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现象”成因透视及其教育策略
“高二现象”成因透视及其教育策略
一、“高二现象”的表现特征及危害 所谓“高二现象”,是指在高二这个年级段普遍存在的难以管理、难以教育的教育现象,它是中学年级中的“事故多发段”,是“撞红灯”的高发区。任何一个教育者在此年级段的带班带课、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觉得特别费事、费神。老师苦口婆心的正面引导已成为“疲劳教育”,学习成绩“滑坡”。许多“淘气包”对老师的批评习以为常,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心理、寻证心理、对抗心理”。面对老师的批评,有的不屑一顾,态度生硬,冲撞老师,有的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养成的坏习惯改不掉,滋生的新毛病又露头,错误缺点此起彼伏。
“高二现象”的出现,严重危害高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它是青年走向人生的岔道口,如果缺乏认识、缺乏管理、缺乏引导、有可能走向歧途。“高二现象”普遍性的存在,给学校教育带来“流行性”的治疗难度,易出事故、易出乱班,对其它年级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高二现象”的强弱取决于教育发展的优劣,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家庭之间的差异,个人之间的差异。
二、“高二现象”成因
(一)“高二现象”的生理成因。
青年期是少年斯向成年斯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少年走向成熟人生的转折期的开始,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主要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年龄段。在个体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高二学生在生理发育上,早已进入了青春发育期,身体迅速成长,是人生中除了乳儿期外的第二次生长高峰。身高平均年增长7-10公分,体重平均年增长3-3.5公斤,女生比男生早两年左右。
2.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上,脑发育主要转向机能方面,神经纤维变粗,分枝增多。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复杂化,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接近成人水平。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性高,学习与行为上反应快而灵敏,第二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为抽象思维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
3.性成熟,第二特征发育趋于成熟。生理发展和性成熟促使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感”的出现,对异性的兴趣以及新的情感体验产生了重大影响。
4.情感上表现为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高中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情绪带有冲动性,易激动,不善于自制,两极性明显。行为不易预测,心理学家认为,这一时期是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这与少年期的神经系统兴奋过程较强、抑制过程较弱有关。
(二)“高二现象”的家庭成因。
在人的一生教育中,家庭的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奠基工程,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受教育史上始终书写的是第一笔。父母的言行举止自始至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俗语说:“有其父母,便有其子女。”讲的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性格、习惯、气质、品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高二这个情绪易感性较强的年龄段,父母的教育影响显得尤为关键,造成“高二现象”的家庭成因有三:
1.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高二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明显变化,心理上的独立自主性与对父母的依赖性形成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对人对己进行评价有了自己的(对与不对)的见解
和尺度,对以前周围权威人物的崇拜而逐步转化为具有主观权威意向。但在经济上、生活上和学习上仍然受到家庭的制约,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这种依附关系。在思想深处不希望家长完全不管或不关心他们,但反对家长把他们当小孩看,要求平等,反对过多过细的照顾、监督或包办行为。家长过分的监督管理,则往往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和反抗行为,导致家长与学生的矛盾。我们许多家长平日忙于自己的事务,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学习、了解掌握教育方法,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如果在家里或者是在学校里犯了错,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坚信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至理。不是唠叨数落,就是责骂、喝斥、甚或一顿拳脚棍棒。殊不知,教育策略中拳脚棍棒的体罚式教育,是施教者的最后绝招,当对教育对象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多数家长感喟的说:“我只有那样打,打死不输嘴,我也没招了。”当前高二学生离家出走大都是因在校在家的容身空间太小而造成的。
