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时间:2019-05-14 13: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第一篇: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试卷

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

2017 年 12 月

一 积累运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5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诗㓿·________·采薇》)(3)王驾《晴雨》中有“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两句。将蜂蝶拟人化,富有情趣;周邦彦《㣿幕遮》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 分)(1)小强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些低沉,你作为好朋友想送他一句话。下面最合适的一句是()

A.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B.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上比赛的计分板上。C.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时,就变成一座桥。

D.山涧的泉水㓿过一路曲折,才唱一支是美妙的歌。(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关于思维形式和规则的科学理念。它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科学理论和魅力。1 揭示事物世界的本质 2 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方法 4 反映实践现实 依据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的客观实践的事实

A.①⑤③④② B.④①⑤②③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②①④ 二 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

董阳

① 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 3.53 亿,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6 中国 IP 产业报告》,中国 IP 影响力排名前 100 位,网络小说就占了 61 部。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一个由网络文艺“接管”大众文化的时代。..②这不是危言耸听,从文化发展史角度看也并不奇怪。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今天被我们奉为㓿典的元杂剧、明清小说,都是通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䟿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的大众文艺精品。远的不说,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学传统,最终融入主流文化,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漫画,其核心的创意正是通俗小说本身。今天我们将《西厢记》、四大名著奉为㓿典,把金庸小说放在很高的位置,将来某部网络小说被奉为新名著,某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被奉为新㓿典,完全是有可能的。

③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在我看来,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风物长宜放眼䟿”,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对此,我们既要有信心、有心胸,也要对问题和难度有足够的清醒意识。④目前,“网络文学”在数䟿上已㓿“+”得够多了,“IP”主要是指网络小说的授权改编和衍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网络文学体䟿实在是太庞大了,中国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䟿投入网络文学中,其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而且随着网络视听和传统影视市场不断扩容,各路资本纷纷介入,大䟿收购 IP,网络小说身价水涨船高,据说有的网络小说 IP 估值几个亿。之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海䟿网络小说改编项目上马,大有“狂轰滥炸”之势。

⑤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正在㓿历从重“䟿”到重“质”的转型,文化产业也到了瓶颈期和转型期。那种“得 IP 者得天下”的想法是非常外行的,即便从㓿济效益上来说,也是十分片面的。网络小说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难度并不亚于原创,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得专业,“+”得有品质,才能实现双赢,也才会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把票房成功转化为文化成功。

⑥我们还要认识到,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㓿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值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⑦网络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开。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观冲突就格外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问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要强调的是,这种争议并不意味着社会不宽容,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小说在“+”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艺术形式的转换,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隐含着青少年亚文化向社会主流文化的转换。改编者在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⑧大众文艺的兴盛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广大基础,对大众文艺进行吸纳和提炼,正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必由之路。

我们不仅要从产业的角度去看它的体䟿之“庞大”,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它的影响之深刻。宋词、元曲、京剧、小说,都源于民间疯长的俗文化,㓿文人提炼萃取而成㓿典文艺样式,今天的网络文艺,也正处于“提纯”“雅化”的关键阶段。事物发展往往“起于青蘋之末”,这个事实越早看到,我们就越有文化自觉,就越能顺势而为,引导创作,从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选自 2017 年 11 月 22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3.解释第①段中“接管”的含义。(2 分)

4.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 分)

5.第④段中作者提出“‘网络文学’在数䟿上已㓿+得够多了”的观点,并用“IP”的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4 分)

6.下列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作者否定了“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的创作状况。B.文中的“风物长宜放眼䟿”,要我们看到网络小说的发展未来。C.作者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否定了那种“得 IP 者得天下”的观点。D.结尾的“起于青萍之末”就是要我们看到网络文艺发展的未来。7.本文标题是“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雅化”的建议。(5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6 分)

轻盈的浮动的 朱以撒

① 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徐缓的山坡上一大片的芦苇正在迎着来风。一个人对于居住的选择,有时是游移在具体的房屋之外的,面积、质䟿、形制这些可以测䟿的部分被忽略了,而感觉、视觉站出来说话——以前我买临水的房子,是由于水际一株品相周正的大榕树,它的雍容圆满体现了良好的生态。而今我看上这套山居,正是因为在一个蜻蜓乱飞的黄昏,我与满山坡的芦苇相遇。它们在夕阳下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使人下定..决心不再犹豫。

②芦花是柔软之物,一阵风起,芦花悠悠,有的就飘进了院子,落在案上或者我的肩上。宋人黄庭坚曾说兰花之香是国香,生于深山里,不为人知却照样芳香。看来天下万千植物都是如此,顺天适性,和人是毫无关系的。它们与人不同的就在于自然而然,何所来何所去,尽随风来雨往。一朵芦花落在我的袖子上,不是因为它的重䟿,而是它的柔软被我感受到——柔软往往是使人感到温暖的一种形态,毛茸茸的、蓬松的,使人放心。那些敛约的神情,优雅的姿势,朴素的色调,都在人们乐意接受之列,只是后来坚硬越发突兀,放纵恣肆,攘袖瞠目,也就离柔软渐渐远去。一个人老迈时,坚硬的牙齿全脱落了,又以坚硬的假牙来替代,而一条柔软的舌头却完好如新——道理是可以讲得通的,可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人还是争当牙齿,以坚硬面对世界。

③自然之力也难以摧折一丛芦苇——这是台风过后的景象,纤细之秆的韧性显露出来,在随势俯仰中成为一道委婉的弧线。芦苇就是野草一般的植物,与荆榛莽葛一样,由于过于野而有贱气,人们会在院子里种一片竹子以示高洁,却不会种一丛芦苇。由于不为人栽种,它的野性形成的内部力䟿越发有劲道,只是向来重外表的人浑然无知。

④让芦苇入画的人当然有。这也预示着这个人要有与之相契合的心性,有野的一面,也有细如牛毛的一面。以工笔来再现一丛芦苇,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或者更长——人们往往用时间的长短来衡䟿劳作的难易,不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内心的契合,能否把这种植物,从秆的坚韧圆劲到花的迷蒙、缥缈、清虚都表现出来。如果不行,说明与这种植物内在缺乏一条相通的路径。那么就不要坚持了,可以改为画竹,竹的硬朗实在比芦苇的虚无柔和更易于把 握,而细微正是这个时代的人最难触及的。细而不弱,功力见矣。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那么,就慢慢来吧,毫厘不爽,纤缕必见,最后连画家也成了一秆芦苇。唐子西说:“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为何会有度日如年之感?只缘于置身于植物之间,与植物居。植物的生长是看不到的,只能积多了时日才见出不同。那么,一个人终日可见芦苇,他也会多一些徐徐的闲雅,慢慢地做一件事,把它做好。慢的可靠性可以从慢生长态的植物中体现出来,由于内在储存了大䟿的时日,质地厚实强大,它们成了植物中的精品。

⑤夕阳敛约光线时,芦苇丛中都是声响,归巢的鸟掠过,又停留其间,聒噪聒噪,反而显得芦苇的静谧安详。

植物与植物是不同的,静默不语的和发出声响的,共同应对着时光。杨树皮白光洁,一阵风来就哗哗作响悲怆不已,这种与宗教有所关联的植物使人听其声而不安。芭蕉偌大的叶片发出的啪啪巨响,似乎要掀动屋瓦,在空旷里生出寒意来。没有人会听到芦苇的声响,这是一种不出声响的植物。是这个世界太嘈杂了,淹没了它的私语。这也使芦苇的气息素来都往下走,温和、素淡、清凉,还有些许薄薄的寂寥。永远是那般的细腻修长,ۿ极了旧日里清瘦的文人,轻轻地来,轻轻地往,静静地翻书,静静地行文,少与人交接而乐于自处。

