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遮挡、涂抹号牌现象成因分析策略
文章标题:对遮挡、涂抹号牌现象成因分析策略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支队非现场执法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速公路超速抓拍、违法行为转递等多种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使机动车路面违法无处遁形。但随之而来机动车非法涂抹、遮挡机动车号牌的现象却在社会扩散蔓延,且大有愈燃愈烈、膨胀发展之势。不仅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
大压力,严重干扰了道路交通秩序,增加了公安机关实施交通违法处罚、开展交通肇事调查和刑事案件侦查的难度,而且危害了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交巡警在路面查获的相关违法行为来看,涂抹、遮挡机动车号牌的现象手段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中,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
1.安装影响的号牌架。一些机动车配件商店专门出售有机玻璃号牌架,这类号牌架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后面和普通号牌架相同,只是前面多了一个有机玻璃的罩子。同时还带有快速装卸锁,拆装号牌非常简单,有的驾驶员在故意在有机玻璃罩与号牌之间撒上一些尘土,有的驾驶人晚间开车时就把号牌拆掉,白天再装上;有的驾驶人故意把有机玻璃罩磨花。按装带有霓虹灯外框的机动车号牌架,这类装置白天不起作用,一旦到了晚上,霓虹灯外框随着夜行灯一起发光,发光的外框阻碍电子警察和电视监控录像设备正常工作,就好像在摄影中的“逆光”原理,这对于曝光本来就不足的电子警察和没有辅助光源的电视监控录像系统来说,只能拍出一个发光的号牌架,号牌数字根本看不见。
2.在号牌上做手脚。故意在号牌的上部、下部或是某个字母数字处涂抹机油,使车辆行驶中扬起的灰尘都被吸附在号牌的特定部分上,驾驶员刷车时也不刷那里。在号牌上粘贴不干胶贴或是插入光盘,在后箱中露出报纸、抹布的一角,遮挡住号牌的特定位置。还有一些驾驶员故意将车辆号牌的两端向外掰起,这种被掰起两端的号牌从正后面看,与其它号牌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从右后上位拍摄的电子警察来说,号牌的最后一位数字因为牌照翘起起来而看不清,也起到遮挡号牌的作用。还有一些人故意把8改成3,T改成1。
3.在机动车号牌的固定螺母上拴两个红布条,车辆行驶时,红布条随风飘荡,一旦发生交通违法行为时,电子警察从后面高处拍摄时,号牌图片正好被红布条遮挡。而且这类违法行为被交警查获后,驾驶员和车主一般以:“我拴个红布条图个吉利”;“我刚刚参加了葬礼,不知道是谁栓的”为托词。
4.个别新入户车辆在安装号牌时连号牌包装塑料袋一齐装上,美其名曰是保护号牌的漆膜,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故意遮挡、涂污车辆号牌的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屡抓不绝且有发展日益严重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驾驶人交通道德的缺失。交通道德,是正确处理交通领域中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预防交通事故、维护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约束功能,是交通法规所不可替代的。再完备的法律,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行为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法制再健全,也不能保证交通参与人从内心深处拒绝违法。因此导致这种行为的大范围出现正是由于交通道德的缺失而导致的。
二、是驾驶员的利益驱动。一些驾驶员明知故意遮挡、涂污车辆号牌属交通违法行为,但这样可缩短路程时间、可以尽快到达目的地,也可以避免因为技术手段取证而带来的处罚。违法了没有消耗却有利益,导致违法成本与消耗比例失调。
三、处罚力度偏小,起不到震慑作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故意遮挡、污损或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处警告或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记三分,这一条款与《交通安全法》中其他交通违法行为受处罚的数额和程度相比显得较轻,不足以引起驾驶员的重视,致使一些驾驶员片面认为,遮档、涂污车辆号牌只是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与其他交通违法高达2000元的罚款相比,罚200元算不了什么,因而心存侥幸、知法犯法
四、路面巡逻管控不到位。这些车辆或是集中在早、中、晚等,巡逻管控减弱、路面见警率低的时候采取这种手段或是在容易出现管控真空的边缘路段,这些路段或时段,由于道路交通秩序失控失管的状况比较严重,给交通违法者以可乘之机。
打击故意涂污、遮挡车辆号牌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当前摆在各级交警部门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维护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尊严的艰巨任务。通过日常的工作,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对驾驶人的宣传教育。通过书写、悬挂标语、警示牌,设置交通法规宣传栏等,营造浓厚的遵规守法宣传氛围。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或借助其他社会力量,加强对驾驶员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安全观念、法律法规意识成为广大驾驶员的自觉行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曝光,增加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用活生生的事例警示和教育广大驾驶员,减少交通
违法者的对立情绪。使驾驶人感觉到违法成本与消耗比例是失调的。
2.依法严厉处罚故意涂污、遮挡车辆号牌的交通违法行为。除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上限规定实行处罚外,对于屡教不改、多次违反此类交通法规的,要充分运用《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打击和遏制故意遮挡车辆号牌违法行为的蔓
