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602
【发布文号】豫政办[2001]131号 【发布日期】2001-12-05 【生效日期】2001-1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切实做好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豫政办〔2001〕131号二00一年十二月五日)
为进一步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保障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保障特困群体基本生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目前,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正处于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切实保障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贯彻落实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对于深化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省政府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由主要领导同志直接负责,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实现“两个确保”、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抓紧抓好,使我省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二、二、密切配合,认真搞好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企业在帮扶特困群体方面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了各地社会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但是,企业特困职工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没有及时足额发放;“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家庭尚未完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有关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部分职工情绪不稳,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将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协调和监督力度,抓好落实。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同心协力,积极搞好工作衔接,确保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保障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强失业保险工作。“两个确保”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地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决不能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并代他们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险费收缴率,保证应收尽收。特别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追缴拖欠,并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的收缴工作,尽快使社会保险覆盖全体劳动者。今年是下岗职工三年基本生活保障协议期满出中心的第一个高峰,加之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失业人员增多,失业保险压力大、任务重,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失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工作力量,完善各项制度,夯实基础,加速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顺利过渡。
(二)扩大城市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特事特办,在前段全面调查掌握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数和所需资金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想方设法扩大城市低保覆盖面,早日实现“应保尽保”。各地要严格按照《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规范操作,按程序审批,落实到人,努力做到不错保、不漏保,通过短期内的努力,在年底前要实现如下目标: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中央直属企业、省属企业,尤其是远离城镇的军工、矿山等企业的职工和家庭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所有特困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所有城镇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基本纳入保障范围。前两条必须做到,任何地方不得以企业主管部门、行业类型或所有制不同等为理由,将中直、省属企业职工家庭排斥在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之外。要把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特困职工,以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过程中新增加的贫困人员,作为当前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重点,确保这部分生活确有困难的人员及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三)认真做好“三条保障线”之间的衔接工作。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后,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三年期满未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进入失业保险,领取期限最长两年的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期满仍未再就业的,如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以及未参加失业保险的特困职工,也可按规定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近年来,中央和省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增加较快,但一些市、县(市、区)财政支出比重还偏低。各级政府一定要进一步克服困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加大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投入。同时,要适当调整市、区最低生活保障金分担比例,避免因区级财政负担保障金过重,难以承受,致使资金得不到落实,造成应保未保。自今年起,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已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补助资金的分配既要考虑各地财政困难状况和工作任务,也要考虑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绩和地方财政的安排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增加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不能因为中央和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而减少投入或不投入。各级财政要积极支持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保资金到位,并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
(五)制定优惠政策,狠抓落实,促进再就业。实现再就业是解决企业特困职工基本生活问题的根本途径。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继续坚持政府、企业、社团、街道和个人共同参与,多措并举,共同解决企业特困职工基本生活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再就业援助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享受保险、保障基本生活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再就业工作经费的投入。同时,社区要加强对下岗职工的组织管理,广泛开展社会帮扶困难职工活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要大力开展面向街道、居委会、社区工作人员的有关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业务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增强工作效果。要建立健全城市特困职工档案,针对不同家庭情况采取具体帮扶措施。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建设、工商、国税、地税等有关部门,要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及特困职工在就业、就学、医疗、住房、经营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继续推动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与职工贫困户结对帮扶,逐步形成全社会扶贫帮困的良好风尚。
