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范文模版)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1999年上半年,国家做出了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当年普通高校实际招生规模达到160万人,在校生达到415万人,增长22 %。伴随着大规模扩招,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办学条件已达到了全面饱和的地步。1 高校图书馆的馆舍现状
在馆舍方面,有相当数量的高校,特别是省建一般学校都“人满为患”。尤其是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馆舍面积达不到有关标准。其次,高校图书馆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以来,伴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原来的馆舍在结构布局和功能设计上都已经显得落伍。新馆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
(1)新馆建设立项。递交要求新建或扩建图书馆的正式报告。报告应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着重强调“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进而提出把本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景观”的发展奋斗目标。
(2)新馆建筑设计任务书。建筑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设计前最重要的文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建筑设计师提出的设计意向,也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图书馆的依据。在编写任务书之前,应向有关图书馆建筑专家咨询,向建筑设计师请教,向有经验的图书馆馆长取经。同时在馆内成立新馆建设咨询小组,广泛听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憾,满足图书馆的功能要求。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新馆建筑的依据及原则、新馆建筑的具体要求、各类用房及面积分配等等。3 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是说明本馆的性质特点。如本馆是文理综合性还是专科性;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是师范院校,还是工程院校。它的学术性、教育性、情报研究程度如何,是重点单位还是一般性单位等等。
二是本馆的任务。是为科研服务,还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否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这些任务的份量及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如何。
三是本馆服务对象和数量。
四是本馆的作用和地位。比如书刊文献收藏中心、流通参考中心、宣传展览中心、情报服务中心和学术活动中心,以及在学会和协会及图书情报网络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地区甚至在全国的作用和地位。
五是藏书特点和规模。按出版方式区分,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文献量;按外型区分,图书、期刊、报纸、特种文献量;特藏如古籍、专利、样本、标准等文献量,以及它们的年进书量、现有量、最大藏书量。
此外,还有建筑规模、借阅特点、现代化设施、环境美化等项内容。
总体要求虽不能太具体,但也不能过分笼统,需要周密考虑。以上各项要用文字说明,应有图表、数据,以便设计师能大致设想出新馆未来的基本形状。
3.1 新馆建筑的依据及原则
由建设部等单位联合修订的《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是当前新建、扩建图书馆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性文件。
在结构上要采用国际上流行的“三统一”原则,即“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图书馆根据发展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图书馆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新鲜,读者来往便利,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书库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限。“三统一”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标准化设施的布设和使用功能的灵活转换。
3.2 新馆建筑设计的具体要求
(1)外部。把新馆建成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区位上要处于学校的中心和教学区的中心;在风格上要与学校建筑大环境协调,还应有其独特的风貌;要重视图书馆的周边环境设计,馆舍周围环境绿化要好,面积开阔时应建有花园式的绿地、喷泉、石雕等装饰物,使之具有文化休闲广场的感觉。
(2)内部。新馆在1楼或2楼上应设有一个宽敞的大厅,各馆应有意识地规划利用这个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有特色而又实用的活动空间。要尽量使馆舍内墙不承重,能够自由拆换,更进一步设内墙,采用其他装饰材料如磨砂的玻璃墙壁,以增加房间的进深感,也适应了读者开放自由的心理状态。在馆舍布局上,要考虑大进深、大开间、开放式的方案;考虑利用等柱面结构,各种房间同一高度,取消旧式书库布局,为读者提供优美、宽敞、舒适的环境。
打破传统图书馆藏、借、阅3项功能的分离和空间上的相互分割,采用收藏、借阅、咨询、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将图书馆的期刊及书的库藏、外借、阅览、文献查询等活动统一合并在一个大的空间里,使书库既是图书馆的借书处,又是阅览室、咨询室,把收藏、外借、咨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藏书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可随意选书,就近阅读或抄写,如确实需要外借,可直接在出口办理借书手续。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和工作强度。
鉴于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多样化和动态性,要求图书馆建筑的布局结构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由封闭的固定性空间形态变为开放的灵活的空间形态。作为新建馆应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业务,配制各种现代化设施,包括网络设备、电子文献检索设备、声像服务设备、音像服务设备等等;在布线和配电上应留有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新馆要建立诸多兼作报告厅、多功能学术活动厅的多媒体业务厅。所以,应至少有1间计划外房间,以满足将来的某些需要。
在现代开放式管理的图书馆设计中,标志系统已成为与管理模式相协调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设施,成为疏导人流和识别空间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标志系统往往被忽视,待建筑物建成后才对其进行填补,草率从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与建筑环境不协调,有的给读者使用带来不便,使标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图书馆标志系统的设计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4 结语
新馆建筑设计图纸出来后,一般会将平面图交给图书馆以征求意见。对图纸的审阅内容主要有:建筑设计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的设计原则;建筑设计图纸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中的具体要求;各类用房的设计及面积是否合理等。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要索要用电系统线路图。
一座图书馆的建筑周期一般需要3~5年,其使用年限最低也在50年以上,可谓百年大计,所以,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各功能区的布局,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作用。只有建筑设计人员与图书馆业务人员联合起来,才能设计出更为科学的现代化图书馆。
第二篇:图书馆建筑设计
图书馆建筑设计
研究图书馆建筑设计,不可不对图书馆建筑的特点作深入的分析。要设计好图书馆,不可不了解现代图书馆对建筑的要求。进行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不可不对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作透彻的研究。
一、图书馆建筑的特点
图书馆是人们用以传播知识和传递信息的社会设施,是为满足社会信息交流和读者阅读研究的需要而进行图书文献的收藏、整理、流通及情报服务的教育、科学、文化机构。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建筑有以下特点:
1.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象征的文化建筑。
一座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地区、学校、科研机构或某个系统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经济与科技水平的综合反映。它要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为物质文明提供情报资料,也要为政治、思想建设和文化教育、为精神文明提供图书文献。图书馆是积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并加以传播、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建筑必须是一座高水平的文化建筑,它既要有吸引读者的外观,又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社会各界广泛利用的公共建筑。一座图书馆每天接待千百读者,与社会有广泛的联系,往往可以成为某地区、学校、机关或系统的知识交流、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的中心。图书馆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受到不同层次公众的普遍注意。除了借书、阅览,读者还要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讲座、展览、报告、研讨、演出,甚至国际交流等等。图书馆建筑是很受各方面瞩目的公共建筑。
3.多种功能组合的复杂的综合性建筑。
现今的图书馆已远远超出了“藏书”和“借阅”及相应的“内部业务”这三大块传统功能。图书馆的藏书已从单一印刷型变为增加了缩微资料、声像资料、计算机磁盘,以至发展到光盘;读者阅读研究也增加了显微阅读、声像资料视听、电脑查目、联机检索等;图书馆工作者纯粹的手工操作已逐渐发展到计算机采购、编目,甚至利用光盘读出书目数据和文献图像显示而加以利用,有的图书馆已可利用电传、国际联机系统获得最新文献。图书馆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者服务项目:借阅咨询、文献复印、书刊供应、声像影视、技术交流、信息发布、产品展示,餐点饮料,以至汽车图书馆等。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多样,使用的机器设备越来越复杂,从而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建筑系统。4.长期使用而布局又不断变化的“可塑性”建筑。一座图书馆建造之后,要使用几十年、上百年,竣工后的图书馆是刚性的建筑物。然而,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有机体,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由于藏书、读者、工作人员的增加,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图书馆设备的改进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建筑的使用情况随之需要重新考虑,这就要改变内部布局,以适应新的要求,图书馆建筑表现出要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点,即内部空间能变换其使用功能,或加以适当地改建、扩建。图书馆建筑或许可以说它应是“可塑性”即“灵活性”较强的建筑物。
二、现代图书馆对建筑的要求
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按照上述特点和每个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努力创造出能满足使用上多方面要求的空间。
我国的现代图书馆,其主要特征是:
1.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指导思想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文化设施。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要求,把图书馆办成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文化阵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信息中心。在实现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过程中,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考虑开展“以文补文”活动时,重点放在使文献信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争取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培养四有新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任务。
2.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开放型、多功能、综合性的文献信息部门。以“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为指针,敞开大门,吸引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信息的各种要求:不但是“知识宝库”,而且是“知识喷泉”,主动为读者服务,作为文献与读者的“中介”,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以读者为中心,让藏书接近读者,成为读者掌握“钥匙”;能充分利用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总汇。图书馆应当是受读者欢迎和信赖的、为读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多功能的开放系统。
3.逐步采用新技术装备的、具有现代信息系统特征的文献服务网络体系。图书馆将改变其传统的纯手工操作的旧面貌,随着社会所提供的经济技术条件的改善,更多地添置各种图书馆专用的机械、电子、声像、光学设备。电脑的广泛应用无疑是最重要的标志。高密度贮存文献信息的载体和设备(缩微、电脑、激光等)将越来越多地引进图书馆,垂直与水平运输传送设备、通讯设施也将配置和更新。图书馆将成为社会化、现代化信息系统中的文献服务网络体系,它不再是单兵作战为社会和读者服务,而是许多图书馆协作组成网络,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多兵种联合作战,来完成社会信息交流任务。
4.按照现代管理思想和适合国情馆情的先进管理方法,高效运行经营的服务系统。图书馆内部的部门、机构与岗位设置,工作流程,人员配备,管理制度,服务项目,以及管理指挥系统,后勤保障系统,都有一定的管理目标,力求方便读者,节省时间,减少消耗,提高效益。社会主义图书馆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让广大读者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
一座好的图书馆建筑应该能很好地体现以上四个方面。
那么,现代图书馆对建筑的要求如何呢?概括他说,以“适用”为本,即要适应社会和读者要求的发展,创造适当的空间,适合现代图书馆之用:
1.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便于与社会紧密联系,便于读者广泛利用,便于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提供多种多样的咨询和情报服务。无论在选址、空间布局和设施方面,都应努力反映时代的要求和图书馆的特点,能够吸引和方便用户。同时,要注意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的种种要求,准备良好的条件,加速图书馆现代化的步伐。
2.适合管理制度的要求。“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要加以贯彻和体现,藏书与读者阅览尽可能靠近或结合一体,充分考虑开架、半开架的安排,为读者服务的各部门联系紧凑,路线便捷,处处为读者着想,给予种种方便。也注意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效率,节约人力,减少管理上的不便。读者活动区域与工作人员内部业务工作区域,有通有隔,便于管理及执行制度,并能确保全馆严密安全保卫。
3.适用的技术加以装备。包括必要的传送设备,内部和对外通讯联络设备,文献加工、缩微、复制、阅读设备,声像设备,电脑设备,以及消防、防盗设备,图书消毒设备,空气净化、除湿与传送设备、局部空调设备,局部紧急照明设备,甚至汽车图书馆,等等。有些设备在开始时不可能配齐,但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为这些设备的安装使用预留空间,预埋线路。
4.适宜的内外环境条件。要求为读者创造舒适、安静、清洁、优美的阅读研究环境。为工作人员安排良好工作条件,有利于保护健康、减少疲劳、提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和研究环境。为藏书准备既安全防护,又便于开发利用的环境,对古籍珍善本及优秀文化遗产要确保长久收藏,不损不变,万无一失,安全可靠。还要对图书馆的外观造型、色彩,外部环境条件和环境效果作细致的考虑,努力为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增添新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气氛。
5.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对于图书馆任务和职能、服务对象的数量与素质的发展,藏书的数量、结构和载体形式的发展,工作人员及机构的发展变化,技术装备的发展,以及管理方式上的发展等等,都要考虑到五年、十年以至更长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变化,能预先有所估计和对策安排,90年代设计一座跨世纪的图书馆,应能用上几十年而不致太陈旧落后。
