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应用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增大,生态环境保护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重视的问题。以此为背景,阐述我国现代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迫切需要,对于企业如何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发展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国际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制造业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壮大必然要求供应链管理的迅速发展。
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2009年12月7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童话王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揭幕,大会被认为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提出了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物流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具体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会遇到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我国制造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
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业研究协会在1996年进行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ECSC)或环境供应链(ESC)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无聊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从环保角度出发建立的。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企业很少注意到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能源的利用率也不高,因此地球的整体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不管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坏。在经济快速的发展条件下,环境、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且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引入到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领域中,对两者进行研究整合。绿色供应链把环境保护融入到供应链中,以达到绿色制造为目的。充分利用具有绿色优势的外部企业资源,并建立战略联盟,使各企业分别集中精力去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绿色制造核心能力和业务。虽然绿色供应链是供应链在绿色制造中的应用,但由于涉及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材料的性能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内容,因此它在技术上的要求比供应链高得多,理论上的研究也会复杂得多。绿色供应链拥有比传统制造模式更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多的内容,因此需要继续的深入研究。
3、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企业的推进
绿色供应链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供应链体系进行改造, 形成环境共生型的供应链系统, 即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供应链、消费生活与供应链的单向作用关系, 在抑制供应链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形成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也就是要向绿色的循环型供应链转变。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供应链作业也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供应链, 是供应链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
哈佛大学教授 Nazli Choucri 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有效发展,它就不能忽视日益明显的环境信号,继续像过去那样经营„„对各个企业来说,接受这一责任并不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因为符合并超过政府和环境组织对某一工业的要求,能使企业减少物料和操作成本,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实际上,良好的环境行为恰似企业发展的马达而不是障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意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让企业有能力充分满足越来越高的绿色消费需求,同时通过减少物料成本和操作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长远发展。当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说既是我国制造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三、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我国企业发展策略
一直以来,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这并不等同于“经济腾飞”。诚然,“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能带来的一夜暴富的短期经济效益,但当今的中国需要的是百年的伟大复兴而非十年的昙花一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把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走绿色供应链之路。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就是对其有益的探讨。这一模式要求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企业群体重视对顾客进行绿色消费的宣传,社会层面上要求政府通过规范、引导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1、企业个体实施供应链管理主要内容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首先要强化节约企业的各项投入资源意识,帮助企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运营,从而做到本质上的环保,实现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①将绿色理念渗入到企业文化
企业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首先要树立绿色理念,变传统的以短期物质利益的追求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念,视保护生态环境为企业的基本任务,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要靠所有企业成员的一致认可,要把绿色理念灌入到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通过他们的有效沟通与配合, 利用信息流(包括商流和资金流的有关信息)与物流的有机协调, 实现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体功能。
