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议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3:5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浅议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浅议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

第一篇:论文浅议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

浅议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

宜昌市第二十二中学

李劲

【内容提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语言替代型、单一听赏型的教学已步入误区。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音乐欣赏教学已经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教学。学生参与体验、参与创造的音乐欣赏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时空的限制,给学生以畅想的空间;运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单一听赏型 语言替代型 信息技术

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和音乐鉴赏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片面理解,出现了各种各样有悖于音乐欣赏教学规律的现象,其中较为突出的,一是单一听赏型,二是语言替代型。下面就这两种常见的“误区”及其对策来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常见的两个误区

1、单一听赏型

单一听赏型,即教师仅凭音响资料,整堂课以一种听的方式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缺少教学的艺术,课堂上缺乏互动性、趣味性、探索性,死气沉沉,更谈不上激活思维与激发情感,不符合普通中学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

我们将这种教学视为一种主客体无交流的教学。主体,即我们的学生,客体,即我们欣赏的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视听条件再好,我们可以强化认知,主体会受到一定的感受,但是主客体无法交流情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语言替代音乐的现象往往以师生,学生之间语言交流的形式出现。音乐教育的实践证明,主客体无交流欣赏教学的教学效果甚微,其原因是客体(即作品)对主体(学生)仅仅是通过音响或媒体图象产生单向的情感影响;由于主体(学生)受到年龄、文化、社会生活的体验等等的限止,而音乐艺术是时间艺术,瞬间即过,因此音乐给学生留下的记忆是模糊的;情感方面的震撼是浅层次的、短暂的。尽管如此,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主客体无交流欣赏教学仍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单一欣赏型的产生,主要是教师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目标不甚清楚,一见教材中有音乐欣赏的内容,就将其用整堂课单独上听赏课。此外,有些教师因为不具备音乐教师的全面能力结构,如自己在音乐专业上有多方面的能力缺陷,于是,采取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所谓“扬长避短”的方式。

单一欣赏课型使学生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单一欣赏型的产生,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发展,而且在造成他们心理疲劳和兴趣抑制后,拒绝音乐课就成为这种课型的必然结果。

音乐教育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综合性课程,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的基本能力和音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2、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整节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犹如语文课一样,与上面的单一听赏型形成两个极端。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响在时间中展开,因此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艺术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尽管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它是诉之于流动的音响中,依靠听觉来感受的特殊艺术形象。这种形象是非视觉性的,也是非语义性的。音乐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产生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而音乐在流动的音响中以音的高度、长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和织体等表现手段、才能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信息是非语言义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比较间接,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绝非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那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音乐欣赏教学其效果充其量只是诗歌、散文、故事即语言给人的感受,这样就完全不符合音乐欣赏审美的规律。

诚然,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都是艺术,语言也是一种音响,但是,语言仍然不能替代音乐,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依据教学参考书来解释音乐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而音乐艺术的某种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

形成语言替代型的原因较为复杂,有的教师具有很好的条件,如:语言表达能力强,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师在忽视了音乐的非语意性的前提下,常常会形成一种习惯,以语言替代音乐。

二、走出两个误区的对策举隅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学生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1、用音乐故事开课引人入胜

学生都爱听故事,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如贝多芬的《月光》的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后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欣赏这首乐曲,一定是屏息静气的聆听。

2、用听音乐取曲名一类方法启迪创新 学生都有表现欲和被认可的心理,教学时可以采用为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欣赏音乐。如欣赏圣桑《动物狂欢节》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有哪些乐器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音乐给你的感受是快乐的?紧张的?还是悲伤的......由此逐步引导学生,达到让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目的。

听音乐取曲名仅仅是启迪创新教学中的一种。课程标准中的“创造”章节里有丰富的表述,这里就不多谈。我们把“听音乐取曲名一类教学” 也视为“主体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它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音乐作品的产生是一度创作,演唱演奏是二度创作,音乐艺术丰富的创造,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无法体验的。从“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创造是审美教育的中心”的理论来看,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很难有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因此,主体进行音乐创作的自我欣赏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参与了音乐的二度创作,体验了音乐审美活动必然产生的赏心悦耳的心理效应,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欣赏。显然,这种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参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

3、以讨论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放开讨论,畅所欲言,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其要求,即改变过去由老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提倡思想“亮相”。通过师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的交流和相互激活,利于学生学习主体的自由发展。

