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吴晓波【导读: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也有人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12018年年底,孙中伦将完成硕士学业。他出生于1994年,在剑桥大学的人类社会学系就读。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当暑假,孙中伦就会回国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他在北京的单向街书店当过店员,去甘肃定西做过支教老师,在成都漆器厂当过学徒工。2015年的时候,他孤身南下东莞,在一家电子厂当了两个月的打工仔。在最简陋的教室及那些被机器轰鸣声淹没的车间里,孙中伦遇到了他的同龄人和一个陌生的当代中国,“那里有打铁声,塑胶味,一群忙碌无言的人和一堆日夜不休的机器”。孙中伦说:“我真的无能为力,为他们做不了什么,我就是想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距离他打工的工厂300米远,是亚洲最大的观澜湖高尔夫球场,那里出没着这个时代的成功者,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子女。根据中欧商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一半左右的企业家二代表示对继承他们父辈的产业兴趣不大。孙中伦的家乡在江苏江阴,那里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富裕起来的乡镇,与他的祖父年纪相近的吴仁宝是第一代著名农民企业家,他领导的华西村一度号称“天下第一村”。如今,吴仁宝已经去世,由他的3个儿子领导的华西集团正面临严峻的转型压力。40年来,一切已经出现的、正在发生的,都无可厚非。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如同一粒被糖衣包裹着的巧克力,它也许是甜腻的,也许是苦涩的。在这轮经济变革开始的1978年,全体国民并不知道未来之路通往何处。他们能告诉自己的是,必须从贫瘠中逃离出来,无论用怎样的手段,都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到2008年的时候,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奥运会的盛大举办,给全民留下了一段激荡的岁月记忆。又过了10年,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孙中伦们也成熟起来的时候,新的国民命题开始出现。人们发现,旧有的机遇、经验和能力消失了,贫富悬殊替代物质发展成为新的挑战,甚至连互联网也形成了让人畏惧的垄断性力量。从1978年的徘徊苦闷,到2018年的激越亢奋,40年来,中国以空前的创造力,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格局。从年广久、吴仁宝,到张瑞敏、柳传志,再到马云、马化腾,以及正在剑桥深造的孙中伦们,中国在不同的时代给出了不同的机遇和使命,让一代代人用自己的方式承担和解答。2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到底是什么,这一直是容易引发争论的、让人不无焦虑的话题。
早在1948年,青年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用“冲击—反应”模式解释中国的现代化之旅。在他看来,“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是西方规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主题”。近半个世纪之后,当费正清编完厚厚15卷《剑桥中国史》,他部分地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在《中国新史》中他承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尽管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仍主要基于中国自身的内在生命和动力。罗纳德·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曾用“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来形容中国本轮的经济变革运动,“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为计划,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当他在2008年写下这段文字时,也许已经预见到接下来的10年,中国改革的独特性仍将让人在好奇中忐忑不安。从40年的历史来看,科斯的判断也许只对了一半。中国经济变革的动力来自4个方面。制度创新——40年来,恢复及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与作用,一直是中国治理者持续探索的方向。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政府始终保持国有资本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容忍非均衡——中国改革的非均衡特征和“灰度治理”,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独特秘诀。它包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东南沿海优先发展等。规模效应——庞大的人口规模为中国的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红利,这使得每一个产业的进入者都有机会以粗放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核心竞争力。技术破壁——相对于制度创新的反复性,技术的不可逆性打破了准入壁垒,从而重构产业范式,并倒逼体制改革。这一特征在改革的前30年并不突出,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很多产业的原有基础设施遭到冲击,使得竞争格局焕然一新。3你很难说,2018年的中国属于哪一代人。2018年,698万名出生于1995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进入各自的职场,而2000年出生的人则将参加全国高考。作为著名轿车品牌的奥迪车,全年销量中有54%的消费者为“80后”。在2017年年底的电商年货节上,“80后”“90后”成为线上囤年货的主力军,其消费金额占比接近八成。根据麦肯锡发布的财富报告,中国千万富翁的平均年龄为39岁,比美国的至少年轻15岁;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上,约有45%的购买者年龄在35岁以下。也是在2018年,从万科董事长位置上退休的王石,仍频繁地参与种种公益和商务活动,他每天在一张蹦床上健身一个小时,并决意在3年后他70周岁时,再次攀登珠峰。2018年1月14日,是褚时健90岁的生日,他在云南龍陵县和陇川县征得36000亩山林地,开始营建多品种水果基地,到秋天,第一批挂果的甜橙和水蜜桃将可以采摘。“这是现代中国的第一代人,他们被允许对其未来做出真正的选择。”《时代》周刊曾用这样的口吻描述当代中国人,换言之,这也应该是40年改革的最大成就。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4在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排名前5的分别是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筑。