2.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自于诸方面教育的营养缺一不可,这就犹如要想庄稼丰收,阳光、雨水、肥料缺一不可一样。然而当前的“破碎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大都缺乏父爱或母爱,疏于教育,他们性格孤僻、怪异,心理自卑,缺乏上进心,缺乏集体观念,是造成“高二现象”的又一家庭成因。
3.教育进入两千年以后,教育者遇到的教育对象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些从小就坐在“小皇帝”宝座上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含在嘴里爱到高二的孩子,未经一天风吹日晒,缺乏自理,缺乏勤劳。在他们身上有的是依赖,有的是娇气,有的是对大人的颐指气使。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生活需要真挚的热情,克服困难需要吃苦精神,挫折需要健康的承受心理,对待他人需要理解和宽容,而这些品德和精神恰恰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这正是造成“高二现象”的又一家庭成因。
(三)“高二现象”的社会成因。
“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和制约作用。社会教育的“大气候”影响着“小气候”,然而由于社会教育的复杂性,使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混合在一起,甚至会出现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制的矛盾现象。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电视、录像、网络、手机等文化传播媒体的多样化,各类文化挤占市场,良莠混杂,对于认识水平较弱、缺乏辩证观点,好奇,易感的高二学生来说最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不分好坏,盲目接受、效仿,这些年来,学生群中出现的染发、留长发、留胡须、剔光头、穿奇装异服、戴金银首饰、唱流行歌、说流行话、用流行品等,均属于盲目的行为模仿。校园中的“厕所文化”、“宿舍文化”、“课桌文化”、“墙壁文化”的泛滥和公物的坏损,就是这种模仿之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情宣泄。
另外,高考虽在扩招,然而就业的双向选择性,使对社会用人机制改革认识肤浅的家长盲目发出“大学毕业、不包分配”的教育误导,使得“读书无用论”再度抬头,是“高二现象”产生的重大社会诱因。
(四)“高二现象”的学校成因。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教育部门及其老百姓对办学评判,把重头戏放在升学率的高低上,学校办学不得不把方向定夺在满足教育部门,满足老百姓的愿望之上。于是加大管理力度,向管理要质量。在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和实施过程中,一些过激的做法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说:节假日补课、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这样做适得其反。水紧鱼跳,想提高质量,倒造成厌学,厌学情绪一旦产生,伴之而来的就是“非补课课堂”的听讲质量下降,学生懒于听课,懒于作业,懒于思维的“并发症”产生,严重影响学业成绩。再比如说:我们有许多教师带班,由于教学工作等事务
繁忙,很少有时间去思索班务管理和学生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批评简单、粗暴,只治其现象,而未治其根本,丢掉了教育的主动权。有时忙不择言、急不择语,出言过激,刺伤了学生的自尊,长此以往,一个、两个、三个,伤到多了,使得学生敬而远之。从此,班级管理中帮手减少,对手增多,况且,教师刺伤学生有时是不知不觉,学生也不会主动谈心,他在背地里跟老师较劲,诸如破坏公物,拉帮结派,跟老师唱反调,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师生矛盾暗中滋生,一旦爆发,难以收场。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正面教育太多,侧面教育太少。我们班会讲、周会讲,大会讲、(1)针对早恋现象,不去坚眉横眼地喝斥,而是采用“迂回曲折”的谈话形式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全面掌握了证据之后,找男女双方谈话:“早恋不足为奇,这份感情非常美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从目前你俩的年龄来说,不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应把这份感情冷冻起来(不是解散,而是冷冻),抓紧时间学习,读书,等到你俩都立了业,参加了工作,感觉到过去冷冻的那份感情解冻之后尚能热火朝天的话,教师给你俩当‘介绍人’,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做,对各自的感情还是一种考验,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这样,明修感情之栈道,而暗渡教育之陈仓。
小会讲、集体讲、个别讲、班主任讲、课任老师讲,几乎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人人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轰炸密集之至。但效果呢?实在不好,这是因为,说的次数多了,人就烦了,更何况逆反心理严重的高二学生呢?