⑥ۿ水边的人终日可以看到流水,ۿ山里的人终日可以开门见山,时日久了也就成了山水的一个部分。

⑦坐对青山,日子悄然而缓慢,如同满山草木天生天养。如果一个人住在三环边上,可以看到千百汽车蟑螂般地穿梭,声浪向上翻卷,进入房内,心紧了起来,动作紧了起来。谁有当年陶渊明的淡定,心远地自偏呢,把繁华的喧嚣视同安宁的桃源。⇿一种感受都是很个人的,我相信人都有从坚硬过渡到柔软的一个过程,它是一个朴素的回归,它可以是一家人围在一起的一次晚餐,可以是一次安然无忧的入睡,可以是一次负暄时的陶陶然的心情。一 个人在注视芦花的轻柔时,他对于寻常日子的寻常要求,也倾向于如此。

(选自 2017 年 6 月 9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8.分析第①段加点词“相遇”的表达效果。(3 分)

9.解释第④段画线句的含义。(4 分)

10.第⑤段中描摹了哪些声响?其用意是什么?(4 分)

1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轻盈的浮动的”的理解。(5 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周邦彦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翠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注】①翠葆:原指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江表:这里指江宁(今南京)、溧水一带。12.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_____________。(1 分)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新篁”句写翠绿的新竹在车盖上招摇。B.“夏果”句写果子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C.下片中的“困卧”对应了题中的“避暑”。D.“惊觉”是因梦中所见与画屏中的一样。14.这首词在景物᧿写上很有特色,结合作品,试对其进行赏析。(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7 分)①邝埜(Kuàng Yě),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② 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③ 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④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䇿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⑤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景泰初,赠埜少保,官其子仪为主事。成化初,谥忠肃。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钞法:中国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埜执一二市豪归()(2)车驾次宣府()..

16.为下列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1)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A.阻止 B.恐惧 C.败坏 D.诽谤(2)以无忝任使().A.辱没 B.荣幸 C.增加 D.腼腆

17.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B.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C.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D.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观代汉语。(6 分)

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1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导致“师覆,埜死”的原因。(3 分)

20.简析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13 分)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

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④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度:勘测规划。②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③纡余:曲折萦绕。④间厕:交错。21.第①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语是()(1 分)A.哉 B.耶 C.也 D.乎

22.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3 分)

23.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想颠覆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B.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C.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D.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城郊营造穹谷、嵁岩、渊池,这不是靠人力所能完成的。B.不费民力而能欣赏山水盛景,过去的难事却在永州却有了。C.韦公来到永州有一个多月,在施政上没有值得称道的作为。D.宾客们在欣赏了韦公的文章后,了解了韦公的志向和抱负。2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 分)

三 写作(70 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我们有时需要崇拜它,有时需要打破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应用 1.1.(1)(1 分)无边落木萧萧下(2)(2 分)雨雪霏霏 小雅(3)(2 分)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或叶上初阳干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1)D(2)C

二、阅读

(一)(16 分)

3.(2 分)网络文艺替代大众文化。(“主导、引领”亦可;“网络文艺变成主流”1 分)4.(2 分)历史上有很多通俗文学成为今日的经典而今日的网络文学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新经典。(网络文学的发展符合文化发展史的规律,亦可 2 分。概括必须一句话,两句话

给 1 分)

5.(4 分)作者是从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量投入网络文学,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各路资本纷纷高价收购IP,海量网络小说改编项目上马这几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作者从„„方面来论证观点(1 分)、三个方面一点1 分)6.(3 分)B 7.(5 分)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改编时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的认识;在文化品质和艺术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注意对青少年群体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关注艺术表达形式的优化与提升;在思想表达上有底线意识,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影响。(一点 1 分)

(二)(16 分)

8.(3 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芦苇(1 分),点出“我”因芦苇而看上这套山居(含蓄地点出我买下这房子的原因)(1 分),暗示“我”与芦苇的心性相契合。(1 分)9.(4 分)画家长时间画芦苇,慢慢地喜欢上了芦苇,细心的描摹中,内心与芦苇想契合,具有了芦苇的心性,也具有了野性和细微的品性。(喜爱 1 分,慢的状态 1 分,描摹过程 1 分,芦苇的心性 1 分)

10.(4 分)本段描摹了多种声响:有归鸟的聒噪声,有杨树的“哗哗”声,有芭蕉“啪啪”巨响(1 分);作者通过鸟鸣的嘈杂、杨树的让人不安、芭蕉的令人心生寒意,作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1 分),反衬出听不见的芦苇之声(1 分)的静谧、温和、素淡和清凉,表达作者乐于自处的生活态度。(1 分)

11.(5 分)作者以“轻盈的浮动的”为题,具有两层含义:“轻盈的”是实指芦苇纤细劲圆的秆和迷蒙、缥缈、清虚的花(1 分); “浮动的”是虚指芦苇敛约、优雅、朴素的品质(1 分);作者想通过这个题目,表达自己从芦苇身上感悟到的生活道理(1 分),即:以柔软的态度面对世界,那些自然野性的更具内在的力量。进而抒发了自己对闲雅、朴素、安宁、寻常生活的向往。(2 分)

(三)(8 分)

12.(1 分)清真居士 13.(2 分)C 14.(5 分)作者描写了幽美、闲静的夏季景色。首先,作者选取了一些最具夏季特点的典型景物来写,如新篁、骤雨、蛙声、夏果等;第二,作者运用了带有色彩的词来表现夏季草木繁茂、新篁鲜绿、树叶浓翠的画面,如翠葆、金丸、浓翠等。第三,作者将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既写岸草浓翠,又写蛙声喧闹,有声有色。第四,动静结合,既有动词摇动、落、飞、破等描写的动态的静,又有浓翠迷岸草、帘花檐影颠倒等静态的景。第五,作者写 景由远及近,很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南美景图。(本词涉及角度较多,只要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具体赋分如下:

两个角度各 1 分,结合词作具体分析各 1 分,作者情感 1 分,作者情感应具体分析,上阕主要表达作者对夏日美景的喜爱、生活的闲静,下阕暗含思乡之情)

(四)(17 分)

15.(2 分)(1)捕捉 逮捕(2)停留、驻扎 16.(2 分)(1)C(2)A 17.(2 分)D 18.(6 分)倭寇进犯辽东,有一百多个戍守海防的人失职,(按照法律)都应该被处死。(皇帝)命令邝埜追究查办,邝埜(向皇帝)详细陈说可以同情之处,皇帝为此宽恕了这些人。(每句 1 分,一句中错一个扣 1 分)

19.(3 分)邝埜请求增兵加强边防,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的劳役,使之休整,朝廷未采纳;宦官王振专权,皇帝亲征且不与朝臣商议;邝埜坠马伤重没有得到医治;邝埜让部

队快速入关,严兵断后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邝埜坠马没有得到医治必须答出,给 1 分;其余的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0.(2 分)第⑤段是对邝埜的补写,(1 分)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交代了他父亲的严格要求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1 分)

(五)(13 分)21.(1 分)C 22.(3 分)示例一: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列”“跪”“立”“仆”“怒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山石的不同形状,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示例二:画线句的动词运用巧妙,作者通过“列”“跪”“立”“仆”“怒”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山石的不同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作者运用短句、整句的句式,形成了节奏紧凑、短促有力、音韵优美的语言表达效果,抒发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23.(2 分)C 24.(3 分)B 25.(4 分)本文通过对韦使君修建新堂过程和前后变化的记叙,赞颂了韦公教化百姓、除恶扬善、反贪立廉、关怀民生的抱负与追求,希望继任者能从韦公身上懂得治民的道理并以之为楷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追求清明政治的理想。

三、写作

26.(2 分)作文(略)

第二篇:上海市长宁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上海市长宁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谈十字街头 朱光潜 朋友:

①岁暮天寒,得暇便围炉嘘烟遐想。今日偶然想到日本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两部书,觉得命名大可玩味。玩味之余,不觉发生一种反感。

②“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解释。从前学士大夫好以清高名贵相尚,所以力求与世绝缘,冥心孤往。但是闭户读书的成就总难免空疏虚伪。近代哲学与文艺都逐渐趋向写实,于是大家都极力提倡与现实生活接触。学术思想是天下公物,须得流布人间,以求雅俗共赏。莫里斯和托尔斯泰所主张的艺术民众化,爱迪生所谓把哲学从课室图书馆搬到茶寮客座。这两种意义都含有极大的真理。可是在这“德漠克拉西”(民主政治)呼声极高的时代,大家总不免忘记关于十字街头的另一面真理。

