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15:5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备课资料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第一篇: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善用法律

知识点一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1.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的含义、特点

(1)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知识点二

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出题点一

学会依法维权

【例1】下列不属于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专门机构是()A.法律服务所

B.居委会

C.律师事务所

D.法律援助中心

【剖析】本题考查对维护权益的法律服务机构的认识。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都有专门的法律工作人员,所以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而居委会只是一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一般没有专门的法律工作人员,所以不属于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专门机构。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选B项。

【答案】B 【例2】16岁的小林一周前应聘到网吧做网管,后来被网吧解聘了,可工资一分钱也不给。要解决这个问题,小林想找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他可以找()

①法律服务所 ②律师事务所 ③人民法院 ④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剖析】本题考查我们对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的认识。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要解决小林的问题,既可以通过诉讼手段,也可以通过非诉讼手段。所以,D项是正确的。

【答案】D 【例3】据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

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

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

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判断分析能力。A选项的行为过激,易导致矛盾升级;B选项表述错误,我们只能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D选项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故选C。

【答案】C 出题点二

正确运用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例1】小孟买到假冒名牌手表,因商家拒绝退换,于是向法院起诉。这种维权手段是()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刑事诉讼

D.非诉讼手段

【剖析】题干部分的纠纷属于经济纠纷,小孟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属于民事诉讼。故

选A。

【答案】A 【例2】张某将自己的楼房出租给王某做生意。租期到期后,王某却以诸多理由长期占用楼房,拒不归还。张某应该()

A.向朋友求助,让他们帮助自己抢回楼房 B.采用最正规、最权威的非诉讼手段处理纠纷 C.通过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判决王某返还楼房 D.通过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剖析】本题考查运用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关知识。A项不是依法维权的正确途径,有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排除;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B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该案属于民事诉讼案件,应追究王某的民事责任,排除D项。

【答案】C 出题点三

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例1】青少年由于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容易受到伤害。这要求我们()

①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面对不法侵害,学会忍气吞声 ③面对不法侵害善于斗争 ④勇于斗争,同违法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剖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提高警惕是保护自己的前提,①说法正确;在遭遇不法侵害时,要善于斗争,用智慧保护自己,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②中“忍气吞声”的做法会纵容违法犯罪分子,不利于自我保护,错误。故选C项。

【答案】C 【例2】放学后,小明和小刚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们发现前面拐弯处有一歹徒手拿凶器强行向一位同学索要钱物。你认为此时他们最好的做法应该是()A.冲上去与歹徒搏斗

B.拨打“110”报警 C.假装没看见,一走了之

D.跑回学校告诉老师 【剖析】作为青少年,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A选项的做法可能会使自己受到伤害,C选项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D选项会错失抓捕违法犯罪分子的最佳时机,因此,拨打“110”应当是最好的选择。故选B。

【答案】B 【例3】在一次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张斌和几位同学遇见一伙盗贼正在盗窃某厂钢材,部分已经装车。面对此景,他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事不关己,我们应该绕道走

B.义不容辞,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 C.大声呼喊,把盗贼吓跑

D.沉着冷静,记住盗贼的特征并迅速报警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面对不法行为时的正确做法,A选项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BC不利于自身安全。故选D。

【答案】D

法律援助的特征

(1)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责任、政府的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

(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其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公证证明。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1.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

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违法和犯罪;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法律意识;警惕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重点:

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2.难点:

法律的作用;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在交通事故现场哄抢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败坏社会风气,亟须加以规制。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现场发生的哄抢案件,如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应当以聚众哄抢罪追究刑事责任。

思考: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社会需要规范,而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对比分析案例,领悟知识

案例一:在这个道路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显著加快,而乱停乱放也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若城市为心脏,道路为血管,那么违章停车就是引起血管阻塞甚至心脏猝死的诱因,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城市不会因几条道路的拥堵而完全崩溃,但有些违章停车所带来的危害是你意想不到的,同时也是受害者始料未及的„„