三、“高二现象”的教育对策
“高二现象”的可耐性较强,教育者必须坚持“可教育”原则,坚定教育信心,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同一错误的反复性。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过错行为前后情况下“辨证施治”巧妙运用教育艺术,捕捉教育契机,予以正确引导和矫正,促使其不良行为向良好方面转化,顺利渡过高二难关。
1.建设一个民主、蓬勃向上、充满正气的班级,有利于消除“高二现象”。
这样的班集体,师生民主意识强,凡事商量,班主任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不独裁,师生一条心,人际关系良好,人人都为班集体操心,维护班集体的声誉,有这样的人际环境,班上即使有几个淘气包,想出格也孤掌难鸣。加之高二学生的从众心理因素,时间一久,也会被他人良好行为所同化。
2.开展生动有趣的健康活动,有利于消除“高二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学生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是一对突出的矛盾。即俗语说的“长个不长心”。他们常表现为精力旺盛,浑身是功,其能量随时迫切需要发泄。有时会不自觉表现出一些盲目的、不必要的动作。情绪易冲动,思想带有幻想性,自制性尚差,又无所顾及,无论干好事坏事都是非常卖劲,行动之后往往又不去认真思考行动的利害关系和后果。解决这对矛盾,不可压抑,不可断喝,除了作正确引导而外,需要教育者开展生动有趣的健康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能量的释放提供机会。诸如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公益活动、体育竞技、快乐周末等等。他们只有通过各种活动把多余的精力释放以后,才会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书学习,而当各类活动组织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才会产生“向校性”,即渴望去学校。渴望参加活动、欣赏活动。这比班主任在班上苦口婆心、枯燥乏味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目前的电游、网吧跟学校抢夺学生,归根到底是学习生活太单调、太乏味而形成的局面。
3、研究教育艺术,巧妙施教,有利于消除“高二现象。在教育中,我们经常所使用的教育方法,由于缺乏艺术性而导致教育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作过一次调查,了解父母对已婚或恋爱中的男女进行干涉的案例中,惊奇的发现父母的干涉程度越高,男女双方产生愈来愈强烈的爱,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从心理学角度讲,是由于行为主体受到干涉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所致,借此效应,对班主任如何管理好学生,怎么纠正学生过错和不良行为,应引起我们教育方法的反思,那就是说:我们平时在教育中命令学生“不准迟到、旷课,不准破坏公物,不准打架骂人,不准吸烟酗酒,不准谈情说爱”等“不”字,某些时候强化了学生这种行为,为避免这种教育的负面影响,我们在使用“批评”这一武器时要坚持“避实就虚,以柔克刚”的原则。教育实例如下:
(2)批评教育迟到学生,不去惩罚,不去过多责问,如果班主任走出校门,站在学生来校的路口,等待学生的来临,学生必然忐忑不安地忙于向教师解释迟到的原因,这时老师不妨这样说:“我不是怕你迟到,耽误学习,而是担心你在路上的安全,你来了我就放心了”。这种听似充满温暖关心的回答,其实隐蔽了因为你迟到害得老师为你一人担心的潜伏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学生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敬仰教师,对于高二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生,乐于接受,刻骨铭心。
(3)班主任在带课带班的工作之余,如果无私牺牲一些自身的休息时间,去辅导学生功课,去问候学生的冷暖,去谈聊人生,去叙说生活的感受,去和学生运动,去和学生娱乐„„这种看似闲淡无聊的与学生的交往,不仅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而且使班主任在不经意间了解了学生。学生认为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敬爱老师这个人,也就敬爱老师的讲课,服从老师的管理。这样收忙于管理之外逸于管理之中的效果。达到有所不为才有所为的管理教育境界。
四、“高二现象”教育的粗浅体会
我通过与老教师交流,他们都反映在施教之后得到的体会是:现象表露在高二,根本出在高一或初中,欲想“高二现象”症状减轻,就必须从初中、高一密切关注,留心观察,积极建设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营造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班级环境,既注意大面积教育,又兼顾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防微杜渐,为学生安全渡过高二危险期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总之,“高二现象”已成为中学教育阶段的普遍问题,但却不是教育的“不治之症”,而是诸种不良综合症的高发期,施教者不可没有耐心,不能急躁,要清楚认识到:任何一场大大小小的病,从患症到治愈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除需要我们的耐心而外,尚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热情,无怨无悔的爱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神圣的忠诚。
第二篇:教育现象之透视
教育现象之透视
幼儿园,以前对于孩子而言,这象征着快乐的童年,美好的回忆,无忧无虑,然而现在的幼儿园生活真的有那么美好吗?看了下面的几则消息之后,让我们真的该深思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老师们是怎么想的?孩子们又会怎么想呢?这样沉重的“童年”真的有必要吗?
