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
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税收安排,以下统称税收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签署的航空协定税收条款、海运协定税收条款、汽车运输协定税收条款、互免国际运输收入税收协议或换函(以下统称国际运输协定),规范非居民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统称国内税收法律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国发生纳税义务的非居民纳税人需要享受协定待遇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协定待遇,是指按照税收协定或国际运输协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按照国内税收法律规定应当履行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
第三条 非居民纳税人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可在纳税申报时,或通过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申报时,自行享受协定待遇,并接受税务机关的后续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税务机关,是指按国内税收法律规定,对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的纳税义务负有征管职责的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
本办法所称非居民纳税人,是指按国内税收法律规定或税收协定不属于中国税收居民的纳税人(含非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个人)。
本办法所称扣缴义务人,是指按国内税收法律规定,对非居民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包括法定扣缴义务人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指定扣缴义务人。
第二章 协定适用和纳税申报
第五条 非居民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应当自行判断能否享受协定待遇,如实申报并报送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相关报告表和资料。
第六条在源泉扣缴和指定扣缴情况下,非居民纳税人认为自身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需要享受协定待遇的,应当主动向扣缴义务人提出,并向扣缴义务人提供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相关报告表和资料。
非居民纳税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的资料齐全,相关报告表填写信息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扣缴义务人依协定规定扣缴,并在扣缴申报时将相关报告表和资料转交主管税务机关。
非居民纳税人未向扣缴义务人提出需享受协定待遇,或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的资料和相关报告表填写信息不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扣缴义务人依国内税收法律规定扣缴。
第七条 非居民纳税人需享受协定待遇的,应在纳税申报时自行报送或由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申报时报送以下报告表和资料:
(一)《非居民纳税人税收居民身份信息报告表》(见附件
1、附件2);
(二)《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情况报告表》(见附件3至附件10)
(三)由协定缔约对方税务主管当局在纳税申报或扣缴申报前一个公历年度开始以后出具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享受税收协定国际运输条款待遇或国际运输协定待遇的企业,可以缔约对方运输主管部门在纳税申报或扣缴申报前一个公历年度开始以后出具的法人证明代替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享受国际运输协定待遇的个人,可以缔约对方政府签发的护照复印件代替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四)与取得相关所得有关的合同、协议、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支付凭证等权属证明资料;
(五)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特定条款税收协定待遇或国际运输协定待遇应当提交的证明资料。
非居民纳税人可以自行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 非居民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根据协定条款的不同,分别按如下要求报送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报告表和资料:
(一)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独立个人劳务、非独立个人劳务(受雇所得)、政府服务、教师和研究人员、学生条款待遇的,应当在首次取得相关所得并进行纳税申报时,或者由扣缴义务人在首次扣缴申报时,报送相关报告表和资料。在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且所报告信息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非居民纳税人免于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就享受同一条款协定待遇重复报送资料。
(二)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常设机构和营业利润、国际运输、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退休金条款待遇,或享受国际运输协定待遇的,应当在有关纳税年度首次纳税申报时,或者由扣缴义务人在有关纳税年度首次扣缴申报时,报送相关报告表和资料。在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且所报告信息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非居民纳税人可在报送相关报告表和资料之日所属年度起的三个公历年度内免于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就享受同一条款协定待遇重复报送资料。
(三)非居民纳税人享受税收协定财产收益、演艺人员和运动员、其他所得条款待遇的,应当在每次纳税申报时,或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扣缴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告表和资料。
第九条非居民纳税人在申报享受协定待遇前已根据其他非居民纳税人管理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本办法第七条第四项规定的合同、协议、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支付凭证等权属证明资料的,免于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重复报送,但是应当在申报享受协定待遇时说明前述资料的报送时间。
第十条 按本办法规定填报或报送的资料应采用中文文本。相关资料原件为外文文本的,应当同时提供中文译本。非居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以复印件向税务机关提交本办法第七条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的相关证明或资料,但是应当在复印件上标注原件存放处,加盖报告责任人印章或签章,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报验原件。
第十一条 非居民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应当就每一个经营项目、营业场所或劳务提供项目分别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本办法规定的报告表和资料。
源泉扣缴和指定扣缴情况下,非居民纳税人有多个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向每一个扣缴义务人分别提供本办法规定的报告表和资料。各扣缴义务人在依协定规定扣缴时,分别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告表和资料。
第十二条非居民纳税人对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报告表填报信息和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扣缴义务人根据非居民纳税人提供的报告表和资料依协定规定扣缴的,不改变非居民纳税人真实填报相关信息和提供资料的责任。