思考:你看到过这种情景没有?违章停车有何危害?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机动车随意乱停乱放的影响及危害:(1)将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入口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迫使通行的非机动车只能很无奈地在机动车道上如履薄冰冒险行驶。(2)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和违章停车有时还会影响到消防车的救援,也许大家觉得这只是巧合,但在人口密度和机动车饱和度双高的大中型城市里,这种巧合发生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一旦真的发生了,将会导致数十人甚至更多的人无辜殒命。(3)违章停车还会使通行道路变相变窄,使其单位时间内机动车通行数量大幅下降,导致道路拥堵不堪。

案例二:2013年4月,小徐向老聂借款23万元,并出具借条,承诺分期还款,2014年年底付清。不过,小徐仅还了3.1万元就不还了。

老聂屡屡催债未果,于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小徐还款。当时小徐拒绝到庭,也没有向法庭作任何答辩。2015年4月,海沧区人民法院判决小徐偿还余款19.9万元以及逾期还款的利息。判决生效之后,小徐还是没有还钱,老聂申请强制执行。小徐有所畏惧,向老聂支付了13.5万元,而剩余的6.4万元本金及利息,小徐又玩起了拖延战术。老聂暗中调查发现,小徐偷偷把财产转移给家人了,而且他还有其他进账,属于有能力履行还款义务而不履行的那种。

2017年3月28日,老聂再次把小徐起诉至海沧区法院。不过这回,老聂提起的是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小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海沧区法院刑庭和执行局的法官多次找小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即,根据《刑法》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徐一听就慌了,他当即表示要与老聂和解,把剩下的钱都还清。拿到钱后,老聂申请撤回了对小徐的刑事诉讼。

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你看到了哪些违法行为?请指出来。(2)你怎么看待小徐的违法行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欠债不还的民事违法行为。(2)小徐没有根据法院判决的时间按期偿还所欠债务,侵犯了他人的财产利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案例三:2017年3月25日下午16时许,禅城公安也接到一起报警。有一位女失主称自己在某酒店门前被人当场抢走了小汽车,需要民警处理。接报后,禅城公安迅速组织多组警力到场调查。到了案发现场后,报警人张某见这么多位民警到场竟然紧张了起来。民警马上向她询问案发经过,报警人张某开始支支吾吾言辞闪烁。在民警的一再追问下,报警人终于承认自己跟老公发生感情纠纷,老公把车开走,自己一时气不过,就谎称被人抢劫,希望民警能帮她一起找车。民警听罢,当场将其带回公安机关处理。

目前,涉嫌谎报案情的黄某、张某均已被禅城公安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思考:这个案例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对报警取乐、谎报警情、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等行为,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严肃查处,对当事人严肃追责;对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追问】以上三则案例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从以上三则案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案例一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案例二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案例三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同时,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轻微,而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但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活动二:了解身边的违法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若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三:风采展示,一比高下

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板书设计

法律的作用:不违法是底线,要具有法律意识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违法类型民事违法行为法不可违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遵章守法

本节课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违法的危害,从而能够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1.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2.能力目标:

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1.重点:

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2.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师:同学们,这首歌是那些来自高墙内的少年犯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声,唱出了他们的忏悔之情。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违法犯罪,必受惩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能够营造犯罪后悔恨当初的氛围,从而引出“犯罪必然受到惩罚”这一主题。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读案例,想问题

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导向,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地下钱庄、证券期货、新型网络传销,以及假币、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虚开和骗税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6.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

思考:为什么要打击违法犯罪?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坚决打击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尊重和保护人权,在法治框架下行使司法权力,是创造以法治文明为核心的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打击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扰乱国家税收秩序;假冒伪劣犯罪多发,妨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出示投影】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并讲解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活动二:析案例,理知识

案例一:甘肃针对高科技作弊特点 打击“助考”高考犯罪

近年来,有个别考生、家长心存侥幸、投机取巧、铤而走险违规舞弊,不仅离弦走板、欺世罔俗、声誉俱毁,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生态,特别是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行为对考试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将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和其他帮助、提供出售试题或答案、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行为入刑。

自《刑九》实施以来,甘肃已有7名考生因携带手机作弊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甘肃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凡在国家考试中胆敢以身试法者,必将受到法律惩罚。

思考:(1)高考作弊有何危害?