中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 长春经开区某幼儿园大班男孩东东,5岁,20.5公斤。还没上学的他,就有15本教辅材料了,放在一起约重7.5公斤,比东东体重1/3还多!像东东这样书包已装不下书本的幼儿园小朋友,在长春还真有不少。
幼儿园里孩子的书包何以如此之重?
民办幼儿园使用的教辅材料五花八门,有的幼儿园声称英语教材直接从国外购进。
特点一:定位高端市场 从国外引进教材
在高新区众恒路附近一家大型连锁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教辅材料是我们园长从国外带回来的,一套800元。”
幼儿园老师介绍,这套教辅材料不可以看,“除常规课本外,教材里还包括教学用具、实验器材、美术用品等,都全了。”
无独有偶,东东所在的大型幼儿园,也是从国外引进的教辅材料。
在走访的10所民办幼儿园中,这两所是从国外引进的教辅材料,两所幼儿园入园儿童分别为115人和176人。
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为何出现在两所超百名孩子的大型幼儿园中?“幼儿园教辅材料国际化,构成了幼儿园强大的品牌支撑。那些有实力的幼儿园,有条件整合国外教学资源,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引进教材,所以教具、学具都很贵,现在很多家长又买国外教材的账。幼儿园的品牌定位在高端市场,这也是满足高端教育投入的需要。”吉林省幼教专家指出。
特点二:托儿费越贵 教辅材料也越贵
相比中小型民办幼儿园而言,托儿费用比较昂贵的大型幼儿园,自选教辅材料价格高昂。
在3所100人以上的大型民办幼儿园中教辅材料费用最少也要300多元。一些中小型幼儿园不仅托儿费便宜,教辅材料费用也很“实惠”(如下表)。幼儿教辅材料差距悬殊的,不只是从20元至868元价位上,在教学内容上
也是相当悬殊。
朝阳区湖西路附近一小型民办幼儿园,大班只有4本教辅材料,包括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弟子规》、《学前语文描红》、《数学》、《拼音》,定价26.8元。在之前的全国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对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深表担忧,幼教业内人士也纷纷发出整治小学化幼教的呼吁。其实,一些基本而明显的道理,我们早就并不陌生:幼儿教育不是简单的智力开发,幼儿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科学的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着手培养,幼儿教育应该偏重这些方面,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然而,时至今日,许多家长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提前开始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一些幼儿园也为了盈利也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的招牌以吸引生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蔓延着,并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就读于贵阳市区一家幼儿园的玲玲,生活被母亲安排得满满的,每星期一、三、五学画画,二、四学书法,星期天还要去学声乐,当然,玲玲在幼儿园还要认汉字、背唐诗、学算术。孩子累,父母也不轻松,除去每年近万元的育儿费用,“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背着画板、乐器接送娃娃,甚至还要“在下班之后跟孩子一起学习。”
据了解,贵州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十分钟内可以做多少算术题等方面。于是当地不少幼儿园就迎合父母的要求,教孩子认字、背诗、做算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最刺激家长神经的一句话,也成了众多幼儿园开展、众多家长接受小学式教学的最佳借口。由此,幼教“小学化”现象在贵阳悄然出现,并愈演愈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一家私立幼儿园园长,对此表现得非常无奈。她说:“我们也知道做游戏应该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内容,但是,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搞得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开一些特长班,让孩子多学习知识,否则幼儿园生源就会下降。”广州市某省一级幼儿园的园长分析认为,幼儿教育之所以出现小学化现象与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是分不开的。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更加注重哪所幼儿园学到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所幼儿园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为了招徕生源、多赚钱,便一味
迎合家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
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园长王玉义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严重挫伤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针对全国不少地区幼教小学化现象,幼儿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幼儿园里这种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并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据了解,全国30个省市的调查都表明,在小学一年级儿童中就已有35%左右不喜欢语文,40%左右不喜欢数学。这正是那些短视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结下的苦果。
另外,部分幼儿园教师在传授知识上不一定正确和准确,使得幼儿到了小学便会先入为主,很难纠正。
