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

时间:2019-05-15 00:0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

第一篇: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

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

摘要:义务阶段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学校,在当下社会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本文将浅析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以及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现象;;对策建议

一、含义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

二、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当下有教育不公平的情况存在,我认为其背后有着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事实。就以江苏为例,苏北的经济水平落后于苏南地区,显而易见的是苏北的教育也远不及苏南地区。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1、师资水平差距悬殊。教师都愿意到条件好的学校去任教;当然,不排除有内部力量控制着教师资源的流动,使得人才往经济发达的地方流去;师范生也更愿意报考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很少的学生愿意到农村去。

2、学校的硬件设备。例如暑假去贵州支教,那里的小学设备不齐全,全校只有一个教室有多媒体,学校没有操场,只有一块可以容下几百人的水泥地。而在南京,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投影仪,课桌椅都很好。从自己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学校在硬件设备上的差距。

3、拼爹妈,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长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买学区房,通过人际关系,走后门,送礼等手段把孩子往重点学校送。从以上3种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同时也可以知道这些是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的。

三、解决策略

当前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基本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过尽量加快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逐步逼近教育公平。在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上,并没有绝对的目标,只有相对接近的目标。教育中的绝对公平必然意味着一点压力也没有,这必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的任务并不是消灭教育不公平,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操作区控制教育中的不公平的过程和结果;要在教育总体发展的前提下,在人民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的前提下,让教育不公平问题“处于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

建议:

1、政府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全体中国公民提供无差别的教育资源。

2、以改变办学条件、配置优秀师资等手段弥补薄弱地区、薄弱教育差距,例如鼓励师范生到苏北地区就业;

3、、合理配置师资,切实解决城乡、区域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是目前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又一关键因素,问题的解决一靠政策,二靠资金。如师资轮换,不要是人才固定在一个地方。

4、禁止通过走后门择校,要求就近入学

5、以新的公平观进行升学制度改革,转变社会用人观念,回归教育本质,将教育作为完善人格的需要,重视多元成才、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拓展。

第二篇:探讨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

探讨中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

(演讲稿)

学院

计算机学院

班级

软件1103

学号

1111611028

姓名

陈蕾

2012.11.1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探讨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首先容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我国现阶段教育现状与发展公平吗?

答案可想而知,当今社会教育不公平现象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在我看来也必须成为焦点,因为教育问题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关键,也是中国能否在世界中拥有自己的声音的必然问题。

曾经看过一个名叫《大国崛起》的纪录片,它主要记录500年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起伏跌宕.其中最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国家在遭受毁灭后短期内就能恢复过来,并且还取得超前的成绩..其实没有别的,就是:他们将教育放在了国家建设的第一位,将人才的培养放在了第一位。

以德国为例,一个历史上四分五裂的国家,被称为“欧洲的战场”.这样一个苦难的国家,终于在俾斯麦的"铁血"手段下获得了统一.国家刚刚统一,教育就被摆在了各项事业的首位.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很贫穷,还要支付对法国的赔款.但是德国孩子读书不需要交学费,不读却要受到处罚.当时的国王还把自己的宫殿拿来做大学校舍.德国如此的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使德国在统一后不到几十年里国家的实力就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而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恰恰是这样的例子。

正是由于对教育问题的重视才造就了德国与日本的强盛与发达,这也恰恰证明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反观现阶段的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比比皆是,而这也是使民众将目光聚焦于此的原因,正圆了那句话,群众的眼光是雪亮了。

而这种不公平现象或者说是差异大多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第一方面: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比如,城市居民,尤其是大城市的居民,享有的教育资源(如教育经费、教学条件和师资等)和教育机会明显多于农村居民;再比如,各地大学数量的不同和高考招生的名额限制,以及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客观上倾向于城市等原因,最终导致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巨大差距。近两年有关高考录取率的报道表明,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报考青年的录取率已经高达70%以上,而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省份高考录取率还在50%以下。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录取比例上,还表现在录取层次上,农村学生考上本科与重点院校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城市学生。这也意味着农村毕业生要想争得良好的社会待遇和享受较好的文化生活,是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第二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近年来,东部地区9省(市)全部通过“两基”验收;中部地区13省(市)中92.4%的县市实现“两基”;而西部地区9省(市)中实现“两基”的县市仅有71.7%。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下,各地区基础教育投入的大部分资金是由本地区财政承担所以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同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密切相关。西部和东部拥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贫困地区脱贫要依靠教育,可当地高校资源多数贫乏,学生考大学难是个不争的事实。部分高校虽名义上是全国招生,但实际上本地考生已超过70%。