在发展的初期,管理层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支持具有决定性作用,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管理层要制定一系列的有关节约资源、减少废物等自身标准,积极提高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把绿色理念渗入到企业文化,让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的环保意识,以期建立共识,促使企业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②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下,选择正确的供应商可以保证企业绿色供应链的顺利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涉及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为新型的运作关系需要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从而使短期成本最小化;同时优质的供应商是绿色供应链的无形财产,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所以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选择的供应商时应该把环境项目纳入自己的评价体系,从而保证与自己合作的供应商都具有相应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另外,由于企业业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就可以包括绿色意识。通过绿色营销与客户建立关系,并通过对产品监管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③绿色供应链的制造环节
制造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必然要综合考虑到环境影响和资源、能源消耗,从而借助于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制造工艺、管理技术,使得产品在生产、包装过程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使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制造。绿色制造要求我国制造业采取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工艺(制造工艺、废气处理工艺、污染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等,对企业的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都要求较高。
2、企业群体重视对顾客进行绿色消费的宣传 ①突出促销的绿色特性
绿色促销是通过绿色促销媒体,传递绿色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启发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可以通过广告对产品的绿色功能定位,引导消费者理解并接受广告诉求。通过企业公关人员参与一些公共活动,诸如发表文章、演讲、影视资料的播放等广泛与社会公众进行接触,增强公众的绿色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②绿色营销渠道策略的建立
绿色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过的通道。企业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中间商的绿色意识,建立与中间商恰当的利益关系,不断发现和选择热心的营销伙伴,逐步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注重营销渠道有关环节的工作。为了真正实施绿色营销,从绿色交通工具的选择,绿色仓库的建立,到绿色装卸、运输、贮存、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认真做好绿色营销渠道的一系列基础工作。
3、政府对我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①制定和落实相应的监督惩罚管理措施。
一直以来,我国中环保规划方面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发了条例,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监督,惩罚力度不够,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这一点上,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环保立法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且严格执行。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有污染活动的税赋、减少收入所得的税赋、采取排污费、使用费、排污权交易等做法来使得行为主体的私人成本等于其社会成本。
②针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和设备跟新给予政策保护和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有污染活动的税赋、减少收入所得的税赋、采取排污费、使用费、排污权交易等做法来使得行为主体的私人成本等于其社会成本。
③政府要注意绿色知识的宣传。
普通消费者并不能完全区分产品和绿色度价格等问题,因此在私人解决信息的成本过于高昂时,应该由政府来通过公共信息的方式来提供。政府应该宣传产品相关知识让消费者了解如何辨识产品的特征等。同时要在全社会宣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环保意识,未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培养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把绿色思想贯穿于整个消费活动之中。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它深刻地体现出了企业的绿色形象,代表了现代物流发展与环境的协调,也必将成为代表21世纪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主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构建环境和谐型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能民,等.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2]田中禾,等.现代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构与优化[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176-178.[3]张曙红,等.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J].物流技术,2010(02):176-178.[4]张艳平.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J].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国市场,2007(5):84-85.[5]孙剑.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研究[J].社会科学,2006(3):48-51.
第二篇: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成本会计是指企业为了获得产品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而对全部生产成本和相关费用进行核算的会计活动。它是成本会计管理人员协助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并逐步形成有效成本控制体系的方法。当前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成本会计核算虽然发挥了对应的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1.1 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以及实际经营中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及时准确的成本核算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翔实的成本信息,从而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管理提供参考,便于企业根据相关信息制定针对性的经营管理策略;②通过成本预测方法对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通过使用成本会计管理方式对企业产品进行合理的成本预测,制定利于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目标;③利用编制的成本管理计划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避免因为相关细节部分的长期浪费而导致的成本失控。
1.2 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1.2.1 将成本会计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融合,提高企业管 理水平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中,可以实现对企业产品生产、研发制作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控制。
现代企业通过将成本会计工作应用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承包控制力度,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管理质量的整体提高,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规模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现代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对产品质量相关的其他所有要素进行分析和对比,例如,需要对人员、材料、设备以及制造工艺等各个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等等,这为企业成本会计融入到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2.2 将成本会计与高新技术管理融合,提高成本会计的完 整性