第十三条 非居民纳税人发现不应享受而享受了协定待遇,并少缴或未缴税款的,应当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补税。
第十四条 非居民纳税人可享受但未享受协定待遇,且因未享受协定待遇而多缴税款的,可在税收征管法规定期限内自行或通过扣缴义务人向主管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同时提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报告表和资料,及补充享受协定待遇的情况说明。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非居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对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办理退还手续。
第十五条 非居民纳税人在享受协定待遇后,情况发生变化,但是仍然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应当在下一次纳税申报时或由扣缴义务人在下一次扣缴申报时重新报送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报告表和资料。
非居民纳税人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在自行申报的情况下,应当自情况发生变化之日起立即停止享受相关协定待遇,并按国内税收法律规定申报纳税。在源泉扣缴和指定扣缴情况下,应当立即告知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得知或发现非居民纳税人不再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应当按国内税收法律规定履行扣缴义务。第三章 税务机关后续管理
第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通过加强对非居民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的后续管理,准确执行税收协定和国际运输协定,防范协定滥用和逃避税风险。
第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后续管理或税款退还查实工作过程中,发现依据报告表和资料不足以证明非居民纳税人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或非居民纳税人存在逃避税嫌疑的,可要求非居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限期提供其他补充资料并配合调查。
第十八条 非居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配合税务机关进行非居民纳税人享受协定待遇的后续管理与调查。非居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拒绝提供相关核实资料,或逃避、拒绝、阻挠税务机关进行后续调查,主管税务机关无法查实是否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的,应视为不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责令非居民纳税人限期缴纳税款。
第十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后续管理或税款退还查实工作过程中,发现不能准确判定非居民纳税人是否可以享受协定待遇的,应当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需要启动相互协商或情报交换程序的,按有关规定启动相应程序。
第二十条 本办法第十四条所述查实时间不包括非居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补充提供资料、个案请示、相互协商、情报交换的时间。税务机关因上述原因延长查实时间的,应书面通知退税申请人相关决定及理由。
第二十一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后续管理过程中,发现非居民纳税人不符合享受协定待遇条件而享受了协定待遇,并少缴或未缴税款的,应通知非居民纳税人限期补缴税款。
非居民纳税人逾期未缴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依据企业所得税法从该非居民纳税人来源于中国的其他所得款项中追缴该非居民纳税人应纳税款,或依据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第二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后续管理过程中,发现需要适用税收协定或国内税收法律规定中的一般反避税规则的,可以启动一般反避税调查程序。
第二十三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对非居民纳税人不当享受协定待遇情况建立信用档案,并采取相应后续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 非居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主管税务机关作出的涉及本办法的各种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非居民纳税人对主管税务机关作出的与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有关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税收协定提请税务主管当局相互协商。非居民纳税人提请税务主管当局相互协商的,按照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条款及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税收协定、国际运输协定或国家税务总局与税收协定或国际运输协定缔约对方主管当局通过相互协商形成的有关执行税收协定或国际运输协定的协议(以下简称主管当局间协议)与本办法规定不同的,按税收协定、国际运输协定或主管当局间协议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12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10〕29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有关居民身份认定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非居民企业从事国际运输业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7号)第十一条至第十五条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有关条文解释和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403号)的有关内容同时废止(详见附件11)。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之日前,非居民已经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审批程序并准予享受协定待遇的,继续执行到有效期期满为止。本办法施行前发生但未作税务处理的事项,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关于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申请资料(本站推荐)
关于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申请资料
时间:2010-8-18 [ 大中小 ] 浏览次数:[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非居民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资料:
1、《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表》;
2、《非居民享受协定待遇身份信息报告表》(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和财产转让所得等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提供);
3、缔约国对方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居民身份证明(其中:如果属于享受《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待遇的,还须提供香港税务局商业登记署出具的商业登记册摘录的核证本以及周年申报表);
4、相关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5、非居民企业出具的代理事项委托书(非居民企业委托代理人办理申请手续的提供);
6、缔约国对方税务主管当局出具的其属于政府拥有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证明(凡协定利息条款中规定缔约国对方中央银行、政府拥有的金融机构或其他组织从我国取得的利息应在我国免予征税的,纳税人申请免征利息所得税的提供,但协定有关条文、议定书、会谈纪要或换函等已列名缔约国对方在我国免征利息所得税具体银行、金融机构的无需提供);
7、境内机构外债签约情况表(申请执行税收协定利息条款的提供);
8、非居民企业取得所得的上一审计报告
