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激活学生乐学2.
如何激活学生乐学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讯猛发展,教育正面临着知识爆发时代的挑战。如何激活学生的乐学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代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激活学生乐学也就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亮点。那么,怎样才能给学生扬起乐学的风帆呢?
一、引导学生树立“以学为乐”的学习态度,是寓教于乐的前提。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学习态度,这是寓教于乐的前提。对学习充满兴趣,并非是每个学生都能有的,尤其是当前经济浪潮冲击,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中的挫折、困难使一些学生也会由害怕变为厌学。对这些现象,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社会,知识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不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走向社会将无立足之地,在学校学好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素质,既是提高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在社会求生存的需要。以需要激发动机,引发出求知的欲望,真正使他们由“要我学”的“苦学”状态变为“我要学”的“乐学”状态。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应彻底摆脱以往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框架,多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感到知识的生活功用,以实用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刺激他们的新奇感和求知欲。比如在数理化教学中,可以适时地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在建筑设计、农业种植等生活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在文科教学中,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科现象解说知识,在写作中更可以点示“合同、广告、说明书”等的广泛应用,以此进行教学等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以需要激发动机,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保持求知乐趣,坚信以学为乐,化苦为乐。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是寓教于乐的关键。
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提高,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中去,在内化中促进素质的形成。如果课堂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教师讲的没劲,学生听的没味,就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就显的很重要。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会激发学生持久、浓烈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愉快的探索、积极地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乐在其中。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充分体现民主活跃的气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采取“一灌到底”的方式,把自己的知识强灌给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然要求要打破这种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踊跃探索、驰骋思维的舞台。其次,要围绕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妙趣横生。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新奇感,免去课堂的枯燥无味。教师应该努力使每堂课都采用不同的教法,即使是同一堂课,也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学生的情趣,灵活机智地变换不同的手法。例如理科教学中,既可用直观、形象的教法,也可引用多媒体教学手法,使抽象变具体,使枯燥变生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最后,开辟第二堂课,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课后被沉重的作业压的喘不过气来,就不能真正体现出“乐学”的目的。而开辟第二堂课,如演讲比赛,英语游戏、数理化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的活动,除了能将学生从课堂引向更为轻松的课外活动外,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发挥其个人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兴趣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乐学的重要因素。
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境。愉悦的心境可以促使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又会使人迸发出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越有乐趣,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我们说,保持愉悦的心境,是保证“寓教于乐”的不可以忽视的心理因素。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就要做到由衷地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情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和蔼的微笑。都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亲切,如沐春风。由亲化悦,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注意控制情绪,使学生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保持良好的心境,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随便的一句粗暴的批评,往往会破坏学生平静的心境,导致逆反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对一些成绩不理想或上课不专心的学生,应少斥责,多鼓励,循循善诱。尤其是在课堂,要控制好情绪,不乱发脾气,要让学生始终处于和谐、宽容的学习气氛中。此外,教师还应当多关心学生,以关爱来驱走学生心中的愁云。学习的不理想,家庭和自身的不幸等因素往往会导致学生灰心、自卑,甚至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这时,教师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一句激励的话语,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对这些学生要细心地开解,帮助他们从逆境中走出来,从而鼓起生活、学习的信心,以愉悦、积极的心境投入学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我们成功地让学生扬起“乐学”的风帆,让学生“以学为乐”,我们的教学也就会乘风破浪地驶向素质教育胜利的彼岸。
仲恺高新区2011年教学评优送评材料
类别: 教学论文
科目: 小学语文
学校: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君子营明宗小学
题目: 如何激活学生乐学
姓名: 温碧芬
联系电话(手机): ***
电子邮箱: junziyingxx@163.com
日期: 2015年5月
第二篇:如何引导学生乐学
如何引导学生乐学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要把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一、从现实生活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