随着整个市场环境中经济、科学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控制系统开始呈现出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与此相对应,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也呈现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将成本会计与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让企业的生产及经营管理的核心逐步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转移,实现基于成本管理的企业发展策略,提高企业对先进生产技术和人员的管理水平,企业无形资产价值也借此得以提升。
企业成本会计与高新技术管理融合之后,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并将人本思想引入到管理体系中,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智力因素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最终,以成本会计与高新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成本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得到显著提高,更加全面的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
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不尽合理
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最为准确的产品成本数据,并使得整个核算过程尽量简化。因此,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结果的精度以及工作量。在计算一种具体产品成本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生产特点以及具体的生产组织情况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满足所有产品的成本核算需要。这时,就需要对企业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特点以及具体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按照企业的实际经营规模和具体生产水平,合理的选择对应的计算方法。例如,通过将多种核算方法综合起来进行核算,实现计算成本的最优。但是,当前成本会计管理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存在着僵化、核算方法单一的问题,针对不同产品和生产组织情况没有采取灵活机动的不同的核算方法。
2.2 成本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环境支撑
成本会计在企业的应用过程中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撑,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与企业的整体发展之间形成对应的矛盾,使得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工作受到阻碍。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控制生产成本,需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科学管理,利用有效的科学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层次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大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并没有采取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有效管理,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中,管理成本的投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内部环境的混乱,不利于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2.3 成本会计的相关操作没有与市场环境有效衔接
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相关操作是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基于实际的市场情况,依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予以执行,并最终形成对应的成本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成本预算控制工作中,必须将市场作为基本导向和依据。但是,当前部分企业在成本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脱离市场、与市场衔接不良的问题。
现代企业应具备良好的成本会计工作方法及环境
3.1 制定并完善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成本会计工作方法
基于企业的成本会计理论,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采取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对企业成本进行计算。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产品成本的复杂性,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往往会把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例如,将分批法与分步法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积累对应的成本会计管理经验,采取项目测算法、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等方式,使得成本核算的精度得到保证。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会计人员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更没有对这些方法和理论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而造成的,因此有些的成本核算工作仅仅只是一个个成功的应用案例而已。所以,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开展经验,总结、分析,并逐步制定、形成完善的成本会计管理方法。
3.2 营造良好的成本会计工作环境
成本会计的主要应用环境是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通过优化成本管理内部环境能够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而在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流通,通过提高相互协作水平的方式使得成本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从而确保员工在掌握对应的成本控制技术的同时,为成本会计管理体系的各项管理操作提供便利条件,让成本会计管理的各项策略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让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最大化。
3.3 将成本会计与市场经济环境结合起来
成本会计应用过程中应该加强成本会计与市场经济的联系程度,让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针对性更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并在定位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同时,在采用成本会计方式对产品成本和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提高企业成本会计的市场适应能力,避免因为盲目管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
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控制好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就给企业创造了有力的竞争条件。
第三篇:论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研究1