9、对于执行税收协定股息条款的,还须提交以下信息资料或情况说明:(1)支持税收居民身份证明的税收协定缔约对方国内法律依据和相关事实证据;
(2)非居民企业在税收协定缔约对方的纳税情况,特别是与取得由中国居民公司支付股息有关的纳税情况;(3)非居民企业是否构成任一第三方(国家或地区)税收居民;(4)非居民企业是否构成中国税收居民;
(5)非居民企业据以取得中国居民公司所支付股息的相关投资(转让)合同、产权凭证、利润分配决议、支付凭证等权属证明;
(6)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居民公司的持股情况;
10、非居民企业取得该笔收入的使用用途
11、税务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由非居民企业(或其代理人)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一式两份。资料必须提交完整,表格中项目必须填列齐全。主管税务机关在初审后将一份提交市局大企业和国际处,一份留档。
《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表》、《非居民享受协定待遇身份信息报告表》的格式和填报口径请根据国税函(2010)290号文件进行更正。
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身份信息报告表(适用于企业).xls 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表.xls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工作的通知
深国税(际)函[2009]5号
各区局、各基层分局:
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外国投资者的优惠逐步取消,非居民纳税人要求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待遇的情况及各类案例逐渐增多,目前我国已与90个国家(地区)签订了税收协定及安排,税收协定执行的工作量增大,其重要性也日渐突显,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协定执行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当前,我局部分区局、分局在非居民纳税人管理中存在未经申请审批和身份认证享受协定待遇等问题,为降低执法风险,防止不具备条件的非居民纳税人不正当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待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改〈外国居民享受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待遇申请表〉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089号、《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有关条文解释和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403号)等文件规定,市局就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如下:
一、非居民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须经提出申请、居民身份认定和受理审批程序,未提出申请并提交居民身份证明资料的,不得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待遇。
二、各税源管理科负责受理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申请及居民身份认定和审批,对非居民纳税人或代为办理的扣缴义务人进行相应的税收辅导。
三、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我国境内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项所得,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适用《外国居民享受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待遇申请表》(见附件1)。
四、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依据税收协定在中国境内未构成常设机构,需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应提交《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报告表》(见附件2)和其居民身份证明资料。
五、香港居民公司或个人办理税收安排优惠待遇申请的特殊规定。
(一)如果申请人为按香港法律成立的具有法团地位的公司,只需提供公司注册证书副本或商业登记册摘录的核证本,便可证明其香港居民身份,香港居民个人提供香港居民身份证或回乡证便可证明其居民身份。
(二)如对申请人的香港居民身份不能确认、判定不清的(例如在香港以外成立,但实际管理控制中心在香港的公司),需由主管税务机关向申请人开具《关于请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主管当局出具居民身份证明的函》(见附件3),申请人据此向香港税务主管当局申请开具居民身份证明。
(三)各区局、基层分局税源管理科负责开具《关于请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主管当局出具居民身份证明的函》,由主管局长签署,各单位可根据附件3的样式自行印制。
请各单位重视税收协定执行工作,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规范协定执行程序,做好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申请的审批,落实协定给予缔约国居民的优惠待遇,同时防范对协定的滥用,在协定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市局反映和报告。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出台,届时市局将结合非居民税收政策的各项规定对协定待遇的落实工作进一步规范。
附件:
1、外国居民享受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待遇申请表(适用于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doc
2、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报告表.doc
3、关于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税务主管当局出具居民证明的函.doc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香港商业登记核证本识别方法
一、《香港商业登记核证本》(以下简称《核证本》)每份四页,前三页为企业原始登记证复印件。因登记证已数次改版,故纳税人提供的登记证部分可能与本附件前三页的登记证部分格式有所差别,但纳税人提供的《核证本》第四页核证部分应与本附件第四页的格式相同,并有经办人签字。
二、原始登记证分为a部和b部,分别注明企业的登记地点和业务性质。
三、《核证本》全部文件(共四页)用带有香港税务局标记(r)的香港商业登记署专用稿纸以电脑打印完成,稿纸最下方香港税务局标记(r)及商业登记署(中英文)字样为棕褐色。
四、《核证本》首页的商业登记号码应与第四页核证的号码一致,其中后三位为分支机构情况,可忽略。
关于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税务主管当局出具居民证明的函
香港特别各行政区政府税务主管当局:
兹有(个人姓名或公司名称)就其在内地取得的 项所得,要求享受《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待遇。根据《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双重征税的安排》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函请贵局证明其具其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身份。
签署人: 签署日期: 年 月 日
县(市)级主管税务机关盖章
第四篇: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事项管理防范措施
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事项管理防范措施
1、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杜绝执法随意性。加强对享受税收
协定待遇的审批复核工作。
2、严格遵守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审核时应注意以下内
容:确认非居民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申请是否属于本级机关的审批范围。对照相关文件,认真审核申请资料是否真实、齐全,申请内容是否符合法定要件。
3、建立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台帐,加强享受税收协定待
遇后续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发生的变化,对于因变化影响企业享受待遇的,及时给予变更。
第五篇: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工作流程及岗责体系.