三、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
由以上分析,及多年来各方面设计、建造和使用的经验,可以大致认为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遵守如下一些设计原则:
1.功能第一的原则。任何时候都要把满足图书馆的功能要求放在首位。结构、布局、外观造型,都应服从功能的需要,为完成功能要求服务。切忌脱离功能要求而追求“雄伟壮观”“造型别致”“新颖独特”,甚至“奇异怪诞”。在充分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运用各种创作手法,综合多种设计技巧,借鉴国内外各类型建筑的设计技法,尽量使建筑物有特色,美观、清新、壮丽。图书馆建筑设计,特别要追求功能与布局、造型的完美统一。这里重要的是对所设计的每一具体图书馆的功能要求作十分细致的研究,不可疏漏。
2.经济高效的原则。设计要考虑节省投资,节约用地,减少空间浪费,提高有效使用面积,并使各部分交通简捷流畅。设计时要考虑节约管理人力,降低维持费用,节约能源。图书馆建筑应是让人们高效率地利用的,不能因设计不周而让读者迂回找书,浪费时间,或让工作人员多费劳力,增加劳动强度,降低服务效率。经济指标和效率指标,包括单位造价,利用系数,藏书、阅览座位与面积、造价之比等指标,应作为图书馆建筑设计评价的主要指标,实际上,这是功能要求的体现。而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片面节约观点,必然不经济也不实用,也是不可取的。
3.科学先进的原则。图书馆建造周期往往很长,且使用年限更久远,在设计之初应尽量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标准,决不可因循守旧,不作科学考察和分析,随便照搬一个设计思想落后、管理方法过时的设计。“科学先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方便读者,便于管理,节省人力,降低消耗。其经济指标和技术装备也是先进的,整体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是先进的,馆内各个部分的组合是精心安排的,合理的、科学的。
4.环境协调的原则。不论图书图书馆地处中心,还是在幽静的小区,都应使它的内外环境设计达到赏心悦目,神怡思专、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的效果。所谓协调,一是内外设计装饰、布置要与图书馆的性质相协调,与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情趣相协调,二是图书馆的外形、色彩、雕塑等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在设计图书馆时,要特别重视环境设计,将不太好的环境条件经设计变得比较优美。图书馆与周围风景区互相借景,或与周围嚣闹的街市相阻隔,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设计决不能做破坏或污染环境的蠢事。图书馆内外都应该充满着美,显得高雅、宁静、大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人入胜。
5.考虑发展的原则。设计必须考虑到可以预见的将来,当然首先要立足于当前使用的功能。把当前与长远恰当地结合起来,是图书馆设计中的一道难题,也是必须研究解决的大课题。发展考虑到什么程度?藏书不能无限增长,书库不必预留二三十年,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应该仔细调查研究,要考虑到文献载体形式的变化,五年十年之间各类型藏书构成比例可能有多大的变化,以及馆际协调、资源共享的发展会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而有些近期不一定立即使用的房间、设备、技术,要估计到不远的将来可能安排使用,所以必须作妥善的预处理。考虑发展还包括一次设计分期建造的可能性,以及一座图书馆设计时即考虑到若干年后续建的用地、布局与联系等等。由于对图书馆的社会要求与指导方针,读者对象及其需求,服务方式及广度深度,藏书数量与载体形式,管理思想及机构部门技术装备与物质条件等诸方面,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动之中,这就要求内部空间的分隔和使用功能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允许扩容、可换的灵活性,在未来使用中尽可能具有较大的互变性,亦即使图书馆建成后具有较长时间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和较强的生命力。6.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首先要根据国情国力,要根据馆情,由所提供的地基、投资,及当时当地的技术、经济条件。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底子薄,图书馆基础差,同时,我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四化建设,图书馆的建设还要大力推进,我们不可能高标准,追求豪华和气派,而只能以适合我国条件的标准建造实用的馆舍,为将来留有发展余地。那种大空间、全空调、高层建筑、电梯升降,在几十年内许多图书馆行不通。每个馆的情形当然又各不相同,只能根据当地提供的各种条件去设计。脱离实际的设计,必然耗费时日,屡加投资,久拖不决,对图书馆非常不利,实不可取。
7.密切配合的原则。图书馆设计需要图书馆与设计方面,以及规划、施工诸方面的密切配合。图书馆设计决不单纯是设计部门和基建主管部门的事,图书馆参与设计,对设计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前期调研,资料搜集、分析、整理和说明,以及设计进行之中,都应该积极配合,互相协作。一个好的设计是多方面密切配合的产物,而图书馆方面有专人参加,负责此项工程,往往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应该反对图书馆无人负责,不认真参与,也应反对设计和主管部门无视图书馆的意见和要求,脱离实际闭门造车。
8.符合规范的原则。《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是千百专业人员的实践和无数图书馆使用效果经验的结晶,是有关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法规,必须遵循。那种无视规范而进行的设计,一定存在严重问题,如果建造,必然在使用上发生许多的不合理,往往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无论是图书馆方面或是设计人员主管部门,都应认真学习和研究《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创作,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走弯路,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惟有符合《规范》的要求,才能保证图书馆建筑功能合理、经济高效、科学先进和环境协调。所以符合规范是带根本性的原则,《规范》应该是图书馆方面、设计方面和基建主管部门相统一的语言和共同的准则。
本文对图书馆建筑设计原则的探讨是很粗浅的,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图书馆界、建筑界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兴趣,共同研究设计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有助于我国图书馆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档案学图书馆学系制作维护
2004—2005★
第三篇: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14级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二设计任务书
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图书馆作为学生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建筑,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调研,学会反思现有图书馆建筑存在的问题,学会细化设计任务书,学会依据图书馆运转模式等提出设计理念。
2.通过图书馆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处理功能较复杂、造型艺术要求较高、并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
2.学会依据规划条件以及相关规范,培养综合处理好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各种问题的能力。3.训练和培养建筑构思以及空间组合的能力,处理好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造型之间的关系。
4.学会在满足复杂功能的同时,从场所精神、建筑流派、文化气质、地域特色、生态技术等不同切入点突出建筑的个性,创造有新意的设计作品。
二、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
为改善大学教学环境,方便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拟在我院春晖湖北面建造一图书馆(地形学生实测)总建筑面积为12000m,上下浮动不超过10%,总藏书量为90万册左右,并附设一个500平方米左右的报告厅,本课题属于典型的真题假做。
本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教学原则,本次设计任务书只有甲方(即学院)提供的规模指标,具体功能房间及面积则全部由学生结合调研、相应规范自己制定,然后集中探讨。总之鼓励设计任务书细化工作多样化,鼓励设计理念多元化。
2.设计要求
充分考虑地形条件,以及周围条件对建筑的影响。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建筑密度小于40%,绿化率大于30%。建筑要求:
·妥善处理主次入口位置,安排好建筑外部的人流、车流的布局以及广场、建筑、湖面三者之间的关系;
·合理组织内部功能,妥善处理人流、书流,内部工作人员流线与读者流线; ·造型注意体现图书馆的文化个性,考虑不同地域的地方特色。3.图纸内容及要求
(1)图纸内容
·总平面1:500(表达屋顶平面、注明层数;画出室外环境设计;注明各出入口;表达建筑与周围道路的关系;注指北针)
·各层平面1:200-1:300(首层表现局部室内外关系;画剖切符号、标注标高。各层标注标高)
·立面4个1:200-1:300(至少一个立面能看到主要入口;标注标高)
·剖面1-2个1:200-1:300(标注室内外地而、各层楼地面、建筑檐口和最高处的标高)
·电脑透视或鸟瞰图若干。
·建筑外观模型照片不同角度至少3张,裱贴于图纸上时,注意与其他图纸内容的组织,模型比例自定.但不宜太小。(人视图、狗视图、鸟瞰图)
·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
(2)图纸要求
·图纸规格:打印纸张为841mm * 597mm。
建筑学院建筑系
214级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二设计任务书
5.地形图附后
(二)教学进度与要求 进度安排:
1.熟悉图书馆设计任务书,参观我院新图书馆和已经改为他用的两座老图书馆建筑,了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革里程,并分析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图书馆各有什么优缺点?建筑空间相应有作了哪些改变?确立你认为合适的图书馆运转模式,以及相应功能房间面积大小,把设计任务书进行细化。(第1、2周)
2.第一次徒手草图,做体块模型,进行多方案比较(2-3个)。(第2、3周)·一草要求:1:500或1:1000总平面图 1:300或1:500标准层平面图 透视草图或简单体块模型
3.修改一草,进行第二次草图设计,做工作模型。(第4、5周)
·二草要求:1:500或1:1000总平面图 1:300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
4.讲评二草,并修改,进行第三次草图,工作模型在原基础上进行推敲。(第6、7周)
·三草要求:1:500总平面图
1:300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工作模型、设计指标 5.电脑绘制正图,附模型照片于图中。(第8周)
(三)参观调研提要
1.总平面中建筑与场地出入口的关系? 2.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分区和功能关系如何?
3.图书馆管理模式发生了哪些改变?各有什么优缺点?建筑空间相应有哪些改变? 4.各阅览室的家具布置与开间的关系?有无采光和照明上要求?要求各是什么? 5.书架尺寸与建筑层高、净高、开间的关系如何? 6.藏书空间对采光、通风、防火的要求如何? 7.门厅、展示空间、休闲空间等如何组织?
8.报告厅的布局和要求,书流与业务用房布局的关系如何? 9.不同功能空间的层高要求有无不同?有的话,要求分别是多少? 10.图书馆建筑的立面开窗方式以及主入口的位置和造型处理方式如何? 11.找出你认为设计精彩的地方,说出理由并画出草图。12.找出你认为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画出草图。
(四)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公共建筑设计系列--图书馆建筑》 江西科技技术出版社 4.《图书馆建筑设计》 鲍家声编著 5.《现代建筑集成--图书馆建筑》 百通集团 6.《建筑设计资料集成》(4)日本建筑学会编 7.《快速建筑设计资料集》(上、中、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38---87)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学院建筑系
14级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二设计任务书
10.《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1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12.《世界建筑》、《建筑学报》等有关期刊:
·现代高效能图书馆建筑设计问题探讨—《建筑学报》1982年3、4期 ·深圳图书馆设计—《建筑学报》1987年6期
建筑学院建筑系
2017年2月12日
建筑学院建筑系
14级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二设计任务书
选送作业需作简要说明,内容分两部分,其中设计说明部分由学生完成,在图中表达,内容包括:设计构思;必要的基地特征分析说明;必要的建筑设备简要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
教师说明部分由教师完成,在白色厚纸标签中表达,并加贴在作业图纸首张正面的左下角,加贴要求见第7)项规定,内容包括:
教师说明部分
作业命题在整体教学环节中的设置定位:
作为三年级下学期的一个设计课题,选题时强调真题,同时要达到一定的难度系数(规模、功能复杂程度、造型),体现公共文化建筑的特色,培养学生养成勤调研的设计习惯和处理设计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能力。故该图书馆设计任务书只给定甲方(即学院)提供的规模指标,具体功能房间及面积则全部由学生结合调研、相应规范等自己制定,然后集中探讨。总之鼓励设计任务书细化工作多样化,鼓励设计理念多元化。
作业命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1.图书馆作为学生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建筑,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调研,学会反思现有图书馆建筑存在的问题,学会细化设计任务书,学会依据图书馆运转模式等提出设计理念。
2.通过图书馆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处理功能较复杂、造型艺术要求较高、并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
3.学会依据规划条件以及相关规范,培养综合处理好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各种问题的能力。4.训练和培养建筑构思以及空间组合的能力,处理好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造型之间的关系。
5.学会在满足复杂功能的同时,从场所精神、建筑流派、文化气质、地域特色、生态技术等不同切入点突出建筑的个性,创造有新意的设计作品。
作业命题的特征和规模:
1.为改善大学教学环境,方便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拟在我院春晖湖北面、人文广场南面建造一图书馆(地形学生实测)总建筑面积为13000m,上下浮动不超过10%,总藏书量为90万册左右,并附设一个500平方米左右的报告厅。
2.本课题属于真题假做,没有详尽的设计任务书,要求学生参观我院新图书馆和已经改为他用的两座老图书馆建筑,了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革里程,并分析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图书馆各有什么优缺点?建筑空间相应有作了哪些改变?确立自己认为较合适的图书馆运转模式,以及相应功能房间面积大小,把设计任务书进行细化。
2对该作业的点评:
该生对我院新图书馆(全开架)和已经改为他用的两座老图书馆建筑(闭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图书馆开架和闭架管理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如开架阅览造成阅览区闲置率高,存在安全疏散隐患,藏书区层高较高较浪费等,提出了“半开架”、“夹层”、“双入口”、“休闲”等设计理念,并结合我院新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布局模式提出“大阅览空间”设计思路,把阅览空间分成流通阅览、期刊阅览、参考阅览、专业阅览、电子阅览、密集书库等六大部分,同时对读者的多种需求作了较多考虑。
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引导该生全程用模型推敲体块、立面以及建筑与广场、湖面的互相渗透关系,同时结合草图对室内空间布局作了反复调整,对休闲空间进行了分类布局,对很多设计细部进行了大量推敲,对结构作了大胆探索,如网架、无梁楼板的使用等,才完成该课题设计。纵观整个设计过程,该生都显得非常投入、非常兴奋,真正做到了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最终目标。当然由于该课题设计工作量很大,后期设计明显感觉到时间较紧张,在立面材质、色彩、遮阳板设计等环节还存在深度不够的缺陷。
建筑学院建筑系
第四篇: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性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性
摘要:建筑设计在新世纪追求的将是全新的创作风格,如果失去了设计创新性就无法创造新世界,因此,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走出设计的传统和习惯,对建筑设计不断进行全新的探索,文章将重点介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性,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中国建筑界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紧密,一方面,国内建筑师了解到了大量的国外先进建筑理念和优秀作品,不同国籍之间交往也日渐紧密,这促进了我国建筑设计创新的发展,并直接引发了我国一批创新建筑的产生。但同时从另一方面上讲,国外建筑师的方案又迅速占领着中国的市场,无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的方案构思和新颖性上确实处在劣势,这对国内的建筑设计者们的生存造成了压力。这两方面的因素为我们的建筑设计创新提出了一个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环境。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1.1 设计性质方面