这是一个以营业收入为指标的榜单,排名前30的企业中,来自民营资本集团的只有华为控股和饱受争议的安邦保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十年来,国有企业的强势和控制力并未削弱。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市值来比较的话,你会看见另外一个真相。在200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10大公司分别是: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微软、中国工商银行、花旗集团、AT&T、荷兰皇家壳牌、美国银行、中石油和中国移动。而10年后的2017年,榜单已赫然面目全非,10家公司分别是:苹果、谷歌母公司、微软、脸书、亚马逊、伯克希尔-哈撒韦、腾讯、美国强生、埃克森美孚和阿里巴巴。在全球商业界,7位高科技企业家取代了传统的能源大亨和银行家;在中国,两位姓马的互联网人取代了3个“国家队”队员。你终于发现,世界真的变了,中国也真的变了。在10年前,如果讲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它们是电力、银行、能源、通信运营商等,基本被国有资本集团控制。可是在2018年,你必须要提及社交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移动支付平台、新物流平台及新媒体平台,而它们的控制人几乎全数为民营资本集团。在决定未来10年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中,人工智能、生物基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民营企业的领跑现象似乎也难以更改。这种因技术破壁而带来的资本竞合格局,不得不让人开始重新思考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功能及存在方式。由此,你会惊奇地发现,貌似无路线预设的中国改革,实则一直有着强大的市场化的内在逻辑。如同大江之浩荡东流,其间千折百回,冲决无碍,惊涛与礁石搏斗,旧水与新流争势,时而江平潮阔,时而浪高岸低,但是,趋势之顽强、目的之确然,实非任何人可以阻挡。同时,你也必须看到,中国改革及企业成长的复杂性,一点也不会因为趋势的存在而稍有减缓。数十年前,中国改革的“假想敌”是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大破必能带来大立。对既有秩序的破坏本身具有天然的道德性,甚至“时间就是金钱”,然而,时至今日,“假想敌”变得越来越模糊。数十年前,市场开放、产业创新可以采用“进口替代”和跟进战略,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成本和规模优势实现弯道超越。然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成为全球同行业中的规模冠军,它们的前面不再有领跑者,创新的莫测与压力成为新的挑战。数十年前,全世界都乐于看到中国的崛起。在世界银行的名单上,它是一个亟待被援助的落后国家;在欧美企业家的认知中,它是一个商品倾销和技术输出的二线伙伴。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至少有127个国家视中国为最大的贸易伙伴,甚至连《时代》杂志都献媚似的以“中国赢了”为封面报道的标题。与此同时,中国资本的购买能力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并予以政策性的遏制。于是,当改革进入下半场之后,中国的自我认知亟待刷新,世界与中国的互相了解和彼此的心态,也面临新的调整。这不是一个可轻易达成的过程。5此时此刻,中国以新兴大国的姿态站立在历史的临界线上。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最慢到2025年会超过美国。若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25年中国经济的规模可能是美国的1.5倍或者更高”。尽管他是经济学家中最乐观的一位,不过在未来的10到12年内,中国在经济规模上超过美国,恐怕是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尾声,届时有9.4亿人口居住在城市里,由此将可能出现6至10个3000万人口级的巨型城市群。在那一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超过30%。而步入中老年的“60后”“70后”一代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净值群体,养老产业将替代房地产成为第一大消费产业。也是在未来的这10来年里,“第四次浪潮”所形成的科技进步将颠覆既有的产业秩序,甚至挑战人类的伦理。随着奇点时刻的临近,机器人智力逼近人脑;生物技术革命将可能让人类寿命达到100岁;中心化的互联网消失,万物联网时代到来;新能源革命将宣告石油时代的正式终结。没有人知道,今天出现在全球市值前10位的公司,在10年后还会幸存几家。在科技进步的意义上,改革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中国,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而技术的非线性突变又会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破壁,更是让人难以预测。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也有人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第二篇:不惑之年杂文随笔
岁月如梭,转瞬即逝。一不小心居然就迎来了自己的四十岁生日了。当年懵懂无知的青涩小女孩已经变成了沧桑老太婆,步入不惑之年的行列了。看着镜子中疲惫不堪,双鬓斑白的未老先衰的自己,不禁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灯下独坐,回望过往云烟,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有年少无知时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的模样,有初入社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情景再现,但更多的是与多舛的命运作斗争,和病魔作斗争的那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少年的我,少不更事,那时候是不识愁滋味强说愁的年龄。天天品读着小说的风化雪月的故事,为剧中人物哭而哭,为剧中人笑而笑。那时我就是一个如此感性而无知的小女孩,经常用超脱现象的理念,构建出幻想的梦中花园。然后作茧自缚,渴望有一天能破茧成蝶,殊不知,自己只是一只孤陋寡闻的画地为牢的只看见头顶的一片小小天空的井底之蛙而已。
当年少不更事的黄毛丫头步入而立之年之时。生活把我磨砺的面目全非。昔日小鸟依人的女孩已变成一个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家庭主力军。家中的孩子嗷嗷待哺,工作上的事情焦头烂额,总是顾此失彼,分身无术。我又是如此的争强好胜,总想着要做到两全其美。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把我浇了一个透心凉,让我的灵魂无处安放。彻彻底底的被击垮了。大病了一场,在医院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所有的一切都化为泡影。回过头来只有自己欲哭无泪的影子。可是我们除了强颜欢笑面对现实又能怎样?