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有自己主观色彩,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称赞。例如:有一次欣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刚听一会儿有学生就说是催眠曲,老师此时就不能批评他,而是应该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催眠曲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当乐曲进行时力度突然加强,带给人的情绪体验还是催眠的感觉吗?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4、运用类比与对比法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对港台流行歌曲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知道的却是少之又少。怎样吸引他们对老师介绍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呢?在讲中国民歌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几首重新改编过的中国民歌,这些民歌由通俗歌手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学生特别喜欢,然后我再把原汁原味的没有被改编过的原唱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来介绍中国民歌的知识,就可以达到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了解音乐的目的。

常言道,旁类触通。要运用好类比与对比法,教师就得注意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由于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欣赏、熟悉、积累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还要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还要使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体裁、形式、风格和流派等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因此音乐欣赏的曲目选择必须统筹考虑,精心选择。在音乐欣赏曲目的选择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可接受性原则的统一。

(2)欣赏作品应该尽量选择经典音乐作品。即古今中外最具典型性、最有代表性、经过长期检验脍炙人口的作品。

(3)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应占一定的比例。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音乐宝库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过程中不可忽视。

(4)要注意欣赏曲目的数量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运用欣赏课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应用电脑软件开展立体式教学

电脑音乐软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互动性、更富创造性。它能使抽象的变得直观,呆板的变得更生动,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更活跃。有效挖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程整合,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运用这些资料可使学生更为准确地把握音乐内涵。例如:我在介绍歌曲《we are the world》时利用新浪网搜索引擎搜索功能查找“Michael Jackson”,结果找到多个相关主题,有的介绍其生平,有的介绍其代表作品,有的介绍《we are the world》创作的时代背景,所有这些资料都为学生从多个方面去理解把握这首作品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既拓宽了学生视野,让学生从多个视角理解了音乐作品内涵,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又开拓了思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笔者认为利用电脑音乐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为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提供方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众所周知,感受美、鉴赏美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音乐欣赏教学,电脑音乐系统有其用武之地。例如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前奏速度较慢,表现的是一种轻柔优美的音乐情绪。我们把它输入电脑后,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播放(这在电脑上十分方便),我们会发现速度变快后,音乐情绪就会变得明快、热烈。通过对比,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从电脑提供的音色库中,选择不同乐器音色,来引导学生进行听辨,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色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的影响。这样一来,音乐欣赏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满堂灌,而是一种富于启迪,富有情趣的艺术欣赏活动。音乐课堂从此生机盎然,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

应用电脑软件开展立体式教学,也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的一种。我们认为,丰富的软件资料源为学生尝试作曲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活用这些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以及创造精神大有裨益。目前众多的音乐网站大多数都提供一些免费的软件下载。例如:在乐音(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误区及对策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误区及对策

射阳县初级中学 孙昌会

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施以来,这几年我们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了很多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但是,在新课改下许多教师依然遇到了诸多的困惑,首先,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滞后,使初中物理教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考试制度。其次,在理念和操作两方面没有突破创新,以至于任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目前就一线教学来说仍就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一是如何使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有效,更扎实;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面向各种考试。但新课改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走向,更是学科发展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尽快的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做好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时所有物理老师必须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京翰教育专家谈谈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常见误区

1、“恋旧畏新”

传统教材主要是知识的载体,目标与观念要求都比较单一,好备课,好上课。而新教材不但形式新,而且目标新,观念更新,要求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理念并以最快速度全面接受并付诸实践,以最大的人力、物力投入教学实践。一些教师认为新教材中看不中用,探究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应付不了考试。也有些教师安逸于老教材,老教法,不愿意接收新课标理念带来的思想冲击和变革。

2、“换汤不换药”

许多教师只用新课标装点门面,实际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穿新鞋走老路”。新教材中那些精心设计的许多亮点,如“家庭实验室”“物理在线”“走向社会”等成了摆设。许多教师热衷于搞“双基”过关,对“题海”乐此不疲。应试教育唱着主角,旗帜巍然不动。

3、“过尤不及”

一些新教师过于拘泥于新教材,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认为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习,独自去探究,教师可以省些心。一堂课下来,看起来学生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学生几乎是一无所学。教师从一开始就没有安排组织好教学,教学中也未给予必要的引导或指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无措无序。教师对课堂调控力又差,本身也手忙脚乱,探究结果也仅以知识点总结告终。学生只充当新教材的过场客而已。

4、“教条主义”

