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春季东北师范《小学教学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教学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
(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2)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
2、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如何? 答:
我国到达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都有认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每天怀着自豪而又好奇的心情,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他们上课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偶尔因病不能上学,许多小学生是很难过的。
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儿童喜欢上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学习以外的一些活动所吸引。一些小学生还保留着学前儿童的特点,把游戏和学习混在一起,对学习仍然抱着游戏的态度。一些小学生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不愿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听课时三心二意,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应付了事。这些儿童还没有形成对待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
3、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由于他热诚的期望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于1968年发表了 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 School)所作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这些班机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8个月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倾向,在智商为中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而且,从教师所做的行为和性格的鉴定中可知,被期望的学生表现出更有适应能力、更有魅力、求知欲更强、智力更活跃等倾向。
4、简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可以概括如下:(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
(2)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倾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3)对于能倾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倾水平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答:
错误。接受学习不一定就是机械学习。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自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接受学习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但这种学习形式一直被误解为机械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只是因为一些教师使学生进行的是机械学习而采取的又是接受学习方式,才使接受学习被认为是机械的。同样,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是机械学习,那种只发现点滴的事实,而不理解其中的规律的发现学习便是机械的发现学习。
2、做笔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
答:错误。做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做笔记可以引导注意。做笔记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材料而不是其它材料上,这样就能做到明确重点。(2)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建立材料间的内在联系。(3)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1、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教师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的能力呢?这固然可以从塑造其创造性的人格、训练其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入手,但更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在学生解决课堂学业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创造性的理解问题和选择方法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创造性加以解决的学业问题和允许学生大胆思维的课堂情境。下面就是几种有助于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1.为学生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1)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提问比如在解决一道课堂常见问题时,不要求学生按书上固有程式给出答案,而是要“讲出你所想到的全部方法”、“列出你所想到的所有事物”、“最大限度说出你能联想到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情况适合于这种办法”??这种提问方式常可以结合“头脑风暴法”来使用,即鼓励两个或更多的人尽可能多地提出许许多多不同的主意,而教师当时不对任何主意做出评价性反应。这就大大增加了产生有价值的思想的机会。(2)提出要求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仅靠现在所学内容解决不了、而必须结合以往知识或经验进行整体思考的“思考题”,而且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颖、有趣的课外活动,如制作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帮妈妈管理家庭财政、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农业技术难题等等,使学生突破书本的限制。(3)重视学生独特的想法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教师已讲了几十年,但突然间就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很荒唐的问题或答案,这时教师不要轻视、忽略或是讥讽,而应该给予倾听和考虑,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或验证这一想法。因为教师也往往会因定势等影响而忽略进一步观察事物间的关系,而他们所忽略的又恰恰可能被没有固有观念束缚的学生所看到。(4)允许课程安排和时间的灵活性过分注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将会妨碍教师利用学生们自然而然的想法。