。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让他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一个篮球60元,一个足球45元,老师想买两个篮球和3个足球,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根据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知识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四、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 使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数学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的结果。为此,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才能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讲出很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时,甲老师说:“这也算对的。”乙老师这样说:“你的想法真是妙极了!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要谢谢你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 学生无疑是喜欢乙老师,因为他的课堂用语体现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另外,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第三篇:激活学生的表现欲
激活学生的表现欲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中 刘思成电话:*** 邮箱:***@163.com
一天,上课时,星一直低着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她今天这是怎么了,病了?和同学闹矛盾了?还是„„?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疑问。一下课我便将星请到了办公室。
我这才发现,她的眼睛已红肿。还没等我开口问,她的眼泪便流了下来,而且越哭越伤心,我没有说什么,只是给她递着纸巾,让她尽情地发泄着。等她情绪稍稍平稳了些,我问她出什么事了。从她断断续续的哭诉中,我终于听明白了,学校要组织数学竞赛,需要交15元的报名费,在星向父亲要钱的时候,父亲说她这钱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很伤心,认为父亲不理解自己,自己在父亲的心目中没有一点位置。更让她伤心的是,类似的话父亲在她面前说了不是一次两次了,她总感到父亲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越想心理越难受,越想越伤心„„ 我很奇怪: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星都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怎么在她父亲的眼中却是截然不同呢?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我试着问她:“在前几天的期中考试中,你不仅获得了优秀学生奖还获得了学科之星称号,这些你父亲都知道吗?”她摇摇了头,我又问:“开学典礼上你获得奖学金的事,你父亲知道吗?”她又摇摇头。我问:“为什么不和父亲说这些事呢?”她说:“不好意思。”我和她说,正因为你的不好意思,才让你父亲对你在学校的表现产生了误会,尽管你很优秀,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你父亲对此却一无所知,在他的直观印象中,你只知道找她要钱,他的这些钱只能石沉大海,不会得到任何的回报,人都有幸福欲,当自己的幸福无法实现时,心里难免会有情绪。我建议星,找个合适的时间,将自己获得的成绩讲给父亲听。一定会改变父亲对自己看法的。要知道人都应有表现欲,而且每个人都应让自己的表现欲成为一种自然。
她将信将疑地走了,没过几天,我接到了星父亲的电话,听得出来电话中的他很高兴,说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这么优秀,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并一再感激老师的教导,我想象的出此时星的父亲是多么幸福。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星的情绪也一天天地好了起来,而且变的更加自信,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上课时敢于主动回答问题,更让我惊喜的是她还主动报名参加了一二九诗歌朗诵会,而这在以前对星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她不好意思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表现。当我就她的变化向她祝贺时,她很调皮地说了一句,你不是说人都应有表现欲吗!像星一样内向的学生还有很多,她们往往在父母的面前都不好意思表现自己,更何况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呢?我们也因此看到了一个个在课堂上沉默的学生,一个个在小组合作交流时的旁观者,一个个在歌手大赛时虔诚的欣赏者。也许我们老师认为这样的学生好管理,不用老师过多操心。
但我们老师更应在这平静的背后看到现在社会竞争的激烈,而一个不善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是很难得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的。这样下去,他们将来该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其实这些内向的人也有表现欲,只是他们的这种表现欲暂时沉淀在自己的心里,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能寻找适当的时机将其激活,我想信:如果我们能打开每个学生内心表现欲的大门,成全的不仅是学生,我们和学生家长的幸福欲也都将得以彰显。
第四篇:唤醒学生激活课堂
唤醒孩子
激活课堂
—《
8、五彩池》教学反思
洛阳市西工区后李小学
崔景丽 2012年6月 唤醒孩子
激活课堂
—《
8、五彩池》教学反思
“藏龙山上有奇池,形态万千色斑斓。疑是瑶池在凡间,却见池底石笋现”,这首不成体统的小诗是在今天学习《
8、五彩池》一课时,我和同学们即兴而作。虽然还未经推敲,但却是大家在品味作者语言、领略五彩池的美景后最深切的表达。
这本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于有了前面《
6、桂林山水》、《
7、走进丽江》两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做铺垫,这一课,我原来没有打算深入展开,没想到孩子们兴致很高,因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字词后,我抛出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很快就有了答案。接下来,我就指名学生读书,第一个自然段读完,让学生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段意,并且板书在黑板上。然而后来的情况证明,就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举,在孩子们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举起小手,畅谈自己的见解,真好;走上讲台,体验当老师的感觉,真棒!读到了介绍五彩池特点的重点段,学生读书概括十分踊跃,在说自己的读书感受时,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一双双眼睛神采飞扬,一反平日里的沉默。有些孩子在读书后开始发问了:作者在晴天去看五彩池有没有特别的理由呢?不足一亩是多大?不过一丈是多深?第一个疑问是孩子们通过读书交流解决的,而亩和丈的概念则有老师讲解举。当学生想象体会到大水池不足一亩,就是六百平方米左右,大概就是十二间教室那么大;深不过一丈,就是三米左右,大约一层楼那么高,他们的心里马上就有了清晰的感知。再听孩子们齐声读这些句子时,那悦耳动听、乐在其中的琅琅书声,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惊喜和愉悦。孩子们在积极思考的同时,我也趁机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水池都有什么形状?“„„”表示什么作用?你还能想到水池像什么?孩子们都很兴奋,他们的想象力确实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在读到第三自然段中关于色彩的描写后,学生们还想到了许多别的颜色。课文读完了,我引导学生思考:五彩池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孩子们的答案可丰富了:神奇、魅力、形态万千、色彩斑斓„„那一刻,我觉得大家真的是把作家笔下的美景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留在了自己的心中,在读到第四自然段,明白了五彩池的形成原因后,大家恍然大悟,不禁对神奇美丽的五彩池赞叹不已,于是就有了那首小诗。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哪!原来简单平淡的一篇略读课文,在师生不断的互动中,在淋漓尽致的表达中,竟成了难忘的一课!我也从中悟出了一个课堂教学的真谛—只有唤醒学生,才能激活课堂!