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工作流程及岗责体系
为规范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包括安排,下同待遇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12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10]290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县非居民享受协定待遇有关管理问题明确如下:
一、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权限
非居民需享受税收协定条款规定待遇的,应向收益支付方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或备案,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负责申请审批和备案审核。
二、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流程(一审批事项 1.税收协定股息条款;2.税收协定利息条款;3.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4.税收协定财产收益条款。(二申请资料
1.《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表》;2.《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身份信息报告表》;3.税收协定缔约对方主管当局在上一公历开始以后出具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4.与取得相关所得有关的产权书据、合同、协议、支付凭证等权属证明或者中介、公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5.与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有关的其他资料。(三审批流程 1.受理 完成时限:1日
办税服务厅文书受理岗接收申请人提交资料。
(1正确查验申请人提交资料。如相关表格填写清楚、完整以及资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制作《涉税文书受理回执》(WS002一式两份,并交申请人签名确认;一份交申请人,另一份连同申请人提交资料移交收益支付方所属税源管理部门。
(2经查验,申请人提交《申请表》、《报告表》项目填写不完整或所附资料不齐全,应当场告知申请人予以补正,符合上述要求的,受理申请。
2.初审
完成时限:5日内
收益支付方税收管理员按规定进行初审,必要时可采取下户调查、约谈核实等方式了解情况,并在申请表上签署初审意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科长(分局长、所长复审后送税政科(处审核。
3.审核
完成时限:5日内
区(县局税政科(处经办人员审核把关,经税政科(处长复审签字后送主管局领导审批。
4.审批
完成时限:3日内
主管局领导签署审批意见,作出审批决定。审批决定包括不予受理决定、准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不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暂不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对作出暂不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要将有关情况报告县局。
5、办结:1日
主管局领导签署审批意见后,税政部门要跟踪登记《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汇总表》,将有关文书和资料移交税源管理部门存档;税源管理部门负责通知纳税人审批结果并在“大
集中”系统标记办结。(四审核重点
1.受益主体: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是否为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以及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所得事项:所得事项是否构成纳税义务、是否属于审批范围、是否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条款内容;3.申请资料:享受协定所需提交的申请资料是否齐全、填报是否准确、内容是否真实;4.其他情况(五审批结论
1.准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经审核符合下列情形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在规定时间作出准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
(1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是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以及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所得事项属于审批范围,按国内税法构成纳税义务且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条款内容;(3提交的申请资料齐全、填报内容准确、真实。
2.不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经审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要在规定时间作出不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1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不是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或者不是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所得事项不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条款内容;(3提交的申请资料内容不真实。
3.暂不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决定。有权审批主管税务机关发现不能准确判定非居民是否可以享受有关税收协定待遇的,要在规定时间内书面通知申请人暂不执行税收协定待遇并说明理由,同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县局。包括以下情形:(1不能准确判断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是否为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以及是否为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不能准确判断所得事项是否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条款内容;(3对提交的申请资料内容存在较多疑问,需进一步核实。
4.不予受理决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审批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不予受理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申请:(1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不构成纳税义务的所得事项;(2申请享受的税收协定待遇不属于规定审批范围;(3提出审批申请时间已超过《办法》规定的可以追补享受协定待遇时限;(4未按规定提供与享受待遇有关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符合上述要求,且在有权审批主管税务机关通知更正或补正后90日内仍不补正或更正,又无正当理由的;(5其他不应受理的情形。
