成我们友谊的那种特殊感情”。
D.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我”与爷爷之间发生的事,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因为这些事除了“我”来叙述之外,用别的人称是无法叙述的。
10.玫瑰花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5分)
A.爷爷通过我对玫瑰花美丽的赞美引导我注重“心目中那块特殊领地”的美,玫瑰花起到了链接祖孙二人感受心灵之美的作用
B.爷爷的孩子比利摘花献给他妈妈,表现了亲人之间的浓浓亲情,玫瑰花起到了表现母子亲情的作用。
C.玫瑰花是文章的线索,它沟通了爷爷和“我”之间的关系,使故事的叙述有了“物”的依托,把情节前后关联在一起。
D.爷爷重病缠身,生命垂危,还要看到他所珍爱的玫瑰树,玫瑰花起到了寄托老人情感的作用。
1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本文是一篇抒发亲情的记叙散文,描绘了作者与爷爷两次离别的情景,进而抒发了与亲人永不道别的深厚感情。
B.爷爷说的“更重要的是你心目中那块特殊领地才使得它们这样美”中的“特殊领地”指的是我对花的独特感受。
C.爷爷把“我”带到玫瑰树前,讲述了一段自己的故事,他告诉“我”玫瑰的来历,也告诉了战争给国家和家庭带来的灾难。
D.爷爷说:“比利,今后永远不要说再见”,因为在爷爷看来,他的儿子比利就是因为最后说的话是“再见”而永远离开的。
E.文章娓娓道来,犹如一首忧伤的挽歌,语言朴实典雅,气氛凝重,用笔洗练,对爷爷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感人至深。
第Ⅱ卷(满分60分)
四、(满分20分)
12.本文题目为“永不道别”,文章结尾说“我真正领悟出他说永不道别和不必悲哀的真正含义”,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个文题,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13.用楷体或行体,公整且尽量美观地默写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请注意款识)。(8分)
14.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组句子,与前文的句式、修辞一致。(4分)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非常细腻;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
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桂林男孩周帅历经几轮激烈的角逐,终于站在中央戏剧学院严厉的主考官梁冠华教授的面前。教授愣住了:‚天哪,简直就是陆毅的翻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说你长得像陆毅?你自己觉得呢?‛周帅脱口而出:‚我是自己的正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形正确、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