因此这一堂课中学生讨论如果意犹未尽,不妨告诉学生下一堂课将拿出部分时间继续讨论,希望他们在两堂课之间的这段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再理顺一下或提出更多的想法。另外,为了打破思维定势和允许灵感的产生,没有完成的教学内容或没有解决的课堂问题也最好搁置一段时间再重新拿出来。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尽管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各式各样、涉及各个领域,但若加以分析比较,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共同之处的。比如很多东西是经过对现有事物“反一反”、“缩一缩”“加一加”形成的:照相机加灯就成了闪光灯照相机、钟缩小就成了手表、“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反过来就使人发现了“磁场能转变为电”。因此用“加一加”、“反一反”等方法思考问题,就可以成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当然也就可以对人进行训练。(1)检查单法检查单法又称提示法或检查提问法,有“创造技法之母”之称,就是由一个个固定的思维角度模式组成一个检查单,每遇到新事物就按照检查单上所列进行逐项思考,以期得到创造性的结果。上面所说的“加一加”、“反一反” “缩一缩”都属于检查单上的项目。此外它还包括:“能否扩大”、“能否替代”、“能否改变”、“能否综合”、“能否有其它用场”、“适合与否”等等。(2)类比模拟法 也称原型启发法或对偶法,就是把眼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某类事物相对照,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如哈维(Harvey)通过观察鱼的心脏,并且把它和水泵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现象。具体地说,它可以包括:①拟人类比:如制造机器人;②直接类比:如由硬甲虫钻橡树而启发产生的将空心钢柱打入岩层后再在其中挖掘的“构盾施工法”;③因果类比:如加泡剂后可使面包省料且体积增大从而创造出泡沫塑料、空心砖等;④对称类比:如狄拉克从自由电子运动中得到正负对称两个能量解,从而大胆提出存在正电子并最终被验证为正确;⑤象征类比:如用风帆簇拥的造型设计建成了悉尼歌剧院,以象征这一港口城市的自由和开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做类比,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学业问题。(3)移植综合法就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概念,或者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方法应用于其它学科和领域,以产生新的结果。比如现代医学中的内脏移植手术、克隆技术等,都是根据了这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理。心理学上也有这样的事例:现代信息加工的理论和术语被移植到对人心理过程的分析中,就形成了新兴心理学分支——现代认知心理学。因此教师不妨允许学生借用其它学科的已有知识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4)克弱转换法这种方法是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潜心寻觅有关事物的弱点,从而得出创造性的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有一次听别人演讲中提到非线性方程中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就找来了几乎所有关于孤子的文献,花了一星期时间来挑剔别人的弱点,果然发现所有文献都是研究一维空间的孤子的,而在物理学中,有广泛意义的是三维空间。他从这一弱点入手,很快找到一种新的孤子理论,并用来处理三维空间的亚原子过程,得到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置疑,找出现有方法的漏洞,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5)非逻辑联想法据说一个日本人在控藕时放了响屁而受到嘲笑:“嗨,这样的响屁若对着池底多来几个,莲藕不都会翻出来吗?”旁听者由此受到启发,先用压缩空气、后改用水加压喷入池底,藕终于完整而清洁地被冲刷上来。非逻辑联想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新颖性,它可以把人的思维从死胡同、牛角尖中拽出来。一些始料不及的方案正是在不符合逻辑的奇特的联想中产生的。非逻辑联想的一个变式是“卡片乱配法”,就是把事物的每一性质、特点、需要、操作、要求等分别写在一张张卡片上,然后把卡片混合在一起并随意搭配。这种盲目的排列组合当然时常会驴唇不对马嘴,但有时就会独辟蹊径,带来意外的惊喜。(6)侧向思维法在检查单法里我们介绍过“反一反”的思维方式,它又称“反向思维”,是把已有原理或解题方法颠倒过来以求得新出路。它包括上下、左右、前后、大小、动静、有无、是否、正负、内外、长短、好坏、主次等等的颠倒。而侧向思维类似于反向思维,但又因不能说它是反过来的思考,所以称侧向思维。也有人称它为“边缘思考”,就是说把人们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扭转一下,换个角度,采用易被人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7)转熟为生法前面讲过影响人理解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定势”,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最容易产生心理定势,从而固着于此而想不到其它方面,这就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很多儿童会发表一些成人料想不到的奇谈怪论。避免这种习惯化的心理定势的一个途径,就是把熟悉的事物再“变成”陌生的,用天真的眼光如看待新事物般看待旧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能这样而不能那样?”或者这样要求自己:“如果我从未经历过类似问题,我应该体验到什么?”这种思考方式就可能导致问题的解决脱出平淡、峰回路转。(8)延迟判断生活中常会发现,人们花好长时间解决不了一个问题时,把它搁在一边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再来看时却立刻发现了解决途径。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酝酿效应”或顿悟。它可能也是由于打破定势而产生的,也可能与灵感思维有关。灵感思维是指大脑经过紧张思考和专心探索之后产生思维质变,在潜意识中将现象与创造物间进行了信息接通。不管是打破定势也好,还是灵感思维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人们需要离开具体情境一段时间,才能解放思想、打破定势;而灵感思维所依赖的潜意识活动也需要在紧张思考后,有意识地转换环境和情绪状态,从而得到思想松驰、大脑感受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其活跃起来,易于接受各类信息的诱导。因此当学生面临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让他们先搁置一段时间再重新审视,也许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训练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不只上面的几条,其解决常规问题的策略也可能导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为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本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很多创造就来源于日常的普通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与日常教学完全割裂开,而应在课堂上把训练学生掌握常规的解题策略与创造性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2、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及其在学校教育上的主张?
