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链条及其死亡原因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链条及其死亡原因
[摘要]《挪威的森林》由一系列依靠死亡而连接成的生死链条构筑了整篇小说。死亡是叙事线索、叙事动力以及叙事内容,小说的死亡观既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也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不仅可以看作是村上春树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他对美的更深层次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生死链条;死亡原因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180-02
“叙事性”是这部小说与其他文体区分开的显著特征。在看似散漫的生活叙事背后,也具有明显的叙事脉络和清晰的叙事内容。格非曾说过,所谓的叙事小说是“由时间上的延续性与事件前后的因果关系构成”的。在《挪威的森林》中,“时间上的延续性”便是依靠死亡而连接成的生死链条,一系列的死亡事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死悖论中的生存体验则构成了“事件前后的因果关系”。在《挪威的森林》中,死亡是叙事线索、叙事动力以及叙事内容,我们可以将其视作“一连串的死亡故事”或“由死亡引发的故事”。
一、生死链条
死亡事件不断出现在整部小说中,从木月的死开始,到直子的死亡为结束,中间一连串的死亡事件将人们束缚于生死困境中。直子的救赎之路、渡边在生与死之间的犹豫与徘徊、初美平静地自杀等,都不断推动着小说的发展。木月的死亡是一个开端,它深刻、用力地撕开了直子内心脆弱的伤口,让她难以去直接面对现实所发生的一切,只能逃到阿美寮。同时也将渡边往阴间拖拽,使其长时间以来难以释怀。木月与直子的先后死亡是渡边对生死领悟的来源,而作为木月与直子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渡边在直子去世后更是悲伤到不能自已,深陷生死的漩涡之中。可以说,每个小说人物的内心都对死亡怀揣着特殊的体验与感受,围绕着死亡不断在现实生活中痛苦挣扎,而这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则构成了《挪威的森林》的主要内容,不断推进着整个小说的叙事发展与节奏。
这些依靠死亡而连结成的生死链条在小说中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网。每条生死链是否存在依赖于它能否维持生死平衡,这一过程则左右着小说的叙事发展。小说中有这样几条生死链:木月一渡边一直子、直子一渡边一绿子、永泽一渡边一初美。
木月一渡边一直子和直子一渡边一绿子这两条生死链,分别是小说中最主要的和最为完整的,可以说,木月的死是小说中重要的关键点之一,他的死既使直子无法自拔,致其崩溃而自杀,又模糊了渡边的生死界限的认识,更使其游离于生死两端。木月的自杀使木月一渡边一直子这一链条中断,木月与直子都是死亡的象征,那么这两条生死链可以合为一条。其中,木月和直子是阴界的代表,绿子是阳界的代表,而渡边则挣扎、困惑和徘徊在阴阳两界,正如直子对渡边所说的“对我们来说……你的意义就像根链条,把我们同外部世界联结起来的链条。”渡边本来希望将直子拉回到阳界,却一步步地欲被处于极度自我封闭状态的直子引向阴界,以至于连现实生活中活泼可爱的绿子都无法轻易地将其拉回到现实世界中,“你总是蜷缩在你自己的世界里,而我却一个劲‘咚咚’敲门,一个劲儿叫你。于是你悄悄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复到原状。”木月和直子的先后自杀曾一度使渡边陷入死亡的陷阱中不能自已,此时绿子的出现则让渡边恢复了不少生存的动力。而且后来渡边得知直子已死,一个月的旅行也并未缓解直子的死带给他的打击,返回东京后他意识到一个事实“直子死了,绿子剩下。直子已化为白灰,绿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存留下来。”终于他拨通了绿子的电话,通过绿子离开了死亡的边缘,得到拯救。
如果说木月一直子一渡边一绿子是小说的主要叙事线索的话,那么,永泽一渡边一初美则是小说的辅助线索。永泽就像绿子一样作为阳界的象征,而初美则如同直子,作为阴界的象征,渡边无疑又处在中间。但是,由于初美割腕自杀,而且在初美死后渡边断绝了同永泽的联系,因此这条生死链失去了平衡,被迫中断。
小说中的生死链并不是一条一条孤立的状态,而是有许多蔓延和延伸,丰富和推进着小说的发展。就像渡边,他一个人不但与木月、直子、绿子有联系,还与永泽和初美联系着。还有直子,她联系着自己的姐姐和叔叔的死亡。绿子则经受着父母的离世。它们共同丰富着生死链的脉络和小说的叙事。但是在生死链中,一旦有一方走向死亡,那么整条生死链将失衡而不复存在。随着木月和直子的先后死去,渡边终于偏向了绿子,同时使这条生死链失去了平衡,曾长期迷失自我的渡边此时却更加失重,想开始新的生活却在拨通绿子电话的一刹那茫然失措。这些生死链生动的表现了现代个体所要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二、死亡原因
《挪威的森林》中对死亡的偏爱并不是村上春树一时心血来潮,也并非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存在主义生死观