传统建筑设计侧重于技术方面,现代建筑设计侧重于功能目标,把经济、技术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既要重视设计内容又强调对设计进程的管理。
1.2 设计进程方面
现代建筑设计注重强调设计进程和进程步序的模式化,模式化主要包括条理性、逻辑性和层次性,这样克服了传统建筑设计对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随意性。
1.3 设计手段方面
传统建筑设计是个体的手工作业,会用到图版、手册和电算器,而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自动绘图、计算和数据库的管理,各部分可以分工协同作业。
1.4 设计部署方面
传统的建筑设计仅指从设计方案到工作图这一过程,而现代建筑设计涵盖了整个工程的全过程,除了一些通常的设计外,还要考虑到用户需求、设计评价、施工阶段的设计工艺以及使用维修和试运转的经验反馈。
1. 5 设计方式方面
传统建筑设计通常依据规范和经验总结,而现代建筑设计注重信号分析和预测,实现了两者创造性的配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创新思维和传统的逻辑思维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创新思维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包括了创新主体很多智力因素的综合的发展过程,包括分析推理、逻辑判断、创新素质和记忆潜能等能力。建筑创作是一个形象和概念、感知和理性相互融合的过程,决定了设计作品的多元创造性。运用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建筑的构思创新水平。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2. 1 顿悟能力和灵感
建筑设计创作活动,既是一种智力融合的过程,更是一种突出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设计灵感通常指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发现,通常会带有直觉思维的色彩。设计灵感是一种醒悟和豁然贯通,也是一种对思想的顿悟。设计灵感来自于感性的动力资源,需要从生活经验和体验中来获取和培养;要逐步积累各种人文知识和经验教训,做到对各种层次知识的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设计时要多考虑自然环境,从自然环境中寻找美和创作的根源。开发直觉思维,有利于探索和发现新鲜事物,有利于创新构思的形成。
2. 2 创新心理的推动
设计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主要就是创作者投入和参与自我意识的过程。求知欲、情感和追求超越这类品质就是创造的动机,也是构成创造活动的重要的基础因素。设计创作必须要有真实的情感和激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素质和开放的心理状态,是创作动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理想、兴趣、信念和独立性这些心理因素。创作动机是产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因素,必须要启动创造动机。
2. 3 对想象力的训练
想象作为设计创作的核心,是指人们凭借潜意识的理性和直觉大胆的对事物进行联想与猜测,并且提出假说,重新组合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中的各种图像,从而形成创新的作品成果。要想拓展想象力,首先要有激发想象的各种外部条件,还要有设计者对各种想象的认同。想象可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并不包含不合理的主观臆想。想象力作为一种直觉能力,它的开拓可以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就相当于设计灵感的整个过程。想象力的培养,包括对问题的观察、理解力、对事物本质的捕捉、洞察力的训练和培养,还包括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对各种相关方法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创新的几点思路
3. 1 现代建筑设计朝智能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建筑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建筑指把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型的计算机、环境监控和智能保安这些技术与建筑艺术相互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动监控设备,优化组合信息资源和用户的信息,使人们获得高效、安全、便利、舒适和灵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时代在发展进步,人们对工作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而来的。智能建筑可以提供给人们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和通讯手段,人们可以自动调节湿度、温度和光照度,还可以自动调节室内的环境,创造出一种具有人性化的环境,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能源。人们还可以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及时高效的获取全球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和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水平已非常快的速度加速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经可以实现一些小型的智能化建筑,而且成本比国外还要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建筑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健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3. 2 可以引进先进的理念与设计思路
建筑艺术的风格、特点和样式的变化发展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风气,是一种社会的艺术。建筑艺术作为历史的范畴,本质就是要不断的革新创造。因此要想做到建筑艺术的创新必须要用开放发展的心态,对古今中外的科技成就与创作经验不断积累汲取,不断引进先进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3. 3 向生态建筑靠拢
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的建筑形式就是生态建筑,也就是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使建筑物在满足功能需要时还要做到保护环境。生态建筑注重环境和资源,强调降低环境污染和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就是: 把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能源消耗降低到最低,保护生态环境,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做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生态与经济的平衡。
3. 4 做到与城市设计的完美融合任何一个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包含着丰富的建筑美学形式,环境和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和谐统一的逻辑规律。对环境多样性、整体性的尊重,体现了新的建筑美学观念,还反映出了建筑设计本身的艺术特性和对周围环境的认同与尊重。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城市规划的融合。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在满足功能目标的同时,做到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和科技化,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思维,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针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提出了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路,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利. 书籍装帧设计创新思路初探[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2).
[2]胡飞,宋璟. 启动创新的第一齿轮———国际企业产品开发中的用户研究案例解析[J]. 设计艺术研究,2012(2).
[3]李锡坤. 论形式逻辑对艺术设计创新性的影响[J]. 大众文艺: 学术版,2012(9).
[4]赵俊,华振强.平面设计创新意识探究[J]. 软件导刊,2011(10).