(2)高考作弊违反了什么法律?法官根据什么来裁定犯罪?

(3)甘肃已有7名考生因携带手机作弊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作弊造成的影响:有违诚信原则,不利于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影响国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属于犯罪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危害国家教育质量,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影响他人接受高等教育。

(2)违反刑法。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犯罪要承担责任。

【出示投影】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特征。

案例二:村支书截留住房困难户近半危改资金 被判刑一年

“去年突然有几个检察官来找我,我才知道自己的危房改造款被人吞了将近一半。”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鳌江镇鸟坑村村民高乃闸回忆说,2014年,他领到8000元危房改造补助,而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可以拿到15000元。

检察机关查明,2013年至2014年期间,该村村支书高朝胜违规收取住房困难户的银行存折后到信用社领取现金,以现金方式不足额发放危房改造扶持资金,截留13户住房困难户80000元,相当于一半危房改造资金落入了他的腰包。2016年,高朝胜被判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思考:(1)请指出材料中哪个是主刑?哪个是附加刑?(2)在我国刑法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是主刑,“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是附加刑。(2)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出示投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

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刑罚,知道主刑和附加刑的内容。活动三:读案例,悟行为 案例三:一封写给还在少管所改造的刘海的信

刘海:你好!还记得吗?我们曾经共同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然而,不良诱惑使我们分道扬镳。自从结识了那些新“朋友”后,你就经常上网、旷课、出入营业性歌舞厅、多次敲诈勒索同学。你也曾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你竟然为了筹集毒资而去抢劫、杀人。亲爱的同学啊,你真糊涂!

思考:(1)刘海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分析刘海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并谈谈怎样才能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一般违法行为有:经常上网、旷课、出入营业性歌舞厅、多次敲诈勒索同学。犯罪行为有:抢劫、杀人。

(2)原因:交友不慎,沾染了不良习气;自制力差,禁不住诱惑;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等等。要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应该:加强道德修养,防微杜渐,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等等。

【出示投影】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分辨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引发犯罪,应做到加强自我防范。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刑法的作用和内容,掌握了犯罪的特征,了解了刑罚的分类,懂得了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因此,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抵制违法犯罪。

四、板书设计

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特征刑事违法性

了解罪与罚应受刑罚处罚性预防犯罪

刑罚主刑附加刑

认清犯罪,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



刑法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1.知识目标:

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知道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能力目标:

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重点:

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难点: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

一、导入新课

2016年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再起波澜,十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走了进入大学学习、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这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

思考:王娜娜应该怎样解决她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出主意。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法律是我们维权的有力武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同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王娜娜维权求助

抱着纠结的心情,王娜娜打通了“假王娜娜”的电话,没想到对方这样回复:“你这样折腾有啥用?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你也不一定当得上老师!你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然后,“假王娜娜”换了手机号码。

思考:(1)王娜娜应该怎样维权?

(2)如果不清楚如何维权,可以向谁求助或咨询?