村上春树作为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虽然也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浸染,但是由于日本对西方文化的大力引进,也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村上春树的西化倾向是其创作的主流。纯正日本传统文学作品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如此多的青睐和共鸣是不可想象的。林少华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特色之一,是“他往往用非日本的视角,即西化的视角来审视,把握和感受日本社会的种种现象”。这与他的成长背景以及个人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从《挪威的森林》中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披头士,喜欢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他喜欢的是西方文化而不是日本传统文化,他的小说更多的体现的是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延续日本的文学传统,相反,二者之间是一种断裂。他大跨度的想象、简洁明快的语言、欧化的句子以及孤独自我的把玩都证明他对日本传统文学的反叛,而这种反叛却正好迎合了20世纪以来的欧美文**流。作为小说的核心生死观念便在这一潮流中与盛行的存在主义思潮接轨了。
由此可以看出,《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观并非仅仅是日本传统生死观的延续,更是存在主义生死观的表现,村上春树所做的是将这两者进行了融合,将其打造成了一种具有一定普适性的青年所共同的生死体验,这也与存在主义人本、人道的人类普适性主题不谋而合。
(二)日本传统生死观的渗透
死亡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日本文学史中也早有记载。公元905年左右编订的《古今集》“通过对樱花的歌群的吟诵体现了由畏惧死亡、逃避死亡向亲近死亡、赞美死亡的生死观的转换。”稍晚出现的《源氏物语》(约公元1000年)中流露出来的“物哀”格调更是成为了日本文学的优良传统,被川端康成等一批作家发扬光大。加上日本文学惯有的细腻语言技巧,日本文学以其对“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描画而成为世界文坛中一道明艳的风景。
日本民族之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生死观念,以下两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大海的瞬息万变,加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雪灾台风频繁,相对恶劣的环境使日本人自古就形成了生命易逝、孤独封闭的心理。无所凭依的形势、自然灾害的摧残,正因为他们知道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日本人特别钟情于瞬息消逝的晨露、红叶和樱花。这种情绪逐渐演化成为对破灭、对死亡的崇拜。所谓“花当樱花,人当武士”,樱花花开即盛,花期又短,盛开后随即随风而逝,始终保持美的形态。武士的宗旨是“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他们一直用生命去捍卫武士的思想精髓,一旦不能做到或受到屈辱,他们会毅然决然的拔出刀剑割向肚腹。肉体虽然死亡,但精神不死,依然会得到赞颂。这种铁血的做法被认为是日本的气节,备受推崇。其次,佛教中人生虚幻无常观与日本的“物哀”“伤感”刚好契合,更是坚定了日本对死亡的赞美。日本人不相信超越的虚无缥缈的神,而是相信人死可以复活,相信世道轮回之说。就像《挪威的森林》中渡边说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亡是高尚的艺术,死亡是美的最高境界。人物的死并不是凄惨的,虽然生命结束,但生活的恐惧、烦恼与孤寂也随之消失了,是一种解脱,是在日本传统生死观影响下的追求美的方式。
三、结语
作者通过《挪威的森林》中依靠死亡而连接成的生死链条,向人们展示了在对待个体面对死亡的绝望和恐惧时,要在接受死亡是永恒的前提之下,淡然地接受死亡,不惧怕死亡,并且以一种更坚强的方式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世界多么灰暗,心灵多么孤独痛苦,都要从悲哀中挣脱出来,继续活下去。就像林少华说《挪威的森林》“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铭。死给生者留下只有通过死才能学得和体会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格非.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7.[2]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M].上海:上海译出版社,2007.[3]尤海燕.古代日本人生死观的转换及“飞花落叶”美意识的形成[J].外国文学研究,1999(3):37.[4]张文初.文学:死亡的出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4):31.[5]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6]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665-669.[7]陆扬.死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杰?鲁宾.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第二篇:挪威森林--读书笔记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李永政 09历史 09504006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著,林少华 译,译文出版社发行,2010年5月
作者介绍: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主要著作《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再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小说简介:.汉堡机场一曲忧郁的《挪威的森林》,复苏了主人公渡边伤感的二十岁记忆:娴静腼腆、多愁善感的直子,是他动情倾心的女孩,那缠绵的病况、如水的柔情,甚至在她花蚀香销之后,仍令他无时忘怀;神采飞扬、野性未脱的绿子,是他邂逅相遇的情人,那迷人的活力、大胆的表白,即使是他山盟已订时,也觉得她难以抗拒。悲欢恋情、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犹余音颤袅;奇句妙语,如泉涌,如露凝,读来真口角噙香。这是一部伤感而痛苦,青春情感的恋爱小说。