论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沿着知识管理发展的轨迹.分析了知识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说明了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从这个角度分析了知识管理的现状,以期能有新的发现和领悟。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时代背景 轨迹 现状 发展方向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纵横渗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面貌和竞争格局。发达国家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移,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景表明,企业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金、能源等并列的资源,并将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相应的,知识管理被提到议事日程.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
一、知识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信息与网络产业深刻改变了经济规则,并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经济迎来了大规模技术革新和全面复兴的时代。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为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得全球经济得以迅速增长,并迈进了信息经济的新时代。
(二)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使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获取变得更为容易,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三)“创业型经济”(entrepreneurialeconomy)的兴起。
随着创业型经济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起,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思路成为一种管理模式。创业者所依赖的就是发现机会、价值创造和业务模式创新等。
(四)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以往的经济形态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等硬件技术的数量。而是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与运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研究、开发、信息、销售、职工教育和培训,知识管理正是为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特点而诞生的。
二、知识管理发展的轨迹
知识管理最早源于美国。其理念和实践始于19世纪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O年代:开始出现一些超文本应用系统依赖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知识管理系统(KMS),以及诸如“知识获取”“知识工程”“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存在论”等观念。
20世纪80年代:尽管古典经济学理论忽视了知识作为资产的价值,而且多数组织缺乏管理知识的战略和方法,但知识(以及它以专业能力形式的表述)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已经明确化。
1980年,DEC(数字设备公司)率先采用大型知识系统支持工程和销售。
1986年,“知识管理”概念首先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
1989年,“财富”杂志调查美国100家大企业的执行总裁他们均认为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一个美国企业社团启动了“管理知识资产”的项目;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开始在《斯隆管理评论》《组织科学》《哈佛商业评论》及其他刊物上出现关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第一批专著也开始出版,如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Sakiya《知识价值的革命》;国际知识管理网络(IKMN)在欧洲创办。
1990年,许多咨询公司开始实施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项目,而且一些著名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项目。
1991年,“财富”发表知识管理的第一篇文章:《脑力》。
1994年,IKMN吸收了位于美国的“知识管理论坛”和其他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团体和出版物,公布了对欧洲企业开展的知识管理调查的结果。
1995年,欧共体开始通过ESPRIT计划,为知识管理的相关项目提供资助:美国质量与生产力中心和安达信的知识管理会议吸引了500位企业总管并主持11家企业的知识管理基准调查。
1998年,一种以《知识管理》命名的新的期刊在英国出现。
1999年.美国有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
2002年被确认为知识管理年。
如今,知识管理已经在全球管理学理论界与实践者中间形成热潮。
三、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一)从指导思想上看知识管理的现状。
1.定义无统一版本,多数不够严谨,难以指导企业的应用。
2.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定位有局限性。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应该充分体现企业的中心目标。目前,人们普遍认同:企业的中心目标是为它的股东创造价值。因此,绩效成了企业追求的主要方向。毫无疑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出发点也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绩效。
3.对知识管理的相关因素在知识管理中地位的认识虽有分歧,但有趋同倾向。
4.理论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知识管理的结构方面:数据如何在组织间转换;如何衡量,尤其是技术在其传播中的作用(在特定的内部往中);很少考虑个人层面上如何获取、传播和利用知识。
(二)从技术角度看知识管理现状。
1.对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尚存在错误认识。
2.知识管理技术繁多,但缺少统一、科学而规范的知识管理技术分类标准。
(三)知识管理实践的现状。
1.成功的知识管理实践者对知识管理实践的目标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实践内容的认识也日趋全面。
2.形成了几种知识管理实践模式,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知识管理策略。
3.导致企业知识管理实践失败的原因。在休斯敦的美国生产力及品质中心(AmericanProductivity&QualityCenter)研究指出。受挫的公司通常存在下面的问题:(1)缺少商业目的。(2)规划不当和资源不足。(3)没有专人负责。(4)缺乏符合需要的内容。(5)技术因素也会严重影响并制约知识管理的成功实践。(6)知识管理的实施花钱太多(这些钱通常花在那些时髦的IT技术上),但却回报很少甚至没有。(7)知识管理本身与企业的运营、操作结合很不紧密,员工把知识管理的过程看作是额外的工作。
(四)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难点
1.体制不改,机制难活,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和有效配置。
2.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全员素质偏低、人才结构老化、知识陈旧、观念落伍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
3.长期以来.我国不少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经验式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与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不相适应,由此造成管理手段、经营方式落伍,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难以发展。
4.我国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灵敏度不高,坐失发展良机。
四、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它的三大主题(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
(一)与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2.组织由多个创造个体组成。
3.善于不断学习。
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
5.自主管理。
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8.领导者的新角色。
(二)与行业信息化建设紧密关联。
