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中药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处方、工艺等变更或改变原分析方法时,也需要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检查和含量测定,以及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中药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检测方法也应坐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精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应视具体方法拟定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第二篇: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中药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处方、工艺等变更或改变原分析方法时,也需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检查和含量测定,以及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中药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检测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应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
1.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的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C-A)/ B ×100%
A: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加入对照品量C:实测值
2.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用6~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设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分别制备2~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应报告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或可信限。
二、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精密度包含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在较短的间隔时间内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应考察方法的精密度。
1.重复性
实验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样品,用6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
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等。
3.重现性
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例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不同实验室的复核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复核检验的目的、过程、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4.数据要求
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三、专属性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成分的特性。鉴别、限量检查、含量测定等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1.鉴别
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均不得干扰测定,显微鉴别、色谱光谱鉴别等应附相应的代表性图象或图谱。
2.含量测定和限量检查
色谱法和其他分析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除去含待测成分药材或不含待测成分的模拟复方)试验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标明相关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
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或质谱检测进行验证。
四、检测限
检测限系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确定检测限常用的方法如下。1.直观法
可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
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供试品进行分析,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2.信噪比法
仅适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供试品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3.数据要求
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五、定量限
定量限系指供试品中被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应确定定量限。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
六、线性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样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个浓度的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七、范围
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及要求确定。中药由于含量差异大,对于有毒的、特殊功效或药理作用的成分,其范围应大于被限定含量的区间。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20%。
八、耐用性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把方法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流速等。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薄层色谱的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的薄层板,点样方式及薄层展开时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变化等。
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
附表