当前,企事业单位中凡存在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集资款,以及应参加而不参加社会保险、有能力缴费而拒缴或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要制定具体计划,尽快清缴拖欠职工欠款和社会保险费。在清欠完毕之前,有关部门要取消其负责人参加评先资格,并严禁其出国考察、购买小汽车等,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并一再拒缴的,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三、三、明确责任,加强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领导
巩固“两个确保”,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将“三条保障线”建设好、落实好,不仅是劳动保障、民政、财政、工会等部门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给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切实加强领导,深入调研,狠抓措施落实,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到领导重视、工作到位、措施得力、投入及时、责任明确。坚持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制,层层抓落实。年底,省政府要对年初与各省辖市政府签订的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评,对完不成任务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动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保障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事关全局的大事,认真抓紧、做好,让特困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物价稳定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物价稳定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
2010年12月06日来源: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鄂政发〔2010〕7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今年以来,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精神,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着力抑制市场物价上涨,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在国内外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自7月份以来,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价格涨势加快,目前仍在高位运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直接推高了价格总水平,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为遏制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 〔2010〕40号)精神,按照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坚持把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结合起来,把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切实加强对消费价格总水平的综合调控,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各地要切实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源头抓起,全面贯彻省政府 《关于推进新一轮 “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鄂政发 〔2010〕57号),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和增加农副产品供应。切实落实好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严格执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加强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建设,提高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粮油糖等物资储备,因地制宜建立蔬菜储备制度,把握好储备投放的节奏和力度,提高稳控市场价格的能力。
二、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加强农副产品调运,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副产品运输 “绿色通道”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副产品的车辆一律免收车辆通行费,各相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解决扩大 “绿色通道”政策覆盖的蔬菜品种范围等问题。铁路部门要及时掌握蔬菜等农副产品运输需求,妥善做好运力安排,优化运输组织,支持农副产品运输。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切实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保持农资价格基本稳定。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能源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保证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加大清理整顿农副产品市场收费的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2011年春节之前,除国家统一安排和省政府确定的调价项目外,各地不得出台新的调价项目。
三、完善相关补贴制度。各地、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准确测算物价上涨对当地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尽快研究完善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的实施办法。各地要根据物价上涨情况,统筹研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的办法,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各大中
专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切实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
各地要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依法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进一步增强价格监管调控能力。已经设立价格调节基金的地方,要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平抑市场物价、补贴低收入群体的作用;没有设立价格调节基金或价格调节基金不足的地方,要安排和落实抑制市场物价、补贴低收入群体的专项资金。
四、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要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流通等环节和价格行为的监管。各级物价部门要建立健全价格监测、发布、预警、应急相衔接的快速反应机制,继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粮、油、肉、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柴油、石油液化气、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第一时间捕捉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并妥善应对。在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没有明显回落之前,各级物价部门要坚持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日报制度、重要农资价格监测每周双报制度;要通过组织召开蔬菜等农副产品购销行为与价格政策提醒会、告诫会,发起价格诚信倡议等形式,引导农副产品经营者增强价格行为自律意识。各地可根据当地市场蔬菜供应和价格上涨情况,以市场化的方式方法引导、促进蔬菜价格合理回归。根据各地情况,针对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情况制定价格临时干预预案,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必要时,要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整顿主要农副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要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防止农副产品被炒作的市场风险。物价部门要组织开展农副产品价格专项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要进一步健全价格监管法规政策,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物价、商务、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成本监管,加大市场巡查的工作力度,对于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典型案件,一经查实,除依法予以严惩外,还要在主要媒体上公开曝光,加大震慑力度。
