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13:5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

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

展望世界未来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以知识为主要劳动生产资料的产业,将成为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在知识经济的新时期里,为增强国力,化学课程需要用什么内容教育学生,应当实现什么价值,是规划二十一世纪中学化学教育蓝图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教材(试验本),从哲学价值论的观点,来研究高中化学教育里的价值定位问题。哲学角度的化学教育价值观

从词源学的角度考查,一般的价值概念,无论是英语Value,德语Wert,还是法文Valeur,都不同于反映生产关系的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也有别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它表示物(未必是商品)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特殊属性,即表示物为人而存在的自然关系,或物的社会存在本性。因此,作为哲学术语的价值,在时空领域里,它表示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供求关系,或人赋予物有用性的社会存在。人类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不仅是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价值。教育是达到人生最高目标,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一个基础工程。所以教育问题受哲学价值论的支配与价值问题密切相关。

按照教育价值的定义,化学教育价值有两种含义:(1)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它讨论社会对化学教育的需要或蓝图规划问题,化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身上实现哪些价值,即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什么”。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明确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行思想品德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2)化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它讨论怎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从化学教育的整体过程看,化学教育实践有活动目标和活动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策略这两个价值子系统。

以上的化学教育价值分类只具有相对性,不应该绝对化。因为价值是客观的,是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供需关系中产生的,因而价值应是主观需要和客观可能的辩证统一。如在化学教育活动中,应根据化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结构。无论是在课程规划、教材编写、教法研究,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必须应用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指导化学教育的价值活动。2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分析

化学教育目标的确定,决定于化学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被教育者又是教育形式、方法所服侍的价值主体。所以,化学教育价值研究,成了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必备基础。从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化学教育会议的研究主题就是强调化学教育的价值:(1)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2)化学教育要向公众普及,化学教育既包括未来化学家的教育,也包括非化学家的教育;(3)化学教育要联系社会;(4)化学教育要在能源、环境、材料以及生命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

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因此,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在价值定位上做了几项重要改革: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

材料是当今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绪言”中首先介绍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院人员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晶体表面开展原子操纵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李远哲教授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绍。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2化学与能源

能源也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在卤素中新增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在几种重要金属中增加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在原电池一节介绍了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等。化学与能量、能源观点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学生节约能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轮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3化学与环境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治理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中,化学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大幅度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环保责任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化学和能源一样,化学与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化学教育中增强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部分,因为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环境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钥匙”,环境教育与能源问题的提出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公民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正是现代化学教育的蓝图规划,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的一种重要体现。

化学与生产、生活

人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等无一不和化学密切相关。高一化学新教材卤素一章介绍了“碘与人体健康”,高二化学结合有机化学知识介绍了“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并以大量的彩图形象的介绍了各类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用途。高三化学在电解池教学中,常识性介绍了“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结合生产实际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探讨“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新教材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与化学问题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介绍得较少,知识体系综合化不够,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要充分地体现化学素养教育,还可以在有关教学内容后以常识介绍的形式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做适当的讲解,譬如,“胶体”内容后可结合空气溶胶介绍物理学中有关空气中可见光的波长,使学生明白“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但瑕不掩瑜,新教材较以往教材,价值定位有了很大进步。这是价值的相对真理性,它随时空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更新。

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科学技术以及生产生活等问题在新教材中体现,说明新的化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在随社会科技的发展调整变革,将化学教育的目标重心为少数人深造打基础,移至着眼于大多数学生今后生活和就业、学习对化学的需要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化学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化、综合化已成为知识经济赋予化学教育价值的新含义。例如,铜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主要资源,因而他们的化学教程就是以铜为中心;英国约克大学编写了一本具有明显大众化特色的化学教材——《索尔特化学教程》,它包括衣、食、饮料、取暧、金属、农业、建筑、乳浊液、矿物、塑料、运输、燃烧、电化学、今日和明日的能源以及保持健康、食品制造等16个单元,力求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发展学生的化学智能。化学教育价值实现的基本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价值取向要求化学课程的实施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中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化学教育是一种大众化的基础化学教育,从课程构建模式上来说,主要以化学学科基本结构为课程框架渗透有关“化学与社会”的内容。

●社会价值原则:“化学与社会”内容十分广泛,作为课程形态的化学教学应全程体现“化学——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动态发展性原则:由于教科书编著的时间性以及使用的相对稳定性限制,使得教科书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要具有现代课程意识,要不断将动态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的教育价值定位,既决定着化学课程的知识、技能整体素质结构,也决定着化学教学的认知过程和操作过程。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上述原则,我们在课改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基本策略:

3.1 主题型教学策略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总主题,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体现这一主题。如“糖类、蛋白质、油脂”可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为主题;氮族元素结合生物圈中氮的循环以固氮为主题;硅和硅酸盐工业、金属和合成材料以材料为主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原电池原理以开发新能源为主题;烃以石油化工为主题。主体型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内容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3.2 用途联系型策略

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应该将现代最新的有价值的有关元素化合物用途纳入教学之中。如在学习NO的性质时,可联系医学新成就,介绍NO对人体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量NO吸入人体有害,而少量的NO吸入却能治疗某些疾病?在学习有机高分子材料时,可联系智能高分子材料、导点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等;在卤素学习时,可联系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饮水与消毒化学;在硅和硅酸盐学习时,可联系新型无机高分子材料等。