新课标要求物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开拓学生视野。这本是好事。可有的教师依据这一点,整天让学生去观察,去调查,去查资料,去自制教具学具等,并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严重课业负担。有的教师则把课标理念和探究方法当作知识点来考查学生。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得不严密,不合理,教材环节处置不好而有抵触情绪。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相关对策

1、搞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立意上必须突破以“双基”的立意旧框框,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维度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每一节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如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规律》时要准备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设计成两只小灯泡实验时的亮暗不同,但串联时的电流相同,并联时的电压相同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印象深刻。

2、重视探究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要靠自己获取,不能他人代替,学习是从自己原来认识结构出发的科学探究,即通过自己实践(观察、动手、上网、交流等)探究出来的。教师首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慢慢加大探究的难度,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教师应注意妥善处理四个方面的问题:(1)克服学生探究实验时的思维障碍,为探究活动铺平道路。(2)探究实验的设备和步骤应设计尽量简单,结论比较明确。(3)教学中必须妥善处理异常现象,应以保护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本出发点,要求学生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4)实验结束后必需注意在全班范围内对实验探究的结果用科学的语言进行统一的规范描述。探究教学时要防止思维僵化,为探究而探究。如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实验中,有的学生猜想电阻与导体的弯曲形状有关,我们要大力鼓励,并用实验验证。

3、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材施教

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便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平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这必然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目前的教学现状只抓了几个所谓的“苗子”,而放弃了大量学生的发展。学校成了诸多“失败者”的制造工厂。这不能不说是学校的一种悲哀!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立足于每一个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责任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规定的水平,促使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和好生“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4、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物理现象,关心科技发展。

为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是有趣有用的,学物理绝不是单做一些物理题目。同时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自己应热爱物理学,关心物理学的发展,尽可能为学生们讲述列举当今科技的发展成果,使物理学更具时代气息,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切实搞好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用不容置疑。可实验教学依然是薄弱环节。一些物理教师没有足够重视起来,仪器使用率不高,更不要说创造条件搞一些书中没有的实验设计了。一些学校直到实验操作考试时才对一些学生实验进行补做。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自己要动起来,要“像个物理老师”,要“敢于实验,乐于实验,善于实验”。教师不仅要有相当的物理实验技能,还要有娴熟的实验教学技巧。要要求学校完善实验设备和条件。大力提倡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土洋结合,设计多层次的实验适应新教材。要重视“家庭实验室”的课外延伸,经常开展设计性实验或制作等评比的学生活动。

6、关于教学评价及考试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显然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新课标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甑别和选拔功能。

关于中考物理考试内容方面改革的趋势是:更加注重物理实验的考核,注重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强调STS 观念的考查。故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核,杜绝设计偏题、怪题现象。总之,考试命题是根据新课程标准。

2012-6-20

第三篇: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及有效对策

浅析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误区及有效对策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出现的误区,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法教学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阐述了语法教学应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从语境中引出语言现象,让学生感知、体验、操练目标语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归纳、内化语法规则,在真实的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语法规则进行交际,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努力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 键 词】 语法教学 有效性 语境 任务型教学 归纳法

语法是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起组织作用的规则。懂得了语法可以减少运用语言的盲目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学家曾指出:“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可见,语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语法教学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略语言的运用,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教学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与传授,强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对语法教学的观念有所改变,试图通过大量的操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但据我的观察,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误区,没有达到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脱离语境,过分强调机械操练

部分教师为了避免直接讲解语法规则,生怕造成填鸭子教学,于是先列出几个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并反复操练,然后讲解语法知识和规则,单向地输出,而学生被动记忆。譬如教授定语从句,话题为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一上课,教师列出几个句子让学生操练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I like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I like singers who write their own songs.学生操练之后就开始讲解关系代词的用法,还讲解了只能用that 而不能用which的特殊用法。殊不知,学生虽然通过机械地操练语言,但没有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感知和体验,记忆不深刻,也缺乏趣味性。此外,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和归纳,学生难以将语法规则内化,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就容易出现语法错误。

2.集中讲解,一堂课讲解的语法规则过多

一些教师认为英语新目标中的语法知识过于零散,不便于系统教学,学生难以形成整体的语法概念,于是将教材的内容加以调整,以达到集中学习的目的。又如有老师在教unit

第1页-共5页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时,一节课将unit9 when was it invented? 中的被动语态所有的用法全部讲完,以为学生这样能系统地掌握被动语态的结构和用法,但实际的交流和练习却反映学生没有掌握好被动语态的结构和用法,甚至连什么时候用被动语态也不知道。实际上,语言的习得有一个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断地再现语言现象,学生在接触的过程中多次感知和体验才能较好地习得语言。英语新目标把语法知识分成两个单元来还学,而且时间相隔较长,也是遵循语言再现的规律。编者在第三单元学习被动语态的含有情态动词的用法,到第九单元再进行提高和扩展,进一步学习被动语态其他时态的用法,如果把二者集合起来学,一次性讲解完,有可能破坏语言的意图,也有违语言学习的规律。