延。(如:可采取扣留机动车,调查取证等做法),同时,建议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款,明确涂污、遮挡的具体内容,提高对故意遮挡、涂污车辆号牌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合理安排警力,加大路面的巡逻管控力度,交巡警部门要克服人员编制少、人手缺的困难,按照警力下沉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放到路面,加强巡查管控,始终保持严抓严管的高压态势,把该项工作变突击管理为常态管理,坚决把故意遮挡、涂污车辆号牌的交通违法行为消灭在初始状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的配合工作,在高速公路上对有遮挡、涂污车号牌的车辆,交通部门不予发放通行卡,同时禁止有遮挡号牌问题的车辆驶离高速公路。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收费站、广场、服务区、加油站等场所设立固定执勤点,发现路过或进入服务区、加油站的车辆,有遮挡、涂污车号牌的,立即通知下一执勤点截查或当场查处,使此类交通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4.运用高科技手段,还可以通过在收费站出入口来车前方安装车牌自动识辩别系统(卡口机),对车辆实施全时监控,发现有遮挡号牌车辆,识辨别系统自动向前工作站值勤民警报警,提醒交警做好截查。同时在交警指挥中心安装车牌识辩别系统,发现有该种车辆,立刻通过350兆无线通讯系统及时与路面值勤民警和各交巡工作站进行联系,做到发现一例查扣、处罚一例;在按规定处罚的同时,要限期整改。坚决把故意遮挡、涂污车辆号牌的交通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5.车管所在车辆年审时要严格把关,对于有下列现象的车辆不仅要延缓审验车辆,而且要加大处罚力度,并要求车主、驾驶人在接受处罚后消除违法行为才可以进行车辆审验。如放大号牌不清楚的,要重新进行喷涂;号牌污损、破旧的要进行更换。
《对遮挡、涂抹号牌现象成因分析策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遮挡、涂抹号牌现象成因分析策略。
第二篇:“高二现象”成因透视及其教育策略
“高二现象”成因透视及其教育策略
一、“高二现象”的表现特征及危害 所谓“高二现象”,是指在高二这个年级段普遍存在的难以管理、难以教育的教育现象,它是中学年级中的“事故多发段”,是“撞红灯”的高发区。任何一个教育者在此年级段的带班带课、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觉得特别费事、费神。老师苦口婆心的正面引导已成为“疲劳教育”,学习成绩“滑坡”。许多“淘气包”对老师的批评习以为常,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心理、寻证心理、对抗心理”。面对老师的批评,有的不屑一顾,态度生硬,冲撞老师,有的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养成的坏习惯改不掉,滋生的新毛病又露头,错误缺点此起彼伏。
“高二现象”的出现,严重危害高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它是青年走向人生的岔道口,如果缺乏认识、缺乏管理、缺乏引导、有可能走向歧途。“高二现象”普遍性的存在,给学校教育带来“流行性”的治疗难度,易出事故、易出乱班,对其它年级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高二现象”的强弱取决于教育发展的优劣,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家庭之间的差异,个人之间的差异。
二、“高二现象”成因
(一)“高二现象”的生理成因。
青年期是少年斯向成年斯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少年走向成熟人生的转折期的开始,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主要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年龄段。在个体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高二学生在生理发育上,早已进入了青春发育期,身体迅速成长,是人生中除了乳儿期外的第二次生长高峰。身高平均年增长7-10公分,体重平均年增长3-3.5公斤,女生比男生早两年左右。
2.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上,脑发育主要转向机能方面,神经纤维变粗,分枝增多。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复杂化,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接近成人水平。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性高,学习与行为上反应快而灵敏,第二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为抽象思维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
3.性成熟,第二特征发育趋于成熟。生理发展和性成熟促使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感”的出现,对异性的兴趣以及新的情感体验产生了重大影响。
4.情感上表现为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高中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情绪带有冲动性,易激动,不善于自制,两极性明显。行为不易预测,心理学家认为,这一时期是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这与少年期的神经系统兴奋过程较强、抑制过程较弱有关。
(二)“高二现象”的家庭成因。
在人的一生教育中,家庭的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奠基工程,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受教育史上始终书写的是第一笔。父母的言行举止自始至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俗语说:“有其父母,便有其子女。”讲的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性格、习惯、气质、品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高二这个情绪易感性较强的年龄段,父母的教育影响显得尤为关键,造成“高二现象”的家庭成因有三:
1.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高二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明显变化,心理上的独立自主性与对父母的依赖性形成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对人对己进行评价有了自己的(对与不对)的见解