二、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备案管理流程
(一备案事项
1.税收协定常设机构以及营业利润条款;2.税收协定独立个人劳务条款;3.税收协定非独立个人劳务条款;4.除审批类事项以及前款所列税收协定条款以外的其他税收协定条款。(二备案资料
1.《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备案报告表》;2.由税收协定缔约国对方主管当局在上一公历开始以后出具的税收居民身份证明;3.与取得相关所得有关的产权书据、合同、协议、支付凭证等权属证明或者中介、公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4.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与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有关其他资料。(三备案流程 1.受理
完成时限:1个工作日
办税服务厅文书受理岗接收备案人提交的资料。
(1正确查验申请人提交资料。相关表格填写清楚、完整以及资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填写《受理备案通知书》送达纳税人。经查验申请人提交的《报告表》项目填写不完整或所附资料不齐全的,应当场告知备案人予以补正,符合要求的,受理申请。
(2文书受理岗受理备案资料后,将备案资料传递给税源管理部门税源管理岗作事后跟踪管理。
2.初核
完成时限:5个工作日
收益支付方税收管理员按规定进行初核,必要时可通过下户调查、约谈等方式了解情况,并在办理文书上签署备案处理意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科长(分局长、所长核实签字后移交税政科(处。
3.复核
完成时限:5个工作日
区(县局税政科(处经办人员进行核对后,送税政科(处长复核签字,并登记《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汇总表》,有关资料由税源管理部门存档。
(四核查重点
1.受益主体:享受协定待遇申请受益人是否为协定缔约国税收居民以及税收协定规定的受益对象;2.所得事项:所得事项是否构成纳税义务、是否属于备案范围、是否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条款内容;3.申请资料:享受协定所需提交的申请资料是否齐全、填报是否准确、内容是否真实;4.其他情况。(五备案结论
1.对纳税人报备的相关资料齐全、受益主体合法、所得事项属于备案范围并符合税收协定规定内容的,应受理备案。
2.对经核查受益主体不合法或所得事项不属于备案范围、不符合税收协定条款规定内容的,或者纳税人未按规定提供与享受待遇有关资料,或者提供资料不符合上述要求,且主管税务机关通知更正或补正后仍不补正或更正,又无正当理由的,应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备案类减免税费管理的通知》(穗地税发[2009]222号有关规定向纳税人送达《税务调整处理意见书》,要求纳税人及时进行应纳税调整。
三、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特殊管理规定
根据《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有关条文解释和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1998]381号第二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有关条文解释和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403号第三条第(三项规定,关于香港特区居民身份的认定可按以下程序判定:(一根据纳税人有关资料认定 1.法人居民的判定
判断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是否为香港特区居民时,按其办理税务登记所填报的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情况和办理工商登记,由香港有关当局颁发的法人证书(副本、商业登记情况,如注册名称、业务范围等予以确认。
2.自然人居民的判定
对于来内地从事受雇活动或提供劳务的香港特区个人,根据其自报居住情况、受雇或从事劳务情况,以及在香港特区所负的纳税义务,并相应查阅其持有的身份证件、回乡证和派出公司、企业或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具的证明进行判断。
(二要求纳税人提供香港特区税务主管当局出具的香港特区居民身份证明书
主管税务机关通过纳税人正常申报及查证不能确定其是否为香港特区居民;或者来自第
三国或地区,确实无从判断,又申请享受《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待遇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开具《关于请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主管当局出具居民身份证明的函》,由纳税人据此向香港特区政府税务局申请开具香港特区负有居民纳税义务证明,或将情况报送税务总局审定。不能提供证明的,不得享受《安排》待遇。
四、后续管理(一密切跟踪管理
主管税务机关要跟踪已享受待遇纳税人信息变化情况,对纳税人报告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区别情况作出继续享受、重新审批(备案、停止享受相关税收协定待遇的处理决定。对非居民已实际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但存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未按规定提出审批申请或备案报告、未按规定提供或补充相关资料等情形的,应依法作出不予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处理决定并按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建立管理台账
主管税务机关要建立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备案以及执行有关情况的管理信息台账,妥善保管各类档案资料。认真总结执行税收协定情况报告、填写《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汇总表》,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县局涉外税务管理处。
(三优化纳税服务
主管税务机关要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严格在规定时间作出审批决定;非居民向税务机关提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或备案时,可免于提交已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的资料;对同一非居民同一项所得需多次享受应提请审批的同一项税收协定待遇,在首次办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后的3个公历内(含本,可免于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就同一项所得重复提出审批申请。
(四加强监督检查
各征收单位应加强内部监督和检查工作,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和备案,预防执法风险。县局每年将不定期检查各单位已审批或备案的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