③十字街头的空气中究竟含有许多腐败剂,学术思想出了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为俗化。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老庄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白云观以静坐骗铜子的道士。易学经过流俗化以后,其结果乃为街头摆摊卖卜的江湖客。

④寂居文艺之宫,固然会像不流通的清水,终久要变成污浊恶臭的。可是十字街头的叫嚣,十字街头的尘粪,十字街头的挤眉弄眼,都处处引诱你汩没自我。名利声势虚伪刻薄肤浅欺侮等等字样,听起来多么刺耳朵,实际上谁能摆脱得净尽?所以站在十字街头的人们尤其是我们青年要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险,要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

⑤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一为时尚。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要打破一种习俗不是一件易事。打破习俗,你须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万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万钧的力量不可。因此,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这般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界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⑥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却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社会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

⑦说到这点,我不能不替我们中国人汗颜了。处人胯下的印度还有一位泰戈尔和一位甘地,而中国满街只是一些打冒牌的学者和打冒牌的社会运动家。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而社会之浮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在这个当儿,站在十字街头的我们青年怎能免仿徨失措?围着你的全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你只有两种应付方法:冲突和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之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

⑧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假如我们的力量够,冲突结果,也许是战胜。让我们相信世界达真理之路只有自由思想,让我们时时记着十字街头肤浅虚伪的传说和时尚都是真理路上的障碍,让我们本着少年的勇气把一切市场偶像打得粉碎!⑨最后,打破偶像,也并非卤莽叫嚣所可了事。卤莽叫嚣还是十字街头的特色,是肤浅卑劣的表征。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总而言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去。

⑩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罢!你的朋友孟实①

【注】①孟实:作者的笔名。

1.第①段加点词“反感”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2.请概括第②段中作者对“走向十字街头”的两种解释。(3分)

(1)

(2)

3.下面不属于“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的原因的一项是()。(2分)

A.打破习俗,是以少数对多数,需有雷霆万钧的力量。

B.习俗的背叛者往往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C.习俗的背叛者使人类免于被“乌烟瘴气”闷死的危险。

D.中国缺少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4.第⑥段中,作者说“社会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其中“矮人群”喻指 ;“大汉”喻指

。(2分)

5.综观全文,作者认为对待“十字街头”的正确态度是:

。(3分)

6.上世纪20年代,作者旅欧期间以“给一个中学生的信”为总题目给一家杂志社写了十二封信,介绍学术思想,本文是其中之一。以本文为例,谈谈作者以书信的方式向中学生谈论学术思想有什么作用和效果?(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阳 关 雪

余秋雨

①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②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⑤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⑥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⑦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⑧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就是刚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

⑨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⑩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王维诗画皆称一绝。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⑪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⑫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⑬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7.本文重点写寻访阳关,但开头两段却不写阳关,用意何在?(2分)

8.请简要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⑪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3分)

10.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A.第①段提及的“焦渴”,正是“文人的魔力”的具体体现之一。

B.第②段承上启下,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总领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C.从第③段开始,作者采用游记笔法,以行踪为序,即打听阳关、走向阳关、阳关怀古和离开阳关。

D.作者驻足阳关,用大量笔墨写坟堆,给阳关涂上了苍凉悲壮的色彩。

E.作者写阳关的树影、水流、苇草,暗示这里依稀还有当年“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影子。F.作者从南北各地李白、高适等人的造像中,发现唐人风范豪迈放达,独树一帜。11.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雪”,写 “雪”有什么作用?(3分)

12.本文选自《文化苦旅》,结合本文内容,回答作者阳关之旅“苦”在何处。(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诗经·小雅·采薇》)(2)嗟乎!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4)遥怜小儿女。(杜甫《月夜》)(5)旧书不厌百回读。(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6),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处也。(《论语·里仁》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注】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4.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词。(1分)15.前两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3分)

16.本词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独树一帜,除前两句外,全以议论入词。请简要分析后六句作者是怎样展开议论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

②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先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其子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晖又与同郡陈揖相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

③元和中,迁太山太守,晖上疏乞留中,诏许之。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诏报曰:“俗吏苟合,阿意面从,进无謇謇之言,却无退思之念,患之甚久。惟今所言,适我愿也,生其勉之。”(范晔《后汉书》)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童子内刀(2)勿夺其节

(3)迁太山太守(4)却无退思之念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欲以妻子托先生 君何以知燕王 B.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 史鰌知其及祸 C.晖辞骈而荐友 堕军实而长寇雠 D.生其勉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

(2)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

20.用“/”给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2分)

财 物 皆 可 取 耳 诸 母 衣 不 可 得 今 日 朱 晖 死 日 也 21.从第②段可以看出朱晖是怎样一个人?(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方苞①禁酒之议

方望溪奏请严禁烧酒一疏,尹博陵叹为一代名言,孙合河相国力驳其议,并陈烧酒之益,断不可禁。愚谓事有理所不可行而情不能已、法所必当禁而势不能除者,此类是也。酒之为物,有益有损,自古已然,烧酒则兴于近代,其始因边疆士卒借以御寒,北五省烧造尤甚,靡费五谷,历奉明禁,本重谷裕食之美意。望溪欲悉行严禁,民间不得复烧涓滴。窃恐小民无知,好饮者比户皆然,售买极易,逐末之徒,趋利忘害,甘犯禁网,将愈启富民之私造,而滋吏胥之为奸,而终不能绝也。即使严刑峻法,连坐乡邻,而小民之日饮者,不能因此俱行戒止,势必群饮黄酒,其为数必十倍于烧酒。日费十文者,将费百文不止,于百姓日用生计大有所损。且用黄酒者日增,价值亦腾,制造益众,耗费谷米亦十数倍于高粱、柿、枣,其耗五谷也更甚于烧酒。然则欲禁烧酒,必先禁民饮乃可行,能乎否乎?语云:兴一利必有一害。予谓除一害必增数害,积重难返之势,惟有因任自然,去其太甚而已。他如私盐私参,禁之何尝不严,而究不能止,矧日用常行之酒也耶?

噫!治国治民之道,固难与一二书生言也。昔韦处厚②议盐法: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望溪殆未之晓耶。(清阮葵生《茶馀客话》)

【注】①方苞,字望溪,清代文学家。②韦处厚,唐文宗时宰相。

22.根据文意,禁止烧酒的原本意图是。(2分)23.作者认为严禁烧酒会带来以下后果:(2分)(1)(2)

24.文章认为,要想禁止烧酒必须具备一个前提,但这个前提很难达到。这个前提是

(用原文词句回答)。(2分)

2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道理、法律上说,烧酒是应该禁止的。

B.烧酒古已有之,因为“有益有损”,所以是否应该严禁,历来都存在争议。C.“严禁烧酒”的措施不可行的原因是黄酒没有同时被禁止。

D.前人对私盐的禁止措施是成功的,禁止烧酒应该借鉴禁止私盐的经验。26.关于是否禁止烧酒的问题,文中提到了三种观点,请分别概括。(4分)(1)

(2)(3)

二 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3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一如媒体预料的那样突破了150万,再创历史新高。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个体的职业选择自有他们的理由和权衡,都值得尊重和理解。但近年来年轻人扎堆儿去挤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却也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有媒体将他们称为“稳一代”。有人认为,如果社会中原本应该最具冒险精神、最爱折腾的群体,普遍盛行求稳心态,趋于安稳和保守,那实在不是一个国家的福音。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终抽测 答 案

一、阅读(80分)

(一)(16分)

1.不同(或相反)的感触(或理解、见解等)(2分)

2.(1)学术思想与现实生活接触(趋向写实);(2)学术思想大众化,雅俗共赏。(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3.D(2分)

4.肤浅顽劣的民众;个性坚强、具有特立独行的胆与识的人(各1分,共2分)5.勇敢走向十字街头,打破习俗和偶像,自由伸张自我。(3分)6.作者采用书信的方式,营造了一种面对面谈话的氛围,拉近与中学生的距离(2分),同时又以朋友(或同龄人)的身份和语气来阐述观点(1分),使自己的观点易于为人接受(1分)。