[5]李帅,周作好. 试论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装潢设计创新[J]. 钦州学院学报,2012(2).·36·
[6] 吴辉华.浅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7] 潘海洲.建筑设计创新的多维度思考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7).[8] 魏志敏.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论述 [J].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大学学报,2008(2).[9]张同爽.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性[J]. 大众文艺: 学术版,2012(9).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研究 姓名:李端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王珊 20040501!!!!={====z自_目jt自自!!!E!!Abstract!!!!自自==。I目E!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stones ofthe count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is motive force and source of social progress.University teaching building.as themain place that fosters high talents,its importance can’t be ignored.In the face of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teaching building material and spirit two improvementthat requir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study to modern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teaching building building principle,method,development trend that space designimperative. This text regards idea of”people first”as the starting point,in order to study the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uilding of teaching building the idea of forming whiledeveloping is as guidance,with form behavior and combination ofpsychological need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teaching building space form ofbuilding,Carry on the research of the modem teaching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summarize the design m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the building ofteaching buildingofthe univers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is text has analysed the main body in the university at first--Variety ofuniversity students’behavior,complexity of psychological need,propose teaching and psychologicalbuilding building should set multi—level space,meet the behaviorneed,and then analyze the outside of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building and insidespace form,From create multi—level contacts space,meet teachers and studentsbehavior,teaching angle research teaching space design principle of building ofenvironment of psycholo西cal need.Summarize the basic principle that the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eaching building of university should be followed.Putforward the building design method of teaching building of the university finally:Whole space form design method of teaching building;Space overall arrangementform within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building of the university;Design method of theexternal elevation form of teaching building of university;University teachingbuilding several development trend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these of buildingintroduce space change that teaching building bring ofthe building. In a word,thesis this is it describe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two respect toteaching building building and connection,teaching building,combination ofpsychological need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environment to focus on.Through to aseries of teaching build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work,design foundation ofinstance analysis to a 1arge number of,nowadays combin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in the future,put forward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 ofnewly-built university,expect to inspire the contemporary teaching architecturaldesig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ofour country to some extent. Keyword:The building ofteaching building,basic principle,design method —II— 独创性申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工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致谢。签名:耋毖毖 日期; 1,o口毕.6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盔盗盗 导师签名:乏么轸日期:二2竺芝必一f 第1章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概述曼!!皇昌鼍墨基毫!!鼍!兰皇号芒曼!毫!!穹!兰皇暑墨鼍!!皇。!!暑!!第1章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概述1.1教学楼建筑1.1.1高校教学楼建筑的分类 1.高校教学楼建筑的概念 教学建筑涵盖的范围很广,包含有:幼稚园建筑、小学建筑、中学建筑、专科院校建筑、大学建筑等。本篇论文主要着重于研究高等院校教楼建筑(univertyteaching architecher):即高校中以教学和研究为主的建筑。环境心理学中与“教学建筑”同义且最常用的则是“学校物质环境”(thephysical education facility)或“物质的学习环境”(the physical learningenvironment、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learning)。美国是学校建筑研究标准化制度建立最为完备的国家,“学校建筑”(school building)己成为其学术研究最普遍的专有名词,其含义最广,涵盖其他同义词如“学校设施”(school facility)、“学校建物”(school premises)和“学校设备”(school equipment)。在一些教育行政和学校建筑专业上常出现的同义字有“教育设旋”(educational facilities)或“教育建筑”(educational buildings、educational architecture)。2.高校教学楼建筑的分类:
(一)从教学楼建筑服务的对象分,可分为; 1.服务于校园内所有学生的教学楼建筑。此类建筑主要提供用于进行基础学科、公共学科的教学。2.服务于校园内某个院、系学生的教学楼建筑。此类建筑主要的使用人员~般为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学校高级研究员等,这类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或因其专业的特殊性,需要特定功能的教学空间。
(二)从教学楼建筑的使用功能可分为: 1.具有单一功能的教学楼建筑。教学建筑中仅包括用于教学的教室及相关配套设施。其指导思想是强调分区,这种类型在我国以往的高校建设中较为常见。2.具有综合功能的教学楼建筑。教学楼建筑中不仅包括用于教学的教室,而且包括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科研用房、实验室、图书室、活动室,甚至还包括既满足教学用途又能兼作演讲及社交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活动的多功能教室,以及服务于教学的行政办公用房等等。此类教学楼建筑中有一部分己不仅用于教学活动,甚至与教学办公、体育馆等用房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教学建筑,这在港澳地区及国外的大学教学楼建设中较常见。
(三)从教学楼建筑的空间布置方式可分为: 1.集中式教学楼。将大量的教室、老师工作室或其它配套设旌集中于~幢建筑中,体量一般较为庞大。如珠海中山大学。2.分散式(或组团式)教学楼。多栋教学建筑沿基地展开,利用庭院、廊道或道路进行联系,适应多种的地形情况,容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问形式和教学气氛,交通、采光等基本功能问题也能够更好地解决。1.1.2研究高校教学楼建筑的意义 一座座大学城拔地而起,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我国兴起了大学校园建设的又一个高潮。在短暂的大学教学楼建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1)探索培养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纵观中外高校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有怎样的教育概念,相应就会出现怎样的教学楼建筑,如早期单一学科的书院,工业革命后专业化教育的分科系教学楼模式及当今由于新的技术革命的冲击和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而出现的集中式、开放型的教学楼等。所以,当今的教育概念和发展模式,同样对高校和教学楼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新型教育模式。商等教育强调培养的人应当是能够突破专业和职业领域限制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学生学习期间,不仅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新型的教学楼建筑的产生。对高校教学楼建筑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完善新的教育模式。(2)探索高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 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改变中国高等教育专业化过于分散,无法形成具有国际竟争力的、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在世界高等教育界形成不了影响力的现状,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了高校合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大学的理念。在这个概念的指导下,我国的高校在自上个世纪末蓟本世纪初的这几年中进行了有组织的高校合并。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合并后形成规模巨大的高校的各组成分子的原有规模参差不齐;合并后的高校面临着根据时 一2~ 第1章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概述代反应、知识结构的调整、规划、布置各个院系结构;合并及招生人数的扩大后,学生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等。对高校教学楼建筑的研究有利于我们看清并解决这~系列的问题。(3)指导高校教学楼建筑的建设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以由建国初期的205所,在校学生1 I万余人,校舍建筑面积345万余平方米;发展列1995年的1075所,在校学生232万人,校舍建筑面积已达1.1亿平方米。但其中在70年代以前建成的约占40%,至今已40年,由于当初建设时期经济条件有限,那段时期所建的校舍及设备如今已经晶趋陈旧和老化,大批的校舍急待改造、扩建、更新。当前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基本国策指导下,高等教育如日中天,高校建设随之蓬勃发展。高校教学楼建筑不但与商业、办公等其他类别的建筑设计有较大的区别。对高校教学楼建筑的新变化,新要求进行研究对教学建筑的重新审视和对其发展的预测,有利于指导我们在今后的建设,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1.2教学建筑的发展历史1.2.1世界高校教学建筑发展历史概述 中世纪的大学,是基于教师行会和学生行会基础上为教会服务的学校,其教学建筑附属于教堂或修道院,或者是以宗教建筑为样本设计的(如英国牛律大学)。在布局上一般采用封闭式的庭院模式,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状况,不仅能够保持严肃的宗教气氛,而且师生共同生活在一起,便于教会的管理和控制。公元1088年,在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博洛尼亚大学。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高校将学术自由的理想和大众教育的传统相结合,并辅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使美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世界的高教中心也因此从欧洲移到了美国。在美国尽管有不少校园继承了四方院的模式,但典型的美国校园应该说是以T·杰佛逊(T·Jefferson)的弗吉尼亚大学为代表的Mall式的组织方式。它突破了其欧洲先辈四方院式的组织结构,向开敞式的布局方向发展,校园中心轴线上是气势恢宏的MALL,MALL的当时定义是装饰的自然绿地,两侧配置相连的数幢校舍,其差异只在于建筑风格。这种布局方式打破了中世纪大学的修道院式的四合院的封闭感,强调的是理性、民主、科学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战后日本建筑师在大学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上进行积极探索并创新得丰硕的成果。他们一方面是一贯注意考察欧美现代教育实践及校园建筑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又立足本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例如日本的大学往往不仅注意节地,而且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曼暑!!号=曼竺皇毫曼皇!!搴鼍兰巴皇皇鲁皇!苎皇!鼍葛皇E!皇!!!-兰j!!十分注意节能,建筑设计中力求良好的朝向与自然通风,重视实用性和耐久性等),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高校教学楼建筑,如:由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设计的北海道的公立函馆未来大学和琦玉县立大学正是当代其设计理念和新式高校教学楼建筑的典型代表。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开放,高校教学楼建筑更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1.2.2中国近现代高校的形成及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久远年代,但都是规模较小、学科单一的书院。典型的书院建筑是一种传统的有外廊的合院式建筑群,对外封闭,对内敞开。建筑群有明确的轴线,其上分布着多重矩形内院来组织空间和交通,并以轴线的位置、院落的进数区别尊卑,例如,位于湖南大学内的岳麓书院。直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一些培养各类专科人才的学校,并成为近代高校的先声。此时期,虽然开始学习西方文明,也引进一些西方的校园规划模式和建筑技术,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学习西方建筑思潮的滞后状况。因此,无论是中国人自己兴办或教会兴办的大学,其总体格局仍然延用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或欧洲中世纪的口字格局,采用中轴线的对称式布局。