3.3 情境渗透型策略

对某些与中学基础知识有密切关系的新的应用型成果可采取情境渗透型策略。例如,进行晶体类型与性质学习时,可以将“晶体缺陷对晶体生长、晶体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有重要影响,如许多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价态可以变化并形成非整比化合物,从而使晶体具有特意色彩等光学性质,甚至具有半导性或超导性。”作为情境,讨论具有NaCl型结构的NiO晶体发生晶体缺陷形成的非整比化合物NiXO的结构特征等。3.4 实验探究式策略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探究的内容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实用性等。在教学中,可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联系生物实验“空气中SO2含量的测定”,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根据具体操作,提出问题:为什么抽拉活塞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设计“HCO3-结合H+容易还是CO32-结合H+容易”等探索性实验。这些都是在创设出一种问题“情境”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化学知识的价值活动。

3.5 调查研究型策略

对于某些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采用“调查研究型”策略。如:调查食品添加剂的用途、种类;调查合成洗涤剂的成分、性能、种类、价格;调查各种电源的组成、性能、价格、使用寿命等;调查太原市工业污染的现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等。学生通过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6 专题研讨型策略

化学与能源、材料、环境、人体健康、军事等社会问题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可以将上述领域内容作为专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上网进行充分的讨论前准备。这样的活动既拓宽了学生对化学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有关新教材中化学教育价值的体现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就不一一赘述了。诸如上述化学教育的价值,它们的具体实施需要手段,它包括观念手段(即无形手段)和操作手段(即有形手段),二者要有机的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联系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于化学教育价值的研究投以探索的目光,是组建化学教育价值体系的一种科学方法,对研究化学教学的观念、模式以及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里的化学教育,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大型的人文系统工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它应该包括价值目标、时空环境、价值手段、过程监控和评估反馈等结构环节。以上仅是从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上进行的一些粗浅的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参考文献

[1]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2]刘知新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化学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对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认识》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对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认识》 摘 要:从山东省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看,各地选修《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较小,其原因比较复杂。为了引起广大师生对该模块的重视,本文就选学《化学与生活》模块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该模块的教学建议,谈了一些深刻认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选学《化学与生活》的意义;《化学与生活》教学建议

山东省作为全国首批省(市、自治区)参加的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至今已过去4年有余。通过对我省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来看,各地对化学课程设置的6个选修模块的选择上大体相同,特别是重视了高考选考的几个模块(山东省高考选考内容是选修2、3、5)的选择,而只有少部分学生(大约¼)选学了《化学与生活》模块。可见,高考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影响是多么根深蒂固啊!然而,通过2008年10月在烟台举行了“山东省高中化学教师讲课比赛”之后,一下子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在鲁科版新教材“化学与生活”中选了两节课),原来选学《化学与生活》模块如此重要啊!

一、选学《化学与生活》模块的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化学与生活”模块,其宗旨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这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赋予该模块的教育目标和任务。纵观鲁科版化学新教材《化学与生活》,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上述精神。如果选学该模块,可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⒈能充分认识化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大大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因化学化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但人们对环境污染带来的一系列危害的认识却非常肤浅,特别是环境保护意识还相当薄弱。为了唤醒广大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鲁科版新教材(下简称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例如,教材一上来就把“呵护生存环境”放在首位(主题1),并把关注空气污染作为第1节。使学生认识了“我国空气污染指数标准”、“引起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及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严重危害”、“酸雾的成因及危害”、“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其危害”„„当学生看到空气污染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时,深感触目惊心、不寒而栗,从而激发了防治空气污染和注重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再如,教材通过“烟草烟雾中有害化学成分的检验”实验,使学生

看清了吸烟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特别是给一部分原来认为吸烟有好处的学生敲响了警钟,打消了吸烟的念头;教材还通过“城市获取自来水”、“纯净水的制取过程”等,让学生认识到人们生活用水是多么来之不易呀!从而激发了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教材又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因空气污染时降雨形成的酸雨和垃圾污水对生活用水的污染造成的危害,唤醒了学生以后致力于研究污水的治理、减少对水资源污染的责任感,同时进一步增强了节约用水的意识,从自身做起,珍惜用水资源的保护等;教材根据当前生活垃圾的污染到处可见,特别是人们对垃圾的随便丢弃、烧掉的现象比较普遍,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等等,对学生进行防范意识的教育。例如,一粒废旧锌汞纽扣电池可使6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受到污染。如果焚烧时,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通过飞灰造成大气严重污染。这是多么可怕啊!有的学生说,以前俺不知道废电池对环境能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以后再也不随便丢弃废电池了。为使学生认识垃圾污染的危害,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变废为宝”的观念,教材还专门设计了一节内容“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充分发挥了很好的教育功能;目前,食品污染日趋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为了引起学生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教材列举了大量实例,使学生看清了食品污染的危害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还有,教材还对白色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燃煤污染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解析„„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⒉能充分认识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增强了科学膳食和自我保健的意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维持人体生命和保证健康的物质基础。人若缺乏营养会面黄肌瘦易生病,而营养过剩又容易发胖不结实。那么,人们究竟需要食用什么食物、以及怎样食用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不知你想过没有,原来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或问题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搞清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新教材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例如,让学生认识各类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以便了解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其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如当学生知道了为什么馒头越嚼越甜、人体为什么有的偏瘦或发胖、人为什么必须吃一定量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什么人缺乏维生素容易生病甚至死亡、人为什么不可一日无盐及食盐中必须加碘、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哪些重要作用、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之后,感到学习化学如此亲切,进而激发了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并思考如何从化学科学的角度去合理摄取营养,促进自身的健康等。如有位学生课后说“我妈妈经常逼着我吃‘海鲜’,我就是不愿意吃,现在明白了,原来这海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素,以后我要适当的多吃海鲜”。另