可以说《挪威的森林》不过是一段青春期的恋情,里面有甜蜜,有苦涩,有困惑也有没有缘由的寂寞。其实都逃不过让人心动的俗套氛围,可是它还是感动我。情节是平平的,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淡的,然而字里行间却涌动着不可名状的波动,引起了我的震撼与共鸣。书中有两个世界,渡边彻整日里游离其中的,身边走着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听着嘈杂的声音,做着不知所终的事情。真实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诞可笑,光怪陆离,那些身边的人或者惨然终老,或者匆匆离他而去,留给他的是不能愈合的伤口。于是他也会用一种畸形的方式寻找温暖。
还有一个世界,一个精神病人的疗养所,在作者的笔下被描述出来,这个叫“阿美寮”的地方更像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污浊,没有喧嚣,甚至不会为人创造孤独的滋生地,医生和病人融为一体,整个地方竟成了一块儿净土。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轻松、惬意的自给自足。最重要的是那里还有一个女孩儿,渡边君深爱着的女孩——直子。书里渡边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鲜葡萄,弹吉他的情景,美丽的月光下他们一起漫步,说出自己经历的心灵的创伤,或者说是让人生的砰然崩溃的故事,雪地里他们尽情的游戏。
可以说村上春树不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作家。综观他的小说,缺乏流行小说的紧凑情节,没有大悲大喜的人物刻画,也没有大锎大合的细节。所以有很多人不喜欢他的作品,觉得读不下去。可反过来看,这样一部缺乏流行因素的作品可以流行日本甚至中国,更体现出它的非一般性的阅读价值。其实《挪威的森林》的内容很简单,主人公渡边的好友死于意外,他喜欢上了好友的女友——直子。直子因心理抑郁住进医院,在此期间,渡边同时和直子以及照顾直子的铃子还有一位叫绿子的姑娘保持暧昧关系。最后,直子死了,渡边在冲破了好友之死的阴影后,与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与其说是娓娓讲述渡边所经历的青春,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探索,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是不同的。
虽然是部描写常人生活的小说,但《挪威的森林》所展现的许多问题都体现了作者哲学层面的思考,例如生与死或情感与性等等。最明显的就是在他所讨论的生死问题了。这样两句话先后在小说的开始和末尾出现过,“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
全书的结构也如作者所说,并不以死为终结,这里有作者的无奈即每个人都会死,也有作者面对生活的勇气即有死才有生。如果对于死去的人的感情太过沉重,那么于生者只会是身体的完好,精神的腐蚀,就像直子,她永远活在对木月的爱下“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了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如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木月的死看上去是个谜,但一直被提醒的似乎他的离去是个必然和迟早。但死者已死,所幸的是在直子走后,渡边也终于发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人总是要死的”,这是小说中铃子对渡边说的话。当时,直子的死几乎让渡边崩溃,在遇到绿子之后,渡边的生活态度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绿子就像是积极向上的生活化身,慢慢的让渡边看到阳光,看到希望,看到生活的美好。渡边终于回到了生命的轨道,勇敢奔向绿子。最终,村上春树也没有逃脱俗套,希望战胜了失望,活着战胜了死亡,一个抛弃社会同时被社会抛弃的青年在爱情的力量下转了一圈又回到了社会中,个体最终溶入整体!也许痛会让人不能自己,当新的事物出现,你不该为过去感伤,应该去面对新的生活。毕竟就像渡边说的,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到某种哲理。
村上在情感和性上的描写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诚然他的描写是如此出色以至于如果不贯穿地读往往会认为是部情色小说。这部作品完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想想可真够前卫的。不过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者要说明的更是一种意识,开放的性意识和主人公至真的情感追求。
在《挪威的森林》中作者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表现出了每一位角色的不同,其不同体现在灵魂之中。渡边君大是一副天下无谓的态度。敢死队会认认真真地过活,爱地图,做体操,虽然成为笑料,也改变不了他生活的原始轨道,力图坚持自我的目标。再加上永泽。永泽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但他认为“人生中无需所谓理想的东西,而是行为规范”。