和尺度,对以前周围权威人物的崇拜而逐步转化为具有主观权威意向。但在经济上、生活上和学习上仍然受到家庭的制约,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这种依附关系。在思想深处不希望家长完全不管或不关心他们,但反对家长把他们当小孩看,要求平等,反对过多过细的照顾、监督或包办行为。家长过分的监督管理,则往往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和反抗行为,导致家长与学生的矛盾。我们许多家长平日忙于自己的事务,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学习、了解掌握教育方法,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如果在家里或者是在学校里犯了错,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坚信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至理。不是唠叨数落,就是责骂、喝斥、甚或一顿拳脚棍棒。殊不知,教育策略中拳脚棍棒的体罚式教育,是施教者的最后绝招,当对教育对象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多数家长感喟的说:“我只有那样打,打死不输嘴,我也没招了。”当前高二学生离家出走大都是因在校在家的容身空间太小而造成的。
2.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自于诸方面教育的营养缺一不可,这就犹如要想庄稼丰收,阳光、雨水、肥料缺一不可一样。然而当前的“破碎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大都缺乏父爱或母爱,疏于教育,他们性格孤僻、怪异,心理自卑,缺乏上进心,缺乏集体观念,是造成“高二现象”的又一家庭成因。
3.教育进入两千年以后,教育者遇到的教育对象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些从小就坐在“小皇帝”宝座上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含在嘴里爱到高二的孩子,未经一天风吹日晒,缺乏自理,缺乏勤劳。在他们身上有的是依赖,有的是娇气,有的是对大人的颐指气使。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生活需要真挚的热情,克服困难需要吃苦精神,挫折需要健康的承受心理,对待他人需要理解和宽容,而这些品德和精神恰恰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薄弱环节。这正是造成“高二现象”的又一家庭成因。
(三)“高二现象”的社会成因。
“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和制约作用。社会教育的“大气候”影响着“小气候”,然而由于社会教育的复杂性,使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混合在一起,甚至会出现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制的矛盾现象。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电视、录像、网络、手机等文化传播媒体的多样化,各类文化挤占市场,良莠混杂,对于认识水平较弱、缺乏辩证观点,好奇,易感的高二学生来说最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不分好坏,盲目接受、效仿,这些年来,学生群中出现的染发、留长发、留胡须、剔光头、穿奇装异服、戴金银首饰、唱流行歌、说流行话、用流行品等,均属于盲目的行为模仿。校园中的“厕所文化”、“宿舍文化”、“课桌文化”、“墙壁文化”的泛滥和公物的坏损,就是这种模仿之后的心得体会和感情宣泄。
另外,高考虽在扩招,然而就业的双向选择性,使对社会用人机制改革认识肤浅的家长盲目发出“大学毕业、不包分配”的教育误导,使得“读书无用论”再度抬头,是“高二现象”产生的重大社会诱因。
(四)“高二现象”的学校成因。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教育部门及其老百姓对办学评判,把重头戏放在升学率的高低上,学校办学不得不把方向定夺在满足教育部门,满足老百姓的愿望之上。于是加大管理力度,向管理要质量。在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和实施过程中,一些过激的做法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说:节假日补课、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这样做适得其反。水紧鱼跳,想提高质量,倒造成厌学,厌学情绪一旦产生,伴之而来的就是“非补课课堂”的听讲质量下降,学生懒于听课,懒于作业,懒于思维的“并发症”产生,严重影响学业成绩。再比如说:我们有许多教师带班,由于教学工作等事务
繁忙,很少有时间去思索班务管理和学生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批评简单、粗暴,只治其现象,而未治其根本,丢掉了教育的主动权。有时忙不择言、急不择语,出言过激,刺伤了学生的自尊,长此以往,一个、两个、三个,伤到多了,使得学生敬而远之。从此,班级管理中帮手减少,对手增多,况且,教师刺伤学生有时是不知不觉,学生也不会主动谈心,他在背地里跟老师较劲,诸如破坏公物,拉帮结派,跟老师唱反调,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师生矛盾暗中滋生,一旦爆发,难以收场。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正面教育太多,侧面教育太少。我们班会讲、周会讲,大会讲、(1)针对早恋现象,不去坚眉横眼地喝斥,而是采用“迂回曲折”的谈话形式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全面掌握了证据之后,找男女双方谈话:“早恋不足为奇,这份感情非常美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从目前你俩的年龄来说,不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应把这份感情冷冻起来(不是解散,而是冷冻),抓紧时间学习,读书,等到你俩都立了业,参加了工作,感觉到过去冷冻的那份感情解冻之后尚能热火朝天的话,教师给你俩当‘介绍人’,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做,对各自的感情还是一种考验,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这样,明修感情之栈道,而暗渡教育之陈仓。
小会讲、集体讲、个别讲、班主任讲、课任老师讲,几乎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人人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轰炸密集之至。但效果呢?实在不好,这是因为,说的次数多了,人就烦了,更何况逆反心理严重的高二学生呢?