①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②重现性只有在该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做。③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上表中列举了在不同类型的分析方法验证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项目,“-”表示通常不需要验证的项目,“+”表示通常需要验证的项目,如遇特殊情况,仍应根据具体分析对象和情况而定。
第三篇: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一、目的:证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二、用途
(一)药品质量标准起草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二)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三、需验证的分析项目
1.鉴别试验;
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
3.原料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4.制剂中其它成分(降解产物、防腐剂等)的测定;
5.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中的溶出量等的测试方法
四、验证内容
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线性(Linearity)
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方法: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方法进行测定(n≥5)。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
•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UV法:吸光度A一般在0.2~0.8,浓度点n=5。用浓度c对A作线性回归处理,得一直线方程,r应达到0.9999(n=5),方程的截距应近于零。
HPLC法: 用精制品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浓度点n应为5~7,用浓度c对峰高h或被测物的响应值(峰面积A)之比进行回归处理,建立回归方程,r应大于0.999,截距应趋于零。
(二)准确度(accuracy)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回收试验法”和“加样回收试验法”。回收试验:空白+已知量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回收率R测定平均值空白100% 加入量
加样回收试验 : 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RMP100% A
数据要求: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
(三)精密度(precision)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
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
RSDS100%S2xi
n
11.重复性(repeatability):
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至少测6次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reproducibility)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数据要求:需报告RD,RSD和可信限。
(四)检测限(LOD)
检测限系指试样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含量。是限度检验效能指标,无需定量测定,只要指出高于或低于该规定浓度即可。
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2.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是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S/N)3∶1或2∶1时的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1)空白值=0时;①测定背景10次以上,求出标准差S空。②将S空乘以三倍;③在工作曲线上求出3 S空相对应的浓度X;即为方法的检出值;
(2)空白值不等于0;①测定背景10次以上,求出标准差S空;②在工作曲线上求出3 S空 相对应的浓度X; ③ 将求得的对应浓度值加上空白值即得该方法的检出限。
(五)定量限(LOQ)
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S/N)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也可按1984年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VPAC)规定:用仪器所测空白背景响应标准差(SD)的10倍为估计值,再经试验确定方法的实际测定下限。
仪器分析:通过测定一组空的样品的背景信号后计算标准差S。以1OS来估算定量限度。(以定量限度制备的样品来验证)
非仪器分析:通过分析己知被测物浓度的样品并确定一个样品中被测物可被准确和精密测定出的最低浓度(量)。
(六)耐用性
指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是衡量在正常情况下实验结果重现性的尺度。
分析方法重现性的测定是通过在不同的实验室内不同的实验者对同一样品的分别测试而获得的。(获得的这种再与正常检定下的精密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法的耐用性)
(七)专属性
(八)范围
•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
•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柱温,流速等。
•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
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
含量测定需进行的方法学验证项目: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线性、范围、耐用性
五、各种含量测定方法对效能指标的要求
1.容量分析法:用原料药精制品(含量>99.5%)或对照品考察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差一般应不大于0.2%;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一般在99.7~100.3%之间。
2.UV法:用适当浓度的精制品进行测定,其RSD一般不大于应在98%~102%之间。
3.HPLC法:要求
第四篇:分析方法的验证(精)
分析方法的验证
分析方法的验证,就是对药品分析实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或证明由分析方法误差而导致试验结果判断错误的概率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而进行的科学证明。
分析方法的验证以验证参数表示。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可通过这些参数证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是否适当。本文所述分析方法验证是指下述情况:药局方新收载品种质量标准的建立;药局方已收载品种质量标准的修订;根据药局方的通则建立替代方法。