答: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六个阶段如下:(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不仅研究道德发展的理论问题,还强调把他的研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认为道德教育不能采用行为主义的机械教育,也不能采用成熟主义的放任自流,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使儿童不断与道德问题相接触的环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接触学校和社会中的两难问题。引起儿童的道德认知冲突(“失平衡”),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认知冲突,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他提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 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明辨是非,具有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
柯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抓住道德问题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其关键是要让儿童面对道德上的两难问题,引起儿童的道德认知冲突,产生失平衡,使他们对自己目前的思维方式产生不满,并寻求一种更完整、更高级的道德思维方式。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原则是不能直接教给学生的。柯尔伯格(1969)实验研究证明,儿童的道德思维是从他内心产生的,其变化是渐进的;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按固定的顺序,分阶段地进行的。
柯尔伯格主张采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论法并建议采用“加一法”。所谓“加一法”是指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时,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比自己当前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高出一个阶段的观点,以引起认知矛盾,激起学生进一步思索有关的信息,理解具有更高一级的道德发展水平的学生的立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柯尔伯格指出,道德问题并非通过讨论在课堂内就结束了,道德问题往往与整个学校、社区的氛围有关。象偷窃、破坏等问题仅靠课堂讨论很难解决,只能在全校范围通过营造一种民主的气氛逐渐加以改变。
第二篇:2018年春季东北师范《青少年心理学》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第二性征
答:是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2.焦虑
答: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3.自我意识
答: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它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4.性别角色
答: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或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5.他律
答: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管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答:正确
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答:错。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的闭锁性。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答:错。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
4.性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
答:错。将“就是性知识教育”改为“不仅是性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
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答:错。将“性别角色同一性”改为“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的个体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然而进行这种研究是比较有难度的,一方面,由于 时间较长,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中途退出或丢失的现象。另一方面,主试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际,精力以及资金,耗时耗力。另外在取样的代表性问题上这种方法也需要注意,并且需要注意在不断的重复测查中保持测验人员、测量工具和程序的一致。方法本身由于没有不同历史精力的比较,较之横向研究,其结果的使用方位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2.简述青少年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青少年的注意水平已经由童年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心理品质,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1)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2)注意的广度日益增多;(3)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4)注意的转移 日渐灵活。3.青少年情绪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
1、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矛盾性(1)暴怒性与温和性(2)可变性与固执性(3)丰富性与孤独性。
2、青少年情绪活动的迅速性;
3、青少年情绪活动的外显性。4.简答青少年对权威认知的特点。
答: 权威是由于人们之间的社会权力不同和对更大社会权力的人服从的要求导致的一种社会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达蒙用横向发及纵向发,来研究儿童对权威认知的发展评课,将儿童权威认知的发展分为前后相继的六个水平或阶段。对成人权威的认识从绝对化向相对化和具体化过渡,这是青少年权威认知的特点。
5.简述社会支持的来源有哪些种类。
答:1.家庭支持系统: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长辈等;2.同伴支持系统:包括同学、朋友等;3.学校及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学校教师、心理辅导人员、学校及社会团体等。总之,无论家庭还是社会,只要对个人的压力困扰解决有帮助,就都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青少年与父母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谈一谈如果你是一位青少年孩子的母亲或父亲,你会如何对待这些发展变化? 答:(1)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变化表现在: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在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以前亲密了、在行为上开始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在思想上他们对父母的许多观点都有重新的审视,而审视的结果往往与父母的观点不一致,表现出在观念上与父母的隔离。
亲自冲突的出现具体体现在:第一,社会生活和习俗;第二,责任感;第三,学校;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的行为以及对学校的态度,都会引起父母注意;第四,家庭关系;第五,价值观和道德。2.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答:道德判断的发展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乱或倒置。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于公里的道德定向 阶段。
2、习俗水平:
(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1)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对教学的影响:
1、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 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得多。
2、道德认识或品德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第三篇:东北师范2014年春季《税法》期末考核题及答案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税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税法的和谐价值
答:税法领域内的和谐,是指通过对税收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及实现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
2.税收法律关系
答: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由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的人基于税法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税率
答: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每一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课税客体数额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率。它是衡量税负高低的重要指标,是税法的核心要素,它反映国家征税的深度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是极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4.独立交易原则
答:独立交易原则亦称“公平独立原则”、“公平交易原则”、“正常交易原则”等等,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独立交易原则目前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和采纳,成为税务当局处理关联企业间收人和费用分配的指导原则。
5.车船税
答:车船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车船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税收的经济学认识对理解税收概念有什么意义?
