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级思修复习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讨论稿)
1、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特点→独立→学习观念→学风】 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3.树立新的学习观念。(自主、全面、创新)4.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道德: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A区别: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调节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B联系: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C总结: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如何践行:
1、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深化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
2、增强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3、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理想的定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的定义: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会使人们 渝、百折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大学生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生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业、成就事业。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一己之力?
①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理想在人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人指明奋斗目标和方向。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个人理想必须服从社会理想,当二者冲突时,个人理想要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②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使自己的个人理想和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统一,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主要体现:解放思想 以人为本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独到理解上;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的价值更为凸显。
2、中国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3、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综合体现。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激励广大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7、什么是爱国主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占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和最高利益,这种利益高于各个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时代价值:
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3、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当代大学生应当培养起以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在改革创新中奉献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4)立足实际: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我们正是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我们更应好好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创新创造,善于观察发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敢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
9、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段话?(1)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人具有其和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但是这是已经社会化的自然属性,人在从事物质生产社会交往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有属性,如劳动、社会联系,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只能从人的 社会属性当中去寻找。
(2)人的本质不是虚幻抽象的,而是现实具体的,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考察人的本质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关系中,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践与创造,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本质。(3)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社会关系的产物,而是由一切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共同规定的。
这句话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这一论断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10、如何科学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如何做到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如何做: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11、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
◆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如何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能力相对应的职责联系起来。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评价人生的价值,应承认人们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都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量。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应看一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基本精神:(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基本要求。(当“义”与“利”发生矛盾时,中华传统美德要求我们从国家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见义勇为”,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华传统美德一向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推崇“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在人际相处上,我们要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在民族关系上,中华各民族要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建设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在对外关系上,中华民族倡导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及自谦,虚以处己;“敬”及敬人,礼以待人。中国传统美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不骄不矜,戒骄戒躁。)(4)准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求。(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强调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而一切精神需求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需求。中华传统美德强调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弘扬彰显人的道德精神,以崇高的道德境界来激发人的道德主体性。)(5)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实现中华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与阐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须通过科学的分析与鉴别,把其中带有阶级与时代局限性的东西剔除出去,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发掘出来,总结其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德目与观点进行新的诠释与激活,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型发展。)(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结合时代要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赋予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要立足于面向大众、服务人民,发挥传统美德人伦日化的化育作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照搬,又要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外,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 对今天的中国有积极意义的精华。)
13、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学生如何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既包括革命道德的原则、要求、态度、修养、风尚等方面,也包括理想、思想意识方面的“应当”。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⑤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14、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地理论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整个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全体人民逐渐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哪里与义务统一于人们自身,每个人既是服务对象,又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与服务他人来实现共同利益。)(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通过向社会与他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建立满足社会与他人需求的良好信誉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不同利益群体与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与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15、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信奉的道德原则。(2)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包含以下三点内容: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
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在国家、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3)集体存在的动因就在于保护、发展加入集体的个人的利益和自由,发挥每个集体成员的活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力。
(4)那种把集体主义看作是对“个人的压制”、是对“个性的束缚”的思想,是与集体主义的本意相违背的。(5)要求集体首先要树立保护个人利益和自由权利不受他人的侵犯的意识,明确集体是个人利益的保护者,成为维护个人尊严和权利的重要力量。
16、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①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③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④养成节俭节约的好习惯 ⑤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⑥学法守法,践行我国德法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要求
17、如何认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大学生该怎么做?