渡边,本书的男主角,一个实在是很普通的人物,他对学校这个小社会内部虚假、肮脏很厌恶,但他却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因为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不过最强捍的也就是这种逆来顺受了态度,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响他的生活轨迹,虽然他也并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不过渡边的心理也不成熟,他在寻找一种既不伤害直子,又不伤害绿子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是不存在的,在直子死后渡边想通过旅行来找回自己但却失败了。直到渡边见到玲子,玲子说“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此时应该说渡边解到了相对于已经失去的更应该珍惜眼前存在的,应该停止对生者的伤害。
直子本书的女主角之一,很执着于完美。本书一开始直子就提到了一口井,一口在森林边缘的井,一但坠入便只有孤独陪伴直至死亡的井,但又是很吸引直子的井,因为坠入井中便与现世隔绝她也明白这是危险的,但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这口井也是直子后来生活的写照,所不同的是渡边一度在井的附近守望着直子。在疗养院的直子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她需要靠井边的渡边才能确定自己还活着,需要靠玲子才能完成与外界的交流,以至到最后玲子几乎成了直子的化身。
绿子本书的另一位女主角,应该说是森林里一棵非常奇异的树,绿子从心理上表现得相当的成熟,甚至很有策略,她很明确的向渡边表白,因为她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渡边的选择。当渡边因为陷入对直子的思念而忽视了她时,她选择告诉渡边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并选择暂时离开让大家可以冷静的思考。绿子的最特别的地方是,她直接从现世中寻找滋养她的自我的养分——这在《挪威的森林》中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子。她是现世中唯一的亮色。
永泽注定会成为这个社会“精英”的人物,他暗熟在这个社会成为“精英”的规则,“绅士就是做他应该做的, 而不是做想做的”虽然他也看不惯这个社会。他也期待和初美获得爱情,但他清楚这样做就会被排除在“精英”这个圈子之外,在他的价值观里除了成为“精英”其它都是通往“精英”这座城堡的铺路石而已。社会的压力,家族的压力以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都注定了他永远都无法做一个随心所欲真实的自己,他在为这些看法活着,为别人活着。
玲子,虽然作者赋予了她身世背景,但玲子更多的时候还是以直子的附助者,或者是替身的形式出现的,替直子写信。玲子的信应是解读《挪威的森林》之寓言的关键:“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还是要流向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有时候你太急于将人生纳入自己的轨道。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构造了一个现代寓言:一个个人如何在自我与现世间达成一个平衡。这种平衡在现实中极难掌握,人们往往迷失在现实与理想之中。在这片“森林”中是孤独的是自我的,甚至有些荒诞的,可走出那片森林后,不希望看到的是俗世挣扎,守住自己心中的森林,哪怕森林已经荒漠。然后经过磨练寻找真正的自我,拥有一颗勇于面对磨难的坚强的心。这样在经过青春的反叛、迷茫与孤独彷徨后。在我们都市的森林中找到自己“挪威的森林”。
第三篇:<<挪威森林读后感》
书中主角直子每听此曲必觉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这正是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的表征,<<挪威森林读后感》。男主角渡边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时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一代,在都市空间愈狭小与人的疏离愈大的对比中,令他们失去与人接触的欲望,恰是年轻一代避免受伤的保护罩。
对度边来说,直子就想是生命的终极目的一样,让他有了生命的方向,而他,就想是个落水者,牢牢抓住不放.一旦直子不在了,他就成了方向盲,在红尘中芒然不知所措.而绿子,本来就不是同一种人,他向往绿子,爱慕绿子,却不敢靠的太近.绿子就想度边黑色生命中遥遥不可及的星星.直子和绿子就好象一个人的两种状态,悲观一点是直子,乐观一点是绿子,直子终于还是没能走出自己,绿子相比较是坚强一些。
代入现实里的形象,有时候觉得自己是直子,有时候觉得自己是绿子,一样也是矛盾很多,很多的不快乐藏在心里,读后感《<<挪威森林读后感》》。做一个如绿子般
快乐,喝多了酒想上树的人需要莫大的勇气阿。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元气娘无论在作品还是现实中总是会收欢迎的吧。
书中所说人生不需要理想,需要的是行动规范,理想也许是除去人际情感后,可以支撑自己的力量吧,如同黑夜中远处的灯塔,闪亮而遥远。行动规范也许成功会找上我吧。
直子的外貌有如芭比的精致,内心则精致的如一个瓷娃娃,敏感而又脆弱。人也许精神世界脆弱而敏感,但在本能的饥饿,欲望面前,着实强大起来了。
自己是个文艺工作这多好,可以看小说,看故事,而不是看发电厂风力机组控制技术,妹的。额,我还是看了。
第四篇: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
第一章 【单选题】(3分)
拥有死亡意识,并不意味着()
A.懂得生命的有限性
B.知道人生无常
C.接纳死亡为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
D.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有一天会死亡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2、进行死亡教育的必要性不包括()
A.教给人们深邃的死亡哲学智慧
B.唤起人们的死亡意识
C.教会人们认识死亡,了解死亡
D.帮助人们征服死亡恐惧,获得心灵安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3、下面哪一个不是死亡教育的主题?()
A.我是谁?