学生回答:(1)王娜娜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应该依靠法律维权。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教师补充】“我国刑法对于替考有‘代替考试罪’,但是对越过考试直接冒名顶替上大学,却无相应罪名。”韩骁律师说,“刑法并非对此行为没有规制,现在虽然没有‘顶替身份罪’,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韩骁律师指出,即使不构成刑事犯罪,该行为也构成民事侵权。被侵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等,冒名者所获得各种国家许可应予以撤销。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想办法向能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求助,找到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王娜娜将对冒名顶替者起诉追责 2016年3月19日,河南省周口市调查组公布了对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事件的调查结果,“假王娜娜”的学籍被注销,工作被商水县教体局解聘,9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昨日,王娜娜返回周口,与学校进行交涉,拿到了“假王娜娜”的致歉信,并正式委托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文谦代理其所有的法律诉求。

思考:王娜娜采取了什么方式维权?具体可以怎么做? 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答案。【教师补充】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诉讼的含义、类型。

环节三:维权也疯狂

据媒体报道,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以找不到法律法规依据、无权恢复学籍为由,拒绝了王娜娜的学籍恢复申请。2016年11月8日,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向媒体表示,未接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关于申请恢复王娜娜学籍的报告,如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同意王娜娜入学,可按有关规定为其恢复学籍。

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你建议王娜娜采用何种方式来维权?

学生回答:使用诉讼手段。

【教师补充】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表示,王娜娜事件的确并无先例,关键看教育部。从法学的角度,其实我们非常期待教育部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往前走一步。行政其实是一个主动行政,教育部应该积极主动地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做决策,行使自由裁量权。如果教育部做不出一个积极的、对王娜娜有利的决定或者答复,那么王娜娜可以起诉。在没有特别明确的法律时,教育部应该应诉,教育部和相应的机关要来证明自己没有错。

【师生共同总结】在这个案子中,很大程度上在于媒体的推动作用。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环节四:七嘴八舌话维权

王娜娜被冒名顶替的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网民的关心。有网民说:真王娜娜应该起诉假王娜娜,让其赔偿一切损失,具体别的纠纷,让假王娜娜去协助追查处理、起诉。这件事情肯定犯法了,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思考:如果此事件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 生表演或回答,教师同时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总结】①当本人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激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法律帮助和服务的知识,知道了诉讼手段分为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明确了要培养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

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遇到侵害

法律救济

依法求助

诉讼手段

善用法律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我们的义务有勇有谋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高尚的品质应对违法犯罪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一方面,本节课利用案例教学法,环环相扣、趣味性浓,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法律帮助和服务机构,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了法律救济和诉讼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受案例的限制,没有很好地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高尚品质”展开教学。

第三篇: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课时练习新人教版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单选题

1.工信部发文要求“2016年底前实现100%手机实名制”。移动、联通、电信等三大运营商表示,从12月1日开始,非实名制手机号将被双向停机,届时既不能呼入也不能呼出,不能接发短信也不能上网。手机实名制 ①能彻底杜绝电信诈骗,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②适应了国家安全的新形势 ③可以增强人们维护安全的意识

④体现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国家安全法》第二章依次明确国家安全各领域重点任务,下列属于维护“政治安全”的是

①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②国家依法惩治任何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 ③国家依法惩治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④国家依法惩治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习近平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安全的社会。这表明

①保障国家安全是领导者的事 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漫画表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

A.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B.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C.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D. 以社会安全为保障

5.2017年2月,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

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①是实现国家生存与发展重要保障 ②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 ③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②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③以促进国际安全为基础 ④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关于下面四副漫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四副漫画依次说明我国要加强军事安全、网络安全、资源安全、食品安全建设 B. 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 C. 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D. 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8.2017年3月,拱北海关查获的一起洋垃圾走私大案,近3万吨废矿渣经过层层伪装,从美国、韩国等国家偷偷运到了中国,其中,铅、汞、砷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达99.8%,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危险性固体废物。这类案件危害了我国的 A. 国家主权 B. 国家安全 C. 领土完整 D. 国家统一

9.(题文)2017年以来,中国海监船实现在钓鱼岛海域内巡航常态化,中国南海填海造岛已然成形,国产航母、C919大飞机横空出世。这表明()①我国坚定不移维护国家领土、领海等主权