有一位学生说“我有偏食挑食的习惯,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所以身体一直比较弱,现在找到了原因,看来以后要努力改变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再如,“平衡膳食”一节内容,为学生探索膳食结构、认识各种食品所含什么营养、怎样保持营养素的平衡、应怎样做到合理用膳,特别是要求人们平常要做到食物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使广大学生豁然醒悟,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能否合理饮食对身体健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并表示今后一定要全面选择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新教材还让学生认识了为什么在很多食品中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了解一些常用“食品添加剂”所含的化学成分与作用。这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带有添加剂的食品,与此同时,还使学生认识了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顾人民的生命安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不法行为。如为了给食物商品进行“保鲜保色”而向食品中掺入过量的甲醛、吊白块、非食用色素苏丹红等,致使成千上万的人深受其害;还有,不少教师在网上搜集了全国各地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唤醒了学生的防范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辨食品质量优劣的能力,还为今后投身于研究和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生产优质食品”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再如,在学习《化学与生活》之前,别说学生对“保健食品”很陌生,就是很多教师对此也了解甚少。通过学习“正确对待保健食品”一节之后,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了什么是保健食品、常见的保健食品的品名和化学成分、哪些人群需要保健食品,特别是改变了以前对保健食品的一些错误认识,例如:一是明确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不同。即保健食品对于人体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但并不能治疗疾病,它起不到药品的治疗作用;二是明确了要增进健康应以平衡膳食为主、保健食品为辅;三是明确了并不是人人都需要保健食品,即选择保健食品应“对缺施补、有的放矢”,切忌“盲目保健、顾此失彼”;四是明确了食用保健食品不能过量,否则会适得其反„„上述这些看似是些不起眼的生活小事,但如果学生不了解、或不明白其中的化学原理,就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也不可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此以往,即使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病魔缠身也不知是何原因,更重要的是悔之晚矣!因此,让学生学好这些“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就能用化学科学的观点对待生活,对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将受益终身。

⒊能充分认识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强了对化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意识

新教材非常重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应用化学知识对生活中有关问题做出判断、解释和解决的素材。其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社会共生共荣,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养成教育;同时使广大学生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涉及人们的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方面,对于更多的人而言,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进一步研究它,而在于应用它来分析和解决个体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例如:①学生通过做教材36页活动探究“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测”实验、以及41页“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实验,当学生成功完成实验后,成就感油然而生,并且看到了学习化学大有用处;②通过做教材63页的活动探究“原电池组成条件的探究”实验,当学生看到亲自设计并制作的电池能发出电来,不但兴趣倍增,而且对这些化学知识也倍感亲切,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化学概念成为现实,活生生地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学习效果能不好吗?③在学习“家用燃料的更新”一节的课后,有学生说:经常见到有的居民将煤气罐的残留物倒入下水道或垃圾道中,而我只是对散发的难闻气味进行抱怨,现在明白了,不仅如此,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还很容易引发火灾、甚至发生爆炸的危险,以后应该劝阻他们改变这种做法;④在学习“衣料的学问”一节的课后,有位学生说:以前家里人们不管什么材料的衣服,只要穿脏了都是用洗衣粉和热水洗,现在明白了,原来这样对很多衣料的衣服损害非常大,看来以后必须根据衣料的性质选择洗衣粉和采取正确的洗涤方法;⑤当学生看到一些宝石除了用做一些珍贵的装饰品外,还具有医药功能,如珊瑚、珍珠、玛瑙、琥珀等都是中药药材,以及红宝石与激光的发明、水晶与手表等功能时,再与这些宝石的化学成分联系起来,感到非常奇妙,觉得学化学特别有意思,进而激发了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⑥当学生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居室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追求美观、舒适,但却忽视了因装修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对污染造成的危害性了解甚少,所以防范意识非常薄弱。现在明白了,今后一定要告诉人们尽可能减少或防治这种危害,对刚装修好的房子必须先通风换气一定时间后,并经过检测合格再入住,或尽量采用绿色环保型装修材料装修等;⑦教材中主题5“正确使用化学用品”一节内容,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例如,通过学习“装备一个小药箱”,不但认识了一些常用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而且还掌握了一些预防和医治常见病的常识,学生个个都成了保健的“小医生”;通过学习“科学使用清洁用品”,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些清洁剂的化学成分,而且掌握了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合理使用的方法,同时还减少了浪费和污染;通过学习“正确选用化妆品”,使学生明白了一些怎样保护皮肤、正确选择洗发剂、染发烫发的利与弊等常识,大大增强了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

再如,从全书每节最后“学以致用”的内容看,都是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但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真正价值,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以致用的强烈欲望。

综上所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学生学与不学《化学与生活》模块,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那些没学过《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生,在化学知识水平、科学素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生活质量观等方面的缺失,恐怕在他们的一生中都难以弥补啊!因此,笔者郑重呼吁:不管今后高考考与不考,最好应把《化学与生活》当作必选模块,这不但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而且是一件关系到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大事呢!