而造成这些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有如下几点:

(一)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一些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有关,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未能明确意识到义务教育不是非公共产品,也不是准公共产品,而是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全部承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不应让老百姓分担其成本。政府未能尽到应有的职责,未能很好地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让老百姓埋了不应该埋的“单”。同时,政府对仅有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二)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因为政府对教育投资不足教育经费投入有限,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需要寻找补偿的渠道。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经过努力,近年来虽有较大改观,但情况仍不乐观。尽管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1998年仅为2.25%,1999年也只有2.79%,甚至到了2008年,还只有3.48%,仍未达到规定的4%的指标。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进而阻碍着实现教育公平的历史进程。

(三)社会的不公平。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育阶段,市场经济的不规范拉开了人们的差距,不仅是绝对的差距,而且相对差距也在拉大。首先是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社会不公,也带来了教育不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方农民的收入增幅较小,导致他们无法承担子女最基本的教育费用,不得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迫使子女辍学。

使教育公平不是一句空话,但是如何才能将公平落到实处?那我们接下来谈一谈如何采取措施使教育达到公平。

(一)招生录取制度应最大限度实行信息的完全公开化。以完全杜绝权力和金钱对招生工作的腐蚀。

(二)支持和关注环境不利以及弱势群体的教育。

(三)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改变无视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的“大一统”模式,消除整齐划一带来的弊端,实现教育发展的地方化和多样化。

(四)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努力平均或向西部和中部倾斜教育资源,不要出现差者更差的现象。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每个人也应拥有平等受教的权利。所以,我们要努力保障国人受教育的权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杜绝教育腐败现象的发生。为营造和谐公平的教育环境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

秦选峰

教育公平最初是作为一种理想被提出的,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和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教育公平作为一个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深化。主要有三方面内涵:教育起点上的公平,即人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即以公平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不同的人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上的公平,即教育效果的公平。其中,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是保证,教育目标上的公平是前二者的归宿。人类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教育的不公平始终存在着。学校是一个微型化的社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教育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发展到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公平的追求上来,教育公平的理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公平投入,教师的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尊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都对学生的权利以及学生的心理、人格、学业成绩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试对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作初步分析,力求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指的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偏离教育促进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生活的教育目的,漠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独立人格,以非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学校的设立,重点班的举办,以及近几年“高价生”现象的出现,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特别是工薪阶层和农民的不满。这些现象与基础教育的性质相悖,体现出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和谐,使同样的学生不能受到相同的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公平。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课堂中的交往多由教师发起。教师在课堂中的支配地位,使师生交往带有更多主观选择性,学生参与交往过程多半是被动的和反应性的,教师倾向于频繁地叫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学生回答问题。布罗菲和古德对4个一年级的老师对待“优等生”和“差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教师与不同成绩的学生接触的频率没有多大差别,但在质上则有着重大的不同。当“优等生”回答正确时,他们得到表扬的机会,是“差生”回答正确后受到表扬的两倍;而“差生”回答错误时,极有可能受到批评。比较而言,“差生”受到批评的可能,是“优等生”受到批评的三倍。当“优等生”和“差生”在回答不出来问题或回答错误时,教师愿意继续花在“优等生”身上的功夫是“差生”的两倍。教师编排座位造成的不公平。教师在编排座位时为部分学生“优先定位”,使学生享受座位特权。根据物理学原理的场理论,场对周围影响强度的大小取决于距离场源的远近。我国目前的班级规模一般较大,座位一般采用“秧田型”编排方式,前排与后排的学生接受教师影响的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教师总是习惯于安排那些学习成绩好、家庭社会地位高或与自己有着特殊社会关系的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座位,而把那些成绩较差和教师心目中所谓“不听话”的孩子放在后排,教师对他们管理较少,与之交往较少,基本排除在教学之外,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人为制造“学习差生”。“学习差生”指的是经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平常考查、期中考试有3门主科总评不及格者。近年来,“学习差生”比率不断上升并且分化时间逐年提前,这与心理学研究的约有3%的弱智儿童数据不符。学生在教师制造的偏难题海中原有的知识结构被打乱,焦虑不适,思维受阻,继而自暴自弃,并被贴上“学习差生标签”。这在纪律、学习态度较好而智力中等的女生中更为明显。教学目标的不当定位造成了教育教学中的不公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面对学习成绩好、发展程度较高的一部分学生,依据他们的表现规定课堂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教学方法和步骤。教师关注他们的课堂反应、对教学内容是否理解、教学进度是否适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等,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需要。处罚造成的不公平。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教育的规模、培养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也取得了成效。但教育的内在品质并没有获得根本的改善,教育的主体性和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仍未真正确立。中小学校存在着漠视学生权利、侵害学生权利的各种现象,有的甚至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肉体上的创伤有药可医,然而心灵的创伤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应该引起教师们的深刻反省和思考。