五、加强舆论引导,稳定社会预期。要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布粮、油、肉、禽、蛋、菜、奶等重要商品价格,让民众了解真实的价格信息。要建立舆情监测制度和新闻发布快速反应机制,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价格政策法规和价格形势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我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障供应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行为所做的工作。
六、建立健全稳定农副产品生产和价格的长效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蔬菜、粮食等农副产品生产、消费、价格变动规律,建立健全稳定农副产品生产和价格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购销网络比较健全、市场影响力较大的积极作用,着力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副产品市场调控的体系和机制。
七、建立市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省政府市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由省物价局牵
头,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粮食局等部门参加。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深入基层,切实摸清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研究分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的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各部门要在11月28日前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省政府。省政府将组织检查组赴各地督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市场物价情况。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镇关于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各村(居)民委员会,镇级各部门(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帮助困难群众纾困解难,根据《达州市达川区民政局达州市达川区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民发〔2020〕69号)、《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川民发〔2020〕86号)、《达州市民政局达州市财政局关于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达市民发〔2020〕34号)等文件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
在坚持现有标准、确保低保制度平稳运行、低保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将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可将重残人员范围扩大到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1.5倍,且财产符合当地相关规定的低保边缘家庭。加大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救助帮扶力度,重点关注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城市灵活就业人员、低保边缘人口以及因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致贫返贫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积极促进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务工就业,对因就业导致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
加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衔接,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未脱贫和致贫返贫风险等级较高人群的基本生活状况,加强走访探视,逐户逐人摸底排查,主动发现困难,及时实施社会救助,防止返贫致贫。落实落细“单人保”、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兜底性政策措施,推动扶贫政策精准落实,确保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给予不超过12个月的渐退期。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或临时救助范围,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以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救助补贴资金。
二、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
全面落实临时救助政策,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将遭遇火灾、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城乡居民,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经本人申请,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对流动人口中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可放宽户籍地申请限制,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临时救助金。
适当提高临时救助标准,统筹考虑救助对象家庭人口、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和困难持续时间等因素,分类分档确定。人均救助标准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的1倍,不超过当地月低保标准的6倍。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提高救助额度。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和受疫情影响生活困难的未参保失业等人员,救助标准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的2倍;
对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新冠肺炎患者,救助金额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的3倍;
对新冠肺炎患者同时遭受自然灾害影响,且经应急期、过渡期受灾人员救助后基本生活仍面临时暂时重大困难的人员或家庭,救助标准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的4倍。
有条件的村(社区)直接实施临时“先行救助”,做到及时、高效救助。
三、提升特困人员照料服务
完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增强特困供养机构兜底功能,加快推进护理型床位的设置和改造,提高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服务能力,优先满足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有条件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可向有集中供养意愿的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其他社会老人提供低偿的集中托养服务。民政办要加强与各供养机构的衔接,积极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手续办理,协助顺利入住。
四、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流程
优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流程,科学调整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升救助时效。对没有争议的救助申请可不再进行民主评议。对能通过经济状况核对掌握并出具核对报告的救助申请,可不再进行入户调查。改进公示公开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救助对象长期公示。强化主动发现机制,加大走访排查力度,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体系,发挥网格员、村(居)民代表、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五、加强社会救助组织保障