二、《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建议

由于选学《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较少,且大都是文科的学生,所以很多学校领导对该模块的教学重视不够,安排那些快离休的老教师或教龄短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任教,加之这些教师也不重视,致使该模块的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显然,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要求,必须加以纠正,不但要充分重视该模块的教学,而且还要根据该模块的特点,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并努力做好: ⒈要注重该模块教学的合理定位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性整合教材内容,做到:一是新教材要有新的教学观,那种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唯书是教,照本宣科等做法,最不适合该模块的教学。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教材是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如此发达的形势下,要有大的资源观。切忌那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采取死讲知识、甚至只是做题讲题,应付考试的做法。而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中的现象紧密联系起来;二是要恰当地融入化学知识,但不要孤立地讲知识,也不要对知识随便拓宽加深。例如,在“正确对待保健食品”教学中,讲解做“检验补铁保健食品中铁元素的存在及价态”实验时,有的教师只注重了讲解含Fe2+、Fe3+的溶液与KSCN溶液发生颜色变化反应的原理,却忽视了与补血剂联系起来,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再如,讲明矾、氯化铁能净水的原理时,只要学生知道了二者在水溶液中生成的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能净水就行了,而没必要讲AI3+和Fe3+的水解原理,更没必要要求学生书写它们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等。还有,讲有机物燃料的燃烧时,知道它们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就行了,没必要讲解一些复杂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三是要创设自主探究活动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一些“探究活动”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要善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要多让学生搞课外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

⒉要注重与必修(化学

1、化学2)的衔接

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化

学与生活》教学应以必修课程为基础,注意与必修(化学

1、化学2)的有机衔接。例如,在做“检验补铁保健食品中铁元素的存在及价态”实验时,可先让学生回顾《化学1》54页的活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然后再进行设计实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再如,在“电池探秘”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复习《化学2》50页“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做“原电池组成条件的探究”实验,学生既加深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组成条件等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实验的效果,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还有,在讲“硬水的软化”、“酸雨的形成及防治”、“金属制品的电化腐蚀反应原理”、“常用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化学反应原理”„„都可采用引导学生回顾和利用必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这不但容易接受新知识,而且节时增效、事半功倍,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举多得啊!

⒊要注重与现实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材是静态的,而教学则是动态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加工,加强教材处理方法的研究,把课本的死知识“变活”,并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情况,注意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关注空气质量”一节时,让学生阅读当天的报纸、收听广播或看电视等,了解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也可以到当地环保部门了解本地的“空气质量状况”与此同时,可搜集并播放一些因空气污染严重造成极大危害的录象资料,教育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主题2“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教学中,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 饮食习惯,看是否符合平衡膳食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到超市调查有哪些保健食品,看看包装盒商标对保健食品的说明,了解保健食品的作用,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自己或家人需要哪类保健食品等;搜集或播放一些因饮食造成的中毒案件的录象。如山西假酒致多人死亡案、连续发生的奶粉中毒案、食品污染物“苏丹红”中毒案件„„教育学生提高对食品优劣的分辨能力和自我保健的意识。在讲“走进宝石世界”时,让学生参观“矿石博物馆”,或到“宝石首饰店”看看琳琅满目、绚丽多彩的各类宝石,加深对各类宝石的认识,把书本知识变活了,教学效果能不好吗?在讲“装备一个小药箱”时,让学生相互讨论,谈谈自己曾用过什么药物医治过哪些常见病?现在是否知道这些药品的化学成分和治病的原理?怎样减少这些药品的副作用等„„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现象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而且还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很有用处,体验到学习化学的真正价值,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⒋要注重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化学与生活》模块更有其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化学与生活涉及到人类的生存、生产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方方面面,其范围之广、典型事例之多、景、色、物„„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取材范围非常广阔,素材极为丰富。所以,多媒体技术可在其教学中大显身手。例如,在“呵护生存环境”主题的教学中,展示一些化工厂密集地区排放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对大气、农田、树林和鱼塘污染,致使树木农作物枯死、鱼死虾亡、牲畜病死等场景,令人毛骨悚然、触目惊心。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更加深刻,环保意识大大增强;搜集并播放一些因营养过剩的“大胖子”、缺乏营养的“非洲儿童”,以及缺乏营养素的“大脖子病人”和“佝偻病人”等录象,学生个个都面带惊讶,深深体验到科学用膳和加强保健是多么重要啊!„„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化学与生活》教学中游刃有余、大有用武之地呀!

⒌要注重充分发挥教材栏目的教育功能

鲁科版教材栏目设置新颖灵活、丰富多彩,这是广大师生异口同声的共识。根据《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特点,教材除了保留了必修(化学

1、化学2)中的栏目,还特别增加了“动手空间(13个)”、“拓展视野(14个)”、“生活指南(5个)”、“学以致用(18个)”等栏目。

纵观教材各栏目的内容,设计得非常精彩,只要我们创造性地落实好,就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例如,“资料在线”栏目中的一些数字就很有说服力,如“一个麦芽糖酶,每秒钟可以使1000个麦芽糖分子水解”、“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造成4天死亡4000多人”、“一粒锌汞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受到污染”、“世界上沙漠化正以每年500万~7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这是多么有教育意义啊!然而,从教学调查情况看,有些教师采取了让学生随便看看、或置之不理的态度,错过了教育的大好时机;再如,“学以致用”栏目中一些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虚拟化表演,可使所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进而更贴近真实性,把死内容变成了“活知识”。如让学生分别扮演“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各自表白自己扮演角色在维持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扮演“购买食品的学生、家长,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制造者,商场、食品店经营者。讨论: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等等。然而,有些教师认为这是小题大作,太俗气了,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多此一举等„„致使一些栏目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留下了很多缺憾,值得深思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王 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化学与生活『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化学课堂结构协调策略

新课程化学课堂结构协调策略

摘要:从新课程标准的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3方面讨论新课程化学课堂结构的失调原因与协调策略,目的在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多种层次结构的复杂的系统,存在着3种重要的结构: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必要前提,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只有当3种结构形成协调统一、和谐一致的关系时,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由于这3种结构具有相对独立性,相互之间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教学时,3种结构很容易出现脱节和失调现象,会给教学带来不可低估的不利影响。现就高中化学新课标课堂结构的失调原因及协调策略作一粗浅的分析。