认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怎么做:大学生应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18、大学生应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
3、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2、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体现了某些自然规律对婚姻家庭所起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如自然选择规律排斥近亲结婚。
3、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尊老爱幼。要保护老人、儿童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行为。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既表现为夫妻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又表现为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子女。
夫妻和睦。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勤俭持家。勤俭是家庭兴旺的保证,也是社会富足的保证。
邻里团结。邻里关系处理得好,可互为助手,互为依靠,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处理好自己的感情生活和家庭生活,有利于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异性之间要理智地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异性友谊不同于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这样的恋爱态度也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挫折,常常会使一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失恋之后情绪和行为失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导致严重的后果。
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无论是在自己心中勾画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恋爱偶像,还是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经济条件,或者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孤独寂寞的方式,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责任是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失恋现象,做到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学,失恋不失爱。
6、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应当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一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同学们应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标准。二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脱离集体,疏远同学,会妨碍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三是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爱的情感丰富博大,不仅有恋人之爱,还有对父母之爱、对兄弟姐妹之爱、对社会和国家之爱。只专注于对恋人的爱而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爱,这样的爱情就会显得自私和庸俗;相反,对他人和社会具有爱心则会使爱情变得高尚和稳固。
(二)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谨慎对待结婚成家。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学业、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在尚未走向社会时草率地结婚成家,会对学业和生活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增加许多烦恼。
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婚姻不仅代表两情相悦,更代表责任和义务。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大学生一旦结婚,就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除了要处理好小家庭的关系外,更要处理好与原来大家庭的关系。
三、弘扬家庭美德
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营造良好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婚姻家庭关系不仅需要道德来维系,也需要法律来调整,遵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是自觉遵守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19、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
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形式所体现的意志。它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统治阶级的意志还通过政策、道德等形式来体现。
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以下8个法律部门:1。宪法;2.宪法相关法;3.民商法;4.行政法;5.经济法;6.社会法;7.刑法;8.诉讼和非讼程序法。
21、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我国的立法活动必须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原则,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从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出发,维护宪法秩序和法制统一。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三)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贯彻执行的。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我国,行政执法的主体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另一类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此外,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法规,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纠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是贯 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三个方面,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才能立足中国实际建设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3、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培养途径是什么?
定义: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含义:①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②法律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③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地逻辑思维。④法律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 思维。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2.权力制约。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4.人权保障。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培养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3.参与法律实践。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治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
4.养成守法习惯。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2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尊重及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信仰法律。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常思敬重之情。
2、遵守法律。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范。处理问题、作出决定时,要先问问在法律上“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否合法可行。在处理守法与违法的关系时,要防微杜渐,防止因小失大。
3、服从法律。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一切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的决定,真心接受与认可,自觉予以执行。
4、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坚决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私下了之的惧法现象。
25、什么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特点: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和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对他人的责任。特点:
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体。
(1)首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样,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法治社会中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
(2)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3)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26、什么是宪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为什么: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2004年,我国宪法还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体现了对人权保障更加重视。’
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同时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应获得普遍的服从。要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民主形式集中起来,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及其活动,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7、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基本权利:(1)平等权。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上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之外,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教或者不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中的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4)人身自由权。广义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权利。
(5)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具体包括财产权和继承权、劳动权和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和文化教育权。
(7)文化教育权。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8)特定主体权利。我国宪法除对公民所应普遍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作出明确规定外,还对特定主体设置专条,给予特定保护;特定主体包括:妇女、离退体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28、什么是民法?什么是刑法?它们分别确立了哪些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 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1、罪刑法定: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立法体现:犯罪及刑罚的法定化、取消了类推制度、重申了从旧兼从轻原则、分则罪名的规定详细完备、法条的可操作性增强。
司法适用: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立法体现;在刑法总则中的体现、在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司法适用:做到刑事司法公正、反对特权。
3、罪刑相适应: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立法体现: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法体系、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
司法适用: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思想,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
29、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有哪些具体规定?如何理解? 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民事主体有两方面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 自然人:指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依据年龄及精神状态的不同而进行划分。• 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 法人的权利能力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被撤销或解散,法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一起发生和消灭。• 其他组织: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民事权利制度:
民事权利: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 我国民法规定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 民事权利是民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为民法是“权利本位”的法,民事权利是民事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民事权利的内容:(1)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实施一定的行为。(2)享有权利的人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3)享有权利的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自行保护或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民事权利的特征:(1)利益性:民事权利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中心内容,是权利主体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享有或获取一定利益的资格。民事权利所体现的利益,既包括财产利益(物权),也包括非财产利益(人身权)。(2)法定性:权利主体所享有和获取利益的范围和限度由民法加以规定,并在这个范围和限度内由民法加以保护。(3)依赖性:与民事义务密不可分,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义务的履行。
(一)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二)债权:指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包含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保护请求权三项权能。
(三)知识产权: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四)继承权: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五)人身权: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特定人身不可分离的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30、什么是犯罪?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 定义: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具体规定:犯罪构成就是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的客观方面。(1)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2)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它是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某种行为,如果没有或者不可能危害任何一种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那就不可能构成犯罪。(≠犯罪对象)(3)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动机和目的。
①直接故意:从认识因素看,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看,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它表现为“必然+希望”和“可能+希望”。
②间接故意:从认识因素看,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看,行为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它表现为“可能+放任”。
③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对预见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轻信能够避免。
④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应当预见该结果;没有预见的原因是因为行为人的疏忽大意。
⑤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犯罪动机侧重影响量刑。⑥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犯罪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再现。犯罪目的突出影响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问题。
(4)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它是一切犯罪构成必备的基本要件。犯罪客观方面在犯罪构成四个方面居于关键地位,其中的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核心。
第二篇:思修复习题级参考答案
70、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C.时间和空间是标志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BD 71、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个人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