“因财施教”造成的不公平。部分教师为追求个人私利,对那些家庭经济状况优越而且能为自身带来更多“回报”的学生施以差别对待,在课堂上给更多的参与机会,课堂提问中表现出更多的耐心,课堂评价上也带有更多的激励。而对那些经济背景、家庭状况较差的学生,相对关爱耍少得多,交往的方式也相对简单,对这些学生的问题表现出更多的不耐烦,课堂中的评价也以贬抑为多。对班干部管理不当造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公平。从班级管理角度讲,设置班干部是为了帮助班主任进行更好的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可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某些班干部凭借自身的特殊条件,形成了学生中的“贵族阶层”。他们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好处,常常受到教师的偏爱和袒护。

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公平观念薄弱,对教育公平性认识模糊。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人学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占用方面,认为每个学生只要有相同的入学机会,占有相同的教育资源,便会受到同等的教育。这实际上是对教学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深入的认识,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一系列复杂的主观因素,由此导致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不公平的漠视。社会教育评价体制的偏差。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流。然而多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体制及评价标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仍有深刻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招生就业制度在实践结果上,使社会、家长过分关注教育的选拔功能,教师仍然较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对他们来说,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是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在于某地区、某学校甚至某个班的升学率有多高;教师的优秀与否,不在于他是否促进学生发展,而在于他的学生有多少能升学。全社会对教育缺乏一套科学的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价体系。多数学校把升学率与教师的职称、工资以及住房等福利待遇挂钩。在这种评价体制下,教师一心苦教、学生一心苦学。以追求高升学率为教育目的,就难免会滋生教育不公平现象。教师的个人修养与个人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公平与否与教师个人关系密切。从总体上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修养水平在不断提高。由于受教育程度以及目前教师地位、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群体的素质差异悬殊,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难免会有部分教师采用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待学生,约束或窒息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成为妨碍教育公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我国为保证教育的公正与公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与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由于教师法律意识不强,往往执行不力或滥用权力,甚至出现侵害学生权利的违法现象。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学校是存在于社会中的组织,班级是学校组织中的基本单位,学校的社会因素与社会功能及教育功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中。课堂与外部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部社会的因素必然会以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施加或发生影响。教师处在亲情、朋友、经济、利益等种种关系包围之中。有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班级中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给教师送礼或行贿,使师生交往出现功利性和商业性倾向,造成教育行为的不公平。

三、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公平现象的对策 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评价体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导向,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直接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公平。素质教育以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未来社会对现代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依据,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不搞权威教学,既注重书本知识,又致力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因此,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来代替精英教育,改变传统的“分数至上”的评价体制,取消各种以分数排序、评优的做法,避免给教师和学生施加压力,淡化师生“分数至上”“升学率至上”的观念。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大力推行小班化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推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照顾到课堂中的大多数,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避免因班级授课制班额人数过大而造成的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实施分层教学,可避免因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造成的顾此失彼的现象,使教学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切实加强师资培训,尤其是师德教育,以现代教育改革精神,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职业理念,树立民主、公平的职业道德观,理解、尊重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基本的施教技能,更要帮助老师更新和充实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教育学知识。重视教育公平理论研究,提高教育管理人员公平意识。由于社会的权利意识、经济意识等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一些教师存在着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不公平对待,造成教育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因此,应重视对教师进行公平意识的培养,给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以公平的对待,逐步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应该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司法部门进行督察,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由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条件和某些因素的不可控制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也决定了充分实现教育教学公平的艰巨性和长远性。应当相信,随着人们民主公平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将会得到切实的纠正,保证每个受教育的学生得到公平的和谐的发展。