1化学课堂结构的失调原因

造成3种结构失调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3类。

1.1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把握不准

新课标化学教材虽然有3个不同的版本(即人教版、山东科技版、苏教版),但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综合考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而编排的,基础理论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知识及研究和学习化学学科的基本方法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都采用穿插式或镶嵌式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打破章节顺序,从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角度和化学学科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做到这一点对于部分教师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难以把握新课标教材内容潜在的心理意义,不能挖掘教材前后知识间及方法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不好教材内容的潜在心理意义,就无法给学生呈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知识结构;挖掘不出教材前后知识间及方法间的逻辑关系,就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原有的化学知识开展融过程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其次,是不能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构成教材知识结构的基本骨架,若把握不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将很难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不利于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如山东科技版化学教材必修1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而配制溶液的实验,目的是帮助形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而有的老师却按旧教材的要求,将重点放在了溶液配制的步骤、仪器的使用甚至误差的分析上。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违背了课标的要求。

再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新课标的化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目标“应试化”、知识教学“考点化”现象,结果会肢解有关化学知识、模糊了化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更谈不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使化学教学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解题化学”,有失去化学教学的多样性、生动性、实践性的危险。

1.2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缺乏深入研究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目前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对教材知识能力结构的加工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而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简单地看作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探求过程。其实,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用心

爱心

专心

他们完全能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即通过从已知到未知的方式去学习。因此在新课标的化学教学中,无论是章节体系还是具体的知识点,都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去探索、去发现。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不甚了解,无法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知道,教科书在编写时,虽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该年龄段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顺序,但并不能顾及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施教班级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安排,设计出能为学生顺利接受的教学顺序。如山东科技版化学教材必修1中“碳的多样性”的教学,因初中教材不同版本对碳的知识介绍的程度不同,所以必须先了解学生初中所用教材版本,以及教材中对碳的介绍,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该节的教学。

1.3对课堂的教学结构设计不合理

所谓教学结构,是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所设计的比较固定的简约化的组合方式及运作流程,是实施教学过程的途径和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常可见到以下几种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一是机械地照搬教科书中化学知识的编排顺序,照本宣科,等于是在照教科书向学生硬灌知识。二是没有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照抄现成的教案。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学结构很难起到协调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的作用,教师也只是成了知识的转述者,没有成为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有力促进者。三是不顾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与规律而硬性设计教学结构,只是按照旧教材的教学目标去设计,结果造成教学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成了互不联系的两张皮。可以说,许多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新课标课堂教学却按旧教材要求设计教案,甚至提出“一步到位”的高考水平教学目标,实际上化学教学是很难做到“一步到位”的。

2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协调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3种结构形态均有各自的规律(即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要做到“三序合一”,把3种结构整合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关键是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因为教学结构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它决定了3种结构的协调程度。我们认为,要设计和实施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

在新课标教材内容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状况,特别要注意研究原有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内容,这是选择和设计优化的教学结构的依据。奥苏贝尔认为;“从教学角度看,要研究学生认知结构的以下内容:①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知识内容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②学生认知结构中易与新知识内容产生混淆的概念;③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清晰。”同时,在设计教学结构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个性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结构,促进学生顺利地进行认知同化学习。

2.2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提出:“在教学中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在于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中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为了充分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固定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先行组织者。如在山东科技版化学教材必修2进行“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的教学时,我们用下列内容作为先行组织者:(1)将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铜片、铁片、镁条分别放入盛有同浓度、同体积盐酸的试管1、2、3中,可观察到1中无气体生成,2中能产生气体,3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为什么?(2)为什么食品在冬季的保存

用心

爱心

专心

时间要比夏季长?(3)硫分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4)为什么蜂窝煤比块状的煤容易引燃,而且燃烧旺些?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一般而言,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拓宽原有认知结构或概括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而提出的问题。

2.3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在新课标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呈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以下两种整合方式:一是抓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构建起按包摄性由大到小排列的层次性知识结构;二是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要根据化学知识的结构和化学教材的知识编排特点,抓住知识的中心要领,统揽全局,打破章节界限,构建知识网络。如山东科技版化学教材必修1中,对第3、4章来说,第1章是方法平台,第2章是观念和理论平台,在第2章重点是树立正确的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以便应用到后续教材的学习。再如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无论是碳的多样性,氮的循环,还是硫的转化,各节内容都采用了“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和“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的思路,因此,就可让学生按此思路学习本章各节内容,并形成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和思路。

2.4设计优化的教学结构

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必须突出素质教育,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做到这一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便是一个首要问题。优化的教学结构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提炼原有认知结构,作为先行组织者,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索心向;实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题,促进知识迁移。教师在充分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优化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应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教学技法和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智能水平、科学精神等都得到有效巩固和提高。如针对学生和教师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以及我校老教材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提出了“问题探究式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使用。它的基本策略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其基本方式及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情景导入:即课堂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选取与本课时内容联系密切的有关社会、生活、科技方面的材料或学生已学知识,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然后,将每课时内容细分成若干探究点,按“问题探究----->归纳拓展----->迁移应用”3个过程学习各探究点。

问题探究:目的是通过课堂上师生对所设计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也是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体现。

归纳拓展:通过问题探究,要引导学生归纳出本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总结出学习本知识点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本知识点。

迁移应用:目的是通过例题、练习的训练与分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概括整合:目的是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5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结构要随着教学诸要素的变化以及教学思想的发展与更新而不断地调整、充实和更新。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时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各种反馈信息,一旦发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协调,就应及时调整自

用心

爱心

专心

己设计的教学结构,以协调3种结构的关系。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往往是产生这种不协调的根源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实际学情,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灵活设计合适的知识梯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实现“三序合一”。

总之,成功的教学,应该体现为通过教师设计和实施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最有效地协调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最有效地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颍上县六十铺镇马桥小学:刘伟