B.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C.活在当下,如何安身立命、自我实现
D.怎样为来世做好准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4 【单选题】(3分)
4、死亡学的创始人是()
A.梅欣尼可夫
B.罗伯特 · 富尔顿
C.罗斯维尔•帕克
D.荷蒙•菲菲尔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5 【单选题】(3分)5、1963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开设了第一门正式死亡教育课程
A.荷蒙 · 菲菲尔
B.罗伯特•富尔顿
C.西塞莉•桑德斯
D.库布勒•罗斯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6 【单选题】(3分)
6、世界上第一本专业的死亡教育期刊名称是()
A.《临终关怀》
B.《死亡研究》
C.《死亡教育》
D.《死亡学》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7 【单选题】(3分)
7、在华人文化圈内,第一个把死亡学本土化为“生死学”的学者是()
A.傅伟勋
B.钮则诚
C.余德惠
D.郑晓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第二章 【单选题】(3分)
下面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不属于神造论的是()A.盘古开天
B.女娲造人
C.上帝造人
D.进化论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人的生命来源于()
A.猿猴的进化
B.上帝的创造
C.父母性交后精子竞赛的偶然结果
D.地球的演化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为什么要讨论生命的意义?()
A.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世俗的和超越的支持
B.了解生命秘密的需要
C.论证人是否为上帝所造
D.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4 【单选题】(3分)
讨论生命的意义不包括下面哪个方面?()
A.生命对于所在星球、宇宙的意义
B.生命对于生命所有者的意义
C.生命对于生命所有者外的他人、社会的意义
D.生命对于创造生命的神的意义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第三章 【单选题】(3分)
蒙田说:预先思考死亡就是预先思考自由。蒙田的意思是()
A.拥有死亡意识,就不会违心地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B.天天想着自己有一天会死,会让自己失去束缚,获得自由。
C.在死亡之前先对死亡思考一下,生活中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D.拥有死亡意识就会变得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可以在生活中随心所欲。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死亡无所不在的事实要求我们()
A.生活需要小心谨慎,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B.拥有死亡意识,反思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C.每时每刻都要准备好和死亡的决斗
D.在自己生活中不可以太放肆,要谨防死神的报复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皈依宗教作为超越死亡的一条路径,其合理性在于()
A.正如各宗教所宣扬的那样,世界是神创造的
B.只有宗教才能拯救人类
C.相信宗教的来世之合乎心理卫生,可以缓解人面对死亡时的心理紧张
D.宗教比一般的迷信更加具有科学性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第四章 【单选题】(3分)
濒死体验是()向人们报告的主观体验。
A.终末期病人
B.休克后苏醒的病人
C.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的人
D.已经死了的人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life after life》的是()从搜集的上千案例中精选了一百五十个左右写成的濒死体验报告集。
A.库布勒 · 罗斯
B.雷蒙德•穆迪
C.阿尔伯特•哈伊姆
D.乔治•里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我们从濒死体验研究中所获得的启示是()
A.人类是有灵魂的
B.人死后仍然会以其他生命形式继续生活
C.濒死体验为人们征服死亡提供了一个心理支柱:死亡并不可怕,而且某种意义上,那是一次奇妙的生命之旅
D.濒死体验是终末期病人的梦幻意识,终末期病人应该得到恰当的心理治疗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第五章 【单选题】(3分)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自杀是()人群的首位死因。
A.8至15岁
B.15至34岁
C.35至50岁
D.51至65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世界卫生组织自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
A.8月21日
B.9月10日
C.10月15日
D.12月9日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家庭主妇的自杀率较高,主要是因为()。
A.没有安全感
B.没有社会归属感
C.生活太痛苦,没有幸福感
D.生活太单调,没有挑战性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单选题】(3分)
下面()不是可能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人格障碍。
A.抑郁
B.焦虑
C.悲观
D.自卑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5 【单选题】(3分)
下面()不属于自杀的征兆。
A.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B.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C.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D.向好朋友或者亲近的人诉说自己的烦恼,请他们宽慰自己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第六章 【单选题】(3分)