各村、社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要建立城乡困难群众调查监测机制,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和信息核查,真正把困难群众的底数摸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台账,分类实施救助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按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补助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不得擅自扩大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不得用于自然灾害应急期、过渡期受灾人员生活救助支出,不得用于工作经费和机构运转、大型设备购置、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支出。要加强监督检查,依法依纪查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会为等问题,坚决查处和曝光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确保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困难家庭、每一位困难群众。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党员干部、一线工作人员担当作为,对非因主观故意将不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帮扶范围的,可免予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篇:镇对于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通知
镇关于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各村(居)民委员会,镇级各部门(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帮助困难群众纾困解难,根据《达州市达川区民政局达州市达川区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民发〔2020〕69 号)、《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川民发〔2020〕86 号)、《达州市民政局达州市财政局关于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达市民发〔2020〕34 号)等文件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
在坚持现有标准、确保低保制度平稳运行、低保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将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可将重残人员范围扩大到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 1.5 倍,且财产符合当地相关规定的低保边缘家庭。加大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救助帮扶力度,重点关注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城市灵活就业人员、低保边缘人口以及因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致贫返贫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积极促进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务工就业,对因就业导致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给予不超过 6 个月的渐退期。
加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衔接,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未脱贫和致贫返贫风险等级较高人群的基本生活状况,加强走访探视,逐户逐人摸底排查,主动发现困难,及时实施社会救助,防止返贫致贫。落实落细“单人保”、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兜底性政策措施,推动扶贫政策精准落实,确保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给予不超过 12 个月的渐退期。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或临时救助范围,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以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救助补贴资金。
二、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
全面落实临时救助政策,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将遭遇火灾、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城乡居民,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经本人申请,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对流动人口中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可放宽户籍地申请限制,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临时救助金。
适当提高临时救助标准,统筹考虑救助对象家庭人口、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和困难持续时间等因素,分类分档确定。人均救助标准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的1倍,不超过当地月低保标准的6倍。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提高救助额度。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建
档立卡贫困对象和受疫情影响生活困难的未参保失业等人员,救助标准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的 2 倍;对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新冠肺炎患者,救助金额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的 3 倍;对新冠肺炎患者同时遭受自然灾害影响,且经应急期、过渡期受灾人员救助后基本生活仍面临时暂时重大困难的人员或家庭,救助标准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地月低保标准的 4 倍。
有条件的村(社区)直接实施临时“先行救助”,做到及时、高效救助。
三、提升特困人员照料服务
完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 16 周岁延长至 18 周岁。增强特困供养机构兜底功能,加快推进护理型床位的设置和改造,提高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服务能力,优先满足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有条件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可向有集中供养意愿的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其他社会老人提供低偿的集中托养服务。民政办要加强与各供养机构的衔接,积极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手续办理,协助顺利入住。
四、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流程
优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流程,科学调整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升救助时效。对没有争议的救助申请可不再进行民主评议。对能通过经济状况核对掌握并出具核对报告的救助申请,可不再进行入户调查。改进公示公开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救助对象长期公示。强化主动发现机制,加大走访排查力度,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体系,发挥网格员、村(居)民代表、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五、加强社会救助组织保障
各村、社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各项社会救助政策