第五篇:激活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激活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摘 要中学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其教材及教学资源、学校资源、传媒资源、生本资源等,展开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有裨益。
关 键 词社会责任感培养;课程资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4-00-02
作为社会人文的基础性学科,中学语文教育有其人文厚重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因此应立足人的成长,指向学生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积极引领学生追求高远的人生理想,确立高尚的生命意义,定位高阶的人生追求。[1]要达到这一目的,中学语文学科就应积极挖掘自身课程资源,并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下面即以教学辛弃疾的词作《水龙吟》为例,谈谈如何合理开发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借助教材资源,创设德育情境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源平台。
在讲授课文时,笔者抓住其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直抒胸臆的三句,归结出辛弃疾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形象。这时,再给出教学参考书中有关辛弃疾生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
学生读完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总结出对辛弃疾坎坷一生的评价:“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忠义慷慨。”“在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对时代的期望和失望、对民族的热情与愤慨,这是失路英雄的悲叹;但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这更是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英雄的壮歌。”“在寻求个人生命的自在与扛起家国的责任这两种生命价值的取舍抉择之间,辛弃疾选择了后者。”可以看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已经有了正向的认识。
二、利用学校资源,展开德育话题
学校资源主要是指馆藏资料、校园建设、各类活动等。学校是课程活动的舞台,是课程资源最为集中的场所,因此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应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效用。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注意预设,更留下生成的空间,在授课的关键处相时延伸、点拨,引导学生通过阅览资料,走向思维深处。比如,在学生对辛弃疾的一生作出评价后,笔者适时小结:“儒家知识分子的这种担当、责任意识,是在一代代先贤的积极指引下培育出来的,这样的先贤很多,如宋代大儒张载。”
随后用PPT展示从学校图书馆找来的有关张载的资料。一是张载为人熟知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是对这句话的解释:“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三是对这四句话的通俗解读:“这‘四为’里面,不光有自己,更有他人、社会、家国、天下。张载先生在这里为所有知识分子点明了一个共同的追求目标,显现了儒者襟怀,开显了他们的器识与宏愿。”
在学生看完这些资料后,教师随即引导:“老师特别不希望大家只确立‘一份好工作、一辆好车子、一套好房子’这样简单的物质化的人生目标,或只以个人财富的占有量来量化自己的成功;而特别希望大家现在就能立下与社会大群、民族家国休戚与共的宏志……扛起个人的责任,扛起家庭的责任,这是应该的,没什么了不起,你要是能去扛起对社会国家的责任,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同学们听后纷纷响应、发言,表示坚决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做敢于承担家国责任的大写的“人”。在同学们慨慷激昂的表态中,教师把张载的那四句话重新呈现出来,大家不约而同齐声诵读,声音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三、引进传媒资源,加强德育力度
传媒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技术的日益发展使我们身在学校也能广知天下大事,因此对传媒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是开发课程资源最为特别的环节。
为此,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笔者乘势追击,利用校园网络,将北大才女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获得冠军时的演讲视频《年轻人你能为世界做什么》播放出来,并对其中的几句话进行了重复播放:“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刘媛媛的声声追问,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个个面色庄重,现场氛围很是严肃。视频播放完后,我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让同学们课后好好思考刘媛媛的追问。
另外,为了避免空洞说教,笔者给学生推荐了凤凰卫视的《名言启示录》栏目,?@个节目每期推出一个杰出人物,讲述其突出贡献与卓越成就,每期只有四分钟,非常适合在课前播放。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我首推了顾炎武、梁漱溟等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几位名人。
四、巧用生本资源,内化德育效果
生本资源包括学生经验、学生习作、学生家庭的资源等。生本资源由于源自学生本身,对学生而言无比亲切、真实,因此如果能把生本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大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笔者布置了有关这篇课文的周记作业。后来,我在学生周记里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虽然我现在还无法完全回答刘媛媛的提问,但她的演讲和张载的话让我有了梦想,这梦想虽然还是模糊的,却已经有了,这很让我激动。”还有同学写道:“正是因为有辛弃疾、张载这样的人在,中国人的责任精神才不断地得到传承;正是因为有刘媛媛这样的人在,中国的未来才更有希望!”我将这些同学的周记复印下来,张贴在教室宣传栏里,让同学们时时得到激励。
应该说,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富有生命灵性的群体,这要求所用的课程资源形态丰富,在激活方式上尽量有趣多样,如此才能营造和谐自然的教育氛围,巧妙地将“用力”的教育化于“无形”。
参考文献:
[1]蓝国良,桑丽虹.教育是一种生命的关怀[J].中小学德育,2015(10):21.(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长沙 410006)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