第四篇:教育不公平思想汇报

对社会问题“教育不公平”的思考

文化是人类幸福根基所在。文化公平是人类过上真正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

回望30多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条以推进机会均等为主的教育公平主线越来越清晰,教育公平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追求。中国在用不到2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历程之后,明确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发展义务教育的最现实课题、最重要使命。

但是,近10年的“均衡发展”之路,我们走得并不平坦。有探索也有困惑,有思考也有分歧,甚至有人得出“教育均衡在我国目前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伪命题”的结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固然未必科学,却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在厘清概念中统一思想,在总结实践中达成共识。记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播放过一个系列记录片《沉重的翅膀》,记录了广西都安县高三学生蓝景娜、卢良才两人的高考经历。两人都是学校的尖子生,成绩十分优异,家人对他们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而另一方面,蓝景娜的父亲身患重病,家里负债很多,卢良才的父母都是农村普通的农民,月收入不过几百元,这种现实让他们的家庭又对他们的高考抱有恐惧的心理,一旦金榜题名,意味着每年至少一万元的开销,这是他们所负担不起的。

可恨可悲的是,这个故事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它正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地方!千千万万本该生而平等的学生正煎熬着教育资源不均

衡分配所带来的不公平待遇。

我们还看到,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名车、吃着海鲜、穿着名牌时,还有一些学生就咸菜吃着馒头、穿着褴褛,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苦读时,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劳逸结合、享受生活着;当一些高校拿着国家高额的教育经费为国外培养着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时,更多的高校却没有经费引进师资、修建校舍、改善环境。一些城市投入千万甚至数亿元建设“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而在一些乡村学校,有不少孩子却在危房里上课;有的城市学校建设超标准运动场、健身房等超出当地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却买不起必需的文具,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一些大城市的教师有着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晋级通道,而在一些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流传着“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顺口溜;

以上各种社会现象都显示着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值得注意的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可能在重点学校就读,毕业后,成为高收入阶层。而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可能始终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如果这种状况持续,教育就发挥了一个不公平社会结构再生产

作用,即教育不公平的“自我复制”,如果政府不积极采取措施改变现状,可想而知,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究中国教育不均衡之原因,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以为,首先,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目前我国教育不公的现状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与本国GDP比值约为6.2%,发展中国家约为4.0%,而我国近几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率,与发展中国家的投入力度相比有很大差距。其次,“精英教育”导致教育不公平。“精英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所谓重点学校投入多,使之形成设施好、师资强、升学率高、吸引力大、优质生源足的良性循环;而地方院校则投入少,使之形成设施差、师资弱、升学率低、缺乏吸引力小、生源短缺的恶性循环。再者,教育产业化思想导致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还没有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形成,教育产业化的思路还有不小的市场。

当代的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到这几个统筹,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支柱,而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而在当前这个教育公平严重缺失的环境下,空谈和谐社会无疑是可笑的,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现有的很多突发事件和群众的呼声可以看出,社会对这种现状的容忍度已经很低,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矛盾。

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教育不公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制定出一些解决之道。追求教育均衡,我们一直在路上··

第五篇:强迫现象及调节策略

关于强迫的那些事

故事

一、小A总害怕不好的事情发生,填写表格的时候反复的看,怕自己填错或者是读错,考试的时候心慌,明明是A非写成B。看看自己是不是没锁门,请假去锁门,学习的时候分心,想无关的事情,做语文的时候想到了做数学、英语。

故事

二、小B别人说的话会反复琢磨,控制不住的想去看别人,周围只要有一点变化就会反复琢磨很久,比如和别人聊天就想到很多问题,心里反复琢磨该不该问,可是还不敢问,但是又想如果不问的话,回去是不是又会反复琢磨好久,对于周围的信息都会特别敏感,控制不住自己,非常痛苦,这种严重的现象已经达到三个月以上,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原来曾排过年段第一,现在已经到了年段二十几名以后,现在每天都沉浸在这种痛苦中,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

故事

三、小C溜号严重,感觉大脑里总在唱歌,不敢听歌,越不想让自己唱的时候,越开始唱,考试的时候后桌哼了一句,便控制不住的开始唱歌了,很影响答题,学习时常觉得很痛苦,吃饭上网的时候都反复看表,晚上失眠、入睡困难,有时候就睡几个小时候,第二天的学习效率就很差,吃的安神的中药调节,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大。