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AD 72、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帐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答案ABC 7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调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B、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C、经济危机更多的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BC 74、中央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下列数据中反应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泉 B.四万万人齐下泪,不知何处是神州 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情犹须待阖棺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答案ABCD 75、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A.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答案】ACD 【解析】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76、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答案】ABD 【解析】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77、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A.资本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案】CD 【解析】A项错误,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因此,正确答案为CD。78、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及阶级关系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
A.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B.职工终身雇佣制度 C.职工选举管理制度 D.职工持股制度 【答案】ABD 【解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因此,正确答案为ABD。79、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点破损,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的护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破窗定律”内涵相近的是()
A.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B.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C.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BC 【解析】“破窗定律”体现了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道德修养要采用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由此可以判断BC与题干内涵接近。
80.(2011年)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AB)
A. 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 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 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 D. 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81.(2011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作、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ABCD)A. 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 通过同政府的 “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 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 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
82.(2011年)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AB)
A. 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
B. 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 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 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83.(2011年)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CD)A.阶级斗争学说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理论
84.(2010年)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CD)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85.(2010年)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86.(2010年)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CD)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87.(2010年)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88.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ABCD)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89.(2009年)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CD)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90.(2009年)“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已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C)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91.(2009年)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AB)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的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92.(2009年)“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的解体的各种因素。”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BCD)A.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B.促进了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的形成
C.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发展和解体要素的形成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93.(2009年)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ACD)
A.维持劳动者自身性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94.(2008年)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AB)A. 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95.(2008年)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BD)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96.(200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ABC)A.个别——一般——个别 B.实践——认识——实践 C.群众——领导——群众 D.团结——批评——团结
97.(2008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
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98.(2008年)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AB)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99.(2008年)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ABD)
A.Ⅰc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B.Ⅱ(v+m)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C.Ⅰ(v+m)是通过和Ⅱ(v+m)交换实现的 D.Ⅰ(v+m)是通过和Ⅱc交换实现的
100.(2007年)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D)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01.(2007年)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BD)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02.(2007年)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BCD)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103.(2007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BD)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104.(2007年)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BD)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105.(2007年)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AD)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 D.节省不变资本
106.(2007年)生产要素市场包括(ACD)A.土地市场
B.商品市场 C.资本市场 D.劳动力市场
107.(2007年)G-W-G′是(AD)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
108.(2006年)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BCD)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109.(2006年)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ACD)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110.(2006年)据报载,北京市××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BCD)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111.(2006年)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BC)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112.(2006年)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BD)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 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
113.(2006年)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ABC)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D.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
114.(2005年)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 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C)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115.(2005年)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ABD)A.是有层次的
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116.(2005年)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ABD)
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17.(2004年)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ABCD)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118.(2004年)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BDE)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119.(200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BD)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直接的社会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120.(2004年)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BCD)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121.(2003年)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BCE)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122.(2003年)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BCD)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123(2003年).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DE)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24.(2003年)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CE)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125.(2003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CDE)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126.(2003年)股票价格(ABCE)A.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127、古希腊,欧几里德证明三内角之和等于180°。19世纪30年代,珞巴且夫斯基证明三内角之和小于180°。19世纪50年代,黎曼证明三内角之和大于180°。这三种几何学说明()A.空间特性依赖于物质状态 B.空间特性是相对的
C.人们对空间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D.人们的空间观念不断变化 ABCD
【解析】本题考查对时间和空间特点的理解和把握。题干陈述的是一个科学事实,它首先说明“人们的空间观念不断变化”的(D项),“空间的特性依赖于物质状态”(A项),随着物质状态的变化,空间的特性也是可变化的,所以空间的特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B项)。同时题干中的科学事实还表明“人们对空间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的(C项)。可以说,本题较好地综合考查了时间空间问题的相关知识点。128、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的是()A.镜中花,水中月 B.阶级斗争 C.引力场
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 ABC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镜中花、水中月、阶级斗争、引力场尽管反映的是不同的事物,但都客观存在;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不存在,故排除。
12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BCD
【解析】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表明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再大,不能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可能创造物质,否则,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了,所以排除A。意识反映世界,同时在反映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高度体现,BC明显正确。
130、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ABCD
【解析】科学发展观在实质上就是辩证的发展观,坚持了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它们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贯穿、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131、经济规律的类型有()
A.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B.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特有的经济规律
C.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D.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ABC 【解析】选项A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选项B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选项C如价值规律,都是正确的;D项错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则是“特有的经济规律”,而不是“共有经济规律”,排除。
132、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裂变及链式反应以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希拉德的推动下,上书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对爱因斯坦的震动很大,从此他开始投身反核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真理与价值总是一致的 B.真理与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由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D.追求真理也是为了创造价值 【参考答案】 BCD
13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C.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D.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 【参考答案】 AB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含义。【答案解析】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实践本身的历史性和不断发展性所决定的,A、B两项比较容易看出是正确选项。C项: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和最终确定性,将实践标准变成了主观标准;D项否定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唯一性是从最终根源性意义上说的,逻辑证明是立足于实践证明基础之上的,是对实践证明的补充。1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开始形成,在两次大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发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中投资 【参考答案】 ABC
【考点说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案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ABC。国家的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的投资不属于国家垄断,国家工作人员属于个人因素。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135、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因为()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B、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方式
C、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D、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暴力手段进行的 ABCD 136、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
A、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B、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D、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ABC
第三篇:思修复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大学精神?