3.忽略语法在真实任务中的运用

在引入语言现象的环节中,很多老师能借助语境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模仿、操练目标语言,也能引导他们归纳语法规则,但接下来却让学生做大量的语法练习,忽略了语法服务于语言交际的本质。比如我在观摩一节现在完成时的教学实例中,发现执教老师引出话题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amusement park,让学生操练对话,并指点学生归纳总结语法规律之后,就进行大量的笔头练习,而学生没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去完成任务,不能达到提高综合语言能力的效果。其实,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如要去某个地方旅游,就可以用现在完成时询问学生做了什么事情没有, 如,Have you ever been to HongKong? Have you packed you clothes yet? 这样,学生就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去做事,去完成任务,达到交际的目的。

那如何进行有效地语法教学呢?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接近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中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法。我认为,在语法课堂上,学生应该在情境中感知观察语言现象,在活动中操练体验目标语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在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交际, 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展示学习效果,也是采用“呈现——操练——归纳——运用——评价”的语法教学模式。

二、语法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我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和观摩,以自己的教学实例,阐述语法教学应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从情境中引出语言现象,让学生感知、体验和操练目标语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归纳、内化语法规则,在真实的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语法

第2页-共5页

规则进行交际,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在语境中感知语法现象

语法的学习应该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首先,要让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或者在语境中先接触这个语法现象,体验这些语法结构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这有得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是正确运用语法的前提。我在教授九年级unit4 what would you do? 虚拟语气时,我利用图片bird, fish, YaoMing, million dollars等设置不同的语境呈现语言现象,让学生感知体验虚拟语气的结构和用法。

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bird? S: 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freely in the sky.T: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5 million dollars? S: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I would give it to charity.„

学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感知虚拟假设的情况是如何用英语表达出来的,学生兴致高涨,积极参与,且笑声不断。

2.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操练目标语言

语法现象呈现以后就得进一步操练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印象,同时为下面的运用语言作好铺垫。操练要以意义操练为主,机械操练为辅。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或者根据不同的图片进行句型替换练习,这种形式就是机械操练,但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学生很容易疲劳、厌倦;意义操练可以是同伴、小组、男女生之间一问一答,也可以是游戏、竞赛等活动。我在呈现了虚拟语气之后,就进行语言的输入训练,如句子带读、替换练习、听力训练;然后进行同伴练习,男女生问答,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接龙的游戏。教师和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学生分组展开活动。

S1: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I would buy a car.S2: If I bought a car,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S3: If I traveled around the world, I would eat lots of delicious food.S4: If I ate lots of delicious food, I would be fat.S5: If I were fat, my classmates would laugh at me.„

例子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操练了本节课的语法目标语言。

3.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归纳语法规则

第3页-共5页

初中语法教学应采用归纳法,对于太难的语法知识可以适当演绎。归纳法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归纳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场归纳语法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条理性,不但要有具体的语境和教师的适度引导,而且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操练之后,我展示本节课的目标语言,让学生朗读,并注意观察每个例句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朗读时,我给学生提示,引导学生关注例句中的时态变化,特别是斜体加粗黑体字部分,鼓励学生观察归纳语法规则,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归纳语法规则,学生对语言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印象,才能逐渐地内化成自己知识体系,为更好地理解语篇和监督语言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真实的任务中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交际

学习者进行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因此,语法教学应该融入任务活动中,使语法真正服务于交际。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运用语法知识的目的。

因此,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并不是记住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而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语法知识去完成任务,去做事情,进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去做事情,去交际的目的。

5.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中检查语法学习效果

为了检查语法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者能够掌握所学语法规则,教师可以借助交际活动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语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选择、填空等形式对本节课的语法内容进行检查。如果学习者通过语法规则的学习,认识语言的规律,并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就说明语法教学是有效的。这些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语法技能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语法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交际能力。语法是语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正确理解和准确输出的前提。因此,在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呈现——操练——归纳——运用——评价”的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体验语言现象,在活动中操练目标语言,在语境中归纳语法规律,在任务中运用语法规则,内化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 Charles 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第4页-共5页