提出ICU病人形象这个概念的目的是()。
A.控诉现代医学的不人道
B.提醒人们不可陷入现代医学造就的陷阱
C.指出一种现代医学条件下无奈结束生命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终末期病人未能得到家庭的温暖
D.抵制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对“尊严”概念持抛弃论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A.“尊严”概念有明晰的涵义
B.“尊严”概念极为有用
C.“尊严”概念等同于自主性
D.“尊严”概念涵义模糊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人要死得像个样子”是指()
A.人死之时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人死之时应该坦然而且没有恐惧、悲叹、绝望等负面情绪
C.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人死之时都应该穿戴体面
D.人死之时应该给予某种装扮,让他(或她)看起来像是个有地位的人物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4 【单选题】(3分)
病人的意志选择要受到尊重是指()。
A.对终末期病人是否进行医疗干预,以及进行何种医疗干预,应该倾听病人的意见
B.终末期病人无论想要什么怎样,都应该予以满足
C.医师应该根据终末期病人的指示行动
D.终末期病人的家人应该时刻听命于终末期病人的指示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5 【单选题】(3分)
终末期病人道德义务“豁免说”是指()
A.政府通常会豁免终末期病人的道德义务
B.社会准许终末期病人不再履行道德义务
C.终末期病人因其疾病而不再承担道德义务
D.医生替病人申请免除其应该承担的道德义务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第七章 1 【单选题】(3分)
现代安宁疗护的奠基人和倡导者是()
A.西塞莉 · 桑德斯
B.库布勒•罗斯
C.弗罗伦萨•南丁格尔
D.雷蒙德•穆迪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现代安宁疗护机构是()
A.威林安宁疗护院
B.拉合塔安宁疗护院
C.松堂关怀医院
D.圣克里斯托弗安宁疗护院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下面不属于安宁疗护观念的是()
A.接纳死亡
B.生命的质量重于生命的数量
C.尊重晚期病人的生命、权利和尊严
D.活着就是一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4 【单选题】(3分)
下面()不能证明安宁疗护的重要性。
A.安宁疗护是人的常态死亡方式中的最佳选择
B.对于终末期病人来说,早一天结束生命就意味着早一天结束痛苦
C.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导致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D.人类需要保持生命的尊严和死亡的尊严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5 【单选题】(3分)
说安宁疗护是医学人道主义的重要发展,是因为()
A.安宁疗护可以满足病人的生存需求
B.安宁疗护把病人当作一个有权利、有尊严的整全的社会个体来对待
C.安宁疗护让病人充分享受现代医疗技术的成果,给病人力所能及的治疗
D.安宁疗护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6 【单选题】(3分)
安宁疗护思想启示我们,医学是有局限性的。这是指()
A.医学无法治愈所有疾病,因此不应对绝症病人滥施治疗
B.企图让医学为人类带来健康福利只是幻想,因此应该减少对医学的投入
C.医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有限的,不值得我们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D.医学不能对抗死亡,因此病人不应寄希望于医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第八章 【单选题】(3分)
安乐死的特征不包括()
A.安乐死必须由医务人员参与
B.安乐死的对象必须是在目前医学条件下身体品质无法复原的绝症患者
C.病人在安乐死的过程中必须体验到欣快的感觉
D.安乐死必须是由病人或家属自己提出要求,才可以实施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也。”这样一种类似安乐死的思想出自我国古代的()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万病回春》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荷兰
D.比利时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4 【单选题】(3分)
在支持安乐死的观点中,医学人道主义的观点是指()
A.帮助病人安乐死就是帮助病人解脱痛苦,因此是人道主义的做法
B.帮助病人安乐死就意味着杀死这个病人,因此违反了人道主义
C.帮助病人安乐死就剥夺了病人被治愈的机会,因此是不人道的做法
D.帮助病人安乐死就意味着帮助病人实现死亡的权利,因此是人道主义的做法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5 【单选题】(3分)
反对安乐死的人说自愿安乐死中的“自愿”值得怀疑,这是指()
A.自愿安乐死的人其实是受到了他人的胁迫
B.自愿安乐死的人的自愿是假装的
C.自愿安乐死的人是在疾病的折磨下不得已的“自愿”
D.自愿安乐死的人其实是因经济条件所迫而不得已“自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6
【单选题】(3分)
安乐死的执行者应该是()
A.病人自己
B.病人家属
C.医生
D.法警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第九章 【单选题】(3分)
殡葬文化指人类在处理死亡事件的殡葬活动中所产生的()的总和。
A.观念、实物和操作活动
B.丧具、礼仪和坟墓
C.规范、实物和礼仪
D.观念、规范和实物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由此可知,根据儒家文化,殡葬其实是()。
A.对待死者的一整套规范
B.对待死者的一种礼貌方式
C.对死者的礼遇,是孝的体现
D.对待死者的礼仪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在别处还说:“所重:民、食、丧、祭。”这表明儒家在殡葬文化中坚持()的观点。
A.重现实社会生活而轻殡葬活动
B.先事人而后事鬼
C.远鬼神而重丧祭
D.轻现实社会生活而重殡葬活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4 【单选题】(3分)