哪怕是面对人生再多的苦难和挫折,我们只能微笑前行,让微笑带给自己信心和力量,要不然就这样自怨自艾困在原地你就真的无路可退了。
于是,我学会了把自己的心声用文字表达出来,只是不愿压抑自己,只为自己给自己点亮一盏心灯。用文字温暖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只为唤醒自己曾经不服输的韧性。
慢慢的,我学会淡然处之。渐渐的,我学会了坦然面对一切得失。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中的不平事。
不知是年龄大了比较恋旧,还是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无常,发现自己比较容易感伤。发现自己喜欢回忆过往。昨夜星辰昨夜风,追忆往事,我发现自己真的很懦弱,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走在黑暗的夜幕,在城市的边缘彷徨,挣扎,泪流满面……人生经历了这么多,还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呢,珍惜生命,珍惜当下,开心过好每一天。
人生长河中,爱恶欲贪嗔依次出场。悲喜剧不断上演。我们有时是观众,有时是演员。你方演罢我登场。人生大戏你就是自己的编导,何苦把剧情导得那么苦不堪言呢?
步入中年,时间的沉淀让我学会了释怀。学会了看开、看淡。无论阳光明媚还是乌云密布我都会淡然处之。在清贫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真我色彩。在风雨的洗礼中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努力前行。都说四十岁的女人找不着北,我却发现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慢慢的品味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痛并快乐着。
第三篇:不惑之年的外遇抒情散文
我哥四十有五了,桃花运来了;听说那女的对我哥真好。
那女的是个北方人;离异且有一个儿子。我姐打电话问我这事该怎办?我—能怎么办哪?
我侄子从小就比较淘气,可喜我这侄子现在出息的还可以;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我嫂子知道必定要闹离婚;若是有人了一准头也不回;大人怎么都好说,只恐怕我这侄子在这环境中毁了以后的人生。
我哥并个是有钱的主,只是太过好面子;即使是借钱和贷款也要开好车穿名牌。想来可能是男人一有钱与情最有缘。
不惑之年的桃花运你让我如何劝你是好?再怎么好与不好你都得忍,忍个四年五年的孩子就会成家立业了。撇下自己的孩子不顾,去给其他的孩子当后爹,你这是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啊;只怕到了最后俩女人都离你而去,鸡飞蛋打两头空。
什么倾国倾城花容月貌,不都是个女人嘛;什么软玉温香瘦燕肥唐,咱是平凡人要的是过日子啊;你有一国之才才配金屋藏娇;即使千军万马也惧卧薪尝胆。
几十年为你油烟烧炒,生儿持家,竟然抵不过新欢一副;女人之可悲在于嫁错郎,如同贤臣未投明主。
怎么办?江山社稷是你的,你若昏庸谁能帮你?