Classroom[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Keith Jo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2 [5].程晓堂 刘兆义《初中英语》[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周文筑.新课程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3,1-4.[8].钱希洁.语境在语法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 11,19-22.第5页-共5页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我在自身教学实践和观摩了多堂历史课后,发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误区一:由“人灌”到“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老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岳飞抗金》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展示了“岳飞抗金”这一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学生连“岳飞为什么不是民族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播,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初中历史教学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还不够,学生思维的时间也不易持久,这需要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叩启历史知识之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并积极鼓励学生思维,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使“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放矢。而多媒体手段只能辅助历史教师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

目前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初中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误区二:从接受者到观赏者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学,使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老师有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时,通过多媒体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如果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那么可能是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历史课变成观赏课,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开小差了。

事实证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单一做某种活动,会使人感到疲劳),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也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总之“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误区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如果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历史的多样性常常导致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被牵扯进课件中来,如果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学生对显示画面印象深,但不能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样的课件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如果在设计课件时不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所体现,整堂课下来感觉平淡无奇,轻重难辩,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的教学主旨,这样的课件却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课件。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但光有好看的课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象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 应让 老师去完成,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布局要合理。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误区四: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将大量的用心

爱心

专心

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使学生的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如老师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而由于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往往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教师通过电子地图,配上活动箭头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加以演示,同时每到重要的地点(如遵义等)在附应的影视资料;同时,请同学用讲故事的形式补充一些红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 后在 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讨论分析红军为什么开始失败?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要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误区及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教学岗位,他们通常毕业于重点和名牌大学,缺乏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容易陷入一些教学态度、观念和方法上的误区。而如何正确的认识这些误区,并走出或避免陷入误区,尽快成长成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就要端正态度,加强理论学习;因材施教,明确教学目标;多管齐下,丰富教学手段。

关键词:工作现状 教学误区 注意事项 体会

0 引言

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教学岗位,他们通常毕业于重点和名牌大学,对工作待遇、工作环境期望值较高。这些年轻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角色没有适当的过度,就直接走上了讲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容易陷入一些教学态度、观念和方法上的误区。而正确的认识这些误区,并走出或避免陷入误区,将会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在这里我将总结本人及同事的学习经验,以供大家参考。青年教师的工作现状

1.1 工资待遇低,工作不安心 几年前,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是最近几年招聘的全国各高校本科毕业生和少量的研究生。他们通常毕业于重点和名牌大学,对工作待遇、工作环境期望值较高,而现实民办高校工作相对的不稳定、无保障、待遇低,促使有些青年教师把在民办高校工作看作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跳板,不安心工作,一旦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或者有机会继续深造,就一走了之。工作责任心不强、流动频繁等问题,直接影响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1]。这种思想上的不稳定往往会影响其他年轻教师。

1.2 工作任务重,教学难尽心 民办高校属于自筹经费的社会力量办学,没有国家的财政拨款。为了节省开支,民办高校中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或有着巨大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教师的工作量重。而且,由于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远远低于公办高校,现在的青年教师又背负着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为了多挣钱养家糊口,只能多上课或者利用晚上、周末去校外兼课。有的青年教师甚至同时带3、4门课程,一周课时多达30几个个学时。这样一来,这些青年教师要么兼职大量行政工作,要么疲于上课,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的备课、教学、批改学生作业,在教学工作上也难于尽心尽责。

1.3 学术氛围差,科研水平低 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当中,专职教师中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在某些民办高校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这些青年教师年龄多在35岁以下。而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学术专长的中年教师人数很少,在有些学校中甚至没有。在民办高校里真正的科研项目和具有科研能力的老教师少之又少,再加上青年教师平时工作任务重,难以有机会接触科研,所以这些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较低。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存在的误区

2.1 教学氛围不浓厚,学习不主动 正如前面所说,许多青年教师抱着把民办学校当做职业生涯中的跳板,他的教学往往也就变成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备课的时候,内容往往只局限在教材所涉及的。即使是认真想好好任教的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周围的环境影响,备课时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不关注该学科的最新动态,不学习更高层次的教材等,这样就容易造成教材吃不透。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很快,教材选用也不一定就是最新的版本,所以教材中难免有不少地方知识陈旧、论述不准确的,甚至还有一些印刷错误,年轻教师往往发现不了这些问题,如果遇到学生提问,难以自圆其说。