(二)(22分)

7.开头两段,作者由己及人,写到了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不仅为寻访阳关蓄势(1分),而且暗示作者的阳关之旅也是一次文化之旅(1分)。

8.作者此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三组排比再现了沙场征战和亲人们的思念,内涵丰富,苍凉悲壮,富有感染力。(联想和排比,2分;概括内容,1分;效果1分)

9.唐代没有把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艺术只是为了制造娱乐(2分);西出阳关的文人大多是谪官逐臣,抒发的只是叹息(1分)。

10.A C(6分)

11.文中不止一次写雪,在不断点题的同时(1分),也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1分),增添了阳关的沧桑之感(1分)。

12.天气寒冷,路途遥远,作者孤身前往(2分);曾经验证过人生壮美和艺术情怀弘广的阳关没能继续享用温醇的诗句,而今成为废墟(2分)。

(三)(6分)

13.(1)雨雪霏霏(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桃源望断无寻处(4)未解忆长安(5)熟读深思子自知(6)云无心以出岫(7)水善利万物而不争(8)不以其道得之

(四)(8分)14.咏物

15.前两句是对桂花的直接描写(1分),抓住了桂花色浅体柔、迹远香浓的特点,形神兼备(1分),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1分)。

16.三四句鲜明地提出观点,不需浅碧深红,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1分)。五六句用梅花、菊花来衬托桂花的高贵,是中秋之冠(1分)。最后两句借对屈原的抱怨,进一步突出桂花的高洁和高贵(1分)。语言,1分。

(五)(16)17.(1)内:通“纳”,收回(2)夺:改变(3)迁:调任(4)却:后退(每题1分)

18.D(2分)19.(1)朱晖把他的全部家产都散发出去,来分给贫穷老弱的同族亲戚和朋友(1分)。(重点:句式1分,其他1分,共2分)

(2)朱晖同县的张堪一向有名声,曾经在太学见到朱晖,很敬重他,用朋友之道对待朱晖。(重点:素、名称、重,句式,错1处扣1分,3分扣完为止)

20.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前两处1处1分,后一处可断可不断)

21.刚正不阿,仗义,善良(或富有同情心,先人后己),1点1分,共3分。

(六)(12分)

22.节约粮食(或“重谷裕食”)(2分)23.(1)穷人甘犯禁网,促使富人私造烧酒、官吏作奸犯科。

(2)造成更大的粮食浪费(答对1点给1分,共2分)24.先禁民饮(2分)25.A(2分)

26.方苞、尹博陵认为应该严禁烧酒,孙合河认为烧酒断不可禁,本文作者认为对待烧酒应该“因任自然,去其太甚”。(答出1点给1分,2点3分,3点4分)

二、作文(70分)

第三篇:上海市闵行区2013届九年级4月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题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上海市闵行区2013年九年级语文二模考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文言文(42分)㈠默写(18分)

⒈,一览众山小。(《望岳》)

⒉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⒊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

⒋,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⒌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⒍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孟论学》)

㈡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⒎“孤蓬”喻指。(2分)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B.颔联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浮云”对“落日”。D.尾联以“班马”喻友人,情真意切。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⒐本文选自《 》,我们还学过的课文《 》也选自此作品。(2分)

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⒒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⑴⑵段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B.第⑵段“空乏其身”意指“受到贫穷之苦”。C.第⑶段从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⑴,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注释:⑴杨雄,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⒓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①一时工作文词者 ②以吝故不及 ..⒔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就对王安石有了不同的看法。B.(曾巩)就觉得王安石很奇特。

C.(王安石)就对曾巩有了不同的看法。D.(王安石)就觉得曾巩很奇特。

⒕曾巩认为王安石与杨雄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⒖本文表现了曾巩、等形象特征。(3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2分)

生物的过冬

⑴冬天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许多小生物,未到冰冻的时候已经死去了,只留下它们的卵、幼虫或蛹去过冬:树干里面常常潜伏着甲虫的幼虫,树干上面常常缀着雀瓮蛾的硬茧,有时枝上更挂着“袋皮虫”的丝袋,里面藏着睡着的小生命。它们潜伏着,和寒冷抵抗着,待和暖的春风吹来时,再出来活动。

⑵较高等的生物,抵抗寒冷的力量也较强,然而在冷血的动物里,这种力量往往是不够的。蛙和龟蛇等,冬天躲在泥土里,像睡着的样子,所以叫“冬眠”。水中温度的变化比陆上小,水中的鱼不大怕冬天,那是应该的,然而像鲤鱼这等鱼,冷时也藏身在河底的泥土里,别的鱼想起来也大都是这样的。古人还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闻说有一个农村的小孩便曾批评过:这诗不好,因为不确切。

⑶温血的动物抵抗寒冷的力量则强多了。许多走兽和飞鸟,冬季到来时,换上厚密的“冬毛”,虽在冬天,还能够自由行动。但是地面被雪封锁着,他们也不免

⑴闹饥荒。鸟类本来是很机警的,不容易“上弶”。但遇到积雪略厚,便用了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弶到多种鸟。浙江江苏山上还有麑,平时住在山林深处是很安全的,遇到积雪满了山谷时,它便出来找寻食物吃。这时候山里人便去打麑,大家便有麑肉吃。闻说生活在大草地上的野马,平时生活很舒服;它跑得快,强壮的雄马也颇能斗,能把小型的食肉兽一脚踢倒,近它不得。但是到了地面结冰时,它的蹄虽硬,也不能踏碎冰块,就会很多的饿死。

⑷最能和寒冷抗争的无疑的是人类,他到冬天时,不必死去了,也用不着蛰伏,只要穿上衣服,更用不着再生厚皮和长而密的毛。省下这类用途的物质和能力,使他可以用在思想上及各种活动上,照常的工作。并且他有第二层“衣服”,即房屋,此“衣服”更能够防御寒冷的侵xí。

⑸不过话虽如此,事实上却不尽然,不少的人,冬天确实在受冻。对于这种事情,解释有三:一说是由于命生的苦;一说是由于个人的不争气;反一说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良。哪一说对,是不难想到的。我写到这里,忽然记起从前莎士比亚借了哈姆雷特说出来的话:

⑵凯撒皇帝,死了化为粘土,可以补洞,挡住寒冷;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啊,那使世界森严过的泥土; 可以修墙,逐出冬天的风!

⑹这话和本文本没有什么关系,将来经过人们的努力,建设起更好的社会时,想必用不着到了冬天拿这种泥土来填塞墙洞了,不过想到了就把它写在这里而已。

【注释;⑴弶,方言,捕捉老鼠、雀鸟等的工具。⑵凯撒皇帝,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 ⒗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侵xí

⒘第⑵段中一个农村小孩批评“这诗不好,因为不确切”的原因是什么?(3分)

⒙第⑶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⒚本文运用了 的说明顺序。各种生物过冬的方式分别是什么?(10分)

⑴ ⑵ ⑶ ⑷ ⒛对第⑸段内容与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用莎士比亚的诗意在唤醒人们建设更好的社会。

B.承接第⑷段,指出人类不少人冬天受冻是因为社会制度不良。C.表现了作者对当时不少人冬天受冻的同情之情。

D.在第⑷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最能和寒冷抗争的是人类。

㈡阅读下文,完成22—28题(26分)

在树上唱歌

⑴情况下,青蛙在池塘里唱歌,蜜蜂在花丛里唱歌,蟋蟀、纺织娘和油葫芦在草丛里唱歌,到树上唱歌的恐怕只有鸟儿和知了,哪有人到树上唱歌的?然而千真万确,我确实曾经跑到我的小树林里,爬到一棵老榆树上唱歌,而且大唱特唱,一唱就是两年。

⑵事情还要从一次学校国庆联欢会讲起。联欢会上有个节目是《祖国颂》大合唱。那是高三年级的压台戏。那年我读初二,早就听说高三有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唱歌非常好听,果然,气势宏伟的前奏一结束,那两个唱歌非常好听的男生和女生,就轮流上场领唱了。他们领唱的时候,大礼堂里的所有人都好像屏住了呼吸,眼睛睁得亮亮的,耳朵竖得高高的,全场鸦雀无声,只有那两个男生女生优美动听的歌声在礼堂里回荡。我特别喜欢那个男生,他的声音清脆明亮,委婉高远,再加上他那俊秀的脸庞和潇洒的身姿,说把我迷得激情澎湃、神魂颠倒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瞒你说,后来我连续好几天,都在下课后,偷偷跑到高三年级的教室外,看那个男生和那个女生。他们成了我的崇拜偶像,我成了他们的铁杆粉丝。再后来,就传出消息,说那个男生被上海合唱团看中,那个女生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我的心里真是羡慕得不得了,想想自己的歌喉也不错,如果将来也能被上海合唱团看中,或者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那该多好呀!