答:经济学对税收概念的研究要早于法学,其对税收概念的认识,对于税法的理论研究与制度构建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税收概念的认识,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共识:第一,税收是由政府来征收的;第二,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第三,税收是强制征收的;第四,税收是无偿征收的;第五,税收的征收有固定的期限;第六,税收是为了满足政府经费开支的需要而征收的。因此,税收概念可以这样界定:“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2.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答: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称年应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 纳税人。
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主要意义在于,二者在增值税法中的地位不同:一般纳税人可以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采用抵扣法缴纳增值税;而小规模纳税人缴纳增值税税款只能采取简易方法,不能采用抵扣法,无权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为了既有利于加强专用发票的管理,又不影响小规模企业的销售,对会计核算暂时不健全,但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小规模企业,经县(市)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在规定期限内其销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可由所在地税务所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3.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什么?
答: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即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1)就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划分,包括我国的居民企业从我国境内取得的各项所得和来源于外国或 境外地区的各项境外所得,以及非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内的应税所得。
(2)就所得的类别划分,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 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3)就是否在业经营所得划分,包括在业经营所得和清算所得。
4.避免国际性的经济性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答:通常采用的避免国际性的经济性重复征税的方法是:归属抵免制、免税制或减除法以及双率制。归属抵免制,是指企业按一定规则将已纳的企业所得税归属到分配的股息中,在股东就其股息所得纳税时,可以用归属到的税收抵扣额抵免应纳所得税。免税制是指在征收个人所得说环节对股息所得免税。而减除法是指在征收企业所得税环节将用于支付股利的部分从税前利润中减除。双率制,是指对企业的已分配利润适用较低税率,而对保留利润课以较高税率的办法。
5.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和特点。
答:资源税是把某些特殊的资源列入征税范围予以征收的一种税。我国征收资源税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其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有法开采。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概括而言,资源税具有以下特点:
(1)征税目的主要在于因资源差别而形成的极差收入。
(2)采用差别税额,实行从量定额征收。
(3)征税的范围较窄。
(4)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效率原则有何区别与联系?