②这些举措有利于维护海上霸权

③这些成果有利于我们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④这些成果和举措关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近年来,香港社会有“港独”分子打出“港独”旗号,成立“港独”组织,甚至进行暴力破坏活动。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这主要是因为“港独”分子

A. 损害国家利益 B. 损害他人利益 C. 没有危机意识 D. 破坏民族团结

二、非选择题

11.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国家安全法。新国家安全法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与职责、公民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1)上述新闻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12.在2017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小孟在微信上发了下面一段话:外部入侵可能导致战乱,民族分裂可能引起内乱,金融安全可能导致你在银行的存款贬值,经济安全可能影响就业形势。

(1)请你为这则微信设计一个标题。

(2)如果你要为这则微信点赞,请你说明理由。

三、分析说明题

13.材料一:2017年12月19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正逢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其实从1994年起,江苏省和南京市每年12月13日都会举行各界人士参加的悼念仪式,但均停留在地方层面。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

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至国家层面。

材料二:国防、爱中华、居安思危、警钟长鸣。2017年4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颁布后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1)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有何意义?

(2)某班级的同学以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召开班会,同学们纷纷围绕国家安全搜集资料,请你根据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参考答案

1-10.BABAA BABCA 11.(1)上述新闻材料说明我国重视国家安全

(2)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做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2.(1)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2)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要性角度,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即可。考点:维护国家安全

13.(1)传递出中华民族对人权和文明的态度;传递出中华民族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让我们铭记历史和国耻,促进中华民族的更加强大。(2)军事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 措施要求内容具体并与相应的国家安全相关联

第四篇: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2框遵守规则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遵守规则

知识点一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知识点二

自觉遵守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2.敬畏规则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识点三

维护与改进规则 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积极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出题点一

自由与规则

【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由和规则是矛盾的,要自由就不要规则,有规则就没有自由 B.自由是在规则中的自由,规则是为了自由而进行约束 C.没有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D.规则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同时也保障着人们的自由

【剖析】本题考查我们对规则与自由关系的认识。规则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对立的,A项错误。B、C、D三项准确表述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故选A。

【答案】A 【例2】“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自由必须有所约束”。这句名言告诉我们()A.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B.因为受到各种限制,所以自由并不存在 C.建立规则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自由 D.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剖析】提取题干部分关键信息“自由必须有所约束”,可判断出题干部分名言强调的重点是“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故选D。

【答案】D 【例3】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所享有的自由都必须受到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由是相对的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自由是没有限制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剖析】本题考查对自由与规则的认识和理解。题干中这句话强调了我们所享有的自由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同时,这句话还说明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自由和规则是不可分的,我们的自由是建立在社会规则的约束之下的,是相对的,②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出题点二

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

【例1】下列言行中能够体现自觉遵守规则的是()A.“既然很多人都闯红灯,我也不必遵守交通规则了” B.“我们要爱护公物,不要在书桌上乱写乱画”

C.“父母不在家,我要把音响调到最大音量,邻居投诉也无所谓” D.“我已经上八年级了,上不上学是我自己的事,谁也管不着”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判断分析能力,题干部分考查的是“自觉遵守规则”的选项,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其余三个选项均是违反社会规则的体现。故选B。

【答案】B 【例2】下列属于自律行为的是()

①期末考试的考场里,监考老师来回走着,同学们奋笔疾书,认真、仔细地答卷 ②小强放学后,走到网吧门口,刚要进去,猛然发现爸爸在远处看着他,于是他改变主意,径直朝家里走去 ③小华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亮了,但路上一个人、一辆车也没有,可小华还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绿灯亮了才走 ④考场里,小红被一道题难住了,同桌发现后,把自己做好的答案递了过来,但小红摇了摇头,连看也不看,仍然继续演算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剖析】本题考查自律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是“我应该怎样做”和“我不应该怎样做”的具体表现。①②是因为他人的因素,符合“你应该怎样做”,属于他律的表现,应排除。③④是在某种情况下“我应该怎样做”,属于自律行为,故选D。