(1)创造精神:汲取不同文化和文明优秀成果,立足自身基础不断创新;(2)批判精神:用理性批判的思维考察、反思事物的知识和价值;
(3)社会关怀精神:培养学术共同体,关心社会各群体利益,有社会良心。总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人才素质。
2、中国大学的发展之路在哪里?
(1)继承古代书院的优良传统,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与养成;
(2)学习了近代大学优点,坚持大学独立、教授治校、学术自由、艰苦奋斗、敬业勤学;(3)整改教育体制的弊端,反对功利化教育,培养学习目标感和意义感;(4)放眼世界,向西方大学先进教育理念学习。
3、为什么人要有信仰?
(1)信仰指引奋斗目标;(信仰确立,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2)信仰提供前进动力;(有惊人毅力和不懈努力去成就事业)(3)信仰提高精神境界;(使人内心健康,不断追求更高人生目标)
4、如何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从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2)根据国家战略和就业前景、职业锚等方面进行社会分析;
(3)根据主客观条件确立短期与长期目标,投入行动:选择大学期间的生活与学习态度;根据年龄划分职业生涯的时间段;预设自己所处事业单位中的职位层次(学徒、专家、教练等等);
(4)就业之中不断对自身再评估,继续成长。
5、大学生读书思考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如何?(1)辩证看待读书思考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读书思考是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实践中又带着思考过程的目的。两者对立统一,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2)理解读书思考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思考是长期起惑解惑总结的过程,求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这些过程往往成为实践的先导。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躬行,才能判断思考结果的正误。
6、如何看待民族国家的历史性存在价值? 从多角度分析来看,(1)国家是“世界精神”的化身,以其无上意志、伦理精神把民族凝聚为一个有机整体(黑格尔“理念论”);
(2)国家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马克思主义);
(3)人性本恶,国家是人们自愿放弃某些权利、订立信约,运用全体力量和手段共同防卫、达成和谐的一个人格(霍布斯“利维坦国家论”)
(4)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国家(即政府)是用以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工具(洛克《政府论》);
(5)国家是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卢梭《社会契约论》)。
7、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如何?(1)社会生产发展:整合资源、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责任需要爱国主义来担当;
(2)世界政治格局: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必然存在着掠夺竞争,国家利益成为国家政治较量出发点与落脚点,需要爱国主义来捍卫;
(3)人民生产生活:国家现仍是人民生产生活基础,为之提供生产要素,需要爱国主义来维护它正常进行;
(4)文化传承与创新:爱国主义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文化软实力;(5)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国与国之间紧密结合。
8、生命的意义何在?
(1)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创造来延续自己的生命;
(2)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努力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物质保障、精神支撑。
9、你如何看待“人生就是一场梦”?