⑶当个歌唱家——这个美丽的梦想,就这么在我心底扎下了根。

⑷谁都知道,当歌唱家除了天赋,天天练唱是必须的。这就给我出了个难题:我从小就胆小,怕难为情,平时在生人面前一说话就脸红,如今要我在学校大庭广众之下,旁若无人、毫无顾忌地唱歌,岂不是要我的命?在家里也不行,偶尔哼一两句还可以,要是一本正经地唱,肯定会被哥哥姐姐侄子侄女们笑话。即使家人全部外出、我独自在家的时候也不行,你想想,左邻右舍听到了,还以为我有病。那么就去野外田头唱歌如何?我试过几次,曾经在我家菜地里唱歌,唱着唱着,走过 3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一个村民,他用怪怪的异样眼光看我,弄得我很尴尬,恨无地洞可钻。最后终于想到了我的那片小树林,我决定爬到小树林的老榆树上去唱歌!这真是一个很聪明的绝妙选择:小树林离村子远,很少有人去的,我可以放开嗓子唱,也不会有人听见。而且,爬到树上唱歌还能让自己产生一种登台表演的感觉,很容易进入角色;爬到树上唱歌站得高看得远,一旦看到有人远远地走过来了,我可以马上压低嗓音,甚至暂时不出声,等来人过去了,再重新放开嗓子大声唱„„

⑸我就这么开始了在树上唱歌的有趣经历。

⑹想想好笑,我最初的歌唱舞台竟是一片小树林,我的那棵老榆树。我最初的舞台搭档,竟然是小树林里的鸟儿、知了,池塘里的青蛙,还有草丛里的蟋蟀、纺织娘、油葫芦„„它们既是我的舞台搭档,又是我的忠实听众;我是它们的崇拜偶像,它们也乐于做我的铁杆粉丝。常常是这样,每当我在老榆树上放声高歌的时候,鸟儿、知了、青蛙、蟋蟀、油葫芦和纺织娘们,就全都不叫了;它们突然集体静音,一定是被我的歌声感染了,陶醉了,是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倾听呢!而当我唱累了,躺在我的“空中躺椅”上休息、读书的时候,这些小家伙们又全都兴高采烈地鸣唱起来。你听,鸟儿“叽叽喳喳”地唱,青蛙“呱呱呱呱”地唱,蟋蟀“蛐蛐蛐蛐”地唱,知了不停地唱“热死了热死了”„„此起彼伏,热情奔放,那是对我激情演唱的激情回报。也可以这么理解,我的领唱完毕,它们的合唱开始了„„我们真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合唱团,最佳舞台搭档!

⑺整整两年,我在老榆树这个独特的“歌唱舞台”上出尽了风头。

⑻曾经感动了我的《祖国颂》,早已被我唱得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我还学会了当时流行的所有歌曲,甚至拿到一个新歌谱,自己练几遍就能唱得像模像样„„我自我感觉,自己的歌唱水平好像已经不亚于那个被上海合唱团看中的高三男生了。我暗暗高兴,开始耐心地等待机会,我等待着上海合唱团到学校来物色演员,等待着上海音乐学院到学校来招生。我连续好几次做梦,梦见„„

⑼我从初二等到初三,等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并且还几次三番转弯抹角地去老师那里探听招生消息,结果都以失望告终:这两年里,无论是上海合唱团,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都没有人到学校来过。一直等到初三毕业,我才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了母校,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21.如果将第⑴段划线句改为“不会有人到树上唱歌的”,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4分)

22.本文以“我想当个歌唱家”为线索,请概括故事主要情节。(6分)

⑴ ⑵ ⑶ ⑷因为“我”感觉歌唱水平已提高,所以在等待中期待梦想出现。

23.第⑹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3分)

24.第⑺段加点字“独特”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25.对本文竹制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即使梦想不能实现也不需气馁。B.人应该有梦想并努力为之奋斗。C.年少经历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幼稚。D.梦想的实现仅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

26.文中第⑻段“我梦见”什么呢?请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续写。(80字左右)(8分)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第二部分 写作(60分)

27.题目:这一刻,永记心头

要求: 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附】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上海市闵行区2013年九年级语文二模考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

㈠⒈会当凌绝顶 ⒉尚思为国戍轮台 ⒊带月荷锄归

⒋会挽雕弓如满月 ⒌无案牍之劳形 ⒍思而不学则殆 ㈡⒎远行的朋友 ⒏D ㈢⒐孟子/王顾左右而言他

⒑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⒒C ㈣⒓①写作②比 ⒔A ⒕吝于改过

⒖富有才华、待人友善、坦直率真等 二

㈠⒗袭

⒘不少的鱼冬天时因为怕冷会藏在河底的泥土里

⒙举例子/具体说明温血的动物在具有较强的抵抗寒冷的力量的同时所存在着的生存的缺陷。⒚逻辑/①小生物留下它们的卵、幼虫或蛹去过冬。②冷血动物躲在泥土里过冬,即冬眠。③温血动物换上厚密的“冬毛”过冬。④人类除了穿上衣服,还可利用房屋过冬。⒛D /㈡21.原句以反问的语气,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为下文所介绍的他“在树上唱歌”的经历做铺垫。

22.①“我”读初二那年,被高三的两位男女生的歌唱才能所吸引,从而激发了音乐梦想。②我选择爬在小树林的老榆树上练习唱歌,并坚持了整整两年。③ “我”除了练唱《歌唱祖国》,还学会了流行歌曲,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

23.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练唱时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得意和自信的神情。24.选择在树上唱歌,小动物们既是“我”的舞台搭档,又是“我”的忠实听众 25.B 26.示例:自己已经不在树上唱歌了,而是潇洒地站在有聚光灯照射、背后有庞大合唱团伴唱和宏伟交响乐伴奏的学校大礼堂的舞台上领唱„„ 第二部分

见“参考例文”

这一刻,永记心头

人生步履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难忘时刻,永记心头,伴着成长的印迹,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亮、优雅、美丽。

记得那是数年前年末的一天下午,我随父亲一块儿赶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准备观看当晚举行的以《玉笛飞声》为名的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先生的独奏音乐会。由于这场演出盛况空前,早在演出前一个月便一票难求。本着对大师的崇敬之情,我们仍然报着侥幸的心理,心想到时哪怕能够获得一张站票,只要能亲耳聆听大师的笛音,便也心满意足了。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由于一路上遇到堵车,等到我们赶到时演出早已经开始了近半个小时了。尽管当天本市正经受着入冬以来最为猛烈的一股强冷空气的侵袭,剧场外仍聚集了十几位与我们一样事先未买到票的乐迷们。大家隐约地听着从剧场内传出来的现场的实况声,瑟缩着都不愿离开。

真可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差不多又过了近半个小时,有一位剧场的工作人员前来询问了我们的情况后,便当即招呼我们赶快进场。此时正当演出的间隙,当我们鱼贯着悄悄地穿越后台的时候,蓦地看到大师正站在我们的面前,手执着笛子在候场,我的心欢跳着顿时便窜到了嗓子眼,差一点没叫出声来。见到我们,大师赶紧欠了欠身,微笑着连声说道“欢迎!欢迎!”事后我们才得知大师当时已经闻知了我们的情况,是他特意关照工作人员来领我们进去的。