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表面上看是向小学靠拢,让孩子早起步、早领先,实际是一种“近得利”的短视行为,是违背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之举。她认为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玩童才是健康儿童。幼儿园要教育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使其能一生持续地学习、有质量地生活。这种“隐形教育”远远比单纯的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的“显性教育”重要得多。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现在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上的体现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健康、轻松的心理状态。幼儿园应该培养孩子乐于动手动脑的习惯,使孩子有自己的兴趣,而不应该一味地让孩子学习书本。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所孙明重教授则说:“不顾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味拔苗助长,盲目攀高,只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期的、大量的、枯燥的训练,使幼儿失去了天性和兴趣,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少孩子在压力下过于自闭、独处,以后就会恶性循环,更加不愿与别人交流。有的孩子则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挫折、批评,将来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改变一生。
部分幼儿教育专家对各地幼儿进行成长跟踪和调查,他们分析发现,这种急功近利的小学化教育,至少造成三个方面的危害。
1.损害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给幼儿增添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在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上的体现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比如识字只要孩子会“识”即可,不要盲目地教孩子“写”,以免教育不当让孩子生厌,要让孩子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健康、轻松的心理状态。
2.错过幼儿教育“关键期”
从事幼儿教育研究、教学以及管理20多年的幼教专家朱继红认为,幼儿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玩”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以后才不会惧怕上学。
朱继红表示,家长们挖空心思地选择幼儿园,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的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错过了一些受教育的“关键期”,如3岁前是训练口语的关键期,结果被英语、算术过多地挤占了,会阻碍孩子的全面发展。
3.扰乱小学教学秩序
由于各个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造成小学入校新生基础参差不齐,让小学一年级老师难以教学。照顾基础低的吧,学过的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迁就基础高的吧,没学过的学生又听不懂。这种情况常使小学教师无所适从。让这些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拼音教学不规范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可是要影响孩子的一生的。
这些幼儿园里 “小学化”教育遗留下的后果,给小学老师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严重扰乱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最终受害的还是那些孩子们。
为此,国内幼儿教育专家多次呼吁,全社会应共同防范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还全国幼儿一个真正幸福的金色童年。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早恋现象透视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早恋现象透视
教学目标:
了解早恋现象的实质危害性及怎样正确处理早恋现象。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举例说出“早恋”现象,讲述自己对异性的感觉,“早恋”是单纯、幼稚的非理智的,“早恋”的人是不懂得责任的,不懂得透过情爱的面纱客观地评价自己所爱的人的个性品质,不懂得爱情是要有附加的,爱情以外的天空依然是广阔的、美好的。
活动二:讨论早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早恋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2、早恋增加了父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3、会使青少年缩小社会范围,因为爱有排他性,专注性。
4、少年心理发展很不成熟,加上外界的压力,早恋多半是不成功的,而失败给双方带来严重创伤,处理不好对以后的婚恋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有的少男少女,因此轻生或者终生不再婚嫁。
活动三:讨论怎样正确处理早恋。
1、当收到异性有求爱信时,要拒绝但要有策略,不要侮辱挖苦,伤害对方自尊心,不要张扬,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交由老师和家长处理,要原谅对方鲁莽之举,大可不必因此而拒绝同任何异性来往。
2、正在早恋的,要理智地告诉自己,让童心再次驻留心间,把对异性的美好的感觉珍藏在心底,让友谊长存,同时加强男女不同的正常交往,扩大兴趣。
活动四: 思考:
1、什么是友谊?
2、什么是爱情?