分析: 以上A B C 是一组明知毫无意义但无法控制,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的一种强迫现象。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现象: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比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4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如果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原因:引起原因有很多,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本人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如果您有类似的强迫现象,并严重干扰到学习和生活,请参照以下建议:

1、改变态度,对强迫现象有正确的认知。这种症只是一种表象,是由学习压力引起的紧张、焦虑的一种表现途径,是身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告诉你该调整和放松一下自己了。不要惧怕它,不要把它当成一种压力或者疾病,要树立起自信,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要这样想:症状出现就让它出现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对我造成一点不利的影响,也是暂时的、有限的、可弥补的。如果我不怕,我的心理素质就会越来越强。

可如果没有在内心深处做到真正的不怕,就不会有什么疗效。

2、不要和这种想法对抗,“带着症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焦虑严重时不要对抗强迫症状,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你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比如:你骑着自行车,反复提示自己千万别撞树上、千万别撞树上,最后却真的撞上了。如果强迫现象出现,允许它出现,等感到焦虑缓解,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强迫症状会慢慢好转。“顺其自然”不是症状出现后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向,去行动和努力,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忍受着这样的现象坚持听课学习。你可以通过认真思考、善于质疑等方式,让自己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来症状就越来越不能对你的学习与生活造成小的干扰,你对它的恐惧与焦虑也就会逐渐减轻。如果强迫症状并没有引起患者的焦虑反应,那么久而久之,它就会因为感到“无聊”而告退了。

3、无条件的接纳这种现象。越对抗现象就越严重,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纳它,无条件的接纳它,它存在的目的就让你要调节和放松自己,缓解焦虑,这是在保护自己,就像我们饿了就知道要吃饭,知道这个东西很烫手我们下次就不会触碰,这些都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这种强迫的现象也同样是自我保护,所以你要感恩它,感谢它在提醒你。所以不要过分关注,即使出现了也没有关系,不要讨厌,不要害怕,怀着一颗感谢的心接纳这种现象,它就会慢慢的消失了。

4、正确看待失眠。如果睡不着觉的话就不要强迫自己入睡,现在年轻可能睡的少也很够用,有的人天生就是睡眠少,别人要睡7个小时,他睡5个小时,精力就很旺盛,要承认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人和人之间身体的自然情况也不一样,如果再睡不着觉的时候,就起床可以看看书,吃点好吃的,稍微运动下,不要强迫自己睡觉,等到睡意来的时候自然就会睡着了。

5、缓解环境带来的压力。清华大学每年都有跳楼的学生,我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那么优秀的学生为什么还要跳楼,是因为他在原来的环境里是第一,到了清华可能是最后一名,有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好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想法,除了用学习成绩来评价自己,还可以从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努力认真程度等等来评价自己,甚至有的地方你还要比别人优秀,比如你很善良,你有优秀的品德,你很认真,很努力,对自己和他人都很负责任等等,将身边环境的压力化解掉,用发展和更长远的眼光去看问题,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让你的想法和行为消极,让你对自己放任自流,而是在自己学习基础之上,更好的分析自己怎样努力能做到最好的自己,这才是当下最应该要做的,也是最正确的事情。而不是仅仅盯着自己现有的失败变得气馁和消极。

同学们,加油,记住,你是最棒的!:)

如果您还觉得不能自行调节,欢迎您来到心灵驿站,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您一起解决问题,希望您轻松快乐而又不失紧张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心灵驿站2013年4月9日

下载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错别字现象及解决对策

    存档编号 初中生错别字现象及解决对策 教学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届 别 届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

    初中思品课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及解决策略

    初中思品课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及解决策略 浙江省奉化市城北中学竺云庆邮编315504摘要: 学生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枯燥无味,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容易落入......

    所谓教育不公平5篇

    所谓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方向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他们的价值取向往往成为中国社会变......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日益增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师源性因素,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些因素造成的不正常的......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反思及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反思及解决对策 武威第十九中学 邱雪玲 李辉祥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幼儿进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进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 幼儿进餐活动作为一日生活常规中的环节,是培养幼儿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重要教育契机,幼儿教师能否适时抓住这一时机促进幼儿的成......

    如何解决企业文化两张皮现象

    如何解决企业文化两张皮现象大家都说企业文化需要“一把手负责”。我们企业的领导非常重视企业文化,但推进效果不好,为什么?目前,有两种“领导重视”现象,一种是在报告和讲话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