定量限界是指样品中所含的被测物质可被进行定量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定量限界所述样品测定值的精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一般为10%。2.5.2 评价方法:通常定量限界可以通过空白样品或被测物定量限界附近的样品测定值的标准偏差以及定量限界附近的标准曲线的斜率算出。例如,根据定量限界附近的标准曲线的斜率以及空白样品测定值的标准偏差,由下式求出定量限界。
DL=10σ/slope
DL:定量限界
σ:空白样品测定值的标准偏差
slope:定量限界附近标准曲线的斜率
应用色谱法时,测定值的标准偏差可以用信噪比代替。分析方法的定量限界应比质量标准中规定值要小。2.6 线性关系
2.6.1 定义:线性关系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得到与被测物质的量或浓度具有直线关系的测定值的能力,必要时,被测物质的量或浓度的测定值也可以是从数学公式中得到的变换值。
2.6.2 评价方法: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量)的被测样品,按照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进行测定,用测定值得到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对线性关系进行评价。必要时,将测定值由回归方程算出的残差对被测物质的量(浓度)作图,不应具有某种特定的趋势。通常,采用5个不同量(浓度)的样品作线性关系的研究。2.7 范围(Range)
2.7.1 定义:分析方法验证中所述范围是指具有一定精度和准确度的被测物质上限及下限量(浓度)之间的领域。对于上述具有线性关系的分析方法则指:具有一定精度和准确度,并且使线性关系成立的被测物质上下限量(浓度)之间的领域。
2.7.2 评价方法:分析方法验证的范围一般为标准中规定值的±20%左右,对范围的上下限值及范围中央值附近的样品进行精度、真度及线性的研究讨论。
验证参数
类型Ⅰ
类型Ⅱ
类型Ⅲ
定量试验 限度试验 准确度+ 精密度 并行精度+ 室内再现精度-* 室间再现精度+* 专属性 + + + + 检出限界定量限界-直线性+ 范围
+
+
注:-:一般不需要;+:需要;*:视情况而定。室内或室间再现精度选择其一进行评价,日本药局方通常选择后者进行评价。
类型Ⅰ需做鉴别试验,即对药品中的主要成分及其特征进行鉴别。类型Ⅱ需做检查试验,即对药品中的杂质或不纯物的量进行测定。类型Ⅲ需做含量测定和溶出度试验,即对药品中的成分进行测定(成分包括稳定剂、添加剂等)和药品有效性试验。分析方法验证用语
4.1 适应性/牢固性(Robustness)指故意将分析条件在小范围内变化时,测定值不受影响的能力。例如,反应的pH值、温度、室间及试药的量等分析条件在适当的范围内改变时,对测定值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讨论。测定值对于分析条件不稳定时,应对方法加以改进。适应性的研究结果在分析方法中以表示分析条件的有效数字或注意事项的形式得以体现。
4.2 实验室 指试验进行的场所、设施。分析方法验证中所述改变实验室是指试验者、装置以及试药的批号等试验条件发生变化。
4.3 试验法 指药局方中的试验方法,例如鉴别试验、检查试验等。试验方法应包括样品的制备、规定值、分析方法等。
4.4 生产者危险率 指合格的制品由于试验原因而错判为不合格制品的发生概率。一般以α表示,也叫第一过失率,也就是在限度试验中所说的假阳性率。4.5 消费者危险率 指不合格的制品由于试验原因而错判为合格制品的发生概率。一般以β表示,也叫第二过失率,也就是在限度试验中所说的假阴性率。4.6 测定次数 指分析方法操作程序中规定的次数,为了提高分析方法的精度,有些试验明确规定试验次数在2次以上,分析方法验证是对包括分析方法所规定的测定次数在内的分析方法的评价。它与为了提高分析方法的精度进行重复分析时的重复次数不同。
4.7 测定值 一次分析所得到的一个数值。
第五篇:JP13分析方法的验证
JP13分析方法的验证
JP13分析方法的验证
分析方法的验证,就是对药品分析实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或证明由分析方法误差而导致试验结果判断错误的概率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而进行的科学证明。
分析方法的验证以验证参数表示。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可通过这些参数证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是否适当。本文所述分析方法验证是指下述情况:药局方新收载品种质量标准的建立;药局方已收载品种质量标准的修订;根据药局方的通则建立替代方法。
1、日本药局方收载分析方法所需资料
1.1 概要 对分析方法作简要说明,包括所采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特点与优点及有关验证的要点。如系分析方法的修订,则需阐明新方法与原方法的区别以及新方法的优势。
1.2 分析方法 本项记载的有关分析方法的内容要足以能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必要时可用复核试验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主要记载内容包括:分析的步骤、标准品及样品的制备方法、试剂与试药的调配、注意事项、分析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的检验证明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分离效率的研究)、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测定次数等。并且,如果使用了药局方以外的装置,还需详述有关内容;如果使用了新的标准品,则必须提供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数据,并提供其质量标准。
1.3 有关分析方法验证的资料 本项应包括求导各验证参数的试验设计、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及检定结果等。
2、验证参数(validationcharacterisitics)
分析方法适当与否可通过验证参数进行评价,下面列举了最典型的分析方法验证参数的定义及其评价方法。
验证参数的有关术语及定义因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不同而不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定义仅限于日本药局方。评价方法项下所述内容也仅为简要概述。确定验证参数的方法很多,采用何种方法没有具体限制。但是,验证参数的限值常因确定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此,确定验证参数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计算方法等应尽可能详细地记述。
本文分析方法验证中未包括验证参数适应性/牢固性(Robustness)的讨论,这是由于牢固性的研究主要在分析方法的开发设计阶段进行,其研究结果可以在方法的分析条件或注意事项中得到体现。
2.1 真度/准确度(Accuracy/Trueness)
2.1.1 定义:所谓准确度,指分析方法所得测定值的偏离程度,通常以测定值的总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来表示。
2.1.2 评价方法:准确度一般以测定室内重现精度或室间再现精度时所得总平均值与真值的差表示。真值一般使用理论值(如滴定法),如果理论值不存在或即使存在但很难求出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确证或认可的数值来代替(如制剂分析常以原料药的测定值作为真值)。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强,可以推断其分析方法的误差就小。由推出的真值与室内(室间)再现精度的标准偏差即可计算出真值的95%置信区间,并可判断这个区间是否包括0点,或区间的上下限值是否在分析方法