【答案】D 【例3】“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这句话启示我们()A.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自制 B.自律的作用是有限的

C.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制力 D.所有的人都会自律

【剖析】本题考查对如何遵守社会规则的认识和理解。题干中这句话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我们在遵守社会规则的时候要加强自律,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

【答案】C 出题点三

积极改进规则

【例1】下列关于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规则自制定之日起就不会再发生改变 B.我们不能调整规则

C.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D.原有的规则永远不会过时

【剖析】本题考查积极改进规则的相关知识。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故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排除。

【答案】C 【例2】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处于社会最底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在今天,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女性高层人才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1.4%,比男性高7.1个百分点。人们看到,无论教育、科研、医疗,还是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一些杰出的女性正成为带头人,显现出巾帼不逊须眉之势。这说明了

()

A.规则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

B.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有的规则推动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C.有些规则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D.社会是由制度和规则交织成的

【剖析】本题考查我们对积极改进规则的认识。当今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妇女的地位提高,反映出规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B项符合题意。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A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答案】B 【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201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它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在制定网络安全法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向民众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3000多条社会意见。(1)我国网络领域的法律从无到有说明了什么?(2)材料中画线部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剖析】此题为文字与漫画相结合式材料分析题。读懂文字材料、观察好漫画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以此题为例,文字部分的有效信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首部”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这意味着我们在制定新的规则。

【答案】(1)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制定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自律与他律

自律是指一个人自警、自省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能力。他律是个人成长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外部条件,是来自外部的教育、批评、监督等约束。

自律和他律是相辅相成的。光靠他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自律的自我约束,就很难实现守纪的局面。同时光靠自律也不能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必须靠他律进行一定的约束。

自律和他律二者不可偏废。他律越规范,自律的人就会越多;自律的人越多,社会就会越文明,越和谐,越进步,反之亦然。自律意识和他律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事业的兴衰与成败。

(二)守规与守心

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当看到世风日下,我们只能叹一声无奈,遵规守纪的和谐社会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

周国平说,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是灵魂的缺失,守规与否在于内心是否有规则意识,更在于是否能守住那份本来的原则与圣洁的灵魂。

第五篇: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文明礼仪第1课以礼相待第3框入乡随俗教学案苏教版

入乡随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仪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理解入乡随俗的重要性 3.了解入乡随俗的具体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入乡随俗的具体要求 难点:入乡随俗的重要性

自主预习

1.为什么要入乡随俗? 2.如何入乡随俗?

自学反馈

1.每一个民族都有其 的礼仪风俗。这些不同的礼仪风俗渗透着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包含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感情。因此,到不同的地方,我们应当。

2.到任何地方,都要 当地的民风民俗。穿一穿当地的民族服装,尝一尝当地的美食,学一学当地的语言,这些看上去是小事,却表达了我们对。3.入乡随俗,能真正,更容易与当地人们友好交往。中国传统文化讲究“ ”,意为客人依随主人的方便或安排而行事,是表示对主人和当地风俗的尊重,也讲究“ ”,客人来要尊重客人,表示主人满足客人的意愿。

4.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在表达礼仪的方式方法上也不相同。我们在与各地的人交往时,要尊重,但也要,不要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5.在国际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访问交流中,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和习俗传统。主动、,可以让我们避免无心之错。交流合作

8.材料:小雪的班上转来一个美国女孩朱丽亚,她性格开朗,不拘小节,乐于助人,可有时又显得“小气”。有一次,她邀小雪一起出去吃饭,结账时却说一人一半。小雪愣了半天。还有一次,朱丽亚过生日,邀请同学到她家。小雪带了漂亮的礼物来,没想到朱丽亚把她迎进门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拆开礼物,然后兴奋地说:“太漂亮了!谢谢你。”小雪想:“真是没有礼貌,起码要等到客人走后,才能把礼物拆开呀。”(1)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

(2)小雪和朱丽娅应怎样做到友好交往?