第四篇:一个不惑之年女人的考后感想
一个不惑之年女人的考后感想
28号考完,我真的很想说一句话:付出总有回报。作为一名42岁的女人,从12月22日报名学习到3月28日的考试,短短不足一百天的时间,但其中的辛苦真的只有我知道。我这人智商不是特好,也就是说人不是很聪明,再加上象我这样的年龄,记忆力更是不能和年轻人相比,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不努力,要考过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每天下班后,我就是拚命的听课、看书、做题,遇到有不懂的就在模拟课堂里问老师,而且一定要问明白了才罢休,每天不到十一、二点是不会让自己睡觉的,双休日更是不敢放松,春节七天我只上街逛了4个小时,有时我觉得自己真的要崩溃了,但是我知道如果不坚持,那以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课件看了三遍,考前串讲看了两遍,练习册做了四遍,真题做了两遍,所有这些努力我觉的真的有了回报,考试时除了极少的题目我不太会做,其他的题我看到以后思路都很清晰,而且我能确保是对的,只是上午的时间紧了一点,上午就好多了。如果我的感觉没有错的话,我应该是通过了,而且成绩不会太差。说句真话,如果不是单位变着法的折腾我们,年年搞新的花样竞岗,让我感到失去工作的压力,让我感到年龄带到的危机,我还真的不会这么自觉上进,所以从这个意思上说,我真的应该感谢我们单位的领导;真心地感谢我的老公和儿子,全力地支持我的学习,三个月我没有做过一点家务,难为他们了;真心地感谢我自己,感谢我的坚持和努力,感谢我还存在的这份上进心,当我走进考场,我为自己而自豪,因为
像我这样年龄来考试的女人还真的不多!
第五篇:[经验心得]不惑之年的一建经历
考虑良多,终于打算写下如下文字,给自己的考证经历一个交待,给自己的前半生一个总结。大学毕业后国家改革正当时,家乡的国有大型效益普遍下滑,员工纷纷下岗。此时我也背起行囊,跟随着涌动的人潮,开始了悲愤的人生行程。此后一直在外打工,十多年换了三家单位,始终像一个孤魂野鬼,更像一颗无根的野草。
生活的现实让我选择了如今的单位,一个私人老板挂靠公司,我们从一个施工队成长到一个区域有些许影响的小公司。产值也从一年百万做到超千万。因为是小专业,做到这个程度已属不易。但自己一点保障都没有,至今未签订劳动合同,更别说养老金。我至今仍认为国家是保护这些小企业的,不然的话现如今这种情况还可以堂而皇之的存在。所以总感到未来的路一团漆黑,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随着年龄的增长归家的思绪越来越浓厚。总想有所突破。我们的专业和市政专业的燃气专业擦边,其余的专业路、桥、隧、给水排水、热力、垃圾处理、绿化全无接触。2004年,开始听说建造师证取代项目经理证,怀着懵懵懂懂的心情,马上报了培训班,在浙大的教室里,开始了摸索建造师之路。事与愿违,就在报名的时候突生变故,再加上培训班老师打击,没有坚持到底,与考试擦肩而过。正是这一年,我原单位同事在看书一个月的情况下通过了市政专业考试,这是2010年之后我才知道的。
2008年,一个多灾多难的。我辞了工作,回到家乡,投入了很多积蓄我开了人生第一家店。坚持了一年,众多原因导致关门大吉。打击是必然的,生活还是要继续,2009年我回到了原单位,平复一下复杂的心情。在怀疑失望等复杂的眼光中,我谨小慎微的做事,每件事都争取做到最好,不与闲人争论,努力投入工作。面对失败,面对飘摇的人生之路,唯有进取才是我的唯一出路。
2010年,各种出差,各种应酬,等想起来考试这茬的时候,报名时间已经过了。要命的疏漏,机会又一次溜走。
2011年,终于开始上路了,花了5000元上了二级建造师培训班。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看书,轻松过关,等发布成绩的时候才知道居然是降分。现在想想没有经验是多么可怕。2012年,趁着热乎劲,老早就去一建培训机构报了名,8000元的培训费啊,要吐血。也买了网上的课件。开始接触各种名师,整年的时间过的很充实,但也心力憔悴。以二建的心理去考一建,结果证明我错了。考试也是体力活,考场上最后一门实务,几乎坚持不下来,浑浑噩噩的走出考场,脑子一片空白。稳了一个礼拜,自我感觉差距好大。于是毫不犹豫的就开始了新的学习。第一遍,通读了市政实务全书,才发现跟着所谓的名师划重点真是坑爹。第二遍,我把全书都录入了电脑。这个时候,成绩公布了,我三缺一。好在我已经开始了来年的学习,心里纵使失落,也为自己的判断而庆幸,毕竟笨鸟先飞了。
2013年春节前,全书已录入电脑。也给自己定了目标——2013年必过。不管题有多难,要以130分的准备来通过这场考试。反问自己,为什么大家网上那么多人总结的考试要点不能是自己总结?我们学会轻点鼠标,乐于分享别人的成果,为什么自己没那个能力?一年读一本书,有什么可怕的。我们习惯了分享,习惯了依赖,习惯了坐享其成。上学的刻苦,生活的艰辛全忘到脑后。