1所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
2.2 精密度(Precision)
2.2.1 定义:精密度是指从均匀样品中抽取的复数个供试品进行重复分析测定时,所得到的一系列测定数据彼此之间的一致程度。测定值的误差以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的形式表示。精度根据重复实验的条件不同以三个水平表示,分别称为:并行精度、室内再现精度、室间再现精度。
并行精度(Repeatability/Intra-assayprecision):指实验室、实验者、实验日期、装置、器具以及试药的批号等实验条件均未改变的情况下,从均匀样品中抽取的复数个供试品短时间内进行重复分析测定时(并行条件)的精度。
室内再现精度(Intermediateprecision):指同一实验室内,实验者、实验日期、装置、器具以及试药的批号等实验条件一部分或全部改变的情况下,从均匀样品中抽取的复数个供试品进行重复分析测定时(室内再现条件)的精度。
室间再现精度(Reproducibility):指在不同实验室间,从均匀样品中抽取的多个供试品进行重复分析测定时(室间再现条件)的精度。
2.2.2 评价方法:首先,要保证精度研究所用样品的数量和均匀性。溶液应为均匀性样品,在得不到均匀性样品时,通常将大量制剂粉碎混合至认为均匀或制剂的各组分混合至认为均匀的样品作为均匀性样品使用。如果同时做两个水平以上的精度评价时,可以采用诸如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实验方法,但为了正确得出分析方法的精度,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分析条件的水平数及实验室数。并且要对可预想到的致使分析发生变化的要因进行研究。各水平的精度以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偏差的90%置信区间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标准偏差的区间来表示。将其与分析方法所要求精度的标准值进行对照,以确定分析方法是否可行。通常是以室内(间)的再现精度作为方法取舍的依据。
2.3 专属性/特异性(Specificity)
2.3.1 定义:专属性指分析样品中有共存物质的情况下,对被测物质进行正确测定的能力,即表示分析方法的识别能力。如果分析方法的专属性有个别缺陷,可以用其他方法加以补充。
2.3.2 评价方法:确证分析方法是否达到试验目的,确实能够对被测物质进行鉴别或定量。例如,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可以通过比较A为仅含被测物质样品(阳性对照);B为含有制剂的其他各组成成分及不纯物或分解产物中添加被测物质的样品;C为不含被测物质,仅含制剂的其他组分、不纯物及分解产物的样品(阴性对照),根据A、B、C三种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如果不纯物不易得到时,可以用含有不纯物的样品(如经时发生变化的样品)替代。
2.4 检出限界(Detection Limit)
2.4.1 定义:检出限界是指样品中所含的被测物质可被检出的最低量或浓度。在检出限界内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够进行定量。
2.4.2 评价方法:通常以消费者危险率及生产者危险率在5%以下来规定检出限界。检出限界可以通过空白样品或检出限界附近的样品测定值的标准偏差以及检出限界附近的标准曲线的斜率算出。例如,根据检出限界附近的标准曲线的斜率以及空白样品测定值的标准偏差,由下式求出检出限界。
DL=3.3σ/slope
DL:检出限界
σ:空白样品测定值的标准偏差
slope:检出限界附近标准曲线的斜率
应用色谱法时,测定值的标准偏差可以用信噪比代替。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界应比质量标准中规定值要小。
2.5 定量限界(Quantitation Limit)
2.5.1 定义:定量限界是指样品中所含的被测物质可被进行定量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定量限界所述样品测定值的精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一般为10%。
2.5.2 评价方法:通常定量限界可以通过空白样品或被测物定量限界附近的样品测定值的标准偏差以及定量限界附近的标准曲线的斜率算出。例如,根据定量限界附近的标准曲线的斜率以及空白样品测定值的标准偏差,由下式求出定量限界。
DL=10σ/slope
DL:定量限界
σ:空白样品测定值的标准偏差
slope:定量限界附近标准曲线的斜率
应用色谱法时,测定值的标准偏差可以用信噪比代替。分析方法的定量限界应比质量标准中规定值要小。
2.6 线性关系
2.6.1 定义:线性关系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得到与被测物质的量或浓度具有直线关系的测定值的能力,必要时,被测物质的量或浓度的测定值也可以是从数学公式中得到的变换值。
2.6.2 评价方法: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量)的被测样品,按照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进行测定,用测定值得到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对线性关系进行评价。必要时,将测定值由回归方程算出的残差对被测物质的量(浓度)作图,不应具有某种特定的趋势。通常,采用5个不同量(浓度)的样品作线性关系的研究。
2.7 范围(Range)
2.7.1 定义:分析方法验证中所述范围是指具有一定精度和准确度的被测物质上限及下限量(浓度)之间的领域。对于上述具有线性关系的分析方法则指:具有一定精度和准确度,并且使线性关系成立的被测物质上下限量(浓度)之间的领域。
2.7.2 评价方法:分析方法验证的范围一般为标准中规定值的±20%左右,对范围的上下限值及范围中央值附近的样品进行精度、真度及线性的研究讨论。
3、试验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试验目的,试验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各类型分析试验方法的验证所要求的验证参数见表1。应该指出,这仅是一个原则,评价分析方法所必需的验证参数将随分析方法的特点及试验目的而改变。
表1 试验类型与所要求的验证参数
其一进行评价,日本药局方通常选择后者进行评价。
类型Ⅰ需做鉴别试验,即对药品中的主要成分及其特征进行鉴别。类型Ⅱ需做检查试验,即对药品中的杂质或不纯物的量进行测定。类型Ⅲ需做含量测定和溶出度试验,即对药品中的成分进行测定(成分包括稳定剂、添加剂等)和药品有效性试验。
4、分析方法验证用语
4.1 适应性/牢固性(Robustness)指故意将分析条件在小范围内变化时,测定值不受影响的能力。例如,反应的pH值、温度、室间及试药的量等分析条件在适当的范围内改变时,对测定值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讨论。测定值对于分析条件不稳定时,应对方法加以改进。适应性的研究结果在分析方法中以表示分析条件的有效数字或注意事项的形式得以体现。
4.2 实验室 指试验进行的场所、设施。分析方法验证中所述改变实验室是指试验者、装置以及试药的批号等试验条件发生变化。
4.3 试验法 指药局方中的试验方法,例如鉴别试验、检查试验等。试验方法应包括样品的制备、规定值、分析方法等。
4.4 生产者危险率 指合格的制品由于试验原因而错判为不合格制品的发生概率。一般以α表示,也叫第一过失率,也就是在限度试验中所说的假阳性率。
4.5 消费者危险率 指不合格的制品由于试验原因而错判为合格制品的发生概率。一般以β表示,也叫第二过失率,也就是在限度试验中所说的假阴性率。
4.6 测定次数 指分析方法操作程序中规定的次数,为了提高分析方法的精度,有些试验明确规定试验次数在2次以上,分析方法验证是对包括分析方法所规定的测定次数在内的分析方法的评价。它与为了提高分析方法的精度进行重复分析时的重复次数不同。
4.7 测定值 一次分析所得到的一个数值。
本文译自第13版日本药局方附录参考资料3所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