否定回答,从“人的本质”角度——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活动实践的人。而社会群体、社会关系都是客观的,并不从属于主观的“梦”......10、如何实现中国社会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第三章的总结迁移,(1)树立高尚正确的人生观,并以其指导人生;
(2)从社会客观与个人自身条件出发,增强能力和本领,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他人、社会关系的和谐。
11、利己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的现实社会基础是什么? 从“道德危机的原因分析”迁移,(1)道德基础的动摇:
经济社会基础:权利的公共性和财富的普遍性;
文化基础:传统的崩乱,价值混乱,“合法化危机”等;
(2)示范群体的异化:知识分子、党政官员、明星名人、网络公民(熟人道德向生人道德过渡);
(3)道德价值的失位:
道德价值应重新回到社会建设和主流位置,纠正以财富、权利为人生导向的社会价值观。既注重品德又注重能力,既注重权利也注重责任。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去智化、粗鄙化。网络粗俗用语的文化迷失。
④价值迷失后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虚无化、空心化。一些人乐此不疲地颠覆文化经典,不加分辨地膜拜流行文化,发动追星运动。
⑤狗仔文化盛行既是市场利益驱动的源泉,更是社会价值模糊的见证。
12、道德从何而来?为何存在?
(1)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的形成,主观条件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13、如何理解人性善恶的两面性?
(1)孟子首倡人性本善,有利于引导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荀子首倡人性本恶,亦有利于以道德框架约束人的行为。
(2)根据辩证法,人性天生没有善恶之分,人是善恶的共同体,人具有善恶两面性,即善人有恶面,恶人有善举,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两者可相互转化。
(3)但人性善恶跟环境有关,我们当惩恶扬善,引导正确的道德观。
14、道德的概念及功能是什么?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2)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
15、经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怎样?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3)道德影响社会生产力。
16、公平正义与诚信的价值何在?
民主法治、社会和谐、道德的本质要求......17、谈谈道德教育的发展性。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并结合近代反侵略史、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论述......18、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如平等、尊重、真诚、互助等;(2)了解人际吸引的规律,如接近吸引、相似吸引等;
(3)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与艺术,如培养高尚品德、端正行为举止、塑造人格魅力等;
19、如何看待大学生爱情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1)树立正确恋爱观,审慎处理爱情与学业、误解与失恋等问题;(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分清主次,遵循学业为主的原则;
(3)合理安排,营造能够促进学业腾飞的爱情生活,将爱情作为进取动力;
(4)不能片面对待恋爱,只重过程不重后果,应该减少热恋的盲目性,培养共同的事业追求。
20、大学生恋爱道德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树立正确恋爱观,(1)不能误把友谊当成爱情;(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航向。
21、如何理解人际交往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性动物,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宣泄情感、找到慰藉,使人身心健康;同时又促进事业的成功,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进一步完善人格......22、中国目前道德现状的表现形式如何?
新时期随经济高速发展,有一定滑坡,具体表现为:拜金主义,冷漠心理,诚信缺失等。
23、如何看待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道德传承体系的建设,使中华传统美德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24、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是什么?
(1)不同时代透射出的精神光芒是相通的。雷锋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都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更易。
(2)通过弘扬雷锋精神来推进政治信仰大厦的建设,意义重大。当我们真正读懂雷锋坚守的信仰信念的动因,也便找到自己的精神支点。
(3)雷锋在引导我们努力方向,告诉每个普通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并且不可缺少,不可替代。
(4)英雄是主流社会借助的诠释精神的载体,一个没有了英雄的时代将是苍白的。(5)摧垮一个精神雕像很容易,重新建设却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或许在目前的状态下张扬雷锋精神并不容易,但正因为不容易而彰显出必要与价值。
25、网络时代的公民道德有哪些变化?(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6、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含义是怎样的?(1)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特征: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7、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地位: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是治国安邦的章程。
(2)作用: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高校的法治实施体系;(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9、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30、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只有让德治和法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第四篇:2013思修复习题
2013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1、初入大学的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
勤奋 严谨 求是 创新
2、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3、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谈谈你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涵的理解。
5、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一旦确定,就可以是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 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是激励着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一方面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高精神境界。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7、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立志高远和始于足下的关系。
8、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9、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10、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12、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2)高中: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
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13、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14、请联系实际谈谈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那些方面做出努力?
15、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人生观?如何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相互关系?
16、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提倡“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有意义吗?为什么?
17、什么是人生态度?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18、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9、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
20、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1、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2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3、什么是道德?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的基本观点。
24、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25、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2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27、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8、为什么说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29、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应如何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30、请结合实际谈谈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1、结合现实谈谈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32、如何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妥善处理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
33、简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34、简述结婚的条件和法定程序、离婚的原则和具体方式。
35、什么是法律?如何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36、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37、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哪些国家机构享有立法权,立法的法定程序有哪些环节?
38、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应如何全面理解法律的遵守?
39、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4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41、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如何培养?
42、什么是法律权威?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43、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4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有哪些?
46、民商法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我国民法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民事责任制度都有哪些具体规定?