[摘要]。我们把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而选择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叫做“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有多种,有以获取知识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有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有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目标上。

[关键词]数学 教学设计 价值取向

哲学上:“价值就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或者人的相互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例如,食品可以使人充饥,食品对人有食用价值;电灯可以给人照明,电灯对人有使用价值;图画可以供人欣赏,图画对人有审美价值等等。”所谓价值取向,即价值标准所取的方向,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我们把价值取向叫做价值的指向性。从数学上看,价值如同一个点,具有终结性;价值取向如同一个坐标,具有方向性。

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新课程价值的总体描述。回想以前教学大纲的价值取向,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做题、会考试”,出现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大学生。纵观当今小学数学教坛,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已经是眼下基础教育的一大亮点。当今的数学教学,登上了中国教育历史上最深刻、最全面、最有冲击力的教育改革。新教育改革不止于课程、教材的改革。而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价值取向、人才标准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现在教学的价值取向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变成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敢于创新的的标准。那么我们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即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具体落实到每个学段、每个学期、每个课时、课程的总目标都要进行具体化、个性化的处理。就是同一课程内容,不同教师的处理也是不尽相同的。“人有前面,课有万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把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而选择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叫做“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有多种,有以获取知识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有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有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目标上。但要把价值取向细化到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上,又该如何把握和处理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案例:

(一)《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引发联想

欣赏了两首悠扬的歌曲,同学们高兴吗?不仅我们高兴小强和小丽也被吸引来了。你瞧!幻灯演示:(AB)

A:小强每分钟走65米,照这样的速度,4分钟能行多少米?

B:小丽每分钟走70米,照这样的速度,4分钟能行多少米?

(片刻后)师:相信这两道题难不倒大家,谁能说说,你从这两道题中获得了那些信息?知道了什么?

生a:这两道题都是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生b:我觉得小强和小丽所用的时间相同,只不过二人的速度不同。生c:如果把两人所行的路程求出来,小丽一定比小强行的多。

生d:我还知道小丽比小强多行4×5米。

(价值取向:通过复习能过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下面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学生表演理解概念。

好极了,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今天,我们就要在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基础上,研究稍微复杂的行程问题。在学习新课之前,有四个词需要同学们先理解一下。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两人配合表演。(幻灯演示)

屏幕上依次、闪动出现:相对、同时、相遇、相距

师:同学可以用你们的动作和语言把这几个词的意思表演出来? 相对:两人或物面对面站着

同时:两人或物一起行动

相遇:两人或物的距离很近,有接触

相距:两人或物的中间有距离

师:这两位同学表演的很好,同学们是不是要给他们鼓励以下?(掌声)刚才两位学生表演的很好,通过亲自演示不仅自己对这几个词透彻的理解,还帮助了大家对新内容的理解。同时,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的到了训练,所以同学们要抓住机会哦!下面还有一个机会那两位同学愿意表演,举手!师:两位同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而行,5分钟时,两人相遇。

师问:生a相遇时你走了几分钟?

生答:5分钟呀!

师问:生b相遇时你走了几分钟? 生答:5分钟呀!

师面向大家问:从出发到相遇,两位同学同时走了几分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10分钟。这时老师并不急于解释而是话锋一转:若一节课是40分钟,难道全班50个同学要同时上完这节课要用2000分钟吗?

“生这时才茅舍盾开:相遇时两人同时用了5分钟”这个意见马上得到同学们认可。

师: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同学们对以上内容是否理解了?那么我们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多媒体出示前面没解决的题。)

(价值取向:通过学生亲自表演、操作、验证、观察,并通过课件演示,已达到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在本课时起到“桥梁”的作用,教学时用10分钟完成,且大胆尝试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我只适时引导,只要学生的讨论不偏离主题都可。教学时希望形成:生与生的交流,生与师的交流。)

二、尝试探索

1.出示例题(幻灯演示)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提出问题:

A:两人是按什么方向行走的?

B:两人1小时行走多少米?2小时呢?3小时呢?

C:当两人行走4小时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D:两人相遇时,小强和小丽所走的路程与他们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生讨论交流

3.列式讨论

请同学们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出现不同的列式)

甲:65×4+70×4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请接受同学们对你的提问。(班里可能会出现冷场,没人举手)教师要打破僵局,我来问问你,65×4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纷纷发言:70×4表示什么意思??? 乙:(65+70)×4 教师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讨论完后,大屏幕上出现了相应的画面演示验证了65×4+70×4和(65+70)×4是正确的。

(价值取向: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本题与刚才学的新词、重叠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应用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使学生处在主体位置上,尽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A、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B、设计问题尽量让学生多动起来、交流起来。

C、问题衔接设计尽量严密,逻辑性强。

D、自己与学生交流是鼓励性的语言多用。)

三、练习把练习溶入到游戏之中。(幻灯演示)

游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幻灯中

第二部分:教师叙述,学生演示。

第三部分:教师叙述,学生演示。

(价值取向: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练习,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展,形成知识网。在教学时,我把“练习题”溶入‘智力闯关’的游戏中,并有学生参与其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中还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在游戏第2、3关中体现了知识的拓展。当学生完成游戏第三关时,可能时间不够,但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很想做完游戏。这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因为学习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 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不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吗?)

(二)、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看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情境引入:1.机器人足球比赛即将举行。会展中心扩建了比赛场地。

如图:

2.入场式上的两队机器人列成方阵。如图:

3.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扩建后的比赛场地面积有多大?

生:两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个机器人?

生:蓝队的机器人比红队多多少个?

?