三、“高二现象”的教育对策
“高二现象”的可耐性较强,教育者必须坚持“可教育”原则,坚定教育信心,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同一错误的反复性。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过错行为前后情况下“辨证施治”巧妙运用教育艺术,捕捉教育契机,予以正确引导和矫正,促使其不良行为向良好方面转化,顺利渡过高二难关。
1.建设一个民主、蓬勃向上、充满正气的班级,有利于消除“高二现象”。
这样的班集体,师生民主意识强,凡事商量,班主任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不独裁,师生一条心,人际关系良好,人人都为班集体操心,维护班集体的声誉,有这样的人际环境,班上即使有几个淘气包,想出格也孤掌难鸣。加之高二学生的从众心理因素,时间一久,也会被他人良好行为所同化。
2.开展生动有趣的健康活动,有利于消除“高二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学生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是一对突出的矛盾。即俗语说的“长个不长心”。他们常表现为精力旺盛,浑身是功,其能量随时迫切需要发泄。有时会不自觉表现出一些盲目的、不必要的动作。情绪易冲动,思想带有幻想性,自制性尚差,又无所顾及,无论干好事坏事都是非常卖劲,行动之后往往又不去认真思考行动的利害关系和后果。解决这对矛盾,不可压抑,不可断喝,除了作正确引导而外,需要教育者开展生动有趣的健康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能量的释放提供机会。诸如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公益活动、体育竞技、快乐周末等等。他们只有通过各种活动把多余的精力释放以后,才会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书学习,而当各类活动组织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才会产生“向校性”,即渴望去学校。渴望参加活动、欣赏活动。这比班主任在班上苦口婆心、枯燥乏味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目前的电游、网吧跟学校抢夺学生,归根到底是学习生活太单调、太乏味而形成的局面。
3、研究教育艺术,巧妙施教,有利于消除“高二现象。在教育中,我们经常所使用的教育方法,由于缺乏艺术性而导致教育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作过一次调查,了解父母对已婚或恋爱中的男女进行干涉的案例中,惊奇的发现父母的干涉程度越高,男女双方产生愈来愈强烈的爱,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从心理学角度讲,是由于行为主体受到干涉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所致,借此效应,对班主任如何管理好学生,怎么纠正学生过错和不良行为,应引起我们教育方法的反思,那就是说:我们平时在教育中命令学生“不准迟到、旷课,不准破坏公物,不准打架骂人,不准吸烟酗酒,不准谈情说爱”等“不”字,某些时候强化了学生这种行为,为避免这种教育的负面影响,我们在使用“批评”这一武器时要坚持“避实就虚,以柔克刚”的原则。教育实例如下:
(2)批评教育迟到学生,不去惩罚,不去过多责问,如果班主任走出校门,站在学生来校的路口,等待学生的来临,学生必然忐忑不安地忙于向教师解释迟到的原因,这时老师不妨这样说:“我不是怕你迟到,耽误学习,而是担心你在路上的安全,你来了我就放心了”。这种听似充满温暖关心的回答,其实隐蔽了因为你迟到害得老师为你一人担心的潜伏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学生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敬仰教师,对于高二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生,乐于接受,刻骨铭心。
(3)班主任在带课带班的工作之余,如果无私牺牲一些自身的休息时间,去辅导学生功课,去问候学生的冷暖,去谈聊人生,去叙说生活的感受,去和学生运动,去和学生娱乐„„这种看似闲淡无聊的与学生的交往,不仅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而且使班主任在不经意间了解了学生。学生认为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敬爱老师这个人,也就敬爱老师的讲课,服从老师的管理。这样收忙于管理之外逸于管理之中的效果。达到有所不为才有所为的管理教育境界。
四、“高二现象”教育的粗浅体会
我通过与老教师交流,他们都反映在施教之后得到的体会是:现象表露在高二,根本出在高一或初中,欲想“高二现象”症状减轻,就必须从初中、高一密切关注,留心观察,积极建设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营造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班级环境,既注意大面积教育,又兼顾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防微杜渐,为学生安全渡过高二危险期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总之,“高二现象”已成为中学教育阶段的普遍问题,但却不是教育的“不治之症”,而是诸种不良综合症的高发期,施教者不可没有耐心,不能急躁,要清楚认识到:任何一场大大小小的病,从患症到治愈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除需要我们的耐心而外,尚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热情,无怨无悔的爱心,以及对教育事业神圣的忠诚。
第三篇:对大学生熬夜现象及成因的调查
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对大学生熬夜现象及成因的调查
研究目的:自己是一名大学生,经常熬夜。对大学生熬夜这种现象很熟悉并很感兴趣。想探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压力太大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我的观点:可能是由于在高中阶段大部分的学校开设了晚自习,导致很多学生的正常生活习惯被打乱。调查方法:通过调查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熬夜情况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数据进而得出结论。结论:通过各方面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大学生熬夜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部分是因为在高中阶段熬夜形成习惯,部分是因为压力过大等,但最终都是通过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来影响其生理作息情况。
关键词:熬夜、大学生、熬夜综合征
引言:在大学,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熬夜早已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每天的深夜和凌晨,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宿舍的灯熄灭了,但电脑屏幕还是亮着的;校园的街道是安静的,宿舍的楼道却是吵闹的。这样的情景使大部分同学生活变得很不规律或者是习惯于每天晚睡晚起。熬夜成为了一种习惯,不熬夜反倒很少见。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自己处于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熬夜现象很感兴趣。研究大学生熬夜现象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并关注自己的健康。熬夜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事务繁多。许多同学为了准备考研和各种考试而熬夜,也有部分同学因为处理社团事务熬夜,还有的同学因为做兼职或实习而熬夜。
二、心灵空虚、无聊、寂寞。许多同学觉得无事可做就选择了玩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等方式排解寂寞。这样的同学占了大多数。
三、为和群而熬夜。受舍友熬夜习惯的影响,许多同学不想因为早睡而退出舍友的圈子。