如今,这位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优秀作品,并被世界乐坛称为“东方魔笛”的著名笛子演奏大师已经乘着未了的笛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长歌当哭,每当想起大师在生前对我们这些普通的乐迷所给予的如此丰厚的礼遇时,我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如果说是大师高超的技艺令我折服,那大师谦卑、仁爱的人格魅力更是令我感动和景仰。

这一刻,永记心头。记得一位作家曾写道:“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虽然大师所表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但却是可以融化一切冰冷的热源,足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份爱,一份美,和一份关怀的力量。

第四篇: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进化理论中有一个词叫作“间断平衡”,意指一个生态在达成平衡之后,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但一旦某种因素触发进化的齿轮,原有的均衡就被打破,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各部分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形成。生物学家将这种新旧之间的交替称为“蹦移”。

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演化。继漫长的农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在工业时代,人类已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现今,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处。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既有的平衡态,人工智能和认知技术的发展、机器深度学习、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明,正在将“未来”带到世人面前。新、旧技术革命之间的转移正在发生。这是技术的“蹦移”。

全球化发展类似于生态演化。一般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两轮全球化历程。第一轮是以英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殖民地,掠夺原材料;第二轮以美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贸易全球化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本、信息、人才的全球流动。而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波全球化正在遭遇其本国人民的抗拒,也进入到逆向时期。但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作为一种秩序,一旦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原点,最多是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以当前的情势论,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的最中央。这是国家的“蹦移”。

新旧交替之际,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任何人都难免彷徨、犹豫甚至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类似于两百年前欧洲农民面对蒸汽机时的心情。但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在不到两三百年的工业时代所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之中农业时代创造财富的总和,今天一个普通人可享用汽车、冰箱、飞机、高铁等工业制成品,在封建时代即使帝王权贵也不可得之。由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虽然不可能如一些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样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假以时日,还是能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的。这是增长的“蹦移”。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低垂的果实”被采摘完毕,而要走出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唯有创新和技术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的交替期,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需要发挥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能动性,主动清除那些不合时宜、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冗余,来为新技术的成长壮大开辟空间,留足空间。这样做的结果,就可能迎来几十年连续的增长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政府2013年以来始终矢志不渝推动的“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在中国经济下行之际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另一方面创造出人人都有可能、有条件为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时代。我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断平衡”是指在平衡状态下,进化的齿轮一旦被某种因素触发,各部分会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产生。

B.人类社会从漫长的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已经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C.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轮全球化遭遇本国人民的抗拒,经济逐年衰退,进入了逆向时期。

D.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2~4段用三个“蹦移”审视新旧时代的变革,分析了技术进步、全球化发展和人工智能等的巨大作用。

B.文章在论证技术的“蹦移”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打破平衡态的重大作用。

C.文章用普通人可享用的工业制成品远超帝王权贵为例,意为证明现代普通人比古代帝王的生活质量还高。

D.文章在最后一段提出了我们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化如果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回到原点,就会变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或更换一批演员。

B.假以时日,因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可以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

C.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只有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走出经济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

D.既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又为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创造条件,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饮[来源:学+科+网]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

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5.“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6.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试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逝世,享年112岁。本次访谈完成于2010年1月21日。

访: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但今天已经是需要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您以前进私塾时,经常吟诵吗?

周:我们那时读古书,都喜欢吟诵,那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音律,用不到教就会的,因为常常听到某个人吟诵,每个人吟起来不完全一样,它是很自由的,等于是唱山歌啊。唱山歌有一个音乐的调子,这调子用不着教,他就会了。唱起来每一个人都有一点改变,没有很严格的标准的。

访:我们现在要把这种吟诵传承下来,要教孩子或去学习,有没有要掌握的规则呢?

周:什么东西开头都是没有规则,到有规则。我看你们可以自己创造吟诵的规则,但首先要把它保留下来,甚至可以用五线谱把它记下来。

我做了一次试验。苏州的评弹非常有名,我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将来失传了,可以根据记录来恢复。记录它的语言呢,要用汉字,要用国际音标,还要另外设计一种汉语拼音,可以方便打字;记录音乐呢,要用五线谱,用简谱。每一句都有5

个方法记录下来。隔了许多年以后,完全失传了,学者可以根据这个东西把它恢复。

访:我们也可以做这个工作。

周:现在世界上语言共同化很厉害,许多语言都失传了,中国许多方言都失传了。怎样来保留文化,保留古代的东西,很值得研究。

访:周先生,诗的体裁不一样吟诵就不同吗?律诗和绝句它们的吟诵是否一样?近体诗和古体诗是不是不同?

周: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文字的内容,你吟诵时,会感觉到对于这种意义有共鸣的时候,可以用调子表达。可是你的表达人家不一定理解。所以说吟诵主要是给自己听的。小时候,我父亲有个小书房特别雅致,常听到他一个人在那边吟诵古书啊。他念给自己听,自己觉得舒服。

访:周先生,刚才您在吟诵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您这有摇晃,这个摇,是该前后的摇,还是左右摇?

周:是很自然的。唱山歌的时候自己会手舞足蹈,就这个道理。他的语言、手和脚、身体的运动啊,会发生共鸣的。都是自然的现象。

访:现在的老师教学生读书,已经没有这个姿态。已经不用了吗?

周:在课堂上面,老师念,很少摇。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一个人他在房间里边念,摇头摆脑的。所以这些都是自己表情的需要,自己发现里边情绪的需要。不是给人看的。

访:中国古代私塾这种读的方法,只求把文章记熟,不去追求理解它的深意,就是您刚才说您小时候老师这样教你们读书的方法,您说好不好?

周:我们那时候念书就是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学,这是一笔糊涂账。那时几乎没听到教学法这个名字,反正是你跟着我学就算了。

还有个有趣味的事情。我们的中学有个同学从小就读古书,会背许多古书。我很羡慕他,我家里没有古书,他会背,我不会。他很用功,早上五点钟就起来吟诵念书,我也五点钟起来跟着他学,我好多古书会背就是跟他学的,现在也忘不了。

那时候教育跟今天完全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学校上午上三课,九点钟上课,每课是五十分钟。下午没有正课,有许多课叫作游艺课,你可以去学,可以不去学。你今天学这个,明天可以学那个。游艺课什么都有,有古文,有历史,有写字,有音乐。音乐有中国音乐,外国音乐。还有打拳。打拳还有南拳和北拳。随便你去学,你高兴学什么都行。就这随便学的当中出了许多人才。有一个叫储师竹的,他就是把精力放在下午的游艺课上面,去学胡琴,变成“胡琴圣手”。

还有一个叫刘天华,是音乐家,那时他已经在我们那里教书了,可是他下午还是跟游艺课去学。

游艺课这个制度很有意思,这里面出了很多人才。所以现在用强逼方法叫学生考试,不一定好。随便他自己学,会学出好东西来。

(摘编自《我读书时如何学习中国古诗文——周有光先生访谈实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吟诵是文学、音律和肢体语言的结合,为防止其失传,可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

B.周有光读私塾时吟诵是没有规则的,也不用专门去学习,但他不反对给吟诵制定规则。

C.周有光认为吟诵的调子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吟诵是给自己听的,完全可以自由表达。

D.周有光视野开阔,知识渊博,他认为记录一种文化可综合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不同手段。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围绕“吟诵”这一话题,从吟诵的方法和规则、被访者对吟诵和这种传统读书法的评价这两方面提出问题。

B.周有光谈到用科学方法纪录苏州评弹的一次试验,采访者表示他们也可以把记录苏州评弹的工作继续下去,这表明周有光保留传统文化的方法对采访者深有启发。

C.周有光发现老师一个人在房间里念书常摇头摆脑,而在课堂上面就很少摇。长此以往,吟诵的姿态就无法得到传承,学生们在吟诵时也不知该怎样摇晃了。

D.周有光认为,对吟诵这种读书法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有违背现代教育法的地方,但也使自己终生受益。由此可知,现代教育传承这种方法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9.这篇访谈围绕“吟诵”展开,但最后周有光为什么会谈到“游艺课制度”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 秘书/监于家/

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C.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D.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于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B.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C.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D.“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1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的。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中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官认为年少缺少阅历经验而被除名,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C.钱易为官后曾给宋真宗提建议,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D.钱易因有着诗人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特殊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被改任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来源:学科网ZXXK]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2)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C.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15.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以“,”描述了群小对自己的嫉妒及诬陷。