3、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
活动五:
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
第四篇:贵州地质灾害现象透视及防范策略初探
贵州地质灾害现象透视及防范策略初探
贵州山高坡陡,地质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省。进入汛期以来,各种地质灾害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汛期是灾害性天气的多发期,洪涝、雷电、风雹和滑坡、泥石泥、崩塌等灾害随时可能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贵州林保工程对于长江和珠江的水土涵养具有特殊意义,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针对目前这一严峻形势,相关责任单位应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抓好当前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和各种地质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当场要求事主进行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必须有力地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1、明显的地质灾害现象
贵州境内主要有八大水系,国家在此建立了多处天然林保和退耕还林工程,然而52年未遇的雪凝灾害天气,让众多林保工程毁于一旦。
久旱必久雨,这是贵州地方的气候特点。久旱后的地质地理环境对久雨极易引发大面积的地质灾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内外水灾、洪涝、地质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等等灾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失踪,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曾在毕节地区水保系统工作过,对地质灾害现象及成因略有一些了解。
毕节地区地处长江、珠江上游,长江流域面积2.56万km2,占总面积95.4%,森林覆盖率19.6%,山地面积占全区土地面积的90%,人口密集(250—300人/km2),土壤侵蚀模数为1150t年.km2,年降水量为844—1444mm,山地石漠化现象严重,水土流失剧烈。作为典型喀斯特岩溶山区和国家级贫困地区,毕节8个县市中就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年有数以万吨计的泥沙流入长江,珠江,给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和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如2004年12月初发生在纳雍鬃岭镇的山体岩石崩塌,造成数十人被埋葬的惨痛教训,就属于自然灾害原因导致。
2、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下水、降雨)和人为工程经济活动等。
2.1对工程区地质情况认识不清楚
设计不合理或设计失误,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等是人为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人为地质灾害是人类工程活动而引发的地质灾害。据统计,地质灾害中约有75%是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
2.2变质岩类、岩浆岩产生地质灾害比例最大
由于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岩石破碎,且遇水软化,在陡坡、坎易发生滑坡。软硬相间的薄-厚层状的页岩、泥岩岩组,力学强度低,在水的作用下易产生滑坡。
2.3区域构造的影响作用
区域构造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一是控制地貌的形成发育易产生崩塌、滑坡灾害。二是改变了岩土体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力学强度,尤其在褶皱轴部、转折端,断裂带及其两侧,风化层厚,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易发生崩、滑灾害,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则更为强烈。
2.4地下水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与地质灾害有关的主要有岩溶水和孔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会导致软弱夹层的软化或者节理、裂隙或层面等结构面起润滑作用,产生灾害;风化裂隙和坡残积层孔隙水使岩土体容重增大,塑性变形加强,抗滑力降低,形成崩塌、滑坡。
3、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3.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做好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县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提高对地质灾害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将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
3.2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进行复查,凡未落实治理的要督促落实,要组织建立群测群防网络,把防灾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要加强监测,在灾害发生前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认真开展防治地质灾害的各项工作
3.3.1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对其辖区地质灾害开展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巡查、排查、检查及预报,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并组织实施。
3.3.2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对下属部门要提出防灾要求,责成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单位、项目业主编制隐患点防灾预案。各企事业单位、工矿、机关、学校等,应对各在建或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建筑物、设施、场地等进行认真的防灾部署,落实防灾措施
3.3.3铁路、交通、公路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交通沿线的巡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排除,保障交通畅通和安全。
3.3.4计划、财政、气象、水利、公安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项目安排、资金筹措施、灾民搬迁、气象预报、江河水情通报、秩序维护等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3.3.5民政部门对发生地质灾害的灾民,要搞好救灾救济工作,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3.3.6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应与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对开展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相关建设项目的检查,确保评估工作中提出的防灾工程措施在建设过程中得到落实。