众所周知,企业的知识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知识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而企业的智能化运营则成为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
(三)与人力资源的发展紧密关联。
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主题之一.知识管理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注入了新的视角、框架。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融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思想;反之,知识管理的内涵也必将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内涵的丰富而日益丰富。
五、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经过兴起一消失一重新出现并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正在逐步清晰起来,并且对它的方方面面的探讨也出现越来越具体、详细的趋势。从纵向(知识管理的起源)来看,研究包括:知识(定义、特性、类型、商业知识的分类等)一知识经济(由来、概念/定义、特征/特点等)~知识型企业(内涵、特征/特点等)一知识管理(兴起过程概念/定义、原则、目的、意义、工具和手段等):从横向来看,研究包括:知识管理与智力资本管理(ICM)、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ODM)、知识管理与知识网络、知识管理与研发管理(R&D)、知识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HRM)、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等。在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有人开始关注个人的知识管理,井把个人知识的获取与传递看作构建学习型企业的基础。目前尽管还没有一个为各家认可的权威定义,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热度。
与之相反,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情形却不尽如人意。在我国.除了国外一些知名大企业获得了成功之外,真正实施知识管理的本土企业寥若晨星。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三星数据系统北京)有限公司(三星SDS),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先行者。这两家企业都在初步实施他们认可的知识管理系统,尽管其方式方法和指导思想并不完全相同。人
们失望地发现:相当多的公司(包括联想和神州数码等自称“学习型组织”的企业)都还在思考阶段。他们还拿不准采取何种方式跟进潮流:极少数的公司确实购买并安装了所谓的知识管理系统.但无法说清楚这套东西和其他诸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的关系。华润集团的一位经理说,他们一直试图在国内找一家成熟的知识型企业作为样板,但是还没有找到。不过.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管理的理念也必将深入人心.成为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共识。在知识经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知识管理正如一个新生的婴儿,不论前路如何崎岖曲折,它势必不断地成长壮大。
第四篇:网络营销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营销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王 吉
(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随着网络营销概念的普及和我国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理论和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网络营销的战略,本文阐述中小企业在新环境下,如何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营销,以及在营销过程中应采取的网络营销策略。
【关键词】网络营销;策略分析;中小企业
【引言】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手机网民规模2.33亿,人们渐渐在现实生活之外有了更具实质意义的虚拟生活。同时,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聚集互联网使得互联网变得异常热闹。当然,那些懂得利用网络进行营销的企业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而在整个网络营销的环节中,又以通过网络带来客户和销售机会这一环节为最为重要。所以,我们的传统企业要想利用好网络,就必须首先重视和利用好网络作为宣传工具获取客户的这一环节。那么,我们的传统企业到底该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从而去获得销售机会和销售线索呢?
一、什么是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概念的同义词包括:网上营销、互联网营销、在线营销、网路行销等。这些词汇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笼统地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开展的营销活动。
网络营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从实践中发现网络营销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比空洞的理论讨论更有实际意义。因此,如何定义网络营销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理解网络营销的真正意义和目的,也就是充分认识互联网这种新的营销环境,利用各种互联网工具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网络营销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熟以及联网成本的低廉,互联网好比是一种“万能胶”将企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跨时空联结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换变得“唾手可得”。市场营销中最重要也最本质的是组织和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换。如果没有信息交换,那么交易也就是无本之源。正因如此,互联网具有营销所要求的某些特性,使得网络营销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时域性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份额,由于互联网能够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使得营销脱离时空限制进行交易变成可能,企业有了更多时间和更大的空间 1
进行营销,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
2.超前性 互联网是一种功能最强大的营销工具,它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顾客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分析与提供的多种功能。它所具备的一对一营销能力,正是符合定制营销与直复营销的未来趋势。
3.高效性 计算机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费者查询,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并能因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因此能及时有效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4.经济性 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代替以前的实物交换,一方面可以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可以无店面销售,免交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迂回多次交换带来的损耗。
(二)网络营销的优势
首先,网络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无时间版面约束、内容详尽、多媒体传送、形象生动、双向交流、反馈迅速等特点,有利于提高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效率,增强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效果,降低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成本。
其次,网络营销无店面租金成本。且有实现产品直销,能帮助企业减轻库存压力,降低经营成本。网络营销具有传统营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拓展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为一种网络手段,完全可以从信息管理角度使企业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利用,从而不再受经济规模大小的制约。