47、怎样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48、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体系包括: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事由,故意犯罪的形态和共同犯罪,它们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49、试述我国刑罚制度的具体内容。
50、谈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
第五篇:2016级思修复习题(含简要答案)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2016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写在前面:
以下只是简要答案,建议具体内容参考课本
1、大学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学风是什么?
理念:自主 全面 创新 终身学习优良学风: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2、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思想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的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道德与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2)思想道德为法律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是法律正义性,合理性的重要基础。
(3)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并推动思想道德的传播与践行。
3、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应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
(3)如何做:要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
4、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大学生应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6、大学生如何做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
7、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华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价值认同的标识、传承发展的支撑,是推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9、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 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培养创新性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10、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人生观是人们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1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段话?
个人与社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1)正确认识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这一观点?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国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13、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1)坚持能力你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和贡献社会相统一。
14、什么是道德?道德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未定;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15、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3)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4)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16、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17、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集体主义是指一切言论行动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一(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8、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要求的统一。
19、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20、大学生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1)恋爱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重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家庭中: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谨慎对待结婚成家;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尊老爱幼、社区团结、男女平等、勤俭持家、夫妻和睦。
21、什么是个人品德?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修养所养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如何加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2、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哪些阶段?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特征: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2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2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坚持党的领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25、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培养途径是什么?
(1)含义: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基本内容:法治思维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价值取向是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是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3)培养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4、养成守法习惯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26、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尊重及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使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27、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法律权利的特点: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2)法律义务: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法律义务的特点:
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求。
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关系:(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依存;(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的关系;(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28、什么是宪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政权的组织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要在宪法和法律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
2.宪法从法律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志。
人民主权原则
1.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2.我国现行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是对人民主权的确认,并通过多方面表现出来。
人权保障原则
1.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
我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
2.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9、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其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30、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分别有哪些具体规定?如何理解?
1)民事主体制度:
1.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依据年龄及精神状态的不同而进行划分。
3.法人的权利能力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被撤销或解散,法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一起发生和消灭。
4.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2)民事权利制度: 1.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
2.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直接享有某种利益,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自行保护或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3.民事权利具有利益性,法定性和依赖性。
31、什么是刑法?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1)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32、什么是犯罪?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1)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是要同时具备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行为必须危害到某种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并且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我国刑法有时还要求行为人具有特定的职务或者身份才能构成犯罪主体。
3.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后果和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4.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案例分析复习题:
1.被告人杨某,男,1994年5月1日生,中学生。2009年8月29日杨某到同学家玩,因同学出去了,感到无聊,想找本书看,无意中发现抽屉里的小口径步枪及子弹数发。由于好奇,随即拿起枪并装上子弹,恰好这时候他看到楼下街道上有一青年,便想吓唬他一下。杨某用枪瞄准他前面的水泥地击发,结果打中前面的一位老人,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杨某后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当地派出所投案自首。
试问:(1)杨某应否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上有关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的过失犯罪规定应如何进行处理?
(2)杨某行为时的主观罪过是什么?
1.答:(1)杨某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根据我国刑法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杨某的行为的主观罪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被告人赵某,女,30岁,系被害人孙某的妻子。因新婚,决定考验妻子是否忠贞,故谎称要出差十天。第二天晚上,孙某潜回家中,于是上床睡觉,其妻以为是歹徒,忙拿起枕边的铁锤朝孙某头上猛击,孙某当场死亡。事后查明被告人枕边的锤子是为防备歹徒而准备的。
试问:(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
2.答:(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赵某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意外事件。即主观上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
(2)被告人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被告人赵某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存在错误认识。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被告人误认为是不法侵害,所以赵某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在这种情况下,赵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主观上没有故意,而且赵某的认识错误在那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她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也没有过失。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3.被告人钱某,男,25岁,司机。2008年6月21日,被告人与李某为其舅父拉钢材,因手续不符规定,钢材收购小组负责人王某责令其卸下钢材,被告人不肯。于是王某将汽车扣下。22日晚被告人企图强行拉走钢材,王某上前阻止,而被告却加速行驶,将保险杠上的王某摔下,王某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试问:被告钱某对王某的死亡是何种罪过形式?