1.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效率原则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判断一个良好税收体系的第一标准是公平,第二个重要标准是效率。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税收公平性原则,强调运用税收杠杆干预经济生活,缩小公民之间收入分配的过分悬殊,保持社会稳定;税收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应当是中性的,不应当干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坚持效率原则,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坚持公平原则,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有利于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使收入差距趋于合理,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社会稳定。显而易见,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效率原则存在着矛盾。然而,税收效率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税收公平原则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因此,税收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都是十分重要的,都要坚持。
税收效率原则与税收公平原则,既对立,又统一。从统一的角度看,它们可以兼顾,从对立的角度看,它们需要协调。根本原因在于:(1)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统一是有其客观基础的。二者之所以能够统一,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可以相结合。这是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客观基础。(2)从微观与宏观统一的角度来理解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从微观角度看,遵循税收效率原则而设置的税种,有助于市场经济机制发挥内在力量,使效率损失达到最小,经济产业机构达到合理。从宏观角度看,按照公平原则,国家通过对税种的设置与调整来对市场行为主体进行必要的引导,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在分配的合理。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方面,两者的目标一致。(3)按照“兼得管理”的思想,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二者是可以兼得的。兼得管理思想系指对管理中的对立双方都要兼得,反对片面追求一方而排斥另一方。
2.简述我国纳税担保制度的基本内容,并思考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问题。
答:纳税担保的适用范围:
(1)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经责
令其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
(2)欠缴税款、滞纳金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
(3)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而未缴清税款,需要申请行政复议的。
(4)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提供纳税担保的其他情形。
纳税担保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纳税保证;2、纳税抵押;3、纳税质押。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
村民曹某在其旧房宅基地上建一栋房,竣工后除留用两套外,其余均以曹某名义销售出去,房产证由曹某代用户办理,售房款也全部收回。由于曹某既无营业执照,又未办理税务登记,更未申报纳税,于是,税务机关对曹某下达了《税收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在限期内,曹某以本人名义向税务机关办理了纳税申报,缴纳税收1400元,并提供了他与每一位住户签订的出售楼面的合同等资料,并说明其取得的仅仅是转让每层楼面使用权的收人,而每层房子是由住户自行构建。税务机关经调查发现,楼面转让合同是虚假的,曹某出售的是整套住房,并据此计算出其应纳地方各税。税务机关决定对曹某的虚假纳税申报行为,按偷税处以1倍罚款。当税务机关下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曹某却向税务机关出示了一份与张某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以及以张某名义办理的有关建房手续。合同约定:建房由张某(不在当地居住)投资,工程建设、房屋销售等所有手续由曹某全权负责办理,除给曹某两套房屋外,其余售房收益归张某所有。税务机关找到张某了解情况,张某承认确有此事。
一、什么事税务代理?有哪些特征?
答:税务代理是指税务代理人在法定的权限和范围内,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有关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税务代理具有以下不同于一般民事代理的特征:
(1)主体资格的特定性
(2)法律约束性
(3)税收法律责任的不可转嫁性
(4)有偿服务性
二、什么是隐名代理?有哪些形式?
答:所谓隐名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享有代理权的前提下,既不披露本人的姓名,也不表明自己的代理人身份;或者披露自己的代理人身份,但并不以本人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而本人仍然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的制度。隐名代理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本人身份不公开的代理”;二是“本人身份公开但本人姓名不公开”的代理。具体而言,“本人身份不公开”代理的意思是指既不明示以本人名义,也不明示为本人利益,而以自己的名义表示意思或接受意思表示的代理。
三、张某与曹某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本案中,曹某像税务机关出示了一份与张某签订的委托代理合同,约定建房由张某(不在当地居住)投资,工程建设、房屋销售等所有手续由曹某全权负责办理,除给曹某两套房屋外,其余售房收益归张某所有。税务机关找到张某了解情况,张某承认确有此事。该委托代理关系中,约定了曹某为代理人,全权负责工程建设、房屋销售等所有手续,从案情来看,张某是一个普通公民,不是“经批准从事行纪活动的组织”,不具体从事行纪活动的主体资格;第三人并不知曹某和张某之间的委托关系,即为“本人身份不公开的代理”;给曹某两套房屋,表明他们之间的“代理行为是有偿的”;售房收入归张某所有,表明“所产生的后果由本人承担”。可见,曹某和张某之间的关系完全具备隐名代理的特征,因此,其关系为隐名代理关系。
四、谁才是本案营业税的纳税人?为什么?