(2)《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感叹。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在西安的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

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B.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C.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18.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20.下面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来源:学科网ZXXK]

情境一 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⑸__________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按理说,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__①__。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__②__;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大摇大摆,我行我素。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对路权的争夺,__③__,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四、作文。

(60分)

22.阅读下面小诗,根据要求写作。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读了以上小诗,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B项,“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是工业时代的,时间错位。C项,“经济逐年衰退”于文无据。D项,“全面释放”错,选项范围扩大,原文是“在极大的程度上释放”。】(3分)

2、C【文章以此证明信息技术时代创造财富的速度快。】(3分)

3、A【原文是“最多是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更换一批演员”,这说明“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是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还可能不会出现,或有其他情况。另外,“变换一种发展形式”和“更换一批演员”是同时出现的,其间不能用“或”字。】(3分)

4、A【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来源:学科网]

5、①“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②“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得分,与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6、①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②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③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意思相近即可)

7、C【原文是“调子跟文字的内容没有绝对的关系。”选项属于曲解原文的意思。】

8、D【A项,本文不光是“吟诵”这一个话题。B项,“采访者表示他们也可以把记录苏州评弹的工作继续下去”理解有误,应该泛指记录传统文化。C项,曲解了周有光的意思。】

9、①都属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想借此说明传统教育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鉴;②吟诵是自由的,游艺课也是这样,说明自由宽松的学习更容易成才,启发大家对当今的教育进行反思。【解析:本题是对文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一道题目,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向深层次挖掘文意。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C【试题分析:“见录”中“见”表被动,和后面的“录”不要分开;“昆字裕之”单独成句,“能诗”“善草隶书”说才能,并列中间断开。】

11.A【一个皇帝并非只有一个年号。】

12.C【施行的肉刑不是在尧时。】

13.(1)真宗在东宫(当太子)时,画着山水扇(在扇子上描画山水),恰逢钱易创作诗歌(写歌),观赏后很是欣赏(喜欢)他。(“图”“会”“爱”)

(2)假如严厉的刑罚能对民众产生警告(的作用),那么秦朝的天下也就不会有反叛的人了。(“使”“于众”“之”)【注意重点词语“图”“会”“爱”“使”“于众”“之”和(2)中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钱易,字希白。从前,其父钱倧即位为吴越王,被大将胡进思废,而改立钱倧的弟弟钱俶。钱俶归降宋朝,其属下都在宋朝做了官。只有钱易与其兄钱昆没有被录用,于是他们发奋读书。钱昆字裕之,考中进士。为政宽松简便,很照顾民众的利益,诗写得非常漂亮,又擅长于草书、隶书,最后官至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身份退休回家。

钱易十七岁时考中进士。参加崇政殿的考试时,三篇文章不到中午他就完成了。言官觉得他很轻率,不稳重,故意不录取他。然而从此以后他的才学就出了名。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

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被召到中书测试,改任光禄寺丞、蕲州通判。钱易上书说:“尧流放四大罪人而不处死,四大罪人中最凶险的,尚且不说杀掉,岂不是尧的仁爱达到了顶点吗?古代的肉刑有劓、椓、黥、刖,都不是死刑,但古人还认为太残酷。近代以来,砍断手脚,钩背烙筋,使犯人体无完肤,露出白骨,还不断气,四肢离开了身躯才断气。采用这样的酷刑给人们看,不是太平盛世之举。目前,地方长官一个比一个残暴,婺州官府先砍断犯人手脚,然后斩首示众。假使严刑可以警示民众,那么秦朝就不会有造反的老百姓了。我认为不合法的刑罚,不能帮助统治,望陛下废除。”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景德年间,参与贤良方正科考试合格,任秘书丞、信州通判。皇上东封泰山时,他献上《殊祥录》,又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皇上祭祀汾阴,视察亳州,命他编撰《车驾所过图经》,献上《宋雅》一篇,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因他主考国子监诸科误取不该录用的人,降职监颍州税,几个月后召回京城。许久之后,任判三司磨勘司。真宗喜欢诗人,身边掌管文秘机要的,他都要亲自选拔。提升钱易为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官至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因连续几天值班,未满期就累死了。仁宗怜惜他,召他妻子盛氏到宫中,赐给凤冠霞帔。

14、D【D项,“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从全诗来看,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只因看到了“似吾乡”的“村桥原树”,触景生情,才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因而“忽惆怅”。全诗前后情感有明显的突转与变化,借此突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15、(1)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2)视听结合。第二联上下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数峰无语”,突出数峰的宁静(或“静态美”)。

16、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7.A【解析】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符合语境。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来往往不断。句子强调的是人来人往,故不合语境。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符合语境。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一叫就将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肖像十分生动。也指某件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此处形容工料、工艺,符合语境。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不能用来形容“工料”“工艺”。

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符合语境。

特立独行:保持独特高尚的品行,不随波逐流。此处没有“随波逐流”的意思。

18.C【解析】文段画线的句子中,“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语序不当,“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精神”搭配不当。A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放在“互动”之前。B项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项搭配不当,应将“表现”改为“展示”。

19.D【解析】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器、青铜器和瓷器丝绸,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匠心”为陈述对象,由此排除A、C两项。B、D的区别在于“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所以,“初心”比“终极目标”更贴合文段意思。

20、(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2)“笑纳”改为“收下”。(3)“光顾”改为“游览”。(4)“豪雨”改为“暴雨”。(5)“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21、(示例)①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路权” ②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 ③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解析:语段的中心话题是“路权”。由后文“但”这一转折词和提及的“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可知,①处应填对他方的“路权”理应做到的事情,即不能侵犯。由前文的“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分号的提示可知,②处应填机动车侵犯他方“路权”的表现。由后文“而是”“平衡各方权益”“资源共享”“共赢”等信息可知,③处应以“并不是……”的句式否定争夺路权时要拼出输赢的做法。】

22、解析:材料中的三个意象为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把握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与蝴蝶的区别在于:纸片单薄、苍白、脆弱、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立意时可以以其中的一个意象为主,进行联想,但最好能将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整体联想,揭示某种生活道理。

①.“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形态多样,变化莫测,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没用好危害社会。

②.“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被动地任其摆布。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

③.“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但轻盈,灵动,有生命,有灵魂,有活力,特别是拥有一双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震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坏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

④.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三者之间的关系——风与纸、风与蝴蝶(外力与内力,客观与主观等)、纸与蝴蝶(被动与主动、消极与积极等),思考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等哲学关系,对材料的内在寓意进行整体把握,可以使立论更完备,说理更辩证,论述更严谨更深刻。就以上四个角度而言,单独从“风”的角度立意较难,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侧重从“无助的纸片”或“会飞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风”的作用为参照,如果丢掉了“风”的要素,也容易使议论失去依傍,而且“纸片”与“蝴蝶”之间也可以彼此对照,使论述更鲜明。其实,真正孤立地从一个意象的角度来写是不可取的,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准确。

第五篇:2012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学习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题)①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②土地平旷。(陶渊明《桃花源记》)③百川东到海 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⑤__,____。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古诗文默写。

(1)汉乐府《长歌行》中告诫人们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2)__________,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3)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4)《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共19分)轮不到拼天赋

①我认识一个1992年出生的小同学。他毕业于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之际,他和另外六个人一起在某单位实习,两个月后,只有他被留了下来。我问他原因:“你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他说:“我也不清楚。”我继续追问:“你再想想。”他说:“因为我准时上班。”我不信。他又说:“那就是我的邮件格式写得更对,错别字更少,更容易让人看明白。”这回我信了。②因为我对此深有体会。我阅读了上千封咨询邮件,能够看到书写格式正确,分段清楚,没有错别字,叙事有条理的邮件只有寥寥几封,大多都是一段到底,标点混乱,表达不清,短短三行就有两个错字„„常常让我看了头晕脑胀。因为混乱的邮件看多了,偶尔看到一封格式正确、表达清楚的邮件,我都激动得想流泪,赶紧想着怎么回复对方。③很多人一直以为自己与他人拼的是吃苦,是天赋,什么刻苦奋斗,什么拼命学霸„„其实,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拼的只是一点点认真、一点点细节,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在你的世界里,大多数都是盲人,你只要有一只眼睛,就有资格称王。