3.答:被告人钱某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在本案中,被告人钱某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但是为了将钢材强行拉走,而置王某的生死于不顾,即对被害人是死是伤持一种放任态度。因此,被告人钱某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
4.被告人张某,男,28岁,某矿务局警卫。2009年3月12日凌晨,张某与同伴执行任务时,发现有盗窃分子,他们立即上前捉拿。在捉拿过程中,张某在三人围殴的情况下,身上多处受伤。他曾发出警告:再打我就动刀子了,可无人理会,张某在此情况下将一人刺伤,一人刺死。
试问: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
4.答: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被告人张某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特征。
5.被告人魏某,2009年4月15日至18日连续三天到工商银行某中心支行门口尾随着去银行交款的多名女交款员,伺机用砖头打伤交款员后抢劫,均因附近工地有值班人员巡逻,未敢下手。
试问:被告人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请简述理由。
5.答:被告人魏某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预备,而不是抢劫罪的未遂。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尚未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是为了实施该种犯罪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未遂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在本案中,被告人魏某尾随交款员的行为,属于为抢劫犯罪准备条件的行为,尚未着手实施抢劫行为。因此被告人魏某的行为是犯罪预备而不是犯罪未遂。6.岳某夫妇有一个儿子,今年12岁。一天晚上,岳某夫妇带着儿子到事先观察好的一无人在家的住户陈某家中偷盗,岳某本人进入房间行窃,儿子进行运送,其妻在门口望风,结果窃取大量的财物。
试问:此一家三口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为什么?
6.答:岳某夫妇的盗窃行为已构成盗窃罪的共犯,而其12岁的儿子却不能认定为共犯。这是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岳某夫妇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1)有二人以上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都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3)在主观方面,他们又都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尽管一个入室实施偷盗行为,另一个在门口望风,没有直接实施偷盗行为,但是这只是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不同,不影响他们共同犯罪的成立。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其12岁的儿子因为并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岳某夫妇带着他去偷盗,事实上是把他当作犯罪的工具使用。
7.李四夫妻共有存款5万元,李四有一母,儿子刚参加工作,女儿乙读中学,李四突然死亡,以清理遗物中发现其亲笔书写、签名的一份遗嘱,并注明年月日,其中写明,在其死后将5000元留给女儿乙读书用。李四死时,其妻怀有身孕四个月。问:(1)遗嘱是否有效?(2)5万应如何继承?
7.答:(1)遗嘱有效。(2)5万元作如下分割:①5万元为李四夫妻共有财产,其中2.5万元归其妻所有,2.5万元为遗产。②2.5万元遗产中,0.5万元为遗嘱继承,归其女所有;另外2万元为法定继承。③法定继承人有其妻、母、儿甲、女乙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④同一顺序继承人,分配时原则上均等。⑤应为胎儿保留1份,待胎儿出生后最后确定此份遗产的去向:出生时为活体的归胎儿继承;是死体的由法定继承人分割;是活体而后死亡的,由他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8.2002年3月13日,某家具商场购得一批新式沙发,价格为每组1880元,售货员在制作价格标牌时,误奖1880元写成880元。3月20日,甲、乙二人来逛商场,发现同样的沙发在别的地方卖近2000元,而该商场还不到1000元,觉得价格非常便宜,便一人买了一组,由于摆放的两组沙发均已售出,售货员再去仓库提货时,发现沙发的价格根本不是880元,而是1880元,甲、乙二人的沙发每人少交了1000元。得知这一情况后,商场马上派人查找甲、乙二人,并终于在2002年4月27日找到了这二人。家具商场要求甲、乙二人退货或补足价款,但遭到拒绝。问:(1)商场同甲、乙二人之间的买卖行为是属于什么样的民事行为?(2)应如何处理这一纠纷?
8.答:(1)商场与甲、乙二人的买卖行为属于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商场本意是要将沙发以1880元的价格卖出,由于售货员制作标牌的错误,使得每组沙发少卖了1000元,这是商场由于疏忽大意导致结果与自己本意相悖。甲、乙二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标牌上的价格买下沙发,所以,商场同甲、乙二人的买卖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2)商场同甲、乙的买卖行为可以变更或撤销。《民法通则》第59条的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所以,只要商场或甲乙任何一方提出变更或者撤销买卖关系的请求,人民法院都应予以支持。根据《民法通则》第61条的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而受的损失。所以,如果这一买卖行为撤销,甲乙二人应将沙发返还给家具商场,家具商场返还甲乙二人的货款,并承担甲乙二人因此所受的损失。对于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变更;当事人请求予以撤销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变更或撤销。
9.某运输公司受农场委托长途运送生猪,途径某市遇酷热天气,运输公司派出的押运人员张某、杨某根据经验决定给生猪降温,从某农资公司购得喷雾器一架,清洗后灌入自来水即向生猪喷水降温。运达后收货人某肉食公司觉生猪异常,经检验生猪不同程度农药中毒。后查该喷雾器出售前曾借给农户李某使用,农药系李某使用后残留所致。问:(1)肉食公司可否拒收生猪?为什么?(2)谁应该对生猪中毒负责?为什么?(3)张某、杨某有无过错?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为什么?(4)农场应向谁索赔?为什么?