9.现代交际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下列是小明在学习文明礼仪中提供的学习片段,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片段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出“国门”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度假的方式,然而一些中国游客在环游世界的同时,也将不文明的行为带出国门,一些不文明行为包括随地扔垃圾、大声喧哗、不尊重当地风土人情等屡见不鲜。中国人常说“入乡随俗”,我们去往其他国家旅游,也是一名“入乡”的客人,本应该做到“入乡随俗”。

(1)请你谈谈出国旅游要做到“入乡随俗”的原因。

片段三:小伟和父亲去年暑假去西方某国旅游,一天他们上街购物,一时找不到地图上所标注的地点,小伟按中国人的习惯向一位外国人招手,表示打扰一下并询问,没想到那个人满脸不高兴的样子,匆匆从小伟身边走过。后来,小伟才知道,在西方,手心向下招手是招呼小狗、小猫一类的宠物,而招呼人应该手心朝上。(2)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尴尬?

独立训练 1.“十里一风,百里一俗”表明()①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礼仪风俗②到不同的地方,我们应当人乡随俗③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④我们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随波逐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在我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见面礼节。下列礼节与民族不相一致的是()A.维吾尔族人见面时,一般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将身体向前倾30。B.哈萨克族人见面时,要伸出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热情和祝福

C.满族人、锡伯族人晚辈见到长辈时,要“打千”,即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

D.献哈达是维吾尔族、藏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

3.1989年创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差不多每年与会的各国领导人都要身穿富有东道主国家特色的传统服装照一张“全家福”,这些服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该国传统服装特色和文化底蕴。这体现各国领导人()A.随波逐流,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 B.对当地文化风俗的尊重

C.尊重本国文化的多样性 D.能与时俱进,接纳礼仪的变化

4.下图漫画旨在告诉我们,在对外交往中()A.要讲究“客随主便” B.也要讲究“主随客便” C.尝一尝当地的美食 D.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5.右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某些地方表达礼仪的方式方法。在宁可伤身体也不伤感情的旗帜下劝酒,以此表示热情。如果你到这些地方去做客()A.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做到入乡随俗 B.要量力而行,不要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C.会严词拒绝对方的无礼要求 D.会表示谢意,连连推辞

6.在国外学习的小明跟爸爸妈妈去听一场高雅音乐会。在时而激昂,时而低缓的乐曲声中,小明完全沉醉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没想到,他一个人的掌声打扰了会场安静的气氛,小明顿时感到很尴尬。这启发我们在国际交往中()A.要学习了解、掌握对方的礼仪习俗 B.舍弃一些繁琐的礼仪程序

C.要与时俱进,理解和接纳礼仪的变化 D.要讲究礼仪,展示一个人优雅的气质

7.在加拿大坐公交巴士,下车时,人们总会向司机说声“谢谢”。尤其是乘长途汽车,更会向司机道声“辛苦了”。在国内乘公共汽车,人们下车时急急忙忙,没人会和司机打招呼。在异国他乡,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形时,我们应当()A.入乡随俗 B.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 C.量力而行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拓展延伸

米兰某中餐馆为了吸引顾客,满足华人喜欢吃鲜活家禽、野味和海鲜的习惯,违规购买活鸭在后院屠宰。不料该事件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意大利动物和环境保护协会(AIDAA)接到举报后,立即向有关部门通报了情况,并以非法屠宰、残暴虐待动物的罪名向检察机关提交了刑事诉讼。在中国,任何一家大型的菜市场或酒店都会有鲜活的禽类、海鲜供应。在意大利则完全不同,政府立法明令禁止私宰家禽和虐待动物。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如何才能改变“吃”俗?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

作业布置

下载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备课资料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备课资料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