《论语?阳货》记载,宰我询问三年之丧时间太长,可否减为一年,孔子说:“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淮南子?汜论训》说“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礼记》里又记载了子游问丧具的故事,孔子回答说:“称家之有亡(无)。”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孔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判断在殡葬问题上,孔子的观点是()
A.隆丧厚葬
B.简丧薄葬
C.轻形式而重内容,即更重视表达内心的哀悼之情
D.轻内容而重形式,即好的葬礼、葬具更能表达对死者的尊重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5 【单选题】(3分)
葬礼的社会意义不包括()
A.协调人们的丧事活动,使此类活动有规可循
B.向社会宣告死者的社会性死亡
C.作为安慰生者的一种心理暗示,使之确信死者已经通过某种庄重的仪式安然地从生过渡到死
D.可以增强人们对来世生活的信心,从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6 【单选题】(3分)
《礼运》中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这是()的一个重要理据。
A.土葬
B.火葬
C.天葬
D.水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7 【单选题】(3分)
()又叫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居住于南方濮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
A.树葬
B.崖葬
C.瓮棺葬
D.野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第十章 【单选题】(3分)
悲伤辅导中的悲伤是指()。
A.答案:B 陷入失落时的一种状态
B.一个人遭遇失落或被夺去心爱的人或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悲哀、愤怒和罪恶感的感觉
C.悲伤的公开表现
D.在公开或私下的场合中哭泣或者失落的表现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2 【单选题】(3分)
英国精神科医师()提出的悲伤过程四阶段包括,麻木、渴望、颓丧、复元四个阶段。
A.帕克
B.沃登
C.卡文诺夫
D.史班格勒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3 【单选题】(3分)
把悲伤分为正常悲伤和病态悲伤,并明确指出病态悲伤危害的精神科教授是()。
A.帕克
B.沃登
C.卡文诺夫
D.史班格勒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单选题】(3分)
悲伤辅导的终极目标是()。
A.帮助丧亲者尽快摆脱丧亲的痛苦,恢复正常生活
B.帮助丧亲者正常表达悲伤,避免病态悲伤的危害
C.协助生者处理与逝者之间因为失落而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并完成未竟事务。
D.协助丧亲者在合理时间内完成悲伤任务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5 【单选题】(3分)
下面()不能说明悲伤辅导的必要性。
A.大多数丧亲者在头一年内都有忧郁症状,许多人其头痛、心悸、颤抖及各种胃肠疾病的症状会加重
B.精神科门诊处的统计数据:10-15%的精神科门诊病人认为自己有未解决的悲伤
C.男性丧偶者死亡率显著比婚姻中男性高
D.大多数丧亲者在丧亲的头一年内难以有效率低工作和参加社会活动,并因此造成社会损失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6 【单选题】(3分)
作为悲伤辅导的基本原理之一,哀悼理论认为()。
A.哀悼是必须的,是丧亲者的一个任务
B.悲伤是一种疾病,影响丧亲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应尽量避免悲伤
C.哀悼是一种状态,应该而且可以尽快摆脱
D.哀悼就是帮助丧亲者走出与死者相联接的感情状态,从而恢复正常生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7 【单选题】(3分)
在悲伤辅导时,为了强化死亡的真实感,辅导者以下做法中最好的是()。
A.与悲伤者一起悲伤
B.帮助悲伤者尽量将所有悲伤情绪都尽情宣泄出来
C.与悲伤者一起谈论灾难发生时的状况
D.与悲伤者谈论其与死者曾经在一起的美好生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8 【单选题】(3分)
在悲伤辅导时,下面对悲伤者最有实际价值的话是()。
A.时间能治愈一切。
B.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C.如果要我做什么,请告诉我。
D.请允许我做任何对你有帮助的事情。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9 【单选题】(3分)
居丧辅导一般需持续()的时间。
A.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分
第五篇:挪威森林影评——死去的,活着的
死去的,活着的———《挪威的森林》
生涩里,总是有那么些讲不出的容忍。青春和生命里,总要有些东西,把你逼到绝路。然后....蜕变。
———— 题记
故事以第一人称展开,讲述的人叫渡边。女主角直子,就像暗夜里盛开的诱人花朵,脆弱敏感,美丽动人,却无法被温热。但她是美丽的花朵,所以她的笑容是温暖的。她深爱的人是木月,而木月自杀了。直子为此十分愧疚和不安,因为木月自杀的原因是直子的“性冷淡”。小说开始的时候提到直子给渡边讲的一口井:它就位在草原和杂树林之间。蔓草巧妙地遮住了这个在地表上横开约直径一公尺的黑洞。四周围既没有栅栏,也没有高出的石摒。只有这个洞大大地张着口。但凡接触一些佛洛依德之类的人,都知道“井”其实是女性阴道的象征,在直子的描述下,它是深的黑暗的,掉下去变完了的,其实不用后文的点明,掉入井底是贞洁的失去。这一开始就摆着直子对于“性”的不安。年轻的女孩子都会有。至于为什么它会这么深地影响直子,以至于导致了木月的死亡呢。这与直子的姐姐也许是分不开的。
直子的姐姐,比直子大六岁,和木月一样在十七岁自杀。(17岁是个比较特别的数字在文中,可见作者对于17岁的铭记,初恋都多是十七岁吧,青涩然后夭折)。直子在死去的姐姐的书里发现了情书,直子并没有说上面写了什么,但是直子说当时她很恐惧,恐惧得大哭。19岁的直子穿着和姐姐一样的白色罩衣在森林。她很认真地看着渡边问:我的这个发
型很可笑吧。渡边说,不,很可爱呀。她说,可是妈妈说不三不四的。就是这一幕看似很细微。推测一下吧,直子的姐姐为什么自杀呢,情书,妈妈。就是说直子的姐姐17岁和男朋友发生了关系,而这被妈妈知道了,这便成了姐姐的“耻辱”。直子的妈妈为什么说直子留的那个发型不三不四?因为直子留了和姐姐一样的发型!