熬夜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熬夜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睡眠不足,有一部分同学无法按时上课而出现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等现象。即便是坐在教室上课也常常是一脸的疲惫,课上走神、犯困,这直接影响了学习。由于熬夜,许多同学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还有的同学因为熬夜玩网络游戏或聊天而染上了“网瘾”,更有甚者,强迫自己很晚才睡。
因此调查大学生熬夜现象及其成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是为了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研究范围:不同年级及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研究内容:大学生熬夜现状及成因。
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熬夜现状给其自身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
研究本课题主要采用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实践调查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次调查综合利用资料收集,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得大学生熬夜情况的最准确、真实的资料。尊重事实的真实性,以期尽量全面客观的反应问题。
在回收调查问卷及访谈记录后,对结果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结合结果对大学生熬夜的现状进行较为专业的分析,对大学生熬夜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初步可行性解决方案。
本次课题首先是问卷调查,综合现在大学生的熬夜情况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问卷调查表,有关大学生晚上熬夜的调查问卷 页数:1/1 题目数:25
同学,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对我们的这次调查活动关注,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是:“向高校大学生宣传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熬夜带来的危害”。在现今的很多的大学里,大学生熬夜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大家熬夜极少数是在学习,而大多数是在上网、玩游戏、看电影、打牌、开Party……。到了第二天,大家就打不起精神来,非常疲劳,学习也跟不上进度,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习成绩停止不前或者逐渐下降。而且时间一久,大家的性情变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并伴有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身体抵抗能力下降,特别是女孩子会出现生理周期紊乱容易衰老等现象。我们这样熬夜地玩,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而且还荒废了学业,损害了身心健康。况且一个人熬夜,整个寝室都将受到影响,所以我们熬夜受害的不仅仅是熬夜者一个人。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祖国今后的希望,能够冷眼旁观、视而不见吗?其实改变这种现象,并非要让你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只需你抽出一点点的时间,认真的填写下面这张调查问卷。也许在我们的手里就会出现。谢谢你积极参与我们的调查活动!我们会给你一份满意的答案。
我们不是在做调查,我们是在做“推销”;我们推销的不是商业产品,我们推销的是一种健康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注:若以下问题你没有的可以选择“无此情况”)
1.、你所属高校是?()* A、一本类 B、二本类 C、三本类 D、专科类 E、其他
2.、您所属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的性别?()* A、男生 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B、女生
4.、学校在早上几时上课?()* A、7:00-7:30 B、7:30-8:00 C、8:00-8:30 D、8:30-9:00
5.、你一般在早上是什么时候起来?()* A、6:00-6:30 B、6:30-7:00 C、7:00-7:30 D、大于7:30
6.、你晚上一般什么时候睡觉?()* A、10:00—10:30 B、10:30—11:00 C、11:00—11:30 D、11:30以后
7.、您一年平均感冒几次?()* A、一次 B、两次 C、3次以上 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D、0次
8.、当你初到大学时,你对大学生晚睡的习惯持什么态度?()* A、反感 B、不是很反感 C、无所谓 D、喜欢
9.、当你到大学一段时间后,你对大学生晚睡的习惯持什么态度?(A、反感 B、不是很反感 C、无所谓 D、喜欢
10.、你一般熬夜是在做什么?()* A、学习B、玩游戏 C、打牌
D、看电影或者电视剧 E、玩手机 F、其他 G、无此情况
11.、你现在一周平均有几天熬夜?()*)* 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A、0天 B、1天 C、2天 D、3天 E、大于3天
12.、你一般熬夜是在做什么?()* A、学习B、玩游戏 C、打牌
D、看电影或者电视剧 E、玩手机 F、其他 G、无此情况
13.、你熬夜后的心理影响?()* A 非常烦躁不安 B 一点烦躁不安 C 与平时一样 D 心情愉悦 E 无此情况
14.、你觉得经常熬夜对身体健康、学习、工作有那些消极影响?(也可以添加()。*)可多选,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A、第二天打不起精神,很疲劳 B、视力下降 C、记忆力下降 D、身体抵抗能力下降 E、易衰老
F、女孩子生理现象混乱 G、性情比较暴躁
H、不愿参加班级与社团活动 I、学习跟不上进度,比较吃力 H、学习成绩下降
15.、如果你有经常(偶尔)熬夜,但这样会影响到你的室友的休息与学习,你想改变这种习惯吗?()* A、想改但拿不出行动 B、只有想法
C、希望外界强迫自己改变 D、没必要改 E、无此情况
16.、您觉得熬夜值得吗?()* A、很值得
B、不很值得,准备改变 C、不值得,但不准备改变 D、很不值得 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17.、如果你想回归正常学习与休息的状态,那么你会做些什么或有啥想法?()* A、强迫自己早睡 B、叫室友监督自己 C、空有想法 D、抱怨室友
E、希望学校实行强制性措施 G、无此情况
18.、如果你的室友想有好的学习环境与正常休息状态,你会有何改变?(A、支持并且也改变自己 B、支持并且对自己有所收敛 C、支持但不想做任何改变 D、不支持也不反对,会收敛自己 E、不支持也不反对,不会收敛自己 F、不会做丝毫的改变 G、无此情况
19.、你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非常有效的减小熬夜?* A、大力宣传熬夜的消极影响,提倡按时休息 B、学校实施宿舍按时停电制度 C、靠自己意志力 D、同学之间互相督促)* 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20.、你认为学校在宿舍实施按时停电制度可行吗?()* A、可行
B、如果强制实施,还是可行的 C、不清楚 D、不可行
21.、你所属的高校的宿舍在晚上有按时停电的制度吗?()* A、有 B、没有 C、曾今有过
22.、如果你所属的高校有按时停电的制度,请问是在晚上几时停电?* A、10:00-10:30 B、10:30-11:00 C、11:00-11:30 D、11:30-12:00 E、无此情况
23.、如果学校晚上在宿舍实施停电制度,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停电?()* A、10:00-10:30 B、10:30-11:00 C、11:00-11:30 D、11:30-12:00 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24.、如果实施了停电制度,那么停电之后,你会干什么?()* A、睡觉 B、打电灯学习C、玩手机 D、聊天 E、其他