二、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超过70%的中小企业认为市场营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居重要位置,但真正“依靠市场需 求分析,进而改进产品和服务”的只有21.9%。这一结果显示了中小企业虽已认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上还不知如何着手的现状。数据还显示,47.5%的企业管理者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停留在产品观念上,30.6%的具有推销观念,只有21.9%的管理者具有营销观念。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障碍,也有营销环境趋于成熟等难得的机遇。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网中小企业的数量增加
从1997年10月2003年1月,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企业域名数量增长了近64倍,相对数量也从占域名的52.41%到78.3%。“企业上网工程”大大促进了中小企业的上网速度,通过各种电子商务平台上网的中小企业的数量迅猛增加。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市场,是每个企业都渴望的。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营销手段,网络营销透过互联网以几何方式传播,使其营销成本比传统营销手段成本节约十倍以上,而其带来的广泛的影响效果又是传统营销手段望尘莫及的。网络营销带来了企业营销的革命性变化,利用网络营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企业网络营销总体处于低水平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上网数量的大幅度提升,各种网络调研、网络广告、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网络营销活动,也已经不同程度地进入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大部分企业处于信息发布阶段,一部分企业开始通过网站接受订单,处理顾客意见,进行市场调研等,少数企业进入到了电子商务阶段。由于绝大多数企业只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意识到抢占网络虚拟市场的重要性。很多企业跟风上网,为赶时髦,上网目的不明确。
中小企业网站拥有率低,网站内容简单,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低,网站的应用水平不高,网站的推广力度不够,网站的知名度不高,网站浏览量远不及商业网站。在营销策略上,很多的企业只把厂名、产品名、地址、电话置于网上,而开展网络调研、网络分销、网络产品开发和网络服务者寥寥无几。大型企业网站总体质量明显优于中小企业。根据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分析:638户企业中全部实现基础性管理系统的企业仅有48户,仅占总数的7.5%,部分实现的企业占59.9%,尚未实施企业208户,占32.6%;全部实现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只有30户,仅占4.7%,部分实现的也只有196户企业,占30.7%,尚未着手的412户,占64.6%。从企业信息化进程来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不理想,与国外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网络营销给他们带来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它能够解决企业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当今社会网络营销在企业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网络营销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片蓝天,企业的未来离不开网络营销,它将带给企业一片广阔的营销和发展空间。
三、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几种策略
网络营销作为新的营销模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传统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和网络营销是我国中小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网络营销是中小企业营销的必然趋势,是在新形势下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一)渠道策略
在传统环境下,企业一般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营销渠道将产品推销出去,而网络环境下,要从消费者利益出发,如何使消费者方便地获得产品和服务。传统的营销渠道中,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很多情况下还有许多独立的中间商和代理中间商的存在。这种营销渠道的融通,除了要靠产品自身的品质之外,主要还是依赖于广告宣传和资金流转的情况。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企业的概况与企业产品的特征等信息告诉用户,从而克服了中小企业由于宣传资金不足而影响企业优秀产品迅速推广的困难。销售渠道也可以分为直接销售渠道和间接销售渠道。传统的直接销售渠道需要通过人员上门推销、电话销售和直接邮递来实现。传统的间接营销渠道,一般包括一个以上的中间商,根据中间商数量的多少,可以把销售渠道分为若干级别。网络营销渠道也分为网络直接营销渠道和网络间接分销渠道。但与传统的网络营销渠道相比,网络营销渠道的结构要简单得多。网络直接分销渠道与传统直接分
销渠道相比,其平台是更高效、更方便、成本更低廉、更具互动性的互联网网络。而对于间接营销渠道来讲,网络间接营销的结构则要简单得多,它只有一级分销渠道,即只有一个信息中介中心,不存在传统营销渠道中的多个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情况,因此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有效的降低了流通费用。
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即通过本企业的网站进行网络营销,又积极通过门户网站等间接销售渠道来销售自己的商品,扩大企业的影响,加速本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另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也不能放弃企业对传统营销渠道的建设。只有创造一种全新的“鼠标+水泥”营销渠道经营模式,坚持多渠道共同推进、相互整合的营销渠道策略,才能更好地开展网络营销
(二)网络定价策略
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时,应特别重视价格策略的运用,以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下是几种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定价策略:
1.个性化定价策略
消费者往往对产品外观、颜色、样式等方面有具体的内在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定价策略就是利用网络互动性和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来确定商品价格的一种策略。网络的互动性能即时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使个性化营销成为可能,也将使个性化定价策略有可能成为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策略。这种个性化服务是网络产生后营销方式的一种创新。
2.竞争定价策略
通过顾客跟踪系统经常关注顾客的需求,时刻注意潜在顾客的需求变化,才能保持网站向顾客需要的方向发展。在大多网上购物网站上,经常会将网站的服务体系和价格等信息公开申明,这就为了解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提供方便。随时掌握竞争者的价格变动,调整自己的竞争策略,时刻保持同类产品的相对价格优势。
3.折扣定价策略
在实际营销过程中,网上商品可采用传统的折扣价格策略——数量折扣策略。
企业在网上确定商品价格时,可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达到的数量标准,给与不同的折扣。购买量越多,折扣可越多。在实际应用中,其折扣可采取累积和非累积数量折扣策略。此外,还包括同业折扣、季节折扣等技巧。如为了鼓励中间商淡季进货,或激励消费者淡季购买,也可采取季节折扣策略。
4.捆绑销售的策略
捆绑销售这一概念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但是引起人们关注的原因是由于1980年代美国快餐业的广泛应用。麦当劳通过这种销售形式促进了食品的购买量。这种传统策略已经被许多精明的网上企业所应用。网上购物完全可以通过Shopping Cart或者其他形式巧妙运用捆绑手段,使顾客对所购买的产品价格感觉更满意。采用这种方式,企业会突破网上产品的最低价格限制。
5.品牌定价策略