读书真的是蛮苦的,太多的考友说看书看的要吐,陈印大师说了,吐完了在接着看。是的,我坚持每天看书超过4个小时。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出去跑步。最吐血的时候,看一集喜欢的连续剧,继续看书。时间过的好快,等真正看进去了,每天只有一件事不会忘记,那就是看书。等到7-8月份的时候,基本上是看到一个名词,一个数字,会想到在书上哪一页出现,还有在哪一页会有相同或不同的说法。考后自己估计,选择题应该得了35分以上。即使这样,在考试的时候还会中招,比如2012年燃气的一道多选题,摆明就是得不了分,2013燃气的多选题,自己估计还是没得分。8月份以后就开始做各种题目,每隔一周只要有空,就会在下午2点开始给自己闭卷考试。然后就对答案,错误的就背诵。后来发现各种参考书的题目都是互相抄袭,题目看了题干就知道他要问什么,答案也是错误百出。看来买一本参考书足够了。看书做题的过程中,自己总提醒自己,以一个项目经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各位,如果有一个5000万的工程给你做,你有没有信心和方法把它做下来?大家无须去骂那些出题人,如果背背书都能考过,岂不是违背了建造师制度的宗旨。最近几年的案例题,题目都以现场经验为主要考察目标,没有经验的根本就写不出来。2011年涉及的门式支架的组成和调整,书上就没有答案,但现场做过的人就知道。2013年,修路涉及的施工机械缺漏的问题,做过道路的人答就会觉得太简单了。搭设过街桥梁支架的问题,只须在道路上做一个投影就迎刃而解。挖基槽的放坡,每个培训班老师都会讲,而且会现场问你,修路基时阶梯坡度1:5哪个是1哪个是5。至于画横道图,理会意图了就会觉得简单。网络图没考,觉得有点失望,在学习过程中,跟着左红军恶狠狠的学了一把。觉得他能把那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实在是佩服,自己以后涉及到网络图根本不会再错了。关于施工缝那道题,自己没经验,没有答对,怪自己学艺不精。反索赔的程序书上没有答案,料想多数人都答了几个28天的那个索赔程序,而我认为实际就是分包和总包的问题,由总包承担责任,然后向分包责任方索赔。另外的施工现场项目部组成,五牌一图,安全员职责,自己认为是送分题。浙江公布成绩的时间还算给力,我的分数105分。跟自己的想象还有差距,考场发挥的也算一般水平。考场失误还是历历在目。但结果还是令人兴奋,不过诧异的是兴奋的时间仅仅持续了一天。我跟老婆说也许心底已有把握,只是需要一个国家认可。
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很重要,别的考友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反观我的考证经历,都是一个人在奋斗,自己束缚了思想,视野也局限。好在一点就是各种题目都做,建筑的,机电的,市政的涉及管理的内容都大同小异,而且建筑和机电涉及管理的部分比市政的写的要好。2012年市政两道考题,一个是特种设备安装企业报批的手续名称,还有一个验收基础的程序和内容,如果是机电专业增项市政的考友就不会答错。
个人对市政名师印象较深的有陈明,张新天,肖国祥,颜海等。张的课件不错,没有时间的人可以借鉴,陈明被称为庖丁解牛大师,无基础的人可以选择。肖的课程天马行空,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把一个项目穿成一串,对我有不小启示。颜海最后的课件强调各种试验和重点加强记忆和背诵,效果也不错。
看了论坛上其他考友的经历,我也不例外,把考证的经历赋予了太多内涵。有的要发誓不再考的,有差一分的,有的看书40遍还是无果的。我想说只不过是一场考试,也许这场考试会影响到你的人生,但也不是人生的全部,还好我们都有其他选择,怕就怕我们别无选择。在等待成绩的时候,我已选好了退路,如果考不过,我就改考机电专业。如果考过,我就增项机电专业。所以考后一个礼拜就买了机电专业的教材。在写这个经历的时候全书也已录入了电脑。只要准备充分,方法得当,自己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我考一建的经历只有简单朴实的奋斗史,没有夸张惊艳的灵光涌动。那些看书几个月通过考试的,或者不看书通过的,我只想说不适合我这只笨鸟,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比什么都重要。我也仅是通过一个无华的过程来验证了一个道理,只有努力了,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个一年过13科,考三个证书的学霸,还有乳了孩子进考场的,大着肚子进考场的考友,一切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你们都值得敬佩。
年届不惑的我回想近十年来,也做了许多人生重要的事,开了自己的店,积累了失败后的经验教训。买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通过几年的考试,重拾了自信,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是离一家团聚的日子不远了。这里要非常感激我的家人,可爱的女儿每次在我归家的时候都会扑到我怀里,每次离家的时候都会依依不舍。在我转身的一刹那,我都会泪眼模糊,无语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