25.、如果你们学校在宿舍了实行了按时停电制度,请问其大致是怎样实行的?* A、每晚在一定时候停电 B、分夏季不停电,冬季停电
C、工作日停电,节假日及周末不停电 D、其他情况———— E、无此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我们认真分析结果认为。大学生熬夜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1.内因
(1)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所谓拖延症,最早见于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是指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
拖延症的形成:
1. 一个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截止日期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
2. 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
3. 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截止期限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因为中国学生往往很聪明,所以哪怕最后只剩很少的时间了,只要短期内突击一下,往往也会做得不错;此后经常采取这样的工作学习方式,周而复始,反复循环。有时便不可避免地会熬夜学习,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2)贪多务得的心态
很多时候大学生血气方刚,对于学习、工作任务“个人英雄主义式”地大包大揽,却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追求怎样的目标以及这样的目标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他们总是会相信未来的自己能够达成很高的目标,从而制定出超过自身实际能力范围的计划。而当每一阶段的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时,很多大学生便不自觉会向熬夜“求助”,以此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
我认为完美主义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
所谓完美主义,就是要求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此外,完美主义者总是追求完美,总是努力地去改善生活中的一切“瑕疵”,并在事情的开始阶段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冲动,而这股“冲动”也削减得很快,于是后来的实践中发现生活中太多的不完美、不如意之处,在勉强支撑一段时间之后半途而废。最终结果是目标没有能够完成还累垮了身体。
(3)过分娱乐,沉迷于娱乐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全面开放,更多的金钱、物质的诱惑也摆在了我们大学生面前。大学生仍处在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稳固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诱惑,从而沉溺于浮华。
2.外因
(1)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及道德文化影响
从很小开始,中国学生便接受“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焚膏继晷”等故事及传统观念的熏陶,而社会亦将是否“勤奋苦读”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导致了很多学生片面地将熬夜学习视为学习努力的标志,亦是未来成功的标志。
不可否认,学习到废寝忘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但这种方式本身是否可取、是否能够作为实现可持续地学习、获取知识的一条途径本已是众说纷纭,更何况有一部分大学生,将白天应该完成的任务拖到晚上来完成,以期获得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为“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这种方式不仅损害了身体的健康,更在心理上给自己造成了不良的暗示,使真正应该工作的时段效率降低,不利于以后长远的发展。
(2)社会评价体系导致学生未能真正全面发展
正如上文中所陈述的,在我国,素质教育刚刚起步。在相当多的地区,初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进行“填鸭式”教育,学生被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和学习任务,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而是单纯地完成老师家长布置的任务。并且为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经常熬夜来“赶工”。此外,由于评价体系过分侧重于“分数”这一指标,致使学生未能正确地意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将考试高分视为终极目标,把“题海战术”、“刷题”等方式当做达到这一目标的捷径。不仅未能充分地享受学习的乐趣、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而且背负了太大的负担。江汉大学 2011级物信物理111 朱紫洪 学号:112207103133
最后,希望大家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熬夜。
第四篇: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成因
1.从生理方面来说,我们知道,个体发展到思春期(女孩起于11~12岁,男孩始于13~14岁),性发育开始了,第二性征显露了。由于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无思想准备,在一段较短(约半年至一年左右)时期内,会产生对性的不安、害羞和恐惧情绪;过后,便会有另一种倾向,即对异性产生兴趣,对异性发生好奇和好感,性冲动也开始出现。伴随着性的发育,思春期孩子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小孩子了,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产生摆脱家庭,奔向同龄友人圈的倾向,感到自己的心理谁都不理解,只有新结交的知己才理解,渐而渐之,形影不离。在这个期间,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坚强的集体舆论的制约,他们便会滋长一种逆反心理:恋爱是大人的事,为了标志自己是大人,也效法恋起爱来,尽管他们对恋爱的真谛和含义并不理解,也要好奇地去试探;如果失去自控或在不良分子的引诱下,还会出现不正当的两性行为,心安理得,不以为耻。
2.黄色书刊的影响最为严重,这些书刊都是从学校附近的书店租来的。一些学生租到书后先藏起来,晚上熄灯后躲到厕所偷偷地看,第二天上课时萎靡不振,神情恍惚。
3.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早熟,而相应的教育又跟不上。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毫不知情,有的即使知道了也遮遮掩掩,神神秘秘,反倒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
4.现在的青少年大多缺乏责任心,他们把恋爱甚至两性关系当做好玩,从没想过为对方负责。某中学一位初三男生直言不讳地说:“我从初一开始谈恋爱,我是谈着玩,没想过将来娶她过一辈子。”
5.是虚荣心作怪。初中学生盛行这样一种观念:有对象有能耐,没对象没能耐,被人瞧不起。因此,一些学生争相谈对象,而且换得越多越好。