二、解决问题。

1.任选一个问题,用两种方法解答。

2.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

①关于“扩建后的比赛场地有多大”:

(60+20)×90 60×90+20×90 =7200 =720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0+20是扩建后长方形场地的新长。新长×宽=总面积。

生:60×90表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20×90表示扩建出来的长方形面积。②关于“两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个机器人”:

4×8+6×8(4+6)×8 =80 =80 师:这样算是怎样想的?

生: 4×8表示红队人数,6×8表示蓝队人数,合起来就是总人数。

生:4+6表示一横排有几个机器人。8表示有几个横排,也就是有几列。(4+6)×8表示排数×列数=总人数。

师:这两道题都有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两个算式结果一样。

生:都是拆开来又组合在一起。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0+20)×90=60×90+20×90(4+6)×8=4×8+6×8 师:你能结合面积图和点子图,说说上面这两个等式的“=”两边为什么相等?

生:(60+20)×90=60×90+20×90,等号两边的算式都是在求总面积。师: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宽都是90m。

生:(4+6)×8=4×8+6×8,等号两边的算式都是在求总人数。生:两个方阵的排数相同。

3.师:说说等式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略)

4.活动:写一写这样的等式。要求如下:

①写出三个这样的等式; ②计算等号两边两个算式的值,看看两边是否相等;

③把算式用点子图或面积图画出来,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

5.请一位学生先报一个等式的后半部分,其他学生把前半部分写在草稿本上。

如:5×9+6×9=(5+6)×9 师:这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左边表示5个9+6个9,右边表示(5+6)个9,都表示15个9。

6.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归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师:能用一个算式表达出所有的算式吗?

引导得出字母表达式:(a+b)×c=a×c+b×c。

三、应用和拓展。

1.老师为班级运动员购买服装。背心每件15元,短裤每件20元。买5套运动服要多少元?

① 用两种方法解答。

图上应标什么数据?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图如下)

2.班级啦啦队在三元货店选一些喇叭和彩条。买5个小喇叭和8个彩条要多少元?

你能用图表示吗?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接下去,你最想学什么?(学生回答略)。

【思考:】

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历程,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一、“情境设计”促进对算理的理解,对算理起支撑作用。

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

《标准》特别强调了计算与情境的关系。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众多的情境设计,教师过多考虑的是情境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恰恰忽视数学学习中,情境的设计要能促进对算理的理解,体现对算理的支撑作用。(在计算的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一定得促进对算理的理解,否则可以说你的教学情境是失败的)

如:对于理解(60+20)×90为什么等于60×90+20×90。本设计结合实际问题 “扩建后的比赛场地有多大”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法来理解:

60+20是扩建后长方形场地的新长,新长×宽=总面积。

60×90表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20×90表示扩建出来的长方形面积,60×90+20×90表示总面积。

二、数形结合,渗透建模思想。

(一)从面积图和点子图引入,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计算、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一般形式:(a+b)×c=a×c+b×c。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停留在对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归纳上,而是进一步让学生用点子图或面积图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如活动:“写一写这样的等式。要求如下:

①写出三个这样的等式;

②计算等号两边两个算式的值,看看两边是否相等;

③把算式用点子图或面积图画出来,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

从具体的形出发,抽象出数的运算,又回到形来解释运算的含义。通过对乘法分配律几何意义的理解,数形结合,循环往复,对运算算理理解的广度、深度、贯通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将有助于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对于新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乘法分配律这一具体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练习中最后出现的图:

这是一个渗透着初步函数思想的坐标图。随着横轴(单价)、纵轴(数量)的变化,面积(总价)也在发生变化。学生初步感受到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的变化规律。

这样一个刻画实际问题中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实际上也是数与运算以及等式的变形。而通过具体问题的数学建模活动,又反过来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

这一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细细咀嚼,回味无穷。

总体而言,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运算教学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了很大的变化,重要的已不再是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而是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而注重计算技能的训练与注重计算算理的理解,不同的目标侧重点正体现了不同的人文价值,后者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后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教学设计基本价值取向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理论依据,也是衡量一篇教学设计好坏的重要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我们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五篇:幼儿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案例分析论文

摘要:做为教育哲学的重要一部分,教育价值取向一直倍受社科界的重视,对其探讨和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但很少能看到学者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价值取向的论述。因此,笔者以本人在幼儿园观察的两则案例来阐述下两位幼儿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应然取向。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教育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这一事物、现象对其他事物、现象所具有的某种意义,这种意义是通过教育对社会、对人所起的作用体现出来的”;[1]“价值取向是内化于人们意识之中的公认的判断事物的标准,它决定着所有具体的外在行为准则之间逻辑上的一致性,使人们在具体的文化场景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它也是文化的核心”;[2]“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教育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3],是从事各种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社会、时代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做出选择时的判断标准。学前教育处于各级教育的最基础阶段,这使得人们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价值取向上也呈现出一些与其它教育阶段价值取向的不同。本文通过对幼儿园观察和访谈的案例来分析两位幼儿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并试图指出新世纪学前教育阶段教育价值取向之“应然道路”。

一、以“教学——训斥”为主的规则遵守

案例:09:40,音乐教学活动,托班。

带班老师要求每个孩子在钢琴声结束时跑向活动室中间的保育员老师,以摸到老师为活动成功的标志。钢琴声响起,当老师弹到快结束时,一个叫WLQ的小女孩迫不及待地就向站在活动室中间的保育员跑去,当她跑到并摸到保育员时音乐声才结束,此时,其他孩子伴着欢呼声一起向中间的保育员老师跑去……

带班老师对着WLQ大声呵斥道:“WLQ,你没长耳朵?怎么没等到音乐声结束就乱跑了。”小女孩没敢看老师一眼,就耷拉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小椅子上。