产品的品牌和质量会成为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它能够对顾客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产品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那么产品的价格将会产生很大的品牌增值效应。名牌商品采用“优质高价”策略,既增加了盈利,又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感到满足。对于这种本身具有很大的品牌效应的产品,由于得到人们的认可,在网站产品的定价中,完全可以对品牌效应进行扩展和延伸,利用网络宣传与传统销售的结合,产生整合效应。
(三)企业声誉及客户服务策略
1.企业的形象、声誉成为网络营销发展初期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对网上购物和订货往往会存在着许多疑虑,比如在网上所订购的商品,质量能否得到保证,货物能否及时送到等。如果网上商店的店号在消费者心中享有声望,则它出售的网络商品价格可比一般商店高些。反之,价格则低一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在网络营销中获得成功,提供品质优秀的产品或服务至关重要。同时可以在网上提供相应的由客观机构提供的产品评测数据和获得的相应证书,以吸引消费者眼球。
2.网络服务
网络服务的内容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因此,中小企业主要应采取的网络顾客服务策略应具体包括:提供信息、反馈交互、顾客整合等。中小企业还应积极利用电子邮件主动地为顾客服务,包括主动向顾客提供公司最新信息以及获得顾客需求的反馈。只有好的售后服务才会有更多的客户,才会有以后更好的销量。
四、结束语
传统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和网络营销是我国中小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应当看到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网络营销这种方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的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模式.运用不同的营销传播手段,发挥不同营销传播工具的优势.选择一种合适的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拓展商品市场,让企业在竞争中拥有更多的筹码,通过网络营销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美]贾帝许.N谢斯.网络营销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
[2] 黄敏学.网络营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3] 卢志刚.电子商务概论 [M]2008.3
[4] 淘宝网.卖家.【N】淘宝网发行 2010.11
[5] 刘向福.网络营销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6] 张建龙.营销与财务链接【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7] 余立平、曹进文、高功步.企业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M】.科学出版社.2004
[8] [美]罗伯特.J.多兰营销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ternet marketing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angJi
JingGuanXi Qingyang of politics and law in Longdong college 745000r
【abstract】With the rapid ofnetwork popularity and marketing concep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 the network marketing theory and method had the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More and more companies had implemented network marketing strategy.This paper tell us how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network to marketing in the new environment andthe marketing process should adopt network marketing strategy.【key words】 Network marketingStrategy analysi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Application research
第五篇: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求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求
摘 要:企业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企业文化作为内在动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原有的企业产品竞争已经向企业文化竞争转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以文化带动发展,走战略发展道路,不仅会给企业增添无限的活力,而且还能够树立企业品牌,巩固企业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并获得商界的认同。本论文针对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现代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正能量
十八大报告中针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企业要跟得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步伐,就要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基于此而实现技术创新。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塑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这就需要将企业文化注入其中,以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继而实现技术创新,以推动企业快速地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创新是动力,有创新,才能够为企业不断地提供养料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要推动企业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的发挥是不同忽视的。企业文化正是要将企业员工的这一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为企业服务。
一、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
企业文化中涵盖着企业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企业形象,并树立为企业品牌。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的精神风貌呈现出来,包括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都会有所呈现。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正能量的作用[1]。
关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所发挥的正能量作用,是通过在企业中塑造文化氛围而激发企业员工的情感,随着健康向上的动力被建立起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就会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获得激发,此时,企业员工不仅会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还会在工作中充满自信、实现创新,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新的自我被塑造出来。企业文化的正能量作用,就是通过将企业员工的积极意识调动起来,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引导,使员工的自我发展思想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思路相一致,此时,企业员工就更乐于以自己的行动为企业服务。这样的行为还会形成感染力而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随之企业的凝聚力得以巩固。随着企业文化的正能量不断地发挥作用,不仅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的形象也会因此而得以塑造,由此而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
二、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观念