早恋会毁了美好的前途。早恋,它分散精力,不利学习。谈恋爱的中学生往往单纯寻找异性的温馨,纯激情的愉悦,学业被搁置在另一边,这绝对会影响学习的。许多早恋学生,恋前学习成绩是拔尖的,而陷入“情网”后,情绪浮躁,兴趣转移,成绩急剧下降,有的葬送了自己光明的前途。这样的实例难道不少。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早恋现象有损学校的声誉、威信,直接影响校风、学风,特别是家长看不惯,评价不好。这样有损学校的形象。再者,对学生早恋现象不严加刹住,势必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极坏。还值得一提的是初中生恋爱双方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递增或是有一部分人基于性冲动与欲望而易出现越轨的行为,最终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为避免早恋行为对学生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巨大危害,对于早恋的防范及处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早防范、树理想
“早恋”的防范,“理想”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好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教育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消除“神秘感”并认识“早恋”的危害。
(2)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根据青少年学生头脑兴奋性强,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精力充沛等特点,用远大的理想激励,将其引导到学习中来。“理想远大的人,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具有了远大的理想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就会自我积极引导,自我积极控制,必定会努力关注自己的前途与发展,从社会责任与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出发,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2、重“疏导”、弃“堵压”
作为教师要始终正视现实,顺应生命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有调查表明,越亲近的异性学生而越不易产生早恋。就班级教育而言,要建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不应有男女“接受不亲”,“男女三八线”陈腐思想,克服学生在青春期阶段对异性的好奇之心,让其产生正常的异性心理建构。同时,如出现了个别的“早恋”现象,也不应简单地去“堵压”,而应积极地从心理上去疏导,如:“选择一个安静让学生能比较放松的场所(尽可能没有其他人)”,开门见山地向他(她)提出你已知道他(她)的事情,并以合适得体的评议让他(她)明白你对他(她)的关心和期待,从而打开对方的心理防线,避免其违反心理的加剧而导致行为进一步恶化。为双方进一步门外汉奠定基础。
3、多联动、保护网
综合考虑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成因,我们认为除了学校教师外,家长、文化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都有责任在此问题上作出相当程度的努力,作为家长,长年在外,子女交给长辈照顾,子女寄宿在校,即使家长在家,一个星期内也只有两天不到的时间与子女接触,很多家长对子女情况了解委实肤浅,有些甚至会把全校师生公认的行为不端的学生口口声声地称呼为“乖儿子(女儿)”,因此,作为家长,很有必要注意增进对子女的了解,及时掌握子女思想动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以免错失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挽救的良机。作为文化管理部门对于那些非法经营活动,应毫不留情地狠狠打击,对于那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文化行为应加强立法,严审查关,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尽最大限度扼杀不良影视音像作品,刊物等在社会生活中泛滥成灾,为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树立起坚实的“保护屏”“防火墙”。作为公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的监督管理,对他们实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并举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重视学位法制副校长人员的选管理,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律教育宣传,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尊自爱。
4、净环境,治心病
就社会而言,净化环境,给学生一片健康、纯洁、有益的生活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历史上不是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吗?教育理论中,“环境”不也是影响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吗?因此,家庭、社会、学校必须联合严格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给学生成长一片纯净的天空。
“早恋”是一种心病。心病就得心药医。就学校而言,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学生讲解必要的生理卫生,心理健康。青春期特征等知识,有利于在知识上给学生以及时的弥补,在行为上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及时而必要地填补了学生有关性知识。身心健康,知识上的空白,满足了其好奇心,能达到矫正其思想,指导其行为的目的,有效地防止“早恋”的发生。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的“早恋”行为现象,应及时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同时也要把握一定的“变”,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事倍而功半。
总之,对初中生“早恋”问题,我们只有先对早恋问题进行正确认识和把握,然后通过对症下药和多方联动,对学生作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早恋问题发生,从而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五篇: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相应对策分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
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一项对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高中生更为严重,达60.13%[1]。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厌学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中出现,而且也会出现在学习成绩比较的学生中。所以进一步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是进一步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厌学的表现有:一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
课堂无关的事情,爱打瞌睡,不愿意做作业。二是经常会有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无故旷课、请假,不理会家
长和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三是对学习缺乏直接兴趣,没有求知欲,只有在外界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被动、机械地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可导致辍学[2][3]。
二、厌学现象的心理成因