措施落地落实,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要建立城乡困难群众调查监测机制,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和信息核查,真正把困难群众的底数摸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台账,分类实施救助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按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补助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不得擅自扩大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不得用于自然灾害应急期、过渡期受灾人员生活救助支出,不得用于工作经费和机构运转、大型设备购置、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支出。要加强监督检查,依法依纪查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会为等问题,坚决查处和曝光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确保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困难家庭、每一位困难群众。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党员干部、一线工作人员担当作为,对非因主观故意将不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帮扶范围的,可免予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1]28号 【发布日期】2001-08-03 【生效日期】2001-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1〕2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今年二季度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1〕28号文件和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01〕14号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全省农民负担预算方案已审批结束,农民负担监督卡正陆续下发到户。但是,一些地方在下达今年农民负担方案时,仍在向村、组和农户平摊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有的违反规定超项目超限额向农民下达统筹提留额;有的地方和部门继续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进行各种摊派;有的基层干部强迫农民出资出劳;还有的不执行中央减轻农民负担“八个禁止”和省委“七个严禁”的规定,仍在组织“工作组”、“小分队”向农民收取统筹提留费,个别地方已酿成严重后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1〕42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减轻当前农民负担,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充分认识做好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减轻农民负担既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政策,又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正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如何使干部受到教育,让农民得到实惠,很大程度上需要体现在让农民负担真正减下来,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只有真正把各项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农村的稳定才有保障。
二、二、坚决执行现行减负政策
今年除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长沙县、津市市、永兴县外,一律执行现行税负政策,要确保今年农民的税费负担水平比上年有所下降。
要严格依法征收农业税。除农业税外,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等一律依实计征,严禁按人口、按田亩平均摊派;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作物,在计征农业特产税时,要扣除已征农业税,不得重复征税;工商其他各税不得向务农农民分摊。
要严格执行乡统筹村提留不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且不超过1997年绝对额和略低于上年负担水平的规定。切实做好农民负担卡发放到户工作,严格规范卡内项目和填卡程序,防止层层增项加码。农技服务费、农机服务费、牲畜防疫费等服务性收费和共同生产费一律不得填入农民负担卡,切实维护农民负担卡的严肃性,防止以共同生产费、统一服务费、以资代劳等名义,在统筹提留费之外乱开口子,变相增加农民负担。农民依卡让交,凡不给农民发卡及卡外不合理负担,农民有权拒交。
要坚决制止农村“三乱”。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收费,要严格执行省财政、物价和教育部门统一制定的收费标准,贫困地区实行“一费制”,并向社会公布;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一律不得“随读代征”,取消一切形式的教育“口子费”;除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外,其它农村教育集资、公路集资、电力电信集资、水利集资、卫生院建设集资等一切集资和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一律禁止;坚决查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各种罚款和摊派行为。
要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各地都要建立政务服务中心。要清理和公开村级财务。
要全面摊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各级物价和减负部门要切实做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的规范管理工作。乡(镇)政府要在政府所在地和墟场等群众集中的地方设立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牌,涉农收费部门要在各自办公地设立涉农收费公示牌,村要在村务公开栏设立涉农收费公示栏。要利用公示栏、公示牌等形式,把农村重要的价格和收费项目、标准、批准机关、收费对象、监督电话等予以公示。所有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牌、公示栏所公示的收费项目、标准等要由县(市、区)物价局和减负办统一审核。
要严格执行中央“八个禁止”和省委“七个严禁”规定,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在税费收缴过程中,一方面要教育农民群众爱国家、爱集体,自觉履行应尽义务,对合理负担真正做到自觉交、主动交,对因受灾减产和特别困难交不起的农户,要及时做好税费减免工作;另一方面,要严肃工作纪律,任何情况都不允许以任何形式组织“工作组”、“小分队”到农民家“撮谷、抬猪、搬家具”。
切实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市)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长沙县、津市市、永兴县作为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市),要严格按照中发〔2000〕7号、国发〔2001〕5号、国办发〔2001〕28号和湘办发〔2001〕14号等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做好试点工作。计税面积、计税产量等要得到农民的认可。在试点中,不得搞任何形式的集资摊派;不得将已取消的行政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不得将“一事一议”变成固定性收费项目,并擅自扩大范围和提高限额标准。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减轻、规范、稳定”目标的实现。要积极探索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新机制。
三、三、精心组织部署全省农民负担专项检查
国务院今年6月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用电乱收费、报刊摊派和达标升级活动组织专项检查。在国务院检查验收前,我省要认真组织自查自纠。
对全省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的自查自纠工作,由省教育厅按教育部的统一安排负责组织实施。自查内容主要是查各地对中小学乱收费行为是否进行了全面清理、纠正和查处;省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是否得到严格的执行;中小学生的用书是否符合省定目录;一切通过学校的代收费项目和“口子费”是否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是否“随读代征”;农村学校危房改造集资是否严格按规定审批;地方政府和部门是否有向学校、教师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和平调、截留、挪用教育经费问题。
对全省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用电乱收费的自查自纠工作,由省物价局按国家计委的统一安排负担组织实施,省计委、省水利厅、省农电局配合。自查内容主要是在农网改造中有无乱集资、乱收费和超标准收费,强制农民义务出工、出料、摊派食宿等变相收费和搭车收费;有无强迫农民购买电表或借校表为由向农民多收费;有无超过省物价部门核定的限价乱涨价、乱摊变线损多收费;完成农网改造的地方是否实行城乡同网同价。
对全省报刊摊派的自查自纠工作,由省新闻出版局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安排负责组织实施。自查内容主要是各地是否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报刊征订进行清理;是否存在以部门发文、召开征订会或以回扣等手段向基层摊派报刊的行为;是否落实对农村报刊征订费用的控制标准和总额;对摊派报刊的问题是否进行认真查处和纠正。