答:张某是本案营业税的纳税人。
首先,张某符合营业税纳税人中“个人”的规定。
其次,曹某和张某之间的关系是隐名代理关系,销售房屋的所有权属于张某,销售行为最终属于委托人张某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委托人承担,由此其应纳的营业说应由张某缴纳。对于曹某从事代理业务收取的报酬,也应当按照服务业缴纳营业税。
第四篇:华南师范心理学考研
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按一级学科进行指标分配和招生,招生名额为62人,拟接收推免生20人;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科目:心理学综合考试(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华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考研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考研方向包括:01.认知与实验心理02.语言学习与认知心理研究03.心理测量与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04.心理学研究方法05.信息处理与认知心理机制研究06.动机心理研究与记忆心理研究07.中国文化心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考研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科目:心理学综合考试(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
华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方向包括:08.学习与智力开发研究09.人格心理研究10.认知发展研究11.心理发展与青少年研究12.动作学习心理研究13.特殊儿童教育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科目:心理学综合考试(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考研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考研方向包括:14.心理测量统计与人力资源研究15.管理心理与人才测评16.心理咨询与治疗17.心理分析18.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19.司法与犯罪心理研究20.临床社会心理学研究21.变态心理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考研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复试科目:心理学综合考试(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全国联考,参看国家大纲和相应参考书。
复试参考书: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或同类教材)
《基础实验心理学》,杨治良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或同类教材)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或同类教材)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或同类教材)
《认知心理学》,彭聃龄主编,浙江教育出版,2004年12月版(或同类教材)
第五篇:奥鹏东北师范《教育心理学》18秋在线作业3
(单选题)
1:
知道“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A:
策略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是人的个性中的一部分,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
A:
个性
B:
性格
C:
品德
D:
道德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
19世纪20年代以前
B:
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
20世纪80年代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是指导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
A:
类属学习
B:
总括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短时记忆的容量
A:
较大
B:
没有限制
C:
非常之小
D:
为7土2个组块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维纳提出了学习动机的A:
强化论
B:
自我效能感理论
C:
成就动机论
D:
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认知派学习论强调
A:
学习过程中的尝试错误
B:
学生获得认知结构
C:
学习时的模仿
D:
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是人的认识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它是递进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的。
A:
知识结构
B:
品德结构
C:
技能结构
D:
认知结构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学习的最佳时期的研究发现,()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
A:
提前入学
B:
早期学习
C:
跳级
D:
课外辅导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A:
发现学习
B:
掌握学习
C:
程序教学
D:
合作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
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A:
教学目标
B:
学习准备
C:
教学策略
D:
教学评价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布鲁纳提倡
()的形式。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观察学习
D:
指导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
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
A:
命题
B:
组块
C:
产生式
D:
概念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是把新概念归入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A:
类属学习
B:
总括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
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个体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A:
学习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
.A:
群体的规模
B:
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C:
群体的权威性
D:
反应的匿名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并不是把一些学生集合成一个班级就形成了,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一般认为,班集体的形成有三个阶段
A:
松散的前班集体阶段
B:
班集体的形成阶段
C:
集体的成熟阶段
D:
完美集体阶段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尽管问题可以多种多样,心理学家们对“问题”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A:
起始状态
B:
目标状态
C:
结束状态
D:
障碍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所谓强化程序是指在强化频率和可预见性上的各种模式
。强化程序可以分为()两大类。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连续强化
D:
间歇强化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面对那些因在学习上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去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无力感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A:
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
B:
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
C:
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
D:
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特点
:
A:
每课或每段的第一句话
B:
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内容
C:
以多种方式呈现的内容
D:
有趣的内容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学习策略包括
A:
认和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时间管理策略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智力技能形成后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A:
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B:
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C:
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D:
智力技能应用的低效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9:
研究表明,专家与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差别
:
A:
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的差异
B:
问题解决速度上的差异
C:
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的差异
D:
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的差异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0:
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特点
A:
每课或每段的第一句话
B:
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内容
C:
以多种方式呈现的内容
D:
有趣的内容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
加涅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3: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连续的阶段。最初获得的通常是一些陈述性的知识,而经过大量的练习,这些知识具有了自动化的特点之后,就变成了程序性知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4: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5:
学习方法只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学习策略的全部,因此不能把二者完全等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6: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主要的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7:
品德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8: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9:
注意策略是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其主要功能是保证注意指向于重要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1: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2:
从动作过程中外部情境是否有变化的维度,可将动作技能分为开放性技能和封闭性技能。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3:
如果没有对别人评价的关心,即使他人在场,也不会发生社会助长或干扰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判断题)
14: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5:
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放电影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