9.答:(1)可以,因为生猪中毒,违反合同约定的质量条款。
(2)农资公司,因农资公司出售的喷雾器存在严重的瑕疵,这是造成生猪中毒的原因。(3)没有,因张、杨二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喷雾器内残留有农药的情况。
(4)应将运输公司作为被告起诉,因农场和运输公司之间订有运输合同,生猪在运输途中发生问题。
10。某市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某校校长决定从该商场为党校购买一台机器,同时得奖券100张,分给每位教师各两张,言明如得奖金即归持券人。同时贺某与其他几位教师又去购物抽奖,但由教师丁某代垫款项。贺某因急事出差,只将3张奖券号码登记下来,对丁某说:“这3张就算我的了。”但未还丁款。奖开,学校出资部分有1张奖券得1等奖,奖金5000元,持券人为丁某;个人出资部分,贺登记的3个号码有1张中2等奖,奖金4000元。
此时贺某尚在外地,丁某持券取回奖金9000元,贺某回后得知此情,找丁某要求给付中奖的4000元,丁某不允,言此券系自己所购所持,贺某既未付款,也未占有奖券,应归自己享有。贺某甚怒,宣布一等奖券系学校出资,奖金应归学校所有,丁仍不允,贺诉至法院。问:(1)学校出资部分中奖归谁所有?为什么?(2)个人部分中奖的奖金应归谁所有?为什么?(3)贺宣布一等奖归学校所有是否有效?为什么?(4)贺某未付丁某购物抽奖的款项,在贺某与丁某之间存在什么性质的法律关系?为什么?
10.答:(1)应归丁某所有,因学校已言明在先,所得奖金归持券人,且奖券已实际交付个人,属于赠与行为。
(2)应归贺某所有,因贺某已登记奖券号码并向丁言明此3张奖券归他。(3)无效,因奖券已交付,赠与行为不得撤销。(4)借贷关系,因丁某系替贺某垫付款项。
11.王甲和刘乙系邻居,两家关系很好。因业务需要,王甲被单位派往设在海口的办事处工作,临走拜托刘乙照看自己的房屋及物品。夏天来临,王甲从海口给刘乙打电话,称其在海口买了一台柜式空调,家里原来的挂壁空调不要了,请刘乙帮忙以合适的价格卖掉。刘乙的同事李丙听说此事后,表示想买下这台空调,但他不愿多出钱,李丙就对刘乙说:“你给王甲打个电话,就说空调的冷冻机坏了,要想快点出手就得降低价格。”刘乙觉得自己和李丙是同事,不答应会影响今后的关系,况且他有许多事要求着李丙,于是就按李丙的意思给王甲打了电话,王甲说既然冷冻机坏了,降低就降低吧。于是,刘乙就以500元的价格把空调卖给了李丙。过了一阵,王甲从海口回来,准备把柜式空调安装上,听人说了卖掉挂壁空调的事,王甲非常生气,找到李丙,要求李丙返还空调。问:(1)刘乙、李丙买卖空调的行为是否有效?(2)本案应该如何处理?
11.答:(1)刘乙、李丙之间买卖空调的行为无效。王甲委托刘乙把他的挂壁空调卖掉,在王甲和刘乙之间实质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刘乙是代理人,王甲是被代理人。《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因为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是由被代理人承担法律后果的,所以代理人必须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不得滥用代理权。《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本案中,刘乙为了和李丙搞好关系,就答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
经管院第八届团支书联席会期末复习资料
应李丙的要求,谎称制冷机坏了,以过低的价格把空调买给李丙,这实际上是刘乙和李丙恶意串通损害王甲利益的行为。所以,刘乙、李丙买卖空调的行为是无效的。
(2)根据《民法通则》第66条第3款的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本案中,刘乙、李丙恶意串通,损害王甲的利益,刘乙、李丙应对王甲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王甲要求李丙返还空调,李丙应返还空调,王甲应返还李丙的500元钱,如果王甲还有其它损失,刘乙、李丙应负责赔偿。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由各班团支书搜集,团支书联席会秘书长李明洋,副秘书长施展、刘孟玄、罗嘉琪、周晨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