3.4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计划,编制防治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治理经费分级承担原则组织实施。
3.5设立地质灾害基金
完成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加紧防御洪水等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
3.6加强地质灾害的报告制度
地质灾害灾情报告是迅速掌握灾情、制定应对措施、减轻灾害损失、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决策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有关情况进行报告,国土资源部门要明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按要求做好该项工作,保障地质灾害信息的畅通。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建议
4.1认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组织地质灾害巡查排查专业技术力量,对乡镇、村寨、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和救援人员居住点,以及境内重要流域、交通干线等地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隐患进行巡查排查,因地制宜制定防治预案。
4.2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密切关注天气和水情变化,适时分析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威胁救援人员、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和人口聚集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坚持24小时预警预报制度,做到监测值班、预警、报警全到位。
4.3进一步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预防基本知识的宣传工作,切实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和组织基层干部,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乡镇、村、组干部作用,切实做好雨季的监测预报工作。
第五篇:非理性上访现象透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群众上访也呈多发趋势。但一些群众不是把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渠道,而当成向党委、政府和司法部门施加压力的手段,使一些非理性的上访愈演愈烈。
一、非理性上访的特点有“四多”
1、找“一把手”的多。无论什么事,无论事大事小,只找一把手,唯“一把手”是访。
2、找党委、政府的多。无论有没有关联,遇事便找党委、政府,不愿意寻求法律或其他途径解决问题。
3、越级上访多。总希望用上级压下级,不愿在当地解决问题。
4、敏感时期上访多。越是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等关键时期,上访的越多。
二、非理性上访的方式有“四化”
1、组织严密化。有些上访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有部署,有些还成立有指挥部等。
2、行为暴力化。上访者往往不择手段,采取围攻领导、冲击机关、堵塞交通等方式,向受访机关施压。
3、人员老弱化。弱者既可博得同情,又不怕制裁。上访者往往让老弱病残充当排头兵,自己则幕后指挥。
4、上访专业化。有些上访户尝到甜头后得寸进尺,还有些人性格偏执,不断缠访,逐渐变成上访专业户。
三、非理性上访的趋势有“四大”
1、上访面越来越大。已覆盖社会各阶层、各行业。
2、上访规模越来越大。已由过去个体单访发展到动辄几十人、上百人集体访。
3、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一是人数多、情绪急,事态平息难;二是要求高、时间紧,问题解决难;三是上访人员花费多、投入大,善后难。
4、社会危害越来越大。一是上访者自己生产、生活受影响;二是受访机关正常办公秩序受影响;三是社会秩序受影响。
四、非理性上访心理有“四类”
1、告状有理心理。一些人认为自己是受害方,有理不怕言高,做起事来不顾后果。
2、法不责众心理。人多可以壮胆,告状者底气也就足了十分。
3、领导怕告状心理。一些干部求稳怕乱硬不起手腕,使人认为领导怕告状,于是无论事大事小都要上访。
4、事越闹大越好办心理。有的上访者认为,小打小闹不解决问题,只有将事情闹大,才能引起领导关心、社会关注。因此,往往采取过激手段,将小事化大。
五、非理性上访原因有“四种”
1、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强。随着社会发展,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逐步提高。某种程度上说,群众上访实质上是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2、政府部门管理体制不畅。政府统筹和协调能力弱化,一些地方政策打架、部门设卡、群众负担沉重,对政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日益降低。
3、一些干部作风不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躲、二推、三拖、四哄或干脆不理不睬。还有些干部官僚作风严重,方法简单、粗暴,与民争利,以权谋利,引起群众不满并进而上访。
4、部分领导认识偏差。一些地方将群众上访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容易造成地方官员为求政绩,遇到矛盾绕道走,结果使矛盾越积越深。
六、化解群众非理性上访有“四策”
1、用发展引导。一是尽快改革旧体制,建立科学、文明、民主的新体制,使国家利益与群众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引起群众上访的体制性因素。二是完善决策和执行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疏通人民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增加办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2、用机制保障。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群众上访,用科学的方法评判干部。群众上访不是洪水猛兽,更不至于谈访色变。
3、用真情打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实际,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次是加大干部职业能力培训力度,使干部既想为群众办实事,又愿为群众办实事,更能为群众办实事。再次是注意方法,对群众上访把好“四关”。一是不上推下压,以情感人,把好接待关。二是要揭不要捂,以理服人,把好受理关;三是先治标后治本,软硬适度,以法约束人,把好处理关;四是上访与下访相结合,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相结合,以党性温暖人,把好善后关。
4、用法律规范。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最集中的体现,依照法律、运用法律解决群众上访将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