④我收到非常多的抱怨的邮件。他们有的抱怨工作待遇太低.有的抱怨工作内容琐碎,有的抱怨社会不公,有的抱怨家庭环境不好,有的抱怨自己学历不够高,有的抱怨自己干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做了自已应该做的事情,并把它们做好的呢?一个人可以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但要安分于现状。简单来说,就是要守好自己的本分,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连最基本的努力都没有做到,却用那些虚化的平等、华丽的梦想、社会的不公、自已没有天赋等为自己不能成功找借口。⑤一个人如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实非常简单,他要做的事情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情,甚至是一些非常本分的事情。做学生时,做到准时上下课,按时完成作业。毕业面试时,穿不起名牌衣服,就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清爽,做到准时赴约。求职写邮件时,注意书写格式,分段清楚,意思表达明白。上班的时候,少打游戏,少逛淘宝,多琢磨怎么把事情做好。下班的时候,少看几集连续剧,少睡一点觉,多看几本书。周末大家都在吃吃喝喝和睡懒觉时,你到公园里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做到这些,你的机会自然就会多起来,命运也会慢慢地改变。

⑥如果更进一步,你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还能将每一件小事情做到极致,像庖丁解牛,会怎样呢? ⑦《士兵突击》中有句台词: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选自《党员文摘》2014年第15期,有删改)【小题1】请仔细阅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回答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中心论点的?(3分)

【小题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在你的世界里,大多数都是盲人,你只要有一只眼睛,就有资格称王。(3分)

(2)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3分)

【小题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小题4】文章中提到“大多数人都还没有轮到拼天赋”。那么在作者看来,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依靠的是什么呢?(3分)

【小题5】请依据文章内容,为本文第⑥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论证更严密完整。(3分)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共21分)我的语文老师王承刚 文慢三

①王承刚是男的,我们却都叫他王奶奶。这就是我对他外形的描述。

②王奶奶三十岁出头,一米七有余,皮肤泛白,高度近视,走路时弓着背,两只手掌在胸前反复揉搓,一副冻得快死的样子,哪怕是在盛夏。当时我们高二结束,我由于成绩一贯中游,被分到了文科差班。王奶奶便成了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③王奶奶常年带文科差班,颇有心得,学校对他的要求也极低——只要别出事,就任这帮垃圾闹腾去吧。但王奶奶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个好人,一个好人怎么忍心放任自己的学生像茶水中的渣滓一般螺旋式沉入玻璃杯底呢。虽然可能我们的确就是渣滓。

④于是,奶奶开始管教我们。他每天六点半就把大家拉到教室早读,晚上十点还不放我们下晚自习。他或许并不渴望得到大家的感激和尊敬,只求无愧于自己那份好心肠。这样的教育方式当然让人痛苦,大家不仅毫不感恩,反而在背后对他极尽挖苦,厌恶透顶。

⑤我并不讨厌他,因为王奶奶表扬过我的作文写得还可以,大体的内容是,几乎没有用重复的词语。当时,听到这话对我这么个虚荣心很强的人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可后来一想,这不是耍我吗,按这样的逻辑,编新华词典的那帮人不是可以被称为文学巨匠了?由此可见,他这个语文老师当得有多么的精明。

⑥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写了篇小说交了上去。那篇小说大概只有四五百字,属于彼时流行的“微型小说”范畴。下一堂课,王奶奶端着一叠作文本进来,只说了一句“下面我给大家念一篇作文”,然后就念了起来。他念的正是我写的那篇小说。我突然紧张死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这篇在我写时感觉还不错的微型小说,通过王奶奶的嘴里念出来后,我觉得写得糟糕极了,颜面全无。当时我只能在心里祈求他赶紧念完。终于,他合上了作文本。“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写的,我觉得他写得很好,可以去参加微型小说大赛。”说完,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念出了我的名字,“上来,把作文本拿下去。”在我上台的过程中,我的垃圾同学们突然集体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在这堆莫名其妙的掌声中,我原谅了可恶的王奶奶。

⑦他有个五岁左右的女儿,经常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到教室里窜来窜去,活跃气氛。据传闻,王爷爷(既然她老公叫王奶奶,我们有必要一视同仁)是另外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因为与该校某体育老师搞婚外恋,导致了这场婚姻的失败。在这件事情上,王奶奶一反软弱的常态,跑到女方学校去闹了好几次,似乎还被人揍过(有次上课明显左脸比右脸要大),终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胜利,比如女儿的抚养权。鉴于这种特殊情况,学校也给予理解和宽容,允许他在上班上课的时候把女儿带在身边。小姑娘什么也不懂,整天高兴得跟只铃铛似的,走到哪儿响到哪儿。她短发,干瘪,瘦弱,好动,像个假小子,与王奶奶完全是两种气质。通常情况下,等王奶奶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空隙,我们就捏捏小姑娘的脸蛋,摇摇手臂,再给她塞块糖,逼着她称呼自己的爸爸为王奶奶,这时,小姑娘却表现得比她爸爸更像男人。⑧王奶奶偶尔也会在课堂上念一念他不曾发表的作品,多是一些文学青年略带伤感的青春校园故事。我们一度怀疑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原型。犹记得王奶奶用带有些许哭腔的嗓音念道:“就在这一刻,我才清楚地意识到,青春结束了,社会像一所监狱的监狱长一样面带微笑向我们张开了空虚的怀抱。”

⑨毕业后,我只在街的那一边见到过他一次。我没有喊他,因为前一晚我和朋友唱KTV弄坏了嗓子,实在喊不出声来了。他肯定没看见我,因为他深度近视,且没戴眼镜;我也近视,同样没戴眼镜,却真真切切地看见他了,这是何故? ⑩昨天在书店,我看到一本名为《枯萎》的长篇小说,作者署名就是王承刚,心里一阵激动。可当我打开一看作者简历,发现无论是年纪、身份,还是籍贯,都与我的老师王承刚毫无瓜葛。于是,我又把它塞回了书架。(选自《一个》,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请分别概括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主人公哪几件事?(4分)【小题2】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由此可见,他这个语文老师当得有多么的精明。(2分)

(2)在我上台的过程中,我的垃圾同学们突然集体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2分)【小题3】文中划线句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1)就在这一刻,我才清楚地意识到,青春结束了,社会像一所监狱的监狱长一样面带微笑向我们张开了空虚的怀抱。(4分)(2)于是,我又把它塞回了书架。(3分)【小题4】文章第⑨段讲述毕业后,我与王老师在街上偶遇,在我们都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他没有看见我,而我却看见了他,这是为什么?(3分)

【小题5】请联系全文,概括“王奶奶”这一人物形象(3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小题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蔽林间窥之窥:偷看B.虎大骇,远遁遁:逃跑C.益习其声习:练习D.今若是焉是:这样【小题2】下列语句中“以”字的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②公亦以此自矜③以我酌油知之④以为且噬己也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C.②③用法不同,①④用法相同D.②③用法相同,①④用法不同【小题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虎对驴子经历了虔敬、畏惧、试探、进攻四个阶段,最终吃掉了驴子。B.“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揭示了“外表强大的对手并不可怕”的道理。C.“黔驴技穷”一词现在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D.全文以驴子的悲惨结局,告诉读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不可轻易示人,否则终将失败。【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驴不胜怒,蹄之。(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2.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

1.古诗词阅读。(4分)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小题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小题2】诗的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怎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4分)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小题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小题2】诗歌的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1.命题作文:

一次班级表演,我发现自己竟拥有如此美妙的歌喉;一番书海徜徉,我发现思绪驰骋原来是送样的自由;一回亲友送别,我发现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一轮朝阳初升,那片辉煌居然洒满我的心头;也可能,一场误会摩擦,我还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高尚,理智,成熟„„行走在这迷惘而美丽的青春路上,我们是否步履匆匆,来不及发现别样的自我?

(1)请你以“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下载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