建筑形式也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形式或西洋复古主义建筑形式。但无论何种风格特色,这一时期的校园的整体教学环境强调群体形式美,强调自然环境和建筑的统一,强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开创了中国特色校园环境的先声,到目前为止,由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全日制高校己达千余所,由于这些院校建造历史不同,因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依据我国高校建设高潮时期划分,大致可分为民国时期、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成立时期、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20个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个建设高潮时期。20世纪20一30年代正值西方现代建筑思潮达到成熟时期,因此高校的教学环境总体格局出现了国外流行的单体分散式布局方式,及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影响的单体建筑造型,也出现了一些建筑环境和风格完全不同的校园,如燕京大学、武汉大学都是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造型和整体环境格局;而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又是仿西洋建筑环境和建筑风格的典型。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直到现在,在全国高校整体环境的设计中仍是富民族特色的校园。从总体上看,这两所大学均选址于城市边缘的自然风景区,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条件,这为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二,它们都充分保护并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风貌,并使其成为校园环境不可分割的整体。燕京大学的园中园风格,武汉大学依山就势所创造的别致空间,都创造出中国传统的人文景 一4一 鬟艺豪王韭大学工学矮圭鬻位论文燃舞!烹燃燃憋!s烹燃燃黜!燃燃燃舞富烹劂嬲憋筮!焉鼎四∞鼍鼍爨霸燃幽!__四懋曹詈=燃燃嬲E!墨燃辫蔫鼍警寓燃燃十分涟懑节宾鬟,建筑谶计中力求良好熬期向与幽然通风,重褪实用性釉瓣久矬等),动作了许多优秀的高棱教学楼建筑,魏:由习本建筑师山本理显设计的北海道的公立函镛未来大学和琦基县立大学正是当代其设计理念和新式筒校教学楼建筑的典型代襞。当今世界隧潜社惫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开放,高校教学楼建筑更是西花齐敲,丰富多彩。{。2。麓中凰近现代高校的彩成及特点 我谶高等教脊历史擞然可以追溯到久远年代,但郡是规模较小、学科单一的书院。熊型懿繁院建筑怒一种篱统静霄努瓣的食虢式建筑群,对外封壤,对内敞开。建筑群有明确的轴线,其上分布着多重矩形内院来组织空间和交通,并以轴线旋毽鬣、陵蔫豹进数送翔赣牵,镶如,位予漱南大攀内的簧麓书院。直到l雾世纪中叶,才出现一些培养各豢专科人才的学校,并成为近代高校的先声。此时鬻,虽然开始攀骂疆方文黉,邈霉l进一些霆方憋棱圄规划模式鞫建筑接謇,邀融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学翔西方建筑思潮的滞蜃状况。因诧,无论是中函人自己黼办或教会兴办鲍大学,其总钵格麓仍然楚溺中送传统髓兰台院、鹳台貔袋黢渊中世纪的因字格扁,采用中轴线的对称戒布局。建筑形式也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大震颚形式或西洋复吉主义建筑形式。组无论德静飙格特色,这一对期豹棱圈的整髂教学环辘强调群体形式麓,强调麴然环境和建筑的统一,强调入文豢嚣翱鲁然凝观的和谐,开创了中国特色校嗣环境煎巍声,到匿前为止,盘国家教委批准建立酌全霞制高校露逡千余掰,豳予这些院控建造历史不同,因而反映了不问时期的不同特巍。依据我国高校建设高潮时期划分,大致可分海涎国甜糯、∞世纪5貉年代魏薪中国成交对鬻、2◇世缀翰冬代的改革开放时期、20个世纪末熏21僦纪初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个建设高潮时期。20世纪20—30年代正值两方现代建筑思潮选到成熟时期,因此高校的教学嚣境懑髂捂属爨瑗了瀚辩流行豹萃体分散式巍灏方式,殿受蘸方凝代建筑思鬻影响的单体建筑遗型,也出现了一些建筑环境和风格完垒不同的棱园,如燕京大学、武汉大学都是采用了传统酶中黧建筑造型和整体鬈壤格餍:磊渍华太擎、中袅大学等又是仿西洋建筑环境和建筑风格的典型。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流援直至#瑷在,在垒蕉离棱整体环境的设计中仍慧富民族特色的校阕。腹怂体上看,这两所大学均选址于城市边缘的自然风景区。臀良好韵留然环辘和条件,邃为创造优菱豹梭园环境提供了得天独簿的有利条件;其二,它们都巍分保护并利用了魇有的囱然由求风貌,捧便其成为校磷环境不可分割莳整体。蒸束大学的匿中墓缄格,武汉大学缀出就势所剑造的别致塑问,都创造戡中国传统的人文案 一盘一 霓l荤满较教学楼藏筑谖计概述观和蜜熬景獯裰互树托魏搴枣韵:其三,它搦都继承了我豳传统静毒局手法耩建筑澎式m在罗落熬辅线关系中谶隶建筑群体麴对稼平鬻,讲袭整令环境空髑熬胬然之美,显示了整个校园坪境麴雄穗鹃特溉、幽静典雅。上个世纪50年代魁耨中国成立以羼离校建竣的又一高潮孵期。经过解放初期的院系调熬之蓐,根据新中餮麴建设发展嚣要,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裁建立了~大批各种性质和规模龅高簿院校。使高校总数趱40年伐米的207所增至文革藏的近500所(不包括60年代调整合并的大批院校)。幽于5;0年代和褥苏联的密切关系,校羁建设受苏联影响较多,许多高校教学楼建筑也是争相效仿莫斯科大学的教学主楼和前广场(圈l,I)。讲求雄伟气魄,是此时期高校教学楼建筑的典型时代特征,也有许多的典溅范例。遗憾的是,由于人们感想观念的封闭和循规蹈矩,该时期的校园环境大多遵循了统一的设计模式,各校难有独特 隧l—l襄斯科大擎麴教学圭禳张前广璐的菇格特色。辩反酸当时典垄慧体形式麴差毫豪夕k太院校之~觞麓索钢铁学院、西安交遴大学和溃华丈攀教学主楼等。从中篱高校鲍发震援况素看,速~孵期高援发展集中,建设速度莰,惑体~次窭藏竞或搴较高。总结概括该时期鹣教学楼建筑麴蓥要特点霄以下死点;(1)良好的选址;此时期的大学参选予高校集中,自然环境较好麴丈孛城市边缘。岔冀北京、武汉爰瑟蜜等地都有离校集中魏大学城区;南方地区的许多高校遗址于镶出傍水、风景秀髓的风景区,为商校教学搂建筑提供了攒天独厚的环境地理条件。(2)强烈豹轴线构图方式突出了建筑的严整、秩序;该时期高校总体格局~般有明确的中轴线,而且特别强调教学楼建筑的对称。建筑多为中轴线下的主配楼式格局,加之建筑前部的规则绿化,使得教学建筑气氛严谨、庄重。(3)以系为单位酌单俸教学楼建筑组合方式。这种布局廷角了当时酸荚的总体布局方式,建筑单体以系为单德。这种布局在一个时期内较好地满足了管鹱和傻用等要求,同时车富了建筑群体所创造的熬体环境空阊。上个世纪鳓年栈拐,社会备方面瓣人材的需求,傻高校招生人数逐速增加,学科领域不断扩大,’鞭蒋的院棱已嚣法满避惩益增翻鹩人才需瀵。围越,捌寒0年代,全国备地糨继建立了诲多各种类毽和援横的耨型院校,形成了高校激肖攀监发震的叉一离灞。许多薪塑韵教学楼建壤在这一时期潇器了,萁主要特点是: 《{)打破了建蠢零一熬对称戴鞫黧方筑,墨现出露花齐藏韵揭露。这些薪型教学楼建筑开魏麓视体现独基特包戆个性特征,强调建筑的时代感。_器一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弘扬传统的整体环境模式之精华,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环境空间。此时期的高校教学楼建筑的设计上都提倡“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于人的活动和,13,理需求,讲求环境格调,注重整体美的风格,也创造了一些新型的,以院落为基础,富于景观情趣并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教学楼建筑。(3)整体格局由分散型向综合型发展。许多新型院校从建校初始就注重了合理用地,尽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而增大交往、绿化及预留空间,体现了新时期教学楼建筑环境的新特点。一6一 第2章高校学生行为、心理与教学楼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分析第2章高校学生行为、心理与教学楼建筑空间环境的 关系分析2.1高校学生的行为、心理与教育空间环境2.1.1教学空间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学校建筑虽然是由物质构成的具体实物,却能够对心灵产生作用,而且对心灵的陶冶,多是由实物而生的抽象影响。就教学楼建筑的形式雨言,如果学校建筑雄伟,便可能使学生因对建筑的感受而养成恢宏的气度,如果学校建筑幽美,便可培养学生文雅的风范。这是由于久处其中,不知不觉的感染到环境的风格造成的。事实上,建筑影响心理之巨,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态度、价值标准、兴趣、动机等。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与他们的环境及其中的动机相接触的过程,丰富了他们的感觉并建立了他们的认知和情感的世界,增强了他们运动神经的能力。就高校学生而言,教学楼建筑是其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学校建筑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