从侧面看,WLQ没有了先前挂满笑容的小脸,一直无所事事地摸着自己的膝盖,或者挠挠自己的头发,再者就捋其裤子挠自己的腿,总之她没有再融入接下来的活动。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4]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孩子体验到的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在老师的呵斥声中转变成了茫然、不知所措和无聊,甚至是对老师的讨厌和恐惧。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关于儿童的道德和规则研究证明:儿童规则的养成遵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幼儿园班级生活中的规则,对于幼儿的适应和发展而言,就有了三种情况: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可以选择遵守的他律规则、自发活动中协商产生的活动规则。这三种情况,倘若不加以严格的区分,就会导致规则教育的混乱和效率低下。”[5]教师的规则教育应该做到“从儿童主体角度出发,将规则看成是基于儿童内在需要的一种主体品质,实现儿童规则教育从利他到互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从限制到指引的转变”。[6]可是,案例中老师为了自己教学过程的整齐划一,让所有孩子都遵守其随口说出的规则,就全然不顾孩子的真实感受和行动的目的就大声呵斥、甚至给孩子实施惩罚。此种不区分规则情况和行为原因、只一味的限制而不加引导外部灌输式规则教育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以“传授——接纳、复述”为主的知识学习

案例背景:09:30,星期四,摩擦起电,中一班。

幼儿们被分成六人一组围着方桌坐,老师说:“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玩个‘魔术’游戏,看看圆珠笔为什么能吸起小纸片。”老师把准备好的纸发给孩子,然后让孩子们按她的示范把纸撕成很小的纸屑;老师拿圆珠笔在头上摩擦了一会儿,让圆珠笔接近纸屑,小纸片被吸起来了。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直接用笔去吸纸片,可没成功。于是,一个幼儿说:“老师的笔能吸纸片,我的不能。”老师走过去和他换了圆珠笔,可他还是吸不起来。老师说:“你们没有在头上摩擦。”孩子们就在头上摩了几下,这次很多孩子的圆珠笔都吸起了纸片,可吸起的时间很短,不像老师的能粘在笔上很久。老师问:“为什么圆珠笔能吸起纸片?”有孩子说:“在头上弄几下就吸起来了。”老师说:“真聪明。这就是摩擦起电,在头上摩擦几次,笔杆上就产生了电流,就能吸起纸片了。”老师又问:“孩子们,这游戏叫什么啊?”几个孩子说:“摩擦……起电。”好多孩子没有说出来。老师再重复一遍:“摩擦起电。”问:“记住了吗?”孩子们答道:“记住了。”问:“是什么?”答:“摩擦起电。”当孩子们都记住了“摩擦起电”时,老师笑了。

“幼儿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追求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重在激发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真理的欲望,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7]《纲要(试行)》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8]从案例中很容易看出老师并没有给孩子们留出足够多的探索时间,当孩子们不能吸起纸片时老师就直接告知“没有在头上摩擦”;老师也没有给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探索材料,只有塑料制的圆珠笔,也没有对圆珠笔进行细分,到底是塑料制的圆珠笔的那一部分摩擦后带上了电流,是笔尖还是笔杆;老师更没有让孩子们尝试从看到的现象中总结知识,而是直接告知了“摩擦起电”的概念,最后以让孩子能记住所传授的科学知识。

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以“教师传授——孩子接纳、复述”为主的教育价值取向下,老师很难让孩子体验到科学探索所带来的发现乐趣,更不用说养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框架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的幼儿们很显然是不能长久体验到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因为老师已经替他们过快、过早的总结好了科学知识,并把总结好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记住就行了,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科学教育是求真、扬善、达美的圆融统一。其中,求真是科学教育的根本旨趣和自在尺度,扬善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自为基准,达美是科学教育自在自为的最高境界和理想追求。显然,科学教育应该是上述三者的充分彰显和全面拓展,从而达成一个完满的价值实现。”[9]案例中教师这种过分单一的科学知识传授的教育价值取向,只是科学教育求真目标的极小一部分,而培养孩子们“科学的方法、求知态度和探索兴趣”根本不能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更不用说扬善和达美的目标,以及三者的圆融统一了。儿童天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前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过分追求知识传授,让孩子死记一些远离自身日常经验的知识时,只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注:①笔者2010-03-31-09:40,星期三,在A园托一班观察的案例。

参考文献:

[1]王汉澜、马平.浅谈教育的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1.[2]李韧青.论中国传统价值取向对教育的影响[J].江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6.[3]刘旭东.论教育价值取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4][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3、35.[5]朱细文.新《纲要》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A].《纲要》解读[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5.[6]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9.[7]刘慧.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1:5.[9]钟勇为.科学教育的价值追求[J].人民教育,2008:6.

下载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德育管理及价值取向的构想教育论文

    【摘要】新媒体技术及环境的发展完善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社会交流、娱乐生活、日常学习等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对大学德育产生双重作用,在为大学生带来了方便......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谈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合集5篇)

    谈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摘要: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既而提出,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能力,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大全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即要意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把人教育成“人”,把德育有机地寓于化......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1. 时代的要求与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论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迁移能力价值

    论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迁移能力价值 化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已呈常态,体现出化学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教学理念: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音乐审美教育摘要:语文本身是一门极具审美性的课程,但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语文课却是很枯燥的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仅是新课改期望实现的目标,也是众多语文教师着......

    体育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探析论文

    摘要: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作为技术型人才,首要的一点就是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在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化学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化学高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各地近几年新课程教学和新高考试题的一点反思,研究新课程和高考试题对教学的影响,现只是针对高考试题谈谈我对教学的一点看法。 新高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