说直子是暗夜里盛开的花朵,她是需要温暖的,她贪恋木月的温暖,并且是完全的信任和依赖,她对木月的爱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自己的怀念也是对岁月的贪恋。失去姐姐后她最难挨的时光恐怕是木月陪她的。她是喜欢渡边的,不如说她只是从他身上汲取温暖,在雪地上,渡边躺在雪上,她在渡边身上,渡边抱着她,这完全就是在暗指在现实的冰冷里她孤立无援地汲取温暖。渡边在雪地上站着带着围巾笑着看着直子,这一幕你就能知道,这完全是一个可以让人温暖快乐的男孩子。直子自杀了,早晨,裸体,吊死在一棵大树上,她曾经在那棵大树下对渡边说,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这一幕设计的多巧妙——年轻的时候得不到的那个女孩,大都被铭记,逝去的青春与爱情。
而渡边为什么会对直子这样的女孩子这么爱的不可自拔,第一,她是个美丽的女孩儿。第二,阳光就必须照到阴暗的地方,有时候相差的越多,反而吸引力越大。绿子爱着渡边,实话来讲,绿子是个在现实世界可以幸福的女孩子,干净单纯却现实,现实却执着,执着却不固执。她爱着渡边,甚至有时是渴望他的,但是并不强求渡边只爱她。渡边也是喜欢她的。最终渡边和绿子在一起了,还算幸福欣慰的结局。
永泽和初美。初美毫无疑问是爱永泽的,并且因为他自杀了。永泽是
个优秀的男人,却不是专心的男人。说他不专心,倒不如说他把一切看得比较淡。他表示初美和他是你情我愿的事,初美可以随时离开他,也不阻止他在外边花天酒地。初美是在意的,不然也不会用自杀的方式让他永远记住他。永泽是爱初美的,但是很难说身体和爱情。初美问,难道我还不能满足你吗?!永泽说不是的、、、没有下文。为什么没有说下去,第一初美走了,第二有一些原因讲不出来。
整个故事来说,我觉得可以这样看待它。村上春树经常写关于青春和爱情以及性的东西,不如说这是一部祭奠吧。直子是懵懂又固执的初恋,第一个拥抱亲吻的女孩儿,你多记得的是她的味道感觉,她的眉眼反倒没那么重要,强烈,生涩,又有点疼痛的欲望。木月是初恋的男孩儿,你对他的感觉永远是干净透明不掺杂欲望的。这些爱恋通通死去之后,你便和相守一生的人在一起,而和这个人却不一定是完满的,就像永泽和初美。初美是把爱情看得很神圣专一的人,她自杀了。这样的爱情是在现实和人性的夹缝中死亡的。
而绿子和直子也可以看做一个女孩子的成长,直子刚刚走了不久,绿子出现了,这就是说“直子”随着岁月慢慢隐匿在“绿子”的背后,最后“死亡。
青涩,单纯的爱恋在时光里消融了,然后,现实的世界,有人陪你安稳。
后记:村上春树的作品不属于对人性乐观的那类东西吧。有人说他的东西如何美,其实倒觉得他是一个对岁月和成长变迁还有人性这些不定因素思索比较深刻的人。不过也是青春,爱情本就是美好的东西,岁月
虽然不能质疑,本来也该是温暖的,有些人相互依存,身体却无法相爱;有些人偶尔爱上有些人的身体,却怎么找不回原来的感触;有些人不爱你,你却深爱;有些人深爱你,你却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