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创造经济效益。要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员工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文化定位于人性化管理,就是服务于企业员工,同时对企业员工具有指导性[2]。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获得全面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全面素质,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企业的所有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要实现整合,企业员工是重要的载体。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员工改变思想,并基于企业的价值观而实现整合,这种精神层次上的共享发展,使得企业员工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并逐渐转化为凝聚力,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地完善。
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在于,以其为精神向导,可以对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企业的价值观也会基于此而树立起来,随着企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的道德风貌就会形成。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下,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内涵要得以扩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企业文化的精神导向作用,可以为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引导企业员工不断地塑造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提升,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就会形成,企业各项资源也会基于此而优化配置。至此,企业文化就会促使企业从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
(一)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在企业的战略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有管理专家认为,企业在战略发展中要获得成功,就要以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促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即便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企业文化的存在,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企业战略性发展[3]。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思想,其作用在于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以引导,随着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意识与企业的发展方向逐渐趋近,职工就会将企业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得企业员工的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步调一致。在企业文化的促动下,随着企业员工向心力的加大,凝聚力也会增强,随着这种力量的扩展而深化,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促使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管理者会运用企业制度对员工的行为以约束,让企业员工认识到自己是企业集体中的一员,所有的企业员工都要严格遵守企业制度,由此而形成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经过延伸后形成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制度更具有企业环境的适应性。基于企业制度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积淀的结果。但是,与企业制度对员工的被动约束力有所不同,企业文化能够发挥主动性,即引导企业员工从主观意识上接受,自觉自愿地遵守。企业文化使得硬性的企业管理制度被软化为思想观念的约束,通过在企业中塑造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企业员工,使得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而倾向于企业的发展。如果说企业制度是强制性的管理规范,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道德规范。所有的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主观上接受企业制度的管理,并按照企业制度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4]。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约束是运用了思想内涵的扩大化而通过企业员工的外化行为呈现。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起到优化配置的作用
企业要在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就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在于,能够对企业进行知识化管理,不仅要对企业的物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还要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优化配置物力资源的同时,实施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非常必要的[5]。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注重软实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让企业员工能够感受到知识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潜在能力的发挥。为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要将知识共享平台建立起来,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流,一方面企业可以此为渠道对企业员工的需求有所深入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员工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自己的诉求[6]。可见,企业文化作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由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员工思想的创新。随着企业员工创新思想转化为行动,其潜在能力就会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被企业所利用,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建设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重要的元素纳入其中,使得企业人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有所不同,如果说企业制度所发挥的管理作用是强制性的,那么,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则是对企业软环境的塑造。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动力,主要用于转变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随着企业文化外化为行为,就会转变为生产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能动行为,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发挥着价值观念指导作用,以使得企业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爱珍.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作用[J].广西电业,2013(10):51-51.[2]沈露娜.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1(03):18-19.[3]宋洪亮.试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论坛,2012(05):63-65.[4]林庆民.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J].华章,2011(07):26-27.[5]张晓萍.企业文化正能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10): 89-91.[6]巨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广东科技,2011,20(02):15-16.