2.2 教学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很容易将他们上学期间老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以及专业及课程要求等不加选择地“移植”到现在的教学工作中,或者盲目“拷贝”其他他们认为很好而事实上也确实很好但不适合我们目前实际情况需要的教案和课件等等,忽视了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教学缺乏针对性,往往事倍功半。

2.3 教学方法不丰富,讲课像念经 青年教师刚刚走上讲台,课堂教学经验不足。备课时可能准备了大量的东西,制作了许多张ppt,一上讲台就迫不及待地给学生灌输自己准备的知识,不注重教学互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变成了他一人的经坛,从头到尾,滔滔不绝,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3.1 端正态度,加强理论学习作为青年教师,必须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正确认识教育事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人们灵魂的工程师,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几百、甚至成千上万个学生,你的工作关系这祖国的未来。所以不管你是否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工资待遇如何,你都应该对教育、对社会、对国家的未来负责,认真地备好、上好每一堂课,就要更加主动地学习,你要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一缸水。

3.2 因材施教,明确教学目标 青年教师要树立“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产物,他的学生总体来讲,基础偏弱、且横向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就要求我们在执行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教学计划以及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在尽可能紧扣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计划、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处理相关教学环节。而在横向方面,我们的学生在一个总体水平偏弱的基础上也存在着相互间较大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们也应当在上课前正确认识我们要教授的对象,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和个体实行“因材施教”。

3.3 多管齐下,丰富教学手段 主动学习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式教学,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比较式教学,和自己所带课程实际结合,灵活运用,增加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4.1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言传身教。这就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教风要正,观点正确,言之有物,讲课仪态要端正。教师上第一堂课时,一定要作自我介绍

4.2 加强课堂管理、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要提前到教室,上课前要给学生问好,可以有效地避免老师都开始讲课,学生依然陆续地往教室里进,教室像个自由市场,学生在下面乱哄哄的,严重地影响了教师讲课效果,也影响了教学质量。青年教师要站着讲。只有站在那里讲课,才能够比较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情绪,才能根据学生的听课情绪,对自己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予以适当调整。同时讲课要投入,有激情,富于感染力,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4.3 注重师生互动,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把课讲下去。教师的责任不仅要使学生接受讲授的内容,还能使他们提出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能真正解决一些学生思想存在的、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

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不能把多媒体教学变成电子黑板。

4.4 布置课后作业、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只有给学生布置作业,才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只有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才可以促进教学互长。

4.5 成立学习小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利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组织的兴趣小组可以通过课外看阅读材料、自由讨论、情景辩论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机会,巩固并加深他们在课堂所学得的知识,这些学生可和中差学生组成帮带会话小组,带动全班学习热情。

4.6 组织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强化职能技能训练 学校分学期、分内容、分层次举行优质课竞赛、说课活动、教案设计、普通话竞赛、书法竞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学教法考试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各种职业技能,尽快提升业务水平[2]。古人云“功到自然成”。通过各种竞赛,每位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规划来确定奋斗目标,并依据职业生涯的发展持之以恒,扬长避短,从而付诸于实际行动,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用一句话来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教育生命道德终结源于对实践行为习惯的麻木,唯有在实践理性反思基础上寻找教学行为的不断改进,才能彰显教育和教师的尊严和魅力。

参考文献:

[1]邬大光.机遇、挑战、危机与使命[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5).[2]吕于刚在教师培训创新研讨会上的讲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新发展.

下载论文浅议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浅议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时期初中音乐欣赏 初中音乐论文

    浅谈新时期初中音乐欣赏 社会音乐风气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修养,如果多数人都具有较高尚的音乐趣味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对人类历史上的音乐财富有全面的了解,那么他们对音乐......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摘要:音乐对人有着特别强的陶冶作用。它既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情感,也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既可以鼓舞人们奋斗、前进, 也可以帮助人们释放自己的......

    音乐欣赏论文

    摘 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朝鲜半岛因此光复,本可以因此而开始的新生活的朝鲜族人,却被人为的一分为二,虽然在1950年到1953年,金日成和李承晚都想改变这一国......

    音乐欣赏论文

    浅谈自己关于音乐欣赏的感受 音乐是一门艺术,一门陶冶人类情操的艺术。尼采曾经说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一首经典的音乐可以传递千年,亘古不变,成为永恒。音乐可以......

    论文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浅析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浅析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题材老套,甚至假、大、空;片面追求数量,不注重写作素质的提高;应付了事,不重修改等等。笔者认......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论文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初中教育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许多老师纷纷在课堂上引进更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和对策论文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其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因此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首先,由于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