对全省在农村开展达标升级活动的自查自纠工作,由省纠风办按国务院纠风办的安排负责组织实施。自查内容主要是查名地是否有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各种创建、评比、验收、授牌、命名等明令取消的达标升级活动。
在开展上述专项自查的同时,省国土、建设、计生、民政、公安、工商部门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建房、计划生育、结婚登记、外出务工证明、身份证、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乱收费和搭车收费进行自查自纠。
这次全省减负专项检查由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协调,省直牵头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组织专项自查的牵头单位,要按国家对口部门的要求,制定检查方案报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州)、县(市、区)、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牵头部门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面组织自纠自查。做到上下结合,条块结合,不留死角,不走过场,检查面要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及时整改,并将处理和整改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各市州和相关部门自查的情况要在9月底以前报省政府办公厅、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和省直牵头部门。10月份,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农村办、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法制办、省减负办和自查牵头单位对各地各部门自查情况组织联合抽查,全省抽查情况分别报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有关牵头部门。
结合减负专项大检查,要全面开展一次涉农收费文件和项目的清理。各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由一把手签字后将清理结果于10月中旬列出清册报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凡未参与此次清理和重新审核的文件一律不得再执行。今年凡出台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和收费项目,必须按规定事先经同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未经审核同意的文件一律无效,并由监察、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追究发文单位领导的纪律责任。
四、四、认真落实减负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各市州、县(市、区)、乡(镇)党政一把手是当地减轻农民负担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辖区内农民负担负总责。凡因落实领导责任制不力,在辖区内出台加重农民负担的文件、政策、规定和出现违法违纪收缴农民负担的文件、政策、规定和出现违法违纪收缴农民税费行为的,除追究当事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同级和上一级一把手的行政和纪律责任。
重申涉负部门工作责任制。凡违反规定,继续向乡、村和农户平摊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和服务性收费的;违反统筹提留政策,擅自突破规定项目、限额审批和下达统筹提留预算额方案的;违反农村中小学收费政策规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代收不属于学杂费范围的其它费用的;对农村电网改造乱收费和电网乱涨价;报刊摊派乱收费;农村建房乱收费;计划生育乱收费;民政结婚登记和户政办证乱收费;违反规定向农民搞公路集资、教育集资、电力电讯集资、水利集资、卫生院建设集资的等,均按照部门工作责任制要求,追究乡(镇)和县(市、区)部门一把手的行政责任,涉及上级部门的,追究上级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加大涉农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实行减轻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因违反减负政策而引发群体事件和恶性案件的,除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和市州、县(市、区)、乡(镇)负责同志的纪律责任外,坚决实行减轻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
“一票否决”权由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在上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行使,以上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为主。“一票否决”的对象: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的有关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上述单位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直接责任人)。“一票否决”的范围:否决当年评选的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目标管理合格单位、优秀领导班子等由上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评选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否决个人当年由上级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政府评选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和晋职晋级资格。行使“一票否决”的权限: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及副厅级以上单位,中央驻湘单位以及按管理权限由省直管理的单位和干部,由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行使否决权;县(市、区)、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和干部,由市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行使否决权;乡(镇)、县(市、区)直副科级以上单位和干部,由县(市、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行使否决权;实行垂直管理为主的部门和个人,由属地市(州)、县(市、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与该部门上一级领导机构共同行使否决权,以地方为主。各级人事、劳动、监察、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和干部任免机关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支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落实“一票否决”制。
增强涉农信息报送意识,确保信息渠道畅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及时报送涉农群体事件和死人案件等重大信息,凡发生因农民负担引发的群体事件和死人,市州、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必须按中办发〔1999〕7号文件规定的时限内逐级将信息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事态处置情况。同级监察、减负部门必须同步上报监察厅、省减负办。今后,对迟报、漏报、瞒报、压报信息的,将追究有关领导有责任。
加强对农民负担信访批示查办证件办理工作。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领导同志对有关涉及农民负担问题的批示件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的查办函。今后,对国务院和省政府领导同志批示给市州、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查办件和国家、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发函的查办件,都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及时上报调查和处理结果。
要切实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领导。强化农民负担监督部门的职责。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和力量要保持稳定,不能削弱。市州、县(市、区)都要成立常设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配备必要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利。乡(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日常工作由乡(镇)经营管理站承担,任何地方都不得供乡(镇)机构改革撤销乡(镇)经营管理站,以确保我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体系的健全。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八月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