厌学作为一种现象,必然有相应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我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访谈,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厌学这一负性现象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成因。从总体上可以把其划分为个因素一是学生自身二是客观性因素的原因
2.1自身因素。
2.1.1学习的因素。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1.2自我控制能力差。
中学生的兴趣范围很广,但是因为其心理发育并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会被许多消极的因素所吸引,把对学习的兴趣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2.1.3学习无望。
在其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多少成功经验的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信心,进而也会导致其厌学心理的产生,即这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习得性绝望。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厌学的学生往往是自己虽然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极少取得成功,所以他们就做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的结论,进而放弃了学习。
2.1.4学习动机的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学习不能够满足中学生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所以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6]。另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行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问题的出现,“读书无用论”又在中学生和家长们的心头盘旋。
2.1.5心理负担过重,造成厌学心理。
现代中学生承受着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7]: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给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了过多的期望;中学生极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不满的情绪困扰着;而无休止的埋怨、挑剔、批评更使学生产生了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使家长和老师满意的挫折感。这种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2.2客观原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本文侧重从学校和家长方面来分析影响中学生厌学的因素。
2.2.1学校原因。
我国虽然已经实施了课改,但目前好多学校,虽然素质教育声势“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更“扎扎实实”,片面抓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有一项研究表明,在那些产生厌学这一现象的学生中许多人认为学校对他们是没有吸引力的,他们无法对学校产生归属感[8]。
2.2.2教师因素。
教师对学生厌学的影响有两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师生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和成绩,积极性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负性的师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的消极情绪,把对老师产生的抵触情绪,带到日常的学习中。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对中下生比较冷淡,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了隔阂,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教师教育的不当也是影响学生厌学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讲课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其所教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课完全照本宣科,完全不能带动学生的兴趣。
2.2.3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能够在很多方面产生影响[9]。大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教养方式不当,对待孩子的学习不懂得如何疏导,而是一切唯分数论,造成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父母不是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而是采用粗暴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一个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相应的对策
由于厌学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产生的原因复杂,所以要想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就需要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入手。首先,家庭,学校对待教育的态度要一致。家长和学校应该联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家长和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家长、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事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家长应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思想及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是防止和纠正学生厌学的有效手段,家长应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学生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时时都在观察着教师的言行,热切期盼着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赏。如果学生尊敬某一教师,真心喜爱某一教师,就会对该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好感,既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有就是改进教法,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人的兴趣被引发,进而关注、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没有动机或者负动机是不可能产生学习行为的。要根据每个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动机激发方法,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动机的发展要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要靠期望、竞争、评价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